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26153U -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26153U
CN208226153U CN201820492065.6U CN201820492065U CN208226153U CN 208226153 U CN208226153 U CN 208226153U CN 201820492065 U CN201820492065 U CN 201820492065U CN 208226153 U CN208226153 U CN 208226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poles
charger
earth
connect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920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占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920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26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26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261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包括充电器、直流负载端、间接件及单相交流电源端,充电器被固定,充电器一侧设置的单相两极插销垂直朝上,充电器另一侧用于连接直流负载端;间接件上设有单相两极弹针,单相两极弹针的开档距离与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相同;单相两极弹针的顶端均为T型顶端,单相两极弹针的尾端用于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在间接件被移动,以使间接件上的单相两极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单相两极插销垂直接触时对充电器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可以避免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超出国标GB1002‑2008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充电器一般都是如图1所示的单相两极插头。按照国标GB1002-2008要求,图1所示的充电器的单相两极插稍(又称为AC PIN)的开档距离F要求是12.7±0.14mm。其中,单相两极插稍的开档距离F除了受塑胶模具设计、注塑、制程控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后段组装过程中的行业传统的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式的影响。
其中,行业传统的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式为:直接将充电器的单相两极插稍插入固定的插座中,由于电气性能测试过程中受插座弹片的刚性挤压,非常容易造成单相两极插稍的开档距离F变化超出国标GB1002-2008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能够避免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超出国标GB1002-2008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包括充电器、直流负载端、间接件以及单相交流电源端,其中:
所述充电器被固定,所述充电器一侧设置的单相两极插销垂直朝上,所述充电器另一侧用于连接直流负载端;
所述间接件上设有单相两极弹针,所述单相两极弹针的开档距离与所述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相同;其中,所述单相两极弹针的顶端均为T型顶端,所述单相两极弹针的尾端用于连接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端;
在所述间接件被移动,以使所述间接件上的所述单相两极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所述单相两极插销垂直接触时对所述充电器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插销的端面面积;其中,所述插销的端面是指所述插销垂直接触所述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时的一个侧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弹针包括:
中空的圆柱管,所述圆柱管的第一侧端面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圆柱管的第二侧端面开设有第二穿孔;其中,所述第一穿孔的孔心、所述第二穿孔的孔心分别被所述圆柱管的轴心穿过;
导电连接杆,所述导电连接杆由经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活动穿过所述圆柱管;
所述导电连接杆的顶端伸出所述第一穿孔,所述导电连接杆的顶端为T型顶端;所述导电连接杆的尾端伸出所述第二穿孔,所述导电连接杆的尾端用于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
所述导电连接杆的尾端为T型尾端,所述T型尾端的端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圆柱管的第二侧端面的端面积;
所述圆柱管的第二侧端面与所述T型尾端的下端面之间连接若干条弹簧;
当所述导电连接杆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所述插销垂直接触时,所述插稍推动所述导电连接杆继续伸出所述第二穿孔,以使所述导电连接杆的所述T型尾端往外拉伸所述若干条弹簧;在所述导电连接杆的所述T型尾端外拉伸所述若干条弹簧的过程中若所述T型尾端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对所述充电器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当所述导电连接杆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所述插销垂直接触分离时,所述若干条弹簧驱动所述导电连接杆伸出所述第一穿孔,当所述若干条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导电连接杆的T型顶端伸出所述第一穿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若干条弹簧均匀分布在伸出所述第二穿孔的所述导电连接杆的周围;所述圆柱管为塑料圆柱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弹针方式垂直接触单相两极插销(即AC PIN),因弹针为非刚性接触,即不会对单相两极插销在垂直方向造成结构损伤,又可有效避免行业传统的插座连接方式而导致的单相两极插销变形(即受插座弹片挤压造成的变形),从而可以避免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超出国标GB1002-2008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器的单相两极插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间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法及系统,能够避免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超出国标GB1002-2008要求。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固定充电器,以使充电器一侧设置的单相两极插销垂直朝上,充电器另一侧用于连接直流负载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试人员可以将充电器固定在电气性能测试平台上,使充电器一侧设置的单相两极插销垂直朝上,充电器另一侧可以通过测试连接线连接直流负载端。
