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6143U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36143U CN208536143U CN201821096398.3U CN201821096398U CN208536143U CN 208536143 U CN208536143 U CN 208536143U CN 201821096398 U CN201821096398 U CN 201821096398U CN 208536143 U CN208536143 U CN 2085361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unit
- module
- aeration device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包括进风模块和与所述进风模块连通的风机模块;风机模块包括离心风机和设置在离心风机外部的蜗壳;蜗壳上还设置有加湿模块,加湿模块通过内部设置的电极放电产生水离子,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由于在传统空调室内机上新增有新风装置,因此在空调制冷或者制热过程中,即使关闭窗户,也可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为封闭的室内空间提供持续且新鲜的空气。同时,加湿模块可以在制热或制冷时同时向室内输送水离子,保证室内空气湿润,防止进入室内的空气过于干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家用电器,一般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
但是,由于目前的空调器在制热或制冷时只是将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加热或降温,同时用户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会将居室的房门同时关闭,这样一来,室内的空气质量就会逐渐变差,从而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特别地,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尤其在冬季供暖季节,人们多不愿开窗通风,这样,室内空气质量会越来越差,含氧量越来越低,影响身体健康。
目前的空调内机设备还存在无法引入室外空气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如德国,已将工厂、剧院的大型空气调节、引进新风装置的方法,精细化、小型化后,引入到家庭。但成本过高,一般适用于家庭的新风装置价格为四千、五千,甚至上万,比空调器的价格昂贵,颠覆一般中国人的性价消费观念,所以针对新风装置如何改善结构、降低价格是目前的一大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湿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简化新风空调室内机结构,降低成本。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内部布置有送风风机和换热器,并且机壳顶部具有进风口,下部形成送风口;新风装置,设置于机壳的一侧端部;其特征在于新风装置包括进风模块和与进风模块连通的风机模块;进风模块内部限定有进风腔,并且设置有与进风腔连通的管路连接部,管路连接部用于连接通向至室外的新风进风管;风机模块包括离心风机和设置在离心风机外部的蜗壳;蜗壳的进风口与进风腔连通,并且其出风口朝向机壳的顶部,离心风机配置成吸入进风腔来自于室外的空气,并从蜗壳的出风口排出;加湿模块,设置于蜗壳上靠近出风口的位置,配置成产生水离子,对朝向出风口流动的空气气流进行加湿;并且送风风机还配置成,从机壳顶部的进风口处吸入至少部分离心风机排出的空气,从而与换热器换热后从机壳下部的送风口排出。
优选地,蜗壳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上方且竖直向上延伸的出风区段,其中加湿模块设置于出风区段管壁的外侧。
优选地,加湿模块包括:外壳;冷却器,配置成降低其周围空气的温度以产生冷凝水;吸水装置,一端连接冷却器,另一端朝向出风区段伸出,用于将冷凝水由吸水装置连接冷却器的一端引至另一端;电极,连接吸水装置的另一端,通过其末端电晕放电将冷凝水电解为水离子;其中安装加湿模块的出风区段的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以允许电极的末端伸入出风区段的空间内部。
优选地,上述室内机还包括: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机壳内部,用于检测机壳内部的空气湿度;加湿模块,还配置成根据机壳内部的空气湿度开启或关闭加湿功能。
优选地,新风装置整体设置于远离室内机的电控板的一端,并且进风模块设置于风机模块的外侧。
优选地,管路连接部设置在进风模块的下后方,并且新风进风管沿机壳底部的后侧与室内机的管线一起延伸穿出机壳。
优选地,离心风机的旋转轴线与送风风机的旋转轴线平行。
优选地,进风模块靠近风机模块的进风口侧可拆装安装有过滤网,用于对输送至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优选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与机壳进风口的进风格栅一致的出风格栅。
优选地,新风装置独立于室内机制热或制冷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由于在传统空调室内机上新增有新风装置,因此在空调制冷或者制热过程中,即使关闭窗户,也可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为封闭的室内空间提供持续且新鲜的空气,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含氧量,杜绝空调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安装有加湿模块,加湿模块通过内部设置的电极放电产生水离子,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新风空调室内机对室外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再经过蒸发器换热或者直接吹向室内时,空气会变得非常干燥,若室内湿度太低,会导致用户皮肤干燥,舒适度降低。本实用新型在新风装置出风口位置增加加湿模块,可以在制热或制冷时同时向室内输送水离子,保证室内空气湿润,防止进入室内的空气过于干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另外,上述室内机内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加湿模块根据机壳内部的空气湿度开启或关闭加湿功能。因此,新风空调室内机能够更加精确地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使得室内的空气湿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即可安装在室内机内部,与室内机集成一体,也可安装在室内机外部。无论任何形式的安装状态,均可大幅降低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的成本,且噪音低,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新风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新风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新风装置的竖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新风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7是图4所示新风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新风装置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9所示新风装置的内部结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10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新风空调室内机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新风空调室内机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10,除了包括和现有技术中外观和性能一样的室内机外,还包括新风装置200。