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9274U - 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9274U
CN208389274U CN201820937430.XU CN201820937430U CN208389274U CN 208389274 U CN208389274 U CN 208389274U CN 201820937430 U CN201820937430 U CN 201820937430U CN 208389274 U CN208389274 U CN 208389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rsing
support plate
glide base
upright bar
therapeut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374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9374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89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9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92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包括足部支撑组件,固定组件及手部支撑组件;足部支撑组件包括滑动基座及支撑板,滑动基座上开设有滑槽,支撑板与滑槽滑动配合;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及固定件,固定杆一端与滑动基座相连,另一端与固定件相连,固定件用于固定滑动基座;手部支撑组件包括转杆、握持件、立杆及支撑件,转杆下端可转动的设于支撑板上,上端安装有所握持件,且转杆的左侧壁上开设有滑孔;立杆下端设于固定杆上,上端设置有一转轴,转轴可转动的穿设于滑孔内;支撑件设于立杆的后侧壁上,且与滑动基座相平行。效果:患者躺在床上即可对足部和手部进行康复治疗,使用方便,无需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协助,从而可减轻工作负担。

Description

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神经内科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时,部分患者的神经损伤部位需要进行康复运动才能恢复,目前康复运动的方式有多重,比如散步,抬腿或在医护人员帮助下继续运动康复训练,而由于医院内缺少相应的康复护理治疗装置,因此,患者的每次锻炼均需要依靠患者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协助,如此,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神经内科用护理治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包括:
足部支撑组件,所述足部支撑组件包括滑动基座及支撑板,所述滑动基座上表面开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滑动基座上,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及固定件,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滑动基座的左侧,一端与所述滑动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滑动基座;
手部支撑组件,所述手部支撑组件包括转杆、握持件、立杆及支撑件,所述转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上端安装有所握持件,且转杆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至右侧壁的滑孔;所述立杆下端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上端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滑孔内;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立杆相连接,并位于所述立杆的后侧,且与所述滑动基座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包括足部支撑组件,固定组件及手部支撑组件,足部支撑组件包括滑动基座及支撑板,支撑板可滑动的设置于滑动基座上,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足部支撑组件,手部支撑组件包括转杆、握持件、立杆及支撑件,转杆下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左侧壁上开设有滑孔,上端设置有握持件,立杆固设于固定组件上,上端设置有一与转杆转动连接的转轴,支撑件设于立杆的上,与滑动基座相平行。如此,患者可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病床之上,患者脚掌踏在支撑板上,手肘支撑在支撑件上,手指握住握持件,然后利用足部带动支撑板沿滑动基座前后滑动,从而驱使转轴前后摆动,以使带动手部作伸曲运动,从而使得足部和手部均得到锻炼,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且无需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协助,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作负担。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凸设有前挡板及后挡板,所述前挡板的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一铰接口,所述转杆的下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铰接口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件包括调节杆及握持把手;
所述调节杆水平的设置于所述转杆的后侧壁上,上表面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槽,左侧壁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调节槽连通的第二调节槽;
所述握持把手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槽内,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槽内的锁紧件锁紧固定于所述调节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把手包括侧板、握把、套筒及滑块;
所述侧板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左右相对设置;
所述握把设置有两个,且每个所述握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连接,两个所述握把均呈圆柱形结构,外壁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一按摩凸起,且两个握把之间具有一适于手指穿过以使握持其中一所述握把的握持间隙;
