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7528U - 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7528U
CN208367528U CN201820693992.4U CN201820693992U CN208367528U CN 208367528 U CN208367528 U CN 208367528U CN 201820693992 U CN201820693992 U CN 201820693992U CN 208367528 U CN208367528 U CN 208367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unctional module
port
integrating device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939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姬中平
吴坤展
蔡孟谕
林崐正
江松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BIQI INTERNATIONAL CO Ltd
Jess Link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BIQI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BIQI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BIQI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939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7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7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7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具有控制模块、本体及数个功能模块;控制模块设置于本体内并包含无线传输单元及微处理单元;本体为由多个面构成的立体对象,各个面上分别形成对应于功能模块的大小及形状的安装槽,并且各个安装槽上分别设置有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端口;数个功能模块分别配置于本体的各个安装槽上,并借由各个端口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使各个功能模块可在简单组装后直接通过控制模块来连接网络,借此与环境中的互联网设备进行沟通。

Description

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的兴起,各式可连网的智能设备纷纷被提出,例如智能喇叭、温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等。借由这些可支持互联网的智能设备,使用者可轻易地监视家中的电器,并对这些电器进行控制。
但是,目前市场上可见的互联网装置皆是独立存在的,例如若使用者想同时监控家中的温度以及空气质量,就必须分别购买上述的温度传感器及空气质量传感器,并且该些传感器也必须分开使用。如此一来,用户于实际使用上极度缺乏弹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意愿。
再者,上述互联网装置皆是分别独立制造的,因此内部会具有许多功能重复的电子组件(例如微处理单元及网络单元),这不但会造成电子组件的浪费,也使得互联网装置的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可将不同功能的多个功能模块集成于单一装置上,并通过装置上的单一控制模块来与环境中的互联网设备进行沟通。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用以与环境中的一互联网设备进行沟通,并且包括:
数个功能模块,各该功能模块分别执行不同功能;
一本体,为由多个面构成的一立体对象,各该面上分别形成一安装槽,各该安装槽的大小与形状对应于各该功能模块的大小与形状;及
一控制模块,设置于该本体中,该控制模块具有一无线传输单元及与该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的一微处理单元,并且该控制模块具有数个第一端口,该数个第一端口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该微处理单元,该数个第一端口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并裸露于各该安装槽中;
其中,各该功能模块配置于各该安装槽上时通过各该第一端口分别与该微处理单元建立通讯连接,并且通过该无线传输单元与该互联网设备进行沟通。
如上所述,其中该本体为由六个具有相同大小与形状的面构成的正方体对象,或由四个具有相同大小与形状的面构成的三角体对象。
如上所述,其中该数个功能模块包括一风扇模块、一灯具开关模块、一空调控制模块、一空气质量感测模块、一接触感测模块、一温度感测模块、一湿度感测模块、一震动感测模块、一人员感测模块、一烟雾感测模块、一门铃控制模块、一红外线模块、一相机模块、一无线充电模块、一显示模块或一喇叭模块。
如上所述,其中各该功能模块分别具有与各该第一端口对应的一第二端口,并且各该功能模块于配置在各该安装槽上时,分别通过各该第二端口与各该第一端口电性连接。
如上所述,其中该无线传输单元为低功耗蓝牙传输单元或Wi-Fi传输单元。
如上所述,其中该本体上设置有与该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的一电源供应埠,该电源供应埠接收外部电力以对各该功能模块进行供电。
如上所述,其中该控制模块包括电性连接该微处理单元的一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由该电源供应埠接收电力以进行充电,并且于该电源供应埠停止提供电力时,该电池单元经由该微处理单元提供所储存的电力至各该功能模块。
如上所述,其中该电池单元为该数个功能模块的其中之一,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些安装槽的其中之一。
如上所述,其中该电池单元为一移动电源。
如上所述,其中各该安装槽的边缘上分别形成有使各该功能模块易于拆卸的一凹陷部。
如上所述,其中各该安装槽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一磁力组件,各该功能模块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二磁力组件,并且各该功能模块分别通过各该第一磁力组件及各该第二磁力组件吸附于各该安装槽上。
