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8615U - 带有配备固定脊柱线圈的患者台的磁共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有配备固定脊柱线圈的患者台的磁共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8615U
CN208388615U CN201720721069.2U CN201720721069U CN208388615U CN 208388615 U CN208388615 U CN 208388615U CN 201720721069 U CN201720721069 U CN 201720721069U CN 208388615 U CN208388615 U CN 208388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magnetic resonance
support unit
patient table
resonanc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210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比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8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8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配备固定脊柱线圈的患者台的磁共振设备。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设备,带有位置固定的脊柱线圈、可移动的患者台及特别是位置固定的支撑单元,用于移动地支撑患者台。对此,患者台具有患者支撑平面。脊柱线圈具有构造为与患者台的患者支撑平面基本上平行的第一扩散区域。对此,支撑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脊柱线圈的第一扩散区域的外面,优选完全地在外面。

Description

带有配备固定脊柱线圈的患者台的磁共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设备。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缩写MRT;英文: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依据磁共振(缩写MR)这一物理现象产生检查对象身体内部的影像的公知技术。为了达到所述影像的高信噪比,往往都会使用局部线圈(英文:local coils)。这是一个被安置在紧靠患者上面(前面)或下面(后面)的天线系统。作为后面的局部线圈,可以比如安装一个脊柱线圈(英文:spine coil)。
检查对象,特别是患者,通常是在MR数据记录期间,躺在患者台上。患者台一般可以移动,以便于将患者,特别是患者的待检查区域,推进磁共振设备的测量范围。
脊柱线圈可以被位置固定的,特别是稳固的安装在磁共振设备上(英文:fixedspine coil),致使它,特别是在患者台移动的时候自己不会跟着活动。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通常在磁共振设备中非常有限的空间状态,脊柱线圈同患者台以及用于患者台的移动和/或支撑的装置一起集成,是相当困难的。本实用新型面临的任务正是,给出一个更好的、特别是容易维护的和/或成本合适易于制作的、带有位置固定脊柱线圈的可移动的患者台设计方案。
任务将由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设备来解决。具有优势的设计也将在以下描述。
因此,所提及的是,磁共振设备带有位置固定的脊柱线圈、可移动的患者台和特别是位置固定的、用于移动地支撑患者台的支撑单元。对此,患者台具有患者支撑平面。脊柱线圈具有与患者台的患者支撑平面基本上平行的第一扩散区域(Ausdehnungsbereich)。对此,支撑单元被设置于脊柱线圈的第一扩散区域的外面,优选的是完全地在外面。
支撑单元在脊柱线圈的第一扩散区域外面的设置,实现了支撑单元和脊柱线圈的方便安装。
通过这种脊柱线圈不必承载患者台的机械负担这一情况,可以使脊柱线圈被设计得更加简单和成本合算,因为它特别是不必具有用于承受负荷的结构,比如:滚动、突起(Dome)、厚的塑料部件。
支撑单元的向外移位,就可能要求患者平台更高的刚性,用于架接脊柱线圈的第一扩散区域。因此,患者台优选包括加强的元件和/或具有高弹性模数的材料。
在磁共振设备里的空间状态,通常是很受限制的。所建议的,把支撑单元放在脊柱线圈的第一扩散区域外面的设置,决定了位置固定的脊柱线圈,通常必须比传统的位置固定的脊柱线圈要有更小的三维尺度。本实用新型基于意外的认知,就是:更小的脊柱线圈,不一定就和磁共振影像的质量下降有必然联系,而正好相反,这样可以减少折叠伪影(Einfaltungsartefakte)。
本实用新型的可能设计,使得方便地操作脊柱线圈变得可能,由此位置固定的脊柱线圈能够容易地被拆卸,比如:对于维修工作、均场设置(Shimming-Einstellungen)、服务、测试和/或调整等目的。特别地,在拆卸脊柱线圈的时候,患者台可以安全地被推进和推出容纳患者区域,因为在脊柱线圈的第一扩散区域没有设置用于移动地支撑患者台的支撑单元。此外,具有优势的是,不需要拆卸脊柱线圈,就可以实现对一个损坏的支撑单元的更换,比如,滚轴。
