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6307U - 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6307U
CN208316307U CN201820999187.4U CN201820999187U CN208316307U CN 208316307 U CN208316307 U CN 208316307U CN 201820999187 U CN201820999187 U CN 201820999187U CN 208316307 U CN208316307 U CN 208316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group
converting plant
cathode
anode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991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东启
姚文峰
洪潮
周保荣
郭知非
王彤
聂金峰
李鸿鑫
赵文猛
苏祥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991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16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6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63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包括整流站与逆变站连接;整流站包括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一电源连接,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二电源连接,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三电源连接、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四电源连接;逆变站包括正极和负极;逆变站正极与所述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逆变站负极与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解决直流输电系统送端电源集中接入导致的换流站占地面积大、选址困难、电源与换流站距离远带来的过电压以及受端电力集中消纳带来的潮流分布不合理问题,并提升受端电压支撑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直流输电工程采用的都是交流电源远距离分散汇集到整流站交流母线,通过直流集中送出到负荷中心逆变站交流母线,再通过交流线路分散送出。随着特高压大容量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直流工程电压等级达到±800kV,输电容量超过5000MW。这对送端分散小水电等电源的组织,以及受端电网的功率消纳带来了较大压力,同时也对受端电网的电压支撑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方面,如西南地区各流域分布不同规模的小水电站,各小水电站电力汇集到整流站交流母线处需要架设较长的交流输电线路,损耗较大,且存在交流过电压风险。同时,由于整流站电压等级和容量的增大使得换流站的集中占地增大,站址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逆变站虽然在负荷中心,但汇集了大量的电力集中消纳使得局部地区动态无功不足,线路潮流分布不合理。同时,大容量常规直流集中馈入导致换流站有效短路比偏低,当交流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常规直流易发生换相失败,大容量直流在恢复过程中需要吸收其额定容量50%的动态无功,对于依靠交流系统集中消纳的常规直流受电的逆变站,易出现因动态无功缺额导致电压支撑能力较低,交流系统恢复困难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通用有效的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有效解决直流输电系统送端电源集中接入导致的换流站占地面积大、选址困难问题,以及电源与换流站距离远带来的过电压问题,受端电力集中消纳带来的潮流分布不合理问题,并提升受端电压支撑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包括整流站、逆变站、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及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
所述整流站与所述逆变站连接;
所述整流站包括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
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一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二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三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四电源连接;
所述逆变站包括正极和负极;
所述逆变站正极与所述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所述逆变站负极与所述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与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与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与所述逆变站连接包括:
所述整流站的正极端与所述逆变站正极通过正极线连接;
所述整流站的负极端与所述逆变站负极通过负极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配置旁路断路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配置旁路断路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配置旁路断路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配置旁路断路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所述送端交流系统包括整流站、逆变站、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及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所述整流站与所述逆变站连接;所述整流站包括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一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二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三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四电源连接;所述逆变站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逆变站正极与所述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所述逆变站负极与所述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采用整流站分阀组接入各分散电源,解决了目前直流输电系统送端电源集中接入导致的换流站占地面积大、选址的困难问题,以及电源与换流站距离远带来的过电压问题。所述逆变站采用按分区分极接入交流系统的方式,解决了受端电力集中消纳带来的潮流分布不合理问题,并提升受端电压支撑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方框图。
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包括整流站01、逆变站02、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11及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12;
所述整流站01与所述逆变站02连接;
所述整流站01包括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
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与送端第一电源7连接,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与送端第二电源8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与送端第三电源9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与送端第四电源10连接;
所述逆变站02包括正极5和负极6;
所述逆变站正极5与所述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11连接,所述逆变站负极6与所述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12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与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13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与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13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01与所述逆变站02连接包括:
所述整流站01的正极端与所述逆变站正极5通过正极线14连接;