如上所述,其中该控制模块上设置有多个直立式的转接埠,各该转接埠分别电性连接该微处理单元,各该第一端口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各该转接埠,各该第一端口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并裸露于各该安装槽中。
如上所述,其中该控制模块还包括数个传输线,各该传输线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该控制模块上的各该转接埠,各该传输线的另一端分别电性连接各该第一端口。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可经由简单程序将具备不同功能的多个功能模块分别组装到本体上,以直接通过本体上的控制模块来连接网络并与环境中的互联网设备进行沟通,借此大幅简化互联网的设定程序并降低互联网的使用门坎。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方块图的第一具体实施例;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的第一具体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的第二具体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1’、8功能模块集成装置;10控制模块;11无线传输单元;12微处理单元;13电池单元;14电源供应埠;2本体;21安装槽;210凹陷部;22第一端口;23第一磁力组件;3功能模块;31第二端口;32第二磁力组件;4移动装置;5中央控制平台;50中央云端服务器;6家用电器;7家用云端服务器;91转接埠;92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够更加详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所述的说明及附图,然而所附图示仅供参考说明之用,而非用来加以限制。
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示意图与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功能模块集成装置1(下面将简称为集成装置1),所述集成装置1用以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功能模块3集成在一起,并提供各个功能模块3连接网络的能力。借此各个功能模块3在通电启动后,即可与环境中的一个或多个互联网设备(例如图4所示的移动装置4与家用电器6等)进行沟通。
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装置1主要具有本体2、控制模块10及多个功能模块3,其中控制模块10主要设置于本体2中,多个功能模块3分别借由对应的结构组装于本体2的外表面。
多个功能模块3分别用以执行不同功能。于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功能模块3分别为用以感测环境中的细悬浮微粒(PM2.5)数值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模块、用以显示PM2.5数值、网络状态及电量等信息的显示模块、及用以对环境中的灯具进行控制的灯具开关模块。
但是,图1A所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功能模块3可由用户依据实际需求来自由选择、购买、并配置至本体2上。多个功能模块3还可例如为一风扇模块、一空调控制模块、一接触感测模块、一温度感测模块、一湿度感测模块、一震动感测模块、一人员感测模块、一烟雾感测模块、一门铃控制模块、一红外线模块、一相机模块、一无线充电模块或一喇叭模块等,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B所示,本体2主要为由多个面构成的立体对象,本体2的内部可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并且本体2的各个面上分别朝内形成有一个安装槽21。本实施例中,多个功能模块3的大小与形状分别对应至多个安装槽21的大小与形状,因此各个功能模块3可被分别配置于任意一个安装槽21上。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可固定设置于本体2的其中一面(例如于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固定设置于本体2的底面),并通过第一端口22与其他功能模块3产生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本体2与控制模块10将被一同贩卖,借此避免因为使用者因故没有购买控制模块10而无法达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的问题。
于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可为由六个具有相同大小与形状的面构成的正方体对象。若将控制模块10固定设置于本体2的其中一面,则控制模块10的配置需要占据本体2的其中一个安装槽21的位置,使得本体2仅能再配置额外的五个功能模块3(于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即为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及顶面)。
请同时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具体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9揭露了另一集成装置1’。与图1B所示的集成装置1的差异在于,图9的集成装置1’是将控制模块10设置于本体2的内部(即,本体2为空心结构),而不会占据本体2的任一个面的位置。如此一来,集成装置1’的本体2上最多将可配置六个功能模块3(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即为前侧、后侧、左侧、右侧、顶面及底面),并且这六个功能模块3分别通过六个第一端口22与本体2内的控制模块10电性连接。
回到图1B所示,所述控制模块10主要具有无线传输单元11及微处理单元12,所述微处理单元12电性连接无线传输单元11。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处理单元12用以对所连接的多个功能模块3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控制,所述无线传输单元11则用以与环境中的一个或多个互联网设备沟通,以与这些互联网设备进行数据与指令的传输。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功能模块3不需要设置独立的微处理单元及无线传输单元,而可大幅降低功能模块3的制造成本,并有效缩减功能模块3的体积。
