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00266U -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00266U
CN208400266U CN201821164472.0U CN201821164472U CN208400266U CN 208400266 U CN208400266 U CN 208400266U CN 201821164472 U CN201821164472 U CN 201821164472U CN 208400266 U CN208400266 U CN 208400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pwan
smog
smoke sensing
sen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44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馨慧
吕悦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1644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00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00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002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 Alar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属于烟雾报警技术领域。包括多个室内报警装置、LPWAN基站和远程报警装置,室内报警装置分布于楼层或房间中,LPWAN基站和远程报警装置分布于控制中心,室内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感应装置,烟雾感应装置包括烟雾传感模块、电源模块和LPWAN模块;每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的电源模块分别与其烟雾传感模块和LPWAN模块连接,烟雾传感模块与LPWAN模块连接;各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的LPWAN模块均与LPWAN基站连接。通过将传统室内烟雾报警系统中的通过网线传输烟雾浓度数据的方式改进为通过LPWAN模块传输烟雾浓度数据,不仅智能化程度高、网络化程度高和组件连接方式可靠性高,而且不会因网线被烧断而导致系统故障,使得系统的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雾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烟雾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建筑密度也越来越大,一旦高层建筑室内发生火灾,疏散和救援会变得非常困难,如果不对火灾进行及时处理,势必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室内烟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对火灾进行报警,因此,高层建筑内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使用网线将烟雾传感器连接到远程报警装置。传统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存在智能化程度低、网络化程度低和组件连接方式可靠性低等缺点。另外,目前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的网线最高耐热温度为250℃,而火焰的最低温度是800℃,很容易因为网线烧断导致系统故障,导致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烟雾报警系统。所述室内烟雾报警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烟雾报警系统,所述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报警装置、LPWAN基站和远程报警装置,所述室内报警装置分布于楼层或房间中,所述LPWAN基站和远程报警装置分布于控制中心,所述室内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感应装置,所述烟雾感应装置包括烟雾传感模块、电源模块和LPWAN模块;
每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的电源模块分别与其烟雾传感模块和LPWAN模块连接,烟雾传感模块与LPWAN模块连接;各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的LPWAN模块均与所述LPWAN基站连接;所述LPWAN基站与所述远程报警装置连接;每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电源模块用于为烟雾传感模块和LPWAN模块供电,烟雾传感模块用于实时采集室内的烟雾浓度数据,并将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LPWAN模块,由LPWAN模块将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所述LPWAN基站;所述LPWAN基站接收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后,将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所述远程报警装置,所述远程报警装置根据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判断各个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是否发生火灾,以及当所述远程报警装置确定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发生火灾时,对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进行报警。
可选地,所述室内报警装置还包括iBeacon通信装置,所述iBeacon通信装置用于与就近的移动终端连接,使与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向所述远程报警装置查询当前所在位置和/或报告当前所在位置处的火灾情况。
可选地,所述远程报警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LPWAN基站、所述存储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还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LPWAN基站发送的烟雾浓度数据,并将接收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判断各个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是否发生火灾,且当确定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发生火灾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对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进行报警;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以及报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远程报警装置还包括查询模块,所述查询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模块还连接与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与其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后,将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确定所述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并将所述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确定当前所在位置。
可选地,所述LPWAN模块和所述LPWAN基站均采用LoRa模块。
可选地,所述烟雾传感模块采用MQ-2气体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LPWAN基站与所述远程报警装置之间通过USB接口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室内烟雾报警系统中的通过网线传输烟雾浓度数据的方式改进为通过LPWAN模块传输烟雾浓度数据,不仅智能化程度高、网络化程度高和组件连接方式可靠性高,而且不会出现因网线被烧断而导致系统故障的问题,使得室内烟雾报警系统的可靠性比较高。通过设置室内报警装置除包括烟雾感应装置外,还包括iBeacon通信装置,使得用户可以主动通过与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向远程报警装置查询当前所在位置和/或报告当前所在位置处的火灾情况,使该室内烟雾报警系统更有保障,更加人性化,更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远程报警装置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多个室内报警装置、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网络)基站和远程报警装置,室内报警装置分布于楼层或房间中,LPWAN基站和远程报警装置分布于控制中心,室内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感应装置,烟雾感应装置包括烟雾传感模块、电源模块和LPWAN模块;每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的电源模块分别与其烟雾传感模块和LPWAN模块连接,烟雾传感模块与LPWAN模块连接;LPWAN基站与远程报警装置连接;各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的LPWAN模块均与LPWAN基站连接;每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电源模块用于为烟雾传感模块和LPWAN模块供电,烟雾传感模块用于实时采集室内的烟雾浓度数据,并将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LPWAN模块,由LPWAN模块将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LPWAN基站;LPWAN基站接收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后,将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远程报警装置,远程报警装置根据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判断各个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是否发生火灾,以及当远程报警装置确定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发生火灾时,对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进行报警。
