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655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36559U
CN208336559U CN201820740001.3U CN201820740001U CN208336559U CN 208336559 U CN208336559 U CN 208336559U CN 201820740001 U CN201820740001 U CN 201820740001U CN 208336559 U CN208336559 U CN 208336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insulating body
pedestal
shielding casing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400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绍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u Electronic Technology Huaian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u Electronic Technology Huaian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u Electronic Technology Huaian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uyu Electronic Technology Hua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400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36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36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36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夹持于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中间屏蔽片及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的接触部、固持于所述基座与所述舌板的固定部及水平向后延伸出所述后端部后方的焊接部,所述基座具有向后延伸出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且横向两侧的距离大于所述遮蔽壳体的横向两侧的距离的后端部,所述中间屏蔽片设有露出所述后端部的横向两侧的侧边,所述遮蔽壳体的横向两侧向后向外成型有点焊于所述侧边的一对侧支臂。通过遮蔽壳体的侧支臂与中间屏蔽片直接接触实现接地且避免空焊的发生。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通过遮蔽壳体的侧支臂与中间屏蔽片直接接触实现接地且避免空焊发生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TWM539165号中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和中间屏蔽片以及收容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具有自后端垂直向下垂直延伸的焊接于电路板的焊脚。前案中通过遮蔽壳体自身的焊脚与电路板接触实现接地。当焊脚变形的时,遮蔽壳体与电路板的接触容易发生不良。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遮蔽壳体与中间屏蔽片直接接触实现接地的避免空焊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夹持于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中间屏蔽片及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的接触部、固持于所述基座与所述舌板的固定部及水平向后延伸出所述后端部后方的焊接部,所述基座具有向后延伸出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且横向两侧的距离大于所述遮蔽壳体的横向两侧的距离的后端部,所述中间屏蔽片设有露出所述后端部的横向两侧的侧边,所述遮蔽壳体的横向两侧向后向外成型有点焊于所述侧边的一对侧支臂。
进一步,所述后端部向前抵靠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
进一步,所述中间屏蔽片还包括自所述侧边向外延伸的突出所述后端部的横向两侧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向前抵靠于所述侧支臂的后方。
进一步,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位于所述一对接地端子之间的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的高速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突出于所述高速信号端子的前端。
进一步,所述遮蔽壳体包围所述舌板形成对接腔,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形成所述对接腔的上壁面、与所述上壁面相对的下壁面及连接所述上壁面与所述下壁面的侧壁面,所述侧支臂自所述侧壁面后端撕裂成型。
进一步,所述侧支臂包括自所述侧壁面向后向外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及自所述第一弯折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的并与所述侧边点焊的第二弯折部,一对所述第一弯折部末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后端部的横向两侧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固持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本体、固持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本体及包覆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三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一基座设有第一后端部、横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后端部的第一内陷部及突出所述第一后端部表面设置的一对抵持块,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座及自所述第二基座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二基座设有第二后端部、横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后端部的第二内陷部、抵接所述第二内陷部的过压部及突出所述第二后端部表面设置的所述抵持块,所述过压部抵持于所述第一内陷部一侧,所述第三绝缘本体部分收容所述抵持块形成扣持槽。
进一步,所述遮蔽壳体包括自所述上壁面相向弯折的抵持于所述扣持槽的一对扣持臂及自所述下壁面向后弯折的挡止于所述抵持块后端的以防止所述绝缘本体后退的一对后挡部。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内陷于所述后端部设置的内陷部,所述内陷部包括所述第一内陷部及所述第二内陷部,所述第三绝缘本体收容所述内陷部。
进一步,所述中间屏蔽片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一对主体臂及连接所述一对主体臂后端的连接部,所述主体臂包括位于后端的边缘部,所述一对边缘部的横向距离等于所述内陷部的横向距离,所述侧边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横向两侧,所述一对侧边的横向两侧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后端部的横向两侧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通过遮蔽壳体的侧支臂与中间屏蔽片接触实现接地且避免空焊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从另一方向看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从另一方向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及防水胶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从另一方向看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上下端子模组与中间屏蔽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从另一方向看的图。