对于患者台,在此特别可以理解为,容纳患者的设备有可移动的上面部分。患者可以在磁共振检查期间,在患者台的患者支撑平面上被定位。患者支撑平面可以此作为躺卧平面为患者使用。
具有优势的是,患者可以在患者台被推出的状态时,躺卧到患者支撑平面上。然后,患者的待检查区域,可以通过患者台的移动被推入磁共振设备测量区域,从而实现磁共振数据的采集。
通常在磁共振设备上使患者台向磁共振设备的测量区域,特别是等强中心(Isozentrum)推进和/或拉出的方向,被作为Z-方向标识。这并不排除,台子可能也可以额外地向与Z-方向不同的方向推动,特别是在等强中心中用于精准的确定患者位置。Z-方向通常是水平的和/或在隧道型的磁共振设备情况下与隧道轴线平行。
患者支撑平面通常是基本上平行于由Z-方向和与Z-方向垂直的X-方向确定的平面,因为患者通常是水平躺卧着,也就是说,患者支撑平面与放置磁共振设备的地面平行,所以X-方向也是水平的。由此带来的是,通常第一扩散区域也是基本上平行于X-Z-平面,也就是说,它的边界可以通过X-和Y-坐标来标识。
在磁共振设备上,通常作为Y-方向,是用对于X-和Z-方向分别垂直的竖直方向来被确定。因此,X-、Y-和Z-方向就是分别互相垂直的,也就是说,它们建立了一个正交的坐标系统。当支撑单元和第一扩散区域在Y-方向上,向X-Z-平面的投影没有重叠时,特别地就可以看作为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脊柱线圈的第一扩散区域的外面。
为了使患者台的移动成为可能,患者台优选地移动地支撑。移动地支撑(Lagerung)可以利用位置固定的支撑单元来实现。位置固定的支撑单元和位置固定的脊柱线圈通常是被设置于磁共振设备内的固定位置。但这并不排除,特别是支撑单元的一部分,在患者台移动期间也在活动。所以支撑单元,比如可以包括滚轴和/或滚珠,它们在患者台移动的同时,也围绕着它们的中心点在转动。但是,脊柱线圈和/或支撑单元优选并没有平移运动。
磁共振设备的实施方案提出,患者台平行于患者支撑平面,在移动方向上可以移动,其中,支撑单元,特别是完全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脊柱线圈,被横向的设置。对此,第一方向垂直于患者台的移动方向。横向的设置,实现了一个特别简单的磁共振设备的结构。
移动方向,像事先已经描述的那样,可以特别的是在Z-方向。优选地,第一方向,同样像事先已经描述的那样,是X-方向。这样的设置方式,允许可能存在的局部线圈的导线不用被支撑单元所阻碍,而从磁体的后面经过。
对于支撑单元相对脊柱线圈的横向设置方式,可以理解为,支撑单元相邻地设置于脊柱线圈。如果支撑单元完全相对于脊柱线圈在第一方向的横向设置,则有利的是,沿着脊柱线圈的第一扩散区域,没有支撑单元的任何部件被横向的设置在移动方向上。
比如第一扩散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特别是在X方向上延伸,从X1到X2并且使X1<X2,优选地全部的支撑单元都在X范围<X1和/或>X2,也就是说,相对于脊柱线圈,支撑单元全都被横向设置在X方向上。
特别可以想到的是,支撑单元相对于脊柱线圈,在第一方向上是横向的设置在两旁,也就是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一部分支撑单元设置在小于X1的范围(X-Bereich<X1)并且剩余的部分设置在大于X2的范围(X-Bereich>X2)。这样就实现了在支撑单元上面,患者台的平均负重分配。
支撑单元,特别可以具有支撑面和/或支撑线和/或支撑点,患者台可以支撑在上面。
作为支撑面,可以理解为一个平面的几何位置,在其上面,支撑单元接触着患者台。相似的,,作为支撑线可以理解为线形的几何位置,并且作为支撑点可以理解为点形的几何位置,在其上面,支撑单元与患者台接触。
优选的是,支撑单元的所有的支撑面和/或支撑线和/或支撑点,都被设置在脊柱线圈的第一扩散区域的外面,也就是说,这些几何位置和第一扩散区域,在与第一扩散区域平行的平面上的投影是没有共同点的。
优选的是,支撑单元的所有的支撑面和/或支撑线和/或支撑点,都相对于脊柱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特别地在两旁被横向地设置。
磁共振设备的实施方案提出,磁共振设备包括围绕着容纳患者区域的壳体,支撑单元被设置于壳体之上。
对于隧道形的磁共振设备,容纳患者区域可以理解为,就是通常情况下的圆筒形的隧道空间。围绕的壳体通常也界定了一个往往在磁共振设备中包括的(完整的)身体线圈(英文:body coil)。通过支撑单元的直接安装于围绕容纳患者区域的壳体上,可以更好的分担支撑单元和/或患者台的负重。
实施方案提出,支撑单元同围绕容纳患者区域的壳体,特别是带有(完整的)身体线圈的壳体构成一体。也就是说,支撑单元是直接集成在壳体中,特别地说,支撑单元与壳体由唯一一个部分组成。这样对于支撑单元的固定来讲,就没有多余的麻烦。比如:必要的钻孔。
优选的是,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滚动元件和/或至少一个滑动元件和/或至少一个轨道。
至少一个滚动元件可以包括,比如至少一个滚轮和/或至少一个滚珠,特别地,至少一个滚珠轴承。至少一个滑动元件可以包括,比如至少一个滑块。这些元件特别好的适用于患者台的移动。
实施方案提出,患者台包括至少一个导轨,其构成为,用于承载支撑单元的至少一个滚动元件和/或至少一个滑动元件。
