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03596U - 泵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03596U
CN208203596U CN201820816836.2U CN201820816836U CN208203596U CN 208203596 U CN208203596 U CN 208203596U CN 201820816836 U CN201820816836 U CN 201820816836U CN 208203596 U CN208203596 U CN 208203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bushing
pump case
water diversion
flat seg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168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启亮
王金水
尹斌
黄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ree Flower Yaweike Electric Appliance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ree Flower Yaweike Electric Appliance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ree Flower Yaweike Electric Appliance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ree Flower Yaweike Electric Appliance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168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03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03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03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所述泵包括泵壳、分水盘、电机和叶轮,所述泵壳具有泵腔,所述泵壳上设有均与所述泵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分水盘设在所述泵壳的第一端,所述分水盘上设有从所述泵壳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泵壳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且伸出所述分水盘的多个安装件,多个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分水盘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安装件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所述泵的安装;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设在所述分水盘内,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分水盘外且设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以形成磁力;所述叶轮设在所述泵壳内且与所述转子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泵连接结构灵活,提高了泵安装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泵。
背景技术
洗碗机等家电设备常常需要动力系统和加热系统协同工作,以为介质提供输送动力的同时对介质进行加热。其中,洗碗机包括底槽和泵,底槽的外壁面上设有延伸部,泵通过连接结构安装在延伸部上以作为动力系统为介质提供输送动力,便于完成洗涤过程。
然而,现有泵的连接结构形式单一,泵仅应用于特定的安装场景,降低了泵安装的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泵,该泵连接结构可使泵应用于多种安装场景,提高了泵安装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具有泵腔,所述泵壳上设有均与所述泵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水盘,所述分水盘设在所述泵壳的第一端,所述分水盘上设有从所述泵壳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泵壳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且伸出所述分水盘的多个安装件,多个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分水盘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安装件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所述泵的安装;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设在所述分水盘内,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分水盘外且设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以形成磁力;叶轮,所述叶轮设在所述泵壳内且与所述转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泵,通过在泵的外周设置多个安装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一个或是几个进行泵的安装,可适用于多种泵的安装场景,提高了泵安装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的外表面设有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截面由沿所述安装件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凸起所在安装件的外表面的平面剖切该凸起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平直段、弧形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彼此垂直设置,所述弧形段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设在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且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伸出所述分水盘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伸出所述分水盘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均大体呈L型,所述弧形段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边侧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长边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设有4个,4个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分水盘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泵壳的周壁,