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6219U - 一种瓢虫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瓢虫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6219U
CN208286219U CN201820769623.9U CN201820769623U CN208286219U CN 208286219 U CN208286219 U CN 208286219U CN 201820769623 U CN201820769623 U CN 201820769623U CN 208286219 U CN208286219 U CN 208286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ybug
hole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apparatus
coll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696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朝选
李景壮
肖飞
陈恺
魏杰
宋光林
谢源
杨鸿波
杨浪
陈蓓蓓
何智宇
王波娜
周至万
牛厚菊
何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ealth An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ealth An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ealth An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ealth An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696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86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6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6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瓢虫养殖装置,属于瓢虫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置有箱盖9的养殖箱体1、设置在养殖箱体1底部的植物扦插池和若干卵收集器5;其中:所述植物扦插池由储水箱2、设置在储水箱2上方将储水箱2与养殖箱体1分隔的可拆卸的隔离板3构成,所述隔离板3上均布有若干扦插孔6;所述卵收集器5通过支撑杆4插接在扦插孔6内;所述箱盖9上设置有若干控时光源7和透气孔8,所述控时光源7由光照控制器10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能够诱导瓢虫提高产卵数量及质量,从而为瓢虫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可靠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瓢虫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瓢虫养殖装置,属于瓢虫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瓢虫(Coccinellidae)属鞘翅目瓢虫科,是蚜虫等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的防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防治农林、果树、蔬菜等多种害虫有效的天敌之一。
在瓢虫应用于生物防治中,常常因瓢虫产卵量小难以批量生产,从而限制了瓢虫的应用。当前瓢虫养殖主要通过蚕豆、豌豆等繁殖蚜虫,然后进行饲喂,添加适当介质促进其产卵。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场所、颜色、蚜虫的健康度都能影响瓢虫的产卵量。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瓢虫养殖及卵收集装置,来提高瓢虫的产卵量,从而解决瓢虫产卵量小难以实现批量生产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能够诱导瓢虫提高产卵数量及质量的瓢虫养殖装置;该装置通过植株插入扦插池保持环境的新鲜,确保瓢虫食物(蚜虫)的健康度;通过前后带孔及鲜艳的颜色(橘色、橘黄色、或黄色),诱导瓢虫在卵收集装置里大量产卵,从而提高了瓢虫的产卵数量及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瓢虫养殖装置,包括设置有箱盖的养殖箱体、设置在养殖箱体底部的植物扦插池和若干卵收集器;其中:
所述植物扦插池由储水箱、设置在储水箱上方将储水箱与养殖箱体分隔的可拆卸的隔离板构成,所述隔离板上均布有若干扦插孔;
所述卵收集器通过支撑杆插接在扦插孔内;
所述箱盖上设置有若干控时光源和透气孔,所述控时光源由光照控制器进行控制。
所述储水箱储水高度为10~50mm,扦插孔为直径2.0~3.5mm的圆形孔或边长2.0~3.0mm的正方形孔,孔间距为5.0~10.0mm。
所述卵收集器为不透明材质制成的前后开口的锥形圆筒,其颜色为橘色、橘黄色、或黄色;卵收集器大口方向直径为15~45mm,锥尾小口直径2~5mm,长度为40~150mm;卵收集器中轴线与支撑杆夹角为75°~105°。
所述控时光源为均匀分布的LED灯或三基色灯,控时光源的列间距为10~15mm,设置在两行或两列控时光源间的透气孔的长度为 5mm、宽1mm。
所述养殖箱体的长度为40~60cm、宽为20~60cm、高25~50cm,其由玻璃、聚乙烯或不锈钢制作而成。
所述卵收集器为聚乙烯制作而成。
所述支撑杆为可调节伸缩杆结构,其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所述卵收集器颜色为橘黄色。
