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1612U - 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1612U
CN208181612U CN201820508393.0U CN201820508393U CN208181612U CN 208181612 U CN208181612 U CN 208181612U CN 201820508393 U CN201820508393 U CN 201820508393U CN 208181612 U CN208181612 U CN 208181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ken line
sheet body
wall
forms
pack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083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竞波
赵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night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nigh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night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nigh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083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1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1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1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胚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第三片体;第一片体、第二片体、第三片体一体成型;第一片体形成包装盒的盖板;第二片体形成包装盒的壳体;第三片体形成包装盒的缓冲内衬;盖板可于第一折线包裹于壳体的容纳腔的外侧;缓冲内衬可于第二折线收容于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使放在容纳腔内的物品在物流输送的过程中即使发生碰撞、跌落、挤压等现象,由于缓冲内衬的缓冲和支撑作用,从而可长久维持包装盒的形状,降低包装盒变形的概率,可以很好地保护容纳腔内的物品,从而保证物品的完整度,让物品的经销商、物流公司、以及收货人皆大欢喜。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背景技术
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网上营销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的青睐,因此,物流行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人们收到网购的物品时,往往希望是完好无损的物品,而非是因物流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跌落、挤压等现象而出现的残次品,因此,在物品,特别是易碎物品的包装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包装盒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包装盒的壁面一般为薄薄的一层,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形、进而使得搁置其内的物品易于损坏,甚至因碰撞或跌落而粉碎,导致网购物品无法使用,伤透了购物者的心灵。且对物流公司以及商家的埋怨很大,最终导致三方的不快。
因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本包装盒胚体的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一体成型,可通过折线进行翻折并形成包装盒,且缓冲内衬放于容纳腔内从而形成包装盒的缓冲部,使得放在容纳腔内的物品在物流输送的过程中即使发生碰撞、跌落、挤压等现象,由于缓冲部的缓冲和支撑作用,从而可长久维持包装盒的形状,降低包装盒变形的概率,且由于缓冲部的缓冲作用,可以很好地保护容纳腔内的物品,使之不易损坏,从而保证物品的完整度,让物品的经销商、物流公司、以及收货人皆大欢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装盒胚体,包括:
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第三片体;
所述第一片体、所述第二片体、所述第三片体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片体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盖板;
所述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包装盒的壳体;
所述第三片体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缓冲内衬;
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折线;使得所述盖板可于所述第一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外侧;
所述第三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折线;使得所述缓冲内衬可于所述第二折线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处形成缓冲部。
本技术方案中,本包装盒胚体的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一体成型,可通过折线进行翻折并形成包装盒,且缓冲内衬放于容纳腔内从而形成包装盒的缓冲部,使得放在容纳腔内的物品在物流输送的过程中即使发生碰撞、跌落、挤压等现象,由于缓冲部的缓冲和支撑作用,从而可长久维持包装盒的形状,降低包装盒变形的概率,且由于缓冲部的缓冲作用,可以很好地保护容纳腔内的物品,使之不易损坏,从而保证物品的完整度,让物品的经销商、物流公司、以及收货人皆大欢喜。更优的,由于本包装盒胚体的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一体成型,实际生产可可通过模具一次压合成型,生产便利、产率高;且组装成型时可直接通过折线进行弯折便可完成包装盒的成型,非常的便利,无需担心组装过程中出现零部件缺失的现象,且工序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组装效率高。更优的,本包装盒胚体在输送、存放过程中可铺开并重叠搁置,不占用空间,等到使用时再进行组装成型即可,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片体远离所述第二片体一侧的预设位置设有第三折线;所述第三折线与所述第二折线平行;所述第一片体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四折线和第五折线,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使得所述第二折线、所述第三折线、所述第四折线和所述第五折线之间的第一片体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盖板主体;第三折线旁侧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相邻设置的第一片体形成第一连接条,第一连接条可于第三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前壁;第四折线旁侧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相邻设置的第一片体形成第二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可于第四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左壁;第五折线旁侧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相邻设置的第一片体形成第三连接条,第三连接条可于第四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右壁。