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泵壳的同一侧或相对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水盘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封闭,所述转子设在所述筒体内;凸缘,所述凸缘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周缘沿所述筒体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定子与所述凸缘连接;围堰,所述围堰从所述凸缘的外周缘沿该筒体的轴向朝向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延伸,所述安装件设在所述围堰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堰的外周轮廓大体呈方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泵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泵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泵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泵体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衬套的轴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衬套的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泵体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泵和洗碗机的底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件的泵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安装件的结构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件连接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泵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泵100,泵壳1,泵腔11,进水室111,压水室112,进水管12,出水管13,分水盘2,筒体21,凸缘22,围堰23,电机3,定子31,转子32,电机轴33,加热组件4,热盘41,加热元件42,温控器43,导热棒45,安装部件46,第一法兰461,第二法兰462,紧固件 463,橡胶圈464,保险丝44,衬套5,衬套腔501,凹槽51,第一口52,第二口53,第一孔54,排气孔55,凸台56,第二孔57,导流板58,定位柱59,叶轮6,安装件7,凸起701,第一平直段71、弧形段72和第二平直段73,罩壳8,底槽200,延伸部201,槽出口202,喷淋进口203,喷淋出口204,连接组件300,连接件301,第一平直部3011,第二平直部3012,卡凸302,减震件303,第一通槽304,第二通槽3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泵包括泵壳1、分水盘2、电机3、加热组件4、衬套5和叶轮6,其中,泵壳1具有泵腔11,分水盘2设在泵壳1的第一端(图2、 3所示的泵壳1的右端),加热组件4设在泵壳1的第二端(图2、3所示的泵壳1的左端),即分水盘2、泵壳1和加热组件4限定出泵腔11。换言之,如图2、3所示,泵壳1的右端连接分水盘2,泵壳1的左端连接加热组件4,分水盘2和加热组件4分别封闭泵壳1的右端和左端,以在泵壳1内限定出泵腔11。
泵壳1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泵腔11连通。更具体地,泵还包括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进水管12在进水口处与泵壳1相连,出水管13在出水口处于泵壳1相连,且进水管12通过进水口与泵腔11连通,出水管13通过出水口与泵腔11 连通。外部的水通过进水管12的外端口进入进水管内并经进水口进入泵腔11内,再通过出水口排入出水管13内并经出水管13的外端口排出。
电机3包括定子31和转子32,转子32设在分水盘2内,定子31位于分水盘2外且设在转子32的外周以形成磁力。具体地,分水盘2包括筒体21和凸缘22,筒体21的第一端(图2、3所示的筒体21的右端)封闭,凸缘22从筒体21的第二端(图2、3所示的筒体21的左端)的外周沿筒体21的径向向外延伸,凸缘22与泵壳1相连,转子32设在筒体21的内部,定子31环绕在筒体21的外周。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定子31的左端与凸缘22连接,定子31的右端连接有罩壳8。
换言之,如图2、3所示,泵壳1的右端与分水盘2的凸缘22连接,筒体21的右端封闭,筒体21的左端开口,转子32设在筒体21的内部,即电机3设在泵腔11内的右端,电机7的中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且可转动的电机轴33,电机轴33的右端在筒体21的内部,电机轴33的左端从筒体21的左端穿出并与泵腔11内的叶轮6相连,定子31环绕筒体21 的外周设置且与凸缘22的右端面相连。具体地,分水盘2和泵壳1的第一端之间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例如可以为O型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转子32置于分水盘2的内部,电机3可通过泵内的水进行冷却,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率;通过电机3的电机轴33带动叶轮6旋转,从而使得叶轮6带动泵腔 11中的水流转动且叶轮6对水流做功,使水流得到能量而流出,此时水流的动能和压能均增大。进一步地,分水盘2还包括围堰23,围堰23从凸缘22的外周缘沿筒体21的轴向朝向筒体21的第一端(图2、3所示的筒体21的右端)延伸,且围堰23与泵壳1的第一端(图2、3所述的泵壳1的右端)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凸缘22的外周缘为凸缘22的沿其径向的位于外端的周缘,围堰23从凸缘22的外端的周缘从左向右延伸,且围堰23与泵壳1的右端相连。
衬套5安装在泵腔11内且邻近加热组件4设置,用以将泵腔11分为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其中,邻近加热组件4的为进水室111,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连通,可以理解的是,衬套5上设有通孔以连通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换言之,如图2、3所示,衬套5设在泵腔11内的左端,且将泵腔11分为彼此连通的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且相比于压水室112,进水室111更邻近于加热组件4,即泵腔11包括衬套5左侧的进水室111 和衬套5右侧的压水室112。具体地,叶轮6设在压水室112内。具体地,为提高泵体内水流的能量转换效率,一般地,进水室111的容积大于压水室112的容积,更具体地,进水室的容积为压水室的容积的2~4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泵通过设置衬套,能够将泵腔分为彼此连通的进水室和压水室,能够与叶轮配合使用作为水流的能量转换装置,提高水流的动能和压能,并且结构紧凑,能够适用于空间受限的场合;通过设置大体筒形的分水盘,将转子设在分水盘内且定子位于分水盘外,电机能够通过泵内的水冷却,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7所示,衬套5具有两端均与泵腔11连通的衬套腔501,泵腔11的位于衬套5第一侧(衬套5右侧)的部分形成压水室112,泵腔11的位于衬套5 第二侧(衬套5左侧)的部分和衬套腔501一起形成进水室111,衬套5上设有凹槽51,凹槽51从衬套5的第一端的外端面(图2、4所示的衬套5的右端面)沿衬套5的轴向螺旋延伸。