所述扦插孔为台阶孔,其由上部大直径孔和下部小直径孔构成,大直径孔和小直径孔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植物扦插池,可对蚕豆、豌豆等有蚜植株进行扦插,由于蚕豆、豌豆植株的水培特性,可保持植株的新鲜度,为瓢虫、蚜虫提供了新鲜的生存环境,从而保证蚜虫的繁殖速度和健康度,进而提高了瓢虫的生长速度及健康状况,为瓢虫大量产卵和高质量产卵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卵收集器为橘色、橘黄色或黄色且与纵轴线呈75°~105°夹角的锥形筒状结构,可有效的诱导瓢虫在筒内产卵,使瓢虫有相对安全隐蔽的产卵空间,不受外界干扰,防止瓢虫随地产卵,使产卵集中和易于收集,从而提高了瓢虫的有效产卵量;锥尾小孔利于产卵瓢虫的光需求,有利于瓢虫快速大量的产卵,且所产卵不被其它瓢虫影响,提高产卵的质量。
第三、本实用新型箱盖上设置适宜的透气孔和控时光源,不但为瓢虫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光照条件,空气流通较为顺畅,蚜虫、瓢虫不会经透气孔逃走,为蚜虫、瓢虫提供了较佳的养殖环境,为瓢虫大量产卵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本实用新型使瓢虫在繁殖产卵时不受外界干扰,在产卵器内产的卵明显优质于在产卵箱内的卵,孵化的幼虫健壮,捕食害虫的数量明显增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能够诱导瓢虫提高产卵数量及质量,从而为瓢虫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可靠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间扦插孔的剖视图;
图中:养殖箱体1、储水箱2、隔离板3、支撑杆4、卵收集器5、扦插孔6、大直径孔6-1、小直径孔6-2、控时光源7、透气孔8、箱盖9、光照控制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瓢虫养殖装置,包括设置有箱盖9的养殖箱体 1、设置在养殖箱体1底部的植物扦插池和卵收集器5;其中:
所述植物扦插池由储水箱2、设置在储水箱2上方将储水箱2与养殖箱体1分隔的可拆卸的隔离板3构成,所述隔离板3上均布有若干扦插孔6;
所述卵收集器5通过支撑杆4插接在扦插孔6内;
所述箱盖9上设置有若干控时光源7和透气孔8,所述控时光源7由光照控制器10进行控制。
所述储水箱2储水高度为10~50mm,扦插孔6为直径2.0~3.5 mm的圆形孔或边长2.0~3.0mm的正方形孔,孔间距为5.0~10.0mm。
所述卵收集器5为不透明材质制成的前后开口的锥形圆筒,其颜色为橘色、橘黄色、或黄色;卵收集器5大口方向直径为15~45mm,锥尾小口直径2~5mm,长度为40~150mm;卵收集器5中轴线与支撑杆4夹角为75°~105°。
为了为瓢虫提供生长所需的最适宜的光照条件,所述控时光源7 为均匀分布的LED灯或三基色灯,控时光源7的列间距为10~15mm;设置在两行或两列控时光源7间的透气孔8的长度为5mm、宽1mm,该结构能使空气流通顺畅,且蚜虫、瓢虫不会经透气孔8逃走。
所述养殖箱体1的长度为40~60cm、宽为20~60cm、高25~50cm,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长和宽加以扩大或缩小,其由玻璃、聚乙烯或不锈钢制作而成。
为了方便收卵,所述卵收集器5为聚乙烯制作而成。
所述支撑杆4为可调节伸缩杆结构,其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卵收集器5颜色为橘黄色。实践中,卵收集器5的颜色也可以为红色,蓝色,但红色,蓝色对瓢虫的诱导力较弱。
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蚕豆、豌豆等植株能吸收充足的水分保持其新鲜度,且防止蚜虫及瓢虫进入扦插池内,所述扦插孔6为台阶孔,其由上部大直径孔6-1和下部小直径孔6-2构成,大直径孔6-1和小直径孔6-2为一体式结构。
为进一步的对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进行说明,现提供以下实验数据:
(1)卵收集器5的颜色对瓢虫的诱导力:同一养殖装置内,均布放置大小、材质相同是5个卵收集器,在相同时间段进行4组实验,分别爬入不同颜色的卵收集器内部产卵的瓢虫数量如下:
表一
橘黄色 橘色 黄色 红色 蓝色
实验1 35只 30只 29只 25只 22只
实验2 33只 29只 28只 23只 20只
实验3 36只 30只 27只 24只 22只
实验4 35只 28只 28只 25只 21只
从表一可知:橘黄色、橘色、黄色的卵收集器对瓢虫的诱导力远大于红色和蓝色,尤其是橘黄色对瓢虫的诱导力最大。
(2)不同形状的卵收集器对瓢虫产卵量和产卵质量的影响力:实验数量为条件相当的50只瓢虫。
表二
从上表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形圆筒形卵收集器不管是产卵量和产卵的质量均优于其他形状的卵收集器。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扦插池,扦插池内扦插蚕豆豌豆等作物,该环境内养殖的瓢虫的产卵龄比其他养殖条件下养殖的瓢虫产卵龄至少短10天,该环境养殖的瓢虫体型大、健康、抗病能力强。

Claims (9)

1.一种瓢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箱盖(9)的养殖箱体(1)、设置在养殖箱体(1)底部的植物扦插池和若干卵收集器(5);其中:
所述植物扦插池由储水箱(2)、设置在储水箱(2)上方将储水箱(2)与养殖箱体(1)分隔的可拆卸的隔离板(3)构成,所述隔离板(3)上均布有若干扦插孔(6);
所述卵收集器(5)通过支撑杆(4)插接在扦插孔(6)内;
所述箱盖(9)上设置有若干控时光源(7)和透气孔(8),所述控时光源(7)由光照控制器(10)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瓢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2)储水高度为10~50mm,扦插孔(6)为直径2.0~3.5mm的圆形孔或边长2.0~3.0mm的正方形孔,孔间距为5.0~10.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瓢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卵收集器(5)为不透明材质制成的前后开口的锥形圆筒,其颜色为橘色、橘黄色或黄色;卵收集器(5)大口方向直径为15~45mm,锥尾小口直径2~5mm,长度为40~150mm;卵收集器(5)中轴线与支撑杆(4)夹角为75°~10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瓢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时光源(7)为均匀分布的LED灯或三基色灯,控时光源(7)的列间距为10~15mm,设置在两行或两列控时光源(7)间的透气孔(8)的长度为5mm、宽1mm。
