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78479U - 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78479U
CN208278479U CN201820647965.3U CN201820647965U CN208278479U CN 208278479 U CN208278479 U CN 208278479U CN 201820647965 U CN201820647965 U CN 201820647965U CN 208278479 U CN208278479 U CN 208278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framework
marker
console
automatic release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479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彦超
陈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na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na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na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na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479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78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78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78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涉及标记测量仪器的技术领域,包括:投放装置、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设置于投放端下部;移动框体与固定框架可滑动连接;推动机构用于带动移动框体沿投放端及远离投放端的一端往复移动;支撑板设置于移动框体的下端,且与固定框架连接,用于承托设置于移动框体内的标记件;中控台分别与检测装置、推动机构电连接;中控台用于接收外部的投放信号;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移动框体的移动距离并将此信息输送至中控台,中控台通过推动机构控制移动框体的移动,以使移动框体至超出支撑板时,放置于移动框体内的标记件通过缓冲装置后滑落至地面。通过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可以进行标记件的自动投放,标记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记测量仪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
背景技术
在检测污染区或检测道路的异常情况时,通需要标记件进行标记。例如,在检测污染区时,在污染区到达一定指标后需要投放标记件进行标记。人负责标记的工作人员一般将标记件放置于车辆上,用于水是标记污染区。
现有技术中投放标记件时,一般为都手动操作,需要工作人员直接将标记件放置于污染区或待标记的地点。当需要标记多个标记区时,标记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手动放置标记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包括:投放装置、缓冲装置;
所述投放装置包括:固定框架、移动框体、支撑板、推动机构、中控台、检测装置;所述固定框架的一端设置为投放端,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投放端的下部;所述移动框体设置于固定框架内,且与所述固定框架可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移动框体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框体沿所述投放端及远离所述投放端的一端往复移动;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框体的下端,且与所述固定框架连接,用于承托设置于所述移动框体的标记件;
所述中控台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推动机构电连接;所述中控台用于接收外部的投放信号;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移动框体的移动距离并将此信息输送至所述中控台,所述中控台通过所述推动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框体的移动,以使所述移动框体至超出所述支撑板时,放置于所述移动框体内的标记件通过所述缓冲装置滑落至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框体和支撑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每个所述移动框体的开口均设置有所述支撑板;
所述远离对应设置为多个,用于对应检测所述移动框体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固定框架远离所述投放端的一端;
沿远离所述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所述移动框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标记件的固定部,多个所述固定部依次均匀设置;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彼此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固定用于固定标记件的承重端,所述第一固定标记件远离承重端的端部;所述中控台内设置有拉动长度值,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框体的拉动长度,以使所述移动框体伸出所述固定框架至固定距离后,多个标记件依次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为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为固定卡。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投放端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底座、导向筒,所述底座与所述导向筒连通,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调整板,所述调整板呈弯曲状,且所述调整板与所述导向筒连接,以使标记件沿调整板竖直滑落至导向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筒的内壁,和/或,所述导向筒的底部设置道有缓冲簧片。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传动部,推动杆;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推动杆沿远离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移动,所述中控台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推动杆的移动长度;