具体地,衬套5的第一端(图2、4所示的衬套5的右端)设有第一孔54,第一孔54 连通衬套腔501的第一端(图2、4所示的衬套腔501的右端)和泵腔11,凹槽51围绕在第一孔54的外周,凹槽51呈螺旋状,凹槽51的第一端,即凹槽51螺旋的始端位于衬套 5的右端面且沿从右向左的方向螺旋,凹槽51的第二端即螺旋的末端位于衬套5的左端和右端面之间的一个界面。进一步地,凹槽51在径向上的尺寸沿螺旋延伸的方向逐渐增大,即衬套5的右端面为凹槽51的面积变化最小处,凹槽51的螺旋的末端为凹槽51的面积变化最大处。可以理解的是,凹槽51的底面为螺旋的面,进一步地,凹槽51的螺旋的面沿衬套5的轴向向内凹入以形成弧形面螺旋,沿垂直于衬套5的轴向的平面剖开凹槽51,凹槽51的底面呈沿轴向向内凹入的弧形,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凹槽 51的底面还可以为平面的螺旋,沿垂直于衬套5的轴向的平面剖开凹槽51,凹槽51的底面呈直线。更进一步地,第一孔54设在衬套5的中心轴线上,更具体地,衬套5和泵壳1 同轴设置。
衬套5的第二端(图2、4所示的衬套5的左端)开口设置以连通衬套腔501的第二端(图2、4所示的衬套腔501的左端)和泵腔11。换言之,如图2、4所示,衬套5的左端整体开口以与泵腔11连通,且衬套腔501和衬套5左侧的泵腔11一起形成泵腔11的进水室111,衬套5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孔54,第一孔54连通衬套腔501和泵腔11,且衬套5 的右端的右侧为压水室112,即第一孔54连通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
衬套5的周壁上设有第一口52和第二口53,第一口52邻近凹槽51的第一端(凹槽51的螺旋的始端)设置,且第一口52与衬套腔501连通,第一口52也与泵壳1的进水口连通,即通过第一口52连通衬套腔501和泵壳1的进水口;第二口53与凹槽51的第二端(凹槽51的螺旋的末端)连通,且第二口53与泵壳1的出水口连通,即通过第二口53连通凹槽51的螺旋的末端和泵壳1的出水口。换言之,如图4-6所示,衬套5上的第一口 52开设在衬套5的周壁且位于衬套5的邻近凹槽51的右端的一侧,泵壳1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口52与衬套腔501连通;衬套5上的第二口53开设在衬套5的周壁且与凹槽51的左端连通,凹槽51通过第二口53与泵壳1的出水口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外部的水依次经进水管12和泵壳1的进水口进入衬套腔501处的进水室111内,进水室111内的水经第一孔54进入压水室112内,压水室11内的水依次经泵壳的出水口和出水管13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具有凹槽51的衬套5安装在泵腔11内,将泵腔11分为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由于衬套5的凹槽51以螺旋结构呈现,压水室112内的容积沿轴向变化,能够与在叶轮6配合时,提高水流的动能和压能;而且衬套5的第一口52邻近凹槽51的螺旋的始端设置,衬套5的第二口53设在凹槽51的螺旋的末端,能够在保证水流的动能和压能的情况下,将泵的轴向尺寸做到最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51的第二端(图4所示的凹槽51的左端)设有排气孔55,排气孔55连通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换言之,如图4、7所示,凹槽51的左端即凹槽51 的螺旋的末端设有排气孔55,排气孔55连通衬套腔501和衬套5右侧的泵腔11,即排气孔55连通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衬套5上设置排气孔55,且排气孔55设在凹槽51螺旋的末端即邻近衬套5的第二口53设置,能够将进水室111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55依次导入第二口53和泵壳1的出水口,以便将气体通过出水口和出水管 13排出,影响泵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衬套腔501内设有凸台56,凸台56从衬套5的第一端的内端面(衬套5的右端的内端面)沿衬套5的轴向延伸,换言之,如图2、5所示,凸台56从衬套5的右端的位于衬套腔501内的端面向左延伸且未超出衬套5的左端,即凸台 56的左端面位于衬套5的左端的右侧。
凸台56设有与第一孔54同轴设置的第二孔57,第二孔57分别与衬套腔501和第一孔54连通,第二孔57的直径小于第一孔54的直径。可以理解的是,进水室111依次通过第二孔57和第一孔54连通压水室1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孔54和第二孔57形成衬套5 的通孔连通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进一步地,衬套腔501内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板58,导流板58设在衬套5的内壁面和凸台56的外周面之间。更进一步地,排气孔55设有两个,至少一个导流板58中的一个位于两个排气孔55之间,具体地,排气孔55与导流板58间隔开,即排气孔55和导流板58 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排气孔55也可以仅设有一个,该排气孔55位于导流板58的一侧且与导流板58间隔开;排气孔55还可以设有多个,其中一部分排气孔55位于一个导流板58的一侧,另一部分排气孔55位于该导流板58的另一侧,即该一个导流板58将多个排气孔55分隔开且分为两部分,且多个排气孔55彼此间隔,且每个排气孔55与导流板58间隔开。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导流板58将排气孔55分割,能够提高气体排出的效力;由于液体从进水口进入的水流在进水室111内产生旋涡,水流流入到叶轮6时会出现冲击以对叶轮6运行产生影响,通过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板58能够防止从泵壳1的进水口流入的水流在进水室111内产生旋涡,从而使得流入到叶轮6的水流平稳。
更进一步地,衬套5的外壁面设有定位柱59,定位柱29沿衬套5的轴向延伸且伸出衬套5,泵壳1的内壁设有与定位柱59配合的定位槽14。换言之,如图2、4、6所示,定位柱59从左向右延伸,且定位柱59的左端连接在衬套5的外壁面,定位柱59的右端位于衬套5的右端面的右侧。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柱59为1个或多个,衬套5的外壁面设有多个定位柱59时,多个定位柱59在衬套5的周向上间隔布置,通过将定位柱59配合在泵壳 1内壁的定位槽14内,能够便于衬套5在泵腔11内的定位。更具体地,衬套5和泵壳1 同轴设置,泵壳1的内壁面呈台阶状,衬套5的端部能够配合在台阶处以进一步实现衬套 5的轴向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8-12所示,分水盘2的外周壁上设有安装件7,安装件 7沿从泵壳1的第二端(图2、3所示的泵壳1的左端)朝向泵壳1的第一端(图2、3所示的泵壳1的右端)的方向延伸且伸出分水盘2。换言之,安装件7连接在分水盘2的外周壁,且安装件7沿泵壳1的轴向从左向右延伸,安装件7伸出分水盘2的右端,即安装件7的右端位于分水盘2的右端的右侧。具体地,安装件7设在围堰23的外周壁。
