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1088U -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1088U
CN208251088U CN201721870602.8U CN201721870602U CN208251088U CN 208251088 U CN208251088 U CN 208251088U CN 201721870602 U CN201721870602 U CN 201721870602U CN 208251088 U CN208251088 U CN 208251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force
disk
anchor
existing
rod i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706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培达
王彪
刘汴
沈怡勤
陈丙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Of Hubei Province Exi Expressway Management Department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Of Hubei Province Exi Expressway Management Department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Of Hubei Province Exi Expressway Management Department,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Of Hubei Province Exi Expressway Management Department
Priority to CN2017218706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1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1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108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涉及锚索紧固技术领域。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用于对伸出既有锚盘的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可固定套设于既有锚索上的持力锚盘,可固定套设于持力锚盘上的持力连接器,以及与持力连接器连接的持力钢棒,持力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持力钢棒同轴设置,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有可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的方向移动的千斤顶,以及可锚定持力钢棒的锚定盘,该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

Description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索紧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背景技术
预应力锚索是边坡支护的常用支护方法,其通过锚索给边坡施加预应力。通过锚索施加预应力一方面可以显著改善边坡表面岩土体的受力状态,提高表面岩土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将边坡表面岩土体与内部岩土体连为一体,增强边坡的整体性,避免滑体出现,保证足够的预应力是实现这些目的的关键。通常在工程施工中,当锚索预应力施加到位后,按照设计要求,锚索尾部即被剪断并封闭在混凝土墩中,以防止锚索生锈以及保证工程美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边坡自身变形或钢绞线蠕变等原因,既有锚索的预应力可能出现较大的损失,此时,需要对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以恢复设计预应力值,进而保障工程稳定、安全。
目前的工程设计或施工并未重视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问题,因此,出现了在锚索尾部剪断后,由于长度较短而无法进行二次张拉的问题。申请号201210072894.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方法及其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针对的是锚索施工中第一次张拉方法(初始张拉)的问题,它改善了锚索第一次张拉过程中预应力施加方法,确保施工中锚索预应力张拉到位。申请号201310325704.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锚索均匀张拉装置,该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保证锚索在第一次张拉(初始张拉)过程中每根钢绞线受力均匀。上述两个关于锚索张拉的实用新型专利均针对的是改善锚索施工中第一次张拉的问题,并不适用于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因为它们都没有考虑锚索尾部较短这一重要的因素,而现有的锚索张拉机具(产品)也都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如何有效延长既有锚索的张拉长度,使得千斤顶的张拉力可以顺利施加到既有锚索上,同时又不破坏既有锚索的结构,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用于对伸出既有锚盘的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可固定套设于既有锚索上的持力锚盘,可固定套设于持力锚盘上的持力连接器,以及与持力连接器连接的持力钢棒,持力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持力钢棒同轴设置,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有可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的方向移动的千斤顶,以及可锚定持力钢棒的锚定盘。