本技术方案中,盖板对容纳腔的外壁实现完全包裹,使得容纳腔的开口很好地被封住,有效避免容纳腔内的物品露出,从而发生物品遗失的不良现象,进而避免因物品遗失所引发的民事纠纷。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条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六折线和第七折线,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条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使得所述第一插片和所述第二插片均可沿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条沿第二方向朝远离所述盖板主体一侧延展有第三插片;所述第三连接条沿第二方向朝远离所述盖板主体一侧延展有第四插片;所述第三插片和所述第二连接条的连接处形成第八折线;所述第四插片和所述第三连接条的连接处形成第九折线;使得所述第三插片和所述第四插片均可沿第二方向插设于所述壳体。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四个插片实现盖板的固定,从而保证了包装盒封装物品的严实性/稳定性和牢固性,更优的,由于两组插片插设的方向不同,且所有的插片的插设方向与盖板盖设于容纳腔的方向又不同,很好地将盖板固设于壳体,而拆装时只需将插片拔出即可,使用非常的方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片体远离所述第一片体一侧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十折线和第十一折线;使得所述第十折线和所述第十一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后壁,所述第十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前壁;所述第二片体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十二折线、第十三折线、第十四折线、第十五折线、第十六折线和第十七折线;使得所述第十折线、所述第十一折线、所述第十四折线和所述第十五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第十二折线和所述第十三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左支撑面;所述第十六折线和所述第十七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右支撑面;所述第十三折线和所述第十四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第一左壁,与左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十二折线旁侧的第二片体形成第二左壁,所述第二左壁靠近所述容纳腔设置;所述第十五折线和所述第十六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第一右壁,与右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十七折线旁侧的第二片体形成第二右壁,所述第二右壁靠近所述容纳腔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壳体的左壁合右壁均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壁面不仅使得其具有缓冲作用,且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的支撑面的面积较大,从而形成支撑盖板的支撑面也较大,很好地支撑住盖板使其不易发生形变,进而降低了包装盒再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受力,从而改良壳体的受力情况,保护包装盒不易变形,从而提高了包装盒的抗率能力、抗压能力,进而延长了包装盒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左壁沿第二方向延展有第五插片,所述底面对应所述第五插片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五插片相适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右壁沿第二方向延展有第六插片,所述底面对应所述第六插片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六插片相适配的第二插槽;和/或,所述后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十八折线和第十九折线,使得所述后壁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七插片和第八插片;使得所述第七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左壁和所述第二左壁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八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右壁和所述第二右壁之间的间隙处;和/或,第一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左壁和所述第二左壁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二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右壁和所述第二右壁之间的间隙处;和/或,所述第二左壁对应第三插片的位置设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二右壁对应第四插片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槽。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双层结构的左壁和右壁的塑形效果,使得左壁和右壁不易出现散架的现象,导致壳体塑形失败,进而导致物流输送过程中,由于碰撞、跌落、挤压等现象使得包装盒散架而出现其内部物品散落出来,从而通过插片与插槽、插片与间隙来保证包装盒的良好塑形质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片体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二十折线、第二十一折线、第二十二折线、第二十三折线和第二十四折线;使得所述第二十折线与所述第二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十折线和所述第二十一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前侧壁;所述第二十二折线和所述第二十三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后侧壁,所述第二十三折线和所述第二十四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二十四折线旁侧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二后侧壁;所述第三片体沿第二方向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二十五折线、第二十六折线、第二十七折线、第二十八折线、第二十九折线和第三十折线;使得所述第二十一折线、所述第二十二折线、所述第二十七折线和所述第二十八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底面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十六折线和所述第二十七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左侧壁,所述第二十五折线和所述第二十六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二十五折线旁侧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二左侧壁;所述第二十八折线和所述第二十九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右侧壁,所述第二十九折线和所述第三十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四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三十折线旁侧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二右侧壁;所述第一底面、所述前侧壁、所述第一后侧壁、所述第一左侧壁和所述第一右侧壁围设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收纳腔。