可以理解的是,将泵应用于洗碗机时,该泵可称之为洗涤泵,如图8所示,洗碗机包括底槽200和泵100,泵100通过连接组件300安装在底槽200的外壁面,具体地,底槽 200的外壁面形成有延伸部201,泵100通过连接组件300安装在底槽200的外壁面的延伸部201处。进一步地,底槽200的外壁面设有槽出口202和喷淋进口203,其中,槽出口 202与泵100的进水管12连通,喷淋进口203与泵100的出水管13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底槽200的外壁面还设有喷淋出口204,通过泵100增压后的水流通过喷淋进口203进入,并通过喷淋出口204喷出。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件7包含在连接组件300内,即连接组件300包括连接分水盘2的安装件7,安装件7上设有凸起701(如图1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凸起701从安装件7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具体地,凸起701设在安装件7的第一端(图2、3所示的安装件 7的右端),凸起701的截面呈直角梯形,且该截面为由沿安装件7的延伸方向且垂直于安装件7的外表面的平面剖切该凸起701形成。换言之,如图2、3、11所示,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垂直于安装件7的外表面的平面剖切凸起701,凸起701的截面呈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所在的腰位于直角梯形的另一个腰的左侧,即直角梯形的另一个腰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安装件7的外表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8-12所示,连接泵100和底槽200的连接组件300还包括连接在底槽200的外壁面的连接件301,具体地,底槽200的延伸部201连接该连接件301,连接件301 上设有卡凸302。可以理解的是,卡凸302从连接件301的外表面向外凸出。
连接组件300还包括减震件303,减震件303上设有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安装件7配合在第一通槽304内且凸起701抵靠减震件303的端面,连接件301配合在第二通槽305内且卡凸302抵靠减震件303的端面。换言之,安装件7和连接件301通过减震件303相连,泵100通过安装件7、减震件303和连接件301与底槽200的延伸部201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槽304的形状与安装件7的形状相适配,第二通槽305和连接件301的形状相适配。
可以理解的是,减震件303安装在安装件7上,且通过安装件7上的凸起701能够防止减震件303滑落,减震件303安装在连接件301上,且通过连接件301上的卡凸302能够防止减震件303滑落,从而能够实现将安装件7、减震件303和连接件301三者的连接,能够分别防止洗涤泵在运行过程中减震件303从安装件7和连接件301上滑落。而且,本领域所熟知的是,减震件303由橡胶或弹性塑料制成,通过减震件303能够将洗涤泵产生的振动削减,从而减少对洗碗机产生的振动,增加洗涤泵的可靠性能。
具体地,减震件303的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的延伸方向一致,即两个通槽在减震件303内的贯通方向相同,如图8、9所示,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均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减震件303,且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具有凸起701的安装件7的第一端从减震件303的第一通槽304的第二端(图8所示第一通槽304的左端)进入第一通槽304内并从第一通槽304的第一端(图8所示第一通槽304的右端)穿出,且凸起701的具有直角的腰所在的平面即凸起701的内表面抵靠在减震件303的第一端的端面(如图8所示减震件303的右端面上)。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安装件7对应一个减震件303。
如图9所示,连接件301可以为大体L型,例如,连接件301包括彼此垂直设置的竖向部和横向部,竖向部的上端与延伸部201相连,竖向部的下端与横向部的第一端(如图 8、9所示的横向部的右端)相连,卡凸302设在横向部的第二端(如图8、9所示的横向部的左端)的外表面,这里,竖向为竖直方向,横向为垂直于轴向(左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方向。卡凸302呈倒钩形,横向部的第二端从减震件303的第一端(如图8、9所示减震件303的右端)伸入减震件303并从减震件303的第二端(如图8、9所示减震件303的左端)伸出,且卡凸302的内表面抵靠在减震件303的第二端的端面(如图1所示减震件 303的左端面)上。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9所示,连接件301从减震件303的右端穿入,安装件7从减震件303的左端穿入,且通过大体L型的连接件301和安装件7结合,能够实现洗涤泵的悬挂式或侧悬式安装。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12所示,减震件303内的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的延伸方向可以彼此垂直,如图12所示,第一通槽304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减震件 303,第二通槽305沿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减震件303,这里,界定前后方向为垂直于轴向(左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方向,也即横向,且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在间隔设置。
具有凸起701的安装件7的第一端从减震件303的第一通槽304的第二端(图10、12所示第一通槽304的左端)进入第一通槽304内并从第一通槽304的第一端(图10、12所示第一通槽304的右端)穿出,且凸起701的具有直角的腰所在的平面即凸起701的内表面抵靠在减震件303的第一端的端面(如图10、12所示减震件303的右端面上)。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安装件7对应一个减震件303。
连接件301包括第一平直部3011、两个第二平直部3012和两个突起部,该突起部形成连接件301的卡凸302,其中,第一平直部30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突起部,每个突起部连接一个第二平直部3012,且第一平直部3011和第二平直部3012彼此平行设置。换言之,如图12所示,第一平直部30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从第一平直部301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突起部,每个突起部的上端均连接一个与第一平直部3011平行设置的第二平直部 3012。此时,一个连接件301对应有两个减震件303,可以理解的是,也对应两个安装件7,两个减震件303间隔且相对设置,如图10、12所示,两个减震件30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且相对设置,第一平直部3011依次穿过两个减震件303上的第二通槽305,第一平直部3011 前端的突起部抵靠在一个减震件303的前端面,第一平直部3011前端的第二平直部3012 位于该一个减震件303的前方;第一平直部3011后端的突起部抵靠在另一个减震件303的后端面,第一平直部3011后端的第二平直部3012位于该另一个减震件303的后方。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平直部3012上设有安装孔,以便于通过安装孔安装在底槽200的延伸部 201处。