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9799U - 高产育苗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产育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9799U
CN208159799U CN201820682088.3U CN201820682088U CN208159799U CN 208159799 U CN208159799 U CN 208159799U CN 201820682088 U CN201820682088 U CN 201820682088U CN 208159799 U CN208159799 U CN 208159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hatchery
pipe
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820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纪科
刘洪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6820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9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9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9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一水源(1),该水源能为后续的产卵池(2)和孵化池(3)提供压力水;多个产卵池(2),每个产卵池(2)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上部连接有围水结构,在产卵池(2)的圆锥形底部设有排卵口(201),排卵口(201)连接有排孵管(202),排卵管(202)的出口端位于过渡池(203)中;在产卵池(2)的圆锥面上安装有一圈产卵池进水喷嘴(204),产卵池进水喷嘴(204)与水源(1)相连通,产卵池进水喷嘴(204)的水流沿锥面喷向围水结构与锥面的结合部;多个孵化池(3),该卵化池中间设有使鱼卵和鱼苗单向环流的环形岛(301),产卵池(2)排出的含卵水通过排卵管(202)送入一个或多个孵化池(3)中;孵化池(3)的池底中安装有孵化池进水喷嘴(302)。本实用新型产量高,效率好。

Description

高产育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个育苗技术,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大批量进行家鱼育苗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高产育苗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四大家鱼育苗所使用的方法是在产卵池产卵后,再人工将卵移入孵化缸中进行孵化,再向孵化缸中通往流动的水等待鱼苗孵化,孵化后再拭去进入送入养殖水平进行喂养,这种方法的主量较低,需要人工干预,每找第立方米水只能产鱼50万尾,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均很低,难以适应大规模养殖需要,必须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鱼苗孵化装置生产效率低,产量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自动化水平高的高产育苗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水源1,该水源能为后续的产卵池2和孵化池3提供压力水;
多个产卵池2,每个产卵池2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上部连接有围水结构,在产卵池2的圆锥形底部设有排卵口201,排卵口201连接有排孵管202,排卵管202的出口端位于过渡池203中;在产卵池2的圆锥面上安装有一圈产卵池进水喷嘴204,产卵池进水喷嘴204与水源1相连通,产卵池进水喷嘴204的水流沿锥面喷向围水结构与锥面的结合部;
多个孵化池3,该卵化池中间设有使鱼卵和鱼苗单向环流的环形岛301,产卵池2排出的含卵水通过排卵管202送入一个或多个孵化池3中;孵化池3的池底中安装有孵化池进水喷嘴302,孵化池进水喷嘴302通过管道与环形岛301底部的供水通道303相连通,供水通道303通过管道与水源1相连通;孵化池进水喷嘴301喷出的水不断补充孵化池用水的同时,使孵化池中的水单向流动;在环形岛的中心设有排水池304,排水池通过垂直排水管或通道305与环形岛底部的排水主管306相连通,排水主管306与排水渠5相连通;所述的垂直排水管或通道305上加装有水位调节管307来调节孵化池3的水位;在孵化池的池壁和底部还设有捕苗口308;在所述的环形岛301上安装有阻卵网309。