本技术方案中,缓冲内衬于容纳腔的内部又形成一层收纳层,从而使得物品被放置于至少两层结构的空间内,大大提高了包装盒对物品的保护效果,且双层结构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包装盒的塑形效果;更优的,缓冲内衬还于容纳腔的内部又形成双层结构的四周壁,从而使得包装盒的侧壁至少有三层,且缓冲内衬又增加了靠近盖板一侧的支撑面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包装盒的缓冲性能和塑形性能;进而提高对物品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分别开有连通所述收纳腔的第一槽和第二槽;和/或,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四支撑面分别开有连通所述收纳腔的第三槽和第四槽;和/或,所述前侧壁、所述第一后侧壁、所述第一左侧壁和所述第二左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底面一侧的端部凸起有支撑部,所述第一底面对应所述支撑部的位置设有割槽,使得所述支撑部贯穿所述割槽后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抵接。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使用者将物品于包装盒内取出,于缓冲内衬的相对两侧设有便于使用者手指伸入的槽;更优的,支撑部可于缓冲内衬的第一底面与容纳腔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第一底面和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冲程,大大提高包装盒的缓冲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盒胚体的包装盒,包括:
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
所述盖板由所述第一片体构成;
所述壳体由所述第二片体构成;
所述缓冲内衬由所述第三片体构成;
所述第一片体、所述第二片体、所述第三片体一体成型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盖板沿所述第一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外侧;
所述缓冲内衬沿所述第二折线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
本技术方案中,本包装盒的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一体成型,可通过折线进行翻折并形成包装盒,且缓冲内衬放于容纳腔内从而形成包装盒的缓冲部,使得放在容纳腔内的物品在物流输送的过程中即使发生碰撞、跌落、挤压等现象,由于缓冲部的缓冲和支撑作用,从而可长久维持包装盒的形状,降低包装盒变形的概率,且由于缓冲部的缓冲作用,可以很好地保护容纳腔内的物品,使之不易损坏,从而保证物品的完整度,让物品的经销商、物流公司、以及收货人皆大欢喜。更优的,由于本包装盒的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一体成型,实际生产可可通过模具一次压合成型,生产便利、产率高;且组装成型时可直接通过折线进行弯折便可完成包装盒的成型,非常的便利,无需担心组装过程中出现零部件缺失的现象,且工序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组装效率高。更优的,本包装盒在输送、存放过程中可铺开并重叠搁置,不占用空间,等到使用时再进行组装成型即可,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前壁和后壁均为一层结构;所述容纳腔的左壁和右壁均为两层结构,使得所述左壁的上表面形成左支撑面,所述右壁的上表面形成右支撑面。
本技术方案中,壳体的左壁合右壁均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壁面不仅使得其具有缓冲作用,且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的支撑面的面积较大,从而形成支撑盖板的支撑面也较大,很好地支撑住盖板使其不易发生形变,进而降低了包装盒再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受力,从而改良壳体的受力情况,保护包装盒不易变形,从而提高了包装盒的抗率能力、抗压能力,进而延长了包装盒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前壁一侧设置的前侧壁为一层结构,且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前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后壁一侧设置的后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后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支撑面;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左壁设置的左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左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三支撑面;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右壁设置的右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右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四支撑面;或,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前壁一侧设置的前侧壁为一层结构,且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前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后壁一侧设置的后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后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支撑面;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左壁设置的左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左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三支撑面;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右壁设置的右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右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四支撑面;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分别开有连通所述收纳腔的第一槽和第二槽;或,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前壁一侧设置的前侧壁为一层结构,且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前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后壁一侧设置的后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后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支撑面;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左壁设置的左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左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三支撑面;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右壁设置的右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右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四支撑面;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四支撑面分别开有连通所述收纳腔的第三槽和第四槽;或,前侧壁、第一后侧壁、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左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底面一侧的端部凸起有支撑部,第一底面对应所述支撑部的位置设有割槽,使得所述支撑部贯穿所述割槽后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抵接。
