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1593U - 控制阀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1593U
CN208311593U CN201820434994.1U CN201820434994U CN208311593U CN 208311593 U CN208311593 U CN 208311593U CN 201820434994 U CN201820434994 U CN 201820434994U CN 208311593 U CN208311593 U CN 208311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driving member
control
blow vent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349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水勇
邱万宾
赵乔
陈压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stway Inflatables and Mate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04349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11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1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1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阀系统,包括:壳体;面盖,其具有开口;阀腔,其由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界定,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与所述阀腔流体连通;单向阀;以及第一控制件,其适于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单向阀连接,以控制所述单向阀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系统能够实现同时对充气床的充气基部和靠背部进行充气,这种控制阀系统不仅可节约成本,还便于用户操作。

Description

控制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阀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充气体,例如充气床、充气床垫、充气船和充气玩具等,因具备重量轻、可折叠、易携带、良好舒适性等优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一些充气床通常具有基部和靠背部,为便于向基部或靠背部进行充气,通常需要在基部和靠背部上分别安装气阀,然而这种布置不仅成本高,而且不便用户操作。为节约成本和简化操作,可以将基部和靠背部设置成流体连通,这种设置虽然可通过安装一个气阀就可以对基部和靠背部进行充气,但是当用户想通过气阀放气来调节靠背部的高度时,基部内的气体也会被排出,从而基部内的气压就会下降,影响基部的舒适度。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领域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以实现能够同时对基部和靠背部充气,且能够在不影响基部舒适度的情况下使得用户根据需要调整靠背部的高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阀系统,所述控制阀系统能够实现同时基部和靠背部进行充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阀系统,其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的面盖以及由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界定的阀腔。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并且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均与所述阀腔流体连通。所述控制阀系统还包括单向阀和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控制件适于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单向阀连接,以控制所述单向阀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壁部连接件,所述壁部连接件将所述控制阀系统和充气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包括:第一传动件,其通过所述面盖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控制件连接;凸轮;单向阀子组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一密封圈,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面盖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凸轮和所述单向阀子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一控制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凸轮带动所述单向阀子组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第一滑块,所述凸轮具有凸轮面,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凸轮面可滑动地接合,以当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凸轮旋转时,驱使所述凸轮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子组件包括:第一阀杆,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设置,并具有阀杆第一端和阀杆第二端,其中,第一阀杆适于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第一阀片,其与所述阀杆第一端连接;限位件,其设于所述阀杆第二端,所述限位件抵靠所述凸轮;以及第一弹簧,其套设于所述第一阀杆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盖还具有泄气口,以供所述阀腔和外部空间流体连通;所述控制阀系统还包括泄气阀和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适于控制所述泄气阀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泄