图9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基座 11 抵持槽 111
后端部 112 抵持块 1121
扣持槽 1122 通槽 1123
内陷部 1124 卡持缝 1125
舌板 12 对接槽 121
加厚部 122 凹槽 1221
第一绝缘本体 13 第一凸包 130
第一基座 131 第一后端部 1311
第一内陷部 1312 第一舌板 132
第二绝缘本体 14 第二凸包 140
第二基座 141 第二后端部 1411
第二内陷部 1412 过压部 1413
第二舌板 142 第三绝缘本体 15
收容凹槽 151 导电端子 2
接触部 21 固定部 22
焊接部 23 接地端子 2g
电源端子 2p 高速信号端子 2h
中间屏蔽片 3 主体臂 31
前端部 311 边缘部 312
间隙 32 连接部 33
焊脚 331 侧边 332
突出部 3321 长形通孔 333
定位孔 34 遮蔽壳体 4
筒状部 41 抵持部 411
扣持臂 412 后挡部 413
对接腔 40 侧壁面 414
上壁面 415 下壁面 416
侧支臂 42 第一弯折部 421
第二弯折部 422 开口 43
抵持块 44 防水胶板 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0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夹持于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的中间屏蔽片3、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的遮蔽壳体4及封堵于所述电连接器100后端的防水胶板5。
请参照图1至图8,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基座11包括凹设于前端的若干抵持槽111和位于后端的伸出所述遮蔽壳体4后端的横向两侧的距离大于遮蔽壳体4横向两侧的距离的后端部112。所述后端部112上下表面设有一对彼此间隔设置的抵持块1121、位于所述一对抵持块1121之间的扣持槽1122、位于所述后端部112后方的贯穿上下表面的以供所述防水胶板5成型的通槽1123、位于所述后端部112前方的横向距离小于所述后端部的横向距离的内陷部1124及贯穿所述后端部 112后端面的卡持缝1125。所述舌板12包括位于横向两侧的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槽121及位于后端的加厚部122及贯穿所述加厚部122表面的凹槽 1221。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固持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的第一绝缘本体13、固持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的第二绝缘本体14及包覆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4的第三绝缘本体15。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包括第一基座 131及自所述第一基座131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132。所述第一基座131包括向后延伸出所述遮蔽壳体4的第一后端部1311及自所述第一后端部1311向前延伸的横向两侧内陷于所述第一后端部1311横向两侧的第一内陷部1312及突出所述第一后端部1311表面设置的一对所述抵持块1121。所述第一舌板132 的表面设有向上突起的穿过所述凹槽1221的并与所述加厚部122表面齐平的第一凸包130。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4包括第二基座141及自所述第二基座141 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142。所述第二基座141包括向后延伸出所述遮蔽壳体4 的第二后端部1411、自所述第二后端部1411向前延伸的横向两侧内陷于所述第二后端部1411横向两侧的第二内陷部1412及位于所述第二内陷部1412一侧设置的过压部1413及突出所述第二后端部1411表面设置的所述抵持块 1121。所述过压部1413抵靠于所述第一内陷部1312一侧。所述第二舌板142 的表面设有向上突起的穿过所述凹槽1221的并与所述加厚部122表面齐平的第二凸包140。所述抵持块112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座131及所述第二基座 141上。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5内部凹设有部分收容所述抵持块1121的收容凹槽151使得所述抵持块1121部分露出于所述基座11并于一对所述抵持块1121 之间形成所述扣持槽1122。所述基座11包括所述第一基座131及所述第二基座141。所述舌板12包括所述第一舌板132及所述第二舌板142。所述后端部 112包括所述第一后端部1311及所述第二后端部1411。所述内陷部1124包括所述第一内陷部1312及所述第二内陷部1412。
请参照图5,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12的接触部21、固持于所述基座11及所述舌板12的固定部22及自所述固定部22水平向后延伸出所述后端部112的焊接部23。所述每排导电端子2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2g、位于所述一对接地端子2g之间的电源端子2p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2g与所述电源端子2p之间的高速信号端子2h。所述接地端子2g的前端与所述电源端子2p的前端突出于所述高速信号端子2h的前端。
请参照图7至图10,所述中间屏蔽片3卡持于所述卡持缝1125。所述中间屏蔽片3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一对主体臂31、位于所述一对主体臂31之间的间隙及连接所述一对主体臂31后端的连接部33及分布于所述主体臂31及连接部33上的贯穿表面设置的定位孔34。所述主体臂31具有设于前端的向外侧突出所述对接槽121设置的前端部311及位于所述主体臂31后端的边缘部312。所述边缘部312对应所述第一内陷部1312及所述第二内陷部1412。所述边缘部312、所述第一内陷部1312及所述第二内陷部1412均被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5包覆。所述连接部33包括横向两侧设置的侧边332及自所述连接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后端部112后端的焊脚331。所述焊脚331位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23两侧。所述侧边332通过所述卡持缝1125露出于所述后端部112的横向两侧。所述侧边332还包括自外侧向外延伸的露出于所述后端部112横向两侧的突出部3321。所述一对侧边332的横向两侧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后端部112的横向两侧的距离。所述连接部33还包括位于后端的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长形通孔333,所述长形通孔333对应所述通槽1123以供所述防水胶板5填充。所述连接部33对应所述后端部112设置。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4包围所述舌板12形成对接腔40。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筒状部41、形成所述对接腔40的上壁面415、与所述上壁面415相对的下壁面416及连接所述上壁面与所述下壁面的侧壁面414。所述筒状部41上向所述对接腔40突设的抵持于所述抵持槽111的抵持部411、自所述上壁面415后端相向弯折抵持于所述扣持槽1122的一对扣持臂412及自所述下壁面416后端向后弯折的挡止于所述抵持块1121后表面的后挡部 413。所述遮蔽壳体4还包括自所述侧壁面414向后向外延伸形成的侧支臂42。所述侧支臂42点焊于所述侧边332且所述突出部3321挡止于所述侧支臂42 后端。所述侧支臂42自所述侧壁面414后端撕裂成型。所述筒状部41上还形成有与所述侧支臂42彼此分隔一开口43的抵持块44。所述抵持块44抵持于所述后端部112的前端面。由于所述后端部112的横向两侧的距离大于所述遮蔽壳体4的所述一对侧壁面414之间的距离,所述侧支臂42包括向后向外延伸的第一弯折部421及沿所述第一弯折部421末端水平向后延伸的点焊于所述侧边332的第二弯折部422。所述一对第一弯折部421末端之间的横向距离等于所述后端部112的横向两侧之间的距离。