本技术方案中,缓冲内衬于容纳腔的内部又形成一层收纳层,从而使得物品被放置于至少两层结构的空间内,大大提高了包装盒对物品的保护效果,且双层结构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包装盒的塑形效果;更优的,缓冲内衬还于容纳腔的内部又形成双层结构的四周壁,从而使得包装盒的侧壁至少有三层,且缓冲内衬又增加了靠近盖板一侧的支撑面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包装盒的缓冲性能和塑形性能;进而提高对物品的保护效果。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使用者将物品于包装盒内取出,于缓冲内衬的相对两侧设有便于使用者手指伸入的槽;更优的,支撑部可于缓冲内衬的第一底面与容纳腔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第一底面和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冲程,大大提高包装盒的缓冲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本包装盒及其胚体的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一体成型,可通过折线进行翻折并形成包装盒,且缓冲内衬放于容纳腔内从而形成包装盒的缓冲部,使得放在容纳腔内的物品在物流输送的过程中即使发生碰撞、跌落、挤压等现象,由于缓冲部的缓冲和支撑作用,从而可长久维持包装盒的形状,降低包装盒变形的概率,且由于缓冲部的缓冲作用,可以很好地保护容纳腔内的物品,使之不易损坏,从而保证物品的完整度,让物品的经销商、物流公司、以及收货人皆大欢喜。更优的,由于本包装盒的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一体成型,实际生产可可通过模具一次压合成型,生产便利、产率高;且组装成型时可直接通过折线进行弯折便可完成包装盒的成型,非常的便利,无需担心组装过程中出现零部件缺失的现象,且工序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组装效率高。更优的,本包装盒在输送、存放过程中可铺开并重叠搁置,不占用空间,等到使用时再进行组装成型即可,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2、本实用新型中,盖板对容纳腔的外壁实现完全包裹,使得容纳腔的开口很好地被封住,有效避免容纳腔内的物品露出,从而发生物品遗失的不良现象,进而避免因物品遗失所引发的民事纠纷。且通过四个插片实现盖板的固定,从而保证了包装盒封装物品的严实性/稳定性和牢固性,更优的,由于两组插片插设的方向不同,且所有的插片的插设方向与盖板盖设于容纳腔的方向又不同,很好地将盖板固设于壳体,而拆装时只需将插片拔出即可,使用非常的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左壁合右壁均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壁面不仅使得其具有缓冲作用,且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的支撑面的面积较大,从而形成支撑盖板的支撑面也较大,很好地支撑住盖板使其不易发生形变,进而降低了包装盒再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受力,从而改良壳体的受力情况,保护包装盒不易变形,从而提高了包装盒的抗率能力、抗压能力,进而延长了包装盒的使用寿命。更优的,还通过插片与插槽、插片与间隙来保证包装盒的良好塑形质量。
4、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内衬于容纳腔的内部又形成一层收纳层,从而使得物品被放置于至少两层结构的空间内,大大提高了包装盒对物品的保护效果,且双层结构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包装盒的塑形效果;更优的,缓冲内衬还于容纳腔的内部又形成双层结构的四周壁,从而使得包装盒的侧壁至少有三层,且缓冲内衬又增加了靠近盖板一侧的支撑面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包装盒的缓冲性能和塑形性能;进而提高对物品的保护效果。为了便于使用者将物品于包装盒内取出,于缓冲内衬的相对两侧设有便于使用者手指伸入的槽;更优的,支撑部可于缓冲内衬的第一底面与容纳腔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第一底面和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冲程,大大提高包装盒的缓冲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包装盒及其胚体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胚体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片体,11.第三折线,12.第四折线,13.第五折线,14.盖板主体,15.第一连接条,151.第六折线,152.第七折线,153.第一插片,154.第二插片,16.第二连接条,161.第三插片,162.第八折线,17.第三连接条,171.第四插片,172.第九折线;
2.第二片体,21.第十折线,22.第十一折线,23.后壁,231.第十八折线,232.第十九折线,233.第七插片,234.第八插片,24.前壁,251.第十二折线,252.第十三折线,253.第十四折线,254.第十五折线,255.第十六折线,256.第十七折线,26.底面,261.第一插槽,262.第二插槽,271.左支撑面,272.右支撑面,281.第一左壁,282.第二左壁,2821.第五插片,2822.第三插槽,291.第一右壁,292.第二右壁,2921.第六插片,2922.第四插槽;
3.第三片体,311.第二十折线,312.第二十一折线,313.第二十二折线,314.第二十三折线,315.第二十四折线,321.第一支撑面,322.前侧壁,323.第一后侧壁,324.第二支撑面,325.第二后侧壁,331.第二十五折线,332.第二十六折线,333.第二十七折线,334.第二十八折线,335.第二十九折线,336.第三十折线,341.第一底面,3411.割槽,342.第一左侧壁,343.第二左侧壁,344.第一右侧壁,345.第二右侧壁,351.第三支撑面,252.第四支撑面,361.第三槽,362.第四槽,371.支撑部;
4.第一折线,5.第二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文本中,前、后、上、下、左和右是指所描述的附图的前、后、上、下、左、右,不完全代表实际情况。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一种包装盒胚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片体1、第二片体2和第三片体3;第一片体1、第二片体2、第三片体3一体成型;第一片体1形成包装盒的盖板;第二片体2形成包装盒的壳体;第三片体3形成包装盒的缓冲内衬;第一片体1和第二片体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折线4;使得盖板可于第一折线4包裹于壳体的容纳腔的外侧;第三片体3和第二片体2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折线5;使得缓冲内衬可于第二折线5收容于容纳腔内,并于容纳腔的内侧壁处形成缓冲部。在实际应用中,本包装盒胚体可通过模具一次压合成型,生产便利、产率高;且组装成型时可直接通过折线进行弯折便可完成包装盒的成型,非常的便利,无需担心组装过程中出现零部件缺失的现象,且工序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组装效率高。更优的,本包装盒胚体在输送、存放过程中可铺开并重叠搁置,不占用空间,等到使用时再进行组装成型即可,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二片体2远离第一片体1一侧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十折线21和第十一折线22;使得第十折线21和第十一折线22之间的第二片体2形成壳体的后壁23,第十一折线22和第二折线5之间的第二片体2形成壳体的前壁24;第二片体2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十二折线251、第十三折线252、第十四折线253、第十五折线254、第十六折线255和第十七折线256;使得第十折线21、第十一折线22、第十四折线253和第十五折线254之间的第二片体2形成壳体的底面26;第十二折线251和第十三折线252之间的第二片体2形成壳体的左支撑面271;第十六折线255和第十七折线256之间的第二片体2形成壳体的右支撑面272;第十三折线252和第十四折线253之间的第二片体2形成壳体的第一左壁281,与左支撑面271相邻设置并设于第十二折线251旁侧的第二片体2形成第二左壁282,第二左壁282靠近容纳腔设置;第十五折线254和第十六折线255之间的第二片体2形成壳体的第一右壁291,与右支撑面272相邻设置并设于第十七折线256旁侧的第二片体2形成第二右壁292,第二右壁292靠近容纳腔设置。