其中,控制中心可以为消防指挥中心,也可以为需要及时发现火情的其它平台等。远程报警装置可以为任何终端,如手机、电脑或平板等,保证该远程报警装置能够发出报警信号即可。远程报警装置可以包括喇叭和/或灯,在报警时,远程报警装置可以通过鸣笛和/或闪灯的方式实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中,每个房间或楼层中均可以布置一个室内报警装置,也可以相邻的几个房间共用一个室内报警装置,即室内报警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内报警装置中的LPWAN模块和LPWAN基站均可以采用LoRa模块(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模块)。室内报警装置中的烟雾传感模块采用MQ-2气体传感器。室内报警装置中的电源模块可以为蓄电池,也可以为市电,还可以在市电的基础上叠加蓄电池。LPWAN基站与远程报警装置之间可以通过USB接口连接,此时,将LPWAN基站插接在远程报警装置的USB接口上后,远程报警装置即可从LPWAN基站获取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当然,远程报警装置与LPWAN基站之间也可以采用其它相匹配的接口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传统室内烟雾报警系统中的通过网线传输烟雾浓度数据的方式改进为通过LPWAN模块传输烟雾浓度数据,不仅智能化程度高、网络化程度高和组件连接方式可靠性高,而且不会出现因网线被烧断而导致系统故障的问题,使得室内烟雾报警系统的可靠性比较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方式采用LPWAN模块或LoRa模块,它们的数据传输传输距离最大可达到20km,不仅数据传输距离远,而且当向远程报警装置发送烟雾浓度数据和火灾时向远程报警装置传递信息时才会耗能,平时处于休眠状态,使该室内报警装置具有低功耗的优势。
当每个室内报警装置中的电源模块为在市电的基础上叠加蓄电池时,在出现火灾市电被切断的情况下,室内报警装置将被切换成蓄电池供电,这样在整个建筑断电时室内报警装置仍能工作,更加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此外,LPWAN模块或LoRa模块相对于其它无线通信方式,如ZigBee和WiFi等,通信距离比较大,因而无需在系统中增加路由器或者通讯中继器,因而不仅能够节省系统成本,而且能够减少系统后期的维护成本。LPWAN模块和LPWAN基站是低功耗的广域物联网模块,具有通信距离远、低功耗、抗干扰、灵敏度高等优点,使得烟雾浓度数据能够在恶劣火灾环境下精准传输和长时间工作,配合蓄电池,保证在断电情况下依旧可以工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报警装置除包括烟雾感应装置外,还包括iBeacon通信装置;iBeacon通信装置用于与就近的移动终端连接,使与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向远程报警装置查询当前所在位置和/或报告当前所在位置处的火灾情况。也就是说,当室内的移动终端与附近的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后,用户可以主动通过与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向远程报警装置查询当前所在位置和/或报告当前所在位置处的火灾情况。
综上,该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共有两条通信路线:LPWAN模块-LPWAN基站-远程报警装置和iBeacon通信装置-移动终端-远程报警装置。前者能够及时反映室内烟雾浓度情况,后者支持用户主动查询当前位置或报警,使该室内烟雾报警系统更有保障,更加人性化,更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在火灾发生时,一方面,烟雾感应装置检测到火灾并触发远程控制终端报警;另一方面,室内的人通过iBeacon通信装置及移动终端进行查询或报警,以便能够快速确定火情及便于快速安排救援与灭火。
传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大约是10米左右,而iBeacon通信装置的定位精度可从一米至几十米。显然,iBeacon通信装置的定位精度要优于GPS。GPS可以定位出一个误差较大范围,比如只能判断用户在某个楼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iBeacon通信装置可以判断出用户在楼内的哪个房间,定位准确性更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低功耗的iBeacon通信装置,将其定位功能应用于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则可以在火灾可见度很低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当前所在的位置,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确定被困人员聚集区的位置,以尽可能的救援更多的被困人员,消防人员也可以通过佩戴可与iBeacon通信装置匹配的移动终端,使得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灾情严重时安全撤离,保证消防员自身生命安全。ibeacon通信装置为低耗能蓝牙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报警装置与远程报警装置之间的传输功耗以延长硬件部分的寿命,相比于传统的定时检修传感器,可以降低修缮频率。
具体地,远程报警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接收模块分别与LPWAN基站、存储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处理模块还与报警模块连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LPWAN基站发送的烟雾浓度数据,并将接收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处理模块后,处理模块根据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判断各个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是否发生火灾,且当确定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发生火灾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对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进行报警;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以及报警信息。该报警信息包括报警模块在何时对哪个位置进行了报警等。
进一步地,远程报警装置还包括查询模块,查询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接收模块还连接与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接收模块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与其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后,将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发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确定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并将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发送至移动终端,使移动终端根据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确定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远程报警装置根据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判断各个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是否发生火灾,以及对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进行报警的方式及与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向远程报警装置查询当前所在位置和/或报告当前所在位置处的火灾情况的方式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行叙述,此处暂不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室内烟雾报警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该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该室内烟雾报警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至S3:
S1,各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的烟雾传感模块实时采集各自所在位置处的烟雾浓度数据,并将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通过各自的LPWAN模块发送至LPWAN基站,LPWAN基站将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远程报警装置,其中,每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包括烟雾感应装置的标识及烟雾浓度数据值。
其中,室内报警装置中的LPWAN模块可以定时或实时向LPWAN基站发送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LPWAN模块定时发送烟雾传感模块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时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如该时间间隔为10min、30min等。当LPWAN模块定时向LPWAN基站发送烟雾传感模块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时,系统功耗比较低,只在发送的时候耗能;当LPWAN模块实时向LPWAN基站发送烟雾传感模块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时,使得LPWAN基站和控制装置能够及时发现火情。
烟雾感应装置的标识使得LPWAN基站和控制装置能够识别不同的烟雾感应装置,烟雾浓度数据值能够反映烟雾浓度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LPWAN模块和所述LPWAN基站均采用LoRa模块时,LoRa模块被设置为两种工作模式:定点发射模式和透明传输模式。定点发射模式下,发射模块可以将数据发射给指定地址、指定信道的接收模块;透明传输模式下,同一信道下,所有模块既是发射方又是接收方,A模块发送数据a,B模块就会收到数据a,反之亦然。其次,每个信道都设置有一个广播地址,处于广播地址的模块可以监听到同信道下所有传输的数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的设置方法来构建通信网络:第一,应用于某区域的烟雾报警系统中的所有LoRa模块(包括基站和子模块)都设置为同一信道;第二,LoRa基站的地址为广播地址,工作模式为定点发射模式;第三,LoRa模块的地址各不相同,工作模式为透明传输模式。通过如此设置,构建了一种定点传输命令、透明广播返回数据的通信模式。LoRa基站按照LoRa模块的地址分别定向发送指令,LoRa模块接收指令并将返回数据进行广播,位于广播地址的LoRa基站监听到返回的数据。
S2,远程报警装置根据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判断各个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是否发生火灾。
具体地,远程报警装置解析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得到其中的烟雾浓度数据值,并判断烟雾浓度数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当某一个烟雾感应装置的烟雾浓度数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该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发生火灾。其中,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3,当远程报警装置确定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发生火灾时,根据任一烟雾感应装置的标识及预先存储的映射关系,确定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并对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进行报警,其中,预先存储的映射关系包括烟雾感应装置的标识与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预先存储的映射关系中,烟雾感应装置的位置可以具体到所在的区、街道、建筑物和房间号,以确保能够准确定位火灾的位置。其中,预先存储的映射关系可以存储于远程报警装置的数据库中,也可以存储于远程报警装置的云端。另外,数据库或云端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更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将传统室内烟雾报警系统中的通过网线传输烟雾浓度数据的方式改进为通过LPWAN模块传输烟雾浓度数据,不仅智能化程度高、网络化程度高和组件连接方式可靠性高,而且不会出现因网线被烧断而导致系统故障的问题,使得室内烟雾报警系统的可靠性比较高。
进一步地,当室内烟雾报警系统中的室内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感应装置和iBeacon通信装置时,上述报警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4至S6:
S4,移动终端扫描附近的iBeacon通信装置,得到附近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和对应的信号强度。
其中,移动终端为分布于建筑物室内或楼层中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或可穿戴设备等。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为不同iBeacon通信装置进行相互区分的识别码,该标识可以为iBeacon通信装置的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唯一设备标识码)。移动终端在扫描附近的iBeacon通信装置时,可以通过RSSI(Received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测距算法实现。
S5,移动终端根据信号强度确定其与距离最近的iBeacon通信装置,并与距离最近的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以及将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发送至远程报警装置。
当移动终端与某一iBeacon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最近时,移动终端扫描到的该iBeacon通信装置的信号强度越好,所以移动终端能够根据扫描到的各个iBeacon通信装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其与距离最近的iBeacon通信装置。
S6,远程报警装置根据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确定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并将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根据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确定当前所在位置。
其中,远程报警装置中也可以预先存储有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与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远程报警装置根据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确定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时,可以查询该预先存储的对应关系,得到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预先存储有iBeacon通信装置的位置也可以具体到房间号。
如果移动终端与某一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了连接关系,则可以确定移动终端与该iBeacon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可能在一个房间中,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移动终端当前所在位置确定为与其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
通过设置步骤S4至S6,使得当发生火灾或其它情况时,房间中的用户可以通过其移动终端对当前所在的位置进行定位。例如,当发生火灾时,房间中的用户可以让控制中心获知其当前的位置,从而便于展开营救工作。又例如,消防人员也可以通过与iBeacon通信装置匹配的移动终端,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灾情严重时安全撤离,保证消防员自身生命安全。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根据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确定当前所在位置之后,移动终端还可以获取当前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并将当前所在位置处的火灾情况发送至远程报警装置。
具体地,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中输入当前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当该当前所在位置处的火灾情况发送至远程报警装置后,便于远程报警装置及时掌握火情,并根据制定营救计划,从而减少火灾时的生命财产损失。
