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4127U - 岩石粒度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岩石粒度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34127U
CN208334127U CN201820852571.1U CN201820852571U CN208334127U CN 208334127 U CN208334127 U CN 208334127U CN 201820852571 U CN201820852571 U CN 201820852571U CN 208334127 U CN208334127 U CN 208334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shell
sieve
mechanical analysis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25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建平
闫瑞萍
路达
杨彦东
李焕鹏
殷敬红
黄时祯
张维祎
刘敬
徐春阳
李龙
李仪仟
毕建国
周建明
孙而杰
张静
张瑞雪
王继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525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34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34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34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多个筛网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筛网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壳体具有开口,开口位于筛网的上方。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碾碎的待分析岩石放入容纳腔中,然后摇晃该装置,当继续摇晃各筛网上岩石碎屑的体积基本不变时即可通过观察各筛网上所残留的岩石碎屑体积的大小进而确定出待分析岩石的粒度,进而确定其岩性。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岩心或岩屑进行岩性分析,且能够保证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岩石粒度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岩石粒度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作业中,需要对开采地的地质进行研究分析,地质研究的结果是了解储层物性、岩性和含油气性的最直接手段。这其中,对岩性的分析主要是指对岩心和岩屑的粒度分析。
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岩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法进行。一般是将待分析的岩心或岩屑碾碎后通过肉眼来判断其大概的粒径,进而根据其粒径进行分级。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十分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且通过肉眼判断的方法鉴定出的结果其误差较大,岩性分析不够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粒度分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岩心或岩屑进行岩性分析,且能够保证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多个所述筛网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筛网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筛网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凸缘,所述筛网设置在所述凸缘上。
如上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可选的,所述容纳腔中包括四个所述筛网,所述筛网的筛孔尺寸范围为0.0625mm-2mm
如上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可选的,所述壳体呈圆柱形、三棱柱形或四棱柱形。
如上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可选的,所述壳体为透明壳体。
如上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刻度线。
如上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可选的,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用于密封所述开口,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如上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可选的,所述端盖上设有把手。
如上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可选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座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两个立杆,所述壳体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杆的上端设有卡接部,所述端盖上设有被卡接部,通过所述卡接部和被卡接部的配合以将所述端盖与所述固定架卡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可选的,还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立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多个筛网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筛网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壳体具有开口,开口位于筛网的上方。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碾碎的待分析岩石放入容纳腔中,然后摇晃该装置,当继续摇晃各筛网上岩石碎屑的体积基本不变时即可通过观察各筛网上所残留的岩石碎屑体积的大小进而确定出待分析岩石的粒度,进而确定其岩性。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岩心或岩屑进行岩性分析,且能够保证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 110-筛网;
120-刻度线; 200-端盖;
210-被卡接部; 220-把手;
300-固定架; 310-底座;
320-立杆; 340-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作业中,需要对开采地的地质进行研究分析,地质研究的结果是了解储层物性、岩性和含油气性的最直接手段。这其中,对岩性的分析主要是指对岩心和岩屑的粒度分析。
其中,岩心是指根据地质勘查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环状岩心钻头及其他取心工具从井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其取心位置一般是按预先设置好的地质设计地层层位和深度进行。由于岩心为一整块的圆柱状岩石,因此要分析其粒度主要是利用取心时所取出的岩心碎屑进行分析,或者可以将取出的岩心中的一部分碾碎后进行分析。
岩屑是指在录井过程中随钻井液到达地面的地下的岩石碎屑,其一般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碾碎后再进行粒度分析。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和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称为岩屑录井。岩屑录井具有成本低、简便易行、了解地下情况及时和资料系统性强等优点,因此,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被广泛采用。
