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5461U -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 Google Patents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5461U
CN208415461U CN201820716101.2U CN201820716101U CN208415461U CN 208415461 U CN208415461 U CN 208415461U CN 201820716101 U CN201820716101 U CN 201820716101U CN 208415461 U CN208415461 U CN 208415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form element
stom water
rear portion
construction form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61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雷斌
李安
黄鸥
魏现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61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5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5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5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所述施工模板采用如下部件组合方式:偏沟式单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拼装而成;双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1个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拼装组成;多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n‑1个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组成,其中n是箅数;所述前端、后部模板部件为对称的L形,中间连接模板部件为宽度与前端、后部模板部件相同的方形,前端、后部以及中间连接模板部件的表面为向内侧倾斜的坡度结构;在使用时,上述模板部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提高雨水口的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统一城市道路雨水口做法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口的制作工具。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雨水口作为整个排水系统的进水端,是地面雨水转变为管渠排水的连接点,其雨水收集能力直接影响管网系统的排水效果。随着城市积水与内涝现象频发,雨水口逐渐受到关注,雨水口做法备受重视。
根据雨水口收水量试验,雨水口下凹对雨水口的收水量影响较大,雨水口下凹设置可以大幅提高雨水口的收水量,在降雨量为20L/s时,单箅雨水口下凹3cm的收水量较不下凹提高25%。《雨水口》16S518标准图集中雨水口前后1m、外侧0.5m范围内下凹3cm,该做法不仅保证较大的雨水口收水量,也对道路行车的舒适性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雨水口设置方式。雨水口设计时,根据《雨水口》标准图集中雨水口收水量计算雨水口的数量,确定雨水口的布置方式。但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责任心、技术水平和施工误差的差异,一般很难保证雨水口按照标准图集施工(即:在雨水口前后1m、外侧0.5m范围内下凹3cm),大部门道路中的雨水口下凹不足3cm,个别雨水口甚至与道路路面齐平,这样的做法严重减少了雨水口的收水量,非常容易引起道路积水。部分施工单位认为按照《雨水口》标准图集进行施工,在偏沟式雨水口前后1m,外侧0.5m下凹3cm,施工费时费力,且不易压实,施工困难,在雨水口 2~3m范围内下凹3cm,这样做不仅降低了雨水口的收水量,也影响了道路行车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以解决提高雨水口的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统一城市道路雨水口做法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所述施工模板采用如下部件组合方式:
偏沟式单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拼装而成;
双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1个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拼装组成;
多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n-1个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组成,其中n是箅数;
所述前端、后部模板部件为对称的L形,中间连接模板部件为宽度与前端、后部模板部件相同的方形,前端、后部以及中间连接模板部件的表面为向内侧倾斜的坡度结构;在使用时,上述模板部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可以保证雨水前后1m、外侧0.5m范围内准确下凹3cm施工,提高了雨水口施工的精度,保证雨水口的收水量。
雨水口下凹模板施工简单,不仅能满足雨水口周围道路施工的结构安全性、稳定性,保证施工质量,也能加快施工进度,满足行车舒适性要求。采用模板施工,雨水口型式统一,道路雨水口设置更加美观。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仅有3个(种)组件,可以满足单箅、双箅和多箅雨水口施工的要求,模板数量较少,有利于模板制作加工,降低模板加工成本,运输费用。
模块化的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采用现场拼接安装,在施工现场根据雨水口箅数采用螺栓连接为整体,雨水口施工模板组合更加灵活,使模板更有适用性。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部件可采用树脂、钢板等材料制作,就地取材,在工厂内生产加工制作,批量生产,制作成本低。
采用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
雨水口的设置更加整齐、美观一致,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端模板部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连接模板部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后部模板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沿D-D方向的剖面图。
图8是图6的沿E-E方向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端模板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连接模板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部模板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箅雨水口模板拼接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箅雨水口模板拼接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箅雨水口模板拼接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箅雨水口施工设计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箅雨水口施工设计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箅雨水口施工设计图。
图中编号:1、前端模板部件,2、中间连接模板部件,3、后部模板部件,4、螺栓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参见附图。
(1)模板的组成
参见图1至图8所示,考虑到雨水口的特点、雨水口结构及施工方便等要求,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的基本部件有3个(种):雨水口前端模板部件、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雨水口前端模板部件、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的立体图参见图9至图11所示。
