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5718U - 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5718U
CN208355718U CN201720976876.9U CN201720976876U CN208355718U CN 208355718 U CN208355718 U CN 208355718U CN 201720976876 U CN201720976876 U CN 201720976876U CN 208355718 U CN208355718 U CN 208355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oard
tripod
human body
mentione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768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后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9768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5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5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5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属于康复健身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加固连杆、第一铰接轴、床板和绑定结构,所述加固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左三角架与右三角架之间,所述床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左端插接在所述左三角架顶端,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右端插接在所述右三角架顶端,所述绑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床板的上表面。通过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稳定性强,其能承受更大的作用力,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健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到,人的身体因长期受自身体重、及其它外来重力、压力及职业习惯性姿势的影响,使得支撑人体的支柱脊椎及各部位关节间发生挤压或弯曲变性现象,使背脊侧弯、驼背、压迫神经造成腰酸背痛等…甚至因过度挤压造成椎间半软骨突出(骨刺)等病痛。牵引保健方式因拉伸骨节可获得良好骨骼生长空间,矫正变形骨节,伸长肌肉生长纤维,有效改善脊椎压迫神经所造成之各种不适。
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可以用于拉伸牵引人体的拉伸器,大部分是利用机械部件来实现机械拉伸,即利用两个固定部件分别固定住人体的脚部和肩部(或者头部),然后驱动两个部件作相对分离运动,从而使得人体被拉伸,该种拉伸器若控制不好或者出现故障,极易使得人体被拉伤。因而,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可以使得人体悬空,利用人体重力来实现自然拉伸的装置,该种装置相较于利用机械部件来实现拉伸的装置更加安全,但是也存在以下缺点:
1、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2、结构稳定性低,当承受较大重量的时候容易散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将床板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在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形成的架体的顶端,并且在床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绑定结构,人体趟在床板上,并通过绑定结构绑定在床板上,而后转动床板,使人体悬空,从而利用绑定结构施加在人体上的作用力与人体自身的重力使得人体被拉伸,从而达到自然拉伸牵引的效果,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三角架的稳定性能高,另外,在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连杆,从而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使之能承受更大的作用力而不会散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加固连杆、第一铰接轴、床板和绑定结构,所述加固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左三角架与右三角架之间,所述床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左端插接在所述左三角架顶端,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右端插接在所述右三角架顶端,所述绑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床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铰接轴、升降齿条、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轴、驱动部件以及后侧开口的壳体,所述第二铰接轴的左端和右端均连接在所述床板的下表面,所述升降齿条的上端设置有铰接套筒,所述铰接套筒套接在所述第二铰接轴上;所述转轴的左端插接在所述左三角架的中部,所述转轴的右端插接在所述右三角架的中部,所述转轴的左端或者右端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圆孔,所述转轴从左至右依次穿过所述壳体左侧壁上的圆孔以及壳体右侧壁上的圆孔,所述壳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上均设置有通槽,所述升降齿条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壳体上侧壁上的通槽和壳体下侧壁上的通槽;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支撑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壁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为斜齿轮。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床板设置在所述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之间,所述第一铰接轴连接在所述床板的中部,所述第一铰接轴到所述床板头或者床板尾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与地面之间的高度。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铰接轴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为1m,所述床板头与床板尾之间的距离为2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所述铰接套筒卡接在所述环形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齿条为直齿条。