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60230U - 多功能伞具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伞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60230U
CN208160230U CN201820133289.8U CN201820133289U CN208160230U CN 208160230 U CN208160230 U CN 208160230U CN 201820133289 U CN201820133289 U CN 201820133289U CN 208160230 U CN208160230 U CN 208160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chargeable
multifunctional
umbrella stem
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332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rass Famil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rass Famil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rass Famil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rass Famil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332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60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60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602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包括一伞本体和一可充电握持部。所述伞本体包括一伞杆、被设置于所述伞杆的一骨架以及附着在所述骨架的一伞布,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本体的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其中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形成所述伞本体的把手。

Description

多功能伞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伞具,特别涉及一多功能伞具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伞具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遮阳和挡雨的装置,很多人都会随身携带伞具以应对天气的突然变化。通常情况下,伞具包括伞杆、被设置在伞杆的低端部的供握持的伞柄、被设置在伞杆的高端部的可变形骨架以及附着在可变形骨架上的供遮阳和挡雨的伞布。在伞具没有被使用时,可变形骨架处于收缩状态以使伞布没有被撑开,从而减少伞具的体积而使伞具便于被携带和储藏;在伞具被使用时,可变形骨架处于展开状态以使伞布被撑开,其中被撑开的伞布用于阻止阳光和雨水经由伞布从伞布的上方直接进入伞布的下部空间,以给处于伞布的下部空间的使用者提供防护。尽管现在的伞具能够起到遮阳和挡雨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伞具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首先,现在的伞具只提供被动预防功能而缺乏主动机制,具体而言,当阳光充足时,伞具的伞布可以被撑开而藉由伞布遮阳以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使用者,当在雨天时,伞具的伞布可以被撑开而藉由伞布挡雨以防止雨水淋湿使用者。其次,现在的伞具在使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不足,具体而言,伞具以伞布被保持在使用者的头顶的方式被使用者使用,在雨天时,尤其当雨量比较大时,使用者会尽可能地降低伞布与头顶的距离以防止被雨水淋湿,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使用者的视线受阻,而对于车辆驾驶员来说,雨水同样会使车辆驾驶员的视线受阻,若车辆驾驶员和伞具的使用者皆因为视线受阻而导致其无法及时地观察路况的话,则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给伞具的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尤其是雨天的夜晚时,伞具的使用者的视线受阻,并且因为使用者从内心急于赶路而导致使用者的行走速度更快,同样对于车辆驾驶员来说,夜晚的光线比较差,再加上雨水的作用导致车辆驾驶员的视线进一步受阻而导致能见度降低,以至于其无法及时地观察到伞具的使用者,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则很容易会造成交通事故而给伞具的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提供主动机制,以增加所述多功能伞具的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标明使用者的位置,从而即便是使用者在视线较差的环境中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时,车辆驾驶员也能够通过所述多功能伞具标明的使用者的位置观察到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标明使用者的位置,从而即便是使用者在雨天等视线较差的环境中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时,车辆驾驶员也能够通过所述多功能伞具标明的使用者的位置观察到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标明使用者的位置,从而即便是使用者在夜晚等视线较差的环境中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时,车辆驾驶员也能够通过所述多功能伞具标明的使用者的位置观察到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标明使用者的位置,从而即便是使用者在雨天的夜晚等视线较差的环境中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时,车辆驾驶员也能够通过所述多功能伞具标明的使用者的位置观察到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标明使用者的位置,从而即便是使用者在雾天等视线较差的环境中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时,车辆驾驶员也能够通过所述多功能伞具标明的使用者的位置观察到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以提供光线的方式标明使用者的位置。优选地,所述多功能伞具通过卤素灯提供光线,以使所述多功能伞具提供的光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从而使得所述多功能伞具特别适于在雨天的夜晚和雾天被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根据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状态自动地提供光线,以保证处于视线较差的环境中的使用者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提供一伞杆和一把手,其中所述把手由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一手持式灯具形成。也就是说,当所述手持式灯具没有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手持式灯具能够以被使用者手持的方式单独地使用,当所述手持式灯具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手持式灯具形成所述多功能伞具的所述把手,以供使用者通过握持所述把手的方式使用所述多功能灯具。换言之,所述把手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提供一伞杆和一把手,其中所述把手由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一移动电源形成。也就是说,当所述移动电源没有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移动电源能够以被使用者手持的方式单独地使用,当所述移动电源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移动电源形成所述多功能伞具的所述把手,以供使用者通过握持所述把手的方式使用所述多功能灯具。换言之,所述把手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提供一骨架,其中所述骨架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伞杆,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以所述骨架提供光线的方式标明使用者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提供一伞布,其中所述伞布附着在所述骨架上,并且在所述骨架被操作时,所述伞布在一收纳状态和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以所述伞布提供光线的方式标明使用者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提供一报警单元,其中所述报警单元能够提供报警并提供使用者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以所述报警单元提供光线的方式标明使用者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提供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发电单元能够依靠风力发电以为所述报警单元提供电能,这对于需要在户外通过所述报警单元发送求救信号的使用者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提供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以提供主动机制,例如,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反馈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以提供主动机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通过与一电子设备交互的方式预测天气变化,并反馈预测结果以提供主动机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以所述发光体和/或显示屏和/或播放声音的方式反馈内容,以使使用者快速地且直观地了解到所述多功能伞具反馈的内容。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多功能伞具,其包括:
一伞本体,其中所述伞本体包括一伞杆、被设置于所述伞杆的一骨架以及附着在所述骨架的一伞布;和
一可充电握持部,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本体的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其中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形成所述伞本体的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具有外螺纹结构,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包括一外壳、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容纳腔的一可充电电池以及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端部的一锁扣环,其中所述锁扣环具有内螺纹结构,其中所述锁扣环的所述内螺纹结构和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可充电握持部以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螺接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方式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包括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至少一接口,所述接口和所述锁扣环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端,其中在所述锁扣环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接口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伞杆的低端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包括至少一光源,并且所述光源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源和所述锁扣环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端,其中在所述锁扣环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光源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伞杆的低端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发光体和至少一连接线,其中所述连接线被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被设置于所述伞本体,其中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具有被电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的一电连接件,其中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同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的所述接口被电连接于所述伞杆的所述电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报警单元以及一连接线,其中所述报警单元包括一壳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接受腔的一 SOS模块、一GPS模块以及一通讯模块,其中所述壳体被设置于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其中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具有被电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的一电连接件,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电连接于所述SOS模块、所述GPS模块以及所述通讯模块,其中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同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的所述接口被电连接于所述伞杆的所述电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可充电握持部的所述接口和所述伞杆的所述电连接件以插接的方式被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骨架包括一安装部和至少一伞布支撑架,所述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高端部,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的一个端部被轴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伞布被附着在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伞布支撑架上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线包括被相互电连接的一第一部分连接线和一第二部分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线沿着所述伞布支撑架被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线被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体,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沿着所述伞杆自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延伸至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并且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被电连接于所述电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伞杆具有一伞杆通道,所述伞杆通道贯穿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和低端部,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以被保持在所述伞杆的所述伞杆通道的方式沿着所述伞杆自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延伸至所述伞杆的低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发电单元包括一风力发电电机和被设置于所述风力发电电机的一电机风扇,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接受腔的一风口,所述风力发电电机和所述电机风扇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接受腔,并且所述电机风扇对应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风口,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电连接于所述风力发电电机,另一个端部被电连接于所述伞杆的所述电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伞杆具有一伞杆通道,所述伞杆通道贯穿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和低端部,其中所述连接线以被保持在所述伞杆的所述伞杆通道的方式沿着所述伞杆自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延伸至所述伞杆的低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报警单元和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报警单元包括一壳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接受腔的一 