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48950U - 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48950U CN208248950U CN201820722948.1U CN201820722948U CN208248950U CN 208248950 U CN208248950 U CN 208248950U CN 201820722948 U CN201820722948 U CN 201820722948U CN 208248950 U CN208248950 U CN 2082489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solation part
- tube body
- sealing
- isolation
-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65 commerci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3700 epoxy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5373 Panax quinquefoli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62 dental pulp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79 ge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8 kn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材料包装技术领域的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装置包括由管壁围成的管体;管体沿其纵轴方向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两端开口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设有隔离部,隔离部、第一密封部以及隔离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以及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隔离部由管壁贴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环境友好且混合、使用时无需准备其他辅助工具,“笔”型的结构设计可充当涂覆装置,在使用时不用直接接触化学组分,多余产品不会暴露在外,上述特点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包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环氧基树脂混合产品种类少,消费者选择性度小,而绝大多数环氧基树脂产品包括独立包装的、配套的环氧基树脂、固化剂,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外部混合。对于没有时间、空间或者耐心进行外部混合的消费者来讲,现有环氧基树脂产品的使用是相当不方便和麻烦的。另外,消费者在使用现有的环氧基树脂产品时总会产生浪费,这是由于消费者对精确的混合比例难以做出判断,最终倾向于“剩余总比不足强”,而事实是树脂混合需要比例准确。
基于上述现有市场产品的情况,申请人发现,市场对方便、可携带、小剂量、速混的环氧基树脂需求是一个利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包括由管壁围成的管体;
所述管体沿其纵轴方向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两端开口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
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设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第一密封部以及隔离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所述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以及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
所述隔离部由管壁贴合而成。
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管体呈吸管状、长袋状或长包状;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包括对管体进行折叠、扭曲或热封。
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管体呈吸管状;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包括对管体进行折叠。
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通过所述折叠形成的管壁贴合呈“Z”型折叠结构。
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为对管体进行折叠或扭曲时,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持隔离部折叠状态或扭曲状态的固定件。
