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7306U -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7306U
CN208367306U CN201821054553.5U CN201821054553U CN208367306U CN 208367306 U CN208367306 U CN 208367306U CN 201821054553 U CN201821054553 U CN 201821054553U CN 208367306 U CN208367306 U CN 208367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motor
lens drive
magnetite
sub
mo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545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华
龚高峰
马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anlu Electronic Co ltd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yprus Shanghai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yprus Shanghai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Cyprus Shanghai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545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7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7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730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其中,透镜驱动马达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线圈和磁石组件,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并设置在外壳内,磁石组件包括多个子磁石,且多个子磁石绕线圈的周向顺次排列并位于外壳内,其中,至少两个子磁石呈折弯型结构;透镜支撑体的外周包括多个直边段以及连接多个直边段的角部段,直边段的外侧均被子磁石覆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手机等的移动终端装置普遍要求轻薄化构造,因此对既定外形尺寸下的马达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薄型化的马达难以普遍满足各种性能要求。其中明显的问题之一是,马达设计越薄,往往驱使镜头移动的驱动力也显得越发不足。
另一方面,为得到高清晰的图像拍摄效果,对手机和相机等所搭载的摄像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给相机配置上较大镜头是获取高清晰图像比较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众所周知,搭载的镜头越大所需驱动镜头的驱动力要求也会越高。然而,在手机薄型化的前提下,大驱动力的马达研发往往受到一定局限,难以有效地将较大重量的镜头驱动至理想的位果,最终影响到图像的成像效果。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存在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马达,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线圈和磁石组件,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并设置在外壳内,磁石组件包括多个子磁石,且多个子磁石绕线圈的周向顺次排列并位于外壳内,其中,至少两个子磁石呈折弯型结构;透镜支撑体的外周包括多个直边段以及连接多个直边段的角部段,直边段的外侧均被子磁石覆盖。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子磁石呈直线型结构且对称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与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依次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磁石组件包括:两个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两个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
进一步地,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和延伸段,延伸段与主体段之间具有夹角,主体段覆盖直边段,延伸段向角部段伸出,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的第一端和与其相邻的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的主体段的端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的第二端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的角部段的端部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且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
进一步地,第一距离L1大于等于0.5毫米小于等于3.5毫米。
进一步地,第二距离L2大于等于0.2毫米小于等于1.5毫米。
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的至少一个角部段处具有绕线柱,子磁石避让绕线柱设置。
进一步地,外壳是SPCC材料制成的。
进一步地,透镜驱动马达还包括位于透镜支撑体上方的上弹簧和位于透镜支撑体下方的下弹簧,上弹簧的顶角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胶孔。
进一步地,上弹簧具有中心孔以及位于中心孔外侧的第二胶孔,第二胶孔相对于第一胶孔靠近中心孔。
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的上端面具有至少一个贮胶部,贮胶部与第二胶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透镜驱动马达还包括底座,外壳设置在底座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透镜支撑体、线圈和磁石组件均位于容置空间内,其中,外壳与底座通过嵌合结构装配在一起。
进一步地,底座具有中心避让开口和防尘环,防尘环沿中心避让开口的周向延伸。
进一步地,嵌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缺口部;凸起部,凸起部设置在底座的外周上并能够嵌合在缺口部内。
