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0191U -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40191U
CN208340191U CN201820672673.5U CN201820672673U CN208340191U CN 208340191 U CN208340191 U CN 208340191U CN 201820672673 U CN201820672673 U CN 201820672673U CN 208340191 U CN208340191 U CN 208340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dy water
concentration basin
flow
out hole
rec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26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国正
文四清
何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ool Water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ool Water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ool Water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ool Water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726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40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40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40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均匀进泥水结构分别与泥水进管以及浓缩池连通,包括设置在浓缩池中部的进泥水主管、与进泥水主管连通的若干进泥水支管和位于在进泥水支管上的朝上设置的出流孔,出流孔上方罩有用于拦截从出流孔中射出的泥水的整流滑泥板,相邻的整流滑泥板之间存在间隙。其优点在于,泥水多次改变方向,每次改变方向均分散一侧,而后泥水均匀分布在整个平面上,同时也使泥水的运行流程变长,速度梯度也一直在变化,与浓缩池中的更高浓度的泥水接触时间更长,增加颗粒碰撞的机会,提高了絮凝效果和沉淀浓缩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背景技术
城市用水一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为城市净水厂。净水厂将原水处理成符合标准的自来水一般需经过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而后进行配水,在沉淀和过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泥水,排泥水的主要成分是原水中的杂质加入混凝剂后形成的絮凝颗粒,而排泥水的去处一般有两种,直排水体和直排管网,排泥水直排水体会导致河道、湖泊淤积、可能会使河床或湖底太高和造成水体污染,而排泥水直排管网会增大污水处理厂的符合,也可能堵塞下水道。排泥水占整个系统净水厂日产水量的3%-5%,直接排掉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现有的很多净水厂由于设备老旧、场地有限,不具备排泥水的处理能力,而大多数净水厂的过滤设备为虹吸滤池、无阀滤池等单水冲洗的滤池,反冲洗水量大,而回收水池的容积有限,自然沉淀的效果不好。一般的排泥水处理工程,其处理流程一般都具有调节、浓缩、脱水、泥饼处置四道基本工序,其中,核心工艺之一是浓缩池,浓缩池主要用于初步降低排泥水的含水量,例如,将含水量从99.2%~99.5%降至96%-98%,其目的是减少污泥体积,便于后续处理。在浓缩效果相同的条件下,高密度斜板浓缩池的液面符合是传统重力式浓缩池液面负荷的5倍以上,大大节约了用地面积,是一种高效的污泥浓缩池。但是,由于高密度斜板浓缩池内结构复杂,往往造成泥水分配不均,在泥质不好时甚至会产生翻泥现象,大大影响污泥浓缩的效果及水厂的可靠运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浓缩池的均匀进泥水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用于保证进泥水的均匀性,提高浓缩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装有上述均匀进泥水结构的浓缩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其分别与泥水进管以及浓缩池连通,包括设置在所述浓缩池中部的进泥水主管、与进泥水主管连通的若干进泥水支管和位于在进泥水支管上的朝上设置的出流孔,所述出流孔上方罩有用于拦截从所述出流孔中射出的泥水的整流滑泥板,相邻的所述整流滑泥板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滑泥板朝向所述出流孔的一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出流孔的位置相对应,从出流孔射出的泥水撞击在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滑泥板为倒“V”型板,罩设在所述出流孔上方,所述凹槽为倒“V”型槽。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滑泥板为倒“V”型长条板,罩设在每根所述进泥水支管的上方。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进泥水支管平行设置在所述进泥水主管两侧,呈天线状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浓缩池,包括上述的均匀进泥水结构,所述均匀进泥水结构设置在所述浓缩池的中部,将所述浓缩池分隔为上部和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池的池体为一体化钢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池的上部设有斜管,所述整流滑泥板位于所述斜管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斜管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中设有上清液回流管和溢出管。