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固定件包括缠绕在所述隔离部上的胶带、皱纹纸胶带,不锈钢文件夹,或设有穿孔的固定板。
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固定件为缠绕在所述隔离部上的胶带、皱纹纸胶带。
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隔离部的包装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大多数现有市售产品为了适于产品包装的要求,将组份混合比例限定为1:1或2:1,并对组份粘度进行限定,而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比例的组分混合,适用于不同的组份粘度,所以在结构设计上不如现有技术那么苛刻;
(2)现有市售产品的使用需要另外准备混合容器、搅拌装置、涂覆装置,而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环境友好且混合、使用时无需准备其他辅助工具,“笔”型的结构设计可充当涂覆装置,在使用时消费者不用直接接触化学组分,多余的产品不会暴露在外所以不存在渗漏情形,上述特点总体提升了消费者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装置结构示意图,左图为侧视图,右图为主视图;
图2为采用对折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左图装置的管体采用粗管,右图装置的管体采用细管;
图3为采用六次折叠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扭曲的方式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三次折叠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采用两次折叠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采用拉杆夹为固定件制备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拉杆夹固定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左图为拉杆夹自身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右图为固定为装置隔离部的拉杆夹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以不锈钢文件夹作为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A为不锈钢文件夹横截面示意图,B为不锈钢文件夹整体结构示意图,C为以不锈钢文件夹作为固定件的装置结构整体示意图,D为以不锈钢文件夹作为固定件的装置结构俯视图;
图10为A为设有穿孔的固定板,B为以设有穿孔的固定板作为固定件的装置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11为以设有穿孔的固定板作为固定件的装置结构侧视图;
图12为设有包装部件的装置结构俯视图;
图13为设有包装部件的装置结构侧视图;
图14为设有包装部件的装置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15管体呈长袋状、采用热封的方式形成管壁贴合隔离部的装置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是基于如下理念设计的:(1)包括第一隔离腔50、第二隔离腔60两个隔离腔,两个隔离腔被隔离部40分开,如果需要混合第一隔离腔50、第二隔离腔60中的化学组分,隔离部40非常容易被打开;(2)方便成型,可简单实现混合;(3)管型的设计适于消费者使用且具有美感;(4)简单,生产成本低,具备经济可行性。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包括由管壁围成的管体10;
所述管体10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两端开口的第一密封部20、第二密封部30;
所述第一密封部20与第二密封部30之间设有隔离部40,所述隔离部40、第一密封部20以及隔离部40与第一密封部20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50,所述隔离部40、第二密封部30以及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60;
所述隔离部40由管壁贴合而成。
图1中左侧为装置100的侧视图,右侧为装置100的主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体10呈吸管状、长袋状、长包状。不论管体10采用吸管状、长型袋状或长型包状,其作用及其结构设计相同,均如上所述。如果管体10呈吸管状,即,以“管”的思路设计的装置为坚韧有力的刚性体结构;如果管体10呈袋状、包状,即以“包”的思路设计的装置,其结构没有前者结构有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隔离部40由管壁贴合而成,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包括对管体10进行折叠、扭曲、热封等。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发明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的具体形式进行如下举例。