SOS模块、一GPS模块以及一通讯模块,其中所述壳体被设置于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其中所述发电单元包括一风力发电电机、被设置于所述风力发电电机的一电机风扇以及被电连接于所述风力发电电机的一储电模块,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接受腔的一风口,所述风力发电电机、所述电机风扇和所述储电模块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接受腔,并且所述电机风扇对应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风口,其中所述SOS模块、所述GPS模块以及所述通讯模块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储电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至少一传感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传感器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并且所述发光体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一近场通讯模块,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近场通讯模块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并且所述发光体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至少一传感器和一显示屏,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显示屏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一近场通讯模块和一显示屏,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近场通讯模块和所述显示屏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至少一传感器和一扬声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扬声器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一近场通讯模块和一扬声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近场通讯模块和所述扬声器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功能伞具的一个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A是附图2中的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其示意了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局部位置的具体结构。
图4B是附图3中的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其示意了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上述局部位置的具体结构。
图5A是附图2中的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其示意了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局部位置的具体结构。
图5B是附图3中的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其示意了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上述局部位置的具体结构。
图6A是附图2中的C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其示意了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局部位置的具体结构。
图6B是附图3中的C’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其示意了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上述局部位置的具体结构。
图7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7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7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7D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描述被揭露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制造和使用本实用新型。下述描述中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仅作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示例和修改,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下述描述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实用新型范围地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可选替代、修改、等同实施和应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1A至图6B,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多功能伞具包括一伞本体10和一可充电握持部20,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本体10,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能够被从所述伞本体10 上拆卸后被单独地使用。具体地说,所述伞本体10包括一伞杆11、一骨架12 以及一伞布13。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本体10的所述伞杆11。
参考附图2和图3,所述伞杆11具有一高端部111和对应于所述高端部111 的一低端部112。优选地,所述伞杆11为空心杆,即,所述伞杆11进一步具有一伞杆通道113,其中所述伞杆通道113自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延伸至所述低端部112,从而所述伞杆通道113在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 和所述低端部112分别形成通道开口。可选地,在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其他具体的示例中,所述伞杆11也可以是实心杆。还可选地,地,在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外的具体示例中,所述伞杆11是一个可伸缩杆。
所述骨架12包括一安装部121、一操作部122、一组伞布支撑架123、一组折叠支撑架124以及一组辅助支撑架125。所述安装部121被安装于所述伞杆 11的所述高端部111。所述操作部122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伞杆11,并且所述操作部122能够被操作而在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和所述低端部122 之间活动。优选地,所述操作部122被套装在所述伞杆11的外部。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被相互间隔地设置,并且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的安装端分别被轴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21,每个所述折叠支撑架124的两个端部分别被轴连接于所述操作部122的高端和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的中部,每个所述辅助支撑架125的两端分别被轴连接于所述操作部122的低端和每个所述折叠支撑架124的中部。所述伞布13附着在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上,通常情况下,所述伞布13以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被缝在所述伞布13的方式附着在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上。当所述操作部122被操作自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 112向所述高端部111方向移动时,每个所述辅助支撑架125和每个所述折叠支撑架124相互配合以用于驱动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从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转换,同时,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带动所述伞布13自收纳状态向展开状态转换,并且在所述操作部122被保持在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时,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被保持在展开状态,同时,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使所述伞布13被保持在展开状态,参考附图1A所示。当所述操作部122被操作自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向所述低端部112方向移动时,每个所述辅助支撑架125和每个所述折叠支撑架124相互配合以用于驱动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同时,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带动所述伞布13自展开状态向收纳状态转换,并且在所述操作部122被保持在所述伞杆 11的所述低端部112时,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被保持在折叠状态,同时,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使所述伞布13被保持在收纳状态,参考附图1B所示。
