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6095U - 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66095U CN208366095U CN201820691714.5U CN201820691714U CN208366095U CN 208366095 U CN208366095 U CN 208366095U CN 201820691714 U CN201820691714 U CN 201820691714U CN 208366095 U CN208366095 U CN 2083660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tion
- shell
- sliding
- wall
- knu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456 HOTAIR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3 smel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侧开设有进气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靠近进气口的一侧焊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与壳体的内壁焊接,第一隔板的上方设有转动电机,第二隔板靠近进气口的一侧侧壁上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第一隔板的下方,第一隔板的下方设有滑动块,滑动块靠近第二隔板的一侧安装有清洁刷,转动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的顶端内壁上,且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对热空气进行过滤,同时能够对过滤的灰尘进行清理和收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在进行余热回收时通过将炉体周围热空气进行回收,然而热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灰尘,在对灰尘进行过滤时容易造成装置内部和过滤网上覆盖有大量灰尘,不便于清理,且灰尘积累容易造成过滤网堵塞,影响热空气的流通,使得热量无法收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侧开设有进气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靠近进气口的一侧焊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与壳体的内壁焊接,第一隔板的上方设有转动电机,第二隔板靠近进气口的一侧侧壁上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第一隔板的下方,第一隔板的下方设有滑动块,滑动块靠近第二隔板的一侧安装有清洁刷,转动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的顶端内壁上,且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螺纹杆远离转动电机的一端贯穿第一隔板和滑动块并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底端内壁上,螺纹杆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槽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推灰块,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开设有在滑动块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开设有在壳体的底端内壁上,且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位置相互对应,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推灰块与第二滑块焊接,且推灰块与壳体底端内壁滑动连接,推灰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且连接杆与第一滑槽位置相互对应,且连接杆远离推灰块的一端与第一滑块的底部铰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远离进气口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口,且第二隔板远离进气口的一侧设有活性炭吸附框,且活性炭吸附框安装在壳体的内部,活性炭吸附框的内部设有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上焊接有第一圆齿轮,第一隔板上开设有通孔,且第一圆齿轮位于第一隔板的上方,第一隔板的上方设有第二圆齿轮,第二圆齿轮与通孔位置相互对应,第二圆齿轮通过转轴与壳体的顶端内壁转动连接,且第一圆齿轮和第二圆齿轮相互啮合,第二圆齿轮的底部焊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安装有风叶,风叶位于通孔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灰口,出灰口位于推灰块靠近螺纹杆的一侧,两个所述出灰口位于螺纹杆的两侧,且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收集槽,收集槽与出灰口的位置相互对应。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端内壁上焊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柱,且导向柱的顶端贯穿滑动块焊接在第一隔板的底部,且导向柱与滑动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隔板、过滤网、滑动块、转动电机、清洁刷、螺纹杆、第一圆齿轮、第二圆齿轮、风叶等结构的设置,使得热空气在通过过滤网时,可以对过滤网进行快速的清洁避免过滤网发生堵塞;
2、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过滤网、滑动块、转动电机、清洁刷、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推灰块、第二滑块、螺纹杆、第一圆齿轮、第二圆齿轮、风叶、连接杆、第一滑块、出灰口、收集槽、活性炭吸附框等结构的设置,使得在对过滤网进行清洁的同时能够对过滤网上扫落的灰尘进行清除,保持壳体内部的清洁,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对热空气进行过滤,同时能够对过滤的灰尘进行清理和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的局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气口、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过滤网、6滑动块、7转动电机、8清洁刷、9第一滑槽、10第二滑槽、11推灰块、12第二滑块、13螺纹杆、14第一圆齿轮、15第二圆齿轮、16风叶、17连接杆、18第一滑块、19出灰口、20收集槽、21活性炭吸附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侧开设有进气口2的壳体1,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4,且第二隔板4靠近进气口2的一侧焊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3,且第一隔板3与壳体1的内壁焊接,第一隔板3的上方设有转动电机7,第二隔板4靠近进气口2的一侧侧壁上安装有过滤网5,过滤网5位于第一隔板3的下方,第一隔板3的下方设有滑动块6,滑动块6靠近第二隔板4的一侧安装有清洁刷8,转动电机7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1的顶端内壁上,且转动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13,螺纹杆13远离转动电机7的一端贯穿第一隔板3和滑动块6并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底端内壁上,螺纹杆13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9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槽10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推灰块11,且两个第一滑槽9开设有在滑动块6的底部,且两个第二滑槽10开设有在壳体1的底端内壁上,且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位置相互对应,第一滑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18,第二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2,推灰块11与第二滑块12焊接,且推灰块11与壳体1底端内壁滑动连接,推灰块1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与第一滑槽9位置相互对应,且连接杆17远离推灰块11的一端与第一滑块18的底部铰接。