举例具体涉及一种环氧树脂(第一组份)、固化剂(第二组份)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环氧树脂、固化剂,而适用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管体10呈吸管状,选用普通家用细吸管(见图2右)和粗吸管(见图2左);隔离部40由吸管壁贴合而成,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具体是对管体10进行对折(即一次折叠);为了防止对折处的折叠结构反弹,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固定件70,固定件70具体为缠绕折叠外部的胶带,具体地,粗管作为管体10制备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以下简称粗管样品,见图2左)中,胶带缠绕固定于隔离部40与第一封闭部20、第二封闭部30之间,细管作为管体10制备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以下简称细管样品,见图2右)中,胶带缠绕固定于第一封闭部20、第二封闭部30一端,从而形成固定件70。上述结构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其隔离部的渗漏情况及管体10的抗化学腐蚀性能。检测结果显示,2-3周之后,粗管样品显示出失败的迹象,12个粗管样品中的2个开始出现渗透,这就意味着隔离机制的失效。固化剂渗漏到环氧基树脂中,导致环氧基树脂硬化、固化。第二隔离腔60中的固化剂流动性越强、粘度越低,就越容易从简单折叠形成的隔离物中渗漏出去。一周之后,更多的厚管样品中出现渗漏现象。直至样品放置5周时,细管样品不存在任何的渗漏、隔离机制失效。与粗管样品相比,细管样品的较窄的隔离腔(第一隔离腔50、第二隔离腔60)使得对折处的分割作用更好、更不易化学渗透。所述粗管的规格具体为:外径为7.50-8.35mm、壁厚为0.15-0.20mm、长度为19.7mm。所述细管的规格为:外径为5.00-5.45mm、壁厚为0.10-0.20mm、长度为19.9-25.0mm。
由于图2所示结构设计存在失败样品,所以发明人在图2结构的技术上对隔离部40进行了如下两个方面的改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图6,隔离部40由管壁贴合而成,贴合的实现不采用如图2所示的经过一次折叠形成的“V”型折叠结构,而是采用包括如下实例的多次折叠:图6所示经过两次折叠形成的“Z”型折叠结构、图5所示的经过三次折叠形成的“W”型折叠结构、图3所示的经过六次折叠形成的“手风琴”型折叠结构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离部40由管壁贴合而成,贴合的实现是通过对管体10进行扭曲实现的,具体地,可以是单次扭曲形成的贴合,请参见图4,也可以是两次扭曲形成的贴合,后者比前者隔离效果更好。
通过对管体10折叠、扭曲形成的上述隔离部40均需固定件70的固定,防止管体10回弹从而导致隔离失败,固定件70具体可采用缠绕在所述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上的胶带;为了实现管体10优选、确定较优隔离部40结构,发明人在细吸管、粗吸管中分别采用了上述隔离部40,并对得到样品的效果进行了检测,具体结果如下:
请参见图6,该图给出了粗管作为管体10、隔离部40为“Z”型折叠结构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发明人发现,该种较粗的硬质透明材料吸管做管体10制备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更适于使用和运输,样品存贮几年后没有出现渗漏、腐蚀、结构/隔离部丧失功能的现象。
请参见图3,图中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样品管体10的贴合是通过六次折叠实现,使隔离部40呈手风琴状的折叠结构,图4所示样品管体10的贴合具体是通过单次扭曲管体实现的,隔离部40呈扭曲状,图5所示样品管体10的贴合是通过对管体10进行三次折叠形成的,隔离部40呈“W”型折叠结构,以上三种类型的样品均是通过缠绕胶带的方式保持隔离部40结构稳定。发明人发现,上述三种类型的隔离部40分割开的环氧基树脂和固化剂均不存在相互渗透,在中长期存放时具备非常有效的隔离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图8,用于固定隔离部40的固定件70为拉杆夹,具体类型为“Any-lock stick”。根据图7所示,将折叠形成的隔离部40夹在拉杆夹的缝隙中实现隔离部40的固定成型,本实施例采用的拉杆夹的横截面如图8中左图所示,固定有隔离部40的拉杆夹横截面如图8中右图所示。该结构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制备方便、高效,并且隔离效果显著,不存在隔离部40渗漏现象。采用该类型固定件70可以实现多个样品的隔离部40同时固定,但在使用某一单个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时,可能需要将拉杆夹切成小段,每一个小段对应一根管体。如果不对其进行剪切,整体显笨重,不适合单个使用(有利于多个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同时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用于固定隔离部40的固定件70为不锈钢文件夹,该固定件70不仅可以实现对隔离部40的固定,还具有保护作用。具体地,所述不锈钢文件夹的横截面如图9A所示,侧视图如图9B所示,用该不锈钢文件夹作为固定件70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整体示意图如图9C所示、俯视图如图9D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0、图11,用于固定隔离部40的固定件70为设有穿孔71的固定板(请参见图10A),隔离部40穿入穿孔71被牢牢卡住,从而实现隔离部40的固定,请参见图10B。固定板的选材包括硬纸板、塑料板或其他可以实现该功能的材料。该类型固定件70的缺陷在于,对产品进行包装时,采用的包装部件需要根据固定件的大小做出适应调整。