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其中当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被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上拆卸下来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能够被单独地使用,其中当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能够形成所述伞本体10的把手,即,所述多功能伞具允许使用者以握持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方式携带或者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安装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中不受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能够以螺接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能够以卡合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再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能够以被吸附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尽管如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列举的通过螺接、卡合或者吸附的方式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仅为示例,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参考附图3、图 4A和图4B,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包括一外壳21、一可充电电池22以及一锁扣环23,其中所述外壳21具有一容纳腔211,所述可充电电池22被设置于所述外壳21的所述容纳腔211,所述锁扣环23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21的一个端部,并且所述锁扣环23具有内螺纹结构。相应地,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具有与所述锁扣环23的内螺纹结构相互匹配的外螺纹结构。在需要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时,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外壳21的被设置有所述锁扣环23的端部抵住所述伞杆11 的所述低端部112,然后通过旋转的方式使所述锁扣环23的内螺纹结构与所述伞杆11的外螺纹结构相互配合而使所述锁扣环23螺接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从而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10安装于所述伞本体20。相应地,在需要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拆卸时,向相反方向转动所述锁扣环23以使所述锁扣环23和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相互脱离即可。
具体地说,所述锁扣环23具有一连接段231和一体地延伸于所述连接段231 的一锁扣段232,其中所述锁扣段232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段231的内径尺寸,并且所述锁扣环23的所述锁扣段23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外壳21的外壁具有一保持凹槽210,其中所述锁扣环23的所述连接段231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21的所述保持凹槽210,并且所述锁扣环23的所述锁扣段232能够凸出于所述外壳21的端部,以在后续用于螺接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所述外壳21的用于形成所述保持凹槽210的部分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锁扣环23的所述连接段231的内径尺寸,并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锁扣环23的所述锁扣段232的内径尺寸,从而所述外壳21在保证所述锁扣环23不会从所述外壳21上脱离的同时,能够允许所述锁扣环23的所述锁扣段232凸出于所述外壳21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具有至少一接口24,其中所述接口24被设置于所述外壳21,并且所述接口24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22,通过所述接口24能够将外部电能补充至所述可充电电池22,也能够将所述可充电电池22的电能导出。例如,通过所述接口24能够将市电补充至所述可充电电池 22,所述接口24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接口24可以是但不限于USB接口。
优选地,所述接口24被设置在所述外壳21的被设置有所述锁扣环23的端部。换言之,所述接口24和所述锁扣环23被设置在所述外壳21的同一个端部,从而在所述锁扣环23将所述外壳21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之后,所述接口24能够被隐藏起来,以避免所述接口24裸露,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所述接口24进水和被污染。尤其是当所述多功能伞具被应用于雨天时,因为所述接口24被所述外壳21和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隐藏,从而能够阻止雨水进入所述接口24而引起所述接口24氧化和导致所述可充电电池22出现短路的不良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附图3、图4A和图4B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能够被实施为一个移动电源,即,使用者在携带或者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同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 能够同时被移动,并且在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 112上拆卸之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能够为诸如手机、平板电脑、MP3/4、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电子书、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电子设备充电,这是现有技术的伞具意料之外的。
附图7A示出了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3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不同的是,在附图7A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进一步包
括至少一光源25,其中所述光源25被设置于所述外壳21,并且所述光源 25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22,其中在所述可充电电池22为所述光源25供电时,所述光源25能够产生光线,以藉由所述光源25产生的光线提供照明作用。也就是说,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能够形成一手持式灯具,从而所述手持式灯具能够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进而在所述手持式灯具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时,所述手持式灯具能够形成所述多功能伞具的所述把手,和在将所述手持式灯具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上拆卸下来之后,所述手持式灯具能够被单独地使用以为使用者提供照明。例如,使用者可以将所述手持式灯具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上拆卸下来以后,在夜晚、楼道、停车场等视线较差的环境中藉由所述手持式灯具提供照明光线,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性,这是现有技术的伞具意料之外的。尽管如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之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光源25裸露在外部,参考附图7B,从而即便是没有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上拆卸下来,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光源25也能够提供光线。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光源25也可以提供警示光线,以用于标明使用者的位置,从而当使用者在雨天或者夜晚或者雨天的夜晚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时,车辆驾驶员等其他参与交通的人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使用者的位置,以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优选地,参考附图7A,所述光源25被设置在所述外壳21的被设置有所述锁扣环23的端部。换言之,所述光源25和所述锁扣环23被设置在所述外壳 21的同一个端部,从而在所述锁扣环23将所述外壳21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之后,所述光源25能够被隐藏起来,以避免所述光源25裸露,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所述光源25在所述多功能伞具被携带的过程中损坏。更优选地,所述光源25和所述接口24被相邻地设置,从而在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同时,所述光源25和所述接口24能够被同时隐藏起来。
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进一步包括一控制开关26,其中所述控制开关26被设置于所述外壳21。在附图3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控制开关26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22和所述接口24,以藉由所述控制开关26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22是否向所述接口24供电。而在附图7A和图7B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些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控制开关26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22和所述光源25,以藉由所述控制开关26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22是否向所述光源25供电。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关26也可以同时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22和所述接口24,以藉由所述控制开关26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22是否向所述接口24供电。