第一左壁281和第二左壁282共同形成了壳体的左壁,第一右壁291和第二右壁292共同形成了壳体的右壁,由于左支撑面271的存在,使得第一左壁281和第二左壁282之间存在间隙;由于右支撑面272的存在,使得第一右壁291和第二右壁292之间存在间隙。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第一片体1远离第二片体2一侧的预设位置设有第三折线11;第三折线11与第二折线5平行;第一片体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四折线12和第五折线13,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使得第二折线5、第三折线11、第四折线12和第五折线13之间的第一片体1形成包装盒的盖板主体14;第三折线11旁侧并与盖板主体14相邻设置的第一片体1形成第一连接条15,第一连接条15可于第三折线11包裹于壳体的前壁24;第四折线12旁侧并与盖板主体14相邻设置的第一片体1形成第二连接条16,第二连接条16可于第四折线12包裹于壳体的左壁;第五折线13旁侧并与盖板主体14相邻设置的第一片体1形成第三连接条17,第三连接条17可于第四折线12包裹于壳体的右壁。优选地,第一连接条15、第二连接条16盒第三连接条17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等于包装盒的高度尺寸,从而使得包装盒的外观为只看得见盖板和底面26,非常的整齐、美观。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第一连接条15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六折线151和第七折线152,使得第一连接条15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一插片153和第二插片154;使得第一插片153和第二插片154均可沿第一方向插设于壳体;优选地,第二连接条16沿第二方向朝远离盖板主体14一侧延展有第三插片161;第三连接条17沿第二方向朝远离盖板主体14一侧延展有第四插片171;第三插片161和第二连接条16的连接处形成第八折线162;第四插片171和第三连接条17的连接处形成第九折线172;使得第三插片161和第四插片171均可沿第二方向插设于壳体。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二、三或四的基础上,第二左壁282沿第二方向延展有第五插片2821,底面26对应第五插片2821的位置设有与第五插片2821相适配的第一插槽261;第二右壁292沿第二方向延展有第六插片2921,底面26对应第六插片2921的位置设有与第六插片2921相适配的第二插槽262;第五插片2821容设于第一插槽261内,从而使得壳体的第二左壁282在形成包装盒后不会翘起而导致壳体塑形失败;第六插片2921容设于第二插槽262内,从而使得壳体的第二右壁292在形成包装盒后不会翘起而导致壳体塑形失败。优选地,后壁2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十八折线231和第十九折线232,使得后壁23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七插片233和第八插片234;使得第七插片233插设于第一左壁281和第二左壁282之间的间隙处;第八插片234插设于第一右壁291和第二右壁292之间的间隙处;由于间隙的夹持作用,使得第七插片233和第八插片234不易发生移位现象,进而保证了后壁23的塑形效果,使其不易垮塌;优选地,第一插片153插设于第一左壁281和所述第二左壁282之间的间隙处;第二插片154插设于第一右壁291和第二右壁292之间的间隙处;由于间隙的夹持作用,使得第一插片153和第二插片154不易发生移位现象,进而保证了前壁24的塑形效果,使其不易垮塌;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左壁282对应第三插片161的位置设有第三插槽2822;第二右壁292对应第四插片171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槽2922。
在实施例六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第五插片2821和第六插片2921各有两个,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五插片2821和第六插片292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不大于底面26的厚度尺寸,从而使得第五插片2821和第六插片2921的端部与底面26齐平或略低于底面26,从而保证了包装盒外观的整齐度盒美感。优选地,第一插片153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左壁281和第二左壁282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同样的,第七插片233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左壁281和第二左壁282之间的间隙的尺寸;第二插片154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右壁291和第二右壁292之间的间隙的尺寸;第八插片234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右壁291和第二右壁292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即第一插片153、第七插片233和第二插片154、第八插片234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分别大于左支撑面271和右支撑面272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且左支撑面271和右支撑面272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可相同或不同;优选地,第三插片16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不小于壳体的左壁的厚度(即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第四插片17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不小于壳体的右壁的厚度(即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了便于插片(即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插片)的插入,插片的端部均设有倒角;且为了避免第一连接条15、第二连接条16、第三连接条17、后壁23接触处的干涉,其两两接触处均倒角处理,从而便于包装盒的组装,降低其组装过程中的干涉问题,从而提高其组装效率和成品率。
在实施例七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四、五或六的基础上,第三片体3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二十折线311、第二十一折线312、第二十二折线313、第二十三折线314和第二十四折线315;使得第二十折线311与第二折线5之间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一支撑面321;第二十折线311和第二十一折线312之间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前侧壁322;第二十二折线313和第二十三折线314之间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一后侧壁323,第二十三折线314和第二十四折线315之间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二支撑面324;与第二支撑面324相邻设置并设于第二十四折线315旁侧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二后侧壁325;第三片体3沿第二方向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二十五折线331、第二十六折线332、第二十七折线333、第二十八折线334、第二十九折线335和第三十折线336;使得第二十一折线312、第二十二折线313、第二十七折线333和第二十八折线334之间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一底面341,第一底面341设于壳体的底面26的上方;第二十六折线332和第二十七折线333之间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一左侧壁342,第二十五折线331和第二十六折线332之间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三支撑面351;与第三支撑面351相邻设置并设于第二十五折线331旁侧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二左侧壁343;第二十八折线334和第二十九折线335之间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一右侧壁344,第二十九折线335和第三十折线336之间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四支撑面252;与第四支撑面252相邻设置并设于第三十折线336旁侧的第三片体3形成缓冲内衬的第二右侧壁345;第一底面341、前侧壁322、第一后侧壁323、第一左侧壁342和第一右侧壁344围设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收纳腔。