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0、12所示,安装件7从减震件303的左端穿入,连接件301从减震件303的前端穿入且穿过两个减震件303,通过在泵的底部设置两个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减震件303,并通过该具有第一平直部3011和第二平直部3012的连接件301能够实现洗涤泵的底座式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件7可以为1个或多个,其中安装件7为多个时,多个安装件7在分水盘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具体地,安装件7可以设置为4个,4个安装件呈方形设置。实现洗涤泵的安装是,多个安装件7中的至少一个上可以对应设有减震件303,且减震件303具体配合在哪个安装件7上以及减震件303的个数,即多个安装件7中的哪个或是哪几个上设有减震件303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确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减震件303的个数和安装位置以及连接件301的形式的选择,可以实现洗涤泵不同形式的安装,如悬挂式、底座式、侧悬式的安装,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多个安装件7能够实现泵的连接结构灵活,提高了泵安装的通用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安装件7包括第一平直段71、弧形段72和第二平直段73,其中第一平直段71和第二平直段73彼此垂直设置,弧形段72连接第一平直段71 和第二平直段73。换言之,每个安装件7均包括彼此大体垂直的第一平直段71和第二平直段73,且第一平直段71和第二平直段73之间通过弧形段72相连。更具体地,第一平直段71、弧形段72和第二平直段73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如图10、11所示,第一平直段71的右端的外表面设有凸起701,该凸起701在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垂直于第一平直段71 的上表面的平面剖切该凸起701形成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可以理解的是,该剖切的平面为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所在的平面,第二平直段73的外表面也设有凸起701,该凸起701在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垂直于第二平直段73的前表面的平面剖切该凸起701形成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可以理解的是,该剖切的平面为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在的平面。更进一步地,第一平直段71和第二平直段73均大体呈L型,且第一平直段71的长边侧与第二平直段73 的长边侧通过弧形段7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安装件7设计成大体直角,能够使得其所受的各个方向的力更好地传递给减震件303。当在洗涤泵的上端的两个安装件7上均设有一个减震件303时,采用两个安装件7安装洗涤泵,能够使洗涤泵在运行时受力更加均匀,提高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包括导热盘41和加热元件42,导热盘41连接在泵壳1的第二端(图2、3所示泵壳1的左端)。换言之,导热盘41连接泵壳1的左端,且导热盘41和泵壳1以及泵壳1右端的分水盘2一起限定出泵腔11。进一步地,导热盘41的材料为陶瓷,能够起到绝缘导热的作用。更进一步地,导热盘41和泵壳1之间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可以为O型密封圈,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具体地,加热元件42可以为加热管(如图3、15-16所示)、厚膜发热元件(如图13 所示)或薄膜发热元件(如图14所示)。
其中,如图13所示,加热元件42为厚膜发热元件,厚膜发热元件由第一绝缘介质层、电阻电路和第二绝缘介质层组成,第一绝缘介质层设在导热盘41的外端面,电阻电路设在第一绝缘介质层上,第二绝缘介质层设在电阻电路上。厚膜发热元件采用厚膜丝网印刷工艺,以导热盘41为基体,直接烧结在导热盘41上,该导热盘41为不锈钢盘,且采用食品级304不锈钢材质。具体地,在导热盘41的外端面印刷绝缘介质浆料,烧结后形成第一绝缘介质层;再将加热所用的电阻浆料印刷在第一绝缘介质层上,烧结后形成发热的电阻电路;最后再在电阻电路上覆盖印刷绝缘介质浆料,烧结后形成第二绝缘介质层。可以理解的是,厚膜发热元件可以覆盖在导热盘41的整个外端面上。厚膜发热元件厚度一般小于 1mm,其具有小巧轻薄、造型美观的优点,而且功率密度高,加热速度快且加热均匀,由于介质层的覆盖其安全性能稳定,寿命能达5~10年。
如图14所示,加热元件42为薄膜发热元件,薄膜发热元件是将发热电阻浆料印刷于导热盘41上,且发热电阻浆料和导热盘41共烧而成,其中该导热盘41为陶瓷导热盘。具体地,将钨、钼、锰等高熔点金属发热电阻浆料按照发热电路设计的要求印刷于陶瓷导热盘41的外端面上,在1500℃~1600℃高温下共烧成一体。可以理解的是,薄膜发热元件可以覆盖在导热盘41的整个外端面上。薄膜发热元件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寿命长、高效节能、加热均匀、导热性能良好、热补偿速度快等优点,而且不含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符合欧盟RoHS等环保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导热盘41邻近进水室111设置,薄膜发热元件或者厚膜发热元件和进水室111中的液体分隔于导热盘41的两侧,通过导热盘41进行传热,提高了通电安全性。此外,使用薄膜发热元件、厚膜发热元件替代传统的电加热管,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而且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
如图2、3所示,加热元件42为加热管,加热管设在导热盘41的外端面,具体地,导热盘41具有凹部,该凹部的开口朝外,且凹部为沿导热盘4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加热管嵌入在导热盘41的环形凹部内,通过导热盘41外端面的加热管对泵腔11内的流体进行加热。换言之,如图2所示,导热盘41具有向右凹入的凹部,且该凹部沿导热盘41的一周设置以形成环状,加热管设在该环状的凹部中。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管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图15-16所示,还可将加热管浸入在进水室111内,且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从进水室111内穿出导热盘41。换言之,加热管的大部分浸没在进水室111内,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从进水室111内伸到导热盘 41外侧。可以理解的是,将加热管置于进水室111内直接与水接触,提高了传热效率。此外,通过衬套5将泵腔11分隔成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叶轮6位于压水室112内,能够降低因加热管置于泵腔11内对水利功能造成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管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加热管还可以嵌入在导热盘上。本实施例中,采用加热管浸入在进水室111内的方式,且相对于加热管嵌入导热盘41的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节省制造成本。
