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7938U - 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17938U CN208417938U CN201820041717.4U CN201820041717U CN208417938U CN 208417938 U CN208417938 U CN 208417938U CN 201820041717 U CN201820041717 U CN 201820041717U CN 208417938 U CN208417938 U CN 2084179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pressure
- connecting tube
- tube
- screw th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外螺纹接头、球阀、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传感器,所述底座固定于一带压管道上,所述外螺纹接头连接在所述底座与球阀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球阀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底座、外螺纹接头、球阀、第二连接管及第一连接管内部依次相通以形成通腔,所述传感器密封插接在所述通腔内,且所述传感器的内端可通过形成于带压管道上的孔而伸入带压管道内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可实现在既有建筑原有管道系统中添加传感器时无需系统停运、放水、补水及排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建筑能耗数据与建筑节能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建筑在原有管道系统中添加传感器,以监测系统实时运行状况与运行关键参数。对于新建建筑添加传感器相对容易,由于系统未正式投入使用,管道中没有压力,可直接在管道上开孔添加传感器进行监测及计量。
目前,在既有建筑中添加传感器的常规做法是系统停运,并放空管道内的水进行泄压,再按照新建建筑安装传感器的办法进行施工作业。这种做法固然安全,但是仍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放水、排水及补水时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会使施工时间延长,拖延施工进度,且放水及补水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隐患,若排水不畅则会造成机房、配电室及控制间进水,设备泡水,系统补水后还需要进行管道排气等。甚至一些建筑的系统需要连续运行,不存在停运的条件,这样就对安装传感器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既有建筑原有管道系统中添加传感器需要系统停运、放水、补水及排水,导致施工时间延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外螺纹接头、球阀、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传感器,所述底座固定于一带压管道上,所述外螺纹接头连接在所述底座与球阀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球阀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底座、外螺纹接头、球阀、第二连接管及第一连接管内部依次相通以形成通腔,所述传感器密封插接在所述通腔内,且所述传感器的内端可通过形成于带压管道上的孔而伸入带压管道内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外管及设置在所述外管内壁上的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外管面向所述环形凹槽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内管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形成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管段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管段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管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的配合而螺纹连接在所述外管内;
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外管的内端面与所述环形凸缘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外管与内管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传感器包括杆体及连接在所述杆体外端的环形头部,所述环形头部沿径向突出所述杆体,所述环形头部与所述台阶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杆体的内端可伸入带压管道内部;
所述杆体的外端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三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配合而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径向向内突出的凸台,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径向向内突出的凸台,所述杆体的内端外侧上焊接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凸台的内径,且能伸入带压管道内部,所述内管的内端面与所述凸台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球阀的外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的配合而螺纹连接在所述球阀上。
可选地,所述底座焊接在带压管道的外侧,所述底座的内部通过形成于带压管道上的孔而与带压管道内部相通。
可选地,所述底座为圆管,所述底座垂直于带压管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保证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能;第二连接管与球阀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保证了第二连接管与球阀之间的密封性能;底座、外螺纹接头、球阀、第二连接管及第一连接管内部依次相通,形成一个通腔,传感器能够密封插接在该通腔内并伸入到带压管道内部,从而实现了传感器防渗漏的安装在带压管道内,解决了在既有建筑原有管道系统中添加传感器时需要系统停运、放水、补水及排水导致施工时间延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的爆炸图(图中省略了底座、外螺纹接头及球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的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的第一连接管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的第二连接管的剖面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底座;
2、外螺纹接头;
3、球阀;301、第三内螺纹
4、传感器;401、杆体;4011、第三外螺纹;4012、防脱环;402、环形头部;