基于对上述诸多类型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样品的测试结果,发明人对管体10和隔离部40结构进一步进行了优选,认为可选的管体的规格为外径≥8.00mm、壁厚≥0.20mm、长度为19.0-20.0mm。实施例样品中采用的粗管为透明管,其规格:外径为8.35mm、壁厚为0.20mm、长度为19.5mm。
发明人发现,上述优选的透明管体10由于具备较高的密度、较厚的壁、较大的直径而成为管体10的理想选择。该类型的管体10足够结实,在日常使用和运输时,能够抵抗压力。发明人进一步发现,该类型的管体10末端在进行热封闭形成第一密封部20、第二密封部30时还体现有良好的热封闭性能,能够快速、高效的形成结实的、均匀的封闭部。该封闭部(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法形成)结实、可靠,在任何测试中均未出现渗漏。该类型管体10的透明性能也是比较理想的,因为消费者在使用该类型管体10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时,能够直观看到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彻底、快速、便捷的混合过程。经过长期存储测试可知,这种类型的管体10在抵抗化学腐蚀方面不存在障碍。在对具备该类型管体10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进行混合时,该类型管体10可以轻松的持续承受揉捏、挤压、摩擦的压力。具备该类型管体10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可容纳足以消费者单次消费量的化学品。同时,坚硬的、韧性的、相对弹性的、抗化学腐蚀性的管体使得隔离部具备长效性和可靠性。确定优选管体10属性后,发明人以下对隔离部40的结构进行了优选。
发明人对隔离部40的结构优选为“Z”型折叠结构,以其作为隔离部40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外表美观、容易打开、包装体积适中、便捷。在使用具备该隔离部40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时,消费者仅需简单的将管体10的两端往两边扯开即可“拉断”隔离部40,实现混合,非常方便。经过多次试验后,“Z”型折叠结构的高效性得到验证,特别是用上述选择的管体10(粗的、壁厚的、透明的管体)制备的折叠结构。不存在任何引发化学品过早混合的结构因素导致的渗漏或者隔离部缺陷。这种隔离部40是结实的、坚固的、有效的、可靠的。“Z”折叠结构隔离部40的结构属性及其隔离机制能够对隔离缺陷(过早的、非预期的将环氧基树脂与固化剂进行混合)的产生起到抵消作用。
举例来讲,当管体10的一端受到挤压,液体向另一端流动,但是“Z”折叠结构隔离部40非常牢固,所以当液体流过来时,隔离部40的一端扩张,与此同时使整个隔离部40压缩,这样的压缩进一步阻止了液体从管体的一端流向另一端,这样对液体流动形成彻底封闭,从而使得“Z”型折叠结构隔离部特别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明人为了实现“Z”型折叠结构长期稳固,采用黏性绑带或者其他结实的、刚性绑带(纸、硬纸板甚至是电线制备的)缠绕折叠结构以使其保持折叠状态和最佳的形状。所以,绑带的选择对于产品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人性化和长贮性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
在此过程中,发明人尝试的用于控制折叠/扭曲结构的第一种黏性绷带是常规胶带。随后,发明人还尝试了其他种类的绷带,看是否存在其他的附加优势效果,例如黏贴标签纸、皱纹纸专用带。为了在所需绷带用量最少的情况下实现折叠结构牢固,发明人还对绷带的长度进行了设定。发明人估计5cm长的胶带应该是足够的,该点在试验中得到验证,5cm是目前使用的标准长度。最后,发明人认为皱纹纸胶带是目前最佳选择,因为该胶带外表美观、容易撕掉(所以消费者在拉开管体10的隔离部40时不用费力),且能够结实、牢固、持久的固定折叠结构。发明人还尝试了其它类型的固定夹,包括纸带、金属线夹、硬纸板环/夹,但是皱纹纸胶带是最合适。如果选择绷带选用不合适,将会导致这地结构反弹打开和/或分层从而使得隔离部打开(因而允许液体流通)、隔离功能失效。最终,发明人的优选方案绷带是塑料胶带、皱纹纸胶带是比较优选的方案。
