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4094U - 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4094U
CN208154094U CN201820642507.0U CN201820642507U CN208154094U CN 208154094 U CN208154094 U CN 208154094U CN 201820642507 U CN201820642507 U CN 201820642507U CN 208154094 U CN208154094 U CN 208154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sensor
mentioned
gasifier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425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腾飞
豆欣妍
汪奇
舒波
舒一波
郑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Ke K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Ke K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Ke K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Ke K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425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4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4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4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涉及机械领域,达到了优化能源使用,减少运行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水箱、气化器和冷却塔;所述气化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中,所述气化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伸出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连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塔具有冷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回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于所述冷却口;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和所述气化器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气化器液态气体在气化器中加热直到气化(变成气体)的设备。简单的说,就是冰冷的液态气体通过“引引气化器”之后就变成气态的气体了。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而气化器的升温需要一份能量,冷却塔循环水的降温需要另一份能量,使得运行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主要目的是,优化能源使用,减少运行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
第一水箱、气化器和冷却塔;
所述气化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中,所述气化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伸出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连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塔具有冷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回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于所述冷却口;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和所述气化器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有喷头,所述喷头朝向所述气化器,所述喷头为多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制冷器,所述制冷器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口和所述回水口;所述冷却口和所述回水口设有阀门,用于切换。
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进水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水箱、水轮、发电机和蓄电池;所述第二水箱连接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冷却口之间,所述水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中,所述出水口设置高度高于所述水轮高度;所述发电机连接于所述水轮和所述蓄电池;所述出水口的水用于驱动所述水轮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PLC,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水口;所述PLC连接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阀门,并计算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差,当所述温差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阀门切换,并关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PLC;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关闭时,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打开;当所述第一水箱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PLC控制所述阀门切换,并开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关闭所述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水箱、气化器和冷却塔;气化器设置在第一水箱中,气化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伸出第一水箱;第一水箱连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塔具有冷却口和回水口;进水口连接于回水口,出水口连接于冷却口;第一水箱中的水和气化器进行热交换。在现有技术中,气化器液态气体在气化器中加热直到气化(变成气体)的设备。简单的说,就是冰冷的液态气体通过“引引气化器”之后就变成气态的气体了。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而气化器的升温需要一份能量,冷却塔循环水的降温需要另一份能量,使得运行成本很高。本实用新型利用冷却塔的高温水对气化器进行加热,使得气化器正常工作,在对气化器加热的过程中,高温水温度降低。在此过程中,降低了气化器加热的能源使用,同时还降低了冷却塔循环水降温所需的能源,从而大幅减小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系统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换热系统,包括:
第一水箱1、气化器2和冷却塔3;
上述气化器2设置在上述第一水箱1中,上述气化器2的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均伸出上述第一水箱1;上述第一水箱1连具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上述冷却塔3具有冷却口31和回水口32;上述进水口11连接于上述回水口32,上述出水口12连接于上述冷却口31;上述第一水箱1中的水和上述气化器2进行热交换。由于上述气化器2的种类很多,具体结构具有差异,而上述第一水箱1中需放入上述气化器2中的受加热部件。同时并不能排出上述气化器2的自有加热部件,一方面上述气化器2和上述冷却塔3并非同时工作,另一方面上述冷却塔3的工作过程中,高温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进而对于上述气化器2的加热作用也会逐渐降低,此时为保证上述气化器2的气化量,需要使用上述气化器2的自有加热部件进行辅助。而对于空浴式气化器2,由于是使用空气的能量,无需额外能量输入,但是气化效率低,使用上述第一水箱1和上述冷却塔3可以大幅提高空浴式气化器2的气化效率。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换热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系统:
上述冷却塔3的高温回水进入上述第一水箱1,对上述气化器2进行加热,上述气化器2内液化气体变为气体,同时上述第一水箱1内的水降温,并进入上述冷却口31,对上述冷却塔3进行降温,依次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水箱1、气化器2和冷却塔3;气化器2设置在第一水箱1中,气化器2的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均伸出第一水箱1;第一水箱1连具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冷却塔3具有冷却口31和回水口32;进水口11连接于回水口32,出水口12连接于冷却口31;第一水箱1中的水和气化器2进行热交换。在现有技术中,气化器2液态气体在气化器2中加热直到气化(变成气体)的设备。简单的说,就是冰冷的液态气体通过“引引气化器2”之后就变成气态的气体了。冷却塔3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而气化器2的升温需要一份能量,冷却塔3循环水的降温需要另一份能量,使得运行成本很高。本实用新型利用冷却塔3的高温水对气化器2进行加热,使得气化器2正常工作,在对气化器2加热的过程中,高温水温度降低。在此过程中,降低了气化器2加热的能源使用,同时还降低了冷却塔3循环水降温所需的能源,从而大幅减小运行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使得上述进水口11的高温水能够与上述气化器2进行热量完全交换,具体的,上述进水口11设有喷头13,上述喷头13朝向上述气化器2,上述喷头13为多个。使用上述喷头13能确保上述进水口11的水充分接触上述气化器2,使得热交换进行的更加顺利,更有利于上述第一水箱1中的水进行降温,进而确保上述出水口12的水温足够低。
由于上述冷却塔3和上述气化器2均独立工作,为保证上述冷却塔3的工作,具体的,还包括制冷器,上述制冷器分别连接于上述冷却口31和上述回水口32;上述冷却口31和上述回水口32设有阀门,用于切换。由于上述气化器2和上述冷却塔3并非一个工作系统,使得无法保证上述气化器2和上述冷却塔3同时工作,因此使用上述制冷器后能够使得上述冷却塔3独立工作,保证上述冷却塔3的正常运行。