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气阀包括第二传动件、泄气阀子组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泄气口和所述第二控制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泄气阀子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二控制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泄气阀子组件旋转时,所述泄气阀子组件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气阀子组件包括:第二阀杆,适于穿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第二阀片,其第一面设有阀片凸轮面,其第二面与所述第二阀杆连接;以及第二弹簧,其套设于所述第二阀杆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阀片凸轮面可滑动地接合,当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阀片旋转时,所述第二滑块驱使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二阀杆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片的第二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之间设有衬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系统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在所述第一通气口的位置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阀系统包括:壳体,具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面盖,其具有开口和泄气口;阀腔,其由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界定,且经由所述泄气口与外部空间流体连通;单向阀,其适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以及泄气阀,其适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泄气口;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和所述阀腔流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控制件适于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单向阀连接,以控制所述单向阀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包括:第一传动件,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控制件连接;凸轮;单向阀子组件;以及第一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凸轮和所述单向阀子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一控制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凸轮带动所述单向阀子组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面盖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轮具有凸轮面,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凸轮面可滑动地接合以当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凸轮旋转时,驱使所述凸轮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子组件包括:第一阀杆,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设置,并具有阀杆第一端和阀杆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阀杆适于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第一阀片,其与所述阀杆第一端连接;限位件,其设于所述阀杆第二端,所述限位件抵靠所述凸轮;以及第一弹簧,其套设于所述第一阀杆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适于通过所述泄气口控制所述泄气阀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泄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气阀包括第二传动件、泄气阀子组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泄气口与所述第二控制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泄气阀子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二控制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泄气阀子组件旋转时,所述泄气阀子组件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气阀子组件包括:第二阀杆,其适于穿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泄气口轴向设置;第二阀片,其第一面设有阀片凸轮面,其第二面与所述第二阀杆连接;以及第二弹簧,其套设于所述第二阀杆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阀片凸轮面可滑动地接合,当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阀片旋转时,所述第二滑块驱使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二阀杆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壁部连接件,所述壁部连接件将所述控制阀系统和充气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之间设有衬垫。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将所述控制阀系统用于具有充气基部和靠背部的充气床时,控制阀系统能够实现同时对充气基部和靠背部进行充气,由此无需分别在充气基部和靠背部上安装气泵,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便于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床垫系统的俯视方向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靠背部处于倾斜位置。