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两侧连通有若干支槽,所述支槽包括设置在两侧的锯齿状堰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设置在浓缩池中部的进泥水主管和与进泥水主管连通的若干进泥水支管进水,而后,泥水从位于在进泥水支管上的朝上设置的出流孔的射出,撞击在设置出流孔上方的整流滑泥板上,泥水被打散,下落,而后在后续射出的泥水的推动下,转向上流动,泥水多次改变方向,每次改变方向均分散一侧,而后泥水均匀分布在整个平面上,同时也使泥水的运行流程变长,速度梯度也一直在变化,与浓缩池中的更高浓度的泥水接触时间更长,增加颗粒碰撞的机会,提高了絮凝效果和沉淀浓缩的效率。
(2)位于浓缩池中部的均匀进泥水结构将整个浓缩池分为上部和下部,由于整流滑泥板的设置,高浓度的泥水位于下部中,部分稳定沉淀后的较澄清的泥水上浮至上部,实现泥水分区,进一步提高浓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浓缩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浓缩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浓缩池的内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匀进泥水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匀进泥水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浓缩池;11、上部;12、中部;13、下部;14、池体;15、斜管;16、集水槽;161、上清液回流管;162、溢出管;17、支槽;18、锯齿状堰板;20、均匀进泥水结构;21、进泥水主管;22、进泥水支管;23、出流孔;24、整流滑泥板;25、间隙;26、凹槽;30、泥水进管;40、中心传动浓缩机;41、搅拌浓缩栅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均匀进泥水结构20,将浓缩池10分为上部11和下部13,泥水进入浓缩池10后,依次通过自然沉淀区,斜管15沉淀区及上清液集水区,浓缩池10下部13设置中心传动浓缩机40和搅拌浓缩栅条41,以浓缩底部污泥。
为了保证进泥水的均匀性,克服以前进水短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均匀进泥水结构20其分别与泥水进管30以及浓缩池10连通,包括设置在浓缩池10中部12的进泥水主管21、与进泥水主管21连通的若干进泥水支管22和位于在进泥水支管22上的朝上设置的出流孔23,出流孔23上方罩有用于拦截从出流孔23中射出的泥水的整流滑泥板24,相邻的整流滑泥板24之间存在间隙25。
利用设置在浓缩池10中部12的进泥水主管21和与进泥水主管21连通的若干进泥水支管22进水,而后,泥水从位于在进泥水支管22上的朝上设置的出流孔23的射出,撞击在设置出流孔23上方的整流滑泥板24上,泥水被打散,下落,而后在后续射出的泥水的推动下,转向上流动,泥水多次改变方向,每次改变方向均分散一侧,而后泥水均匀分布在整个平面上,同时也使泥水的运行流程变长,速度梯度也一直在变化,与浓缩池10中的更高浓度的泥水接触时间更长,增加颗粒碰撞的机会,提高了絮凝效果和沉淀浓缩的效率。而经过沉淀的水从整流滑泥板24之间的间隙25上升至斜管15沉淀区,再次进行沉淀,形成上清液进入上清液集水区,进入集水槽16而后被回收利用。在此过程中,对泥水从出流孔23中的速度有所要求,速度的实现可以依靠设置水泵和限制出流孔23的孔径,出流孔23的孔径范围为9mm-16mm。
更具体地说,整流滑泥板24朝向出流孔23的一侧上设有凹槽26,凹槽26与出流孔23的位置相对应,从出流孔23射出的泥水撞击在凹槽26中,由于凹槽26的设置,使泥水的撞击角度不同,撞击后的分散角度和速度也不同,与池内更高浓度的泥水接触时间增长,增加颗粒碰撞的机会,提高了絮凝效果和沉淀浓缩的效率,凹槽26的形状有多种形式,斜槽、弧形槽等,优选的,凹槽26为倒“V”型槽,角度一般大于45°。
另外,为了防止从出流孔23中射出的泥水没有接触到整流滑泥板24,整流滑泥板24为倒“V”型长条板,罩设在每根进泥水支管22的上方,保证每股水流至少经过一次撞击和变向。
同时,为了实现全断面的均匀进水,若干进泥水支管22平行设置在进泥水主管21两侧,呈天线状分布,涉及到浓缩池10中部12水平面的每个部位,每一根进泥水支管22上均罩有整流滑泥板24,保证进入的泥水在整个断面上均匀分布。
为了缩短浓缩池10的建设时间,本实施例的浓缩池10的池体14为一体化钢制结构,制作完成后,运送至所需场所,而后组装内部结构和设备,大大缩短了净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工期。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浓缩池10的池体14表面经过防腐处理,具有抗老化瓷性,使用寿命长,便于维护。
排泥水从均匀进泥水结构20中进入后,逐步沉淀、分层,高效浓缩池10的上部11设有斜管15,整流滑泥板24位于斜管15下方,进入斜管15的泥水进一步进行沉淀,该区域为斜管15沉淀区。
泥水经过斜管15的进一步沉淀后,悬浮物等杂质含量大大降低,达到回收标准,因此斜管15沉淀区上方设有上清液集水区,上清液集水区内设有集水槽16,集水槽16位于斜管15上方,集水槽16中设有上清液回流管161和溢出管162。上清液进入集水槽16中,而后进入上清液回流管161回收利用,当上清液过多,为了避免溢出,多余的上清液可从溢出管162排出。
