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20684U -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20684U
CN208220684U CN201820418436.6U CN201820418436U CN208220684U CN 208220684 U CN208220684 U CN 208220684U CN 201820418436 U CN201820418436 U CN 201820418436U CN 208220684 U CN208220684 U CN 208220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port
hydraulic
valve
hydraulic fluid
man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84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志坚
马金山
梁国红
肖建秋
齐金涛
郗凤亮
徐朝阳
邵强
刘继亮
耿莉
王雪
卢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184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20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20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2068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手动减压阀、第二手动减压阀、第三手动减压阀、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一组旋扣马达以及第二组旋扣马达,第一手动减压阀、第二手动减压阀以及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与供油口连接,三者的油口Y与回油口连接,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与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之间、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与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之间、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与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之间能分别连通,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第一组旋扣马达的油口A之间、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第一组旋扣马达的油口B之间能分别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行业中钻井装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续循环钻井系统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背景技术
连续循环钻井系统能够在接单根或立柱时保持钻井液的连续循环,从而在整个钻进期间实现稳定的当量循环密度和不间断的钻屑排出,避免了停泵和开泵循环时引起的井底压力波动,全面改善了井眼条件和钻井安全,显著降低钻井事故,提高钻进效率。
其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225117U中,描述了一种连续循环钻井系统的液压上卸扣机构,主要由旋扣马达、上卸扣油缸、定位油缸、齿爪、导轨、旋扣齿轮和中心齿轮等组成,中心齿轮与夹持机构固连。上述上卸扣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上扣时,在夹持机构夹住钻杆后,先利用旋扣马达通过旋扣齿轮驱动中心齿轮和夹持机构旋转,以此带动钻杆正转使接头旋紧,然后定位油缸伸出,使导轨上的齿爪与中心齿轮啮合,确定啮合后,启动上卸扣油缸,通过齿爪驱动中心齿轮和夹持机构正传,进行接头紧扣,达到上扣扭矩后,上卸扣油缸泄压,定位油缸回缩使导轨上的齿爪与中心齿轮脱离,至此完成上扣流程;卸扣流程与之相反,定位油缸伸出使齿爪与中心齿轮啮合后,上卸扣油缸通过齿爪驱动中心齿轮和夹持机构反转崩扣,接头崩开后,上卸扣油缸泄压,定位油缸回缩使齿爪与中心齿轮脱离,然后启动旋扣马达,通过旋扣齿轮驱动中心齿轮和夹持机构反转,将接头旋开,至此完成卸扣操作。
由于齿爪与中心齿轮之间的齿位时常不对中,需要通过较复杂的动作使齿爪与中心齿轮啮合,因此操作费时费力,偶尔还会发生多次动作无法啮合的情况,另外在齿爪与中心齿轮脱离时,也会出现因为齿爪与导轨相对位置不合适,造成机构运动受阻而无法完全脱开的现象,此时必须人工干预解决,影响了现场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通过变换液压马达的控制方式实现旋扣、紧扣和崩扣的全部操作,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可靠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包括有第一手动换向阀、第二手动换向阀、第一手动减压阀、第二手动减压阀、第三手动减压阀、第一手动节流阀、第二手动节流阀、第三手动节流阀、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第一组旋扣马达以及第二组旋扣马达,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以及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与供油口连接,三者的油口Y与回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的油口B、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的油口B以及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的油口B上对应连接有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以及第三压力表;
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以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的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的油口B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和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被封堵。
如上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中,另包括:
第一梭阀,其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连接;
第二梭阀,其油口A与所述第一梭阀的油口C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连接;
第三梭阀,其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梭阀的油口B连接。
如上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油口P、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以及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与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油口T、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油口T、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Y、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Y、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Y、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T、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T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T与回油口连接。
如上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以及第二手动换向阀替换为电磁控制阀,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第二手动减压阀、第三手动减压阀、第一手动节流阀第二手动节流阀以及第三手动节流阀替换为电比例控制阀。
如上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第二手动节流阀以及第三手动节流阀替换为调速阀。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可以通过灵活变换液压马达的控制方式实现旋扣、紧扣和崩扣的全部操作,取消了现有技术中上卸扣油缸、定位油缸和齿爪等部件,因此避免了齿爪与中心齿轮啮合和脱离困难的问题,使上卸扣操作更为简便,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旋扣马达驱动接头旋合、紧扣、崩扣和旋离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第一手动换向阀;2、第二手动换向阀;3、第一手动减压阀;4、第二手动减压阀;5、第三手动减压阀;6、第一手动节流阀;7、第二手动节流阀;8、第三手动节流阀;9、第一梭阀;10、第二梭阀;11、第三梭阀;12、第一压力表;13、第二压力表;14、第三压力表;15、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6、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7、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8、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9、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20、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1、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2、第一组旋扣马达;23、第二组旋扣马达;24、供油口;25、回油口;26、公接头;27、母接头;28、夹持机构;29、齿轮传动机构;30、旋扣马达;31、油缸;32、壳体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另外,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需说明的是,下述的“连接”通常指的是通过管线连接,而油口A、油口B、油口C、油口P、油口Y以及油口T是液压传动技术领域常用标识符号,即油口A、B和C称为工作油口,油口P称为压力油口,油口T称为回油口,油口Y称为泄油口,油口a和b称为控制油口,后续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包括有第一手动换向阀1、第二手动换向阀2、第一手动减压阀3、第二手动减压阀4、第三手动减压阀5、第一手动节流阀6、第二手动节流阀7、第三手动节流阀8、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第一组旋扣马达22以及第二组旋扣马达23,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b及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b连接,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液控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液控口a连接;
