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8937U -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8937U
CN208308937U CN201820840343.2U CN201820840343U CN208308937U CN 208308937 U CN208308937 U CN 208308937U CN 201820840343 U CN201820840343 U CN 201820840343U CN 208308937 U CN208308937 U CN 208308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body
disk
bearing ring
chassis
hea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403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群浩
李碧
李力新
邹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Chengdu Railway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Chengdu Railway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Chengdu Railway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Chengdu Railway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403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8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8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8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涉及轴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轴承套圈热处理中废品率较高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底盘和隔盘,隔盘和底盘均沿水平方向设置,隔盘与底盘之间的距离大于轴承套圈的高度,底盘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内插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隔盘的支撑部。本实用新型中隔盘与底盘之间的距离大于轴承套圈的高度,有助于减少轴承套圈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形变,利于降低废品率;限位杆的设计提高了轴承套圈在底盘和隔板上的稳定性,还为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提供支撑力,利于提高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背景技术
对原材料为低碳钢的轴承套圈,为提高材料性能需在热处理时进行渗碳处理,目前我们在双排连续气体渗碳生产线上进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的热处理渗碳,加工时装料方法为:每盘装两层,层与层之间用铁丝隔网隔开。
在实际工作中,料盘的层与层之间用隔网隔开,使得套圈端面直接与隔网接触,在炉膛内930°C左右的高温下,受套圈自身重量的作用,套圈端面极易产生隔网的压痕。尤其是底层的外圈,需承受上面两层套圈的重量,这就使得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在端面产生较深的压痕,影响产品的质量,使废品率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具有降低废品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包括底盘和隔盘,所述隔盘和底盘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隔盘与底盘之间的距离大于轴承套圈的高度,所述底盘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内插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隔盘的支撑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与支撑杆的插接配合,便于支撑杆的安装与拆卸。支撑杆上的支撑部为隔盘提供支撑力,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底盘和隔盘上均放置有待处理的轴承套圈,底板和隔盘之间的距离大于轴承套圈的高度,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底盘上的轴承套圈不与隔板接触,不受隔盘的压力,有助于减少轴承套圈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形变,进而有助于降低废品率,起到提高成品率的目的;还有助于加强热处理过程中的空气对流。
优选的,所述隔盘包括第一盘体和设于第一盘体和底盘之间的第二盘体,所述底盘与第二盘体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的设计有助于增加一次热处理时渗碳工装所能支撑的轴承套圈的数量,有助于提高热处理的工作效率。另外,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和底盘相邻两层之间的距离相等,有助于提高渗碳工装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上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盘体上设置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二盘体上开设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大于第一套环的内径;所述第一套环套于支撑杆的外部、且第一套环的最底端与第一支撑块抵接;所述第二套环套于支撑杆和第一支撑块的外部时,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壁不与第一支撑块接触,所述第二套环的最底端与第二支撑块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套环与第二支撑块的配合对第二盘体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套环与第一支撑块的配合对第一盘体起到支撑作用。第二套环的内径大于第一套环的内径,更便于第二盘体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块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块体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块体,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壁与第一块体背向支撑杆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二套环的最底端与第二块体的最顶端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套环的内壁与第一块体背向支撑杆的一侧接触,有助于增强第二盘体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块体的最顶端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自远离第二块体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块体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的设计更便于将第二套环套于第一块体的外部,便于第二盘体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