为保证水的洁净,具体的,还包括过滤器,上述过滤器设置在上述进水口11。由于水是依赖管道进行流动连通,在流动过程中不免会有杂质,而杂质过多会损害管道和其他设备的寿命,同时还会附着在上述气化器2上,使得热传递效果下降。使用上述过滤器后,能够将大部分的杂质过滤出水的循环,保证换热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水所接触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的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具体的,还包括第二水箱4、水轮5、发电机和蓄电池;上述第二水箱4连接于上述出水口12和上述冷却口31之间,上述水轮5设置在上述第二水箱4中,上述出水口12设置高度高于上述水轮5高度;上述发电机连接于上述水轮5和上述蓄电池;上述出水口12的水用于驱动上述水轮5转动。由于上述第一水箱1会存在蓄水现象,使用上述第二水箱4造成高度差,增加水的势能,同时使用合适的上述水轮5,能够进行发电,从而使得工厂的其他用电量降低,使得电费总量下降,降低运行成本。
为了保证上述冷却塔3效率,具体的,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PLC,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上述进水口11,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上述出水口12;上述PLC连接于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上述阀门,并计算出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差,当上述温差小于第一预设值时,上述阀门切换,并关闭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由于上述气化器2根据工作需要可能会停止液化气体的输入,导致上述第一水箱1的水降温效果变差,使用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够有效的监控上述第一水箱1的水温变化,并利用上述PLC智能切换上述阀门,提高上述冷却塔3的效率。而为了节约电能,上述蓄电池可以直接连接于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一方面能够节约电能,另一方面在上述PLC切换上述阀门后,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会自动断电。当上述第一水箱1的水重新流动时,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会自动开启。
为了能够智能切换,具体的,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上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上述第一水箱1;上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连接于上述PLC;当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关闭时,上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打开;当上述第一水箱1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上述PLC控制上述阀门切换,并开启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关闭上述温度传感器。使用上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后,在上述第一水箱1的水不流动时,监控上述气化器2的工作状况。当上述气化器2工作,输入上述液化气体时,上述第一水箱1中的水温度会下降,上述第三传感器能够及时的得到信息,使得上述PLC切换上述阀门,使得上述第一水箱1的水重新流动,节约上述制冷器的能量消耗。在上述蓄电池连接于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也会因上述第一水箱1的水重新流动,使得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会自动开启,实现智能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水箱、气化器和冷却塔;气化器设置在第一水箱中,气化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伸出第一水箱;第一水箱连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塔具有冷却口和回水口;进水口连接于回水口,出水口连接于冷却口;第一水箱中的水和气化器进行热交换。在现有技术中,气化器液态气体在气化器中加热直到气化(变成气体)的设备。简单的说,就是冰冷的液态气体通过“引引气化器”之后就变成气态的气体了。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而气化器的升温需要一份能量,冷却塔循环水的降温需要另一份能量,使得运行成本很高。本实用新型利用冷却塔的高温水对气化器进行加热,使得气化器正常工作,在对气化器加热的过程中,高温水温度降低。在此过程中,降低了气化器加热的能源使用,同时还降低了冷却塔循环水降温所需的能源,从而大幅减小运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水箱、气化器和冷却塔;
所述气化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中,所述气化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伸出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连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塔具有冷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回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于所述冷却口;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和所述气化器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有喷头,所述喷头朝向所述气化器,所述喷头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器,所述制冷器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口和所述回水口;所述冷却口和所述回水口设有阀门,用于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进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水箱、水轮、发电机和蓄电池;所述第二水箱连接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冷却口之间,所述水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中,所述出水口设置高度高于所述水轮高度;所述发电机连接于所述水轮和所述蓄电池;所述出水口的水用于驱动所述水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PLC,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水口;所述PLC连接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阀门,并计算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差,当所述温差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阀门切换,并关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PLC;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关闭时,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打开;当所述第一水箱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PLC控制所述阀门切换,并开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关闭所述温度传感器。
CN201820642507.0U 2018-05-02 2018-05-02 换热系统 Active CN208154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2507.0U CN208154094U (zh) 2018-05-02 2018-05-02 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2507.0U CN208154094U (zh) 2018-05-02 2018-05-02 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4094U true CN208154094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77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42507.0U Active CN208154094U (zh) 2018-05-02 2018-05-02 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4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0942B (zh) 新型自供能源数控节能装置
CN201246924Y (zh) 空气源热泵及中高温水源热泵联合供热装置
CN104771918B (zh) 一种基于湿蒸发的冷浓缩系统
CN206875538U (zh)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一级网直供热用户供热装置
CN103031685B (zh) 一种热印染废水余热回收系统
CN102777351B (zh) 一种无油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CN208154094U (zh) 换热系统
CN213777887U (zh) 一种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供热装置
CN201837256U (zh) 一种窑头冷却器的有效降温和余热利用装置
CN20796725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热交换结构
CN202853011U (zh) 全热回收型加热加湿新风机组
CN207456001U (zh) 一种工艺冷却水系统
CN201412120Y (zh) 油田井口太阳能加温系统
CN204904111U (zh) 一种制氮机温度控制系统
CN209557150U (zh) 一种节能水轮发电机组
CN208734504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节能系统
CN207166456U (zh) 一种智能远程操控光伏热泵联用热水系统
CN205349532U (zh) 燃气蒸汽联合系统
CN201225723Y (zh) 新型自供能源数控节能装置
CN204941840U (zh) 空压机的热能回收装置
CN110652835A (zh) 一种吸附剂热再生系统
CN104930909A (zh) 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02707420U (zh) 一种无油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
CN204522323U (zh) 基于湿蒸发的冷浓缩系统
CN214371768U (zh) 一种工业窑炉冷却及余热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