在一些技术特征(管体10和隔离部40)等技术特征确定之后,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明人还对第一封闭部20、第二密封部30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测试采用设备为一台自动液体真空注射机和一台自动热封机,主要测试了封闭方法的一致性和可行性,在测试中,发明人考虑了批量生产的问题。自动液体真空注射机试行效果良好,能够快速将环氧基树脂和固化剂分别注入管的第一隔离腔50和第二隔离腔60中。注射针头在注射环氧树脂或者固化剂时产生的残留可能会影响封闭的效果及封闭部自身的牢固。发明人发现,封闭的理想时间是2秒80毫秒(自动热封机上没有温度计,所以没有具体的温度数据)。为了确保封闭部完整、一致、牢固,封闭线的最佳位置为距离管体10开口处0.5cm。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密封效果,发明人对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部20、第二密封部30)沿管体10的纵轴方向的长度进行多种尝试,密封部沿管体10纵轴方向的长度最小为1mm,在2-8mm范围内均可。发明人认为实现牢固封闭的理想的密封部长度为3-8mm,太长(超过15mm)将会导致封闭失败。对于封闭失败的管体10(其封闭部脆弱、易裂开),可对其进行重新封闭挽救,但是这样操作需要确保管能够以合适的长度插入封闭机并且采用适当的冷却。
在一些技术特征(管体10和隔离部40)等技术特征确定之后,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明人还批量制备了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的管体10、固定件70、隔离部40结构均采用优选方案),并定期对其中长期存储效果和压力变化进行检测。通过压扁、挤压随机抽取样品及样品自我压缩来测定样品的封闭性、结构完整性和“Z”折叠结构隔离部40的强度。还对样品中是否存在“Z”折叠结构失效或提前混合现象进行检查。一些样品中的树脂及固化剂被手动混合、打开并倒在指定容器让其反应,通过上述操作检测产品功能的可靠性。至今,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法制备的产品无一检测失败,该结果证明了产品是非常可靠的。产品的两端封闭部及Z-折叠隔离部40能够承受高压并不会出现任何渗漏或者破裂,在每个产品的混合的过程中没有引发其他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明人还设计了包装部件80,请参见图12、图13、图14。包装部件设计理念在于:能保护产品(特别是折叠结构的);易于包装;适于大量储存;生产成本低;整体易于附在产品上(适于方便、快速、经济的批量生产);外观漂亮;方便打开,大小足以放置关键包装信息。图12、图13、图14提供的包装部件80具体是一套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5,管体10为长袋状,隔离部40是通过对管体10两开口之间的部位加热密封形成的第三密封部;其中,第三密封部所能承受的压力足以根据需求对其实施人为打破、但是在无意撞击时足以抵抗该撞击从而保持隔离效果,其承受压力的控制可通过控制密封工艺予以实现。尽管本实施例的提供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在结构上取得成功,但是缺陷是第三密封部所能够承受压力的强度并不总是一致的,所以对该缺陷进行改进时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设有通过管壁贴合的方式形成隔离部40的管体10;
步骤二,向所述管体的一端注入第一组份形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50、封闭形成第一密封部20;向所述管体10的另一端注入第二组份形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60、封闭形成第二密封部30。(参照上述实施例,第一组份可为环氧树脂、第二组份可为固化剂)
上述步骤一中,所述设有通过管壁贴合的方式形成隔离部的管体中,实现所述管壁贴合的方式具体包括对管体进行折叠、扭曲或者热封实现的。
在本步骤中,所述折叠形成的隔离部40包括“V”型折叠结构、“Z”型折叠结构、“W”型折叠结构等,即所述折叠的次数大于等于1次。发明人通过验证发现,“Z”型折叠的隔离部效果较优。所述扭曲形成的隔离部的结构例如单扭曲结构(对管体扭曲的次数为一次)、双扭曲结构(对管体扭曲的次数为两次),发明人发现,后者的隔离效果优于前者。通过热封的方式实现管壁贴合时(例如管体采用长袋状,见图15),贴合之处所需承受的压力需要满足:在消费者使用时容易打开且能抵抗外界无意撞击。该承受压力条件是通过对热封时间的长短实现的,具体地,发明人通过多次试验,将热封时间控制在1秒40毫秒。
在本步骤中,针对通过折叠、扭曲实现的管壁贴合,为了防止折叠结构、扭曲结构回弹从而导致隔离部隔离效果失败,还需对隔离部40进行固定。具体地,所述固定的方式包括:采用胶带、皱纹纸胶带等进行缠绕或者采用不锈钢夹进行固定等等。发明人通过试验将确定的方式优选为用胶带、皱纹纸胶带缠绕。
考虑到挺高生产效率的因素,发明人选择采用打包机进行缠绕,以采用打包机缠绕胶带举例来讲:打包机利用缠绕有该选定胶带的缠绕轴轻松地将一小段胶带缠绕在作业人员递入打包机的隔离部40,形成固定件70。这就为批量缠绕胶带提供了快速、方便的方法,自动操作系统引入后该方法将会更有优势。经测试,发明人发现该方法获得的隔离部结构、隔离效果很稳当。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形成的缠绕松弛、隔离部就会变的越来越不稳定。这种松弛是由于胶带的粘合剂层脱离和隔离部40对其压扁、压缩的状态反弹引起的。打包机缠绕胶带的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打包机只能对其进行简单的单圈缠绕,而不能对其进行持久的、牢固的绑缚。为了实现长时间的持续绑缚,增加缠绕的圈数是需要的,或者对胶带缠绕进行扭曲,这能够抵抗压缩状态下隔离部的张力、反弹力,阻止胶带粘合剂层的脱离,强化胶带的缠绕/绑缚。上述方式(缠绕两圈或者扭曲缠绕)如果能够实现自动化效果会好的多,因为基于目前的打包机的还无法实现,如果实施这样在生产流程就会增加劳力需求,或者其他操作流程。