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缓冲内衬的支撑面(即第一支撑面321、第二支撑面324、第三支撑面351、第四支撑面252)的高度与壳体的支撑面(即左支撑面271和右支撑面272)齐平或略低,从而共同形成整个包装盒的支撑面,从而增加包装盒的抗压力能力;或者形成二次缓冲支撑面,使得壳体发生变形后,缓冲内衬还可形成第二次支撑,从而增加包装盒的抗压力能力和缓冲性能(即抗变形性能)。且第一支撑面321、第二支撑面324、第三支撑面351、第四支撑面252、左支撑面271、右支撑面272的尺寸可相同或不同,优选地,左支撑面271和右支撑面272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等于第七插片233、第八插片234、第一插片153、第二插片154的厚度。
在实施例八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321和第二支撑面324分别开有连通收纳腔的第一槽和第二槽;优选地,相对设置的第三支撑面351和第四支撑面252分别开有连通收纳腔的第三槽361和第四槽362;优选地,前侧壁322、第一后侧壁323、第一左侧壁342和第二左侧壁343靠近第一底面341一侧的端部凸起有支撑部371,第一底面341对应支撑部371的位置设有割槽3411,使得支撑部371贯穿割槽3411后与壳体的底面26抵接。值得说明的是,支撑部371即为割槽3411外轮廓形成的部件,即支撑部371为第一底面341的一部分,且并未产生折线。即前侧壁322与其对应设置的支撑部371为一整体,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其它支撑部371;进一步优选地,支撑部371沿包装盒高度方向的尺寸等于第三插片161和第四插片171的厚度。
在实施例九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包装盒,包括: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盖板由第一片体1构成;壳体由第二片体2构成;缓冲内衬由所述第三片体3构成;第一片体1、第二片体2、第三片体3一体成型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盖板沿所述第一折线4包裹于壳体的容纳腔的外侧;缓冲内衬沿第二折线5收容于容纳腔内。
在实施例十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容纳腔的前壁24和后壁23均为一层结构;容纳腔的左壁(即第一左壁281和第二左壁282)和右壁(即第一右壁291和第二右壁292)均为两层结构,使得左壁的上表面形成左支撑面271,右壁的上表面形成右支撑面272。优选地,盖板的第一连接条15的第一插片153和第二插片154分别插入左壁和右壁的间隙内;且盖板的第二连接条16设有第三插片161,容纳腔的左壁对应第三插片161的位置设有第三插槽2822;盖板的第三连接条17设有第四插片171,容纳腔的右壁对应第四插片171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槽2922;且第一连接条15包裹于前壁24的外侧;第二连接条16包裹于左壁的外侧;第三连接条17包裹于右壁的外侧;盖板主体14盖设于容纳腔的开口处并贴合左支撑面271和右支撑面272。
在实施例十一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九或十的基础上,缓冲内衬靠近前壁24一侧设置的前侧壁322为一层结构,且前侧壁322和前壁24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面321;缓冲内衬靠近后壁23一侧设置的后侧壁为两层结构(即第一后侧壁323和第二后侧壁325),使得后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支撑面324;缓冲内衬靠近左壁设置的左侧壁(即第一左侧壁342和第二左侧壁343)为两层结构,使得左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三支撑面351;缓冲内衬靠近右壁设置的右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右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四支撑面252;优选地,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面321和所述第二支撑面324分别开有连通收纳腔的第一槽和第二槽;优选地,相对设置的第三支撑面351和第四支撑面252分别开有连通收纳腔的第三槽361和第四槽362;优选地,前侧壁322、第一后侧壁323、第一左侧壁342和第二左侧壁343靠近第一底面341一侧的端部凸起有支撑部371,第一底面341对应支撑部371的位置设有割槽3411,使得支撑部371贯穿割槽3411后与壳体的底面26抵接。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胚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第三片体;
所述第一片体、所述第二片体、所述第三片体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片体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盖板;
所述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包装盒的壳体;
所述第三片体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缓冲内衬;
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折线;使得所述盖板可于所述第一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外侧;
所述第三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折线;使得所述缓冲内衬可于所述第二折线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处形成缓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胚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片体远离所述第二片体一侧的预设位置设有第三折线;
所述第三折线与所述第二折线平行;
所述第一片体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四折线和第五折线,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使得所述第二折线、所述第三折线、所述第四折线和所述第五折线之间的第一片体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盖板主体;第三折线旁侧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相邻设置的第一片体形成第一连接条,第一连接条可于第三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前壁;第四折线旁侧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相邻设置的第一片体形成第二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可于第四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左壁;第五折线旁侧并与所述盖板主体相邻设置的第一片体形成第三连接条,第三连接条可于第四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右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胚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条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六折线和第七折线,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条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使得所述第一插片和所述第二插片均可沿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壳体;