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7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4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5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的油口B、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7的油口B以及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B上对应连接有第一压力表12、第二压力表13以及第三压力表14。
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22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A以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22的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23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A、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23的油口B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和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B被封堵。
请参见图1所示,所述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还设置有:
第一梭阀9,其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的液控口a连接;
第二梭阀10,其油口A与所述第一梭阀9的油口C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的液控口a连接;
第三梭阀11,其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梭阀10的油口B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P、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4的油口P以及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5的油口P与供油口24连接,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T、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T、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的油口Y、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4的油口Y、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5的油口Y、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T、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T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T与回油口25连接。
具体使用时,优选第一组旋扣马达和第二组旋扣马达型号为M1057B01A,其中A组4个,B组2个,同组马达之间优选相互并联设置;手动换向阀型号为4WMM6J5X/F;三位液动换向阀型号为4WH16J7X/;二位液动换向阀型号为N5B300;手动减压阀型号为DR20-5-5X/315YM;手动节流阀型号为DVP-20-01.X;梭阀型号为RS417;压力表型号为213.53/0-40MPa/G1/4"。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将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以及第二手动换向阀2替换为电磁控制阀,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第二手动减压阀4、第三手动减压阀5、第一手动节流阀6第二手动节流阀7以及第三手动节流阀8替换为电比例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第二手动节流阀7以及第三手动节流阀8替换为调速阀。另外,所述第一压力表12、第二压力表13以及第三压力表14替换为压力传感器。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在工作时驱动接头旋合、紧扣、崩扣和旋离,其中,如图2所示,夹持机构28与齿轮传动机构29固定,齿轮传动机构29和旋扣马达30安装在壳体底板32上,壳体底板32与油缸31的活塞杆固定,夹持机构28夹紧公接头26后,旋扣马达30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9驱动公接头26旋转,同时油缸31可以通过壳体底板32等驱动公接头26上、下运动,使公接头26与母接头27旋合、紧扣、崩扣或旋离。需说明的是,对于上述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为了能简化附图以便于理解,图2中用旋扣马达30示意性的表示上述的第一组旋扣马达22以及第二组旋扣马达23。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非工作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和第二手动换向阀2阀芯置于中位,其油口A和B与油口T连通,油口P封闭,由于无液压油通向各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以及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阀芯均处于中位,其各自的油口P、T、A和B互不连通,而4个二位液动换向阀18、19、20、21均处于右位,其油口B和油口C连通,油口A封闭,此时第一组旋扣马达22和第二组旋扣马达23因各自油口A与油口B连通而处于浮动状态。
将第三手动节流阀8开口调至一定开度,观察第三压力表14显示,调整第三手动减压阀5,将压力调至10MPa;操作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使其油口P与油口A连通,油口T与油口B连通,此时液压油通向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液控口b,使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P与油口A连通,油口T与油口B连通,同时,液压油经第三梭阀11和第二梭阀10通向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液控口a和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的液控口a,使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的油口A与油口C连通,油口B封闭,此时,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23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B连通,其油口B与回油口25连通,液压油驱动第二组旋扣马达23正转,进而驱动公接头26正转,同时油缸31驱动公接头26向下运动,使公接头26与母接头27旋合,操作时通过第三手动节流阀8将转速控制在10-20r/min,接头旋合后(其具体连接及工作过程与现有技术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将第二手动换向阀2阀芯回复至中位;
将第一手动节流阀6开口调至一定开度,观察第一压力表12显示,调整第一手动减压阀3,将压力调至15MPa;操作第一手动换向阀1,使其油口P与油口A连通,油口T与油口B连通,此时,液压油通向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b和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a,使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P与油口A连通,油口T与被封堵的油口B连通,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P与被封堵的油口B连通,油口T与油口A连通,同时液压油经第一梭阀9和第二梭阀10通向4个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使全部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油口C连通,油口B封闭,由此,两组旋扣马达的油口A与第一手动节流阀6的油口B连通,油口B与回油口25连通,液压油驱动两组旋扣马达正转,进而以较大扭力使公接头26正转紧扣,操作时通过第一手动节流阀6将转速控制在3-6r/min,接头旋紧(其具体连接及工作过程与现有技术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后,将第一手动换向阀1阀芯回复至中位;