所述的水源1由进水塔101和静压塔102组成,静压塔102的出口端与各供水管相连通,静压塔102的进水口通过暗渠103与进水塔101的环形通道104相连通,环形通道104上加装有一圈能拔下的进水管105;环形通道位于净化水池的水面之下,在环形通道的四周加装有防虫围网106,防虫围网106的高度高出净化水池水面,拔下进水管105,净化水池中通过鱼类预先净化过的水通过防虫围网106过滤后进入环形水道104中,在环形水道104中形成环流,然后进入暗渠103,再进入静压塔102增压进入各供水管道中;所述的增压可利用自然水位差增压,也可利用水泵提升后增压。
所述的产卵池进水喷嘴204通过进水管与水源1相连通,进水管上安装有手动或电动阀门205。
所述的过渡池203中设有三个管道出口,过渡池203的高度与产卵池齐平,其中一个管道出口是排卵管202的出口,一个是排水口,一个是排卵口,三个管道出口通过一个连接弯头或直管保证二个管道出口的连通;当亲鱼未产卵时,不含卵的水从排卵管202出口流出,通过连接弯头进入排水口后再流入排水通道4中,此时排卵口无水流出,也可通过直接在排卵口上加装高出过渡池的直管,使排卵管出口流出的不含卵水注入过渡池中再从排水口排出;当亲鱼产卵后,含卵水从排卵管202的出口流出通过连接弯头进入排卵口再流入孵化池3中,也可通过在排水口上加装所述的直管,使从排卵管202的出口流出的含卵水先注入过渡池再从排卵口进入孵化池3中;当排卵结束时,打开排卵管202下部的堵头206使产卵池3中的水无法进入过渡池203而直接排入排水通道4中。
一个所述的产卵池2至少为二个孵化池3供卵。
所述的环形岛301两端的底部还安装有孵化池进水喷嘴301以防止水流死角的产生。
所述的捕苗口308按不同的高度至少设置有三个,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在孵化池3的底部,根据不同的水位打开相应的捕苗口进行放苗,以防止捕苗口水位过高导致出水压力过大而冲伤鱼苗;相邻的孵化池上的出苗口可共用一根出苗管通向接苗池。
在所述的阻卵网309内侧的环形岛上安装有反洗喷嘴,用于定时将粘在阻卵网上的卵膜冲入环形池中以防止网孔堵塞。
连通供水通道303与水源1的管道上安装有手动或电动阀门。
所述的环形岛30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增加水压的水塔310,两端的水塔310通过底部的供水通道303相连通,其中一个水塔310通过管道与水源1相连通,且在该水塔310的底部设有与排水主管306相连通的排水口,孵苗状态下,所述的排水口上加装有进水水位调节管311,以防止进入水塔中的水从排水口排出,同时调节供水通道303的水压,当水压超过设定值时,多余的水会从进水水位调节管311流入排水主管306中;育苗结束后取下所述的进水水位调节管311即可将水源的水直接从排水主管排入排水渠中并排空水塔中的水;排水渠5和排水通道4中的水直接排放或净化后排放,或回流到水源的净化水池(净化水池可由河道流水泵入池塘,池塘中养殖有净化水质的鲢鱼,鲢鱼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有利于鱼苗孵化的微生物养料)中净化后回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单一可实现几十个孵化池的管理,产量可从每立方水50万尾提高到300万尾,且由于采用了产卵池及孵化池水体的循环流动,卵的孵化率高,达到95%以上,鱼苗的成活率高,全和均可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人工仅需进行手动阀门或电动阀门的开关,尤其是电动阀门还可通过远程控制,如果在产卵池和孵化池上加装摄像头还可实现远程控制。实现全和自动化无人管理。后期还可通过手机APP实现智能化远程管理,人在旅游途中也能实现育苗管理。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大规模育苗,每池每季可育苗上亿尾,实现真正的高产育苗。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水资料循环利用,可利用水位差实现自动循环。
本实用新型利用鲢钱养殖塘作为净化水源,并循环利用,水质有利于卵和鱼的成活。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水平高,通过水量的喷嘴实现供水的同时,使产卵池和孵化池中的水产生循环流动,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和含氧量,同时还有利于池体的清洁,防止积垢和青苔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组成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孵化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孵化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8所示。