所述套筒设置于其中一所述侧板上;
所述滑块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槽内,且与所述第二调节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端为圆柱形结构,且与所述套筒转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肘托,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一端适于沿所述立杆上下滑动,另一端设置有肘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手部训练组件,所述手部训练组件包括安装框体、握杆及第一弹性件;
所述安装框体呈方形结构,且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立杆的顶端,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及右边框,所述前边框及后边框前后相对,所述左边框与所述前边框和后边框的左端相连,所述右边框与所述前边框及后边框的右端相连;所述左边框及右边框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
所述握杆包括位于中间的握持段及位于两端的握持端,所述握持段呈圆柱形结构,外壁上凸设有多个第二按摩凸起,两个所述握持端分别与所述左边框及右边框上的导向槽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握杆的两个握持端相连,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后边框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的槽壁以及所述支撑板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三按摩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挡板、后挡板及肘托上均设置有柔性防护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握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部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足部支撑组件10;
滑动基座11;
滑槽111;
第二弹性件112;
支撑板12;
前挡板121;
铰接口1211;
后挡板122;
第三按摩凸起123;
固定组件20;
固定杆21;
固定件22;
手部支撑组件30;
转杆31;
滑孔311;
握持件32;
调节杆321;
第一调节槽3211;
第二调节槽3212;
锁紧件3213;
握持把手322;
侧板3221;
握把3222;
套筒3223;
滑块3224;
立杆33;
支撑件34;
支撑杆341;
肘托342;
手部训练组件40;
安装框体41;
前边框411;
后边框412;
左边框413;
右边框414;
导向槽4141;
握杆42;
握持段421;
握持端422;
第一弹性件43。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包括足部支撑组件10,固定组件20及手部支撑组件30。
具体的,足部支撑组件10包括滑动基座11及支撑板12,滑动基座11上表面开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111,支撑板12设置于滑动基座11上,在支撑板12底部设置有滑动导向块,滑动导向块与滑槽111相配合,以使支撑板12可沿滑槽111前后滑动,滑动导向块可采用倒T型结构,以使对支撑板12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定,使得其沿着滑槽111前后滑动,而不会脱离出滑槽111内。
固定组件20包括固定杆21及固定件22,固定杆21设置于滑动基座11的左侧,一端与滑动基座11相连接,另一端与固定件22相连接,固定件22用于固定滑动基座11,固定件22可以采用U型结构,实际使用时,可以固定在病床的床沿上。
手部支撑组件30包括转杆31、握持件32、立杆33及支撑件34,转杆31下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撑板12上,上端安装握持件32,且转杆31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至右侧壁的滑孔311;立杆33下端设置于固定杆21上,上端设置有一转轴,转轴可转动的穿设于滑孔311内;支撑件34与立杆33相连接,并位于立杆33的后侧,且与滑动基座11平行设置。也即是说,当患者的足部驱使支撑板12沿着滑动基座11向前移动时,支撑板12可驱使转杆31绕着立杆33上的转轴转动,且下端向前运动,上端向后运动,而当患者的足部驱使支撑板12沿着滑动基座11向后移动时,支撑板12可驱使转杆31绕着立杆33上的转轴转动,且下端向后运动,上端向前运动,如此,当足部连续性的驱使支撑板12前后移动时,即可带动转杆31连续性的前后摆动,当患者将手肘支撑于支撑件34上,手部握住握持件32上时,由于握持件32位于转杆31上,因此,足部连续性的驱使支撑板12前后移动可以带动手部作连续性的伸曲运动,由此达到对手部和足部进行锻炼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包括足部支撑组件10,固定组件20及手部支撑组件30,足部支撑组件10包括滑动基座11及支撑板12,支撑板12可滑动的设置于滑动基座11上,固定组件20用于固定足部支撑组件10,手部支撑组件30包括转杆31、握持件32、立杆33及支撑件34,转杆31下端与支撑板12转动连接,左侧壁上开设有滑孔311,上端设置有握持件32,立杆33固设于固定组件20上,上端设置有一与转杆31转动连接的转轴,支撑件34设于立杆33的上,与滑动基座11相平行。如此,患者可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病床之上,患者脚掌踏在支撑板12上,手肘支撑在支撑件34上,手部握住握持件32,然后利用足部带动支撑板12沿滑动基座11前后滑动,从而驱使转轴前后摆动,以使带动手部作伸曲运动,从而使得足部和手部均得到锻炼,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且无需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协助,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作负担。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12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凸设有前挡板121及后挡板122,前挡板121的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一铰接口1211,转杆31的下端可转动的设置于铰接口1211内。
如此,当患者将足部放置于支撑板12上并驱使支撑板12前后运动时,能够利用前挡板121和后挡板122对足部进行限位,以防止滑动的过程中,足部与支撑板1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而脱离支撑板12。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握持件32包括调节杆321及握持把手322;
调节杆321水平的设置于转杆31的后侧壁上,上表面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槽3211,左侧壁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第一调节槽3211连通的第二调节槽3212;