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其还包括套设于既有锚索外,且位于既有锚盘和持力锚盘之间的隔离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其包括卡设于既有锚索和持力锚盘之间的持力夹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持力连接器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的直径,第一柱体的端面设有锚盘槽,持力锚盘位于锚盘槽内,且二者螺纹连接,第二柱体的端面设有钢棒槽,持力钢棒的一端位于钢棒槽内,且二者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锚盘槽的槽底设置有锚索槽,既有锚索的端部位于锚索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持力钢棒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持力钢棒I、测力延长连接器和持力钢棒II,持力钢棒I的一端与持力连接器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测力延长连接器螺纹连接,持力钢棒II的一端与测力延长连接器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既有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持力钢棒的外部同轴依次套设有支撑脚I、支撑脚II、千斤顶、压板和持力螺母,持力螺母与持力钢棒螺纹连接,支撑脚I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空心圆柱和第一圆盘,支撑脚II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二空心圆柱和第二圆盘,第一空心圆柱抵住既有锚盘所在墙面,第二空心圆柱抵住第一圆盘,千斤顶抵持于第二圆盘和压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锚定盘螺纹套设于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上,锚定盘可沿持力钢棒移动至抵住第一圆盘,且锚定盘和持力钢棒之间的位置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锚定盘和第一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套设有圆环垫片,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套设有定位套,千斤顶套设有定位套上。
一种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用于对伸出既有锚盘的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可固定套设于既有锚索上的持力锚盘,可固定套设于持力锚盘上的持力连接器,以及与持力连接器连接的持力钢棒,持力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持力钢棒同轴设置,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有可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的方向移动的千斤顶,以及可锚定持力钢棒的锚定盘。该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持力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支撑脚I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锚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001-既有锚盘;002-既有锚索;003-墙面;101-隔离环;102-持力锚盘;103-持力夹片;104-持力连接器;105-观察孔;106-持力钢棒I;107-测力延长连接器;108-圆环垫片;109-锚定盘;110-定位套;111-千斤顶;112-压板;113-持力螺母;114-持力钢棒II;115-支撑脚I;116-支撑脚II;201-第一柱体;202-第二柱体;203-锚盘槽;204-钢棒槽;205-锚索槽;206-凸台;301-第一空心圆柱;302-第一圆盘;303-圆孔;401-第一螺纹孔;402-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100,用于对伸出既有锚盘001的既有锚索002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可固定套设于既有锚索002上的持力锚盘102,可固定套设于持力锚盘102上的持力连接器104,以及与持力连接器104连接的持力钢棒,持力锚盘102、持力连接器104和持力钢棒同轴设置,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有可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102的方向移动的千斤顶111,以及可锚定持力钢棒的锚定盘109。本实施例中,持力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04用于紧固连接既有锚索002,持力钢棒用于延长既有锚索002的张拉长度,千斤顶111用于通过张拉持力钢棒对既有锚索002进行张拉,锚定盘109用于通过固定持力钢棒从而固定既有锚索002的位置,使其保持张拉状态,因此,该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100能够在既有锚索002尾部较短(3~5cm)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002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002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
为了使既有锚盘001和持力锚盘10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100还包括套设于既有锚索002外,且抵压位于既有锚盘001和持力锚盘102之间的隔离环101。为了使既有锚索002和持力锚盘10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100还包括卡设于既有锚索002和持力锚盘102之间的持力夹片103。为了使持力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0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持力锚盘102周边车有螺纹,可以与持力连接器104的内螺纹紧密配合,有效地保证二次张拉力传递至持力锚盘102。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持力连接器104分为两段,具体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柱体201和第二柱体202,第一柱体201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202,第一柱体201的端面设有锚盘槽203,锚盘槽203的内径与持力锚盘102的外径相同,持力锚盘102位于锚盘槽203内,锚盘槽203内部车有螺纹,方便与持力锚盘102螺纹连接,第二柱体202的端面设有钢棒槽204,钢棒槽204的内径与持力钢棒的外径相同,持力钢棒的一端位于钢棒槽204内,钢棒槽204内部车有螺纹,方便与持力钢棒螺纹连接。锚盘槽203的槽底车有环形的锚索槽205,锚索槽205的宽度与既有锚索002的直径相同,环形排列的既有锚索002的端部位于环形的锚索槽205内。环形的锚索槽205中部是圆柱形凸台206,锚索槽205可允许既有锚索002穿过,当持力连接器104旋入持力锚盘102的时候,凸台206可以抵住持力夹片103,从而逐渐将持力夹片103推入持力锚盘102预留的使既有锚索002通过的孔中。