一种高产育苗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四大家鱼及高品质商品鱼如鳜鱼等鱼苗的培育,它主要由水源1、产卵池2、孵化池3和提苗池6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水源1主要为后续的产卵池2和孵化池3提供压力水,它主要由进水塔101和静压塔102组成,如图8所示,静压塔102的出口端与各供水管相连通,静压塔102的进水口通过暗渠103与进水塔101的环形通道104相连通,环形通道104上加装有一圈能拔下的进水管105;环形通道位于净化水池的水面之下,在环形通道的四周加装有防虫围网106,防虫围网106的高度高出净化水池水面,拔下进水管105,净化水池107(面积最好在10亩水面以上,并放养能净化水质的鱼类)中通过鱼类预先净化过的水通过防虫围网106过滤后进入环形水道104中,在环形水道104中形成环流,然后进入暗渠103,再进入静压塔102增压进入各供水管道中;所述的增压可利用自然水位差增压,也可利用水泵提升后增压。具体实施时,净化水池最好是建在鱼塘之中,利用鱼塘中所养的鱼(如鲢鱼)进行水质净化,既使水质经过鱼类清洁,又使水体中含有鱼苗孵化生长所需的养份,鱼塘中的水可为直接从流动水域抽取的水,也可利用产卵、孵化后的净化水,实现水体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产卵池2的数量可根据每年的生产规模确定,可设计成大小相同的结构,也可设计成大小结合,如图2所示,大小产卵池的结构相同,它们的底部均呈圆锥形结构,上部连接有围水结构,在产卵池2的圆锥形底部设有排卵口201,排卵口201连接有排孵管202,排卵管202的出口端位于过渡池203中;在产卵池2的圆锥面上安装有一圈产卵池进水喷嘴204,产卵池进水喷嘴204与水源1相连通,产卵池进水喷嘴204的水流沿锥面喷向围水结构与锥面的结合部;所述的产卵池进水喷嘴204通过进水管与水源1相连通,进水管上安装有手动或电动阀门205,电动阀门可通过综合控制室控制,也可实现远程控制。过渡池203结构如图3所示,过渡池203中设有三个管道出口,过渡池203的高度与产卵池齐平,其中一个管道出口是排卵管202的出口,一个是排水口,一个是排卵口,三个管道出口通过一个连接弯头或直管保证二个管道出口的连通;当亲鱼未产卵时,不含卵的水从排卵管202出口流出,通过连接弯头进入排水口后再流入排水通道4中,此时排卵口无水流出,也可通过直接在排卵口上加装高出过渡池的直管,使排卵管出口流出的不含卵水注入过渡池中再从排水口排出;当亲鱼产卵后,含卵水从排卵管202的出口流出通过连接弯头进入排卵口再流入孵化池3中,也可通过在排水口上加装所述的直管,使从排卵管202的出口流出的含卵水先注入过渡池再从排卵口进入孵化池3中;当排卵结束时,打开排卵管202下部的堵头206使产卵池3中的水无法进入过渡池203而直接排入排水通道4中。
本实用新型的孵化池3中间设有使鱼卵和鱼苗单向环流的环形岛301,如图4、5所示,产卵池2排出的含卵水通过排卵管202送入一个或多个孵化池3中;本实施例的孵化池3的池底中安装有108个孵化池进水喷嘴302(数量可根据孵化池池底面积和所需的流速设定,可全部打开或部分打开),孵化池进水喷嘴302通过管道与环形岛301底部的供水通道303相连通(如图6),连通供水通道303与水源1的管道上安装有手动或电动阀门。供水通道303通过管道与水源1相连通;孵化池进水喷嘴301喷出的水不断补充孵化池用水的同时,使孵化池中的水单向流动;在环形岛的中心设有排水池304,排水池通过垂直排水管或通道305与环形岛底部的排水主管306相连通,排水主管306与排水渠5相连通;所述的垂直排水管或通道305上加装有水位调节管307来调节孵化池3的水位;在孵化池的池壁和底部还设有捕苗口308;在所述的环形岛301上安装有阻卵网309。具体而言,一个产卵池2至少为二至三个孵化池3供卵。为了防止水流死角的产生,环形岛301两端的底部还安装有孵化池进水喷嘴301。捕苗口308按不同的高度至少设置有三个,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在孵化池3的底部,根据不同的水位打开相应的捕苗口进行放苗,以防止捕苗口水位过高导致出水压力过大而冲伤鱼苗;相邻的孵化池上的出苗口可共用一根出苗管通向接苗池。在所述的阻卵网309内侧的环形岛上安装有反洗喷嘴,用于定期将粘在阻卵网上的卵泡冲入环形池中以防止网孔堵塞。所述的环形岛30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增加水压的水塔310,如图7所示,两端的水塔310通过底部的供水通道303相连通,其中一个水塔310通过管道与水源1相连通,且在该水塔310的底部设有与排水主管306相连通的排水口,孵苗状态下,所述的排水口上加装有进水水位调节管311,以防止进入水塔中的水从排水口排出,同时调节供水通道303的水压,当水压超过设定值时,多余的水会从进水水位调节管311流入排水主管306中;育苗结束后取下所述的进水水位调节管311即可将水源的水直接从排水主管排入排水渠中并排空水塔中的水;排水渠5和排水通道4中的水直接排放或净化后排放,或回流到水源的净化水池(净化水池可由河道流水泵入池塘,池塘中养殖有净化水质的鲢鱼,鲢鱼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有利于鱼苗孵化的微生物养料)中净化后回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每年进入育苗季节时,先打开水源1的环形水道上的进水管105,净化水面中的水立即通过防虫围网进入进水口并进入环形水道形成环流,再进入暗渠中,在水位差的作用下进入静压塔形成水压。打开产卵池进水阀门,产卵池中的喷嘴迅速喷水并注满产卵池2至设定水位,由于喷嘴的水流方向均斜向喷向池壁,产卵池中的水在水流冲击下循环转动,此时可放入亲鱼,等其交配产卵,此时,设定水压冲击流量,使产下的卵集中在产卵池中间。