具体地,加热组件4还包括安装加热管的安装部件46,安装部件46包括第一法兰461、第二法兰462和紧固件463,第一法兰461和导热盘41的外端面配合,第二法兰462和导热盘41的内端面配合,紧固件463依次连接第一法兰461、导热盘41和第二法兰462,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第二法兰462、导热盘41和第一法兰461且伸出第一法兰461的外端面。进一步地,安装部件46还包括橡胶圈464,导热盘41内设有与橡胶圈464配合的孔,橡胶圈464位于第一法兰461和第二法兰462之间。
换言之,如图16所示,导热盘41上设有孔,橡胶圈464安装在该孔内,橡胶圈464 的左端设有配合在导热盘41的左端面的第一法兰461,橡胶圈464的右端设有配合在导热盘41的右端面的第二法兰462,紧固件463例如可以为螺栓和配合在螺栓上的螺母,螺栓从左向右依次穿过第一法兰461、导热盘41和第二法兰462并连接第一法兰461、导热盘 41和第二法兰462,且螺母配合在螺栓上且与导热盘41的左端面接触。可以理解的是,导热盘41上设有两个安装有橡胶圈464的孔,以便加热管的两端分别穿出导热盘41。
进一步地,如图2、3、13-16所示,加热组件4还包括温控器43和保险丝44,温控器43和保险丝44均设在导热盘1的外端面,且温控器43和保险丝44均通过导热棒45与加热元件42串联。换言之,导热盘1的左端面还设有温控器43、保险丝44和导热棒45,其中温控器43通过一个导热棒45与加热元件42串联,保险丝44通过一个导热棒45与加热元件42串联。具体地,温控器和保险丝均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导热盘41的外端面,该固定件可为螺栓和螺母,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导热盘41上设在温控器43和保险丝44,能够实时监控温度,提高了安全性能。更进一步地,温控器43和保险丝44并列设置,连接温控器43和加热管的导热棒45与连接保险丝44和加热管的导热棒45彼此大体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和13-15所示,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在泵壳1的周壁,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泵壳1的同一侧。具体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相互错开,例如,进水口和出水口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或者进水口和出水口在上下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以便于为用户留有空间安装管道,并且能更好地减小泵壳1的轴向尺寸。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进水口和出水口看可以如上叙述的朝向同一方向,也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例如图17所示,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泵壳1的相对侧,即二者位于泵壳1的异侧,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泵壳1的周壁上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可以理解的是,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泵壳1的侧面,与现有的顶吸式洗涤泵相比,将进水口和导热盘41分离,使得导热盘41的加热面积不再受进水口大小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加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整个加热泵的加热性能。
下面参考附图1-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泵。
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泵包括泵壳1、分水盘2、电机3、加热组件4、衬套5和叶轮6,其中,泵壳1的右端连接分水盘2,泵壳1的左端连接加热组件4,分水盘2和加热组件4分别封闭泵壳1的右端和左端,以在泵壳1内限定出泵腔11。泵壳 1的周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如图1、7所示,进水口和出水口设在泵壳1的同一侧,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可以设在泵壳1的相对侧,如图17所示,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
泵壳1的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12,泵壳2的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13,以便外部的水通过进水管12的外端口进入进水管内并经进水口进入泵腔11内,再通过出水口排入出水管13内并经出水管13的外端口排出。
分水盘2包括筒体21、凸缘22和围堰23,凸缘22从筒体21的左端的外周沿筒体21的径向向外延伸,围堰23从凸缘22的外周缘沿筒体21的轴向朝向筒体21的右端延伸,围堰23与泵壳1的右端相连,凸缘22和泵壳1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电机3包括定子31和转子32,且电机3设在泵腔11内的右端,电机7的肘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且可转动的电机轴33,电机轴33的右端和转子32设在筒体21的内部,筒体 21的左端开口,筒体21的右端封闭,电机轴33的左端从筒体21的左端穿出并与泵腔11 内的叶轮6相连,定子31环绕在筒体21的外周,且定子31的左端与凸缘22的右端面连接,定子31的右端连接有罩壳8,可以理解的是,定子31围绕在转子32的外周以形成磁力。
加热组件4包括导热盘41、加热元件42、温控器43、保险丝44和导热棒45,导热盘41连接泵壳1的左端,且导热盘41和泵壳1以及泵壳1右端的分水盘2一起限定出泵腔 11,导热盘41的材料为陶瓷,能够起到绝缘导热的作用,导热盘41和泵壳1之间设有O 型密封圈。
加热元件42连接导热盘41,加热元件42可以为加热管(如图3、15-16所示)、厚膜发热元件(如图13所示)或薄膜发热元件(如图14所示)。导热盘1的左端面还设有温控器43、保险丝44和导热棒45,其中温控器43通过一个导热棒45与加热元件42串联,保险丝44通过一个导热棒45与加热元件42串联。通过在导热盘41上设在温控器43和保险丝44,能够实时监控温度,提高了安全性能。连接温控器43和加热管的导热棒45与连接保险丝44和加热管的导热棒45彼此大体平行设置。
其中,加热组件41可以为厚膜发热元件,如图13所示,厚膜发热元件采用厚膜丝网印刷工艺,以导热盘41为基体,直接烧结在导热盘41上,该导热盘41为不锈钢盘,且采用食品级304不锈钢材质。具体地,在导热盘41的外端面印刷绝缘介质浆料,烧结后形成第一绝缘介质层;再将加热所用的电阻浆料印刷在第一绝缘介质层上,烧结后形成发热的电阻电路;最后再在电阻电路上覆盖印刷绝缘介质浆料,烧结后形成第二绝缘介质层。
加热元件41还可以为薄膜发热元件,如图14所示,薄膜发热元件是将发热电阻浆料印刷于导热盘41上,且发热电阻浆料和导热盘41共烧而成,其中该导热盘41为陶瓷导热盘。具体地,将钨、钼、锰等高熔点金属发热电阻浆料按照发热电路设计的要求印刷于陶瓷导热盘41的外端面上,在1500℃~1600℃高温下共烧成一体。可以理解的是,导热盘 41邻近进水室111设置,薄膜发热元件或者厚膜发热元件和进水室111中的液体分隔于导热盘41的两侧,通过导热盘41进行传热,提高了通电安全性。此外,使用薄膜发热元件、厚膜发热元件替代传统的电加热管,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而且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
此外,加热元件41还可以采用加热管,如图2、3所示,导热盘41具有向右凹入的凹部,且该凹部沿导热盘41的一周设置以形成环状,加热管设在该环状的凹部中,通过导热盘41外端面的加热管对泵腔11内的流体进行加热。