进一步地,发明人提供一种方便、高效的向隔离部缠绕胶带的方法,具体为:利用一种编带包装机(taping machine),将胶带像“三明治”(“sandwich”)一样缠绕在隔离部,但缠绕会裂开。为了避免缠绕变松弛、开裂的问题,发明人对机器进行调整,使其在往隔离部40缠绕胶带完成后隔离部上的胶带的一端长于另一端,那么随后形成的“三明治”结构上较长的胶带可以用来再次缠绕隔离部40从而阻止缠绕裂开。这样就会使得生产流程更加方便、高速、简单。但是,采用该方法形成的缠绕在打开时比前述的方法更费劲。也许需要消费者用剪刀剪开。
在本步骤中,针对通过折叠、扭曲实现的管壁贴合,为了实现更好的防渗漏效果,在进行折叠或者扭曲时需尽可能排尽贴合部的空气,确保贴合牢固度,可以通过用钳子等工具人工将管体10隔离部40中的空气排出。如果隔离部40的管壁贴合程度不高、存在空隙,这导致制备的隔离部比预期要“胖”,因为存在管壁之间的空间及其中的空气没有被排出,所以引发少量液体通过隔离部40。但上述失败属于少数,其他多数样品性能良好。
上述步骤二中,所述封闭采用热封机,封闭的时间为2秒40毫秒(管体10侧部和端部封闭所需的时间)。
上述制备方法中,为了使得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更加的美观,便于隔离部40得到进一步保护,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对装置100(特别是隔离部40)进行包装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依据上述方法,制备了标准样品,即管体10采用细管,隔离部40由管壁贴合而成,贴合的实现方式具体是对管体进行折叠,折叠后形成的隔离部40呈“Z”型折叠,固定件70为缠绕在隔离部40的胶带或者皱纹纸胶带,密封部沿管体纵轴方向的长度为5mm。
将标准样品置于室温下放置两年多,然后对其进行测试。
经检测,放置期间,包装完整,隔离部40或者第一封闭部20、第二封闭部30均未出现渗漏。第一隔离腔50中环氧基树脂随着时间增加和温度变化出现白色固体结晶,但对其进行温水浴加热后,白色固体结晶又变成透明液体;第二隔离腔60中的固化剂被轻微样化从而呈现黑褐色,但其化学性能并没有受到影响。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时,只要简单地沿纵轴方向将管体两端反向拉开、伸展隔离部、通过挤压等方式将环氧基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即可。
在对放置样品加热之后,其包装仍然保持完整,在人工混合中没有出现第一密封部20、第二密封部30渗漏、开裂,在管体10的两个端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不发生混合,留下一些没有充分发挥功能的组分,这就意味着,剪开管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时,最好的剪切位置是端部向隔离部40方向起1cm处。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目前像本实用新型产品一样便捷、易用、低成本、一次性且接近零废品产出的环氧树脂散装结构较少。至今,市场调查仅发现两件用于该目的的外观与功能相近的产品,但是与本实用新型“管”概念设计并不完全相同,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目前,可用的其他相似产品类型包括:注射器型双注射腔(最常见的类型就是便捷式一次性环氧基树脂),包/袋型散装品(例如专利产品SUM-PAPP环氧基树脂袋),均属需人工混合的环氧基树脂和固化剂桶装/袋装。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计目的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更好的、更多样化的、更灵活的选择。相对于分装的、需要外部混合的现有产品来讲,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小剂量包装还可以减少浪费。发明人提供的环氧树基树脂量是应对及时小维修和/或做手工的理想单次用量。与包/囊/袋型容器或者分配容器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细长刚性结构(类似一支铅笔)设计使其在使用灵活性、用量准确性方面较其他竞争产品更具优势,还无需依赖涂胶装置、搅拌装置(如木质抹刀)或者精确涂胶针。本实用新型产品不需要混合工具,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洁净的、免手动的使用过程,加之其易于携带和运输,能够便于快速彻底混合、使用,使用安全等,这些优势使得本实用新型产品与市场竞争产品与众不同。即便是注射型发配机,也由于其高损耗、注射管频繁堵塞从而不能像本实用新型这样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管壁围成的管体;
所述管体沿其纵轴方向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两端开口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