进一步地,缺口部位于外壳的顶角处。
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具有绕线区域,绕线区域内设置有用于止挡线圈的限位棱条;绕线区域内还设置有抗冲击棱,线圈绕设在绕线区域内以覆盖抗冲击棱。
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的下端面具有多个定位柱,下弹簧具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柱与多个定位孔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外壳的周壁的角部的厚度H1大于外壳的周壁的其他部分的厚度H2。
进一步地,厚度H2与厚度H1的比值大于0.6小于1。
进一步地,厚度H1大于等于0.2毫米小于等于0.25毫米。
进一步地,厚度H1等于0.2毫米。
进一步地,厚度H2大于等于0.15毫米小于等于0.2毫米。
进一步地,厚度H2等于0.15毫米。
进一步地,磁石组件包括四个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四个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顺次排列绕设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
进一步地,底座具有凹部,凹部设置在底座与外壳的连接处,以形成注胶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包括上述的透镜驱动马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包括上述的相机。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手机、携带信息终端和笔记本电脑中的至少一种。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透镜驱动马达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线圈和磁石组件,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并设置在外壳内,磁石组件包括多个子磁石,且多个子磁石绕线圈的周向顺次排列并位于外壳内,其中,至少两个子磁石呈折弯型结构;透镜支撑体的外周包括多个直边段以及连接多个直边段的角部段,直边段的外侧均被子磁石覆盖。
这样,通过将多个子磁石绕线圈的周向顺次排列,因而能够增加磁石组件与线圈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有利于提升磁场强度,可大大增加马达的驱动力,使得在很小的电流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有利于降低能耗,另外,由于磁场强度得到有效地提升,因而可以将磁场组件设计的更加轻薄,进而能够设计出更加轻薄的透镜驱动马达,提高美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透镜驱动马达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磁石组件与透镜支撑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线圈与透镜支撑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下弹簧、线圈与透镜支撑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下弹簧与底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底座、下弹簧与透镜支撑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外壳、上弹簧与磁石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磁石组件与透镜支撑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透镜驱动马达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20、透镜支撑体;21、直边段;22、角部段;23、绕线柱;24、贮胶部;25、限位棱条;26、抗冲击棱;30、线圈;40、磁石组件;50、上弹簧;51、第一胶孔;52、第二胶孔;53、中心孔;60、下弹簧;61、定位孔;70、底座;71、中心避让开口;72、防尘环;81、缺口部;82、凸起部;83、注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其中,相机具有下述的透镜驱动马达,移动终端装置具有该相机。
可选地,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手机、携带信息终端和笔记本电脑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1至图8所示,透镜驱动马达包括外壳10、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线圈30绕设在透镜支撑体20上并设置在外壳10内,磁石组件40包括多个子磁石,且多个子磁石绕线圈30的周向顺次排列并位于外壳10内,其中,至少两个子磁石呈折弯型结构;透镜支撑体20的外周包括多个直边段21以及连接多个直边段21的角部段22,直边段21的外侧均被子磁石覆盖。
这样,通过将多个子磁石绕线圈30的周向顺次排列,因而能够增加磁石组件40与线圈30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有利于提升磁场强度,可大大增加马达的驱动力,使得在很小的电流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有利于降低能耗,另外,由于磁场强度得到有效地提升,因而可以将磁场组件设计的更加轻薄,进而能够设计出更加轻薄的透镜驱动马达,提高美观性。
如图2和图7所示,至少两个子磁石呈直线型结构且对称设置在透镜支撑体20的两侧。采用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能够对透镜支撑体20两侧的线圈30形成较大的有效作用面积,能够提升磁场强度,可大大增加马达的驱动力,使得在很小的电流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有利于降低能耗。
在图2和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与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依次交替设置。这样,根据线圈30绕在透镜支撑体20上形成的形状,能够将磁石组件40与线圈30最大程度地配合,以形成最大的有效作用面积,提升磁场强度,进而增加马达的驱动力,使得在很小的电流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有利于降低能耗。
在图2和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磁石组件40包括两个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和两个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