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齿条为弧形齿条。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部件为正反转电机。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部件为手摇轮。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绑定结构包括皮带和卡扣,所述皮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床板的上表面,所述卡扣固定连接在所述床板的上表面,所述皮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扣配合卡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床板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在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形成的架体的顶端,并且在床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绑定结构,人体趟在床板上,并通过绑定结构绑定在床板上,而后转动床板,使人体悬空,从而利用绑定结构施加在人体上的作用力与人体自身的重力使得人体被拉伸,从而达到自然拉伸牵引的效果,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三角架的稳定性能高,另外,在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连杆,从而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使之能承受更大的作用力而不会散架;
(2)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齿条、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传动性能稳定,与第二铰接轴、转轴以及壳体之间的连接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紧凑,利用升降齿轮驱动床板在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形成的架体上作转动的结构合理,上述升降齿轮即可以相对于床板转动,也可以相对于架体转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床板动作灵活,实用性强;
(3)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铰接轴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上述升降齿条上端设置的铰接套筒卡接在上述环形定位槽,从而使得上述升降齿条相对于第二铰接轴转动的时候更加稳定,其上的铰接套筒不会在第二铰接轴上发生左右位置偏转,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4)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皮带和卡扣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将人体绑定在床板上,从而便于锁紧与松开,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的驱动部件为手摇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的驱动部件为正反转电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齿条为直齿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中的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三角架;2-右三角架;3-加固连杆;4-第一铰接轴;5-床板;6-绑定结构;61-皮带;62-卡扣;7-第二铰接轴;8-升降齿条;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转轴;12-正反转电机;13-手摇轮;14-铰接套筒;15-壳体;16-半圆卡箍;1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优选的,设置上述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均包括两条相等的侧边和一个底边,在上述左三角架1的底边与右三角架2的底边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连杆3,具体地,限定上述加固连杆3的高度和上述底边的高度相同。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两条侧边相交的位置为三角架的顶端,在上述左三角架1的顶端和右三角架2的顶端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铰接轴4,具体地,将上述第一铰接轴4的左端转动插接在上述左三角架1的顶端,将上述第一铰接轴4的右端转动插接在上述右三角架2的顶端,此时,需要在上述左三角架1的顶端以及右三角架2的顶端均设置有插孔,将上述第一交接轴4插接在插孔中即可。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交接轴4的外侧壁(也即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床板5,该床板5设置在上述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之间,此时,上述床板5可以随着上述第一铰接轴4而相对于上述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以及加固连杆3组合形成的架体在竖直面内转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床板1的上表面(也即远离上述加固连杆3的一侧面)设置有绑定结构6,该绑定结构6可以实现绑紧和松开。
使用的时候,人体躺在床板5上,随后利用上述绑定结构6,将人体绑紧于床板5上,此时由于上述床板5可以相对于上述架体转动,故人体也将随着上述床板5转动,在人体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人体将会从平躺状态转动至倾斜甚至竖直状态,从而悬空,这样,人体在其自身作用的作用下以及上述绑定结构6施加在人体上与重力相反方向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将会实现自然牵引拉伸,以便拉伸人体的脊椎或者颈椎、肌肉、关节以及神经。与现有技术中的利用机械部件实现人体拉伸的装置不同,本实用新型更加安全,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伤,并且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些也是自然拉伸实现拉伸牵引的装置,其由于通过左三角架1、右三角架2以及加固连杆3进行支撑,结构稳固,其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稳定性更强。