5.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瓢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体(1)的长度为40~60cm、宽为20~60cm、高25~50cm,其由玻璃、聚乙烯或不锈钢制作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瓢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卵收集器(5)为聚乙烯制作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瓢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为可调节伸缩杆结构,其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瓢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卵收集器(5)颜色为橘黄色。
9.如权利要求1、2、4、6、7、8中任一项所述的瓢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孔(6)为台阶孔,其由上部大直径孔(6-1)和下部小直径孔(6-2)构成,大直径孔(6-1)和小直径孔(6-2)为一体式结构。
CN201820769623.9U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瓢虫养殖装置 Active CN208286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9623.9U CN208286219U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瓢虫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9623.9U CN208286219U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瓢虫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6219U true CN208286219U (zh) 2018-12-28

Family

ID=64726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69623.9U Active CN208286219U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瓢虫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862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2426A (zh) * 2019-05-15 2019-08-1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诱集七星瓢虫产卵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2426A (zh) * 2019-05-15 2019-08-1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诱集七星瓢虫产卵的方法
CN110122426B (zh) * 2019-05-15 2021-11-2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诱集七星瓢虫产卵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1806B (zh) 一种可传粉45天的蜂群培育方法及授粉蜂群饲养装置
CN105494240B (zh) 一种鳄龟的综合养殖方法
CN104472427B (zh) 一种牛蛙的高效循环养殖方法
CN103798188A (zh) 一种大鲵仿生态驯养繁殖方法
CN204762836U (zh) 一种超市专用水产养殖箱
CN104126549A (zh) 水蛭苗种与螺类和水草共栖标粗培育方法
CN102524193A (zh) 斑潜蝇优势寄生蜂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CN106942165A (zh) 一种粘虫规模化人工饲养方法
CN208286219U (zh) 一种瓢虫养殖装置
KR102035095B1 (ko) 다목적 양식장
CN105028333A (zh) 一种人工室内大量饲养果梢斑螟的方法
CN106942159A (zh) 一种瓢虫智能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CN104872068B (zh) 一种黄胸蓟马室内养虫装置和饲养方法
CN103858827A (zh) 一种室内规模化繁殖半闭弯尾姬蜂的方法
CN107567917A (zh) 大叶冬青软枝扦插繁育方法
KR101753125B1 (ko) 지네 산란통과 이를 이용한 지네 사육장치
CN205378689U (zh) 一种用于繁育蜂王的交尾箱
CN204762863U (zh) 一种水产养殖箱
CN203692229U (zh) 一种饲养红脉穗螟天敌垫跗螋的装置
CN104255337B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水稻选育的培育室
CN111642465A (zh) 一种阿尔泰蝠蛾幼虫的饲养方法
CN209433263U (zh) 一种节能水温控制装置
KR20170098479A (ko) 인삼먹인 약용굼벵이의 사육장치 및 사육방법과 인삼먹인 약용굼벵이를 사용한 동충하초 재배방법
CN206101298U (zh) 一种虾苗养殖车间
CN216135043U (zh) 一种利用尾菜养殖黄粉虫的养殖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