202、提供一个间接件,该间接件上设有单相两极弹针,单相两极弹针的开档距离与上述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相同;其中,单相两极弹针的顶端均为T型顶端,单相两极弹针的尾端用于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插销的端面面积;其中,插销的端面是指插销垂直接触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时的一个侧面。
203、移动间接件,以使间接件上的单相两极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单相两极插销垂直接触时对充电器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一弹针可以包括中空的圆柱管和导电连接杆,其中:
中空的圆柱管,该圆柱管的第一侧端面开设有第一穿孔,该圆柱管的第二侧端面开设有第二穿孔;其中,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尺寸一样,第一侧端面的面积和第二端面的面积大小一样,并且第一侧端面的面积、第二端面的面积均大于第一穿孔的孔面积、第二穿孔的孔面积;进一步地,第一穿孔的孔心、第二穿孔的孔心分别被该圆柱管的轴心穿过;可选的,该间接件可以包括承载板,该圆柱管可以垂直穿过该承载板,并固定在该承载板上;其中,单相两极弹针包括的两个圆柱管的轴心的间距即是单相两极弹针的开档距离;
导电连接杆,导电连接杆由经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活动穿过该圆柱管;
其中,导电连接杆的顶端伸出第一穿孔,导电连接杆的顶端为T型顶端;导电连接杆的尾端伸出第二穿孔,所述导电连接杆的尾端用于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
其中,导电连接杆的尾端为T型尾端,T型尾端的端面积大于或等于该圆柱管的第二侧端面的端面积;
其中,该圆柱管的第二侧端面与T型尾端的下端面之间连接若干条弹簧;
当导电连接杆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插销垂直接触时,插稍推动导电连接杆继续伸出第二穿孔,以使导电连接杆的T型尾端往外拉伸上述若干条弹簧;在导电连接杆的T型尾端外拉伸若干条弹簧的过程中若T型尾端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对充电器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当导电连接杆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插销垂直接触分离时,上述若干条弹簧驱动导电连接杆伸出第一穿孔,当上述若干条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导电连接杆的T型顶端伸出第一穿孔,并且导电连接杆的T型尾端仍伸出第二穿孔。其中,弹簧的自然状态是指弹簧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若干条弹簧均匀分布在伸出第二穿孔的导电连接杆的周围,上述若干条弹簧的数量至少两条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不作限定;其中,该圆柱管可以为塑料圆柱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弹针方式垂直接触单相两极插销(即AC PIN),因弹针为非刚性接触,即不会对单相两极插销在垂直方向造成结构损伤,又可有效避免行业传统的插座连接方式而导致的单相两极插销变形(即受插座弹片挤压造成的变形),从而可以避免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超出国标GB1002-2008要求。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可以包括充电器21、直流负载端22、间接件23以及单相交流电源端24,其中:
充电器21被固定,充电器21一侧设置的单相两极插销211垂直朝上,充电器21另一侧用于连接直流负载端22;例如,测试人员可以将充电器21固定在电气性能测试平台上,使充电器21一侧设置的单相两极插销211垂直朝上,充电器21另一侧可以通过测试连接线连接直流负载端22;
间接件23上设有单相两极弹针231,单相两极弹针231的开档距离与单相两极插销211的开档距离相同;其中,单相两极弹针231的顶端均为T型顶端,单相两极弹针231的尾端用于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24;
在间接件23被移动,以使间接件23上的单相两极弹针231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单相两极插销211垂直接触时对充电器21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针231的T型顶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插销211的端面面积,从而便于单相两极弹针231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单相两极插销211的垂直接触;其中,插销211的端面是指插销211垂直接触弹针231的T型顶端的端面时的一个侧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每一弹针231可以包括中空的圆柱管2311和导电连接杆2312,其中:
中空的圆柱管2311,该圆柱管2311的第一侧端面开设有第一穿孔,该圆柱管2311的第二侧端面开设有第二穿孔;其中,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尺寸一样,第一侧端面的面积和第二端面的面积大小一样,并且第一侧端面的面积、第二端面的面积均大于第一穿孔的孔面积、第二穿孔的孔面积;进一步地,第一穿孔的孔心、第二穿孔的孔心分别被该圆柱管2311的轴心穿过;可选的,该间接件23可以包括承载板,该圆柱管2311可以垂直穿过该承载板,并固定在该承载板上;其中,单相两极弹针231包括的两个圆柱管2311的轴心的间距即是单相两极弹针231的开档距离;
导电连接杆2312,导电连接杆2312由经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活动穿过该圆柱管2311;
其中,导电连接杆2312的顶端伸出第一穿孔,导电连接杆2312的顶端为T型顶端;导电连接杆2312的尾端伸出第二穿孔,所述导电连接杆2312的尾端用于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24;
可选的,导电连接杆2312的尾端为T型尾端,T型尾端的端面积大于或等于该圆柱管2311的第二侧端面的端面积;
可选的,该圆柱管2311的第二侧端面与T型尾端的下端面之间连接若干条弹簧2313;