上述所有可选地技术方案均可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不对一一组合后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报警装置、LPWAN基站和远程报警装置,所述室内报警装置分布于楼层或房间中,所述LPWAN基站和远程报警装置分布于控制中心,所述室内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感应装置,所述烟雾感应装置包括烟雾传感模块、电源模块和LPWAN模块;
每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的电源模块分别与其烟雾传感模块和LPWAN模块连接,烟雾传感模块与LPWAN模块连接;各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的LPWAN模块均与所述LPWAN基站连接;所述LPWAN基站与所述远程报警装置连接;每个烟雾感应装置中,电源模块用于为烟雾传感模块和LPWAN模块供电,烟雾传感模块用于实时采集室内的烟雾浓度数据,并将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LPWAN模块,由LPWAN模块将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所述LPWAN基站;所述LPWAN基站接收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后,将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所述远程报警装置,所述远程报警装置根据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判断各个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是否发生火灾,以及当所述远程报警装置确定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发生火灾时,对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进行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报警装置还包括iBeacon通信装置,所述iBeacon通信装置用于与就近的移动终端连接,使与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向所述远程报警装置查询当前所在位置和/或报告当前所在位置处的火灾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报警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LPWAN基站、所述存储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还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LPWAN基站发送的烟雾浓度数据,并将接收的烟雾浓度数据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判断各个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是否发生火灾,且当确定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发生火灾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对任一烟雾感应装置所在的位置处的火灾情况进行报警;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各个烟雾感应装置采集到的烟雾浓度数据以及报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报警装置还包括查询模块,所述查询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模块还连接与iBeacon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与其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后,将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的标识确定所述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并将所述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连接关系的iBeacon通信装置所在的位置确定当前所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PWAN模块和所述LPWAN基站均采用LoRa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传感模块采用MQ-2气体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PWAN基站与所述远程报警装置之间通过USB接口连接。
CN201821164472.0U 2018-07-23 2018-07-23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00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4472.0U CN208400266U (zh) 2018-07-23 2018-07-23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4472.0U CN208400266U (zh) 2018-07-23 2018-07-23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00266U true CN208400266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28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447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00266U (zh) 2018-07-23 2018-07-23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002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5855A (zh) * 2018-07-23 2018-11-06 谢馨慧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5855A (zh) * 2018-07-23 2018-11-06 谢馨慧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7266B2 (en) Luminaire communication, detection and/or loc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CN201248048Y (zh) 一种基于ZigBee传感网的森林火灾预警监控系统
CN102739786B (zh) 基于泛在网络的建筑火灾智能救助系统及方法
US7423985B1 (en) System for large area telemetry data collection networks
US10182487B2 (en) Distributed fixture beacon management
CN103444246B (zh) 用于协作定位的方法和无线电装置
US733695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path establishing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sensor network system
CN107251623A (zh) 定位移动设备
CN110234154B (zh) 一种支持自组网的户外团队通讯系统
CA2481441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wireless telematics store and forward messaging for peer-to-peer and peer-to-peer-to-infrastructur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U200528506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roadcast messages in a mesh network
US983208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issioning of nodes of a network
KR101901335B1 (ko) 사물지능 통신 기반의 엘이디 실내등을 이용한 재난관제 동보시스템
WO2005013497A3 (en) Method of creating, controlling, and maintain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sh of piconets
CN103024064A (zh) 一种建筑状态监测和逃生指引系统及其方法
CN103188757A (zh) 基于分簇网络感知技术的火情趋势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3347571A (zh) 基于蓝牙定位的疏散导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2487525A (zh) 告警信息传输方法、无线传感器节点设备、网关节点设备
CN110798816A (zh) 基于自组网基站的火灾监测系统
CN111462439A (zh) 一种火灾检测预警系统
CN109413579A (zh) 室内可燃气体泄露源定位的远程预警系统、部署方法及其定位方法
CN208400266U (zh)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
CN108765855A (zh) 室内烟雾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控制方法
CN111399419A (zh) 基于智能应急疏散系统的应急救援定位系统
JP2012165300A (ja) 徘徊者位置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