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条沿第二方向朝远离所述盖板主体一侧延展有第三插片;所述第三连接条沿第二方向朝远离所述盖板主体一侧延展有第四插片;
所述第三插片和所述第二连接条的连接处形成第八折线;所述第四插片和所述第三连接条的连接处形成第九折线;使得所述第三插片和所述第四插片均可沿第二方向插设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胚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片体远离所述第一片体一侧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十折线和第十一折线;
使得所述第十折线和所述第十一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后壁,所述第十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前壁;
所述第二片体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十二折线、第十三折线、第十四折线、第十五折线、第十六折线和第十七折线;
使得所述第十折线、所述第十一折线、所述第十四折线和所述第十五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第十二折线和所述第十三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左支撑面;所述第十六折线和所述第十七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右支撑面;所述第十三折线和所述第十四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第一左壁,与左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十二折线旁侧的第二片体形成第二左壁,所述第二左壁靠近所述容纳腔设置;所述第十五折线和所述第十六折线之间的第二片体形成所述壳体的第一右壁,与右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十七折线旁侧的第二片体形成第二右壁,所述第二右壁靠近所述容纳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胚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左壁沿第二方向延展有第五插片,所述底面对应所述第五插片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五插片相适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右壁沿第二方向延展有第六插片,所述底面对应所述第六插片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六插片相适配的第二插槽;
和/或,
所述后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相互平行的第十八折线和第十九折线,使得所述后壁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七插片和第八插片;使得所述第七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左壁和所述第二左壁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八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右壁和所述第二右壁之间的间隙处;
和/或,
第一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左壁和所述第二左壁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二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右壁和所述第二右壁之间的间隙处;
和/或,
所述第二左壁对应第三插片的位置设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二右壁对应第四插片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盒胚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片体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二十折线、第二十一折线、第二十二折线、第二十三折线和第二十四折线;使得所述第二十折线与所述第二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十折线和所述第二十一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前侧壁;所述第二十二折线和所述第二十三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后侧壁,所述第二十三折线和所述第二十四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二十四折线旁侧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二后侧壁;
所述第三片体沿第二方向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二十五折线、第二十六折线、第二十七折线、第二十八折线、第二十九折线和第三十折线;使得所述第二十一折线、所述第二十二折线、所述第二十七折线和所述第二十八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底面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十六折线和所述第二十七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左侧壁,所述第二十五折线和所述第二十六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二十五折线旁侧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二左侧壁;所述第二十八折线和所述第二十九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一右侧壁,所述第二十九折线和所述第三十折线之间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四支撑面相邻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三十折线旁侧的第三片体形成所述缓冲内衬的第二右侧壁;
所述第一底面、所述前侧壁、所述第一后侧壁、所述第一左侧壁和所述第一右侧壁围设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收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胚体,其特征在于:
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分别开有连通所述收纳腔的第一槽和第二槽;
和/或,
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四支撑面分别开有连通所述收纳腔的第三槽和第四槽;
和/或,
所述前侧壁、所述第一后侧壁、所述第一左侧壁和所述第二左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底面一侧的端部凸起有支撑部,所述第一底面对应所述支撑部的位置设有割槽,使得所述支撑部贯穿所述割槽后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抵接。
8.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盒胚体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壳体和缓冲内衬;