所述推动杆远离所述传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体连接,用于带送所述移动框体沿远离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框体与所述固定框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框架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和滑槽配合,以使所述移动框体能够在远离所述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上实现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可滑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中控台与所述定位装置电连接,用于记录投放标记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标记系统,包括标记件和如上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
所述标记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远离所述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依次均匀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包括:投放装置、缓冲装置;所述投放装置包括:固定框架、移动框体、支撑板、推动机构、中控台、检测装置;所述固定框架的一端设置为投放端,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投放端的下部;所述移动框体设置于固定框架内,且与所述固定框架可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移动框体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框体沿所述投放端及远离所述投放端的一端往复移动;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框体的下端,且与所述固定框架连接,用于承托设置于所述移动框体内的标记件,标记件可以放置有多个;所述中控台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推动机构电连接;所述中控台用于接收外部的投放信号;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移动框体的移动距离并将此信息输送至所述中控台,所述中控台通过所述推动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框体的移动,以使所述移动框体至超出所述支撑板时,此时标记件的底部没有了支撑板的承托,放置于所述移动框体内的标记件通过所述缓冲装置后滑落至地面。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可以放置于车辆上,需要投放标记件时,对中控台发出信号,中控台控制驱动机构以使移动框体移动,使标记件通过缓冲装置点落雨地面上。通过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可以进行标记件的自动投放,因而标记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标记系统,包括标记件和如上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所述标记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标记件沿远离所述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依次均匀设置。自动投放装置内的标记件设置为多个可以对多个标记区进行标记,提高了标记件的投放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的投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中的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中的簧片组和末端簧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记系统中的标记件的示意图。
图标:1-投放装置;11-固定框架;12-移动框体;13-支撑板;14- 推动机构;15-检测装置17-固定环;18-固定卡;141-推动杆;111- 投放端;2-缓冲装置;21-底座;22-导向筒;211-调整板;2211-簧片组;2212-末端簧片;3-标记件;31-承重端;32-标记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包括:投放装置1、缓冲装置2;投放装置1包括:固定框架11、移动框体 12、支撑板13、推动机构14、中控台16、检测装置15;固定框架 11的一端设置为投放端111,远离投放端111的一端设置为固定端。缓冲装置2设置于投放端111的下部;移动框体12设置于固定框架11 内,且与固定框架11可滑动连接;推动机构14与移动框体12连接, 用于带动移动框体12沿投放端111及远离投放端111的一端往复移动;支撑板13设置于移动框体12的下端,且与固定框架11连接,用于承托设置于移动框体12内的标记件3,标记件3可以放置有多个;中控台16分别与检测装置15、推动机构14电连接;中控台用于接收外部的投放信号;检测装置15用于检测移动框体12的移动距离并将此信息输送至中控台16,中控台16通过推动机构14控制移动框体12的移动,以使移动框体12至超出支撑板13时,此时标记件3的底部没有了支撑板13的承托,放置于移动框体12内的标记件 3通过缓冲装置2后滑落至地面。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可以放置于车辆上,需要投放标记件3时,对中控台16发出信号,中控台16控制驱动机构以使移动框体12移动,使标记件3 通过缓冲装置2点落雨地面上。通过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可以进行标记件3的自动投放,因而标记效率较高。
上述中控台16(在附图中并未标记出,可以设置于检测装置15 处,也可以设置于投放装置1的外侧)一般包括外部控制端和控制器。控制器一般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外部控制端可以设置为人为控制按钮等,也可以将中控台16与外部检测设备连接,如检测后的地点需要进行标记则向中控台16发送标记指令。
为了提高投放装置1放置标记件3的能力,移动框体12和支撑板1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移动框体12垂直于所述移动框体12的方向依次设置;每个移动框体12的开口均设置有支撑板 13;远离对应设置为多个,用于对应检测移动框体12的距离。例如图2中,移动框体12的数量设置为3个,三个移动框体12竖向依次设置。移动框体12和对应的支撑板13组成了用于放置标记件3的盒体。
上述检测装置15可以设置为红外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设置于固定框架11远离投放端111的一端。若移动框体12设置为多个,则检测装置15也设置为多个,且与移动框体12相对应。固定端向投放端111的方向,移动框体12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标记件3的固定部,多个固定部依次均匀设置。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彼此相对设置,第二固定用于固定标记件3的承重端31,所述第一固定标记件3远离承重端 31的端部;中控台16内设置有拉动长度值,用于控制移动框体12的拉动长度,以使移动框体12伸出固定框架11至固定距离后,多个标记件3依次滑落。例如,当将靠近投放端111的标记件3投放时,推动机构14控制移动框体12向外侧移动一个距离,使得外侧的标间件掉落。在此需要投放标加减时,同层的移动框体12向外侧移动两个距离,使得位移靠近投放端111的第二个标记件3滑落。