具体地,由图1和图2所示,该室内机10包括机壳100,机壳100内部布置有送风风机(图中未示出)和换热器300,并且在机壳100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110,机壳100的下部形成送风口120。室内空气经过送风风机从进风口110引入室内机10内部,经换热器300换热后(制冷或者制热),再将经换热后的空气从送风口120引入室内,如此循环,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10,由于在传统空调室内机10上新增有新风装置200,因此在空调制冷或者制热过程中,即使关闭窗户,也可以通过新风装置200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为封闭的室内空间提供持续且新鲜的空气,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含氧量量,杜绝空调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新风装置200设置与机壳100的一侧端部,且位于机壳100的内部,与原有的空调室内机成为一体,新风装置200不会暴露在室内机10外部,既保持外观的美感,又节约了安装室内机10的空间。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新风装置200包括进风模块210和风机模块220,其中,进风模块210与风机模块220连通;该风机模块220内部限定有进风腔211,并且设置有与进风腔211连通的管路连接部212,该管理连接部用于连接通向室外的新风进风管213。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新风装置的竖向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新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4所示新风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4至图7所示,风机模块220包括离心风机221和设置在该离心风机221外部的蜗壳222,蜗壳222的进风口与进风模块210的进风腔211连通,并且其出风口223朝向机壳100的顶部,如图1所示。离心风机221配置成吸入进风模块210的进风腔211来自于室外的空气,并从蜗壳222的出风口223排出,通过风机模块220源源不断地像室内输送室外的新风。蜗壳进一步包括:本体2221和设置于本体2221上方且竖直向上延伸的出风区段2222,本体2221内部具有圆形腔,出风区段2222的一端连通上述圆形腔,另一端形成出风口223。离心风机221将进风腔211内的空气吸入圆形腔内,并送往出风区段2222。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加湿模块230。加湿模块230设置于蜗壳上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具体地,设置于出风区段2222管壁的外侧。加湿模块230配置成产生水离子,对朝向出风口流动的空气气流进行加湿。如图10所示,加湿模块230进一步包括:外壳、冷却器231、吸水装置232和电极233。冷却器231、吸水装置232和电极233均设置于外壳内部,外壳远离出风区段的一面敞开,以允许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并接触冷却器231。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器231为帕尔贴单元,包括帕尔贴模块和被配置成与帕尔贴模块相接触的散热片。帕尔贴,也叫半导体致冷片,它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优点是无活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限制,无制冷剂的场合。帕尔贴由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当直流电通过两种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制冷端和制热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实现制冷目的。帕尔贴的制热端与散热片相接触,其制冷端连接吸水装置232。当帕尔贴的制冷端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却器231的表面凝结成水。吸水装置232吸附冷却器231表面的冷凝水,并运输至电极233一侧。
电极233由还原物质制成。例如,还原物质可选自于铀、铮、银、钱,或者含这些还原物质的合金。电极233的可控地连通高压电源,以进行电晕放电。电极233对冷凝水进行高压放电,将冷凝水激发为纳米水离子。安装加湿模块230的出风区段的侧壁以及外壳上还开设有通孔,电极233依次穿过外壳和出风区段2222的侧壁,伸入出风区段的空间内部,以将产生的水离子送入出风区段内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湿度传感器400。湿度传感器400设置于机壳内部,用于检测机壳内部的空气湿度。加湿模块230还配置成根据机壳内部的空气湿度开启或关闭加湿功能。湿度传感器400对室内机内部的空气湿度进行监控,当空气湿度值大于湿度阈值时,表明室内空气湿度过高,此时控制加湿模块230关闭,即停止对电极233供电,停止产生水离子。当空气湿度值小于湿度阈值时,表明室内空气湿度过低、空气干燥,此时控制加湿模块230开启,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上述湿度阈值为人体体感舒适的湿度值,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定为相对湿度60%。
室内机10的送风风机配置成,从机壳100顶部的进风口110出吸入至少部分离心风机221排出的空气,从而与换热器300换热后从机壳100下部的送风口120排出。这样一来,送入室内的室外新风经室内机10换热器300换热后,迅速达到室内设置的温度,使室内温度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给用户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新风装置200整体设置在远离室内机10的电控板的一端,并且进风模块210设置于风机模块220的外侧。因为从风机模块220进入室内的室外新风,有一部分经室内机10送风风机吸入进风口110进入室内机10进行换热后再次送到室内,因此,新风装置200选择安装在尽快靠近室内机10的进风口110一侧,即新风装置200远离室内机10的电控板的一端,使得更多来自室外的新风进入室内机10,经室内机10换热后排入室内,越多的室外新风进入室内机10换热,使得室内温度波动越小,室内温度越稳定。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管路连接部212设置在进风模块210的下后方,并且新风进风管213沿机壳100底部的后侧与室内机10的管线一起延伸穿出机壳100,新风进风管213进一步穿出墙体引致室外,使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风管213进入室内。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根据室内机10的构造,可以不设置管路连接部212,比如将新风进风管213直接和进风模块210的后部连通,以简化新风装置200的结构。
