CN208418956U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8956U
CN208418956U CN201820334901.8U CN201820334901U CN208418956U CN 208418956 U CN208418956 U CN 208418956U CN 201820334901 U CN201820334901 U CN 201820334901U CN 208418956 U CN208418956 U CN 208418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eration device
heat exchanger
air inle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349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永伟
常全成
赵继斌
于兆志
于明基
秦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349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8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8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8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新风装置内部形成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实现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交换。因此在空调制冷或者制热过程中,即使关闭窗户,也可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为封闭的室内空间提供持续且新鲜的空气。另外,上述新风装置内部具有热交换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通过该热交换器,两个风道内的气流能够进行热交换。在本实用新型中,室外空气进入室内之前,先与室内将要排出的空气进行初步热交换,使得室外空气的温度更加接近于室内环境温度,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家用电器,一般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
但是,由于目前的空调器在制热或制冷时只是将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加热或降温,同时用户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会将居室的房门同时关闭,这样一来,室内的空气质量就会逐渐变差,从而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特别地,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尤其在冬季供暖季节,人们多不愿开窗通风,这样,室内空气质量会越来越差,含氧量越来越低,影响身体健康。
目前的空调内机设备还存在无法引入室外空气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如德国,已将工厂、剧院的大型空气调节、引进新风装置的方法,精细化、小型化后,引入到家庭。但成本过高,一般适用于家庭的新风装置价格为四千、五千,甚至上万,比空调器的价格昂贵,颠覆一般中国人的性价消费观念,所以针对新风装置如何改善结构、降低价格是目前的一大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用户体感舒适。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净化进入室内的空气。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其内部形成连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以及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道;第一风机,设置于第一风道内部,配置成引导气流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并由第一出风口送出;第二风机,设置于第二风道内部,配置成引导气流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风道,并由第二出风口送出;和热交换器,设置于壳体内部,其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热交换器配置成允许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气体分别流经两组通道,以实现两个风道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
优选地,热交换器为立方体结构,第一通道组贯穿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通道组贯穿热交换器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并且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相邻。
优选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前板、后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开设于第一侧板上,第二出风口开设于顶板上。
优选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第一侧板的顶部区域内;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置于第一侧板的底部区域内;第二进风口相邻第一出风口设置,并位于第一出风口上方。
优选地,热交换器的第五侧面贴靠前板设置,热交换器的第六侧面贴靠后板设置;热交换器的第一棱边朝向顶板设置,第二棱边朝向底板设置,第三棱边连接第一侧板的内侧面,第四棱边连接第二侧板的内侧面;其中第一棱边为第一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公共边,第二棱边为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公共边,第三棱边为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的公共边,第四棱边为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公共边。
优选地,壳体还包括:第一隔板,连接顶板底面和热交换器的第一棱边,以限定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二隔板,其一端连接热交换器的第二棱边,其另一端朝向第一侧板弯曲延伸,以限定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优选地,上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净化模块,设置于第二风道内,且位于热交换器的下方。
优选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为轴流风机;且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设置于同一高度,且均设置于述热交换器的上方。
优选地,上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出风管,其两端连接第一出风口和室外,配置成将由第一出风口送出的空气引向室外;和进风管,其两端连接第二进风口和室外,配置成将室外空气由第二进风口引入新风装置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顶部开设空调进风口,其底部开设空调出风口;和上述的新风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的横向一端,且第二出风口向上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通过其内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实现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交换。因此在空调制冷或者制热过程中,即使关闭窗户,也可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为封闭的室内空间提供持续且新鲜的空气,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含氧量,杜绝空调病。同时该新风装置还能将室内部分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进而提高了室内的空气质量。
进一步地,上述新风装置内部具有热交换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通过该热交换器,两个风道内的气流能够进行热交换(但不存在物质交换)。一般而言,在用户使用空调时,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较大,因此若直接将室外空气引入到室内,会造成用户体感不适。在本实施例中,室外空气进入室内之前,先与室内将要排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室外空气的温度更加接近于室内环境温度,从而提高用户舒适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内,安装有净化装置,可以对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净化,特别是现在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将净化后的空气送入室内,能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降低污染空气对身体的伤害。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新风装置的X-Z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新风装置的第一侧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新风装置的X-Y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如图1至4所示,其包括:壳体100、第一风机310、第二风机320和热交换器200。