在母鱼未产卵之间,从产卵池锥形底部的排卵口排出的水为不含卵水,它直接排入过渡池中并在弯头或直管的干预下直接排入排水通道中;当亲鱼即将产卵时,应打开孵化池进水阀门,通过孵化池喷嘴使孵化池中注满孵化用的水;亲鱼产卵后,产卵池中排出的水中含有鱼卵,此时应改变过渡池中水流的方向,使排卵管中排出的鱼卵通过排卵管进入孵化池中,直至产卵池中没有鱼卵排出,即可关闭产卵池进水阀门。鱼卵进入孵化池后随着水流在孵化池中单向转动,鱼卵孵化后的卵膜粘结在阻卵网上,鱼苗无法越过阻卵网而逃逸,只能在孵化池中流动,当阻卵网上粘结的卵膜过多导致水位上升时,应启动反冲洗喷嘴将卵膜冲入水中。当鱼苗孵化成长到出苗尺寸时,可打开孵化池上最上部的捕苗口将其导入捕苗管并送入捕苗池中采集。由于本实用新型孵化过程中的水质不受污染,因此孵化池中的循环水可从环形岛中间的排水口进入底部的排水主管进入排水渠5中排出,从捕苗池6中排出的水也从排水池排出进行回收利用或直接排放。捕苗开始时即可将进水阀门关闭,捕苗结束后可将水塔中的水位调节管排出,彻底排空孵化池中的水。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水源(1),该水源能为后续的产卵池(2)和孵化池(3)提供压力水;
多个产卵池(2),每个产卵池(2)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上部连接有围水结构,在产卵池(2)的圆锥形底部设有排卵口(201),排卵口(201)连接有排孵管(202),排卵管(202)的出口端位于过渡池(203)中;在产卵池(2)的圆锥面上安装有一圈产卵池进水喷嘴(204),产卵池进水喷嘴(204)与水源(1)相连通,产卵池进水喷嘴(204)的水流沿锥面喷向围水结构与锥面的结合部;
多个孵化池(3),该卵化池中间设有使鱼卵和鱼苗单向环流的环形岛(301),产卵池(2)排出的含卵水通过排卵管(202)送入一个或多个孵化池(3)中;孵化池(3)的池底中安装有孵化池进水喷嘴(302),孵化池进水喷嘴(302)通过管道与环形岛(301)底部的供水通道(303)相连通,供水通道(303)通过管道与水源(1)相连通;孵化池进水喷嘴(302)喷出的水不断补充孵化池用水的同时,使孵化池中的水单向流动;在环形岛的中心设有排水池(304),排水池通过垂直排水管或通道(305)与环形岛底部的排水主管(306)相连通,排水主管(306)与排水渠(5)相连通;所述的垂直排水管或通道(305)上加装有水位调节管(307)来调节孵化池(3)的水位;在孵化池的池壁和底部还设有捕苗口(308);在所述的环形岛(301)上安装有阻卵网(3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源(1)由进水塔(101)和静压塔(102)组成,静压塔(102)的出口端与各供水管相连通,静压塔(102)的进水口通过暗渠(103)与进水塔(101)的环形通道(104)相连通,环形通道(104)上加装有一圈能拔下的进水管(105);环形通道位于净化水池的水面之下,在环形通道的四周加装有防虫围网(106),防虫围网(106)的高度高出净化水池水面,拔下进水管(105),净化水池(107)中通过鱼类预先净化过的水通过防虫围网(106)过滤后进入环形水道(104)中,在环形水道(104)中形成环流,然后进入暗渠(103),再进入静压塔(102)增压进入各供水管道中;所述的增压可利用自然水位差增压,也可利用水泵提升后增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产卵池进水喷嘴(204)通过进水管与水源(1)相连通,进水管上安装有手动或电动阀门(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渡池(203)中设有三个管道出口,其中一个管道出口是排卵管(202)的出口,一个是排水口,一个是排卵口,三个管道出口通过一个连接弯头或直管保证二个管道出口的连通;当亲鱼未产卵时,不含卵的水从排卵管(202)出口流出,通过连接弯头进入排水口后再流入排水通道(4)中,此时排卵口无水流出,也可通过直接在排卵口上加装高出过渡池的直管,使排卵管出口流出的不含卵水注入过渡池中再从排水口排出;当亲鱼产卵后,含卵水从排卵管(202)的出口流出通过连接弯头进入排卵口再流入孵化池(3)中,也可通过在排水口上加装所述的直管,使从排卵管(202)的出口流出的含卵水先注入过渡池再从排卵口进入孵化池(3)中;当排卵结束时,打开排卵管(202)下部的堵头(206)使产卵池(2)中的水无法进入过渡池(203)而直接排入排水通道(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一个所述的产卵池(2)至少为二个孵化池(3)供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形岛(301)两端的底部还安装有孵化池进水喷嘴(302)以防止水流死角的产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捕苗口(308)按不同的高度至少设置有三个,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在孵化池(3)的底部,根据不同的水位打开相应的捕苗口进行放苗,以防止捕苗口水位过高导致出水压力过大而冲伤鱼苗;相邻的孵化池上的出苗口可共用一根出苗管通向接苗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阻卵网(309)内侧的环形岛上安装有反洗喷嘴