控制模块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口22。具体地,这些第一端口22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控制模块10的电路板上以通过电路板电性连接微处理单元12,另一端分别朝电路板的反方向延伸并裸露于本体2的各个安装槽21中。当功能模块3组装于安装槽21上并且与安装槽21中的第一端口22产生电性连接后,即可通过第一端口22及电路板来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0的微处理单元12及无线传输单元11。
于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的电路板上还可设置有多个直立式的转接埠91,各个转接埠91分别通过电路板电性连接微处理单元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22的一端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转接埠91,另一端则朝电路板的反方向延伸并裸露于安装槽21中。本实施例借由多个转接埠91的设置可改变多个第一端口22的接口方向,借此可使集成装置1的组装更为容易。于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直立式的转接埠91的接口方向不同于四周的各个第一端口22的接口方向。
另外,若本体2的任一侧距离控制模块10的设置位置较远(例如于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本体2的顶面距离设置控制模块10的底面较远),则控制模块10的电路板上还可设置与微处理单元12电性连接的传输线92,并且通过传输线92连接其中一个第一端口22。如此一来,所述第一端口22可以通过传输线92来从电路板延伸至本体2的顶面位置,以设置于本体2的顶面并裸露于顶面的安装槽21中。但是,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不应以此为限。
各个功能模块3分别于第一端口22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端口31。当一个功能模块3配置于一个安装槽21上时,可通过第一端口22及第二端口31来与微处理单元12建立通讯连接,进而通过无线传输单元11与环境中的互联网设备进行沟通。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22及第二端口31可为接触式端口,两者于相互接触时导通。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22及第二端口31可为互相对应的连接器公头及连接器母头,于连接器公头插入连接器母头时导通。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22及第二端口31可为弹性端子(pogo pin),以提高连接效率。
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装置方块图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将具备不同功能的多个功能模块3共同集成于单一本体2上,并通过单一无线传输单元11来连接互联网。因此,控制模块10中的微处理单元12除了可整合各个功能模块3的信息外,还可解决因为功能模块3的数量过多而使得无线传输单元11的连接线路不敷使用的问题。
如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无线传输单元11主要是通过通用型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与微处理单元12电性连接,而微处理单元12则可通过集成电路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或各式串行端口(Serial Port)接口来连接安装槽21上的各个功能模块3。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口22与第二端口31为可支持上述集成电路总线或串行端口(例如RS-232、RS-485等)的端口,但不以此为限。若控制模块10上具有所述转接埠91及/或传输线92,则所述转接埠91与传输线92也需可支持上述的集成电路总线或串行端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线传输单元11可例如为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Energy,BLE)传输单元或Wi-Fi传输单元,不加以限定。于一实施例中,集成装置1上的各个功能模块3可通过低功耗蓝牙传输单元连接位于附近的电子设备;于其他实施例中,集成装置1上的各个功能模块3可通过Wi-Fi传输单元连接相同网域下的电子设备,或连接至云端服务器。
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还具有电性连接微处理单元12的电池单元13,用以提供电力给本体2上的各个功能模块3。换句话说,一个功能模块3组装至安装槽21后,即可通过第二端口31与第一端口22而从电池单元13取得运作所需的电力。如此一来,各个功能模块3也不需要设置独立的电池,而可更进一步节省功能模块3的制造成本并缩小其体积。
请同时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示意图及集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本体2上还可设置有与微处理单元12电性连接的电源供应埠14,集成装置1可通过所述电源供应埠14连接外部的电源来源(例如通过电源线连接市电)。若控制模块10中不具备上述的电池单元13,则控制模块10可由电源供应埠14来接收外部电力,以直接对组装在本体2上的各个功能模块3进行供电。
若控制模块10具有上述的电池单元13,则所述电池单元13可从电源供应埠14接收电力并进行充电。于本实施例中,集成装置1可以在通过电源供应埠14稳定接收电力时,由电源供应埠14对电池单元13进行充电,并同时由电源供应埠14提供电力给本体2上的多个功能模块3。并且,集成装置1在电源供应埠14停止接收电力(例如与电源来源断除连接)时,转由电池单元13来提供电力给本体2上的各个功能模块3。具体地,电池单元13是经由微处理单元12提供所储存的电力给各个功能模块3。