为了有效延长既有锚索002的张拉长度,持力钢棒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持力钢棒I106、测力延长连接器107和持力钢棒II114,持力钢棒I106的一端与持力连接器104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测力延长连接器107螺纹连接,持力钢棒II114的一端与测力延长连接器107螺纹连接。
为了实现千斤顶111可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102的方向移动进行拉伸,既有锚盘001、持力连接器104和持力钢棒的外部同轴依次套设有支撑脚I115、支撑脚II116、千斤顶111、压板112和持力螺母113,持力螺母113与持力钢棒螺纹连接,具体的,支撑脚I115套设于既有锚盘001、持力连接器104、持力钢棒I106、测力延长连接器107和部分持力钢棒II114上,支撑脚II116、千斤顶111、压板112和持力螺母113均套设于持力钢棒II114上。第一圆盘302和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套设有定位套110,千斤顶111套设有定位套110上。
参见图4和图5所示,支撑脚I115包括同轴焊接的第一空心圆柱301和第一圆盘302,第一空心圆柱301上切有条状观察孔105,第一圆盘302中部有一个圆孔303,用于使持力钢棒II114穿过;第一空心圆柱301的内径和持力连接器104的外径相同,可以保证支撑脚I115和持力连接器104,以及既有锚索002同心。支撑脚II116与支撑脚I115的结构类似,但尺寸略小,具体的,支撑脚II116包括焊接的第二空心圆柱和第二圆盘,第二圆盘中部有一个圆孔,用于使持力钢棒II114穿过。安装到位后,第一空心圆柱301抵住既有锚盘001所在墙面003,第二空心圆柱抵住第一圆盘302,千斤顶111抵持于第二圆盘和压板112之间。向千斤顶111输送液压,千斤顶111的一端抵压住第二圆盘,再通过第二空心圆柱抵压第一圆盘302,通过第一空心圆柱301抵压墙面003,千斤顶111的另一端抵住压板112,压板112与持力钢棒II114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带动持力钢棒II114、测力延长连接器107、持力钢棒I106、持力连接器104、持力锚盘102,进而带动既有锚索002进行拉伸。
为了实现锚定盘109可固定持力钢棒的位置,锚定盘109螺纹套设于第一圆盘302和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上,锚定盘109和第一圆盘302之间的持力钢棒套设有圆环垫片108,锚定盘109可沿持力钢棒移动至抵住圆环垫片108,进而抵住第一圆盘302,且锚定盘109和持力钢棒之间的位置固定,实现对持力钢棒位置的固定。参见图6和图7所示,锚定盘109的中间有一个与持力钢棒Ⅱ外径相同的第一螺纹孔401,用于旋转至缩紧持力钢棒Ⅱ,防止其回缩,避免二次张拉力松弛。锚定盘109的侧边设有8个第二螺纹孔402,它们的作用是方便操作人员旋转锚定。
总体来讲,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100的各部件可归为两大类:不可拆卸类部件和可拆卸类部件。
不可拆卸部件是指当既有锚索002二次张拉到位后,通过锚定,这些部件不能被拆卸,具体包括:1个隔离环101、1个持力锚盘102、6个持力夹片103(根据既有锚索002的数量变化)、1个持力连接器104、1个支撑脚I115、1个持力钢棒I106、1个测力延长连接器107、1个持力钢棒II114、1个圆环垫片108、1个锚定盘109。
相对应地,可拆卸部件是指既有锚索002二次张拉到位后,当张拉力锚定后,这些部件可以被拆卸掉,以节约空间,具体包括1个支撑脚II116、1个定位套110、1个千斤顶111、1个压板112、1个持力螺母113。
不可拆卸部件的连接关系是:(1)隔离环101放置在既有锚盘001和持力锚盘102之间用于找平;(2)将既有锚索002穿过持力锚盘102对应的预留孔,之后放入持力夹片103;(3)持力锚盘102外车有螺纹,持力连接器104的锚盘槽203为圆柱形,其内对应车有螺纹,将持力连接器104和持力锚盘102对齐并旋转持力连接,使二者连接起来,在旋转的过程中,持力连接器104的内部端会逐渐挤压持力夹片103进入预留孔,待旋转到位后,持力夹片103被全部进入持力锚盘102上的预留孔中,以便提供足够的夹紧力;(4)持力连接器104后端的钢棒槽204车有内螺纹,将持力钢棒I106旋入其中,再将持力钢棒I106的尾端旋入测力延长连接器107,然后将持力钢棒II114旋入测力延长连接器107的另一端;(5)将支撑脚I115套在持力连接器104外面,由于支撑脚I115的内径和持力连接器104的外径是一样的,所以可以保证二者是同心的;(6)待支撑脚I115安装到位后,将圆环垫片108穿过持力钢棒II114,之后将锚定盘109旋入持力钢棒II114。
可拆卸部件的连接关系是:(1)不可拆卸部件安装到位后,将支撑脚II116穿过持力钢棒II114套在锚定盘109的外面;(2)将定位套110穿过持力钢棒II114,之后将千斤顶111穿过持力钢棒II114;(3)将压板112套入持力钢棒II114,抵在千斤顶111尾部,之后旋入持力螺母113。二次张拉时,由于持力螺母113的限制作用,千斤顶111的张拉力可以通过持力钢棒II114、支撑脚II116、持力钢棒I106、支撑脚I115、持力连接器104以及持力锚盘102传递至既有锚索002。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100的实施过程:
(1)首先将既有锚索002周边的墙面003整平。
(2)将隔离环101放在既有锚盘001上,之后将既有锚索002对应穿过新增持力锚盘102的预留孔,将持力夹片103轻轻推入到对应的预留孔中。
(3)将持力连接器104与持力锚盘102对准并旋转,将持力锚盘102旋入到持力连接器104中,在此过程中,持力连接器104将逐渐推动持力夹片103夹紧既有锚索002。
(4)将持力钢棒I106旋入到持力连接器104的另一端,将测力延长连接器107旋入持力钢棒I106的尾部,然后将持力钢棒II114旋入测力延长连接器107。
(5)套上支撑脚I115,使支撑脚I115的端部全部抵在墙面003上。
(6)待支撑脚I115安装到位后,套入圆环垫片108,并旋入锚定盘109。此时,锚定盘109不需要紧抵圆环垫片108。
(7)将支撑脚II116套在锚定盘109外面,使支撑脚II116的端部全部抵在撑脚I的圆盘上。
(8)将定位套110套入持力钢棒II114,然后将千斤顶111套在定位套110之外,保证千斤顶111和持力钢棒II114同心。
(9)将压板112套在千斤顶111的尾端,然后旋紧持力螺母113。
(10)向千斤顶111输送液压使其产生二次张拉力,待二次张拉力施加到位后,保持千斤顶111的位移缸不动,然后转动锚定盘109直至其转不动为止。
(11)卸掉千斤顶111中的液压油使其位移缸回缩,此时由于锚定盘109锁定了持力钢棒I106,使其不能回缩,因此二次张拉力全部转移到锚定盘109上。