图3是图1和图2所示的床垫系统俯视方向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靠背部处于平坦或平躺位置。
图4是图1和图2所示的床垫系统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床垫系统的爆炸图,其中,具体显示了主体部、靠背部、充气基部和充气气袋。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床垫系统的爆炸图,其中,具体显示了主体部、靠背部、充气基部和充气气袋,并且还显示了主体部、靠背部、充气基部和充气气袋的内部结构。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床垫系统俯视方向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靠背部处于倾斜位置,并且还显示了将靠背部可拆卸固定连接至充气气袋的连接件。
图8和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床垫系统的俯视方向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第一靠背部和第二靠背部处于倾斜位置。
图10是图8和图9所示的床垫系统的俯视方向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第一靠背部和第二靠背部处于平坦或平躺位置。
图11是图8和图9所示的床垫系统的侧视图。
图12是图8和图9所示的床垫系统的俯视方向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第一靠背部处于平坦或平躺位置,第二靠背部处于倾斜位置。
图13是图8和图9所示的床垫系统的俯视方向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第二靠背部处于平坦或平躺位置,第一靠背部处于倾斜位置。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床垫系统的爆炸图,其中,具体显示了主体部、第一靠背部、第二靠背部、充气基部、第一充气气袋和第二充气气袋。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床垫系统的爆炸图,其中,具体显示了主体部、第一靠背部、第二靠背部、充气基部、第一充气气袋和第二充气气袋,并且还显示了主体部、第一靠背部、第二靠背部、充气基部、第一充气气袋和第二充气气袋的内部结构。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床垫系统的俯视方向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第一靠背部和第二靠背部处于倾斜位置,并且还显示了分别将第一靠背部和第二靠背部可拆卸固定连接至第一充气气袋和第二充气气袋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图17至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系统的立体图。
图20是沿图17中20,21-20,21线截取的控制阀系统的截面图,其中,具体显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单向阀和处于关闭位置的泄气阀。
图21是沿图17中20,21-20,21线截取的控制阀系统的截面图,其中,具体显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单向阀和处于打开位置的泄气阀。
图22A是图17至图19所示的控制阀系统的面盖的主视图。
图22B是图22A所示的面盖的立体图。
图2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7至图19所示的控制阀系统的部件的俯视方向的爆炸图。
图23B是图23A所示的控制阀系统的部件的仰视方向的爆炸图。
图24A和图24B是图17至图19所示的控制阀系统的第一传动件和凸轮的立体图。
图25A和25B是图17至图19所示的控制阀系统的第二传动件和第二阀片的立体图。
图26是适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充气系统的部件充气的电动气泵的主视图。
图27是床垫系统的主视图,其中,具体显示了第一充气气袋、第二充气气袋、第一靠背部、第二靠背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控制阀系统和第二控制阀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系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但是本文将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本文的描述应被认为是对控制阀系统的结构原理进行举例说明,而无意将本文局限于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在本质上附图和描述应被认为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床垫系统10。该床垫系统10包括可调节充气床14,除了其他部件外,可调节充气床14具有充气床垫(充气床垫包括主体部18和靠背部22)、充气基部26和充气气袋30。主体部18、靠背部22、充气基部26和充气气袋3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充气到成品形状,如图所示,且还可以根据充气的程度具有多种容积、取向和/或布置。主体部18、靠背部22、充气基部26和充气气袋30可以由热塑性聚氯乙烯(PVC)制成,当然也可以由其它合适的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成,例如胶布、植绒胶布、夹网胶布、织物复合胶布和无纺布复合胶布等。
参见图5,至少一个主体部开口34设于主体部18的下表面38,并且至少一个基部侧开口42设于充气基部26的基部上表面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部侧开口42的边缘和主体部开口34的边缘相互连接,以便于充气基部26和主体部18流体流通,由此使空气在充气基部26和主体部18之间自由流动。
主体部18和靠背部22之间通过气管54相互流体连通。此外,连接片58将主体部18和靠背部22枢转连接,这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此外,图6示出了拉带的一种布置形式,当可调节充气床14充气时,内部构件或内部支撑件55保持可调节充气床14的形状,并提供结构强度。
至少一个基部端开口62可形成于基部上表面46。具体而言,基部端开口62可形成于基部上表面46的基部端部66,基部端部66可以靠近和/或邻近充气气袋30。此外,基部端部66可以靠近和/或邻近靠背部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基部端开口62与设于充气气袋30的底部表面74上的气袋开口70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部端开口62的边缘和气袋开口70的边缘相互连接,由此使空气在充气基部26与充气气袋30之间自由流动。此外,充气气袋30的侧壁78设有气阀80,当充气气袋30处于充气或部分充气状态时,气阀80可用于释放充气气袋30中的空气,气阀80也可用于通过外部气泵向充气气袋30充气。
