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72363U - 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72363U
CN208372363U CN201821017358.5U CN201821017358U CN208372363U CN 208372363 U CN208372363 U CN 208372363U CN 201821017358 U CN201821017358 U CN 201821017358U CN 208372363 U CN208372363 U CN 208372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rail
pedestal
exercising apparatus
foreboar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173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丹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8210173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72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72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72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滑轨,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前板和后板,在底座上还安装有配重弹簧,前板、后板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将配重弹簧钩挂的弹簧钩。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将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训练融为一体,在使用同一个动作进行训练时,能达到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同时被训练的双重训练效果,优化训练策略,提升训练效果,降低损伤风险,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柔韧素质、增大关节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人体的活动都是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的肌肉活动。现有技术中有的进行柔韧训练时,通过静力性拉伸,致使肌肉、肌腱、韧带在外力作用下被动拉长,若训练时间或强度选择不当,则易导致肌腱和韧带过度被动拉长,致使肌肉弹性和向心收缩能力下降、关节失稳。现有技术中也有很多健身器材供人们运动训练使用,例如固定动作轨迹的器械等,但这些器械大多是针对身体某一特定部位或某一特定区域展开的训练,对帮助人体提升多关节、多肌群协同下的复杂动作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运动锻炼者在运动时无法提升多关节、多肌肉群的协同工作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实现的目的为,能够将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训练融为一体,在使用同一个动作进行训练时,能达到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同时被训练的双重训练效果,优化训练策略,提升训练效果,降低损伤风险,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柔韧素质、增大关节灵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滑轨,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前板和后板,在底座上还安装有配重弹簧,前板、后板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将配重弹簧钩住的弹簧钩。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训练装置时,可同时进行柔韧训练和力量、以及力量控制训练,双脚分别踩在前板和后板上,通过滑轨来进行拉伸,这种方式减少摩擦力,就等于更加充分利用重力在压腿中的作用,增设的配重弹簧用于力量和力量控制的训练,当弹簧弹力增加时,是训练下肢力量。当弹簧弹力减少时,是训练身体控制。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扶杆,扶杆通过伸缩杆安装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伸缩杆上标识有刻度值。
为了训练和安全而设计,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扶杆,扶杆通过伸缩杆可以进行高度调节,伸缩杆上标识的刻度值可供训练者调节具体的高度,例如竖叉训练时调到最低档,站姿的力量训练和控制训练的时候,可以调到中、高位,以便让训练者双手能够把住,保护自己。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与底座枢转连接,另一侧卡接于底座上,滑轨、配重弹簧、伸缩杆均安装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面向底座的一侧表面上固定有横梁,在底座上滑动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在底座上滑动连接的滑动杆,与滑动杆连接的用于与横梁抵接的限位杆。
上述的结构可以使滑轨高度的可以调节,横梁可以设置多个,可以选择不同提升高度和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包括转动连接的滑轨A段、滑轨B段,在支撑板上、滑轨A段、滑轨B段之间固定有支撑轴,滑轨A段、滑轨B段分别与支撑轴铰接。
滑轨之间可以转动、折叠,主要是用于帮助专业舞者、艺术体操、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杂技、瑜伽等项目人群进行开髋的柔韧性训练所用。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为滚轮滑轨,所述滚轮滑轨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轨道,以及分别与前板、后板连接的滑轮,前板、后板分别通过滑轮在轨道上滑动连接。
具体选择滚轮式滑轨,是因为滚轮式滑轨中滑轮与轨道缓冲与回弹作用最小,阻力最小。
进一步的,前板包括第一组板和第二组板,第一组板枢转连接于第二组板上。与上述提升滑轨的结构配合使用,前板的第一组板可以转动,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当压前腿的时候,前板滑轨高度升高之后,板子的倾斜角度势必会和滑轨的倾斜角度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压腿,前脚容易由于重力的影响而下滑,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前面的板子可折叠,便于训练者放置和固定前脚,转动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后板均包括复合固定的支撑层、TPE填充层、以及保护层,支撑层靠近滑轨,TPE填充层固定在支撑层与保护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TPE填充层为TPE材料层。