如图2所示,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和延伸段,延伸段与主体段之间具有夹角,主体段覆盖直边段21,延伸段向角部段22伸出,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的第一端和与其相邻的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的主体段的端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的第二端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的角部段22的端部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且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由于主体段覆盖直边段21,延伸段向角部段22伸出,因而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能够与直边段21、角部段22处的线圈30配合作用,有利于增加磁石组件40与线圈30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以提高磁场强度,进而增加马达的驱动力;另外,由于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的第一端和与其相邻的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的主体段的端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因而能够为线圈30与外部结构之间的连接提供避让空间,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距离L1大于等于0.5毫米小于等于3.5毫米。这样,在保证线圈30与外部结构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磁石的覆盖范围,以更好地保证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的最大化,提高磁场强度,进而增加马达的驱动力。
优选地,第一距离L1等于1.7毫米。
可选地,第二距离L2大于等于0.2毫米小于等于1.5毫米。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与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之间的距离,以更好地保证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的最大化,提高磁场强度,进而增加马达的驱动力。
优选地,第二距离L2等于0.25毫米。
如图2和图3所示,透镜支撑体20的至少一个角部段22处具有绕线柱23,子磁石避让绕线柱23设置。绕线柱23用于固定线圈30的两端,避免透镜驱动马达在运动过程中脱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将透镜支撑体20的绕线柱23设置在角部段22处,其目的是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马达的空间结构,不必额外加大马达尺寸方式加以实现。故这种结构特征,使得马达设计紧凑合理,达到小型化的目的。因线圈30的两个始末端线分别绕在绕线柱23上,第一距离L1除了能够为线圈30的始末端线与透镜支撑体20的绕线柱23的连接提供避让空间外,更重要的是为透镜支撑体20的绕线柱23提供避位空间。当向线圈30通电时,透镜支撑体20沿Z轴光轴方向移动,随之透镜支撑体20上的绕线柱就需要在Z轴光轴方向有充足的移动避位空间。所以须设置第一距离L1,且第一距离L1须大于绕线柱在X、Y轴方向的宽度距离。
可选地,外壳10是SPCC材料制成的。SPCC材料具有抗漏磁的作用,也可以防静电,对磁石组件40具有很好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磁石组件40与线圈30之间的磁场强度,增加马达的驱动力,且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10不仅限于SPCC材料制成的,只要能够满足SPCC材料的性能,对防漏磁性能起到积极作用,都可作为本实用新型外壳10所选用的材质对象之列。
如图1所示,透镜驱动马达还包括位于透镜支撑体20上方的上弹簧50和位于透镜支撑体20下方的下弹簧60,上弹簧50的顶角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胶孔51。上弹簧50用于支撑透镜支撑体20的上端面,下弹簧60用于支撑透镜支撑体20的下端面,由于上弹簧50的顶角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胶孔51,因而能够通过注胶的方式以将上弹簧50与透镜支撑体20固定连接,以提高透镜驱动马达的抗冲击的能力,提高稳定性,而且,将胶注入第一胶孔51中能够防止外溢,避免影响其它结构的性能。
另外,成对设置的子磁石相互为180度,呈对向设置,当向线圈30通入电流后,线圈30与磁石组件40之间就会产生电磁力,根据弗兰明左手法则,由于电磁力的作用驱使透镜支撑体20沿镜头光轴方向作直线移动,透镜支撑体20最终停留于线圈30与磁石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与上弹簧50及下弹簧60的弹性力的合力达到相均衡状态时的位置点。通过向线圈30通入既定的电流,可控制使透镜支撑体20移动至目标位置,从而达到调焦的目的。
在图1和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上弹簧50具有中心孔53以及位于中心孔53外侧的第二胶孔52,第二胶孔52相对于第一胶孔51靠近中心孔53。中心孔53用于避让透镜,由于上弹簧50具有第二胶孔52,因而能够通过注胶的方式以将上弹簧50与透镜支撑体20固定连接,以提高透镜驱动马达的抗冲击的能力,稳定性更好,而且,将胶注入第一胶孔51中能够防止外溢,避免影响其它结构的性能。
在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透镜支撑体20的上端面具有至少一个贮胶部24,贮胶部24与第二胶孔52对应设置。由于贮胶部24与第二胶孔52对应设置,因而可以通过往贮胶部24与第二胶孔52内注胶的方式以使透镜支撑体20与上弹簧50进行连接,这样,可以增加连接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透镜驱动马达的稳定性。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透镜驱动马达还包括底座70,外壳10设置在底座70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均位于容置空间内,其中,外壳10与底座70通过嵌合结构装配在一起。底座70用于支撑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在底座70与外壳10的共同作用下,为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提供容置空间,同时能够起到保护内部组件的作用;另外,外壳10与底座70通过嵌合结构装配在一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装配效果好,可靠性与稳定性强。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底座70具有中心避让开口71和防尘环72,防尘环72沿中心避让开口71的周向延伸。透镜支撑体20具有容置腔,防尘环72伸入透镜支撑体20的容置腔内且与容置腔无接触性错位结合,能够起到很好的防尘作用。