参见图7,一个或多个连接件84可连接或可拆卸连接靠背部22和充气气袋30。连接件84可以包括旁开扣、魔术扣、按扣、带子、粘合剂、夹子、插锁、绳子、钩子、环套或本领域已知的其它常规机械连接方式。
气泵88固定于床垫系统10的部件并适于对可调节充气床14充气和放气。气泵88可以是手动机械泵,也可以电泵,电泵由电池、传统电源插座或其它任何电源供电。尽管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气泵88固定于充气基部26,但应当理解的是,气泵88可以固定于任意合适的位置或者固定于任何合适的部件以对可调节充气床14的充气部件进行充气。
图1和图2示出了可调节充气床14处于倾斜位置9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倾斜位置92包括靠背部22相对于充气基部26和/或主体部18呈锐角的位置,并且还可以对应于充气气袋30被充分、大体充分或部分充气的状态。充分充气的充气气袋30可对应于最大设定的、可允许的或用户可选择的充气气袋30的充气程度。
图3示出了可调节充气床14处于平坦或平躺位置9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坦或平躺位置96包括靠背部22和充气基部26和/或主体部18大体共面的位置,并且还可以对应于充气气袋30被充分或大体充分放气的状态。
图8和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床垫系统10。除其他部件外,该床垫系统10包括主体部18a、第一靠背部22a、第二靠背部22b、充气基部26a、第一充气气袋30a和第二充气气袋30b。主体部18a、第一靠背部22a、第二靠背部22b、充气基部26a、第一充气气袋30a和第二充气气袋30b的每一个都可以充气到产品形状,如图所示,还可以根据充气的程度具有多种容积、取向和/或布置。主体部18a、第一靠背部22a、第二靠背部22b、充气基部26a、第一充气气袋30a和第二充气气袋30b可以由热塑性聚氯乙烯(PVC)制成,当然也可以由其它合适的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成,例如胶布、植绒胶布、夹网胶布、织物复合胶布和无纺布复合胶布等。
至少一个主体部开口34a设于主体部18a的下表面38a,至少一个基部侧开口42a设于充气基部26a的上表面46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部侧开口42a和主体部开口34a便于充气基部26a和主体部18a的流体流通,由此使空气在充气基部26a和主体部18a之间自由流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部侧开口42a的边缘和主体部开口34a的边缘相互连接,由此使空气在充气基部26a和主体部18a之间自由流动。
主体部18a和第一靠背部22a之间通过第一气管54a相互流体连通。此外,第一连接片58a将主体部18a和第一靠背部22a枢转连接。主体部18a和第二靠背部22b之间通过第二气管54b相互流体连通。此外,第二连接片58b将主体部18a和第二靠背部22b枢转连接。图15示出了拉带的一种布置形式,当可调节充气床14a充气时,内部构件或内部支撑件55a保持可调节充气床14a的形状,并提供结构强度。
图8和图9示出了可调节充气床14a的第一靠背部22a和第二靠背部22b处于倾斜位置92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倾斜位置92a包括第一靠背部22a和第二靠背部22b相对于充气基部26a和/或主体部18a呈锐角的位置,并且还可以对应于第一充气气袋30a和第二充气气袋30b被充分、大体充分或部分充气的状态。充分充气的第一充气气袋30a和第二充气气袋30b可对应于最大设定的、可允许的或用户可选择的第一充气气袋30a和第二充气气袋30b的充气程度。
图10示出了可调节充气床14a处于平坦或平躺位置96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坦或平躺位置96a包括第一靠背部22a和第二靠背部22b与充气基部26a和/或主体部18a大体共面的位置,并且还可以对应于第一充气气袋30a和第二充气气袋30b被充分或大体充分放气的状态。
图12示出了第一靠背部22a处于平坦位置96a,第二靠背部22b处于倾斜位置92a。相反地,图13示出了第一靠背部22a处于倾斜位置92a,第二靠背部22b处于平坦位置96a。应该理解的是,第一靠背部22a和第二靠背部22b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位于倾斜位置92a或平坦位置96a,而与第一靠背部22a和第二靠背部22b中的另一个的位置无关。
参见图14,至少一个第一基部端开口62a可形成于基部上表面46a。具体而言,第一基部端开口62a可以形成于基部上表面46a的第一基部端部66a,第一基部端部66a可以靠近和/或邻近第一充气气袋30a。此外,第一基部端部66a还可以靠近和/或邻近第一靠背部22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一基部端开口62a与设于第一充气气袋30a的底部表面74a的第一气袋开口70a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部端开口62a的边缘和第一气袋开口70a的边缘相互连接,由此使空气在充气基部26a和第一充气气袋30a之间自由流动。此外,第一气阀(未示出)设于第一充气气袋30a的第一侧壁(未示出),当充气气袋30a处于充气或部分充气状态时,第一气阀可用于释放充气气袋30a中的空气,第一气阀也可用于通过外部气泵向第一气袋30a充气。
至少一个第二基部端开口62b可形成于基部上表面46a。具体而言,第二基部端开口62b可以形成于基部上表面46a的第二基部端部66b,第二基部端部66b可以靠近和/或邻近第二充气气袋30b。此外,第二基部端部66b可以靠近和/或邻近第二靠背部22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二基部端开口62b与设于第二充气气袋30b的底部表面74b的第二气袋开口70b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基部端开口62b的边缘和第二气袋开口70b的边缘相互连接,由此使空气在充气基部26a和第二充气气袋30b之间自由流动。此外,第二气阀80b设于第二充气气袋30b的第一侧壁78b,并且当充气气袋30b处于充气或部分充气状态时,第二气阀80b可用于释放第二充气气袋30b中的空气,第二气阀80b也可用于通过外部气泵向第二充气气袋30b充气。
参见图16,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84a可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第一靠背部22a和第一充气气袋30a。第一连接件84a可以包括旁开扣、魔术扣、按扣、带子、粘合剂、夹子、插锁、绳子、钩子、环套或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机械连接方式。
