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2067U -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2067U
CN208182067U CN201820691062.5U CN201820691062U CN208182067U CN 208182067 U CN208182067 U CN 208182067U CN 201820691062 U CN201820691062 U CN 201820691062U CN 208182067 U CN208182067 U CN 208182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conveyance conduit
electrode
lubrication system
conduc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910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宗津
曹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gyuan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gyuan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gyuan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gyuan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910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2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2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2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其中,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包括:电源、第一导联线、第二导联线、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输送管道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内置电极位于输送管道内,且与输送管道绝缘连接;电源用于启动后向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供电,以使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外表面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结构,使得如混凝土等内含离子的物料在进行输送时,只需启动电源进行通电,即可通过在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外表面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进行润滑,解决了内含离子物料输送时润滑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物料输送过程中进行润滑可以提高物料输送效率,降低输送管道的磨损。现有技术中,用于物料输送过程中的润滑方法及结构多种多样。
以混凝土的输送为例,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在进行泵送前,需要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且在混凝土进行泵送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泵送剂,所谓泵送剂是指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所谓泵送性能,就是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能顺利通过输送管道、不阻塞、不离析、粘塑性良好的性能。
再说用于输送混凝土或其类似物的泵送装置,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如泵车、车载泵、拖泵、搅拌布料泵车、湿喷机等产品,现有技术中的泵送装置的结构通常包括:盛放料的料斗、泵送料斗的泵送机构,与泵送机构相连的分配机构,以及与分配机构相连的搅拌机构,其中,对于分配机构来说,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S阀”或“裙阀”作为分配元件进行分配。
其中,采用S阀时,通过两个单作用柱塞油缸推动S阀的摆动,实现泵送缸的吸料和排料。S阀通过大、小端支撑环起支撑作用。通过调节螺母,可以使S管轴向移动,从而使套在S阀上的切割环压紧眼睛板,保证泵送过程中的密封性。
在采用裙阀时,通过两个单作用的柱塞油缸推动裙阀的摆动,实现泵送油缸的吸料和排料。由于裙阀结构与S阀结构不同,相比之下,裙阀结构泵送时骨料流动阻力较S阀结构小些,但吸料性较S阀结构差些。
通过添加泵送剂或者改进泵送装置,进行物料输送润滑的方式,成本较高。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润滑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包括:电源、第一导联线、第二导联线、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所述输送管道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所述内置电极位于输送管道内,且与输送管道绝缘连接;所述第一导联线连接在电源与输送管道之间,所述第二导联线连接在电源与内置电极之间;所述电源用于启动后向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供电,以使输送管道内壁与所述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外表面与所述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电极通过一个绝缘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输送管道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及固定轴;所述连接本体呈环形,连接本体的外表面与输送管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轴固定在连接本体内侧,且穿过内置电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电极开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轴位置适配,且固定轴与固定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电极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呈梭状、锥状、圆柱状或片状。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交流电源,所述第一导联线与第二导联线二者之任一为零线,二者之另一为火线。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所述第一导联线与第二导联线二者之任一为正极导联线,二者之另一为负极导联线。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道设置有多个,每个输送管道适配设置有一个内置电极,且多个输送管道之间绝缘连接。
一种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
一种通过如上所述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实现的润滑方法,其中,所述润滑方法包括步骤:
电源启动,并分别通过第一导联线及第二导联线向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供电;