上述不同的移动框体12中可以放置有不同的标记件3,用于代表同的检测项目或内容。此时,中控台16不仅可以控制移动在同层的移动框体12,也可以控制移动在不同层的移动框体12。当上个的移动框体12移动回原位后,可以移动下一个位于不同层的移动框体12掉落标记件3。中控台16通过记录移动框体12的移动距离来记录掉落的标记件3。
由于固定部必须保证标记件3在移动框体12向外侧移动时,标记件3的底部没有支撑时,标记件3从移动框体12内滑落,因此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对标记件3仅起到固定标记件3的位置,以使标记件3保持固定距离的作用。上述第一固定部可以设置为固定环17,第二固定部可以设置为固定卡18。
如图5所示,标记件3可以包括标记杆32和承重端31,承重端 31的中较大,可以将承重端31设置为锥形。固定环17的凸出端插接于标记杆32的端部,固定卡18用于卡接承重端31。当移动框体 12被推出时,标记件3的底部没有支撑板13支撑时,标记件3的承重端31由于本身重量较大,先落下(固定卡18呈抱合状,承重端 31的重力大于固定卡18对承重端31的摩擦力),此时标件呈倾斜状,标记杆32远离承重端31的一端孔固定环17的凸出端脱离。
如图3所示,缓冲装置2可以实现对所投出的标志器进行姿态调整和导向作用,以及缓冲减速功能。具体地,缓冲装置2设置于投放端111靠近第二固定部的一端;缓冲装置2包括:底座21、导向筒22,底座21与导向筒22连通,底座21的一侧设置有调整板211,调整板211呈弯曲状,且调整板211与导向筒22连接,以使标记件 3倾斜落时,承重部沿调整板211滑移到导向筒22内,在此过程中,标记件3由倾斜状逐渐变为竖直状,标记件3竖直滑落至导向筒22 内,直至承重部率先接触地面。标记件3的标记杆32由柔性材料制成,可以进行微小的柔性变形。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由于标记件3的承重端31重量较大,为了减缓标记件3竖向冲力,使标记件3缓慢掉落与地面,以避免标记件3端部的磨损及避免标记件3掉落后在地面后弹起,导向筒22 的内壁可以设置有簧片组2211,导向筒22的底部设置道有末端簧片2212,以实现对标记件3的分级减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中,推动机构14包括驱动部、传动部,推动杆141;驱动部通过传动部带动推动杆141沿远离投放端111向投放端111的方向移动,中控台16与驱动部电连接,用于控制推动杆141的移动长度;推动杆141远离传动部的一端与移动框体12连接,用于带送移动框体12沿远离投放端111向投放端 111的方向往复移动。推动机构14可以设置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推杆调整基座。
移动框体12与固定框架11之间的可滑动连接可以设置为:移动框体12与固定框架11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滑槽,固定框架11设置有滑轨;滑轨和滑槽配合,以使移动框体12能够在远离投放端111向投放端111的方向上实现与固定框架11的可滑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还可以包括定位装置,中控台16与定位装置电连接,用于记录投放标记件3的位置。定位装置可以与上位机连接,用于记录并存储标记区的位置,方便获得大量标记位置,同时方便管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把远距离测控、机电控制技术和机械运动结合在一起;中控台16接到上位机指令后,推动机构14经相应的移动框体12整体推出移动距离(此过程中检测装置15检测与移动框体12的移动位置),标记件3被落入缓冲装置 2中,缓冲装置2对标记件3进行姿态调整,经缓冲簧片的分级减速后,标记件3以安全速度落到指定任务地面,随后,中控台16给推动机构14下达回收指令,推动机构14带动移动框体12回复至原位;至此完成一个标记件3投放动作,等待下一个命令。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可以实现标记件3的存放和投放的一体化自动作业;同时对工作环境要求低,且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占用空间较小,投放标记件3量大且投放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标记系统,包括标记件3和如上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标记件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标记件3沿远离投放端 111向投放端111的方向依次均匀设置。自动投放装置1内的标记件 3设置为多个可以对多个标记区进行标记,提高了标记件3的投放效率。
本是用新型提供的标记系统,每层移动框体12内可以放置代表不同检测项目的标记件3,以实现对不同种类的沾染区进行标记件3 自动投放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记系统,采用全自动方式投放,装置稳定可靠,运行流畅,可维修性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放装置、缓冲装置;
所述投放装置包括:固定框架、移动框体、支撑板、推动机构、中控台、检测装置;所述固定框架的一端设置为投放端,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投放端的下部;所述移动框体设置于固定框架内,且与所述固定框架可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移动框体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框体沿所述投放端及远离所述投放端的一端往复移动;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框体的下端,且与所述固定框架连接,用于承托设置于所述移动框体的标记件;
所述中控台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推动机构电连接;所述中控台用于接收外部的投放信号;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移动框体的移动距离并将此信息输送至所述中控台,所述中控台通过所述推动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框体的移动,以使所述移动框体至超出所述支撑板时,放置于所述移动框体内的标记件通过所述缓冲装置滑落至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体和支撑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移动框体垂直于所述移动框体的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移动框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支撑板;
所述远离对应设置为多个,用于对应检测所述移动框体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固定框架远离所述投放端的一端;
沿远离所述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所述移动框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标记件的固定部,多个所述固定部依次均匀设置;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彼此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固定用于固定标记件的承重端,所述第一固定标记件远离承重端的端部;