握持把手322穿设于第二调节槽3212内,并通过穿设于第一调节槽3211内的锁紧件3213锁紧固定于调节杆321上。
如此,即使得握持件32的位置可调节,以使适应不同手臂长度的患者使用,使用时,将握持把手322沿着调节杆321前后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利用相应的锁紧结构锁紧即可,锁紧后,即可便于患者握持握持把手322。锁紧结构可采用螺栓,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故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限定。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握持把手322包括侧板3221、握把3222、套筒3223及滑块3224;
侧板3221设置为两个,两个侧板3221左右相对设置;
握把3222设置有两个,每个握把32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3221相连接,握把3222呈圆柱形结构,外壁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一按摩凸起,且两个握把3222之间具有一适于手指穿过以使握持其中一握把3222的握持间隙;
套筒3223设置于其中一侧板3221上;
滑块3224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穿设于第二调节槽3212内,且与第二调节槽3212滑动配合,第一端为圆柱形结构,且与套筒3223转动配合。
那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滑块3224可方便握持把手322沿着调节杆321前后滑动,从而便于不同手长的患者使用,而适于手握的侧板3221和握把3222通过套筒3223与滑块3224的第一端转动配合,由此,使得握持把手322可以自由转动,从而使患者更加方便的将手指从两个握把3222之间的握持间隙内伸入,并握持在握把3222上,且握把3222上的第一按摩凸起能够对手掌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使得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34包括支撑杆341以及设置于支撑杆341上的肘托342,支撑杆341为可伸缩结构,一端适于沿立杆33上下滑动,另一端设置有肘托342。
如此,即使得用于支撑手肘的支撑件34可根据需要进行高度调节,以便于不用手长的患者使用,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手部训练组件40,手部训练组件40包括安装框体41、握杆42及第一弹性件43;
安装框体41呈方形结构,且可拆卸的安装于立杆33的顶端,包括前边框411、后边框412、左边框413及右边框414,前边框411及后边框412前后相对,左边框413与前边框411和后边框412的左端相连,右边框414与前边框411及后边框412的右端相连;左边框413及右边框414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4141;
握杆42包括位于中间的握持段421及位于两端的握持端422,握持段421呈圆柱形结构,外壁上凸设有多个第二按摩凸起,两个握持端422分别与左边框413及右边框414上的导向槽4141滑动配合;
第一弹性件4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弹性件43的一端分别与握杆42的两个握持端422相连,另一端均连接于后边框412的内表面上。
也就是说,患者还可以单独的对手部进行锻炼,具体使用时,将支撑件34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将手部训练组件40安装于立杆33的顶端,然后,患者将手肘支撑于肘托342上,手部抓住握杆42的握持段421,以肘托342为支点带动握杆42克服第一弹性件43的弹力,从而对手臂的肌肉进行力量锻炼,从而起到康复治疗效果,同时,由于握持段421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按摩凸起,因此,还能对手掌上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其中,第一弹性件43可采用伸缩弹簧,可根据不同的恢复时期对其进行更换。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滑槽111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12,第二弹性件112的两端分别与滑槽111的槽壁以及支撑板12相连接。
第二弹性件112也可采用伸缩弹簧,那么,当患者的足部驱使支撑板12沿滑槽111滑动时,需要克服第二弹性件112产生的阻力,如此,可以起到更好的锻炼腿部的力量,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2上表面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三按摩凸起123。
如此,当患者将足部放置于支撑板12上时,多个第三按摩凸起123可对患者的脚掌进行按摩,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前挡板121、后挡板122及肘托342上均设置有柔性防护垫。
柔性防护垫可增强使用时的舒适性,便于患者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足部支撑组件,所述足部支撑组件包括滑动基座及支撑板,所述滑动基座上表面开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滑动基座上,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及固定件,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滑动基座的左侧,一端与所述滑动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滑动基座;
手部支撑组件,所述手部支撑组件包括转杆、握持件、立杆及支撑件,所述转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上端安装有握持件,且转杆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至右侧壁的滑孔;所述立杆下端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上端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滑孔内;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立杆相连接,并位于所述立杆的后侧,且与所述滑动基座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凸设有前挡板及后挡板,所述前挡板的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一铰接口,所述转杆的下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铰接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包括调节杆及握持把手;