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岩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法进行。一般是将待分析的岩心或岩屑碾碎后通过肉眼来判断其大概的粒径,进而根据其粒径进行分级。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十分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且通过肉眼判断的方法鉴定出的结果其误差较大,岩性分析不够准确。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粒度分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岩心或岩屑进行岩性分析,且能够保证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110,多个筛网11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筛网110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壳体100具有开口,开口位于筛网110的上方。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壳体100可以选用任意适宜的形状,例如,壳体100可以呈壳体100呈圆柱形、三棱柱形、四棱柱形或其他不规则形体,只要其能够满足容纳岩石样品的需要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壳体100可以为金属壳体,也可以为非金属壳体;一般的,壳体100可以选用生产现场常用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选用45号钢、铸铁等材料制成,可以保证壳体100具有较强的硬度,使其更加耐用。
壳体100内部为一个中空的腔体,该腔体为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在该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110,多个筛网110沿该容纳腔的竖直方向依次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筛网110上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以形成梯度差,从而使每层筛网可以筛选出不同粒度的岩石碎屑。相邻筛网110在该容纳腔中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为便于后续观察分析,可以使多个筛网110在该容纳腔中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这样可以通过散落在各筛网110上岩石碎屑的大致体积即可对分析岩石的岩性做出大致的判断。
本实施例中,筛网110可以与壳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或可拆卸相连,只要保证在使用本装置摇晃时筛网110不会发生松动脱落的现象即可。例如,筛网110可以与壳体100的内壁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或者,壳体100的内壁上设有凸缘,筛网110可以设置在该凸缘上,与该凸缘焊接固定或者螺栓连接固定;或者,可以使该凸缘的自由端竖直折弯以形成一个卡槽,将筛网110的边缘折弯形成对应的卡接部,使得筛网110与壳体100卡接连接。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设置。
在壳体100上还设有开口,以将待分析的岩石碎屑送入该容纳腔中,开口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侧壁上,但无论设置在何处,均应保证开口的高度应高于位于最上方的筛网110,以保证后续分析的正常进行。
为方便工作人员对壳体100内待分析岩石碎屑的观察,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为透明壳体,从而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观察待分析岩石碎屑的状态。相应的,此时,壳体100的材料可以选用具有较高强度的玻璃制成,如钢化玻璃等。
为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对最终结果的判断,在壳体100的表面上还设有刻度线120,刻度线120可以辅助工作人员快速的判断出每层筛网110上所残留的岩石碎屑的体积,以便进行岩石粒度的确认。
由于N个筛网110可以将容纳腔分成N+1个部分,为方便工作人员的读数,刻度线120也可以相应的分成N+1个,每一个刻度线120均从零开始,进而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快速的读取出相应的读数。此时,若壳体100采用截面积相同的形状,如圆柱体、三棱柱或四棱柱,则由于底面积相等,只需通过高度的差异即可判断出落入各层容纳腔中的岩石碎屑的体积,即可以通过读数直接判断出各层容纳腔中的岩石碎屑体积,进而更加方便对岩性进行判断。
为方便工作人员在现场的使用,可以将本实施例装置的体积设置成便于工作人员存放和携带的大小,具体的体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
工作人员在现场使用时,可以利用碾碎装置将待分析的岩心或岩屑样本碾碎,并将碾碎后的岩石碎屑通过开口放入容纳腔中。随后,工作人员用力摇晃本装置使得岩石碎屑在其内充分的筛分,待筛分稳定后各筛网110上的岩石碎屑体积将保持不变,此时可以通过观察各筛网110上岩石碎屑的体积大小确定出分析样品的粒度,并可根据岩性命名的原则对其进行命名,从而了解其岩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110,多个筛网11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筛网110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壳体100具有开口,开口位于筛网110的上方。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碾碎的待分析岩石放入容纳腔中,然后摇晃该装置,当继续摇晃各筛网110上岩石碎屑的体积基本不变时即可通过观察各筛网110上所残留的岩石碎屑体积的大小进而确定出待分析岩石的粒度,进而确定其岩性。本实施例可以使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岩心或岩屑进行岩性分析,且能够保证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本实施例的装置无需工作人员具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十分容易上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的容纳腔中包括四个筛网110,四个筛网110的筛孔尺寸自上而下依次为2mm×2mm、0.5mm×0.5mm、0.25mm×0.25mm、0.0625mm×0.0625mm,从而将容纳腔分为五层,以对应乌登-温特沃思(Udden-Wentworth Scale)粒级标准。其中,粒径大于2.0mm为砾岩,2.0-0.5mm为粗砂岩,0.5-0.25mm为中砂岩,0.25-0.0625mm为细砂岩,小于0.0625mm为粉砂岩或粘土。若筛分后的岩石碎屑同时位于多层内,则根据各层之间的体积比来对其进行定性。例如当筛分后砾岩所占的体积为60%,粗砂岩所占的体积为40%,则样品的岩性命名应为含砾粗砂岩。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端盖200,端盖200用于密封开口,端盖200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端盖200可以有效的防止在使用时容纳腔中的待分析样品的外窜,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端盖200与壳体100之间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可以在壳体100的外侧壁上设置带有外螺纹的螺纹结构,在端盖200的内侧壁上设有带有内螺纹的螺纹结构,从而使二者实现螺纹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为将壳体100和端盖200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架300,固定架300包括底座310和竖直设置在底座310上的两个立杆320,壳体100可设置在底座310上,立杆320的上端设有卡接部330,端盖200上设有被卡接部210,通过卡接部330和被卡接部210的配合以将端盖200与固定架300卡接固定。
其中,卡接部330和被卡接部210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卡接部330可以包括两个垂直于立杆320的固定边,在该固定边上对应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卡扣,卡扣可绕该固定边在竖直方向转动;相应的卡接部210可以是由连接端盖200的连接边形成,该连接边的自由端弯折形成该卡接部210。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110,多个筛网11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筛网110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壳体100具有开口,开口位于筛网110的上方。