在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离心风机221的旋转轴线与送风风机的旋转轴线平行。这样设置可以减小离心风机221噪音,提高离心风机221的工作效率,使更多的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风机模块220的出风口223处设置有与机壳100进风口110的进风格栅一致的出风格栅225。在风机模块220的出风口223处设置出风格栅225,以防灰尘或者蚊虫进入新风装置200内,污染或者破坏新风装置200的内部结构,防止降低新风装置200换新风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风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进风模块210靠近风机模块220的进风口侧可拆装安装有过滤网224,用于对输送至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该过滤网224与进风模块210为可拆卸安装,可定期将过滤网224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者更换,以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新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225内侧设有净化模块226,该净化模块226次采用强电场电介质技术对输送至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具体地,该净化模块226为IFD净化装置,IFD是一种除尘技术,为目前已有除尘技术中最先进、效率最高的一项技术,实效性极强。利用电介质材料为载体的强电场。电介质材料形成蜂窝状中空微通道,电介质包裹电极片在通道内形成强烈的电场,它对空气中运动的带电微粒施加巨大的吸引力,在仅产生最小气流阻抗的同时能够吸附几乎100%的空中运动微粒,对PM2.5等颗粒污染物去除效果尤为显著。采用上述净化模块226,可以在雾霾肆虐的天气,大幅度降低空气中的PM2.5颗粒,有效改善送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200内,安装有过滤网224和净化模块226,可以对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净化,特别是现在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将净化后的空气送入室内,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降低污染空气对身体的伤害。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净化模块226和出风格栅225间设有PTC加热器,用于对输送至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在空调制热时,采用PTC加热器对输送至室内的空气进行预加热,可以进一步减小室内机10换热器300对室外空气的换热量,可加大室内机10换热器300对室内空气的换热效率,使室内机10达到预设的制热温度的时间更短,温度更稳定。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200设置在机壳100外部的一侧端部,与室内机10机壳100是分离独立安装的,采用独立安装的新风装置200,可以对家庭现有的空调室内机10不做改进或者更换,直接在外部安装新风装置200,即可实现室内换新风的效果。采用上述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新风装置200安装的灵活性,对原有的室内机10型号没有限制,而且便于对新风装置200的维修和维护。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200,均可独立于室内机10制热或者制冷运行,当然也可以和室内机10制热和制冷同步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200,即可安装在室内机10内部,与室内机10集成一体,也可安装在室内机10外部。无论任何形式的安装状态,均可大幅降低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的成本,且噪音低,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内部布置有送风风机和换热器,并且所述机壳顶部具有进风口,下部形成送风口;
新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一侧端部;
所述新风装置包括进风模块和与所述进风模块连通的风机模块;
所述进风模块内部限定有进风腔,并且设置有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管路连接部,所述管路连接部用于连接通向至室外的新风进风管;
所述风机模块包括离心风机和设置在所述离心风机外部的蜗壳;所述蜗壳的进风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并且其出风口朝向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离心风机配置成吸入所述进风腔来自于室外的空气,并从所述蜗壳的出风口排出;
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蜗壳上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配置成产生水离子,对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的空气气流进行加湿;并且
所述送风风机还配置成,从所述机壳顶部的进风口处吸入至少部分所述离心风机排出的空气,从而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机壳下部的送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
本体;和
设置于本体上方且竖直向上延伸的出风区段;其中
所述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区段管壁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包括:
外壳;
冷却器,配置成降低其周围空气的温度以产生冷凝水;
吸水装置,一端连接所述冷却器,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区段伸出,用于将冷凝水由所述吸水装置连接所述冷却器的一端引至另一端;
电极,连接所述吸水装置的另一端,通过其末端电晕放电将冷凝水电解为水离子;其中
安装所述加湿模块的所述出风区段的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以允许所述电极的末端伸入所述出风区段的空间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用于检测所述机壳内部的空气湿度;
所述加湿模块,还配置成根据所述机壳内部的空气湿度开启或关闭加湿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装置整体设置于远离所述室内机的电控板的一端,并且所述进风模块设置于所述风机模块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路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进风模块的下后方,并且所述新风进风管沿所述机壳底部的后侧与所述室内机的管线一起延伸穿出所述机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风机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送风风机的旋转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模块靠近所述风机模块的进风口侧可拆装安装有过滤网,用于对输送至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进风格栅一致的出风格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装置独立于所述室内机制热或制冷运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96398.3U CN208536143U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96398.3U CN208536143U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36143U true CN208536143U (zh) | 2019-02-22 |