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26被设置在所述外壳21的端部,这样,当使使用者以握持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外壳21的周部的方式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时不会误操作所述控制开关26。例如,在附图3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控制开关26和所述接口24分别位于所述外壳21的不同端部,从而在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以所述接口24被隐藏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和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之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之后,所述控制开关26裸露在外面,这样,即便是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20没有被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上拆卸下来,所述控制开关26也能够被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27,其中所述电路板27被设置于所述外壳21的所述容纳腔211。在附图3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可充电电池22、所述接口24和所述控制开关26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7,并且通过所述电路板27能够实现所述控制开关26 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22是否向所述接口24供电的功能。在附图7A和图7B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可充电电池22、所述接口24、所述光源25和所述控制开关26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7,并且通过所述电路板27能够实现所述控制开关26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22是否向所述接口 24和所述光源25供电的功能。
参考附图3,图6A和图6B,所述多功能伞具包括至少一发光体30和至少一连接线40,其中在所述骨架12的至少一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的自由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体30,所述连接线40连接所述发光体30和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其中当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通过所述连接线40 向所述发光体30供电时,所述发光体30能够产生光线,以藉由所述发光体30 产生的光线标明使用者的位置。可选地,在所述骨架12的所述伞布支撑架123 的中部也可以被设置有所述发光体30。
优选地,在所述骨架12的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的自由端均被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光体30,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发光体30能够布置在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四周,当每个所述发光体30同时产生光线时,每个所述发光体30产生的光线能够准确地标明使用者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发光体30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中不受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发光体30可以被实施为卤素灯,以使得所述发光体30产生的光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从而使得所述多功能伞具特别适于在雨天的夜晚和雾天被使用。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发光体30也可以被实施为LED灯,以节省电能。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所述骨架12的一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的自由端设置一个被实施为卤素灯的所述发光体30,和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的自由端设置一个被实施为LED灯的所述发光体30。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所述骨架12的一个所述伞布支撑架123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发光体30,并且被实施为卤素灯的所述发光体30和被实施为LED 灯的所述发光体30相互间隔。另外,当在所述多功能伞具上同时设置被实施为卤素灯的所述发光体30和被实施为LED灯的所述发光体30时,可以选择性地使被实施为卤素灯的所述发光体30和被实施为LED灯的所述发光体30发光,即,当被实施为卤素灯的所述发光体30发光时,被实施为LED灯的所述发光体30可以不发光,或者当被实施为卤素灯的所述发光体30不发光时,被实施为LED灯的所述发光体30发光。尽管如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被实施为卤素灯的所述发光体30和被实施为LED灯的所述发光体30也可以同时发光。
所述连接线40具有相互电连接的一第一部分连接线41和一第二部分连接线42,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线41被沿着所述骨架12的所述伞布支撑架123 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线41被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体30,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42自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经由所述伞杆11的所述伞杆通道113 延伸至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并且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42能够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从而所述可充电电池22能够经由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42和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线41将电能供应至所述发光体30而使所述发光体30产生光线。
进一步地,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具有一电连接件1121,其中所述连接线40的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42被电连接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电连接件 1121,其中所述电连接件1121能够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接口24,以使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42能够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22。
优选地,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 的同时,所述伞杆11的所述电连接件1121能够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20的所述接口24,从而所述可充电电池22能够经由所述连接线40为所述发光体30供电。更优选地,所述电连接件1121以所述电连接件1121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接口24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同时被电连接于所述接口2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因为在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 112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外壳21并不会发生转动,而且所述接口24和所述外壳21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和所述电连接件1121和所述伞杆11 的所述低端部112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从而在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过程中,所述电连接件1121和所述接口24并不会发生相对的转动,以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21和所述接口24中的任意一个损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的是,在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外壳21的端部对准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时,所述电连接件1121可以是刚好插入所述接口24,或者所述电连接件1121对准所述接口24,随着所述锁扣环23做相对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转动,所述锁扣环23拉动所述外壳21朝向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所述电连接件1121逐渐插入到所述接口24内以实现所述电连接件1121和所述接口24的电连接。当所述锁扣环23被操作而转动到安装位置时,所述锁扣环23 保证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被可靠地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并且所述锁扣环23保证所述电连接件1121可靠地电连接于所述接口24。