本实施例还包括端盖200和固定架300,端盖200用于密封开口,端盖200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固定架300包括底座310和竖直设置在底座310上的两个立杆320,壳体100可设置在底座310上,立杆320的上端设有卡接部330,端盖200上设有被卡接部210,通过卡接部330和被卡接部210的配合以将端盖200与固定架300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为方便工作人员的携带和使用,本实施例还设有握持部340,握持部340与立杆320相连。握持部34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其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中所示,握持部340为连接立杆320的直杆,在直杆远离立杆320的一端可以进一步设置相应的便于工作人员握持的结构,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握住握持部340对该装置进行摇晃,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握持部340还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携带。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5。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握持部340为设置在立杆320上的把手,可以在两侧立杆320上均设置该把手。其功能与上述方式设置的握持部340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110,多个筛网11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筛网110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壳体100具有开口,开口位于筛网110的上方。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碾碎的待分析岩石放入容纳腔中,然后摇晃该装置,当继续摇晃各筛网110上岩石碎屑的体积基本不变时即可通过观察各筛网110上所残留的岩石碎屑体积的大小进而确定出待分析岩石的粒度,进而确定其岩性。本实施例可以使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岩心或岩屑进行岩性分析,且能够保证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本实施例的装置无需工作人员具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十分容易上手。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4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110,多个筛网11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筛网110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壳体100具有开口,开口位于筛网110的上方。
本实施例还包括端盖200和固定架300,端盖200用于密封开口,端盖200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固定架300包括底座310和竖直设置在底座310上的两个立杆320,壳体100可设置在底座310上,立杆320的上端设有卡接部330,端盖200上设有被卡接部210,通过卡接部330和被卡接部210的配合以将端盖200与固定架300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为方便工作人员的携带和使用,本实施例还设有把手220和握持部340,握持部340与立杆320相连。握持部34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其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中所示,握持部340为连接立杆320的直杆,在直杆远离立杆320的一端可以进一步设置相应的便于工作人员握持的结构,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握住握持部340对该装置进行摇晃,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握持部340还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携带。此时,把手220可以设置在端盖200上,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的携带。
本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110,多个筛网11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筛网110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壳体100具有开口,开口位于筛网110的上方。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碾碎的待分析岩石放入容纳腔中,然后摇晃该装置,当继续摇晃各筛网110上岩石碎屑的体积基本不变时即可通过观察各筛网110上所残留的岩石碎屑体积的大小进而确定出待分析岩石的粒度,进而确定其岩性。本实施例可以使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岩心或岩屑进行岩性分析,且能够保证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本实施例的装置无需工作人员具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十分容易上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分析岩石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多个筛网,多个所述筛网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筛网的筛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筛网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凸缘,所述筛网设置在所述凸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中包括四个所述筛网,所述筛网的筛孔尺寸范围为0.0625mm-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圆柱形、三棱柱形或四棱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透明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用于密封所述开口,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有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座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两个立杆,所述壳体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杆的上端设有卡接部,所述端盖上设有被卡接部,通过所述卡接部和被卡接部的配合以将所述端盖与所述固定架卡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岩石粒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立杆相连。
CN201820852571.1U 2018-06-04 2018-06-04 岩石粒度分析装置 Active CN208334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2571.1U CN208334127U (zh) 2018-06-04 2018-06-04 岩石粒度分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2571.1U CN208334127U (zh) 2018-06-04 2018-06-04 岩石粒度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34127U true CN208334127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2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2571.1U Active CN208334127U (zh) 2018-06-04 2018-06-04 岩石粒度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341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8341A (zh) * 2019-02-27 2019-05-10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芯样级配分析装置及方法