所述调节杆水平的设置于所述转杆的后侧壁上,上表面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槽,左侧壁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调节槽连通的第二调节槽;
所述握持把手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槽内,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槽内的锁紧件锁紧固定于所述调节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把手包括侧板、握把、套筒及滑块;
所述侧板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左右相对设置;
所述握把设置有两个,且每个所述握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握把呈圆柱形结构,外壁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一按摩凸起,两个握把之间具有一适于手指穿过以使握持其中一所述握把的握持间隙;
所述套筒设置于其中一所述侧板上;
所述滑块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槽内,且与所述第二调节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端为圆柱形结构,且与所述套筒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肘托,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一端适于沿所述立杆上下滑动,另一端设置有肘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部训练组件,所述手部训练组件包括安装框体、握杆及第一弹性件;
所述安装框体呈方形结构,且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立杆的顶端,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及右边框,所述前边框及后边框前后相对,所述左边框与所述前边框和后边框的左端相连,所述右边框与所述前边框及后边框的右端相连;所述左边框及右边框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
所述握杆包括位于中间的握持段及位于两端的握持端,所述握持段呈圆柱形结构,外壁上凸设有多个第二按摩凸起,两个所述握持端分别与所述左边框及右边框上的导向槽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握杆的两个握持端相连,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后边框的内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的槽壁以及所述支撑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三按摩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后挡板及肘托上均设置有柔性防护垫。
CN201820937430.XU 2018-06-15 2018-06-15 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89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7430.XU CN208389274U (zh) 2018-06-15 2018-06-15 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7430.XU CN208389274U (zh) 2018-06-15 2018-06-15 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9274U true CN208389274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32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3743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89274U (zh) 2018-06-15 2018-06-15 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92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8082A (zh) * 2020-01-17 2020-06-05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膝关节置换术后直腿抬高训练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8082A (zh) * 2020-01-17 2020-06-05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膝关节置换术后直腿抬高训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7894A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111759673A (zh) 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CN109806546A (zh) 一种外科用坐式康复训练椅
CN108836789A (zh) 一种医疗用滚动式康复辅助器械
CN109999415A (zh) 一种健美操力量训练支撑装置
CN107951677A (zh) 一种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CN208389274U (zh) 神经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CN204521438U (zh) 一种中风偏瘫患锻炼椅
CN201192389Y (zh) 足下垂预防护理固定架
CN109009939B (zh) 一种医疗用膝关节按摩装置
CN208892977U (zh) 一种具有上肢辅助恢复装置的医疗健身床
CN113616994A (zh) 老年衰弱患者综合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CN108837402A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调节式四肢康复装置
CN208389281U (zh) 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111150619A (zh) 一种骨科术后用康复护理器
CN110037889A (zh) 一种渐进式手指智能康复仪
CN110448863A (zh) 一种躯干肌肉激活康复训练装置
CN109938984A (zh) 便携式康复锻炼器械
CN109199828A (zh) 一种新型脑血管病康复椅
CN211885138U (zh) 一种医药外科护理用腿部康复辅助装置
CN208260087U (zh) 康复护理装置
CN211485138U (zh) 倒挂式三维牵引复位机
CN209075375U (zh) 一种重症昏迷患者肢体护理装置
CN207768713U (zh) 一种新型术后按摩装置
CN209122565U (zh) 一种斜位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