并且,所述电连接件1121和所述接口24的电连接位置被隐藏在所述外壳 21和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之间,从而所述外壳21和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能够保护所述电连接件1121和所述接口24的电连接位置,并保证所述电连接件1121和所述接口24的电连接关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电连接件1121和所述接口24被实施为相互配合的USB接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所述电连接件1121和所述接口24的通用性。
另外,参考附图3,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透光保护罩50,其中所述透光保护罩50被安装于所述骨架12的所述伞布支撑架123的自由端,并且包裹在所述发光体30的外部,以用于封闭所述发光体30,从而避免雨水进入所述发光体30或者进入所述发光体30与所述连接线40的连接位置,进而保护所述发光体30。所述透光保护罩50由耐高温的材料制成,以避免所述透光保护罩50被所述发光体30产生的热量损坏。
继续参考附图3、图5A和图5B,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报警单元 60,其中所述报警单元60被设置于所述伞本体10的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 111。优选地,所述报警单元60位于所述伞布13的外侧,即,所述报警单元60和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分别位于所述伞布13的不同侧。
所述报警单元60进一步包括一壳体61、一SOS模块62、一通讯模块63 以及一GPS模块64,其中所述壳体61具有一接受腔611,其中所述SOS模块 62、所述通讯模块63和所述GPS模块64分别被设置在所述壳体61的所述接受腔611,并且所述SOS模块62、所述GPS模块64分别被连接于所述通讯模块63。所述壳体61被设置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所述连接线40的一个端部自所述伞杆11的伞杆通道113延伸至所述壳体61的所述接收腔611,以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SOS模块62、所述通讯模块63和所述GPS模块64,从而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能够经由所述连接线40分别向所述SOS模块62、所述通讯模块63和所述GPS模块64供电。所述SOS模块 62能够产生求救信号,所述GPS模块64能够提供关于使用者的位置的位置信号,其中所述通讯模块63能够将所述SOS模块62产生的求救信号和所述GPS 模块64产生的位置信号发送出去,以允许使用者在危急时刻通过所述多功能伞具向外界求救。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通讯模块63允许被插入一SIM卡,从而当所述SOS模块62产生求救信号和所述GPS模块64产生位置信号时,所述通讯模块63能够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向外界求救。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报警单元60的所述壳体61上也可以设置一个所述发光体30,以允许所述报警单元60提供光线而用于标明使用者的具体位置。优选地,所述发光体30可以被设置在所述壳体61的所述接受腔611,而所述壳体61的至少一部分采用透明和耐高温材料制成,从而所述壳体61允许在所述接受腔611内产生的光线穿过所述壳体61后向外界辐射。
另外,所述报警单元60进一步包括一伞头65,其中所述伞头65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以避免所述伞布13的内侧边缘裸露。所述壳体61可以直接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也可以通过所述伞头 65被安装于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继续参考附图3,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发电单元70,其中所述发光单元70包括一风力发电电机71和被设置于所述风力发电电机71的一电机风扇72,其中所述壳体61具有一风口612,所述风口612连通所述接受腔611,其中所述风力发电电机71和所述电机风扇7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1的所述接受腔611,并且所述电机风扇72对应于所述壳体61的所述风口612,以藉由所述壳体61形成一个风储存管。所述风力发电电机71被电连接于所述连接线 40。在户外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时,当外界风力自所述壳体61的所述风口612 进入所述接受腔611时,风力可以吹动所述电机风扇72转动,进而所述电机风扇72能够带动所述风力发电电机71发电,其中所述风力发电电机71产生的电能能够经由所述连接线40被存储至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以在后续,当使用者处于危险时刻时,所述可充电电池22的电能能够经过所述连接线40为所述报警单元60的所述SOS模块62、所述通讯模块63和所述GPS 模块64供电。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提供的藉由所述发电单元70产生电力的方式对于使用者在户外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发射求救信号和位置信号来说特别的重要。例如,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所述多功能伞具发射求救信号和位置信号时,若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没有电能,则可以通过所述发电单元70进行发电,例如,可以通过晃动所述多功能伞具的方式藉由所述发电单元70进行发电,而所述发电单元70产生的电能足够使所述SOS模块 62产生求救信号和使所述GPS模块64产生位置信号以及使所述通讯模块63 向外界发射求救信号和位置信号。
附图7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3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不同的是,在附图7C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发电单元70进一步包括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1的所述接受腔611的一储电模块73,其中所述风力发电电机71被电连接于所述储电模块73,所述SOS模块62、所述通讯模块63和所述GPS模块64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储电模块73,所述风力发电电机71产生的电能能够被直接存储在所述储电模块73,然后所述储电模块73能够直接为所述SOS模块62、所述通讯模块63和所述GPS模块64供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简化所述多功能伞具的结构,和有利于保证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可靠性。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若使用者在户外发声危险而导致所述报警单元60整体从所述伞本体10上脱落后,所述报警单元60可以不依赖所述被设置在所述伞杆11的所述低端部112的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就能够通过所述 SOS模块62产生求救信号和通过所述GPS模块64产生位置信号以及通过所述通讯模块63发送求救信号和位置信号,这对于保证使用者将求救信号和位置信号向外界发送来说特别的重要。
优选地,参考附图3,所述发电单元70进一步包括一防水罩74,其中所述防水罩74套设在所述壳体61的外部,以避免雨水自所述壳体61的所述风口 612进入所述接受腔611而损坏所述风力发电电机71,从而保证所述发电单元 7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所述多功能伞具也可以提供一个标识码,例如但不限于二维码。所述标识码被设置的位置不受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标识码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印刷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伞本体 13的所述伞布13上。