所述整流站01的负极端与所述逆变站负极6通过负极线1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01与所述逆变站02之间构成直流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配置旁路断路器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配置旁路断路器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配置旁路断路器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配置旁路断路器1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及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内均配置旁路断路器16,实现整流站01各阀组的闭锁投退,运行方式更加灵活。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包括整流站01、逆变站02、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11及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12;所述整流站01与所述逆变站02连接;所述整流站01包括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与送端第一电源7连接,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与送端第二电源8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与送端第三电源9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与送端第四电源10连接;所述逆变站02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逆变站正极5与所述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11连接,所述逆变站负极6与所述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12连接。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与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13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与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13连接。所述整流站01的正极端与所述逆变站正极5通过正极线14连接;所述整流站01的负极端与所述逆变站负极6通过负极线15连接,以构成直流回路;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配置旁路断路器16;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配置旁路断路器16;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配置旁路断路器16;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配置旁路断路器16。在所述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中,当整流站01某一阀组闭锁时,其对应的旁路断路器16闭合,所述阀组所连接的电源不能送电,但不影响整流站01剩余其他阀组和其所连接的电源的运行,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当逆变站02某极发生闭锁故障时,另一极仍可运行,提高对分区供电的可靠性。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所述送端交流系统包括整流站01、逆变站02、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11及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12;所述整流站01与所述逆变站02连接;所述整流站01包括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1与送端第一电源7连接,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2与送端第二电源8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3与送端第三电源9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4与送端第四电源10连接;所述逆变站02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逆变站正极5与所述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11连接,所述逆变站负极6与所述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12连接。采用整流站01分阀组接入各分散电源,解决了目前直流输电系统送端电源集中接入导致的换流站占地面积大、选址的困难问题,以及电源与换流站距离远带来的过电压问题。所述逆变站02采用按分区分极接入交流系统的方式,解决了受端电力集中消纳带来的潮流分布不合理问题,并提升受端电压支撑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站、逆变站、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及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
所述整流站与所述逆变站连接;
所述整流站包括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
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一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二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三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四电源连接;
所述逆变站包括正极和负极;
所述逆变站正极与所述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所述逆变站负极与所述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与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与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站与所述逆变站连接包括:
所述整流站的正极端与所述逆变站正极通过正极线连接;
所述整流站的负极端与所述逆变站负极通过负极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配置旁路断路器。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配置旁路断路器。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配置旁路断路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配置旁路断路器。
CN201820999187.4U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16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9187.4U CN208316307U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9187.4U CN208316307U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6307U true CN208316307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7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9918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16307U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16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8104B2 (en) Tripolar VSC-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TWI565175B (zh) 配電系統與電氣系統
CN104218805B (zh) 一种单双极性转换直流变换器
CN101789690B (zh) 一种ups前级升压装置
CN107248700B (zh) 箱式变电站及微网系统
CN104135061A (zh) 一种带漏电保护的直流供电系统
CN207320834U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电路拓扑结构
CN103683328B (zh) 自动切换模块及光伏并离网全自动发电系统
CN202772663U (zh) 通信设备用交直流不间断供电系统
CN201126979Y (zh) 用于220kV电压等级以下变电站的UPS系统
CN102545373A (zh) 智能电子设备双电源切换装置
CN208316307U (zh) 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CN204794663U (zh) 一种电源变换器和供电系统
CN207442523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4046508U (zh) 光伏逆变器及空调器
CN208209540U (zh) 一种火电机组中的新型可调式联合储能系统
CN203457058U (zh) 共母线变频器系统
CN102983586A (zh) 一种基于三电平电压源换流器的hvdc兼upfc系统
CN101860073A (zh) 不间断电源系统
CN106786732B (zh) 一种交直流微网群运行控制测试系统
CN107769211A (zh) 一种双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
CN210490477U (zh) 一种节电器
CN205829560U (zh) 户用铅酸储能装置
CN106972506B (zh) 配电系统及电力系统
CN204578398U (zh) 太阳能逆变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