5、第一连接管;501、外管;5011、第一内螺纹;502、内管;5021、第二内螺纹;503、第一通孔;504、环形凹槽;505、台阶;
6、第二连接管;601、第一管段;6011、第一外螺纹;602、环形凸缘;603、第二管段;6031、第二外螺纹;604、第二通孔;605、凸台;
7、第一密封圈;
8、第二密封圈;
9、第三密封圈;
10、第四密封圈;
11、通腔;
12、带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外螺纹接头2、球阀3、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6及传感器4,底座1固定于一带压管道12上,外螺纹接头2连接在底座1与球阀3之间,第二连接管6的一端与球阀3密封连接,第二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5的一端密封连接,底座1、外螺纹接头2、球阀3、第二连接管6及第一连接管5 内部依次相通以形成通腔11,传感器4密封插接在该通腔11内,且传感器4的内端可通过形成于带压管道12上的孔而伸入带压管道12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第一连接管5 与第二连接管6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保证了第一连接管5与第二连接管6之间的密封性能;第二连接管6与球阀3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保证了第二连接管6与球阀3之间的密封性能;底座1、外螺纹接头2、球阀3、第二连接管6 及第一连接管5内部依次相通,形成一个通腔11,传感器4能够密封插接在该通腔11内并伸入到带压管道12内部,从而实现了传感器4防渗漏的安装在带压管道12内,解决了在既有建筑原有管道系统中添加传感器时需要系统停运、放水、补水及排水导致施工时间延长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管5为圆柱形管体,它包括外管501及设置在外管501内壁上的内管502,外管501与内管502 之间形成环形凹槽504,外管501面向该环形凹槽504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内螺纹 5011,内管502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内螺纹5021,第一连接管5内部形成有第一通孔503;第二连接管6包括第一管段601、第二管段603及连接在第一管段 601与第二管段603之间的环形凸缘602,第一管段601设置有第一外螺纹6011,第二管段603设置有第二外螺纹6031,第二连接管6内部形成有与第一通孔503相通的第二通孔604;第一管段601通过第一外螺纹6011与第一内螺纹5011的配合而螺纹连接在外管501内;环形凹槽504的底部与第一管段601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7,外管501的内端面与环形凸缘60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8。可以理解的,通过第一连接管5的第一内螺纹5011与第二连接管6的第一外螺纹6011之间的螺纹配合可以将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一连接管5的环形凹槽504的底部与第二连接管6的第一管段601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从而实现第一连接管5与第二连接管6之间密封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5与第二连接管6之间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或者粘接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实现两者之间密封连接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外管501与内管502的连接处形成台阶505,传感器4包括杆体401及连接在该杆体401外端的环形头部402,该环形头部402沿径向突出杆体401,环形头部402与台阶505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9,杆体401的内端可伸入带压管道12内部;杆体401的外端设置有第三外螺纹4011,传感器4通过第三外螺纹4011与第二内螺纹5021的配合而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管5内。可以理解的,通过杆体401上的外螺纹与第一连接管5的内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可将传感器4和第一连接管5固定连接,此外,在环形头部402与台阶50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从而实现两者的密封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传感器4也可以通过卡扣或者粘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管5形成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二通孔604内设置有径向向内突出的凸台605,杆体401的内端外侧上焊接有防脱环4012,内管502的内端面与凸台605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10。优选地,该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可以理解的,在内管502的内端面与凸台605的外端面之间设置密封圈,可以更一步的保证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之间的密封性。在传感器4的杆体401内端外侧焊接有防脱环4012,防脱环4012的外径大于凸台605的内径,防脱环4012能够防止传感器4从第二通孔604中向外脱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球阀3的外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内螺纹301,第二连接管6通过第二外螺纹6031与该第三内螺纹301的配合而螺纹连接在球阀3上。可以理解的,通过第二外螺纹6031和第三内螺纹301之间的螺纹配合可以将球阀3和第二连接管6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座1焊接在带压管道12的外侧,所述底座 1的内部通过形成于带压管道12上的孔而与带压管道12内部相通。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为圆管,并且垂直于带压管道12。可以理解的,底座1垂直焊接在带压管道12的外侧,以与带压管道12上的孔相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第一连接管5 与第二连接管6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保证了第一连接管5与第二连接管6之间的密封性能;第二连接管6与球阀3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保证了第二连接管6与球阀3之间的密封性能;底座1、外螺纹接头2、球阀3、第二连接管6 及第一连接管5内部依次相通,形成一个通腔11,传感器4能够密封插接在该通腔11内并伸入到带压管道12内部,从而实现了传感器4防渗漏的安装在带压管道12内,解决了在既有建筑原有管道系统中添加传感器时需要系统停运、放水、补水及排水导致施工时间延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在带压管道12上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标记,将底座1垂直焊接在该标记位置处,使用外螺纹接头2连接球阀3与底座1,再使用管道专用打孔器在该标记位置上打孔。