壳体100表面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其内部形成连通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的第一风道以及连通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的第二风道。上述壳体100的外表面为长方体,壳体100进一步包括:顶板111、底板112、前板113、后板114、第一侧板115和第二侧板116。第一侧板115可以为壳体100的左侧板,也可以为右侧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5为左侧板,第二侧板116为右侧板。第一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均开设于第一侧板115上,第二出风口104开设于顶板111上。
第一进风口101设置于第一侧板115的顶部区域内,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设置于第一侧板115的底部区域内。第二进风口103相邻第一出风口102设置,并位于第一出风口102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01为矩形,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均为半圆形,两个风口共同组成一个圆形口,两个风口之间由壳体100的第二隔板120分隔开。
热交换器200设置于壳体100内部,热交换器200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热交换器200配置成允许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气体分别流经两组通道,以实现两个风道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具体地,如图5所示,热交换器200为立方体结构,其包括:第一侧面201、第二侧面202、第三侧面203、第四侧面204、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热交换器200内部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第一通道组包含多个第一通道,每个第一通道由第一侧面201开始沿垂直于第一侧面201的方向延伸至第二侧面202,多个第一通道的入口以矩阵排列的形式设置于第一侧面201。第二通道组包含多个第二通道,每个第二通道由第三侧面203开始沿垂直于第三侧面203的方向延伸至第四侧面204,多个第二通道的入口以矩阵排列的形式设置于第三侧面203,且多个第二通道与多个第一通道在竖直排布方向上相互错开,以确保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独立,互不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200可以由金属等换热效率高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200倾斜设置于壳体100内部。具体地,前板113和后板114的宽度为热交换器200棱边长度的√2倍。热交换器200呈45°倾斜放置于壳体100内的中间部分,其第五侧面贴靠前板113设置,热交换器200的第六侧面贴靠后板114设置。热交换器200的第一棱边211朝向顶板111设置,第二棱边212朝向底板112设置,第三棱边213连接第一侧板115的内侧面,第四棱边214连接第二侧板116的内侧面,热交换器200将壳体100内部分隔为上下两个空间。其中,上述第一棱边211为第一侧面201和第四侧面204的公共边,第二棱边212为第二侧面202和第三侧面203的公共边,第三棱边213为第一侧面201和第三侧面203的公共边,第四棱边214为第二侧面202和第四侧面204的公共边。
上述壳体100还包括:第一隔板110和第二隔板120。第一隔板110竖直设置,连接顶板111底面和热交换器200的第一棱边211,以限定出上方空间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二隔板120的一端连接热交换器200的第二棱边212,其另一端朝向第一侧板115弯曲延伸,以限定出下方空间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上述第二隔板120由竖直部和水平部构成。竖直部和水平部之间通过弧形板进行连接,竖直部由第二棱边212向下延伸,水平部由竖直部的下端朝向第一侧板115延伸设置,水平部最终延伸至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之间,并形成出两个风口的边界。
第一风机310设置于第一风道内部,配置成引导气流由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第一风道,并由第一出风口102送出。第二风机320设置于第二风道内部,配置成引导气流由第二进风口103进入第二风道,并由第二出风口104送出。上述第一风机310和第二风机320均为轴流风机,且第一风机310和第二风机320设置于同一高度,均设置于述热交换器20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轴流风机水平设置于壳体100内,第一风机310固定于第一侧板115和第一隔板110之间,第二风机320固定于第一隔板110和第二侧板116之间。
上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净化模块400。净化模块400设置于第二风道内且位于热交换器200的下方,换言之,净化模块400设置于第二风道相对于热交换器200的上游区段内。净化模块400利用IFD技术进行除尘,其包括:本体和多个电极片。其中本体由电介质材料制成,并沿气流的运动方向形成多个微通道结构。多个电极片设置于多个微通道结构内,与电介质材料配合产生强电场。IFD为目前已有除尘技术中最先进、效率最高的一项技术,实效性极强。利用电介质材料为载体的强电场。电介质材料形成蜂窝状中空微通道,电介质包裹电极片在通道内形成强烈的电场,它对空气中运动的带电微粒施加巨大的吸引力,在仅产生最小气流阻抗的同时能够吸附几乎100%的空中运动微粒,对PM2.5等颗粒污染物去除效果尤为显著。采用上述FID技术的新风装置,可以在雾霾肆虐的天气,大幅度降低空气中的PM2.5颗粒,有效改善送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的质量。
上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出风管和进风管。出风管两端连接第一出风口102和室外,配置成将由第一出风口102送出的空气引向室外。进风管两端连接第二进风口103和室外,配置成将室外空气由第二进风口103引入新风装置内。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出风管和进风管合并为一根内部带有隔断的管,以和半圆形的第一出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的换新风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室内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01进入到换新风装置内,并沿第一风道流动最终由出风管排出到室外。同时,室外空气由进气管进入到换新风装置内,并沿第二风道流动最终由第二出风口104排入到室内环境(具体的流动路径参见图1中标示出的虚线箭头,这里不再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新风装置通过内置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实现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交换,在空调制冷或者制热过程中,即使关闭窗户,也可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为封闭的室内空间提供持续且新鲜的空气,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含氧量,杜绝空调病。同时将室内部分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提高了室内的空气质量。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通过热交换器200,两个风道内的气流能够在热交换器200内进行热交换(但不存在物质交换)。一般而言,在用户使用空调时,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较大,因此若直接将室外空气引入到室内,会造成用户体感不适。在本实施例中,室外空气进入室内之前,先与室内将要排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室外空气的温度更加接近于室内空气,提高用户舒适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如图6所示,其包括:机壳500和上述新风装置。机壳500顶部开设空调进风口501,其底部开设空调出风口。新风装置固定安装于机壳500横向的一端。机壳500内部还进一步包括蒸发器、贯流风机、蜗壳等一系列一般室内机必需的装置,对于这些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了解,这里不再进行具体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固定安装于空调机壳500的左侧一端,新风装置的右侧板连接机壳500,也就是第一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均朝向室内机的左方。