如图3B所示,所述电池单元13也可为多个功能模块3的其中之一,并以可拆卸的方式配置于本体2上的任意一个安装槽2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单元13可被配置于任一安装槽21中,以借由第一端口22与第二端口31提供电力给控制模块10以及其他功能模块3。
值得一提的是,若将电池单元13制造成功能模块3的形态,则电池单元13上还可进一步设置有一连接器。当电池单元13从安装槽21上被卸除后,可通过所述连接器及传输线连接外部的移动装置4,并提供电力给所连接的移动装置4。换句话说,所述电池单元13可在脱离集成装置1后被作为移动电源(Power Bank)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当电池单元13被配置于任一安装槽21中时,可直接通过第二端口31与第一端口22来提供电力给集成装置1。当电池单元13从安装槽21上被卸除后,仍可经由所述连接器及传输线来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埠14,以通过电源供应埠14来提供电力给集成装置1。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4连上网络(例如蓝牙网络或Wi-Fi网络)后,即成为可与集成装置1相互沟通的互联网设备的其中之一。通过与控制模块10中的无线传输单元11的通讯连接,移动装置4可以传送指令给本体2上的多个功能模块3(例如控制灯具开启/关闭、控制空调设备开启/关闭、启动相机等),并且从多个功能模块3接收相关信息(例如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人员数量、PM2.5数值、网络状态、电池状态等),并且显示于移动装置4的屏幕上。借此,用户可通过移动装置4来进行更具有弹性的操控动作。
续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装置1可被放置于使用者的家中,并且与家中的中央控制平台5共同对可支持互联网的家用电器6进行监控。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控制平台5可例如为苹果公司(Apple.Inc)开发的Apple TV或iPad等智能装置,但不加以限定。
若用户携带移动装置4至户外,其可操作移动装置4通过因特网连接中央云端服务器50(例如苹果公司开发的iCloud),并向中央云端服务器50发出指令(例如要对家用电器6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或是要查询家用电器6的信息的查询指令)。
所述中央控制平台5可与中央云端服务器50的数据进行同步,借此取得用户借由移动装置4所发出的上述指令。移此,中央控制平台5可依据指令的内容对家用电器6进行控制(例如开启灯具、调整空调设备的风量、取得PM2.5数值等)。接着,中央控制平台5将控制结果及所获得的信息同步至中央云端服务器50,移动装置4可由中央云端服务器50取得所述控制结果及信息,再借由对应的应用程序(图未标示)来加以显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维持显示信息的同步,中央控制平台5可在控制完成后将所述控制结果及信息传递至集成装置1,以使集成装置1显示相同的信息。举例来说,若多个功能模块3的其中之一为显示模块,则集成装置1可借由显示模块来显示上述控制结果及信息。
若使用者位于家中,则可操作移动装置4借由蓝牙通讯接口或Wi-Fi通讯接口连接集成装置1,以通过集成装置1对家用电器6进行控制及信息的查询。同样地,为了维持显示信息的同步,集成装置1可在控制完成后,将所述控制结果及信息传递至中央控制平台5,并且由中央控制平台5将所获得的控制结果及信息同步至中央云端服务器50。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可于移动装置4上安装与集成装置1相对应的应用程序(图未标示),以借由执行所述应用程序来快速连接并控制集成装置1上的各个功能模块3。再者,用户也可直接触碰集成装置1,以直接对集成装置1上的各个功能模块3进行控制。
续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的第二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平台5可为其他种类的控制平台,例如谷歌公司(Google.Inc)开发Google Home或是亚马逊公司(Amazon.com)开发的Alexa等,不加以限定。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借由操作移动装置4来连接并控制中央控制平台5。中央控制平台5接收移动装置4所发出的指令后,即可依据指令的内容来对家用电器6进行控制。另外,中央控制平台5可将控制结果及所取得的信息同步至中央云端服务器50。本实施例中,中央云端服务器50可与集成装置1所对应的家用云端服务器7建立连接,并将中央控制平台5的控制结果及信息同步至家用云端服务器7。如此一来,集成装置1可由家用云端服务器7取得上述控制结果及信息(例如与家用云端服务器7进行同步),以维持显示信息的同步。
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移动装置4上安装的应用程序来连接并控制集成装置1,也可借由直接触碰集成装置1来对集成装置1进行操控,不加以限定。集成装置1可依据用户的操控内容对家用电器6进行对应控制,或是从家用电器6撷取所需的信息。
另外,为了维持显示信息的同步,集成装置1会在控制完成后将所述控制结果及信息传递至家用云端服务器7,借此由家用云端服务器7将数据同步至中央云端服务器50以及中央控制平台5。
本实施例中,家用云端服务器7与移动装置4的应用程序主要可由集成装置1的开发厂商所设计,并且提供给集成装置1的用户下载使用。如此一来,不但可便于用户操作集成装置1,也不会有集成装置1与移动装置4无法兼容的问题。
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主要是以正方体对象为例,然而本案的其中一个技术特征是将不同功能的多个功能模块3设置成相同的形状与大小,并且使这些功能模块3可以依据用户的需求任意地配置至本体2上,本体2的形态则不予以限定。
续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示意图。图6的实施例揭露了另一集成装置8,与前述的集成装置1的差异在于,集成装置8的本体2为由四个具有相同大小与形状的面构成的三角体对象。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若控制模块10固定设置于本体2的其中一面上,则本体上至多可同时配置三个功能模块3(也就是说集成装置8至多可以同时支持三种额外功能)。若控制模块10设置于本体2的内部,则本体2上至多可同时配置四个功能模块3(也就是说集成装置8至多可以同时支持四种额外功能)。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也可为其他形态的立体对象,而不以正方体及三角体为限。
