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76798U -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76798U
CN208276798U CN201820934301.5U CN201820934301U CN208276798U CN 208276798 U CN208276798 U CN 208276798U CN 201820934301 U CN201820934301 U CN 201820934301U CN 208276798 U CN208276798 U CN 208276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nnecting rod
spherical shell
block
fixedly mou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343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9343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76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76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767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扳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它包括第一球形壳、第二球形壳、固定壳、操作杆、六边形块、固定球、限位块、第一连杆等,其中第二球形壳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上端面上;固定柱位于第二球形壳内,固定柱的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上端面上;固定球位于第二球形壳内,固定球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上端,且固定球与第二球形壳同一球心;本实用新型中的扳手具有通过第二连杆的调节,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拧紧或者拧松的需求,来使用扳手的拧紧或者拧松螺栓,从而给使用扳手的操作者带来便捷和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扳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柄部施加外力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但是当操作者在用扳手进行拧紧或拧松螺栓时,对于经验不足的操作者在对螺栓进行操作时,就会分不清扳手是上紧方向还是拧紧方向;所以设计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解决如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扳手当操作者在使用扳手拧紧或者拧松螺栓时,由于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就会使得扳手在拧紧的方向和拧松的方向分不清。
(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球形壳、第二球形壳、固定壳、操作杆、六边形块、固定球、限位块、第一连杆、第二标记、第一标记、第二连杆、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张紧弹簧、第三固定块、导板、第四固定块、第三固定板、固定柱、T形槽、弧形槽、T形块、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其中第二球形壳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上端面上;固定柱位于第二球形壳内,固定柱的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上端面上;固定球位于第二球形壳内,固定球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上端,且固定球与第二球形壳同一球心;第二固定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弧形槽;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二球形壳内,第二固定板通过其上所开的弧形槽与固定球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球上;两个第一固定板端面上均开有T形槽;两个第一固定板关于固定球对称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端面上;两个第一固定板的上端均伸出第二球形壳上端面;第一球形壳通过内球面与第二球形壳外球面的转动配合安装;操作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球形壳外球面上;固定壳下端面固定安装在操作杆上端面上。
第二连杆下端面上沿线性方向上依次安装有两个T形块;第二连杆一端通过两个T形块与相应的第一固定板上的T形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且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壳内;导板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下端面上,且导板位于固定壳内;限位块安装在固定壳内,且限位块与导板配合;第一连杆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第二连杆上,且第一连杆位于第二连杆下侧;第二固定块通过圆柱销安装在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弧形板外弧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块一端,且第一弧形板内弧面与第二球形壳外球面配合;第三固定块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杆上端面上;第一固定块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下端面上;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所开的孔内;第二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块上所开的孔内;张紧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张紧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三固定板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端面上;第二弧形板通过第四固定块安装在第三固定板上,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配合,且第二弧形板外弧面与第二球形壳的内球面配合;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均安装在固定壳上端面上,且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第二连杆配合。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T形块与T形槽之间涂有润滑油的作用是便于减小T形块与T形槽之间的摩擦力。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操作杆为圆柱杆或方形杆或六边形杆。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操作杆的外侧面上开有阻尼槽的作用是便于增加操作者在对操作杆作用时的阻尼感。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操作杆远离第一球形壳的一端安装有橡胶套的作用是增加操作者的舒适度。