类似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84b可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第二靠背部22b和第二充气气袋30b,如图16所示。第二连接件84b可以包括旁开扣、魔术扣、按扣、带子、粘合剂、夹子、插锁、绳子、钩子、环套或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机械连接方式。此外,气泵88a与上文中的气泵88相似,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图17至图27,尤其是图17至图19示出了一种控制阀系统110。总体而言,控制阀系统110包括壳体120和面盖124。面盖124具有第一开口或开口128和第二开口或泄气口132,泄气口132设有泄气阀166。泄气阀166包括泄气阀子组件。当壳体120和面盖124接合时,两者共同界定出阀腔140,壳体120和面盖124之间设有衬垫125以帮助密封。
壳体120具有第一通气口150和第二通气口160。单向阀154可包括单向阀子组件,单向阀154设于第一通气口150处或第一通气口150内,且适于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流流过第一通气口150。具体而言,单向阀154可处于单向阀打开位置155,如图21所示,此时允许流体流流过第一通气口150进入阀腔140。单向阀154可处于单向阀关闭位置156,如图20所示,此时,单向阀154阻止流体流流过第一通气口150进入阀腔140。
泄气阀166设于泄气口132处或泄气口132内,且适于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流流过泄气口132。具体而言,泄气阀166可位于泄气阀打开位置167,此时允许流体流从阀腔140经由泄气口132流向床垫系统10的外部,如图21所示。泄气阀166可位于泄气阀关闭位置168,此时泄气阀完全阻止流体流从阀腔140经由泄气口132流向床垫系统10的外部,如图20所示。
单向阀154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意常规阀门、开关或机械方式选择性地在单向阀打开位置155和单向阀关闭位置156之间进行切换。如图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手动旋转第一控制件200实现上述切换,第一控制件200可以是第一手轮、用户可操作的其它部件或用户可旋转的其它部件。具体而言,参见图23A至图24B,第一控制件200通过开口128与第一传动件204连接,这样,第一控制件200的旋转驱动第一传动件204的旋转。第一传动件204包括随其一起旋转的第一滑块208。邻近第一传动件204设有凸轮212,凸轮212具有凸轮面216。第一滑块208可以接触凸轮面216。当第一传动件204相对于凸轮212旋转时,第一滑块208相对于凸轮面216旋转。凸轮面216的至少一部分可成角度和/或可配置成:第一传动件204和凸轮212围绕第一通气口轴线220的方向的相对旋转使得第一滑块208沿凸轮面216旋转,由此使得凸轮212相对于第一传动件204沿该第一通气口轴线220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一控制件200的旋转可以使得凸轮212沿着第一通气口轴线220的方向移动。第一传动件204、开口128和第一控制件200中的至少一者可设有第一密封圈213,以完全阻止或基本阻止流体流过开口128。
第一通气口轴线220可以是穿过第一通气口150和开口128的中心或孔中心的轴线。第一通气口轴线220还可以限定第一控制件200、第一传动件204和凸轮212的共同旋转轴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224、第一弹簧228、具有连接端236的第一阀杆232和第一阀片240均沿第一通气口轴线220的方向设置。限位件224可与连接端236连接并且还可与凸轮212接触。第一阀片240可以设于或连接于与连接端236相对的第一阀杆232的一端,第一弹簧228至少部分套设于第一阀杆232的外侧。单向阀密封圈244可设于第一阀片240上或可环绕第一阀片240设置,保护盖248允许流体流过且可以与壳体120连接以保护单向阀154的部件。
限位件224与第一阀杆的连接端236连接,第一阀片240与和连接端236相对的第一阀杆232的另一端连接,单向阀密封圈244环绕第一阀片240设置,当凸轮212接触限位件224时,凸轮212的移动(其可由第一控制件200的旋转引起)带动第一阀片240和单向阀密封圈244沿着第一通气口轴线220的方向的移动。第一支撑件允许第一阀杆232沿着第一通气口轴线220的方向移动。
如图20所示,当单向阀密封圈244和壳体120之间形成密封使得单向阀密封圈244和第一阀片240阻止流体流过第一通气口150,这种配置可以界定单向阀关闭位置156。并且,第一弹簧228可朝向单向阀关闭位置156偏压单向阀154,具体而言,第一弹簧228朝向单向阀关闭位置156偏压单向阀密封圈244和第一阀片240。
如图21所示,当单向阀密封圈244和壳体120之间没有形成密封以使单向阀密封圈244和第一阀片240允许流体流流过第一通气口150时,这种配置可以界定单向阀打开位置155。
泄气阀166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意常规阀门、开关或机械方式选择性地在泄气阀打开位置167和泄气阀关闭位置168之间进行切换。如图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手动旋转第二控制件260实现上述切换。具体参见图23A、图23B、图25A和图25B,第二控制件260通过泄气口132与第二传动件264连接,以使第二控制件260的旋转驱动第二传动件264的旋转。第二传动件264包括随其一起转动的第二滑块266。第二阀片268具有阀片凸轮面270,该阀片凸轮面270邻近第二传动件264,且第二滑块266可接触阀片凸轮面270。当第二传动件264相对于第二阀片268相对旋转时,第二滑块266相对于阀片凸轮面270旋转。阀片凸轮面27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成角度和/或可配置成:第二滑块266的旋转使得第二传动件264和第二阀片268围绕泄气口轴线284的方向发生相对转动,并且使得第二阀片268沿泄气口轴线284的方向发生移动。由此,第二控制件260的旋转可以使得第二阀片268沿着泄气口轴线284的方向移动。此外,泄气口轴线284和第一通气口轴线220基本平行。
泄气口轴线284可以为穿过第二通气口160和泄气口132的中心或孔中心的轴线。泄气口轴线284还可以限定第二控制件260、第二传动件264和第二阀片268的共同旋转轴线。第二支撑件可允许第二阀杆288沿着泄气口轴线284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阀杆288和第二弹簧292均沿着泄气口轴线284的方向设置,第二弹簧292至少部分地套设于第二阀杆288的外侧。具体而言,阀片凸轮面270可以设于第二阀片268的一个侧面272,第二阀杆288可以设于第二阀片268的另一侧面或相对的侧面。
当第二滑块266接触阀片凸轮面270,且第二阀片268连接第二密封圈276时,手动旋转第二控制件260可驱动第二阀片268和第二密封圈276沿着泄气口轴线284的方向移动。如图20所示,第二密封圈276和面盖124之间形成密封使得第二密封圈276和第二阀片268阻止流体流流过泄气口132,这种配置可以界定泄气阀关闭位置168。此外,第二弹簧292可以朝向泄气阀关闭位置偏压泄气阀166,具体而言,第二弹簧292朝向泄气阀关闭位置偏压第二密封圈276和第二阀片268
