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2379U -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12379U CN208312379U CN201820762059.8U CN201820762059U CN208312379U CN 208312379 U CN208312379 U CN 208312379U CN 201820762059 U CN201820762059 U CN 201820762059U CN 208312379 U CN208312379 U CN 2083123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fire cover
- limiting slot
- output hole
- seperating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火盖包括:火盖本体,火盖本体上形成有沿火盖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空气补给通道,每相邻两个空气补给通道之间具有出火部,每个出火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出火孔,每个出火孔的下端为进气端,每个出火孔分别与相邻的空气补给通道连通,每个出火部的底面设有限位槽;分火件,分火件为多个且与多个出火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分火件设在对应的限位槽内,分火件与对应的限位槽的内壁相连或抵接,每个分火件将对应的出火部上的每个出火孔的进气端分隔成沿周向间隔的两部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火盖,火盖的分火件结构完整,可保证分火件的分气分火的能力,进而使得出火孔处的火焰燃烧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一般地,火盖上设有多个出火部,每个出火部上设有出火孔,分火件将出火孔的进气端分隔成两个部分,以将出火部内的混有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分成两个部分,从而当混合气体燃烧时分火件可起到分气分火的作用。然而,相关技术中,在加工出火孔时,分火件的部分易被切掉,导致混合气体会窜到分火件上,减弱分火件的分气分火的能力,从而出火孔处的火焰燃烧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火盖,所述火盖的分火件结构完整,可以保证分火件的分气分火的能力,进而使得出火孔处的火焰燃烧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火盖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燃烧器的燃气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盖,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上形成有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空气补给通道,每相邻两个所述空气补给通道之间具有出火部,每个所述出火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出火孔,每个所述出火孔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周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火盖本体,每个所述出火孔的下端为进气端,每个所述出火孔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空气补给通道连通,每个所述出火部的底面设有限位槽;
分火件,所述分火件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出火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分火件设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分火件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壁相连或抵接,每个所述分火件将对应的所述出火部上的每个所述出火孔的所述进气端分隔成沿周向间隔的两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盖,通过在每个出火部的底部设置限位槽,每个分火件设在对应的限位槽内,由此,可先加工出火孔,再将每个分火件安装到对应的限位槽内,从而既能保证出火孔加工的必要深度及出火孔的面积,又能使分火件的结构完整,保证分火件的分气分火的能力,有利于保证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并且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更加环保健康,热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出火部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出火孔,多个所述出火孔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出火部上的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延伸。
可选地,每个所述出火部的底面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构成所述限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出火部的底面设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周向两侧,所述凹槽、所述限位板之间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共同构成所述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限位板为多对,多对所述限位板在所述凹槽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每对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周向相对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设在所述出火部的除去所述出火孔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火盖本体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火件形成为楔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包括:上述的火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火盖,可先加工出火孔,再将每个分火件安装到对应的限位槽内,从而既能保证出火孔加工的必要深度及出火孔的面积,又能使分火件的结构完整,从而保证分火件的分气分火的能力,有利于保证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并且可减少燃烧器的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通过设置上述的燃烧器,既能保证出火孔加工的必要深度及出火孔的面积,又能使分火件的结构完整,从而保证分火件的分气分火的能力,有利于保证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并且可减少燃烧器的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分火件未安装到火盖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火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分火件安装到火盖上。
附图标记:
火盖100;
火盖本体1;空气补给通道11;出火部12;出火孔121;进气端1211;限位槽13;凹槽14;限位板15;
分火件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盖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盖100,可以包括火盖本体1和分火件2。