在球阀3的关闭状态下,将各个密封圈放置到相应的位置上,第一连接管5及第二连接管6预先连接,传感器4依次插入第一连接管5及第二连接管6的通孔,并在传感器4的内端外侧上焊接防脱环4012,由于防脱环 4012的外径大于凸台605的内径,在安装过程中,防脱环4012能够防止传感器 4从第二通孔604中向外脱出。然后,将第一连接管5及第二连接管6所构成的整体与球阀3连接。之后,打开球阀3,将传感器4插入球阀3、外螺纹接头2 和底座1内部并推入至带压管道12内的合适位置,然后拧紧各处螺纹,防止漏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外螺纹接头、球阀、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传感器,所述底座固定于一带压管道上,所述外螺纹接头连接在所述底座与球阀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球阀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底座、外螺纹接头、球阀、第二连接管及第一连接管内部依次相通以形成通腔,所述传感器密封插接在所述通腔内,且所述传感器的内端可通过形成于带压管道上的孔而伸入带压管道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外管及设置在所述外管内壁上的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外管面向所述环形凹槽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内管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形成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管段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管段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管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的配合而螺纹连接在所述外管内;
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外管的内端面与所述环形凸缘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内管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传感器包括杆体及连接在所述杆体外端的环形头部,所述环形头部沿径向突出所述杆体,所述环形头部与所述台阶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杆体的内端可伸入带压管道内部;
所述杆体的外端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三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配合而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径向向内突出的凸台,所述杆体的内端外侧上焊接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凸台的内径,且能伸入带压管道内部,所述内管的内端面与所述凸台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阀的外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的配合而螺纹连接在所述球阀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焊接在带压管道的外侧,所述底座的内部通过形成于带压管道上的孔而与带压管道内部相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圆管,所述底座垂直于带压管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41717.4U CN208417938U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41717.4U CN208417938U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17938U true CN208417938U (zh) | 2019-01-22 |
Family
ID=6512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41717.4U Active CN208417938U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179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0869A (zh) * | 2022-07-11 | 2022-09-16 | 厦门市吉龙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传感器装置、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 |
-
2018
- 2018-01-10 CN CN201820041717.4U patent/CN20841793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0869A (zh) * | 2022-07-11 | 2022-09-16 | 厦门市吉龙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传感器装置、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060096U (zh) | 一种装配式空调水钢管试压装置 | |
CN103791132B (zh) | 进水阀防爆器 | |
CN110966479A (zh) | 替代管道进出口检修阀门的塞式密封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08417938U (zh) | 带压管道中传感器安装结构 | |
RU121164U1 (ru) | Узел управления дренчерный с электроприводом | |
CN203811339U (zh) | 阀门检漏装置 | |
CN206001160U (zh) | 一种给水和排水塑胶管的连接结构 | |
CN205639939U (zh) | 压裂井口快速连接由壬 | |
CN209084273U (zh) | 一种水锤吸收器 | |
KR100938439B1 (ko) | 배관의 압력시험용 수압 캡 | |
CN212839897U (zh) | 一种覆塑金属管的连接模块 | |
CN209918512U (zh) | 一种喷淋球安装结构 | |
CN208503120U (zh) | 一种波纹管式蓄能器 | |
KR100836593B1 (ko) | 배관의 압력시험용 수압 캡 | |
CN209511357U (zh) | 一种挖掘机用高压无泄漏法兰 | |
CN208247561U (zh) | 一种过负荷连接接头机构 | |
CN207935500U (zh) | 一种防爆防脱阀组件 | |
CN208254552U (zh) | 一种热力试验流量差压变送器连接装置 | |
CN207112182U (zh) | 一种管道分支引出安装结构 | |
CN2900994Y (zh) | 管道进户三通组合件 | |
CN210888880U (zh) | 一种防喷防冻取压阀 | |
CN221170850U (zh) | 一种可排气的气带连接器 | |
CN219493438U (zh) | 一种密封性强龙头连接管 | |
CN215488152U (zh) | 一种插拔式压风管道输气接头 | |
CN205670069U (zh) | 高炉铜冷却壁水压试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