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板上端面通过焊接安装在第二连杆下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球形壳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第一球形壳可以围绕第二球形壳的球形旋转,当第一球形壳围绕第二球形壳上下旋转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扳手可以在操作者的手中拧紧或者拧松的过程中,可以避免与螺栓周围处的结构发生干涉现象,从而达到增加本实用新型中的扳手使用环境,对于螺栓周围空间有限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的扳手依然可以对螺栓进行操作;固定柱的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固定球,从而使得固定球与第一球形壳和第二球形壳的球心相同;固定球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上端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固定板,同时可以使得第二固定板可以围绕固定球旋转;第二固定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弧形槽的作用是便于第一固定板可以围绕固定球的球心旋转;第二固定板通过其上所开的弧形槽与固定球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球上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二固定板;两个第一固定板端面上均开有T形槽的作用是便于引导和限制第二连杆的运动;操作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球形壳外球面上的作用是便于操作者可以对扳手进行施加力;固定壳下端面固定安装在操作杆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扳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扳手的拧紧或者拧松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连杆下端面安装有两个T形块的作用是便于与T形槽的配合到达引导和限制第二连杆运动的目的;第二连杆一端通过两个T形块与相应的第一固定板上的T形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的作用是便于对第二弧形板进行施加作用力,对于经常使用的螺栓时,拧紧螺栓时为顺时针方向,拧松螺栓为逆时针方向;当操作者想要拧紧螺栓时,将第二连杆的位置调节到第一标记处;当操作者想要拧松螺栓时,将第二连杆的位置调节到第二标记处;导板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下端面上,且导板位于固定壳内的作用是便于引导和支撑第二连杆的运动;限位块安装在固定壳内,且限位块与导板配合的作用是便于将第二连杆和操作杆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操作杆可以带动第二连杆运动;第一连杆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第二连杆上,且第一连杆位于第二连杆下侧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通过圆柱销安装在第一连杆的一端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外弧面安装在第二固定块一端的作用是便于与第二弧形板配合,当将第二连杆调节到第二标记处,操作者对操作杆施加力,当操作杆将逆时针运动时,运动的操作杆将会带动第二连杆运动,运动的第二连杆将会带动第一连杆运动;此时的第一连杆将会带动第二固定块运动,第二固定块将会给第一弧形板运动;第一弧形板将会给第二球形壳一个作用力;此时的第二连杆将会在限位块的限位作用下不会沿固定壳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二连杆将会给T形块一个作用力,T形块将会给第一固定板一个作用力,此时的第一固定板将会将此时力传递给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将会在弧形槽的作用下,将第二固定板上的作用力传递给第四固定块;第四固定块将会将此力传递给第二弧形板;第三固定块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杆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块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下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固定轴;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所开的孔内;第二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块上所开的孔内的作用是便于当第二连杆沿T形槽方向运动过程中时,此时的第二连杆将会带动张紧弹簧运动,从而达到张紧弹簧可以顺利变向;张紧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张紧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的作用是便于张紧弹簧可以给第一连杆一个预紧力,从而使得第一弧形板可以受到第二球形壳的摩擦力作用;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均安装在固定壳上端面上,且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第二连杆配合的作用是便于操作者可以根据需求确定扳手的拧紧方向或者拧松方向。
(三)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扳手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扳手具有通过第二连杆的调节,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拧紧或者拧松的需求,来使用扳手的拧紧或者拧松螺栓,从而给使用扳手的操作者带来便捷和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第一球形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球形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操作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连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连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固定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弧形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三固定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固定球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是T形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二固定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T形块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一固定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弧形板配合示意图。