为了使得人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床板5上的拉伸程度更大,也即需使得床板5倾斜角度更大(接近90°),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第一铰接轴4连接在上述床板5的中部,限定该床板5上远离上述第一铰接轴4的一端为床板头,远离上述第一铰接轴4的另一端为床板尾,上述第一铰接轴4到上述床板头或者床板尾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上述第一铰接轴4与地面之间距离,当然,也可以限定上述第一铰接轴4到上述床板头或者床板尾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上述第一铰接轴4与上述底边上表面之间距离。
作为优选,限定上述第一铰接轴4与底面之间的高度为1m,上述床板头与床板为之间的距离为2m,此时,上述床板5将可以转动至接近竖直状态,这样,人体将会呈现为竖直悬空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利用人体自身的重力和上述绑定结构6施加在人体上的作用力实现人体的拉伸牵引,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实施例2:
为了使得便于使用者控制上述床板5相对于上述架体转动的角度,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铰接轴7、升降齿条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转轴11、驱动部件以及后侧开口的壳体15。在上述床板5的下表面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轴7,具体地,在上述床板5的下表面靠左的位置设置有左铰接块,在上述床板5的下表面靠右的位置设置有右铰接块,左铰接块与右铰接块正对设置,上述第二铰接轴7的左端转动插接在上述左铰接块上,上述第二铰接轴7的右端转动插接在上述右铰接块上,实现上述第二铰接轴7转动铰接安装在上述床板5的下表面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二铰接轴7上配合套接有铰接套筒14,在该铰接套筒14的外圆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升降齿条8。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左三角架1与右三角架2的两个相对侧边之间转动插接有转轴11,具体地,该转轴11的左端转动插接在上述左三角架1的一个侧边上,该转轴11的右端转动插接在上述右三角架2上与左三角架1上插接有转轴11的侧边正对的一个侧边上,此时,上述转轴11可以相对于上述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转动。限定该转轴11的左端贯穿上述左三角架1,此时,上述转轴11的左端传动安装在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或者该转轴11的右端贯穿上述右三角架2,此时,上述转轴11的右端传动安装在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上述驱动部件可以驱动上述转轴11在上述架体上转动,限定该转轴11转动安装在该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以及加固连杆3组合形成的架体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后侧开口的壳体15的左侧壁上以及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圆孔,并且壳体左侧壁上的圆孔与右侧壁上的圆孔正对设置,上述转轴11从左至右依次穿过上述壳体15左侧壁上的圆孔以及壳体右15侧壁上的圆孔,在上述壳体15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上均设置有通槽,上述升降齿条8从上至下依次穿过上述壳体15上侧壁上的通槽和壳体15下侧壁上的通槽,此时,上述转轴11可以在壳体15上转动,上述升降齿条8将可以在上述壳体5上作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将上述主动齿轮9同轴设置在上述转轴11的周向上,此时,该主动齿轮9便可以随着上述转轴11同步转动,并且限定该主动齿轮9设置在上述壳体1内。将上述从动齿轮10通过支撑轴转动安装在上述壳体15的前侧壁上,将上述主动齿轮9与上述从动齿轮10啮合,限定上述主动齿轮9为斜齿轮,此时,该从动齿轮10将会与上述转轴11同步转动,而后,将该从动齿轮10啮合连接在上述升降齿条8上,此时,上述从动齿轮10的转动将会转化为上述升降齿条8的升降运动。上述壳体15上下两侧壁上的通槽壁将会对上述升降齿条8进行定位作用,使得升降齿条8的升降动作更加平稳。
通过上述结构,使用者可以利用上述驱动部件驱动上述转轴11转动,转轴11将会带动主动齿轮9同步转动,同步齿轮9将会带动从动齿轮10同步转动,该从动齿轮10将会驱动上述升降齿轮8升降动作,当升降齿轮8上升或者下降的时候,由于其上部通过上述铰接套筒14铰接连接在上述第二铰接轴7上,上述升降齿轮8将会顶住或者拉住上述第二铰接轴7以及床板5上升或者下降,由于该升降齿轮8的两端均是通过均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上述第二铰接轴7或者转轴11上,故上述升降齿轮8升降动作的时候将不会收到限制,合理性强。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床板5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能够稳定的相对于上述架体旋转,以便床板5从水平状态旋转为倾斜状态,该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和实用性强。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齿条8可以为直齿条也可以为弧形齿条,只要能实现将从动齿轮10的转动转化为升降动作即可;上述驱动部件可以为正反转电机12也可以为手摇轮13,只要能实现利用该驱动部件驱动上述转轴11转动即可。
实施例3:
为了避免在上述床板5转动的过程中,上述铰接套筒14在上述第二铰接轴7上作左右移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铰接套筒14上设置有环形定位槽,安装的时候,将上述铰接套筒14卡接在环形定位槽内,环形定位槽的左右两侧壁将会对上述铰接套筒14的左右两侧壁进行定位以及限位,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使之运行得更加平稳。
实施例4:
为了方便使用者绑定在床板5上或者从床板5上松开,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绑定结构6包括皮带61和卡扣62,上述皮带6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床板5的上表面(即远离加固连杆3一侧的表面),上述卡扣62也是固定连接在上述床板5的上表面,使用的时候,上述皮带61的另一端配合卡接在上述卡扣62上即可,使用方便。由于卡扣62和皮带61的配合为现有技术,如现有技术中的书包带灯,故在此不再赘述其原理和结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床板5通过半圆卡箍16连接在第一铰接轴4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铰接轴4可以相对于上述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组合形成的架体转动,当然上述第一铰接轴4也可以是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上,此时,上述第一铰接轴4实际也可以看做是上述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的连接杆,与上述加固连杆3起到同样作用。