当导电连接杆2312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插销211垂直接触时,插稍211推动导电连接杆2312继续伸出第二穿孔,以使导电连接杆2312的T型尾端往外拉伸上述若干条弹簧2313;在导电连接杆2312的T型尾端外拉伸若干条弹簧2313的过程中若T型尾端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24,对充电器21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当导电连接杆2312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插销211垂直接触分离时,上述若干条弹簧2313驱动导电连接杆2312伸出第一穿孔,当上述若干条弹簧2313处于自然状态时导电连接杆2312的T型顶端伸出第一穿孔,并且导电连接杆2312的T型尾端仍伸出第二穿孔。其中,弹簧2313的自然状态是指弹簧2313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若干条弹簧2313均匀分布在伸出第二穿孔的导电连接杆2312的周围,上述若干条弹簧2313的数量至少两条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不作限定;其中,该圆柱管2311可以为塑料圆柱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更快速的实现单相两极弹针231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单相两极插销211的垂直接触,可以在靠近该圆柱管2311的第一穿孔的承载板的一侧面上垂直承载板设置两个圆柱状导向管,每一个圆柱状导向管分别套住一个圆柱管2311从承载板伸出的部分,并且每一个圆柱状导向管的长度大于圆柱管2311从承载板伸出的部分的长度,并且每一个圆柱状导向管的直径大于导电连接杆2312的T型顶端的端面直径,以及每一个圆柱状导向管的直径大于插稍211的端面直径,从而便于插稍211在圆柱状导向管的导向作用下快速的实现单相两极弹针231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单相两极插销211的垂直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弹针方式垂直接触单相两极插销(即AC PIN),因弹针为非刚性接触,即不会对单相两极插销在垂直方向造成结构损伤,又可有效避免行业传统的插座连接方式而导致的单相两极插销变形(即受插座弹片挤压造成的变形),从而可以避免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超出国标GB1002-2008要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直流负载端、间接件以及单相交流电源端,其中:
所述充电器被固定,所述充电器一侧设置的单相两极插销垂直朝上,所述充电器另一侧用于连接直流负载端;
所述间接件上设有单相两极弹针,所述单相两极弹针的开档距离与所述单相两极插销的开档距离相同;其中,所述单相两极弹针的顶端均为T型顶端,所述单相两极弹针的尾端用于连接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端;
在所述间接件被移动,以使所述间接件上的所述单相两极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所述单相两极插销垂直接触时对所述充电器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插销的端面面积;其中,所述插销的端面是指所述插销垂直接触所述弹针的T型顶端的端面时的一个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针包括:
中空的圆柱管,所述圆柱管的第一侧端面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圆柱管的第二侧端面开设有第二穿孔;其中,所述第一穿孔的孔心、所述第二穿孔的孔心分别被所述圆柱管的轴心穿过;
导电连接杆,所述导电连接杆由经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活动穿过所述圆柱管;
所述导电连接杆的顶端伸出所述第一穿孔,所述导电连接杆的顶端为T型顶端;所述导电连接杆的尾端伸出所述第二穿孔,所述导电连接杆的尾端用于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
所述导电连接杆的尾端为T型尾端,所述T型尾端的端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圆柱管的第二侧端面的端面积;
所述圆柱管的第二侧端面与所述T型尾端的下端面之间连接若干条弹簧;
当所述导电连接杆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所述插销垂直接触时,所述插稍推动所述导电连接杆继续伸出所述第二穿孔,以使所述导电连接杆的所述T 型尾端往外拉伸所述若干条弹簧;在所述导电连接杆的所述T型尾端外拉伸所述若干条弹簧的过程中若所述T型尾端连接单相交流电源端,对所述充电器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导电连接杆的T型顶端的端面与所述插销垂直接触分离时,所述若干条弹簧驱动所述导电连接杆伸出所述第一穿孔,当所述若干条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导电连接杆的T型顶端伸出所述第一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条弹簧均匀分布在伸出所述第二穿孔的所述导电连接杆的周围;所述圆柱管为塑料圆柱管。
CN201820492065.6U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26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2065.6U CN208226153U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2065.6U CN208226153U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26153U true CN208226153U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14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9206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26153U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261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1098A (zh) * 2018-04-08 2018-10-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1098A (zh) * 2018-04-08 2018-10-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93080U (zh) 母排
CN208226153U (zh)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系统
CN204649887U (zh) 一种电梯控制柜线束的组装检测装置
CN209312302U (zh) 一种多功能电学实验箱
CN107732854B (zh) 一种变电站用的避雷装置
CN203453220U (zh) 家电立柱结构及具有该家电立柱结构的电风扇
CN107992713A (zh) 一种组合空气间隙击穿电压预测方法
CN203324468U (zh) 一种电能表接拆线装置
CN205303204U (zh) 一种电容器的老化夹具
CN103353540A (zh) 一种用于测试光伏汇流箱测量板模块的测试装置
CN203732568U (zh) 一种高压试验箱与电缆接头的连接结构
CN108631098A (zh) 一种充电器电气性能测试连接方法及系统
ATE523937T1 (de) Stromversor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supraleitenden apparat unter hoch- oder mittelspannung
CN206921648U (zh) 一种固定性好的低压出线套管
CN204731401U (zh) 一种电能表快速连接装置与检测设备
CN207183581U (zh) 接线端子
CN203870202U (zh) 一种新型电解电容内防爆高频大电流测试装置
CN208505768U (zh) 一种悬垂线夹强度测试用夹具
CN204214897U (zh) 端子排便易鳄鱼线夹
CN206470339U (zh) 同轴式大电流套管温升试验装置
CN202205617U (zh) 一种挂板与合闸弹簧的组装夹具
CN205193196U (zh) 一种用于线缆线束测试仪的接口扩展箱装置
CN210007071U (zh) 一种物理实验电学接线线缆
CN203224523U (zh) 用于发电机进相试验的可切换接线的录波仪
CN206281922U (zh) 一种引线电容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