(312),用于定时将粘在阻卵网上的卵膜冲入环形池中以防止网孔堵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连通供水通道(303)与水源(1)的管道上安装有手动或电动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育苗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形岛(30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增加水压的水塔(310),两端的水塔(310)通过底部的供水通道(303)相连通,其中一个水塔(310)通过管道与水源(1)相连通,且在该水塔(310)的底部设有与排水主管(306)相连通的排水口,孵苗状态下,所述的排水口上加装有进水水位调节管(311),以防止进入水塔中的水从排水口排出,同时调节供水通道(303)的水压,当水压超过设定值时,多余的水会从进水水位调节管(311)流入排水主管(306)中;育苗结束后取下所述的进水水位调节管(311)即可将水源的水直接从排水主管排入排水渠中并排空水塔中的水。
CN201820682088.3U 2018-05-09 2018-05-09 高产育苗系统 Active CN208159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2088.3U CN208159799U (zh) 2018-05-09 2018-05-09 高产育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2088.3U CN208159799U (zh) 2018-05-09 2018-05-09 高产育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9799U true CN208159799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66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82088.3U Active CN208159799U (zh) 2018-05-09 2018-05-09 高产育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97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3461A (zh) * 2018-05-09 2018-07-27 刘纪科 高产育苗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3461A (zh) * 2018-05-09 2018-07-27 刘纪科 高产育苗系统
CN108323461B (zh) * 2018-05-09 2024-05-17 刘纪科 高产育苗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92593U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103503820B (zh) 采用循环水养殖兼繁殖系统促使洄游性鱼类自然繁殖的方法
CN100484396C (zh) 一种头足类苗种培育的方法及所用的装置
CN101664003A (zh) 一种虾苗工厂化繁育养殖模式
CN108477028A (zh) 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
CN107646763A (zh) 一种黄斑篮子鱼人工繁殖方法
CN103988803A (zh) 一种虹吸式浮游动物饲料孵化和投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4904628B (zh) 一种鱼苗孵化繁育系统
CN204540396U (zh) 鳡鱼亲鱼产卵及受精卵自动收集多功能池
CN208159799U (zh) 高产育苗系统
CN105532540B (zh) 水产高产循环养殖系统
KR101549211B1 (ko) 어린 패류의 상향식 수류 실내사육장치
CN207284797U (zh) 一种鳟鱼鱼苗培育系统
CN203912952U (zh) 一种基于育苗池的鲟鱼孵化装置
CN108323461A (zh) 高产育苗系统
CN202496302U (zh) 鲆鲽鱼类育苗池的换水器
CN104351097B (zh) 一种流水式贝类苗种繁育系统
CN104012456A (zh) 一种鱼苗养殖池水循环系统
CN1174674C (zh) 大菱鲆自然产卵的养殖方法
CN201029368Y (zh) 鲶鱼人工繁殖孵化器
CN213246447U (zh) 循环水养殖设备
CN109619015B (zh) 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池
CN109430141A (zh) 沿河生态活水养鱼池
CN114847199B (zh) 一种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及其应用
CN217429012U (zh) 一种养殖系统的排污循环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