由于半圆卡箍16的安装以及使用方式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具体赘述。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述转轴11在上述左三角架1以及右三角架2上的转动更加灵活,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左三角架1上开设的转轴孔以及上述右三角架2上开设的转轴孔内均分别内安装有一个轴承17,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转轴11插接在上述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上实际便是插接在该左三角架1上的转轴孔以及右三角架2上的转轴孔内。当在上述转轴孔内均安装好轴承17后,再将转轴插接在两边的轴承17的内孔内,从而实现上述转轴11通过轴承17转动安装在上述左三角架1和右三角架2上的目的,从而使得转轴11的转动更加灵活,进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加固连杆、第一铰接轴、床板和绑定结构,所述加固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左三角架与右三角架之间,所述床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左端插接在所述左三角架顶端,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右端插接在所述右三角架顶端,所述绑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床板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铰接轴、升降齿条、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轴、驱动部件以及后侧开口的壳体,所述第二铰接轴的左端和右端均连接在所述床板的下表面,所述升降齿条的上端设置有铰接套筒,所述铰接套筒套接在所述第二铰接轴上;所述转轴的左端插接在所述左三角架的中部,所述转轴的右端插接在所述右三角架的中部,所述转轴的左端或者右端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圆孔,所述转轴从左至右依次穿过所述壳体左侧壁上的圆孔以及壳体右侧壁上的圆孔,所述壳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上均设置有通槽,所述升降齿条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壳体上侧壁上的通槽和壳体下侧壁上的通槽;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支撑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壁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为斜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设置在所述左三角架和右三角架之间,所述第一铰接轴连接在所述床板的中部,所述第一铰接轴到所述床板头或者床板尾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与地面之间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为1m,所述床板头与床板尾之间的距离为2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所述铰接套筒卡接在所述环形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齿条为直齿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齿条为弧形齿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正反转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手摇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结构包括皮带和卡扣,所述皮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床板的上表面,所述卡扣固定连接在所述床板的上表面,所述皮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扣配合卡接在一起。
CN201720976876.9U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 Active CN208355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6876.9U CN208355718U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6876.9U CN208355718U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5718U true CN208355718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12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76876.9U Active CN208355718U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5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0611A (zh) 一种背部用按摩医疗床
CN205569270U (zh) 一种适用于腰椎颈椎病康复的综合治疗床
CN108652806A (zh) 一种穿戴式腰椎康复治疗装置
CN209270232U (zh) 一种按摩器
CN108013681A (zh) 智能机器人枕
CN208355718U (zh) 一种基于人体自身重力的拉伸牵引装置
CN207822065U (zh) 一种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
CN107744280A (zh) 一种倒立牵引整脊装置
CN207821510U (zh) 一种倒立牵引整脊装置
CN108938330A (zh) 多功能肩关节康复训练医疗机器人
CN109498401A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肌肉康复训练装置
CN213372802U (zh) 一种骨科用腰椎矫正牵引装置
CN211067261U (zh) 一种四维整脊牵引床
CN211750847U (zh) 一种下肢关节康复装置
CN211214214U (zh) 一种临床康复用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CN205391279U (zh) 胸外科术后康复床
CN204274960U (zh) 腰椎横突按摩牵引装置
CN2142710Y (zh) 多方位牵引床
CN208838978U (zh) 康复锻炼装置
CN209827498U (zh) 一种消化科用治疗肠胃胀气的按摩装置
CN209916597U (zh) 一种医院消化内科用胃部按摩装置
CN206918576U (zh) 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机构及医疗设备
CN208822931U (zh) 一种医用骨科接骨固定架
CN209529421U (zh) 一种骨伤科用脊椎矫正装置
CN209122566U (zh) 一种新型肩关节镜上肢牵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