均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支撑块和多个第二支撑块均沿支撑杆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加强第一支撑块对第一盘体的支撑作用,也有助于加强第二支撑块对第二盘体的支撑作用,均匀分布的设计,使每个第一支撑块和每个第二支撑块的受力更均匀,进而利于提高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底盘、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上均设置有限位杆,待热处理的轴承套圈套于限位杆的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的设计,有助于提高轴承套圈放于底盘、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上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上固定设置有垫片,所述限位杆和垫片的高度和等于底盘与第一盘体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盘上的限位杆为第二盘体提供支撑力,进而提高了第二盘体的稳定性;第二盘体上的限位杆为第一盘体提供支撑力,进而提高了第一盘体的稳定性。垫片的设计增加了垫片与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限位杆为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提供支撑力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的缘部均设置有多个限位块,多个限位块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的重心高于底盘,限位块的设计,有助于减少轴承套圈从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上掉落的几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隔盘与底盘之间的距离大于轴承套圈的高度,有助于加强热处理过程中的空气对流,还有助于减少轴承套圈在热处理过程中所受的外力,有助于减少轴承套圈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形变,利于降低废品率;
2、限位杆的设计一方面提高了轴承套圈在底盘和隔板上的稳定性,为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提供支撑力,利于提高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板和隔盘拆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盘;2、隔盘;21、第一盘体;22、第二盘体;3、轴承套圈;4、安装孔;5、支撑杆;6、倒角;71、第一支撑块;72、第二支撑块;721、第一块体;722、第二块体;8、第一套环;9、第二套环;10、导向面;11、限位杆;12、垫片;1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包括底盘1和隔盘2,隔盘2包括第一盘体21和设于第一盘体21和底盘1之间的第二盘体22,底盘1、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底盘1与第二盘体22之间的距离和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之间的距离均大于轴承套圈3的高度。底盘1和隔盘2均呈网状设置,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将轴承套圈3放置于底盘1和隔盘2上,有助于增加热处理过程中的热空气的对流。
参照图1,底盘1上开设有安装孔4,底盘1上还设置有五根支撑杆5,支撑杆5插于安装孔4内,支撑杆5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杆5背向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倒角6(结合图3),其中四根支撑杆5分别设于底盘1的四个边角处,余下一根支撑杆5设于底板的正中心。
如图2所示,支撑杆5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的支撑部。支撑部包括与支撑杆5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块71和第二支撑块72。每根支撑杆5上均设有四个第一支撑块71,四个第一支撑块71沿支撑杆5的中心轴均匀分布;每根支撑杆5上均设有四个第二支撑块72,四个第二支撑块72沿支撑杆5的中心轴均匀分布。第二支撑块72远离支撑杆5的一端与支撑杆5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支撑块71远离支撑杆5的一端与支撑杆5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2,第一盘体21上设置有与第一支撑块71相配的第一套环8,第一套环8共设有五个,五个第一套环8分别套于五根支撑杆5的外部,且五个第一套环8的最底端与分别与五个第一支撑块71的最顶端抵接。第二盘体22上设置有与第二支撑块72相配的第二套环9,第二套环9共设有五个,第二套环9的内径大于第一套环8的内径;第二套环9套于支撑杆5和第一支撑块71的外部时,第二套环9的内壁不与第一支撑块71接触。
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块7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块体721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块体722;第一块体721的最顶端设置有导向面10,导向面10自远离第二块体722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块体722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第二套环9(结合图2)的最底端与第二块体722的最顶端抵接时,第二套环9(结合图2)的内壁与第一块体721背向支撑杆5的一侧接触。
参照图2,底盘1、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上均设置有四根限位杆11,限位杆11上固定设置有垫片12,限位杆11和垫片12的高度和等于底盘1与第一盘体21之间的距离,底盘1上的限位杆11起到支撑第二盘体22的作用,第二盘体22上的限位杆11起到支撑第一盘体21的作用。
参照图2,底盘1、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与支撑组件形成一个三层的渗碳工装,每层上放置四个轴承套圈3,每个轴承套圈3均套于限位杆11的外部。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的缘部均固定有多个限位块13,多个限位块13均匀分布,第一盘体21上相邻两个限位块13之间的距离均小于待热处理的轴承套圈3(结合图1)的外径,第二盘体22上相邻两个限位块13之间的距离均小于待热处理的轴承套圈3(结合图1)的外径。
工作状况:先将待热处理的四个轴承套圈3套放于底盘1上的限位杆11外,接着安装第二盘体22,在第二盘体22上放置待热处理的轴承套圈3,最后安装第一盘体21,在第一盘体21上放置待热处理的轴承套圈3。在热处理的过程中,最底层的轴承套圈3不与第二盘体22接触,第二盘体22上的轴承套圈3也不与第一盘体21接触,不受外力影响,有助于减少热处理过程中轴承套圈3的形变,有助于提高成品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9)