在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还可以固定安装于空调机壳500的右侧一端,也可以通过前板113或后板114连接机壳500,这样设置会使得第一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朝向室内机的前方或后方,但是无论如何设置均要保证第二出风口104向上。上述多种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室内机的安装位置或安装方式进行选择。新风装置的第二出风口104和室内机的空调进风口501均朝上设置,优选地上述两个风口在同一水平面上,由第二出风口104送出的空气部分再由空调进风口501进入室内机,经过室内机蒸发器进行二次换热,以使得由室外进入的空气温度更加接近于室内环境温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左”、“右”、“前”、“后”、“横”、“竖”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新风装置或室内机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其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道;
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部,配置成引导气流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送出;
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部,配置成引导气流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送出;和
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其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所述热交换器配置成允许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体分别流经两组通道,以实现两个风道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一通道组贯穿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通道组贯穿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
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并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顶板、底板、前板、后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于所述顶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区域内;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区域内;所述第二进风口相邻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五侧面贴靠所述前板设置,所述热交换器的第六侧面贴靠所述后板设置;
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棱边朝向顶板设置,第二棱边朝向底板设置,第三棱边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第四棱边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面;其中
所述第一棱边为所述第一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公共边,所述第二棱边为所述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公共边,所述第三棱边为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的公共边,所述第四棱边为所述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公共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第一隔板,连接所述顶板底面和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棱边,以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第二隔板,其一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棱边,其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弯曲延伸,以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同一高度,且均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风管,其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和室外,配置成将由所述第一出风口送出的空气引向室外;和
进风管,其两端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和室外,配置成将室外空气由所述第二进风口引入所述新风装置内。
10.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顶部开设空调进风口,其底部开设空调出风口;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的横向一端,且所述第二出风口向上设置。
CN201820334901.8U 2018-03-12 2018-03-12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08418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4901.8U CN208418956U (zh) 2018-03-12 2018-03-12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4901.8U CN208418956U (zh) 2018-03-12 2018-03-12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8956U true CN208418956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19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34901.8U Active CN208418956U (zh) 2018-03-12 2018-03-12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89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4563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8386917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08536143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781246Y (zh) 节能换新风空调器
CN102705912B (zh) 一种高速公路收费亭个性化环境控制系统
CN108397829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CN105423429A (zh) 超薄空调壁挂室内机
CN100547306C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110887121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8548216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6524303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075762A (zh) 上下出风空调器
CN110701686A (zh) 一种新风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8679713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26635A (zh) 室内机空调
CN208042423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8548215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08418956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765062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08487690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10986174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920301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挂机
CN208750908U (zh) 桌面空调
CN110986172A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