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设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第一密封部以及隔离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所述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以及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
所述隔离部由管壁贴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呈吸管状、长袋状或长包状;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包括对管体进行折叠、扭曲或热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呈吸管状;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包括对管体进行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折叠形成的管壁贴合呈“Z”型折叠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为对管体进行折叠或扭曲时,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持隔离部折叠状态或扭曲状态的固定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缠绕在所述隔离部上的胶带、皱纹纸胶带,不锈钢文件夹,或设有穿孔的固定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缠绕在所述隔离部上的胶带、皱纹纸胶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隔离部的包装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HK17105053.4 | 2017-05-19 | ||
HK17105053 | 2017-05-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48950U true CN208248950U (zh) | 2018-12-18 |
Family
ID=6648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2294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48950U (zh) | 2017-05-19 | 2018-05-15 | 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48950U (zh) |
-
2018
- 2018-05-15 CN CN201820722948.1U patent/CN20824895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064802A (en) | Kit and packaging, mixing and dispensing means for mixture ingredients | |
RU2013102072A (ru) | Емкость, содержащая внутри разрываемый пакет | |
US20020170834A1 (en) | Container for compositions made of two or more components | |
EP1838590A1 (en) | Dispenser and process | |
CN208248950U (zh) | 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 | |
CN103104781B (zh) | 一种超低温真空下的电流引线绝缘密封联接接头 | |
US2541736A (en) | Chemical heating device | |
CN106111445A (zh) | 一种pur胶水点胶装置 | |
KR20120017126A (ko) | 플립 캡 타입 이중격실 튜브용기 | |
CN206675179U (zh) | 一种拉线式加热饭盒 | |
CN209296735U (zh) | 血气生化测试卡、定标液袋及阀芯 | |
US2854977A (en) | Mixing and dispensing device | |
CN207492295U (zh) | 精油胶囊 | |
CN106137266A (zh) | 一种术中病理组织提取装置 | |
CN206960212U (zh) | 一种标准气体配制装置 | |
CN208362808U (zh) | 一种用于与pe淋膜纸热封包装用的涂胶透析纸 | |
JP6418580B2 (ja) | パックシートキット、袋材、薬剤容器 | |
JPH0741017A (ja) | 計量器のついた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 | |
CN108317303A (zh) | 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 |
CN107132105A (zh) | 一种标准气体配制装置 | |
CN209667677U (zh) | 一种样本存储转运装置 | |
CN208699436U (zh) | 一种密封包装纸袋 | |
CN206543004U (zh) | 一种单管单通道染发梳 | |
CN209601140U (zh) | 一种树脂分隔自封袋 | |
CN206704820U (zh) | 医用超声耦合剂包装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