物料中的离子分别向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移动,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推动件外表面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由于采用了电源、第一导联线、第二导联线、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输送管道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内置电极位于输送管道内,且与输送管道绝缘连接;第一导联线连接在电源与输送管道之间,第二导联线连接在电源与内置电极之间;电源用于启动后向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供电,以使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外表面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使得如混凝土等内含离子的物料在进行输送时,只需启动电源进行通电,即可通过在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外表面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进行润滑,解决了内含离子物料输送时润滑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中连接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该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可应用领域较为广泛,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通电将物料中的离子吸附在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以及内置电极与物料之间,因此,凡是物料中蕴含有游离离子的物料皆可通过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进行润滑。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内置电极是指具有导电功能的介质,形状、尺寸等未必要形同现有技术中的“电极”,也就是说,只要具有导电功能的物体皆可用于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内置电极。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包括:电源100、第一导联线210、第二导联线220、输送管道310及内置电极320;所述输送管道310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所述内置电极320位于输送管道310内,且与输送管道310绝缘连接;所述第一导联线210连接在电源100与输送管道310之间,所述第二导联线220连接在电源100与内置电极320之间;所述电源100用于启动后向输送管道310及内置电极320供电,以使输送管道310内壁与所述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320外表面与所述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
所述输送管道310及内置电极320设置有一个,电源100启动后,将分别通过第一导联线210及第二导联线220向输送管道310及内置电极320供电,物料中的游离离子将分别被吸附至输送管道310内壁及内置电极320外表面,最终形成第一离子层及第二离子层,而第一离子层及第二离子层的存在将降低物料与管道内壁,以及物料与内置电极320之间的摩擦,从而使第一离子层及第二离子层起到润滑的作用。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管道310及内置电极320皆设置有多个,且输送管道310与内置电极320的数量相适配。该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结构上并无实质差别,只是适用场景不同,第一较佳实施例更利于短程输送,第二较佳实施例则适于输送长度较大或者曲线输送。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管道设置有多个,但内置电极的数量却与输送管道不相适配,比如内置电极只设置有一个(内置与其对应输送管道的连接结构不变,与上述两个实施例相同),则其余位置需要设置另一种结构,即输送管组的结构形式,所述输送管组包括:一个第一管组管道330及一个第二管组管道340,而第一管组管道330与第二管组管道340绝缘连接,即第一管组管道330与第二管组管道340之间是不通电的;其中,所述第一管组管道330通过第一管组导联线230与电源100相连接,所述第二管组管道340通过第二管组导联线240与电源100连接。当电源100启动后,第一管组管道330及第二管组管道340通电,将吸附物料中的游离离子向管道内壁方向移动,形成第三离子层,而物料则可通过第三离子层减小与管道内壁的摩擦,从而使第三离子层起到润滑的作用。
所述输送管组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当输送管组设置有多组时,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也就设置有多个第一管组管道330及多个第二管组管道340,此时,多个第一管组管道330与多个第二管组管道340交错设置,如图3所示,由左到右排布的输送管道310分别为:第一管组管道330、第二管组管道340、第一管组管道330、第二管组管道340、……、第一管组管道330及第二管组管道340,为防线条交叉,除最左侧的第一管组管道330及第二管组管道340外,其余输送管道310未进行一一标注。而对应连接的,位于输送管道310下方的多个导联线为第一管组导联线230,位于输送管道310上方的多个导联线为第二管组导联线240,同样为防线条交叉,图3仅标注了最外侧的第一管组导联线230(与最左侧的第一管组管道330连接)及第二管组导联线240(与最左侧的第二管组管道340连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管组管道330及第二管组管道340是通过位置进行划分的,同为第一管组管道330,最左侧的第一管组管道330与排布在其后方的第一管组管道330形状及尺寸未必相同;同理,同为第二管组管道340,最左侧的第二管组管道340与排布在其后方的第二管组管道340形状及尺寸亦未必相同。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组管道330与第二管组管道340只根据位置排布方式:第一管组管道330、第二管组管道340、第一管组管道330、第二管组管道340、……、第一管组管道330及第二管组管道340进行区分,而不以形状是否相同,尺寸是否相同进行归类。比如,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输送管道310(第一管组管道330和/或第二管组管道340)可以是弯管,而其他输送管道310则为直管。
除降低润滑成本外,本实用新型所公布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还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2)避免了操作者的不定期加油和忘记加油造成的臂架轴套的早期磨损的现象;3)经实验验证,混凝土输送时与管道壁的摩擦力比现有技术所采用润滑结构所产生的摩擦力至少降低了30%。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组管道330外壁上固定有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管组导联线230通过第一电极片与第一管组管道330连接;和/或所述第二管组管道340外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管组导联线240通过第二电极片与第二管组管道340连接。或者直接将管道作为电极片亦可,也就是说,导联线直接电连接在管道外壁。
所述电极片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导电焊接或者锚固等方式皆可实现。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源100可以采用直流电源,亦可以采用交流电源。当电源100为直流电源时,所述第一管组导联线230与第二管组导联线240二者之任一为正极导联线,二者之另一为负极导联线。当电源100为交流电源时,所述第一管组导联线230与第二管组导联线240二者之任一为零线,二者之另一为火线。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极大降低了混凝土挤出的摩擦阻力,提高了混凝土挤出效率,降低能耗,节能环保。突破性的改变了传统物料输送过程中的润滑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挤出润滑技术的新思路、新方向,通过对第一管组管道330及第二管组管道340施加电压,产生相对的电极,与混凝土流动中的离子构成一个闭环电路,形成一个电场,却对直流电或交流电没有任何的约束。