1.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包括底盘(1)和隔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盘(2)和底盘(1)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隔盘(2)与底盘(1)之间的距离大于轴承套圈(3)的高度,所述底盘(1)上设有多个安装孔(4),安装孔(4)内插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杆(5),支撑杆(5)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隔盘(2)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盘(2)包括第一盘体(21)和设于第一盘体(21)和底盘(1)之间的第二盘体(22),所述底盘(1)与第二盘体(2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杆(5)上的第一支撑块(71)和第二支撑块(72);所述支撑杆(5)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盘体(21)上设置有第一套环(8)、所述第二盘体(22)上开设有第二套环(9),所述第二套环(9)的内径大于第一套环(8)的内径;所述第一套环(8)套于支撑杆(5)的外部、且第一套环(8)的最底端与第一支撑块(71)抵接;所述第二套环(9)套于支撑杆(5)和第一支撑块(71)的外部时,所述第二套环(9)的内壁不与第一支撑块(71)接触,所述第二套环(9)的最底端与第二支撑块(7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块(7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块体(721)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块体(722),所述第二套环(9)的内壁与第一块体(721)背向支撑杆(5)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二套环(9)的最底端与第二块体(722)的最顶端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721)的最顶端设置有导向面(10),所述导向面(10)自远离第二块体(722)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块体(722)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71)和第二支撑块(72)均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支撑块(71)和多个第二支撑块(72)均沿支撑杆(5)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上均设置有限位杆(11),待热处理的轴承套圈(3)套于限位杆(11)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1)上固定设置有垫片(12),所述限位杆(11)和垫片(12)的高度和等于底盘(1)与第一盘体(21)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的缘部均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3),多个限位块(13)均匀分布。
CN201820840343.2U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Active CN208308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0343.2U CN208308937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0343.2U CN208308937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8937U true CN208308937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08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40343.2U Active CN208308937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893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5793A (zh) * 2019-02-20 2019-05-10 上海春玉金属热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锥套渗碳淬火热处理方法及其工装
CN112501548A (zh) * 2020-11-13 2021-03-16 重庆大有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锌镍渗层处理的设备和锌镍渗层处理的方法
CN113737123A (zh) * 2021-08-25 2021-12-03 嘉兴唯创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紧件局部渗碳工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5793A (zh) * 2019-02-20 2019-05-10 上海春玉金属热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锥套渗碳淬火热处理方法及其工装
CN109735793B (zh) * 2019-02-20 2020-11-10 上海春玉金属热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锥套渗碳淬火热处理方法及其工装
CN112501548A (zh) * 2020-11-13 2021-03-16 重庆大有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锌镍渗层处理的设备和锌镍渗层处理的方法
CN113737123A (zh) * 2021-08-25 2021-12-03 嘉兴唯创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紧件局部渗碳工艺
CN113737123B (zh) * 2021-08-25 2023-12-12 嘉兴唯创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紧件局部渗碳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08937U (zh)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CN101767186A (zh) 防止消失模铸造产品塌箱的方法
CN206736315U (zh) 花键轴渗碳淬火工装
CN206970696U (zh)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用渗碳工装
CN101701329B (zh) 一种米级铝合金锻环淬火方法
CN204714868U (zh) 防止带内花键齿轮热处理变形的工装
CN211770323U (zh) 一种新型炭化、活化一体化炉
CN208414497U (zh) 一种变速箱齿轮热处理防变形装盘
CN209811147U (zh) 一种减少蜡液残留的脱蜡槽
CN201426301Y (zh) 一种连续v型食槽式动物睡眠剥夺箱
CN203049093U (zh) 一种新型蓝宝石晶体生长炉复合式隔热屏系统
CN209816220U (zh) 一种套圈类零件热处理工装
CN109550899A (zh) 熔模与差压铸造复合成形方法
CN202705448U (zh) 乙炔脉冲真空渗碳装置
CN207581929U (zh) 用于加工微孔cvd金刚石涂层拉丝模的cvd涂层设备
SU1454843A1 (ru) Аппарат дл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го выращивани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CN201873742U (zh) 齿轮整体离子氮化装炉工装
CN209128525U (zh) 用于井式渗碳炉的炉罐
CN220284167U (zh) 一种大批量金属球形件均质退火装置
CN211771223U (zh) 一种菌种保存箱
CN203855633U (zh) 渗碳炉轴承推送装置
CN107711158A (zh) 斜坡式花箱
CN211451873U (zh) 一种钒氮合金球烧结窑炉的匣钵
CN218710433U (zh) 一种便于细胞复苏水浴复温的支撑架
CN218115477U (zh) 钢渣热闷用渣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