继续参考附图3,所述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80,其中所述交互单元80进一步包括一处理器81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81的至少一传感器 82,其中所述处理器81和所述传感器82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 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所述发光体30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81。所述传感器82能够被用于监控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以得到一监控信号,所述处理器81能够处理所述监控信号和根据所述监控信号控制所述发光体30的状态,从而所述处理器81通过控制所述发光体30的状态的方式反馈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例如,所述处理器81可以通过控制一个所述发光体30是否发光、光线的强弱、光线的色彩以及多个所述发光体30 之间相互组合的方式反馈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例如,当所述传感器82监测到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良好时,所述处理器 81可以控制所述发光体30不发光或者发出柔和的光线,当所述传感器82监测到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一般时,所述处理器81可以控制所述发光体30发出黄色色光线,当所述传感器82监测到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差时,所述处理器81可以控制所述发光体30发出红色的光线。另外,所述传感器82还可以用于监测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等信息,并且所述处理器81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发光体30的状态的方式反馈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优选地,所述处理器81和所述传感器82被设置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外壳21的所述容纳腔2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传感器82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传感器82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10传感器、 PM2.5传感器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或者上述类型的传感器的组合。
附图7D示出了所述多功能伞具的一个变形示例,与附图3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不同的是,在附图7D示出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交互单元80进一步包括一显示屏83,其中所述显示屏83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和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81,其中所述处理器81以控制所述显示屏83显示相关内容的方式反馈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优选地,所述显示屏83被设置在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并且所述显示屏83和所述报警单元60被保持在所述伞布13的相反侧,从而当所述伞布13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显示屏83位于所述伞布13的下部,以避免雨水进入所述显示屏83,从而保证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可靠性。
继续参考附图7D,所述交互单元80进一步包括一扬声器84,其中所述扬声器84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和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81,其中所述处理器81以控制所述显示屏83显示相关内容的方式反馈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优选地,所述扬声器84被设置在所述伞杆11的所述高端部111,并且所述扬声器84和所述报警单元60被保持在所述伞布13的相反侧,从而当所述伞布13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扬声器84位于所述伞布13的下部,以避免雨水进入所述扬声器84,从而保证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可靠性。
继续参考附图7D,所述交互单元80进一步包括一近场通讯模块85,其中所述近场通讯模块85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可充电电池22和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81,其中所述近场通讯模块85能够被可通信地连接于一电子设备,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监测到的所述多功能伞具的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通过所述进场通讯模块85发送至所述处理器81,从而在后续,所述多功能伞具能够反馈其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优选地,所述近场通讯模块85被设置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20的所述外壳21的所述容纳腔2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近场通讯模块85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伞具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近场通讯模块85可以是但不限于蓝牙模块。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1)

1.一多功能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伞本体,其中所述伞本体包括一伞杆、被设置于所述伞杆的一骨架以及附着在所述骨架的一伞布;和
一可充电握持部,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本体的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其中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形成所述伞本体的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具有外螺纹结构,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包括一外壳、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容纳腔的一可充电电池以及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端部的一锁扣环,其中所述锁扣环具有内螺纹结构,其中所述锁扣环的所述内螺纹结构和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可充电握持部以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螺接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方式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包括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至少一接口,所述接口和所述锁扣环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端,其中在所述锁扣环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接口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伞杆的低端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包括至少一光源,并且所述光源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光源和所述锁扣环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端,其中在所述锁扣环将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时,所述光源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伞杆的低端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发光体和至少一连接线,其中所述连接线被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被设置于所述伞本体,其中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具有被电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的一电连接件,其中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同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的所述接口被电连接于所述伞杆的所述电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报警单元以及一连接线,其中所述报警单元包括一壳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接受腔的一SOS模块、一GPS模块以及一通讯模块,其中所述壳体被设置于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其中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具有被电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的一电连接件,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电连接于所述SOS模块、所述GPS模块以及所述通讯模块,其中在所述可充电握持部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低端部的同时,所述可充电握持部的所述接口被电连接于所述伞杆的所述电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的所述接口和所述伞杆的所述电连接件以插接的方式被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可充电握持部的所述接口和所述伞杆的所述电连接件以插