对于加热管的设置方式还可以如图15-16所示,加热管的大部分浸没在进水室111内,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从进水室111内伸到导热盘41外侧。可以理解的是,将加热管置于进水室111内直接与水接触,提高了传热效率。此时,加热组件4还包括安装加热管的安装部件46,安装部件46包括第一法兰461、第二法兰462、紧固件463和橡胶圈464,导热盘 41上设有两个孔,每个孔内安装有橡胶圈464,橡胶圈464的左端设有配合在导热盘41的左端面的第一法兰461,橡胶圈464的右端设有配合在导热盘41的右端面的第二法兰462,螺栓从左向右依次穿过第一法兰461、导热盘41和第二法兰462并连接第一法兰461、导热盘41和第二法兰462,且螺母配合在螺栓上且与导热盘41的左端面接触,螺栓和螺母组合成紧固件463。
衬套5安装在泵腔11内且邻近导热盘41设置,衬套5和泵壳1同轴设置,该衬套5 能够将泵腔11分为衬套5左侧的进水室111和衬套5右侧的压水室112,且衬套5上设有通孔以连通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
衬套5具有衬套腔501,衬套5的右端设有从右端面的中心沿衬套5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孔54,衬套5的右端设有凹槽51,凹槽51从衬套5的右端面沿衬套的轴向螺旋延伸且围绕在第一孔54的外周,凹槽51螺旋的始端位于衬套5的右端面,凹槽51螺旋的末端位于衬套5的左端和右端面之间的一个界面,凹槽51在径向上的尺寸沿螺旋延伸的方向逐渐增大,沿垂直于衬套5的轴向的平面剖开凹槽51,凹槽51的底面呈沿轴向向内凹入的弧形。凹槽51的螺旋的末端设有两个连通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的排气孔55,且排气孔 55邻近衬套5的第二口53设置,以便将气体通过出水口和出水管13排出,利于泵内的冷却。
衬套5的左端整体开口以使衬套腔501的左端连通泵腔11,且衬套腔501和泵腔11的位于衬套5左侧的部分一起形成进水室111,泵腔11的位于衬套5右侧的部分形成压水室112;衬套腔501内设有凸台56,凸台56从衬套5的右端的位于衬套腔501内的端面向左延伸且未超出衬套5的左端,凸台56设有与第一孔54同轴设置的第二孔57,第二孔57 的直径小于第一孔54的直径,第二孔57分别与衬套腔501和第一孔54连通,由此,第一孔54和第二孔57形成衬套5的通孔连通进水室111和压水室112。
衬套腔501内设有两个在凸台56的周向上间隔布置的导流板58,导流板58设在衬套 5的内壁面和凸台56的外周面之间,其中一个导流板58位于两个排气孔55之间,另一个导流板58与该一个导流板58之间的夹角为160°~200°。
衬套5的周壁上设有第一口52和第二口53,其中第一口52邻近凹槽51的螺旋的始端设置,第一口52与衬套腔501连通,第一口52也与泵壳1的进水口连通,即通过第一口52连通衬套腔501和泵壳1的进水口;第二口53与凹槽51的螺旋的末端连通,且第二口53与泵壳1的出水口连通,即通过第二口53连通凹槽51的螺旋的末端和泵壳1的出水口。
衬套5的外壁面设有两个沿所述衬套5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定位柱59,定位柱29沿衬套5的轴向延伸且伸出衬套5,泵壳1的内壁设有与定位柱59配合的定位槽14。泵壳1的内壁面呈台阶状,衬套5的端部能够配合在台阶处以进一步实现衬套5的轴向定位。
安装件7连接在围堰23的外周壁,且安装件7沿泵壳1的轴向从左向右延伸,安装件7伸出围堰23的右端,即安装件7的右端位于围堰23的右端的右侧。安装件7具有四个,四个安装件7在围堰23的外周壁围成正方形,其中围堰23的上端设有两个,围堰23的下端设有两个。安装件7包括第一平直段71、弧形段72和第二平直段73,其中第一平直段 71和第二平直段73彼此垂直设置,第一平直段71和第二平直段73均大体呈L型,且第一平直段71的长边侧与第二平直段73的长边侧通过弧形段72连接,第一平直段71、弧形段72和第二平直段73一体成型。
第一平直段71的右端的外表面设有凸起701,第二平直段73的外表面也设有凸起701。沿垂直于安装件7的上表面的平面剖开凸起701,凸起701的截面呈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所在的腰位于直角梯形的另一个腰的左侧,即直角梯形的另一个腰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安装件7的外表面倾斜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将泵应用于洗碗机时,该泵可称之为洗涤泵,如图8所示,洗碗机包括底槽200和泵100,泵100通过连接组件300安装在底槽200的外壁面,且安装件7可以看作连接组件300的一部分,底槽200的外壁面形成有延伸部201,底槽200的外壁面设有槽出口202和喷淋进口203,其中,槽出口202与泵100的进水管12连通,喷淋进口 203与泵100的出水管13连通。
连接组件300还包括连接件301和减震件303,连接件301与延伸部201连接且设有从连接件301的外表面向外凸出的卡凸302。减震件303上设有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安装件7配合在第一通槽304内且凸起701抵靠减震件303的端面,连接件301配合在第二通槽305内且卡凸302抵靠减震件303的端面,从而使得泵100通过安装件7、减震件303和连接件301与底槽200的延伸部201相连。
其中,如图8、9所示,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均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减震件303,且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具有凸起701的安装件7的左端从第一通槽304的左端进入第一通槽304内并从第一通槽304的右端穿出,且凸起701的具有直角的腰所在的平面即凸起701的内表面抵靠在减震件303右端面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安装件7大体成直角且中间为弧形过渡,则第一通槽304的形状也与其相适应。
围堰23上端的两个安装件7均配合有一个减震件303,底槽200的延伸部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件301,每个连接件301配合一个与安装件7配合的减震件303。
连接件301包括彼此垂直设置的竖向部和横向部,竖向部的上端与延伸部201相连,竖向部的下端与横向部的右端相连,卡凸302设在横向部的左端的外表面,卡凸302呈倒钩形,每个连接件301的横向部的左端从与之对应的减震件303的右端伸入该减震件303 的第二通槽305并从第二通槽305的左端伸出,且卡凸302的内表面抵靠在减震件303的左端面上。连接件301从第二通槽305的右端穿入,安装件7从第二通槽305的左端穿入,且通过大体L型的连接件301和安装件7结合,能够实现洗涤泵的悬挂式或侧悬式安装。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槽305和连接件301的形状相适配。
此外,减震件303内的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的延伸方向还可以彼此垂直,如图12所示,第一通槽304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减震件303,第二通槽305沿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减震件303,这里,界定前后方向为垂直于轴向(左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方向,也即横向,且第一通槽304和第二通槽305在间隔设置。
围堰23下端的两个安装件7上均适配有一个减震件303,即两个减震件30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安装件7右端从与其相对应的减震件303的第一通槽304的左端进入第一通槽304内并从第一通槽304的右端穿出,且凸起701的具有直角的腰所在的平面即凸起701的内表面抵靠在减震件303的右端面上。