所述中控台内设置有拉动长度值,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框体的拉动长度,以使所述移动框体伸出所述固定框架至固定距离后,多个标记件依次滑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为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为固定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投放端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底座、导向筒,所述底座与所述导向筒连通,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调整板,所述调整板呈弯曲状,且所述调整板与所述导向筒连接,以使标记件沿调整板竖直滑落至导向筒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的内壁,和/或,所述导向筒的底部设置道有缓冲簧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传动部,推动杆;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推动杆沿远离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移动,所述中控台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推动杆的移动长度;
所述推动杆远离所述传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体连接,用于带送所述移动框体沿远离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体与所述固定框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框架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和滑槽配合,以使所述移动框体能够在远离所述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上实现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可滑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中控台与所述定位装置电连接,用于记录投放标记件的位置。
10.一种标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标记件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标志自动投放装置;
所述标记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远离所述投放端向所述投放端的方向依次均匀设置。
CN201820647965.3U 2018-05-02 2018-05-02 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 Active CN208278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7965.3U CN208278479U (zh) 2018-05-02 2018-05-02 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7965.3U CN208278479U (zh) 2018-05-02 2018-05-02 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78479U true CN208278479U (zh) 2018-12-25

Family

ID=64752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47965.3U Active CN208278479U (zh) 2018-05-02 2018-05-02 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784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5741A (zh) * 2020-11-24 2021-03-16 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辐射标志器的控制使用方法
CN113498990A (zh) * 2021-05-25 2021-10-15 王群群 一种自动物料投放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5741A (zh) * 2020-11-24 2021-03-16 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辐射标志器的控制使用方法
CN112505741B (zh) * 2020-11-24 2024-03-29 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辐射标志器的控制使用方法
CN113498990A (zh) * 2021-05-25 2021-10-15 王群群 一种自动物料投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78479U (zh) 标志自动投放装置及标记系统
EP3643838A1 (en) A traffic cones and traffic cone lanterns placement and collec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CN207779661U (zh) 电芯跌落测试装置
CN208683992U (zh) 一种自动装车系统
CN104297508A (zh) 一种为分析装置自动传送样本的样本加载系统
CN104108603A (zh) 一种杯盒抓取机构及方法
CN108709999A (zh) 一种细胞分析设备
CN203949653U (zh) 滚珠轴承径向游隙自动检测装置
CN105253599A (zh) 电子体温计的自动分拣排序装置
CN109765394A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耗材盒自动传输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CN109410733A (zh) 一种物体识别分拣的实验教学平台
CN107150837A (zh) 真空采血管贴标机
CN205151106U (zh) 一种电子体温计的自动分拣排序装置
CN106115370B (zh) 托盘移动装置
CN208621632U (zh) 一种细胞分析设备
CN208452719U (zh) 真空牵引装置及无人搬运小车
CN209003166U (zh) 一种档案智能管理机构
CN108764383B (zh) 异形卡发放回收设备
CN110207957A (zh) 一种跳台餐桌耐用次数检测设备
CN205692385U (zh) 一种用于公路车辆测速抓拍的雷达监测器
CN212190150U (zh) 一种曲面玻璃盖板的平坦度检测装置
CN103675311A (zh) 一种可连续装载反应杯的存储系统及其装载方法
CN114132190A (zh) 用于对巡检车进行充电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CN209326730U (zh) 粉料的料位测量装置
CN209411187U (zh) 拍照储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