如图1所示,火盖本体1上形成有沿火盖本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空气补给通道11,每相邻两个空气补给通道11之间具有出火部12,每个出火部1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出火孔121,其中,“每个出火部1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出火孔121”可以理解为每个出火部12上形成有一个出火孔121,或者每个出火部12上形成有多个出火孔121。
如图1和图3所示,每个出火孔121沿火盖本体1的周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贯穿火盖本体1,每个出火孔121的下端(如图3所示的出火孔121朝向分火件2的一端为出火孔121的下端)为进气端1211,每个出火孔121分别与相邻的空气补给通道11连通,每个出火部12的底面设有限位槽13。需要说明的是,空气补给通道11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上下方向指的是火盖100使用时的方向。由此,当混合气体由进气端1211进入出火孔121并在出火孔121处燃烧时,外界的空气可流向空气补给通道11并流动至出火孔121处,从而出火孔121处的燃烧火焰可利用外界补充的二次空气,使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更加环保健康,热效率更高。
如图3所示,分火件2为多个且与多个出火部1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分火件2设在对应的限位槽13内,分火件2与对应的限位槽13的内壁相连或抵接。其中,“分火件2与对应的限位槽13的内壁相连或抵接”可以理解为分火件2与对应的限位槽13的内壁相连,例如分火件2与对应的限位槽13的内壁通过焊接相连或通过螺纹紧固件相连;或者,分火件2与对应的限位槽13的内壁抵接,例如分火件2与对应的限位槽13之间过盈配合,从而使得分火件2不会掉落。
如图3所示,每个分火件2将对应的出火部12上的每个出火孔121的进气端1211分隔成沿周向间隔的两部分。由此,每个分火件2可将出火孔121的进气端1211的混合气体分隔成两个部分,从而起到分火的效果,另外通过设置每个分火件2还可加强相应的出火孔121的周壁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在混合气体长期燃烧后出火孔121不至于发生变形。
具体而言,在加工制造火盖100时,可先加工出火孔121,再将每个分火件2安装到对应的限位槽13内,从而既能保证出火孔121加工的必要深度及出火孔121的面积,又能使分火件2的结构完整,保证分火件2的分气分火的能力,有利于保证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并且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更加环保健康,热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盖100,通过在每个出火部12的底部设置限位槽13,每个分火件2设在对应的限位槽13内,由此,可先加工出火孔121,再将每个分火件2安装到对应的限位槽13内,从而既能保证出火孔121加工的必要深度及出火孔121的面积,又能使分火件2的结构完整,保证分火件2的分气分火的能力,有利于保证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并且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更加环保健康,热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出火部12上形成有多个出火孔121,多个出火孔121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间隔设置,每个出火部12上的限位槽13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延伸。由此,通过在每个出火部12上形成有多个出火孔121,且多个出火孔121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间隔设置,可以使火盖100上的出火孔121出火均匀,从而可使烹饪用具(例如炒锅、炖锅、蒸锅)受热均匀,有利于提高烹饪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1所示,每个出火部12的底面形成有凹槽14,凹槽14构成限位槽13。由此,有利于提高对限位槽13对分火件2的定位效果,进而有利于防止分火件2掉落。例如,限位槽13与分火件2通过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火部12的底面设有限位板15且限位板15位于凹槽14的周向两侧,凹槽14、限位板15之间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共同构成限位槽13。由此,可以提高限位槽13的内部容纳空间,增大分火件2与限位槽13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限位槽13对分火件2的定位效果,进而更有利于防止分火件2掉落。
可选地,如图1所示,限位板15为多对,多对限位板15在凹槽14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每对限位板15位于凹槽14的周向相对两侧。由此,可以使得分火件受力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分火件2的定位效果。例如,限位板15为两对,两对限位板15在凹槽14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每对限位板15位于凹槽14的周向相对两侧,每个限位板15向下竖直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限位板15设在出火部12的除去出火孔121的部分。由此,可避免限位板15遮挡出火孔121,从而有利于保证出火孔121处的出火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限位板15与火盖本体1一体成型。由此,不但可以保证限位板15与火盖本体1之间连接的强度,而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火盖100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火件2形成为楔形。此时,限位槽13的形状与分火件2的形状相适配,由此使得分火件2的结构简单,便于将分火件2装配到限位槽13内,并且使得分火件2可以可靠地安装在限位槽13内。
下面参照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火盖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下述描述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盖100,包括火盖本体1和分火件2。
如图1所示,火盖本体1上形成有沿火盖本体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空气补给通道11,每相邻两个空气补给通道11之间具有出火部12,每个出火部12上形成有四个出火孔121。四个出火孔121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个出火部12上的限位槽13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延伸。
如图1和图3所示,每个出火孔121沿火盖本体1的周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贯穿火盖本体1,每个出火孔121的下端(如图3所示的出火孔121朝向分火件2的一端为出火孔121的下端)为进气端1211,每个出火孔121分别与相邻的空气补给通道11连通。
每个出火部12的底面设有限位槽13,限位槽13为形成在出火部12的底面上的凹槽14,凹槽14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延伸且与四个出火孔相交。每个出火部12的底面还设有两对限位板15,两对限位板15在凹槽14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且设在出火部12的除去出火孔121的部分,每对限位板15位于凹槽14的周向相对两侧,凹槽14与两对限位板15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共同限定出构成限位槽13。此时,限位槽13具有周向相对的侧壁和径向相对的侧壁。其中,限位板15与火盖本体1一体成型。
如图3所示,分火件2为多个且与多个出火部1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分火件2设在对应的限位槽13内,分火件2与对应的限位槽13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具体地,分火件2的底面与限位槽13的底壁抵接,分火件2的周向相对两个侧面与限位槽13的周向相对的侧壁分别抵接,分火件2的径向相对两个侧面与限位槽13的径向相对的侧壁分别抵接。