图19是张紧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球形壳;2、第二球形壳;3、固定壳;4、操作杆;5、六边形块;6、固定球;7、限位块;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一固定块;11、第二固定块;12、第一弧形板;13、第二弧形板;14、第一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6、张紧弹簧;17、第三固定块;18、导板;19、第四固定块;20、第三固定板;21、固定柱;22、T形槽;23、弧形槽;24、T形块;25、第一固定轴;26、第二固定轴;27、第一标记;28、第二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它包括第一球形壳1、第二球形壳2、固定壳3、操作杆4、六边形块5、固定球6、限位块7、第一连杆8、第二标记28、第一标记27、第二连杆9、第一固定块10、第二固定块11、第一弧形板12、第二弧形板13、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5、张紧弹簧16、第三固定块17、导板18、第四固定块19、第三固定板20、固定柱21、T形槽22、弧形槽23、T形块24、第一固定轴25、第二固定轴26,如图3所示,其中第二球形壳2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5上端面上;如图7、8所示,固定柱21位于第二球形壳2内,固定柱21的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5上端面上;如图13所示,固定球6位于第二球形壳2内,固定球6固定安装在固定柱21上端,且固定球6与第二球形壳2同一球心;如图12所示,第二固定板15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弧形槽23;如图7所示,第二固定板15位于第二球形壳2内,第二固定板15通过其上所开的弧形槽23与固定球6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球6上;如图9所示,两个第一固定板14端面上均开有T形槽22;如图1、2、3所示,两个第一固定板14关于固定球6对称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5上端面上;如图6所示,两个第一固定板14的上端均伸出第二球形壳2上端面;如图3所示,第一球形壳1通过内球面与第二球形壳2外球面的转动配合安装;如图4、5所示,操作杆4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球形壳1外球面上;如图5所示,固定壳3下端面固定安装在操作杆4上端面上。
如图14、16所示,第二连杆9下端面上沿线性方向上依次安装有两个T形块24;如图8所示,第二连杆9一端通过两个T形块24与相应的第一固定板14上的T形槽22的滑动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4上,且第二连杆9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壳3内;如图8所示,导板18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9下端面上,且导板18位于固定壳3内;如图6所示,限位块7安装在固定壳3内,且限位块7与导板18配合;如图15所示,第一连杆8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第二连杆9上,且第一连杆8位于第二连杆9下侧;如图10所示,第二固定块11通过圆柱销安装在第一连杆8的一端;如图10、18所示,第一弧形板12外弧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块11一端,且第一弧形板12内弧面与第二球形壳2外球面配合;如图7所示,第三固定块17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杆8上端面上;如图7所示,第一固定块10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9下端面上;如图17所示,第一固定轴25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0上所开的孔内;如图17所示,第二固定轴26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块17上所开的孔内;如图19所示,张紧弹簧16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轴25上,张紧弹簧16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轴26上;如图7所示,第三固定板20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5上端面上;如图11所示,第二弧形板13通过第四固定块19安装在第三固定板20上,第二弧形板13与第一弧形板12配合,且第二弧形板13外弧面与第二球形壳2的内球面配合;如图2所示,第一标记27与第二标记28均安装在固定壳3上端面上,且第一标记27与第二标记28第二连杆9配合。
所述T形块24与T形槽22之间涂有润滑油的作用是便于减小T形块24与T形槽22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操作杆4为圆柱杆或方形杆或六边形杆。
所述操作杆4的外侧面上开有阻尼槽的作用是便于增加操作者在对操作杆4作用时的阻尼感。
所述操作杆4远离第一球形壳1的一端安装有橡胶套的作用是增加操作者的舒适度。
所述导板18上端面通过焊接安装在第二连杆9下端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操作者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扳手进行拧松普通的内六角螺栓时,将第二连杆9拨动到第二标记28处,此时操作者将限位块7紧紧放入固定壳3内;限位块7将会对导板18和第二连杆9紧紧限位,使得第二连杆9不会从固定壳3内运动出来;操作者进行驱动操作杆4逆时针运动,运动的操作杆4将会在张紧弹簧16的张紧作用力作用下,此时的第二球形壳2将会给第一弧形板12一个摩擦力作用;此时的第一弧形板12将不会围绕第二球形壳2球面运动;此时运动的第二连杆9将会带动第一连杆8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杆8将会给第二固定块11一个作用力;此时第二固定块11将会将此作用力传递给第一弧形板12一个作用力,第一弧形板12将会紧紧压在第二球形壳2的球面上;由于第一球形壳1通过内球面与第二球形壳2外球面存在有间隙所以此时的第二连杆9将会带动T行块沿弧形槽23方向运动,此时运动的T形块24将会带动第一固定板14运动;运动的第一固定板14将会带动第二固定板15运动;运动的第二固定板15将会带动第三固定板20运动;第三固定板20将会带动第四固定块19运动,第四固定块19将会带动第二弧形板13运动,此时的第二弧形板13将会紧紧压在第二球形壳2内球面上;此时的第一弧形板12与第二弧形板13将会双向紧紧压在第二球形壳2上,此时的操作杆4将会在第一弧形板12和第二弧形板13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操作杆4和第二球形壳2无法发生相对运动;此时操作者操作操作杆4逆时针运动,此时操作杆4将会带动第二球形壳2运动,第二球形壳2将会带动六边形块5运动,六边形块5将会带动螺栓运动,从而达到拧松螺栓的目的;当操作者顺时针驱动扳手旋转时,此时的操作杆4将会依次带动固定壳3、第二连杆9、第一连杆8、第二固定块11、第一弧形板12,此时的第一弧形板12将会围绕第二球形壳2运动,此时的第一连杆8将会围绕固定第一连杆8的圆柱销的轴线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的扳手只会在内六角螺栓上旋转,这时操作者将会意识到问题,从而达到操作者在使用扳手时的便捷。
当操作者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扳手进行拧紧普通的内六角螺栓时,将第二连杆9拨动到第一标记27处,此时操作者将限位块7紧紧放入固定壳3内;限位块7将会对导板18和第二连杆9紧紧限位,使得第二连杆9不会从固定壳3内运动出来;操作者进行驱动操作杆4顺时针运动,运动的操作杆4将会在张紧弹簧16的张紧作用力作用下,此时的第二球形壳2将会给第一弧形板12一个摩擦力作用;此时的第一弧形板12将不会围绕第二球形壳2球面运动;此时运动的第二连杆9将会带动第一连杆8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杆8将会给第二固定块11一个作用力;此时第二固定块11将会将此作用力传递给第一弧形板12一个作用力,第一弧形板12将会紧紧压在第二球形壳2的球面上;由于第一球形壳1通过内球面与第二球形壳2外球面存在有间隙所以此时的第二连杆9将会带动T行块沿弧形槽23方向运动,此时运动的T形块24将会带动第一固定板14运动;运动的第一固定板14将会带动第二固定板15运动;运动的第二固定板15将会带动第三固定板20运动;第三固定板20将会带动第四固定块19运动,第四固定块19将会带动第二弧形板13运动,此时的第二弧形板13将会紧紧压在第二球形壳2内球面上;此时的第一弧形板12与第二弧形板13将会双向紧紧压在第二球形壳2上,此时的操作杆4将会在第一弧形板12和第二弧形板13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操作杆4和第二球形壳2无法发生相对运动;此时操作者操作操作杆4逆时针运动,此时操作杆4将会带动第二球形壳2运动,第二球形壳2将会带动六边形块5运动,六边形块5将会带动螺栓运动,从而达到拧紧螺栓的目的;在以上的操作中,操作者只需要确定是拧紧螺栓还是拧松螺栓,进行调节好后操作者就可以进行操作扳手进行拧紧螺栓或者拧松螺栓;当操作者逆时针驱动扳手旋转时,此时的操作杆4将会依次带动固定壳3、第二连杆9、第一连杆8、第二固定块11、第一弧形板12,此时的第一弧形板12将会围绕第二球形壳2运动,此时的第一连杆8将会围绕固定第一连杆8的圆柱销的轴线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的扳手只会在内六角螺栓上旋转,这时操作者将会意识到问题,从而达到操作者在使用扳手时的便捷。