如图1所示,嵌合结构包括缺口部81和凸起部82,缺口部81设置在外壳10上,凸起部82设置在底座70的外周上并能够嵌合在缺口部81内。凸起部82与缺口部81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嵌合的要求,且装配效果好,可靠性与稳定性强。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缺口部81位于外壳10的顶角处。这样可以避免对其他部件造成不利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透镜驱动马达的使用性能。
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透镜支撑体20具有绕线区域,绕线区域内设置有用于止挡线圈30的限位棱条25;绕线区域内还设置有抗冲击棱26,线圈30绕设在绕线区域内以覆盖抗冲击棱26。由于设置有限位棱条25,因而能够对线圈30起到很好的限位保护作用,另外,由于设置有抗冲击棱26,绕线后的线圈30与透镜支撑体20之间的抗冲击力会大大加强,因而即便在外力的作用下,线圈30也不会脱落于透镜支撑体20,提升了透镜驱动马达的可靠性。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透镜支撑体20的下端面具有多个定位柱,下弹簧60具有多个定位孔61,多个定位柱与多个定位孔61配合设置。透镜支撑体20与下弹簧60之间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61配合连接,有利于增加装配的可靠性,同时可以提高装配的便捷性。
如图7所示,外壳10的周壁的角部的厚度H1大于外壳10的周壁的其他部分的厚度H2。这样,能够对磁石组件40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地避免磁场外漏,有利于保证较强的磁场强度,进而保证马达具有足够的驱动力,使得在很小的电流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有利于降低能耗。
可选地,厚度H2与厚度H1的比值大于0.6小于1。这样能够保证外壳10具有较好的强度,而且能够对磁石组件4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磁场外漏,同时保证透镜驱动马达具有轻薄的特点。
可选地,厚度H1大于等于0.2毫米小于等于0.25毫米。这样,能够对磁石组件40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地避免磁场外漏,有利于保证较强的磁场强度,进而保证马达具有足够的驱动力,使得在很小的电流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有利于降低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马达的结构特征,在不影响马达整体结构尺寸的前提下,对外壳10的周壁的角部的厚度H1可作进一步改造的可能,通过加大厚度H1,对增强马达的抗漏磁效果,进一步加大马达推力效果最为直接显著,同时又能满足马达轻薄化设计要求。
优选地,厚度H1等于0.2毫米。这样,能够保证外壳10对磁石组件40起到最好的保护作用,抗漏磁的效果最好,磁场强度最佳。
可选地,厚度H2大于等于0.15毫米小于等于0.2毫米。这样,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保证外壳10的厚度与重量处于较小的范围,有利于减小外壳10的大小,进而使得透镜驱动马达较为轻薄。
需要说明的是,马达在既定紧凑有限空间范围内,变更或加大厚度H2的尺寸较为困难,涉及的影响面相对较大。如果为了得到较好的防漏磁效果,一旦厚度H2改变,将使得外壳10内部的所有相关部件尺寸做出相应调整变动,为此改造所付出的成本较大。由于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尺寸内缩变动,其综合结果也并不一定有利于包含马达推力性能在内的综合性能提升,也不利于标准化马达产品的实现。在现有功能结构的基础上,厚度H2尺寸保持不变,改造加大厚度H1的尺寸是最合理和具有可行性的。当然,在满足各项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将厚度H1和厚度H2做成相同尺寸厚度也并非不可。本实用新型是基于提升现有马达功能而做出的技术性改进,推力性能将比之前得到大幅提升。
优选地,厚度H2等于0.15毫米。这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保证外壳10的厚度与重量处于最优的范围,有利于减小外壳10的大小,进而使得透镜驱动马达的轻薄程度最优,提高美观性。
如图10所示,底座70具有凹部,凹部设置在底座70与外壳10的连接处,以形成注胶槽83。在注胶槽83中进行注胶,使得外壳10与底座70牢牢粘固,而且注胶槽83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胶水外溢而影响到其它部件产品,能够在保证马达外观的同时,又进一步强化马达的抗冲击性。
需要说明的是,磁石组件40对应的外壳10厚度越厚,磁力线逃逸越少,能更有效地制止漏磁的不良状况,即在同等电流条件下,磁石组件40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则会越高,对提升马达驱动力越明显。通过提高驱动力,可承载驱动较大重量镜头,提供高像素透镜驱动马达,实现透镜驱动马达低电流、小型化的构造设计。外壳10在选取材料时,选用的厚度为0.2毫米,将外壳10的周壁的厚度在对应磁石组件40的部分的厚度H1改造成0.2mm以上,其余区域部分外壳10厚度加工成0.15mm,具体实现方式为:外壳10加工厂家通过模具将0.2mm的料带进行挤压,可挤压成如0.15mm等的厚度。这样,与原有驱动力相比,可提升25%的驱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马达的不同的结构,可以将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或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的配置数进行调整组合,以达到最佳驱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磁石组件40与外壳10之间相贴合时,能够增加透镜驱动马达的紧凑感,有利于减小透镜驱动马达的体积;当磁石组件40与外壳10之间具有缝隙时,便于在缝隙内注胶粘合固定,能够增加磁石组件40与外壳10之间的粘固性。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磁石组件的结构不同。
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磁石组件由四个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顺次排列而成。这样,透镜支撑体20的外周由四个子磁石全部围绕,以尽可能地提高子磁石的空间布置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磁石组件将透镜支撑体20的外周包围,因而需要改变绕线柱23的位置。
具体的,可以将绕线柱23设置在透镜支撑体20的上、下端面上。这样,不会占用子磁石的位置,可以使子磁石的配置密度增加。但是,整个透镜驱动马达的高度将会增大。
此外,还可以取消绕线柱。这样,就可以将线圈始末线端线直接焊接于下弹簧上加以电气性导通。这样,结构虽然简单,但是透镜驱动马达的抗冲击效果相对要弱。