为了增加上清液的收集面,集水槽16两侧连通有若干支槽17,支槽17包括设置在两侧的锯齿状堰板18,上清液低于堰板的锯齿时不过水,此时堰板只起挡水作用;若水位持续上升,高于锯齿时,上清液就进入支槽17,保证均匀进水。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其分别与泥水进管以及浓缩池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浓缩池中部的进泥水主管、与进泥水主管连通的若干进泥水支管和位于在进泥水支管上的朝上设置的出流孔,所述出流孔上方罩有用于拦截从所述出流孔中射出的泥水的整流滑泥板,相邻的所述整流滑泥板之间存在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匀进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滑泥板朝向所述出流孔的一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出流孔的位置相对应,从出流孔射出的泥水撞击在所述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匀进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滑泥板为倒“V”型板,罩设在所述出流孔上方,所述凹槽为倒“V”型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匀进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滑泥板为倒“V”型长条板,罩设在每根所述进泥水支管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条所述的均匀进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进泥水支管平行设置在所述进泥水主管两侧,呈天线状分布。
6.一种浓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条所述的均匀进泥水结构,所述均匀进泥水结构设置在所述浓缩池的中部,将所述浓缩池分隔为上部和下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池的池体为一体化钢制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池的上部设有斜管,所述整流滑泥板位于所述斜管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中设有上清液回流管和溢出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两侧连通有若干支槽,所述支槽包括设置在两侧的锯齿状堰板。
CN201820672673.5U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Active CN208340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2673.5U CN208340191U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2673.5U CN208340191U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40191U true CN208340191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72673.5U Active CN208340191U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40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57025U (zh) 一种废水沉淀装置
CN105672466A (zh) 一种一体式雨水沉沙池装置
CN204208343U (zh) 斜板沉淀装置
CN103880131A (zh) 一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CN205145682U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前处理的竖流式沉淀池
CN110478977B (zh) 一种螺旋流自排沙式沉沙过滤池
CN211069312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207871620U (zh) 组合沉淀池
CN106219860A (zh)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水再生系统
CN208340191U (zh)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CN205055505U (zh) 一种用于絮凝剂生产的v型沉淀池
CN209554852U (zh) 含氟废水处理系统
CN207169120U (zh) 一种养殖废水多级沉淀池
CN110448937A (zh) 一种均匀进泥水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浓缩池
CN205586623U (zh) 一种雨水沉沙池装置
CN205742507U (zh) 一种一体式雨水沉沙池装置
CN105148573B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CN204841189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108096923A (zh) 一种二级沉淀装置
CN203668087U (zh) 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
CN208327633U (zh) 一种河水过滤泥沙装置
CN207822636U (zh) 一种二级沉淀装置
CN207076181U (zh) 污泥阶梯溢流分离处理装置
CN206089269U (zh) 一种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
CN111908575A (zh) 一种水平流竖向排泥加速沉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407, building 18, No. 998, Wenyi West Road,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ANCHI WATER EQUIPMENT STOCK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13, building 2, 1500 Wenyi West Road,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IANCHI WATER EQUIPMENT STOCK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