在以上三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是,所述内置电极320通过一个绝缘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输送管道310的内壁。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410及固定轴420;所述连接本体410呈环形,连接本体410的外表面与输送管道310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轴420固定在连接本体410内侧,且穿过内置电极320设置。
所述内置电极320开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轴420位置适配,且固定轴420与固定孔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内置电极320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呈梭状、锥状、圆柱状或片状。
较佳地是,所述电源100为直流电源,所述第一导联线210与第二导联线220二者之任一为正极导联线,二者之另一为负极导联线。或者所述电源100为交流电源,所述第一导联线210与第二导联线220二者之任一为零线,二者之另一为火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优选为3D打印机、泵送机或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过如上所述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实现的润滑方法所述润滑方法包括步骤:电源100启动,并分别通过第一导联线210及第二导联线220向输送管道310及内置电极320供电,具体如上述结构实施例所述;
物料中的离子分别向输送管道310及内置电极320移动,输送管道310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推动件外表面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具体如上述结构实施例所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第一导联线、第二导联线、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所述输送管道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所述内置电极位于输送管道内,且与输送管道绝缘连接;所述第一导联线连接在电源与输送管道之间,所述第二导联线连接在电源与内置电极之间;所述电源用于启动后向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供电,以使输送管道内壁与所述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外表面与所述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极通过一个绝缘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输送管道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及固定轴;所述连接本体呈环形,连接本体的外表面与输送管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轴固定在连接本体内侧,且穿过内置电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极开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轴位置适配,且固定轴与固定孔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极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呈梭状、锥状、圆柱状或片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交流电源,所述第一导联线与第二导联线二者之任一为零线,二者之另一为火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所述第一导联线与第二导联线二者之任一为正极导联线,二者之另一为负极导联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设置有多个,每个输送管道适配设置有一个内置电极,且多个输送管道之间绝缘连接。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
CN201820691062.5U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 Active CN208182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1062.5U CN208182067U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1062.5U CN208182067U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2067U true CN208182067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29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91062.5U Active CN208182067U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2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82201U (zh) 一种离子层润滑结构、挤出头及设备
CN208182067U (zh)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及设备
CN108482979A (zh)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设备及润滑方法
CN104456033A (zh) 一种间歇式定量润滑系统及润滑方法
CN108533581B (zh) 一种双离子层润滑结构、设备及润滑方法
CN108569565B (zh) 一种离子层润滑结构、挤出头、设备及润滑方法
CN102705224B (zh) 砼活塞、泵送系统及混凝土泵
CN206206976U (zh) 旋挖钻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
CN107605689A (zh) 双缸式污泥连续泵送装置
CN104426100A (zh) 一种圆角线槽转接头
CN212408229U (zh) 一种游梁式抽油机润滑装置
CN108657022B (zh) 一种接触线自动涂覆系统
CN105464345A (zh) 移动式外墙腻子刮涂装置
CN109516085A (zh) 一种电磁驱动型带式输送机
CN205998557U (zh) 外置中间支承装置
CN208413268U (zh) 一种水下磁力输送系统
CN204345218U (zh) 一种间歇式定量润滑系统
CN110345369B (zh) 起重机钢丝绳润滑装置
CN201318276Y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泵的润滑装置
CN203926048U (zh) 一种便拆式立式管道泵
CN102330651A (zh) 稠浆泵及其泵送系统
CN202746897U (zh) 抽油机集中注脂装置
CN201706167U (zh) 一种矿浆脱水用浓缩机的润滑装置
CN202707470U (zh) 砼活塞、泵送系统及混凝土泵
CN207945473U (zh) 一种变电设备带电注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