除以上设置方式外,还可以将绕线柱在侧向延伸出的长度距离设计成小于线圈外边与子磁石内边之间在光轴方向的间距。这样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动作时,就不会干涉到上方的子磁石。但是,马达的长宽外形会加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呈直线型结构的子磁石与呈折弯型结构的子磁石绕线圈的周向顺次排列,因而能够增加磁石组件与线圈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有利于提升磁场强度,可大大增加马达的驱动力;
2、由于磁场强度得到有效地提升,因而可以将磁场组件设计的更加轻薄,进而能够设计出更加轻薄的透镜驱动马达,提高美观性;
3、由于磁场强度增加,因而能够在很小的电流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有利于降低能耗;
4、结构简单,容易组装。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所述线圈(30)绕设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并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所述磁石组件(40)包括多个子磁石,且多个所述子磁石绕所述线圈(30)的周向顺次排列并位于所述外壳(10)内,其中,
至少两个所述子磁石呈折弯型结构;
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外周包括多个直边段(21)以及连接多个所述直边段(21)的角部段(22),所述直边段(21)的外侧均被所述子磁石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子磁石呈直线型结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呈直线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与呈折弯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依次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组件(40)包括:
两个呈直线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
两个呈折弯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呈折弯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主体段之间具有夹角,所述主体段覆盖所述直边段(21),所述延伸段向所述角部段(22)伸出,呈直线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的第一端和与其相邻的呈折弯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的主体段的端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呈直线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的第二端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呈折弯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的角部段(22)的端部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且所述第一距离L1大于所述第二距离L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L1大于等于0.5毫米小于等于3.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L2大于等于0.2毫米小于等于1.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至少一个所述角部段(22)处具有绕线柱(23),所述子磁石避让所述绕线柱(23)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是SPCC材料制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马达还包括位于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方的上弹簧(50)和位于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下方的下弹簧(60),所述上弹簧(50)的顶角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胶孔(5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50)具有中心孔(53)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孔(53)外侧的第二胶孔(52),所述第二胶孔(52)相对于所述第一胶孔(51)靠近所述中心孔(5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上端面具有至少一个贮胶部(24),所述贮胶部(24)与所述第二胶孔(52)对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马达还包括底座(70),所述外壳(10)设置在所述底座(70)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透镜支撑体(20)、所述线圈(30)和所述磁石组件(40)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外壳(10)与所述底座(70)通过嵌合结构装配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0)具有中心避让开口(71)和防尘环(72),所述防尘环(72)沿所述中心避让开口(71)的周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的缺口部(81);
凸起部(82),所述凸起部(82)设置在所述底座(70)的外周上并能够嵌合在所述缺口部(81)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81)位于所述外壳(10)的顶角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撑体(20)具有绕线区域,所述绕线区域内设置有用于止挡所述线圈(30)的限位棱条(25);所述绕线区域内还设置有抗冲击棱(26),所述线圈(30)绕设在所述绕线区域内以覆盖所述抗冲击棱(26)。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下端面具有多个定位柱,所述下弹簧(60)具有多个定位孔(61),多个所述定位柱与多个所述定位孔(61)配合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周壁的角部的厚度H1大于所述外壳(10)的周壁的其他部分的厚度H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H2与所述厚度H1的比值大于0.6小于1。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H1大于等于0.2毫米小于等于0.25毫米。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H1等于0.2毫米。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H2大于等于0.15毫米小于等于0.2毫米。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H2等于0.15毫米。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组件(40)包括四个呈折弯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四个呈折弯型结构的所述子磁石顺次排列绕设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外周。
