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24122U -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24122U
CN208224122U CN201820625585.XU CN201820625585U CN208224122U CN 208224122 U CN208224122 U CN 208224122U CN 201820625585 U CN201820625585 U CN 201820625585U CN 208224122 U CN208224122 U CN 208224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vice
series connection
image
high definition
definition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255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启林
周建华
朱彬
殷海华
芮挺
周伟
周德宝
尤启蒙
王国军
孙呈齐
杨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6255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24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24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24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包括N个检测装置、数据连接线、管理计算机;N个检测装置呈串联结构,并且其中一个检测装置通过数据连接线与管理计算机电连接;检测装置包括高清相机、串联平台、平台卡扣、补光灯、无棱镜测距仪;高清相机具有一自动对焦镜头,高清相机与管理计算机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的控制指令以调用自动对焦镜头拍摄一指定区域的图像,并将拍摄的图像发送至管理计算机;管理计算机内置有病害自动识别核心算法和图像识别算法,能够识别出图像中的结构件,并对图像中的结构件进行病害识别。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获取桥梁结构断面的完整图像,并对图像中的病害进行自动定量化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属于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际的结构检测工作中,桥梁结构外观病害采集与分析处理基本由人工来解决,整个检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大大影响检测工作效率,并且无法做到桥梁外观整体性照片的采集,检查结果也受到检测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例如,目前的桥梁外观检查是人工借助桥梁检查车对桥梁各个病害部位进行拍照,获取的外观病害照片都是局部的,并且很难做到全面不遗漏,同时人工检查对现场获取的图像必须经过大量的人工判别病害并携带其他检测设备进行定量化测量,所需时间较长,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能够自动获取桥梁结构断面的完整图像,并对图像中的病害进行自动定量化操作,无需借助其他检测设备,整个过程可做到无人化,大大降低了人工工作量,增加了检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所述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包括N个检测装置、数据连接线、管理计算机;
所述N个检测装置呈串联结构,并且其中一个检测装置通过数据连接线与管理计算机电连接以建立N个检测装置与管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链路;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高清相机、串联平台、平台卡扣、补光灯、无棱镜测距仪;
所述高清相机具有一自动对焦镜头,高清相机与管理计算机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的控制指令以调用自动对焦镜头拍摄一指定区域的图像,并将拍摄的图像发送至管理计算机;
所述高清相机固定在串联平台上;
所述N个检测装置的串联平台分布在桥梁检测车上,每个串联平台均通过至少一个平台卡扣可移动地安装在桥梁检测车上;
所述补光灯安装在高清相机一侧,与管理计算机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的控制指令以对所述拍摄区域进行光强补偿;
所述无棱镜测距仪安装在高清相机一侧,与管理计算机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的控制指令以测量高清相机与所述指定区域的距离,并将测量结果反馈至管理计算机;
所述管理计算机内置有病害自动识别核心算法和图像识别算法;
所述管理计算机响应于接收到高清相机发送的图像,调用图像识别算法以识别出图像中的结构件,再调用病害自动识别核心算法对图像中的结构件进行病害识别;
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N个检测装置的高清相机通过数据连接线依次连接以建立串联结构。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N个检测装置具有各自独立的编号。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计算机还内置有图像整合算法;
所述管理计算机响应于接收到高清相机发送的图像,调用图像整合算法以整合多个检测装置反馈的图像,再调用图像识别算法以识别出整合后图像中的结构件,最后调用病害自动识别核心算法对图像中的结构件进行病害识别。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计算机采用便携式电脑。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串联平台朝向桥梁检测车的一侧设置有M个侧孔;
M个所述平台卡扣一一对应地穿过桥梁检测车的横梁或者悬臂以固定在所述M个侧孔内;