所述盖板由所述第一片体构成;
所述壳体由所述第二片体构成;
所述缓冲内衬由所述第三片体构成;
所述第一片体、所述第二片体、所述第三片体一体成型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盖板沿所述第一折线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外侧;
所述缓冲内衬沿所述第二折线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的前壁和后壁均为一层结构;
所述容纳腔的左壁和右壁均为两层结构,使得所述左壁的上表面形成左支撑面,所述右壁的上表面形成右支撑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前壁一侧设置的前侧壁为一层结构,且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前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面;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后壁一侧设置的后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后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支撑面;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左壁设置的左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左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三支撑面;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右壁设置的右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右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四支撑面;
或,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前壁一侧设置的前侧壁为一层结构,且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前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面;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后壁一侧设置的后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后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支撑面;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左壁设置的左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左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三支撑面;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右壁设置的右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右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四支撑面;
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分别开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槽和第二槽;
或,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前壁一侧设置的前侧壁为一层结构,且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前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面;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后壁一侧设置的后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后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支撑面;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左壁设置的左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左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三支撑面;
所述缓冲内衬靠近所述右壁设置的右侧壁为两层结构,使得右侧壁的上表面形成第四支撑面;
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四支撑面分别开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三槽和第四槽;
或,
前侧壁、第一后侧壁、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左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底面一侧的端部凸起有支撑部,第一底面对应所述支撑部的位置设有割槽,使得所述支撑部贯穿所述割槽后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抵接。
CN201820508393.0U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Active CN208181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8393.0U CN208181612U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8393.0U CN208181612U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1612U true CN208181612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37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08393.0U Active CN208181612U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1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58052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卧式包装结构
CN110104335A (zh) 用于玻璃套装茶具的便携式仿形结构
CN202175245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2728702U (zh) 折叠型包装盒
CN208181612U (zh) 一种包装盒及其胚体
KR100806336B1 (ko) 완충구조를 구비한 포장용 상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717974B (zh) 一种回型瓦楞纸缓冲框
CN104495028B (zh) 一种四件套整体包装
CN207329062U (zh) 紫砂壶物流包装箱
CN205661851U (zh) 液晶显示屏的包装结构
CN202541964U (zh) 一种带衬垫的防震抗压包装纸箱
CN104909068A (zh) 一种用于高脚杯的悬空转台型瓦楞纸缓冲内衬结构
CN212173155U (zh) 一种热水器用蜂窝衬垫包装结构
CN211336854U (zh) 一种用于包装易碎物品的抗压纸箱
CN219155004U (zh) 一种外包装纸箱
CN216862401U (zh) 一种长方体整体缓冲气柱袋结构
CN220115242U (zh) 一种具有抗压结构的epe珍珠棉垫片
CN217893530U (zh) 一种组合式包装盒盒芯及具有该盒芯的礼盒
CN202657378U (zh) 卡槽式置物周转盒
CN211618396U (zh) 卷状产品的包装结构
CN202642462U (zh) 一种回型瓦楞纸缓冲框
CN211970164U (zh) 一种汽车玻璃密封条的包装结构
CN201494789U (zh) 电子产品纸塑包装件
CN220263494U (zh) 高强度瓦楞纸箱
CN220866122U (zh) 一种用于音响的纸塑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