2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0)具有凹部,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底座(70)与所述外壳(10)的连接处,以形成注胶槽(83)。
27.一种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
28.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7所述的相机。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手机、携带信息终端和笔记本电脑中的至少一种。
CN201821054553.5U 2018-07-04 2018-07-04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367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4553.5U CN208367306U (zh) 2018-07-04 2018-07-04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4553.5U CN208367306U (zh) 2018-07-04 2018-07-04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7306U true CN208367306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54553.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367306U (zh) 2018-07-04 2018-07-04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73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1026A (zh) * 2018-07-04 2018-10-19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1026A (zh) * 2018-07-04 2018-10-19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8681026B (zh) * 2018-07-04 2023-11-24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1026A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JP6923616B2 (ja) ボイスコイルモーター
CN106170912A (zh) 镜头驱动马达
CN108710189A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4305163U (zh) 双摄像头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CN108828747A (zh) 透镜驱动马达、透镜驱动马达组件、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2111056A (zh) 音圈马达及相机模组
CN208367306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8681029A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8367302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8367303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7117456U (zh) 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CN108681025A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8432779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8367304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8367305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8681028A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9597182A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JP3101049U (ja) 携帯電話の充電装置
CN104793448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681027A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KR102126135B1 (ko) 무선 충전기
CN204793171U (zh) 一种适用于带金属外壳移动终端的nfc天线及移动终端
CN208654417U (zh) 透镜驱动马达、透镜驱动马达组件、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17087612U (zh) 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9

Address after: No. 2009, Tianchen Road, Qingpu Industrial Park,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12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UANLU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009, Tianchen Road, Qingpu Industrial Park,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1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L ELECTRONICS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