连接件301包括第一平直部3011、两个第二平直部3012和两个突起部,该突起部形成连接件301的卡凸302,其中,第一平直部30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突起部,每个突起部连接一个第二平直部3012,且第一平直部3011和第二平直部3012彼此平行设置。第一平直部3011依次穿过两个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减震件303上的第二通槽305,第一平直部3011前端的突起部抵靠在一个减震件303的前端面,第一平直部3011前端的第二平直部3012位于该一个减震件303的前方;第一平直部3011后端的突起部抵靠在另一个减震件303的后端面,第一平直部3011后端的第二平直部3012位于该另一个减震件303的后方,从而通过该连接件301连接两个减震件303,通过该具有第一平直部3011和第二平直部3012的连接件301能够实现洗涤泵的底座式安装。具体地,第二平直部3012上设有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可以将连接件301安装在底槽200的延伸部201处,以便实现洗涤泵的安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壳,所述泵壳具有泵腔,所述泵壳上设有均与所述泵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分水盘,所述分水盘设在所述泵壳的第一端,所述分水盘上设有从所述泵壳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泵壳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且伸出所述分水盘的多个安装件,多个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分水盘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安装件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所述泵的安装;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设在所述分水盘内,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分水盘外且设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以形成磁力;
叶轮,所述叶轮设在所述泵壳内且与所述转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的外表面设有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截面由沿所述安装件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凸起所在安装件的外表面的平面剖切该凸起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平直段、弧形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彼此垂直设置,所述弧形段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在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且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伸出所述分水盘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伸出所述分水盘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均大体呈L型,所述弧形段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边侧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长边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设有4个,4个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分水盘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泵壳的周壁,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泵壳的同一侧或相对侧。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盘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封闭,所述转子设在所述筒体内;
凸缘,所述凸缘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周缘沿所述筒体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定子与所述凸缘连接;
围堰,所述围堰从所述凸缘的外周缘沿该筒体的轴向朝向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延伸,所述安装件设在所述围堰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的外周轮廓大体呈方形。
CN201820816836.2U 2018-05-25 2018-05-25 Active CN208203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6836.2U CN208203596U (zh) 2018-05-25 2018-05-2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6836.2U CN208203596U (zh) 2018-05-25 2018-05-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03596U true CN208203596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515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16836.2U Active CN208203596U (zh) 2018-05-25 2018-05-25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03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03592U (zh)
CN208203591U (zh)
CN208203595U (zh)
CN110529392A (zh)
CN208203593U (zh)
CN205753782U (zh) 料理机的离心风道系统和具有其的料理机
CN102748329B (zh) 加热泵
CN203835807U (zh) 用于洗碗机的加热泵和洗碗机
EP2821654B1 (en) Pump assemblies for household appliances
CN205208893U (zh) 泵用加热器
CN105020180A (zh) 用于洗碗机的加热泵和洗碗机
CN208203597U (zh) 组合式泵体
CN208203598U (zh) 组合式泵体
JP6280219B2 (ja) プラスチック温水ボイラ
CN208203596U (zh)
CN208203594U (zh) 洗碗机的泵的连接组件
CN110529391A (zh)
CN209469626U (zh)
CN110529394A (zh)
CN110529395A (zh)
CN110529393A (zh) 组合式泵体
CN110529396A (zh) 组合式泵体
CN213983692U (zh) 厨房电器
CN213367539U (zh) 电动汽车用电机的水道结构、机壳及电机
CN212394857U (zh) 导流罩、集热泵及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