于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块3可为表面平坦的模块。当功能模块3配置于安装槽21内时,功能模块3的表面与本体2的表面位于相同水平高度。
于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块3可视功能需求而设置凹陷表面或凸起表面。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示意图。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在本体2顶面的功能模块3为红外线模块。所述红外线模块的表面朝外凸起而与本体2的表面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借此,可大幅提升红外线模块的有效发射范围,并提高所述红外线模块于集成装置1上的实用性,进而确保红外线模块于控制上的正确性。
另外,如图1A、图1B、图3A、图3B所示,所述本体2在各个安装槽21的边缘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凹陷部210,通过凹陷部210,用户可轻易地将配置于安装槽21上的功能模块3从安装槽21上拆卸下来。
并且,如图1B及图3B所示,所述安装槽2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力组件23,所述各个功能模块3于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磁力组件32。当用户将功能模块3组装至本体2上时,功能模块3可通过第一磁力组件23及第二磁力组件32直接吸附于安装槽21中。具体地,所述第一磁力组件23与第二磁力组件32可分别设置于安装槽21与功能模块3的内侧或外侧,不以图示所示为限。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力组件23与第二磁力组件32可为相互对应的金属铁板或磁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22与第二端口31可为接触式的端口、插入式连接器或弹性连接器。当用户将功能模块3组装于安装槽21中时,功能模块3可借由接触式的第一端口22与第二端口31直接与控制模块10产生通讯连接,并且借由第一磁力组件23及第二磁力组件32固定于安装槽21内。如此一来,本体2及功能模块3上不需要再设置对应的锁固结构,因此可大幅缩短本体2的生产时间,并降低集成装置1的组装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若第一端口22与第二端口31为弹性连接器,则安装槽21上可设置三个或四个第一磁力组件23,所述功能模块3也于对应位置上设置对应数量的第二磁力组件32(图中仅以两个为例),借此确保磁铁的夹持力可以对抗弹性连接器。
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相较于图1B及图9所示的实施例,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还包括数个传输线92,各个传输线92的一端分别连接电路板上的转接埠91,另一端则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22。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一端口22是分别通过传输线92来连接控制模块10的电路板上的转接埠91。如此一来,有利于制造者在生产集成装置1时,适当地调整第一端口22于本体2上的设置位置,借此使得集成装置1的组装更为容易。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装置1、1’、8,使用者可依实际需求来挑选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3,经由简单组装程序将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3分别组装到本体2上,并直接通过本体2上的控制模块10来整合各个功能模块3的信息、使各个功能模块3连接网络以及提供电力给各个功能模块。借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简化互联网的设定程序并降低使用复杂度,进而提升使用者使用互联网的意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任何等效变换均应俱属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功能模块集成装置,用以与环境中的一互联网设备进行沟通,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功能模块,各该功能模块分别执行不同功能;
一本体,为由多个面构成的一立体对象,各该面上分别形成一安装槽,各该安装槽的大小与形状对应于各该功能模块的大小与形状;及
一控制模块,设置于该本体中,该控制模块具有一无线传输单元及与该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的一微处理单元,并且该控制模块具有数个第一端口,该数个第一端口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该微处理单元,该数个第一端口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并裸露于各该安装槽中;
其中,各该功能模块配置于各该安装槽上时通过各该第一端口分别与该微处理单元建立通讯连接,并且通过该无线传输单元与该互联网设备进行沟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由六个具有相同大小与形状的面构成的正方体对象,或由四个具有相同大小与形状的面构成的三角体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功能模块包括一风扇模块、一灯具开关模块、一空调控制模块、一空气质量感测模块、一接触感测模块、一温度感测模块、一湿度感测模块、一震动感测模块、一人员感测模块、一烟雾感测模块、一门铃控制模块、一红外线模块、一相机模块、一无线充电模块、一显示模块或一喇叭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功能模块分别具有与各该第一端口对应的一第二端口,并且各该功能模块于配置在各该安装槽上时,分别通过各该第二端口与各该第一端口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线传输单元为蓝牙传输单元或Wi-Fi传输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设置有与该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的一电源供应埠,该电源供应埠接收外部电力以对各该功能模块进行