针对不同箅数的雨水口,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参见图12 所示,偏沟式单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拼装而成,中间用螺栓固定。
参见图13所示,双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1个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组成,中间用螺栓固定。
参见图14所示,多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n(箅数)-1个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组成,中间用螺栓固定。
(2)下凹施工模板连接
为减少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加工制作的数量,方便模板运输,模板仅有3个基本部件。模板部件运到施工现场后,采用螺栓连接基本模板部件,组合成1套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3)模板外形
新型的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完全按照《雨水口》16S518标准图集进行雨水口下凹3cm设计制作模板,即在雨水口前后1m、外侧0.5m范围内下凹3cm进行模板加工制作。
雨水口前端局部坡度为0.03,外侧局部坡度为0.06,后端局部坡度为0.03。
雨水口前端模板的表面坡度为0.03,外侧表面坡度为0.06;雨水口中间连接模板表面坡度为0.06;雨水口后部模板的表面坡度为0.03,外侧表面坡度为0.06。
(4)模板结构
雨水口下凹模板结构设计合理,在保证模板结构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尽量减少模板内部支撑,降低模板用料,降低制作成本,便于施工。雨水口下凹模板结构形式采用模块化组装设计,可重复使用,可多样化拼装,能适用单箅、双箅、多箅等不同结构尺寸雨水口。
(5)模板材料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可以采用树脂、钢板等材料制作,就地取材,有利于模板的推广使用。
雨水口箅子外形尺寸LxW=750mmx450mm,支座尺寸LxW=774mmx474mm,为保证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与雨水口完全吻合,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宽度为500+474=974mm,模板高度为30mm~60mm,长度根据雨水口实际长度调整,单箅雨水口长度为 774+2000=2774mm,双箅雨水口长度为774x2+2000=3548mm,三箅雨水口长度为 774x3+2000=4322mm,多箅雨水口长度为774xn(箅数)+2000mm。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块的上部按照《雨水口》标准图集下凹3cm设计,雨水口前端模板部件长为1387mm、宽为974mm,雨水口中间连接模板部件长774mm、宽500mm,雨水口后部模板部件长1386mm、宽974mm,高度为30mm~60mm,配螺栓在模板之间连接。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在工厂内制作完成,大幅度提升加工制作精度。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部件运到现场后,在施工现场按照现场雨水口箅数情况用螺栓固定为整体,将整体的施工模板套在雨水口外,进行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的铺设施工,可以大幅提高雨水口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雨水口施工时,将雨水口下凹模板套在雨水口外,模板可以起到固定雨水口周围路面高程的作用,在施工时可以先铺设模板内部沥青,铺设内部沥青时,按照模板固定高度平整铺设,夯实后达到准确下凹3cm的施工目的。模板内部沥青铺设完成后,再铺设模板外道路沥青,通过压路机压实后达到设计施工标准。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直接套在雨水口外面,进行道路沥青或混凝土路面铺设,可以有效保证雨水口按照设计图施工。单箅雨水口施工设计图如图15所示,双箅雨水口施工设计图如图16所示,多箅雨水口施工设计图如图17所示。

Claims (1)

1.一种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模板采用如下部件组合方式:
偏沟式单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拼装而成;
双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1个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拼装组成;
多箅雨水口的下凹施工模板由前端模板部件、n-1个中间连接模板部件和后部模板部件组成,其中n是箅数;
所述前端、后部模板部件为对称的L形,中间连接模板部件为宽度与前端、后部模板部件相同的方形,前端、后部以及中间连接模板部件的表面为向内侧倾斜的坡度结构;在使用时,上述模板部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CN201820716101.2U 2018-05-15 2018-05-15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Active CN208415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6101.2U CN208415461U (zh) 2018-05-15 2018-05-15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6101.2U CN208415461U (zh) 2018-05-15 2018-05-15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5461U true CN208415461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15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6101.2U Active CN208415461U (zh) 2018-05-15 2018-05-15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54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4479A (zh) * 2018-05-15 2018-08-07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4479A (zh) * 2018-05-15 2018-08-07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7911C (zh) 环保型道路雨水口
CN111424505A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的道路铺平装置
CN104313967A (zh) 排渗水式铺装组合结构
CN208415461U (zh)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CN109972475A (zh) 一种生态透水铺装结构
CN204039856U (zh) 排渗水式铺装组合结构
CN110616615A (zh) 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
CN207376761U (zh) 混凝土预制雨水渗井
CN104790510B (zh) 一种带坡度的模块组装式排水沟
CN203022108U (zh) 开口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CN108374479A (zh) 雨水口下凹施工模板
CN2923827Y (zh) 混凝土u型渠现浇式振延机
CN214694950U (zh) 一种市政铺路砖
CN105297875B (zh) 一种整体式截水沟的施工方法
CN102587253B (zh) 一种公路边路缘石的铺设方法
CN210151514U (zh) 一种排水地面砖
JP4000580B2 (ja) 排水装置内包縁石
CN210238171U (zh) 一种园区内人行、车行道路
CN113152190A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砖及其铺装和施工工艺
CN203188086U (zh) 一种排水路沿
CN207310186U (zh) 一种水渠渠槽侧通预制件模具
CN221480447U (zh) 一种生态路面
CN201605653U (zh) 道路用雨水排放装置
CN221029356U (zh) 一种抗压防断裂的水泥砖
CN203514148U (zh) 提高路面排水速度的路面边缘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