进一步地,实施方案提出,患者台包括至少一个滚动元件和/或至少一个滑动元件,并且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轨,它构成为,用于承载支撑单元的至少一个滚动元件和/或至少一个滑动元件。
利用至少一个导轨,可以改善患者台的导向。优选地,患者台和/或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导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优点、标志性和独创性将由下面描述的实施例给出,比如基于图示。相应的部分,将在所有的示图中配有同样的标注。
图示:
图1用图示方式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磁共振设备,
图2用图示方式表示的基于通常技术的患者台、支撑单元及脊柱线圈的设置,
图3用图示方式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变化的患者台、支撑单元及脊柱线圈的设置,
图4用图示方式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变化的患者台、支撑单元及脊柱线圈的设置,
图5用图示方式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变化的患者台、支撑单元及脊柱线圈的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设备10。磁共振设备10包括磁体单元11,其主磁体部分12用于产生很强的并且特别是在时间上恒定的主磁场13。此外,磁共振设备10还包括容纳患者区域14,用于容纳患者15。容纳患者区域14在目前的实施例中是圆筒形的构成,并且在圆筒形的磁体装置11的壳体17的圆周方向围绕。基本上讲,任何有关容纳患者区域的构成上的差别也是随时可以想象的。患者15可以被安置于可移动的患者台30的患者支撑平面F上;其中,患者支撑平面F垂直于Y方向。此外,患者15可以在平行于患者支撑平面F的Z方向,向容纳患者区域14被推动。患者台通过支撑单元40支撑,其在此相对于患者台30、与患者台30的患者支撑平面F垂直地偏移布置。
磁体单元11进一步还有梯度线圈单元18,用于产生磁场梯度,以便在成像期间确定位置编码。梯度线圈单元18将由磁共振设备10中的梯度控制单元19来控制。磁体单元11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里面的(全)身体线圈20用于原子核的激励,其在由主磁体部分12产生的主磁场13内可调整。(全)身体线圈20由磁共振设备10的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控制,并且向基本上由磁共振设备10构建的容纳患者区域14的检测空间发射高频磁共振序列信号。此外,磁共振设备10还包括挨近患者的设置在患者台30下面的位置固定的脊柱线圈50,从而通过它,磁共振信号可以以很高信噪比被接收。脊柱线圈50具有与患者支撑平面F平行的第一扩散区域。
磁共振设备10还具有系统控制单元22,用于控制主磁体部分12、梯度控制单元19及用于控制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系统控制单元22集中控制着磁共振设备10,比如预先设定的成像梯度回波序列。此外,系统控制单元22还包括在此没有示出的评测单元,用于评估在磁共振检查期间获得的医学图像数据。进一步的,磁共振设备10还包括与系统控制单元22连接的用户接口23。控制信息,比如成像参数,或像重建的磁共振图像,可以在用户接口23上的显示单元24,比如至少一个监控器,向医疗操作人员显示。进一步地,用户接口23具有输入单元25,由此,在测量过程中,信息和/或参数可以由医疗操作人员输入。
所示的图2到5示出的支撑单元40、40′、41和脊柱线圈50,分别为,上面是侧视图及下面是俯视图。此外,在侧视图中分别示出了患者台30,是为了提高在俯视图中展示的清晰性。
在图2中示出的是基于现有技术的设置。在由一个壳体围绕的容纳患者区域14中,设置了位置固定的脊柱线圈50和用于支撑患者台30的支撑单元。支撑单元40、40′包括了很多子单元,其中,支撑单元40′的一部分集成到了脊柱线圈50里面。特别地,脊柱线圈50具有与患者台30的患者支撑平面F平行的第一扩散区域A,其中,在脊柱线圈50集成的支撑单元40′的部分是设置在了脊柱线圈50的第一扩散区域A里面。
这个集成需要一个脊柱线圈的复杂结构。特别地,它导致了患者台30和/或在脊柱线圈50上的子单元40′的机械负担。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加以避免。在此,支撑单元40是设置在脊柱线圈50的第一扩散区域A的外面,也就是说,在图2所设置的支撑单元40′,在这里是没有的。换句话就是,支撑单元40在Z方向上在脊柱线圈上下设置,并且在X-方向上是在旁边。
同样在图4,支撑单元40设置在脊柱线圈50的第一扩散区域A的外面,它在X方向,也就是垂直于患者台30的移动方向Z,在X1和X2之间延伸。特别地,相对于脊柱线圈50,在X方向上,横向地设置了在小于X1的范围的支撑单元40的第一部分和在大于X2的范围的支撑单元40的第二部分。
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反,支撑单元40相对于脊柱线圈50仅在X方向上横向地设置,这里特别地是在脊柱线圈50的两边。对此,X方向垂直于患者台30的移动方向Z。