可以选择木头或者高硬度塑料(优点:质量轻)、铝合金等等作为支撑层的材质。中间的填充层,选择TPE(Thermo plastic Elastomer)材料,这个材料柔软、支撑力强、回弹性和减震性能极好,选择这个材料,主要是为了在压腿过程中能很好的缓冲身体与板子接触点的压力,主要考虑的是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和舒适度,外层保护层选择真皮或人工皮革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后板上均安装有止挡板。增设的止挡板帮助训练员在训练时由于前板、后板滑动于底座上,脚容易从前板、后板上滑脱,止挡板能够有效防止脚滑落,避免训练员脚损伤。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将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训练融为一体,在使用同一个动作进行训练时,能达到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同时被训练的双重训练效果,优化训练策略,提升训练效果,降低损伤风险,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柔韧素质、增大关节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多功能训练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多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多功能训练装置中支撑板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多功能训练装置中轨道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多功能训练装置中前板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多功能训练装置中前板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多功能训练装置中前板、后板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滑轨;3、前板;4、后板;5、配重弹簧;6、弹簧钩;7、扶杆;8、伸缩杆;9、支撑板;10、横梁;11、限位组件;12、滑动杆;13、限位杆;14、滑轨A段;15、滑轨B段;16、支撑轴;17、轨道;18、第一组板;19、第二组板;20、支撑层;21、TPE填充层;22、保护层;23、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结构参照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上安装有滑轨2,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前板3和后板4,在底座上还安装有配重弹簧5,前板、后板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将配重弹簧钩住的弹簧钩6。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训练装置时,可同时进行柔韧训练和力量、以及力量控制训练,双脚分别踩在前板和后板上,通过滑轨来进行拉伸,这种方式减少摩擦力,就等于更加充分利用重力在压腿中的作用,增设的配重弹簧用于力量和力量控制的训练,当弹簧弹力增加时,是训练下肢力量。当弹簧弹力减少时,是训练身体控制。底座上安装的配重弹簧可以采用不用磅数的弹簧。根据训练内容,选择弹簧的数量和磅数,以达到增加阻力或者是增加助力的目的。增加阻力在力量训练时,就是增加难度,但是在柔韧训练时就是降低难度,相当于助力。相反,对于柔韧练习,增加的阻力其实是助力,因为弹簧会帮助柔韧训练者减少重力。对于控制训练,减少阻力就等于是增加难度。
本训练装置充分体现了“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的理念。正确的动作模式和运动姿势取决于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同作用和相互平衡影响。人体是一个张拉整体,任何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量不平衡、工作不协同都会导致身体功能障碍的产生,增加损伤的风险。PNF是通过刺激人体的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进而达到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发展。
人体依靠外反馈和内反馈两种机制,完成动作学习和模式调整。训练者在使用本装置训练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时,通过调整弹簧,选择最适宜阻力进行训练。
通过减少弹簧数量、降低训练阻力的方式增加训练难度。通过减少训练中的外部反馈,最大程度的激活训练者的内反馈机制,进行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达到自动化的训练效果。弹簧数量的选择、阻力大小的选择都可根据不同训练者的实际情况、不同训练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将训练负荷个性化、定量化、精细化。
最佳阻力训练能够带来最佳的训练效果,个体差异性致使不同训练者对于阻力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阻力过大则会引发不必要代偿,致使训练者动作模式变形;阻力过小则易造成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因此阻力可调节在训练应用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装置上不同磅数的弹簧,能够根据训练者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给予最适宜阻力。通过增加弹簧数量、增加训练阻力的方式,让训练者的肌肉对大脑皮层指令的反应性增加,利用阻力使主动肌的张力增加的方式,以达到通过外反馈来促进本体感受器发展的目的,促进的程度与阻力大小呈正相关。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滑轨,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前板和后板,在底座上还安装有配重弹簧,前板、后板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将配重弹簧钩住的弹簧钩。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参照图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扶杆7,扶杆通过伸缩杆8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支撑板9,支撑板的一侧与底座枢转连接,另一侧卡接于底座上,滑轨、配重弹簧、伸缩杆均安装在支撑板上。
为了能够看清结构,图2中仅是画出了一侧的扶杆,像图2这样,在底座的两侧固定扶杆,为了训练和安全而设计。伸缩杆上标识有刻度值,扶杆通过伸缩杆可以进行高度调节,伸缩杆上标识的刻度值可供训练者调节具体的高度,例如竖叉训练时调到最低档,站姿的力量训练和控制训练的时候,可以调到中、高位,以便让训练者双手能够把住,保护自己。还可以将扶杆调节至紧挨支撑板或底座的位置,这样在训练竖叉和横叉的打开+返回并拢时训练员可以手扶扶杆,当然根据训练的难易程度,也可以选择不扶扶杆。
参照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面向底座的一侧表面上固定有横梁10,在底座上滑动连接有限位组件11,限位组件包括在底座上滑动连接的滑动杆12,与滑动杆连接的用于与横梁抵接的限位杆13,为了能够看清楚结构图3实际上是做了部分剖面处理。
上述的结构可以使滑轨高度的可以调节,横梁可以设置多个,可以选择不同提升高度和角度。
参照图4所示,所述滑轨包括转动连接的滑轨A段14、滑轨B段15,在支撑板上、滑轨A段、滑轨B段之间固定有支撑轴16,滑轨A段、滑轨B段分别与支撑轴铰接。
滑轨之间可以转动、折叠,主要是用于帮助专业舞者、艺术体操、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杂技、瑜伽等项目人群进行开髋的柔韧性训练所用,例如图4所表示的就是滑轨A段、滑轨B段之间呈一定夹角的状态,专业人员可在训练装置上,两脚分别踩在前板、后板上,两腿之间呈一定夹角分别向身体方向拉伸。
所选择的滑轨为滚轮式滑轨,所述滑轨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轨道17,以及分别与前板、后板连接的滑轮(图中未视出),前板、后板分别通过滑轮在轨道上滑动连接。具体选择滚轮式滑轨,是因为滚轮式滑轨中滑轮与轨道缓冲与回弹作用最小,阻力最小。
参照图5所示,前板包括第一组板18和第二组板19,第一组板枢转连接于第二组板上。
与上述提升滑轨的结构配合使用,前板的第一组板可以转动,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当压前腿的时候,前板滑轨高度升高之后,板子的倾斜角度势必会和滑轨的倾斜角度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压腿,前脚的脚跟会搭不住,会由于重力的影响而下滑。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前面的板子可转动,便于训练员钩住,转动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最为合适的是45度。