如图21所示,当第二密封圈276和面盖124之间没有形成密封以使第二密封圈276和第二阀片268允许流体流过泄气口132时,这种配置可以界定泄气阀打开位置167。
连接管300可经由第二通气口160与阀腔140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20通过位于壳体120上的连接管壳体安装部302、第一挡环304和第一连接管螺母308连接到连接管300的一端。连接管300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第二挡环316、第二连接管螺母320连接到连接管安装件303,连接管安装件303具有中空结构,并且连接管安装件303向外径向延伸有凸缘312,凸缘312适于连接至充气基部26的内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缘312可由热塑性材料制成,并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连接于连接管安装件303;凸缘312可以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充气基部26的内壁。
壁部连接部324可以形成于或连接到壳体120以连接壳体1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壁部连接部324的材料可以为热塑性材料,并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与壳体120连接。壁部连接部324可以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充气基部26的侧壁,由此将控制阀系统110连接至可调节充气床14的侧壁。可理解的是,控制阀系统110与可调节充气床14上的其它连接位置也落在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见图26,泵壁部连接件328可形成于气泵88或连接到气泵88的壳体,泵壁部连接件328的材料可以为热塑性的材料,并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与气泵88的壳体连接。泵壁部连接部328可以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可调节充气床14的侧壁,由此将气泵88连接至可调节充气床14。
在操作中,气泵88可以对可调节充气床14的充气基部26充气。通过用户手动旋转第一控制件200,单向阀154可处于单向阀打开位置155,如图21所示,由于单向阀密封圈244和壳体120之间没有形成密封,所以,单向阀密封圈244和第一阀片240允许流体流流过第一通气口15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通气口150设于阀腔140和可调节充气床14的充气基部26之间。
因此,当单向阀154处于单向阀打开位置155时,允许流体流从充气基部26经由第一通气口150进入阀腔140。进一步而言,流体流也可以经由第二通气口160从阀腔140流入连接管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中空结构的连接管安装件303通过凸缘312连接至充气基部26的内壁,并且还与基部端开口62流体连通。由于基部端开口62与充气气袋开口70流体连通,且连接管300与第二通气口160和连接管安装件303流体连通,所以,阀腔140通过连接管300与充气气袋30流体连通。因此,当单向阀154处于单向阀打开位置155时,允许流体流从充气基部26经由第一通气口150流入阀腔140,之后从阀腔140经由第二通气口160流入连接管300,最终从连接管300经由连接管安装件303、基部端开口62和充气气袋开口70流入充气气袋30。因此,通过操控第一控制件200,用户可以提供充气基部26和充气气袋30之间的流体通路,以对充气气袋30充气。
相反,当单向阀154处于单向阀关闭位置156时,阻止或基本阻止流体流从充气基部26经由第一通气口150流入阀腔140。因此,在充气基部26和充气气袋30之间没有流体通路。
进一步而言,在操作中,当泄气阀166处于泄气阀打开位置167时,允许流体流从阀腔140经由泄气口132流向可调节充气床14的外部,因此对可调节充气床14放气。相反,当泄气阀166处于泄气阀关闭位置168时,阻止流体从阀腔140经由泄气口132流向可调节充气床14的外部。
关于图8和图9所示的床垫系统,参考图27,床垫系统包含两个控制阀系统110a和110b。具体而言,第一控制阀系统110a经由第一连接管300a与第一充气气袋30a流体连通,第二控制阀系统110b经由第二连接管300b与第二充气气袋30b流体连通。第一控制阀系统110a、第二控制阀系统110b的部件、床垫系统10、第一连接管300a、第一凸缘312a、第二连接管300b、第二凸缘312b、第一充气气袋30a和第二充气气袋30b的功能与上述图1和图23A中的控制阀系统110和床垫系统10相似或相同,因此,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上文描述的任何部件可由柔性热塑性材料或硬质材料组成,进一步而言,这些部件可通过高频焊接、粘附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它别的机械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连接。此外,可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所有部件和特征可由多种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橡胶、泡棉、金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它合适的材料。具体而言,床垫系统10的任意部分或任意部件均可由聚氯乙烯(PVC)制成,其硬度可以20±5PHR。以PHR为单位的硬度是指在每百份PVC树脂中添加的各种增塑剂的份数除以各自的增塑效率的和,举例而言,每百份PVC树脂中添加增塑剂A 30份,增塑剂B 20份,增塑剂C 10份,增塑剂A的增塑效率为2,增塑剂B的增塑效率为2,增塑剂C的增塑效率为1,则计算硬度为30/2+20/2+10/1=35,即以PHR为单位的硬度为35。
具体而言,制成上述部件的材料可以是塑料、乙烯树脂、涂层织物和/或另一种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的组合,该材料的组合包括但不限于加工铝或其它金属合金。
虽然本文举例描述了一些实施方式,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所有这些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并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本文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根据本文的教导进行各种修改,可以采用各种等同的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其保护范围不受在此公开的结构或设计的细节所限,除非在权利要求中另有说明。因此,上述公开的特定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替换、组合或修改,其所有的变形都落入本文公开的范围内。在缺少本文没有具体公开的任何元件或缺少本文公开的任选的部件的情况下,本文示例性公开的床垫系统仍可适当地实施。上述公开的所有的数值和范围也可进行一定变化。每当公开了具有下限和上限的数值范围,落入此范围内的任何数值及任何被包含的范围都被具体地公开了。具体而言,本文公开的数值的任一范围均可理解为列举了包含在较宽数值范围内的任一数值和范围。同样,除非申请人明确且清楚地另有定义,权利要求中的术语具有它们的清楚、通常的含义。