支撑单元40的横向设置的那些部分之间,在X1和X2之间形成的地方,可以用于基本上与Z-方向平行的,特别是用于要服务磁体装置11的一些或许多连接线的布设。如果在这里设置了支撑单元40、特别是滚轴,那就不太有可能,因为,这样可能有连接线被搅住。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的患者台30包括两个导轨35。它们是被互相平行的设置,并且是被确定在例如作为滚轴元件构成的支撑单元40的位置上。通过导轨35可以实现支撑单元40的更好的导向。但是实施方案也可以设想不用导轨。
除了比如滚轮和/或滚珠等滚动元件,支撑单元40也可以按本实用新型的思路比如包括滑动元件,例如像在图5所示的滑块和/或导轨41。其也要横向地设置在脊柱线圈50的旁边、它的第一扩散区域A的外面。在这里患者台30包括滚动和/或滑动元件36,它们是能与导轨41接合的。通过在患者台30设置滚动和/或滑动元件36,可以使总共需要的滚动和/或滑动元件的数量,与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有所减少。因为在壳体17上设置滚动和/或滑动元件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辅助的滚动和/或滑动元件在图1所示的平置框架(Liegenrahmen)16上已经被设置了。
为了实现支撑单元40、41横向的设置,脊柱线圈50在第一方向X的延伸相对于现有技术被减少了。这样就没有了脊柱线圈50灵敏度减少的问题,由此有利的是,这种造成局部梯度线性和/或磁场均匀度不足的,常常向脊柱线圈50一边发出的反射也被减少了。
在图3到5示出的支撑单元40、41优选直接设置在围绕容纳患者区域14的壳体17上,因此有利的是,可以实现患者台30的机械负担的分担。支撑单元40、41也可以整体地同壳体17一起构成。对于这种整体结构的制造特别适合的制作方法就是比如,铸造方法和/或喷涂方法和/或铣削方法,因为,壳体17和支撑单元40、41可以此在一个共同的生产步骤中被制造。
最后需要再一次指出的是,在此前具体描述的处理方法,比如在描述获得样例制作的部分(Erfassungsmustererzeugungseinheit)和磁共振设备,虽然仅仅和实施例有关,但它们可以由专业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方式修改。进一步地,不定冠词“一个”(“ein”bzw.“eine”)的使用并不排除所涉及的特征也可以存在多个。同样的,所涉及的“一部分”的概念,也不排除所涉及的组件,出自于多个组合在一起的,但有时在空间上是分开的组件部分。

Claims (7)

1.一种磁共振设备(10),带有位置固定的脊柱线圈(50)、可移动的患者台(30)和支撑单元,用于移动地支撑患者台(30),
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台(30)具有患者支撑平面(F),
其中,所述脊柱线圈(50)基本上平行于患者台(30)的患者支撑平面具有第一扩散区域(A),
其中,所述支撑单元设置于脊柱线圈(50)的第一扩散区域的外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台(30)与患者支撑平面(F)平行地在移动方向(Z)上可移动,
其中,所述支撑单元相对于脊柱线圈(50)在第一方向(X)上,横向地被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于患者台(30)的移动方向(Z)。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相对于脊柱线圈在第一方向(X)上在两边横向地被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磁共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具有支撑面和/或支撑线和/或支撑点,在其上面,患者台(30)可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磁共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设备(10)包括围绕容纳患者区域(14)的壳体(17),所述支撑单元被设置于其上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磁共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和围绕容纳患者区域(14)的壳体(17)构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磁共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滚动元件和/或至少一个滑动元件和/或至少一个轨道。
CN201720721069.2U 2016-06-21 2017-06-20 带有配备固定脊柱线圈的患者台的磁共振设备 Active CN2083886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11020 2016-06-21