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串联平台的侧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
所述桥梁检测车的横梁或者悬臂上与侧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和/或通槽;
所述平台卡扣包括相互连接的螺纹杆和卡扣,螺纹杆的直径小于等于通孔直径和/或通槽的宽度,卡扣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和/或通槽的宽度;
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吻合的第二螺纹,以使螺纹杆旋入并固定在侧孔内。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孔以高清相机的轴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计算机内设置有一警报模块;
所述警报模块响应于管理计算机识别出接收到的图像中的结构件存在病害,发出警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警报模块还被设置成响应于管理计算机识别出接收到的图像中的结构件存在病害,发送一警报消息至指定客户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检测设备将外观拍照、图像自动识别与处理功能集于一体,使用一种设备即可完成多项工作,体积小、可拆卸拼装、易携带,避免检测现场携带多种专业设备,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检测设备采用串联的工作方式,可单个独立使用,也可串联统一控制,可完美的依附于桥检车的横梁及竖梁等各个位置,可对结构的全断面图像进行有效的采集。
(3)本实用新型检测设备内置自动识别核心算法可实时处理拍摄的图像,并对图像中的病害进行自动定量化操作,无需借助其他检测设备,整个过程可做到无人化,大大降低了人工工作量,增加了检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及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所述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包括N个检测装置、数据连接线7、管理计算机8。
所述N个检测装置呈串联结构,并且其中一个检测装置通过数据连接线7与管理计算机8电连接以建立N个检测装置与管理计算机8之间的数据通讯链路。
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检测装置既可以单个独立使用,也可以串联统一控制使用。
优选的,所述N个检测装置通过数据连接线7依次连接以建立串联结构。
以图1所示结构为例,桥梁检测车的横梁和悬臂上共设置有三个检测装置,其中,相邻的检测装置之间通过数据连接线7依次连接,实现串联结构,最左侧的检测装置与管理计算机8连接,从而实现管理计算机8对图中三个检测装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为了对N个检测装置做区分,我们设置如下:所述N个检测装置具有各自独立的编号。
检测装置在反馈图像至管理计算机8时可以附带上自身具有的编号,以便于管理计算机8快速定位到拍摄设备。尤其是当检测装置反馈的图像中的结构件存在病害时,快速定位到拍摄设备有助于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到存在病害的桥梁结构件位置。
这一特性在维护和/或检修检测装置时同样存在便利性,例如有助于工作人员快速发现存在问题的检测装置、或者对多台检测装置的维护管理做明确的记录整理等等。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高清相机1、串联平台3、平台卡扣4、补光灯5、无棱镜测距仪6。
所述高清相机1具有一自动对焦镜头2,高清相机1与管理计算机8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8的控制指令以调用自动对焦镜头2拍摄一指定区域的图像,并将拍摄的图像发送至管理计算机8。
前述N个检测装置通过数据连接线7依次连接以建立串联结构,实际上就是高清相机1通过数据连接线7依次连接以建立串联结构。
所述高清相机1固定在串联平台3上,优选的,固定在串联平台3的上表面,串联平台3的下表面则固定在桥梁检测车上。具体的,所述N个检测装置的串联平台3分布在桥梁检测车上,每个串联平台3均通过至少一个平台卡扣4可移动地安装在桥梁检测车上。
下面以一具体例子来说明串联平台3是如何固定在桥梁检测车上,应当理解,串联平台3固定在桥梁检测车上方式并不局限于该例子。
所述串联平台3朝向桥梁检测车的一侧设置有M个侧孔。
M个所述平台卡扣4一一对应地穿过桥梁检测车的横梁或者悬臂以固定在所述M个侧孔内。
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至于平台卡扣4固定在侧孔内的方式,以下述例子为例说明。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串联平台3的侧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
所述桥梁检测车的横梁或者悬臂上与侧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和/或通槽。
所述平台卡扣4包括相互连接的螺纹杆和卡扣,螺纹杆的直径小于等于通孔直径和/或通槽的宽度,卡扣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和/或通槽的宽度。
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吻合的第二螺纹,以使螺纹杆旋入并固定在侧孔内。
如此,可以通过将螺纹杆穿过通孔和/或通槽、并旋入侧孔内的方式以使得串联平台3固定在桥梁检测车上。
当需要更换位置时,将螺纹杆从侧孔内旋出,使得串联平台3与桥梁检测车分离,移动串联平台3使之到达新的拍摄位置,如果新的拍摄位置具有类似的通孔和/或通槽,则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将串联平台3固定在新的拍摄位置。
优选的,所述侧孔以高清相机1的轴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以实现多个平台卡扣4的受力均匀,获得更好的稳固性。