壳体1远离进气口2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口,且第二隔板4远离进气口2的一侧设有活性炭吸附框21,且活性炭吸附框21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活性炭吸附框21的内部设有活性炭,螺纹杆13上焊接有第一圆齿轮14,第一隔板3上开设有通孔,且第一圆齿轮14位于第一隔板3的上方,第一隔板3的上方设有第二圆齿轮15,第二圆齿轮15与通孔位置相互对应,第二圆齿轮15通过转轴与壳体1的顶端内壁转动连接,且第一圆齿轮14和第二圆齿轮15相互啮合,第二圆齿轮15的底部焊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安装有风叶16,风叶位于通孔内部,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灰口19,出灰口19位于推灰块11靠近螺纹杆13的一侧,两个出灰口19位于螺纹杆13的两侧,且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收集槽20,收集槽20与出灰口19的位置相互对应,壳体1的底端内壁上焊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柱,且导向柱的顶端贯穿滑动块6焊接在第一隔板3的底部,且导向柱与滑动块6滑动连接,第二隔板4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热空气通过进气口2进入壳体1的内部,然后进过过滤网5穿过第二隔板4和活性炭吸附框21,最后通过出气口排出,热空气中的灰尘通过过滤网5过滤掉,然后通过启动转动电机7,使得螺纹杆13转动,从而实现滑动块6上下移动,使得清洁刷8将过滤网5进行刷洗,刷洗的灰尘落入在壳体1的底端内壁上,同时在滑动块6上下移动时,通过连接杆17推动推灰块11沿着第二滑槽10运动,从而使得推灰块11将灰尘推入出灰口19,通过出灰口19进入到收集槽20的内部,壳体1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层,活性炭能够将热空气中的异味进行吸附,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对热空气进行过滤,同时能够对过滤的灰尘进行清理和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侧开设有进气口(2)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4),且第二隔板(4)靠近进气口(2)的一侧焊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3),且第一隔板(3)与壳体(1)的内壁焊接,第一隔板(3)的上方设有转动电机(7),第二隔板(4)靠近进气口(2)的一侧侧壁上安装有过滤网(5),过滤网(5)位于第一隔板(3)的下方,第一隔板(3)的下方设有滑动块(6),滑动块(6)靠近第二隔板(4)的一侧安装有清洁刷(8),转动电机(7)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1)的顶端内壁上,且转动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13),螺纹杆(13)远离转动电机(7)的一端贯穿第一隔板(3)和滑动块(6)并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底端内壁上,螺纹杆(13)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9)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槽(10)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推灰块(11),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槽(9)开设有在滑动块(6)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二滑槽(10)开设有在壳体(1)的底端内壁上,且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位置相互对应,第一滑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18),第二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2),推灰块(11)与第二滑块(12)焊接,且推灰块(11)与壳体(1)底端内壁滑动连接,推灰块(1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与第一滑槽(9)位置相互对应,且连接杆(17)远离推灰块(11)的一端与第一滑块(18)的底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远离进气口(2)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口,且第二隔板(4)远离进气口(2)的一侧设有活性炭吸附框(21),且活性炭吸附框(21)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活性炭吸附框(21)的内部设有活性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3)上焊接有第一圆齿轮(14),第一隔板(3)上开设有通孔,且第一圆齿轮(14)位于第一隔板(3)的上方,第一隔板(3)的上方设有第二圆齿轮(15),第二圆齿轮(15)与通孔位置相互对应,第二圆齿轮(15)通过转轴与壳体(1)的顶端内壁转动连接,且第一圆齿轮(14)和第二圆齿轮(15)相互啮合,第二圆齿轮(15)的底部焊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安装有风叶(16),风叶位于通孔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灰口(19),出灰口(19)位于推灰块(11)靠近螺纹杆(13)的一侧,两个所述出灰口(19)位于螺纹杆(13)的两侧,且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收集槽(20),收集槽(20)与出灰口(19)的位置相互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端内壁上焊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柱,且导向柱的顶端贯穿滑动块(6)焊接在第一隔板(3)的底部,且导向柱与滑动块(6)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4)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91714.5U CN208366095U (zh) | 2018-05-10 | 2018-05-10 | 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91714.5U CN208366095U (zh) | 2018-05-10 | 2018-05-10 | 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66095U true CN208366095U (zh) | 2019-01-11 |
Family
ID=64934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91714.5U Active CN208366095U (zh) | 2018-05-10 | 2018-05-10 | 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66095U (zh) |
-
2018
- 2018-05-10 CN CN201820691714.5U patent/CN2083660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458956U (zh) | 一种垃圾焚烧处理空气净化设备 | |
CN110038356A (zh) | 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空气过滤器 | |
CN211612090U (zh) | 一种建筑用除尘装置 | |
CN108548274A (zh) | 一种空调滤尘板清洁方法 | |
CN208366095U (zh) | 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 |
CN107485939A (zh) | 一种等离子切割设备用快速除尘装置 | |
CN114122944B (zh) | 一种油田用具有空气过滤功能的智能配电柜 | |
CN211273957U (zh) | 发泡用钢丝加工生产车间用烟雾净化装置 | |
CN115126524A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隧道施工用降尘式空气循环装置 | |
CN210473332U (zh) | 一种电气集尘装置 | |
CN215352872U (zh) | 一种供水加压泵站监控设备 | |
CN211486929U (zh) | 一种罗茨风机过滤装置 | |
CN209960695U (zh) | 一种斗轮机司机室新风装置 | |
CN205093081U (zh) | 一种屏蔽机柜 | |
CN207253967U (zh) | 一种等离子切割设备用快速除尘装置 | |
CN211859392U (zh) | 一种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户外箱式变电站 | |
CN208253789U (zh) | 一种内部防积灰的新风净化机 | |
CN207162797U (zh) | 一种空调用空气净化器 | |
CN218469155U (zh) | 一种可净化空气采暖通风设备 | |
CN214345456U (zh) | 一种混凝土生产监控除尘系统 | |
CN216498159U (zh) | 一种废气处理用多层活性炭箱 | |
CN218358133U (zh) | 一种密度板生产用废气收集净化装置 | |
CN218820567U (zh) | 一种带自转式油烟机分离网的油烟机 | |
CN215842219U (zh) | 一种用于降尘的干湿分离装置 | |
CN113070315B (zh) |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