DE102016211020.9 2016-06-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8615U true CN208388615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6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21069.2U Active CN208388615U (zh) 2016-06-21 2017-06-20 带有配备固定脊柱线圈的患者台的磁共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86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42556A1 (en) Correcting for hysteresi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witt et al. Gradient nonlinearity correction to impro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ccuracy and standardization in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imaging network 6698 breast cancer trial
Juchem et al. Magnetic field modeling with a set of individual localized coils
US9687172B2 (en) System for motion corrected MR diffusion imaging
Feinberg et al. Next-generation MRI scanner designed for ultra-high-resolution human brain imaging at 7 Tesla
US9297876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eddy current compensation method
Kaza et al. Comparison of a 32‐channel with a 12‐channel head coil: Are there relevant improvements for functional imaging?
JP2009095652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の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における脂肪抑制効果の分析方法
CN105044636A (zh) 用于补偿磁场的不均匀性的方法、系统和磁共振设备
CN104101853A (zh) 用于确定共振频率偏差的方法和磁共振设备
Huang et al. Reproducibility of structural, resting-state BOLD and DTI data between identical scanners
US20180292502A1 (en) Spatiotemporal magnetic field monitoring with hall effect sensors during the mri scan
JP2020081831A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医用画像診断システム
DiGiacomo et al. A within‐coil optical prospective motion‐correction system for brain imaging at 7T
CN103123388B (zh) 用于磁共振装置的局部线圈的与梯度无关的匀场线圈
Juchem et al. Dynamic multicoil technique (DYNAMITE) MRI on human brain
CN101236240B (zh) 磁共振断层造影成像中改进的三维层选择的多层激励方法
CN104076309A (zh) 用于磁共振图像数据组校正的方法及相应磁共振设备
Zhu et al. Extended field‐of‐view imaging with table translation and frequency sweeping
CN208388615U (zh) 带有配备固定脊柱线圈的患者台的磁共振设备
Zenge et al. 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ing moving table continuous data acquisition with high‐precision position feedback
Fujita et al. Rigid real-time prospective motion-corrected three-dimensional multiparametric mapping of the human brain
CN103364744A (zh) 用于控制磁共振系统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US20140320128A1 (en) Metho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to acquire image data sets of an examination subject
US7372265B2 (en) Compensation of magnetic field disturbances due to vibrations in an MRI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