接的方式被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骨架包括一安装部和至少一伞布支撑架,所述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伞杆的高端部,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的一个端部被轴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伞布被附着在每个所述伞布支撑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伞布支撑架上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连接线包括被相互电连接的一第一部分连接线和一第二部分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线沿着所述伞布支撑架被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线被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体,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沿着所述伞杆自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延伸至所述伞杆的低端部,并且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被电连接于所述电连接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伞杆具有一伞杆通道,所述伞杆通道贯穿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和低端部,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线以被保持在所述伞杆的所述伞杆通道的方式沿着所述伞杆自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延伸至所述伞杆的低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发电单元包括一风力发电电机和被设置于所述风力发电电机的一电机风扇,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接受腔的一风口,所述风力发电电机和所述电机风扇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接受腔,并且所述电机风扇对应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风口,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电连接于所述风力发电电机,另一个端部被电连接于所述伞杆的所述电连接件。
14.根据权利要求7或13所述的多功能伞具,其中所述伞杆具有一伞杆通道,所述伞杆通道贯穿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和低端部,其中所述连接线以被保持在所述伞杆的所述伞杆通道的方式沿着所述伞杆自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延伸至所述伞杆的低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报警单元和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报警单元包括一壳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接受腔的一SOS模块、一GPS模块以及一通讯模块,其中所述壳体被设置于所述伞杆的高端部,其中所述发电单元包括一风力发电电机、被设置于所述风力发电电机的一电机风扇以及被电连接于所述风力发电电机的一储电模块,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接受腔的一风口,所述风力发电电机、所述电机风扇和所述储电模块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接受腔,并且所述电机风扇对应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风口,其中所述SOS模块、所述GPS模块以及所述通讯模块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储电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至少一传感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传感器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并且所述发光体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一近场通讯模块,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近场通讯模块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并且所述发光体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至少一传感器和一显示屏,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显示屏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一近场通讯模块和一显示屏,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近场通讯模块和所述显示屏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至少一传感器和一扬声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扬声器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多功能伞具,进一步包括一交互单元,其中所述交互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和被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一近场通讯模块和一扬声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近场通讯模块和所述扬声器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握持部。
CN201820133289.8U 2018-01-26 2018-01-26 多功能伞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60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33289.8U CN208160230U (zh) 2018-01-26 2018-01-26 多功能伞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33289.8U CN208160230U (zh) 2018-01-26 2018-01-26 多功能伞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60230U true CN208160230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87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3328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60230U (zh) 2018-01-26 2018-01-26 多功能伞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602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4525A (zh) * 2018-01-26 2019-08-02 上海草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伞具及其应用
CN112196352A (zh) * 2020-09-23 2021-01-0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可快速折叠的智能安全帐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4525A (zh) * 2018-01-26 2019-08-02 上海草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伞具及其应用
CN112196352A (zh) * 2020-09-23 2021-01-0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可快速折叠的智能安全帐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009659A1 (en) Universal solar illuminator system
CN208160230U (zh) 多功能伞具
CN203575786U (zh) 一种多功能伞
CN106723746B (zh) 一种多功能伞
CN110074525A (zh) 多功能伞具及其应用
CN110072088B (zh) 一种野外营地监控方法
CN202902118U (zh) 多用途电池灯
CN110118327B (zh) 一种照明控制方法
CN107928045A (zh) 多功能太阳能伞
CN107401293A (zh) 一种太阳能交通指挥亭
CN201860951U (zh) 一种照明伞
CN204708163U (zh) 会发光的雨伞
CN210353514U (zh) 一种方便检修的可照明伞具
CN110118328B (zh) 一种旋动彩灯的控制方法
CN206714272U (zh) 可发光的伞
CN213581700U (zh) 一种运动相机浮力棒
KR101335537B1 (ko) 솔라셀 패널이 장착된 엘이디 조명을 구비한 지팡이
CN201360632Y (zh) 一种带发光装置的雨伞
CN110185953A (zh) 一种多功能照明终端
TWM529406U (zh) 多功能傘具
CN206518215U (zh) 一种多功能伞
JP3103155U (ja) ハイブリット装飾光源装置
CN203149688U (zh) 一种手持式带红外热成像的新型巡查设备
CN209168480U (zh) 一种用于汽车驾驶教学的发光标志杆
CN213777635U (zh) 一种七人制足球赛专用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