此外,权利要求书中的部件的数量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除非另有说明。如果本实用新型中的用词或术语与其它文献中的用法或含义存在不一致,则应当以与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控制阀系统,其包括:
壳体;
面盖,其具有开口;
阀腔,其由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界定,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与所述阀腔流体连通;
单向阀;以及
第一控制件,其适于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单向阀连接,以控制所述单向阀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壁部连接件,所述壁部连接件将所述控制阀系统和充气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单向阀包括:
第一传动件,其通过所述面盖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控制件连接;
凸轮;
单向阀子组件;
第一支撑件;以及
第一密封圈,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面盖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凸轮和所述单向阀子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一控制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凸轮带动所述单向阀子组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第一滑块,所述凸轮具有凸轮面,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凸轮面可滑动地接合,以当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凸轮旋转时,驱使所述凸轮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单向阀子组件包括:
第一阀杆,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设置,并具有阀杆第一端和阀杆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阀杆适于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
第一阀片,其与所述阀杆第一端连接;
限位件,其设于所述阀杆第二端,所述限位件抵靠所述凸轮;以及
第一弹簧,其套设于所述第一阀杆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
所述面盖还具有泄气口,以供所述阀腔和外部空间流体连通;
所述控制阀系统还包括泄气阀和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适于控制所述泄气阀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泄气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
所述泄气阀包括第二传动件、泄气阀子组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泄气口和所述第二控制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泄气阀子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二控制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泄气阀子组件旋转时,所述泄气阀子组件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泄气阀子组件包括:
第二阀杆,适于穿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
第二阀片,其第一面设有阀片凸轮面,其第二面与所述第二阀杆连接;以及
第二弹簧,其套设于所述第二阀杆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阀片凸轮面可滑动地接合,当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阀片旋转时,所述第二滑块驱使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二阀杆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阀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片的第二密封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之间设有衬垫。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系统,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在所述第一通气口的位置与所述壳体连接。
12.一种控制阀系统,其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
面盖,其具有开口和泄气口;
阀腔,其由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界定,且经由所述泄气口与外部空间流体连通;
单向阀,其适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以及
泄气阀,其适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泄气口;
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和所述阀腔流体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控制件适于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单向阀连接,以控制所述单向阀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单向阀包括:
第一传动件,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控制件连接;
凸轮;
单向阀子组件;以及