CN111982764A (zh) * 2020-08-20 2020-11-2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岩屑粒径分布的井下故障分析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9979A (zh) * 2019-09-20 2021-03-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屑盛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岩屑铸体制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8341A (zh) * 2019-02-27 2019-05-10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芯样级配分析装置及方法
CN109738341B (zh) * 2019-02-27 2024-04-26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芯样级配分析方法
CN112539979A (zh) * 2019-09-20 2021-03-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屑盛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岩屑铸体制片方法
CN111982764A (zh) * 2020-08-20 2020-11-2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岩屑粒径分布的井下故障分析处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34127U (zh) 岩石粒度分析装置
Fralick et al. The age of the Gunflint Formation, Ontario, Canada: single zircon U Pb age determinations from reworked volcanic ash
de Periere et al. Morphometry of micrite particles in cretaceous microporous limestones of the Middle East: Influence on reservoir properties
Yang et al. Paleoproterozoic assembly of the North and South Tarim terranes: New insights from deep seismic profiles and Precambrian granite cores
Brayard et al. Smithian ammonoid faunas from Utah: implications for Early Triassic biostratigraphy, correlation and basinal paleogeography
Tavakoli Geological core analysis: Application to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Dirks et al. Stress analysis, post-orogenic extension and 3.01 Ga gold mineralisation in the Barberton Greenstone Belt, South Africa
El-Sorogy et al. Quaternary coral reefs of the Red Sea coast, Egypt: diagenetic sequence, isotopes and trace metals contamination
Chandra et al. Impact of depositional and diagenetic features on petrophysical and 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Arab-D reservoir equivalent upper Jubaila Formation, Saudi Arabia
CN111610126B (zh) 白云岩储层孔隙抗压实效应的判识与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AU2010200897B2 (en) Soil Core Sample Storage Container for Visual Inspection with the Naked Eye
Löcse et al. First U–Pb LA-ICP-MS zircon ages assessed from a volcano-sedimentary complex of the mid-European Variscides (Pennsylvanian, Flöha Basin, SE Germany)
Sinnesael et al. Multiproxy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event stratigraphy: An Umbria-marche basinwide perspective
Aquit et al. Complete archive of late Turonian to early Campanian sedimentary deposition in newly drilled cores from the Tarfaya Basin, SW Morocco
Gasparrin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dolomitizing fluids in the Carboniferous of the Cantabrian Zone (NW Spain): a fluid-inclusion study with cryo-Raman spectroscopy
Cahuzac et al. Chapter A4 Sr isotope record in the area of the lower miocene historical stratotypes of the aquitaine basin (France)
CN202348257U (zh) 一种超小口径钻孔岩性探测系统
US20050087018A1 (en) Microgranulometry and methods of applications
CN105675806A (zh) 盐穴储库造腔参数测试装置和方法
Pierce et al. Identifying landing zones utilizing high-resolution X-ray fluorescence (XRF) chemostratigraphy
Zempolich et al. Biotic and abiotic influence on the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and diagenesis of middle to upper Paleozoic carbonates of the Bolshoi Karatau Mountains, Kazakhstan and the southern Urals, Russia: implication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early marine cements and reservoir quality in subsurface reservoirs
Lehrmann et al. The role of carbonate factories and sea water chemistry on basin‐wide ramp to high‐relief carbonate platform evolution: Triassic, Nanpanjiang Basin, South China
Grammer et al. Introduction to the Paleozoic stratigraphy and resources of the Michigan Basin
Hazard et al. Ground-penetrating-radar characterization and porosity evolution of an upper Pleistocene oolite-capped depositional cycle, Red Bays, northwest Andros Island, Great Bahama Bank
Uslular et al. New findings on compositionally distinct maar volcanoes: A case study from Acıgöl (Nevşehir) caldera (Central Anatolia, Turke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