(12)从尾部逐件将可拆卸部件拆卸,其拆卸顺序是:持力螺母113→压板112→千斤顶111→定位套110→支撑脚II11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用于对伸出既有锚盘的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固定套设于所述既有锚索上的持力锚盘,可固定套设于所述持力锚盘上的持力连接器,以及与所述持力连接器连接的持力钢棒,所述持力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所述持力钢棒同轴设置,所述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有可带动所述持力钢棒向远离所述持力锚盘的方向移动的千斤顶,以及可锚定所述持力钢棒的锚定盘,所述持力钢棒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持力钢棒I、测力延长连接器和持力钢棒II,所述持力钢棒I的一端与所述持力连接器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测力延长连接器螺纹连接,所述持力钢棒II的一端与所述测力延长连接器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既有锚索外,且位于所述既有锚盘和所述持力锚盘之间的隔离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卡设于所述既有锚索和所述持力锚盘之间的持力夹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力连接器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直径,所述第一柱体的端面设有锚盘槽,所述持力锚盘位于所述锚盘槽内,且二者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端面设有钢棒槽,所述持力钢棒的一端位于所述钢棒槽内,且二者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盘槽的槽底设置有锚索槽,所述既有锚索的端部位于所述锚索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所述持力钢棒的外部同轴依次套设有支撑脚I、支撑脚II、所述千斤顶、压板和持力螺母,所述持力螺母与所述持力钢棒螺纹连接,所述支撑脚I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空心圆柱和第一圆盘,所述支撑脚II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二空心圆柱和第二圆盘,所述第一空心圆柱抵住所述既有锚盘所在墙面,所述第二空心圆柱抵住所述第一圆盘,所述千斤顶抵持于所述第二圆盘和所述压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盘螺纹套设于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上,所述锚定盘可沿所述持力钢棒移动至抵住所述第一圆盘,且所述锚定盘和所述持力钢棒之间的位置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盘和所述第一圆盘之间的所述持力钢棒套设有圆环垫片,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之间的所述持力钢棒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千斤顶套设有所述定位套上。
9.一种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
CN201721870602.8U 2017-12-27 2017-12-27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51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0602.8U CN208251088U (zh) 2017-12-27 2017-12-27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0602.8U CN208251088U (zh) 2017-12-27 2017-12-27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1088U true CN208251088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1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7060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51088U (zh) 2017-12-27 2017-12-27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1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8286B (zh) 一种用于锚固多根纤维增强塑料筋或拉索的复合式锚具
CN106837387B (zh) 一种巷道支护预应力锚网的铺设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WO2018205702A1 (zh) 一种锚杆或桩基用变直径钢筋笼及应用
US7708500B2 (en) Resin anchor with a compressible envelope containing a curable product
CN208251088U (zh)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CN108167005A (zh) 可拆卸式锚索张拉机具及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CN105064695B (zh) 一种预应力筋二次张拉与放张装置与方法
CN108166494A (zh)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CN108166510A (zh) 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CN104805841A (zh) 一种可施加预应力的frp筋锚杆锚头
CN207540913U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低周往复试验装置
CN111271541B (zh) 一种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及非开挖修复方法
CN207775876U (zh) 组装式既有锚索张拉机具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CN113217062A (zh) 一种带有伸缩手臂的预应力锚杆及使用方法
CN103774791A (zh) 一种frp筋连接装置、连接方法及锚杆
CN204920236U (zh) 一种预应力筋二次张拉与放张装置
CN108166490A (zh) 挂扣式锚索张拉机具及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CN209816882U (zh) 一种施工用锚固装置
CN111175546A (zh) 一种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撑架
CN110344867A (zh) 一种适用于大变形地层的先锚式管索锚杆及施工方法
CN208235509U (zh) 焊接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CN108222029A (zh) 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CN2884182Y (zh) 岩石动态拉伸加载试验装置
CN108104120A (zh) 中间连接式锚索张拉装置及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CN208201860U (zh) 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