将第二手动节流阀7开口调至一定开度,观察第二压力表13显示,调整第二手动减压阀4,将压力调至20MPa;操作第一手动换向阀1,使其油口P与油口B连通,油口T与油口C连通,此时液压油通向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a和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b,使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P与被封堵的油口B连通,油口T与油口A连通,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P与油口A连通,油口T与被封堵的油口B连通,同时,液压油通向4个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使各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油口C连通,油口B封闭,由此,两组旋扣马达的油口B与第二手动节流阀7的油口B连通,油口A与回油口25连通,液压油驱动两组旋扣马达反转,进而以较大扭力使公接头26反转崩扣,操作时通过第二手动节流阀7将转速控制在3-6r/min,接头崩开后,使第一手动换向阀1阀芯回复至中位。
另外,操作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使其油口P与油口B连通,油口T与油口A连通,此时液压油通向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和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的液控口a,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P转为与油口B连通,油口T转为与油口A连通,由此,第二组旋扣马达23的油口B与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B连通,油口A与回油口25连通,液压油可驱动第二组旋扣马达23反转,进而驱动公接头26反转,同时油缸31驱动公接头26向上运动,使公接头26与母接头27旋离,操作时可利用第三手动节流阀8调整旋扣转速,利用第三手动减压阀5控制旋扣扭矩。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可以通过灵活变换液压马达的控制方式实现旋扣、紧扣和崩扣的全部操作,取消了现有技术中上卸扣油缸、定位油缸和齿爪等部件,因此避免了齿爪与中心齿轮啮合和脱离困难的问题,使上卸扣操作更为简便,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包括有第一手动换向阀(1)、第二手动换向阀(2)、第一手动减压阀(3)、第二手动减压阀(4)、第三手动减压阀(5)、第一手动节流阀(6)、第二手动节流阀(7)、第三手动节流阀(8)、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第一组旋扣马达(22)以及第二组旋扣马达(23),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b及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b连接,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液控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液控口a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7)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4)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5)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的油口B、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7)的油口B以及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B上对应连接有第一压力表(12)、第二压力表(13)以及第三压力表(14);
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22)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A以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22)的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23)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A、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23)的油口B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和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B被封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另包括:
第一梭阀(9),其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的液控口a连接;
第二梭阀(10),其油口A与所述第一梭阀(9)的油口C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的液控口a连接;
第三梭阀(11),其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梭阀(10)的油口B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P、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4)的油口P以及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5)的油口P与供油口(24)连接,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T、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T、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的油口Y、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4)的油口Y、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5)的油口Y、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T、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T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T与回油口(25)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以及第二手动换向阀(2)替换为电磁控制阀,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第二手动减压阀(4)、第三手动减压阀(5)、第一手动节流阀(6)第二手动节流阀(7)以及第三手动节流阀(8)替换为电比例控制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第二手动节流阀(7)以及第三手动节流阀(8)替换为调速阀。
CN201820418436.6U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20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8436.6U CN208220684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8436.6U CN208220684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20684U true CN208220684U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04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843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20684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206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0985A (zh) * 2018-03-27 2018-08-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0985A (zh) * 2018-03-27 2018-08-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CN108360985B (zh) * 2018-03-27 2024-03-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6438B (zh) 一种电液比例控制阀组
CN104047912B (zh) 自带动力源的数字泵控差动液压缸
CN105951703B (zh) 一种齿轮齿条式升降机构的液压系统
CN102979133A (zh) 液压挖掘机回转制动能量回收利用装置
CN103075101A (zh) 矿用多逻辑保护回路及多联动功能钻机液压系统
CN1987040B (zh) 石油钻机井架和底座液压升降同步控制装置
CN102022106A (zh) 钻杆接头自动旋扣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US10323658B2 (en) Hydraulic drive system for operation table
CN208220684U (zh)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CN201037377Y (zh) 水平定向钻机阀控合流增速液压系统
CN102220863A (zh) 水平定向钻机阀控自动合流液压系统
CN110118208A (zh) 适用于机械臂的液压系统和机械臂
CN105971954A (zh) 一种有效保证液压马达驱动正常制动的方法
CN108360985A (zh)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CN104176664B (zh) 一种防起重机伸缩臂前窜的液压系统及起重机
CN108756726A (zh) 旋挖钻机动力头控制装置
CN101943192B (zh) 双马达驱动钻机两位六通调速阀
AU2023208152A1 (en) A method for micro-angle stepping control of hydraulic motors
CN104373399B (zh) 可实现多扭矩输出的液压系统及旋挖钻机
CN201241640Y (zh) 可调对中侧挂式背钳
CN202090904U (zh) 水平定向钻机阀控自动合流液压系统
CN203161082U (zh) 一种矿用多逻辑保护回路及多联动功能钻机液压系统
CN201747300U (zh) 一种动力钳的液压控制回路
CN201738844U (zh) 一种多功能动力钳
CN202381432U (zh) 一种调平过载阀及高空作业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