室外环境瞬息万变,在某些时刻,由于光线较暗,拍摄出来的图像通常也不太理想,无法精确判断病害。为此我们在检测装置中增加了补光装置。
所述补光灯5安装在高清相机1一侧,与管理计算机8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8的控制指令以对所述拍摄区域进行光强补偿。
优选的,管理计算机8同时对补光灯5和高清相机1下达控制指令,补光灯5先行开启,在设定时间后高清相机1对焦拍照,以获得最佳的结构件图像。
在高清相机1的使用过程中,不同的拍摄距离会导致拍摄出的图像中的结构件大小不同,这对于结构件病害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取更加精准的病害判断结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检测装置中设置有测距仪,优选的,考虑到室外环境,我们选择采用无棱镜测距仪6。
所述无棱镜测距仪6安装在高清相机1一侧,与管理计算机8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8的控制指令以测量高清相机1与所述指定区域的距离,并将测量结果反馈至管理计算机8。
同补光灯5,优选的,管理计算机8同时对无棱镜测距仪6和高清相机1下达控制指令,拍摄图像的同时对高清相机1与所述指定区域的距离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连同高清相机1拍摄的图像一起反馈至管理计算机8,更加优选的,将测量出的距离整合在拍摄图像上发送至管理计算机8。
关于管理计算机8判断结构件病害的方法,本实用新型通过病害自动识别核心算法来实现。具体原理如下:
所述管理计算机8内置有病害自动识别核心算法和图像识别算法。
所述管理计算机8响应于接收到高清相机1发送的图像,调用图像识别算法以识别出图像中的结构件,再调用病害自动识别核心算法对图像中的结构件进行病害识别。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计算机8还内置有图像整合算法。
所述管理计算机8响应于接收到高清相机1发送的图像,调用图像整合算法以整合多个检测装置反馈的图像,再调用图像识别算法以识别出整合后图像中的结构件,最后调用病害自动识别核心算法对图像中的结构件进行病害识别。
通过该图像整合算法,可以获取到桥梁结构件的整个断面,而不必因为桥梁结构件过大、无法整体拍摄而只能获取到结构件的其中一部分,出现病害判断失误。
对于图像整合算法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拍摄距离的计算,这也是设置前述测距仪的目的之一。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计算机8采用便携式电脑,一方面便于携带,另一方面也较为适合户外使用环境。
实际上,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检测装置均为可拆卸的便携式结构,体积小、易拆卸拼装、易携带,避免检测现场携带多种专业设备,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计算机8内设置有一警报模块。
所述警报模块响应于管理计算机8识别出接收到的图像中的结构件存在病害,发出警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警报模块还被设置成响应于管理计算机8识别出接收到的图像中的结构件存在病害,发送一警报消息至指定客户端。
指定客户端可以是工作人员的手机、电脑、pad端等等,目的是实现检测自动化和无人值守,节约人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包括N个检测装置、数据连接线(7)、管理计算机(8);
所述N个检测装置呈串联结构,并且其中一个检测装置通过数据连接线(7)与管理计算机(8)电连接以建立N个检测装置与管理计算机(8)之间的数据通讯链路;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高清相机(1)、串联平台(3)、平台卡扣(4)、补光灯(5)、无棱镜测距仪(6);
所述高清相机(1)具有一自动对焦镜头(2),高清相机(1)与管理计算机(8)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8)的控制指令以调用自动对焦镜头(2)拍摄一指定区域的图像,并将拍摄的图像发送至管理计算机(8);
所述高清相机(1)固定在串联平台(3)上;
所述N个检测装置的串联平台(3)分布在桥梁检测车上,每个串联平台(3)均通过至少一个平台卡扣(4)可移动地安装在桥梁检测车上;
所述补光灯(5)安装在高清相机(1)一侧,与管理计算机(8)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8)的控制指令以对所述拍摄区域进行光强补偿;
所述无棱镜测距仪(6)安装在高清相机(1)一侧,与管理计算机(8)电连接,根据管理计算机(8)的控制指令以测量高清相机(1)与所述指定区域的距离,并将测量结果反馈至管理计算机(8);
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检测装置的高清相机(1)通过数据连接线(7)依次连接以建立串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检测装置具有各自独立的编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算机(8)采用便携式电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平台(3)朝向桥梁检测车的一侧设置有M个侧孔;
M个所述平台卡扣(4)一一对应地穿过桥梁检测车的横梁或者悬臂以固定在所述M个侧孔内;
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串联平台(3)的侧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
所述桥梁检测车的横梁或者悬臂上与侧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和/或通槽;
所述平台卡扣(4)包括相互连接的螺纹杆和卡扣,螺纹杆的直径小于等于通孔直径和/或通槽的宽度,卡扣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和/或通槽的宽度;