例如,在加工制造火盖100时,可先加工出火孔121,再将每个分火件2安装到对应的四个限位槽13内,从而既能保证出火孔121加工的必要深度及出火孔121的面积,又能使分火件2的结构完整,保证分火件2的分气分火的能力,有利于保证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并且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更加环保健康,热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火盖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火盖100,由此,可先加工出火孔121,再将每个分火件2安装到对应的限位槽13内,从而既能保证出火孔121加工的必要深度及出火孔121的面积,又能使分火件2的结构完整,并且可保证分火件2的分气分火的能力,有利于保证火焰燃烧的稳定性,进而减少燃烧器的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燃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燃烧器,既能保证出火孔121加工的必要深度及出火孔121的面积,又能使分火件2的结构完整,并且可保证分火件2的分气分火的能力,有利于保证火焰燃烧的稳定性,进而减少燃烧器的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上形成有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空气补给通道,每相邻两个所述空气补给通道之间具有出火部,每个所述出火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出火孔,每个所述出火孔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周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火盖本体,每个所述出火孔的下端为进气端,每个所述出火孔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空气补给通道连通,每个所述出火部的底面设有限位槽;
分火件,所述分火件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出火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分火件设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分火件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壁相连或抵接,每个所述分火件将对应的所述出火部上的每个所述出火孔的所述进气端分隔成沿周向间隔的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火部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出火孔,多个所述出火孔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出火部上的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火部的底面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构成所述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部的底面设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周向两侧,所述凹槽、所述限位板之间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共同构成所述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为多对,多对所述限位板在所述凹槽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每对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周向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设在所述出火部的除去所述出火孔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火盖本体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件形成为楔形。
9.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62059.8U CN208312379U (zh) | 2018-05-21 | 2018-05-21 |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62059.8U CN208312379U (zh) | 2018-05-21 | 2018-05-21 |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12379U true CN208312379U (zh) | 2019-01-01 |
Family
ID=64715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62059.8U Active CN208312379U (zh) | 2018-05-21 | 2018-05-21 |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12379U (zh) |
-
2018
- 2018-05-21 CN CN201820762059.8U patent/CN2083123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96069B (zh) | 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盖 | |
CN105723153A (zh) | 燃气燃烧器、燃气灶具以及燃气烹饪器具 | |
CN105333432A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 | |
CN208312379U (zh) |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6001471U (zh) | 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盖 | |
CN108006619B (zh) | 一种高效燃烧器 | |
CN2462248Y (zh) | 燃气炉头 | |
CN206234823U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和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 | |
CN206018625U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 | |
CN208058840U (zh) |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
CN106482096A (zh) | 装有整体式火盖的燃烧器 | |
CN210320021U (zh) | 涡轮燃烧器 | |
CN204063037U (zh) | 内焰火燃烧器 | |
CN210398901U (zh) | 一种加热均匀的燃烧器 | |
CN204026677U (zh) | 一种导流盘以及节能燃气炉 | |
CN208312376U (zh) | 燃烧器 | |
CN207122900U (zh) | 适用于尖底锅的燃烧器 | |
CN207648796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205359180U (zh) | 高效节能开水壶及节能蒸锅 | |
CN219782325U (zh) | 一种多功能烤炉 | |
CN204478169U (zh) | 燃气节能商用大炒炉 | |
CN201973710U (zh) | 一种用于蒸煎鱼的节能燃烧器 | |
CN218209564U (zh) | 一种燃烧器中心火盖 | |
CN211559707U (zh) |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0045565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0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Yongan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6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