所述侧支臂42向后延伸出所述筒状部41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利用遮蔽壳体的侧支臂与中间屏蔽片接触实现接地且避免空焊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夹持于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中间屏蔽片及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的接触部、固持于所述基座与所述舌板的固定部及水平向后延伸出所述后端部后方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向后延伸出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且横向两侧的距离大于所述遮蔽壳体的横向两侧的距离的后端部,所述中间屏蔽片设有露出所述后端部的横向两侧的侧边,所述遮蔽壳体的横向两侧向后向外成型有点焊于所述侧边的一对侧支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向前抵靠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屏蔽片还包括自所述侧边向外延伸的突出所述后端部的横向两侧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向前抵靠于所述侧支臂的后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位于所述一对接地端子之间的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的高速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突出于所述高速信号端子的前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围所述舌板形成对接腔,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形成所述对接腔的上壁面、与所述上壁面相对的下壁面及连接所述上壁面与所述下壁面的侧壁面,所述侧支臂自所述侧壁面后端撕裂成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臂包括自所述侧壁面向后向外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及自所述第一弯折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的并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所述侧边点焊的第二弯折部,一对所述第一弯折部末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后端部的横向两侧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固持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本体、固持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本体及包覆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三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一基座设有第一后端部、横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后端部的第一内陷部及突出所述第一后端部表面设置的一对抵持块,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座及自所述第二基座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二基座设有第二后端部、横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后端部的第二内陷部、抵接所述第二内陷部的过压部及突出所述第二后端部表面设置的所述抵持块,所述过压部抵持于所述第一内陷部一侧,所述第三绝缘本体部分收容所述抵持块形成扣持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自所述上壁面相向弯折的抵持于所述扣持槽的一对扣持臂及自所述下壁面向后弯折的挡止于所述抵持块后端的以防止所述绝缘本体后退的一对后挡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内陷于所述后端部设置的内陷部,所述内陷部包括所述第一内陷部及所述第二内陷部,所述第三绝缘本体收容所述内陷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屏蔽片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一对主体臂及连接所述一对主体臂后端的连接部,所述主体臂包括位于后端的边缘部,所述一对边缘部的横向距离等于所述内陷部的横向距离,所述侧边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横向两侧,所述一对侧边的横向两侧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后端部的横向两侧的距离。
CN201820740001.3U 2018-05-17 2018-05-17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8336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40001.3U CN208336559U (zh) 2018-05-17 2018-05-1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40001.3U CN208336559U (zh) 2018-05-17 2018-05-1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36559U true CN208336559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4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40001.3U Active CN208336559U (zh) 2018-05-17 2018-05-1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365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4806A (zh) * 2020-09-28 2022-04-05 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4806A (zh) * 2020-09-28 2022-04-05 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CN114284806B (zh) * 2020-09-28 2024-01-23 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0246B (zh) 电连接器
TWI742207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603551B (zh) 電連接器
CN201708305U (zh) 移动存储装置及其电连接器
CN201741832U (zh) 电连接器
CN203800319U (zh) 改良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104064910A (zh) 高频插座连接器、高频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107437681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333399U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CN203932514U (zh) 高频插座连接器、高频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203850558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TW201743507A (zh) 電連接器
CN104092059A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106654648B (zh) 结构稳定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6211129U (zh) 电连接器
CN208336559U (zh) 电连接器
CN201323292Y (zh) 线缆连接器
CN113346290A (zh) 一种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CN201498706U (zh) 电连接器
CN208580888U (zh) 电连接器
CN113471740B (zh) 一种含信号端子的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CN210744234U (zh) 一种正反插usb插头
CN206322883U (zh) 结构稳定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7781987U (zh) 电连接器
CN207572567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