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球形壳、第二球形壳、固定壳、操作杆、六边形块、固定球、限位块、第一连杆、第二标记、第一标记、第二连杆、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张紧弹簧、第三固定块、导板、第四固定块、第三固定板、固定柱、T形槽、弧形槽、T形块、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其中第二球形壳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上端面上;固定柱位于第二球形壳内,固定柱的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六边形块上端面上;固定球位于第二球形壳内,固定球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上端,且固定球与第二球形壳同一球心;第二固定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弧形槽;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二球形壳内,第二固定板通过其上所开的弧形槽与固定球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球上;两个第一固定板端面上均开有T形槽;两个第一固定板关于固定球对称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端面上;两个第一固定板的上端均伸出第二球形壳上端面;第一球形壳通过内球面与第二球形壳外球面的转动配合安装,且第一球形壳通过内球面与第二球形壳外球面存在有间隙;操作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球形壳外球面上;固定壳下端面固定安装在操作杆上端面上;
第二连杆下端面上沿线性方向上依次安装有两个T形块;第二连杆一端通过两个T形块与相应的第一固定板上的T形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且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壳内;导板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下端面上,且导板位于固定壳内;限位块安装在固定壳内,且限位块与导板配合;第一连杆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第二连杆上,且第一连杆位于第二连杆下侧;第二固定块通过圆柱销安装在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弧形板外弧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块一端,且第一弧形板内弧面与第二球形壳外球面配合;第三固定块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杆上端面上;第一固定块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下端面上;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所开的孔内;第二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块上所开的孔内;张紧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张紧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三固定板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端面上;第二弧形板通过第四固定块安装在第三固定板上,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配合,且第二弧形板外弧面与第二球形壳的内球面配合;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均安装在固定壳上端面上,且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第二连杆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块与T形槽之间涂有润滑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为圆柱杆或方形杆或六边形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的外侧面上开有阻尼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远离第一球形壳的一端安装有橡胶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上端面通过焊接安装在第二连杆下端面上。
CN201820934301.5U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76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4301.5U CN208276798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4301.5U CN208276798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76798U true CN208276798U (zh) 2018-12-25

Family

ID=64700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3430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76798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76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58413Y (zh) C型夹
CN103495860B (zh) 双头螺柱及螺母的自动拧紧装置
CN208276798U (zh)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CN204525284U (zh) 一种柔性传动装置专用扳手
CN201121633Y (zh) 组合式螺丝
CN210414326U (zh) 一种内六角扳手
CN208614648U (zh) 一种带力矩指示的多功能五金扳手
CN108555813A (zh) 一种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CN108747930A (zh) 一种手动调节的便捷式内六角螺丝扳手
CN202690658U (zh) 便于拆装的多功能螺钉
CN214445914U (zh) 一种方便抓握的新型内六角扳手
CN211992700U (zh) 一种快速螺丝刀
CN208024934U (zh) 通用阀门操作杆
WO2015183191A1 (en) Inertia moment screwdriver
CN206883523U (zh) 多功能扳手
CN209007487U (zh) 一种五合一活动扳手
CN205968778U (zh) 一种省力扳手
CN206780247U (zh) 一种三爪活动式棘轮扳手
CN202344456U (zh) 双摆双头螺柱紧固器
CN219132131U (zh) 环保设施施工的螺钉拧紧器
CN111331542A (zh) 一种螺丝拼紧装置
CN211940740U (zh) 一种试井法兰螺丝拼紧装置
CN220613822U (zh) 两用式扳手
CN102407506B (zh) 双摆双头螺柱紧固器
CN213319782U (zh) 一种弹性销定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