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吻合的第二螺纹,以使螺纹杆旋入并固定在侧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以高清相机(1)的轴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算机(8)内设置有一警报模块;
所述警报模块响应于管理计算机(8)识别出接收到的图像中的结构件存在病害,发出警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模块还被设置成响应于管理计算机(8)识别出接收到的图像中的结构件存在病害,发送一警报消息至指定客户端。
CN201820625585.XU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Active CN208224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5585.XU CN208224122U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5585.XU CN208224122U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24122U true CN208224122U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13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25585.XU Active CN208224122U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241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8548A (zh) * 2018-04-28 2018-11-30 赵启林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8548A (zh) * 2018-04-28 2018-11-30 赵启林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9428B (zh) 地图数据评测装置及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车和采集基站
CN103489387B (zh) 显示器画面切换响应时间测试系统和方法
WO2020034931A1 (zh) 用于激光气体检测仪的数据管理方法及数据管理终端
CN106093838B (zh) 关口电能表远程在线校验方法及系统
CN107101623B (zh) 测量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4316443B (zh) 一种基于ccd后向散射的pm 2.5浓度监测方法
CN101206212B (zh) 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
KR101732085B1 (ko) 이동식 시설물 검사장치와 시설물 유지관리방법
CN204287496U (zh) α、β表面污染检测仪自动检定/校准/检测装置
CN105809762A (zh) 一种基于移动式终端充电桩巡检装置和巡检方法
WO2017141225A2 (ko) 모바일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신재생 에너지 설비의 진단관리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208224122U (zh)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CN104539905A (zh) 电力无人直升机可见光精确检测系统
CN110796754A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机房巡检方法
CN109491408A (zh) 一种可用于室内结构检测的无人机
CN105262994A (zh) 一种基于智能轨道摄像机的仪表识别装置和方法
CN102494629B (zh) 流水线传动链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9945976A (zh) 双目成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051093A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便携式航标灯现场检测系统
CN212276436U (zh) 一种地下设施巡检仪
CN107588722A (zh) 一种便携式激光光斑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08918548A (zh) 一种串联拼装式结构外观拍照检测设备
CN107270817A (zh) 基于视觉处理的螺钉安装装置及螺钉安装方法
CN110160448A (zh) 一种输电线路模拟导线覆冰在线监测系统
CN206670569U (zh) 油管接头通孔检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Qilin

Inventor after: Yang Ling

Inventor after: Zhou Jianhua

Inventor after: Zhu Bin

Inventor after: Yin Haihua

Inventor after: Zhou Wei

Inventor after: Zhou Debao

Inventor after: You Qimeng

Inventor after: Wang Guojun

Inventor after: Sun Chengqi

Inventor before: Zhao Qilin

Inventor before: Sun Chengqi

Inventor before: Yang Ling

Inventor before: Zhou Jianhua

Inventor before: Zhu Bin

Inventor before: Yin Haihua

Inventor before: Rui Ting

Inventor before: Zhou Wei

Inventor before: Zhou Debao

Inventor before: You Qim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Guo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