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块包括电性连接该微处理单元的一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由该电源供应埠接收电力以进行充电,并且于该电源供应埠停止提供电力时,该电池单元经由该微处理单元提供所储存的电力至各该功能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单元为该数个功能模块的其中之一,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些安装槽的其中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单元为一移动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安装槽的边缘上分别形成有使各该功能模块易于拆卸的一凹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安装槽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一磁力组件,各该功能模块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二磁力组件,并且各该功能模块分别通过各该第一磁力组件及各该第二磁力组件吸附于各该安装槽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块上设置有多个直立式的转接埠,各该转接埠分别电性连接该微处理单元,各该第一端口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各该转接埠,各该第一端口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并裸露于各该安装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功能模块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块还包括数个传输线,各该传输线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该控制模块上的各该转接埠,各该传输线的另一端分别电性连接各该第一端口。
CN201820693992.4U 2018-05-10 2018-05-10 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Active CN208367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3992.4U CN208367528U (zh) 2018-05-10 2018-05-10 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3992.4U CN208367528U (zh) 2018-05-10 2018-05-10 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7528U true CN208367528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34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93992.4U Active CN208367528U (zh) 2018-05-10 2018-05-10 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75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1395A1 (zh) * 2019-01-21 2020-07-30 深圳市大可奇科技有限公司 3d传感模块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1395A1 (zh) * 2019-01-21 2020-07-30 深圳市大可奇科技有限公司 3d传感模块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79290A1 (en) Home automation system
CN104020733A (zh) Led照明装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TW201618148A (zh) 積木式插座面板及用於積木式插座面板的層模組
TWI686116B (zh) 功能模組集成裝置
CN105955092A (zh)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CN208367528U (zh) 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CN205405107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
CN110471371A (zh) 功能模块集成装置
CN106025739A (zh) 一种积木式拼接的物联网功能外设
TWM567885U (zh) 功能模組集成裝置
EP3811164B1 (en) Retrofit smart home controller device with power supply module, charger and dock
CA2945593C (en) Separate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206096783U (zh) 智能家居电力载波控制系统
CN108470435A (zh) 一种基于Z-Wave技术的无源无线智能开关
CN105867201A (zh) 一种智能开关
CN109301613A (zh) 一种家电转换设备和系统
CN205540226U (zh) 一种家庭电网
CN207993224U (zh) 用于智能型整合控制系统的遥控装置
CN210534547U (zh)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205901771U (zh) 一种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CN205787675U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智能眼镜
KR20180122501A (ko) 원격제어 가능한 조명스위치 및 조명스위치 시스템
CN205656449U (zh) 集中式智能家庭控制系统
CN216624802U (zh) 一种智能插座和智能控制系统
CN203708535U (zh) Led照明装置及led照明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