本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件连接关系,例如枢转连接、卡接等均采用的现有技术常规的连接方式,故不在此过多阐述。
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滑轨,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前板和后板,在底座上还安装有配重弹簧,前板、后板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将配重弹簧钩住的弹簧钩。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参照图6所示,为了能够看清楚前板复合的各个层结构,图6实际上是做了部分剖面处理。所述前板、后板均包括复合固定的支撑层20、TPE填充层21、以及保护层22,支撑层靠近滑轨,TPE填充层固定在支撑层与保护层之间。所述填充层为TPE材料层。可以选择木头或者高硬度塑料(优点:质量轻)、铝合金等等作为支撑层的材质。中间的TPE填充层,选择TPE(Thermo plastic Elastomer)材料,这个材料柔软、支撑力强、回弹性和减震性能极好(康复中的平衡训练垫常采用这个材料)。选择这个材料,主要是为了在压腿过程中能很好的缓冲身体与板子接触点的压力,主要考虑的是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和舒适度(市面上很多器械采用的还是高密度海绵,但是支撑力太弱,不舒服)。外层保护层就选择真皮或人工皮革即可。
进一步的,参照图7所示,所述前板、后板上均安装有止挡板23。增设的止挡板帮助训练员在训练时由于前板、后板滑动于底座上,脚容易从前板、后板上滑脱,止挡板能够有效防止脚滑落,避免训练员脚损伤,当然,止挡板可以设计成任意形状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上安装有滑轨(2),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前板(3)和后板(4),在底座上还安装有配重弹簧(5),前板、后板的端部上分别固定用于将配重弹簧钩挂的弹簧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扶杆(7),扶杆通过伸缩杆(8)安装在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杆上标识有刻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支撑板(9),支撑板的一侧与底座枢转连接,另一侧卡接于底座上,滑轨、配重弹簧、伸缩杆均安装在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面向底座的一侧表面上固定有横梁(10),在底座上滑动连接有限位组件(11),限位组件包括在底座上滑动连接的滑动杆(12),与滑动杆连接的用于与横梁抵接的限位杆(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包括转动连接的滑轨A段(14)、滑轨B段(15),在支撑板上、滑轨A段、滑轨B段之间固定有支撑轴(16),滑轨A段、滑轨B段分别与支撑轴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为滚轮滑轨,所述滚轮滑轨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轨道(17),以及分别与前板、后板连接的滑轮,前板、后板分别通过滑轮在轨道上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板包括第一组板(18)和第二组板(19),第一组板枢转连接于第二组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后板均包括复合固定的支撑层(20)、TPE填充层(21)、以及保护层(22),支撑层靠近滑轨,TPE填充层固定在支撑层与保护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后板上均安装有止挡板(23)。
CN201821017358.5U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 Active CN208372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7358.5U CN208372363U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7358.5U CN208372363U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72363U true CN208372363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66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17358.5U Active CN208372363U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72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1662B (zh) 俯卧式爬行健身器
US645092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exercises and back pain relief
US85294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wer back exercise
US5855538A (en) Leg extension machine with upwardly curved tracks
CN204447147U (zh) 体育教学用蹬伸锻炼器
US20050032611A1 (en) Self-aligning pivoting seat exercise machine
US20220088433A1 (en) Multi-functional fitness belt
US9216312B2 (en) Antigravity spinal exerciser
US11712594B2 (en) Dual balance adjustable spring tow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20190160327A1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7918767B1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9180329B2 (en) Exercise bench with rotating torso support
US9724557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CN209090459U (zh) 一种工作运动椅
US10751564B2 (en) Cross-country ski exercise machine
US8328702B2 (en) Lower back machine and method of training therefor
KR20050016383A (ko) 클럽 스윙훈련 방법
CN209575618U (zh) 一种多功能体育健身装置
CN208372363U (zh) 一种多功能训练装置
CN201988114U (zh) 躯干液压往复扭转训练器
US20200360760A1 (en) Folding biokinetic ski fitness machine for workout of the spine in horizontal position and for strengthening whol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US20200360762A1 (en) Biokinetic ellipsoid for dinamic workout in a complex of the spine in horizontal position and entir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CN104080519A (zh) 用于臂屈伸运动和扭转训练的健身器
WO2017116464A1 (en) Modular adjustable resilient resistance device and associated exercise devices
CN207575662U (zh) 一种腰腹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