第一支撑件;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凸轮和所述单向阀子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一控制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凸轮带动所述单向阀子组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单向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面盖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凸轮具有凸轮面,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凸轮面可滑动地接合以当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凸轮旋转时,驱使所述凸轮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单向阀子组件包括:
第一阀杆,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设置,并具有阀杆第一端和阀杆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阀杆适于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通气口轴向移动;
第一阀片,其与所述阀杆第一端连接;
限位件,其设于所述阀杆第二端,所述限位件抵靠所述凸轮;以及
第一弹簧,其套设于所述第一阀杆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阀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适于通过所述泄气口控制所述泄气阀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泄气口。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阀系统,所述泄气阀包括第二传动件、泄气阀子组件和第二支撑件;
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泄气口与所述第二控制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泄气阀子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二控制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泄气阀子组件旋转时,所述泄气阀子组件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泄气阀子组件包括:
第二阀杆,其适于穿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泄气口轴向设置;
第二阀片,其第一面设有阀片凸轮面,其第二面与所述第二阀杆连接;以及
第二弹簧,其套设于所述第二阀杆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阀片凸轮面可滑动地接合,当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阀片旋转时,所述第二滑块驱使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二阀杆沿所述泄气口轴向移动;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壁部连接件,所述壁部连接件将所述控制阀系统和充气体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之间设有衬垫。
CN201820434994.1U 2018-03-29 2018-03-29 控制阀系统 Active CN208311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4994.1U CN208311593U (zh) 2018-03-29 2018-03-29 控制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4994.1U CN208311593U (zh) 2018-03-29 2018-03-29 控制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1593U true CN208311593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22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34994.1U Active CN208311593U (zh) 2018-03-29 2018-03-29 控制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115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22112U (zh) 床垫系统
US6887173B2 (en) Inflatable articles with self-contained inflation mechanism
CN108784076A (zh) 空气支承型可充气家具件及其充气方法
CN209115350U (zh) 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
JP2005521503A5 (zh)
CN208311593U (zh) 控制阀系统
CN209083617U (zh) 电动气泵系统
US918658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rapid inflation of sealed air devices
CN208291425U (zh) 充气船
CN208185548U (zh) 气阀组件以及包含该气阀组件的充气产品
CN209115351U (zh) 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
CN205444357U (zh) 一种带气囊的气压式管道疏通器
CN209115349U (zh) 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
CN2313469Y (zh) 可调式充气床垫
CN209080109U (zh) 充气漂浮装置
CN209814232U (zh) 一种多功能可扩容的水面套袋气囊
CN203654810U (zh) 充气按摩水池
CN209171879U (zh) 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
CN102635161A (zh) 单腔多气囊建筑结构体
CN209204584U (zh) 充气球
CN208310992U (zh) 电动气泵组件以及包含该电动气泵组件的充气体
CN208683484U (zh) 可变向逆止的自调节缓冲气垫
CN208294803U (zh) 电动气泵组件以及包含该电动气泵组件的充气体
CN2632437Y (zh) 充放气阀
CN218913770U (zh) 一种气体阀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