Family
ID=65387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96398.3U Active CN208536143U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36143U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82434A (zh) * | 2019-04-01 | 2019-06-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CN110748972A (zh) * | 2019-11-14 | 2020-02-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10762606A (zh) * | 2019-12-02 | 2020-02-07 |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空气处理系统 |
CN111759252A (zh) * | 2020-06-12 | 2020-10-13 | 中山市瑞吉浦电气有限公司 | 烘干设备用的双风机循环风干燥消毒装置及洗碗机 |
CN111795372A (zh) * | 2019-04-09 | 2020-10-20 | 杭州清稞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噪音纳米水离子蒸汽发生装置 |
CN112361490A (zh) * | 2020-11-30 | 2021-02-12 | 南通得力净化器材厂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膜管式透湿加湿器及加湿方法 |
CN114110756A (zh) * | 2021-11-26 | 2022-03-0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CN114440301A (zh) * | 2022-01-14 | 2022-05-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3065693A1 (zh) * | 2021-10-20 | 2023-04-2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
-
2018
- 2018-07-11 CN CN201821096398.3U patent/CN2085361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82434A (zh) * | 2019-04-01 | 2019-06-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CN109882434B (zh) * | 2019-04-01 | 2024-02-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CN111795372A (zh) * | 2019-04-09 | 2020-10-20 | 杭州清稞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噪音纳米水离子蒸汽发生装置 |
CN110748972A (zh) * | 2019-11-14 | 2020-02-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10762606A (zh) * | 2019-12-02 | 2020-02-07 |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空气处理系统 |
CN111759252A (zh) * | 2020-06-12 | 2020-10-13 | 中山市瑞吉浦电气有限公司 | 烘干设备用的双风机循环风干燥消毒装置及洗碗机 |
CN112361490A (zh) * | 2020-11-30 | 2021-02-12 | 南通得力净化器材厂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膜管式透湿加湿器及加湿方法 |
WO2023065693A1 (zh) * | 2021-10-20 | 2023-04-2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
CN114110756A (zh) * | 2021-11-26 | 2022-03-0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CN114440301A (zh) * | 2022-01-14 | 2022-05-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36143U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08765075U (zh) | 一种新风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8224563A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108386917B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108361889A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108397829A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08042423U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08765074U (zh) | 一种新风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8652725U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07394975U (zh) | 立柜式室内新风净化空调 | |
CN108548216A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110887121A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108954500A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108386914A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110701686A (zh) | 一种新风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8548215A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108518761A (zh) | 空调器 | |
CN208920301U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挂机 | |
CN205372865U (zh) | 衡温衡湿衡氧空调系统 | |
CN208487690U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WO2019154290A1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08765062U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06269297U (zh) | 一种无水加湿模块及加湿空调 | |
CN208765072U (zh)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08186654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