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3408U - 一种水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3408U
CN208153408U CN201820667439.3U CN201820667439U CN208153408U CN 208153408 U CN208153408 U CN 208153408U CN 201820667439 U CN201820667439 U CN 201820667439U CN 208153408 U CN208153408 U CN 208153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ly conductive
water
flowing part
water flow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674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连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6674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3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3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34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泵,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水泵不能同时满足既不改变泵体内部结构又要利用水泵电机热量以及保证水泵正常供油热水等问题。本水泵,包括泵体和电机,泵体上具有出水口,电机定子线圈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一,导热通水件一的外侧套设有具有加热元件的加热筒,加热筒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二,导热通水件二的外侧套设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保温筒,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均由导热材料制成且具有过水通道,导热通水件一的进水端与泵体的出水口相连,导热通水件二的进水端与导热通水件一的出水端相连。本水泵在不改变泵体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既利用水泵电机的热量又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Description

一种水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泵。
背景技术
水泵是用于运送液体的由机械、液压和电气部件组成的器具。水泵包括泵体,泵体内设置有泵腔,泵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叶轮,泵体上还设置有与泵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叶轮上连接有电机,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将水从进水口泵入并从出水口泵出。电机一般固定在泵体的外表面上,电机的转轴插入到泵腔中与叶轮连接。
电机一般是指电动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是一种常见的动力源,包括转子和位于转子外周侧的定子,转子上设置有永磁体并与转轴连接,定子上设置有与永磁体对应设置的线圈。线圈通电时,驱动转子转动;线圈通电时还会产生热量,电机将电能转换为动能和热能。
居民用水时往往需要热水,如果能够从水泵中直接泵出热水用于日常使用,那么热水的使用将变得十分方便,特别适合在北方地区的冬季使用。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具有加热保温效果的循环热水泵[申请号:CN201520819559.7;公告号:205089641U],包括电动机、泵体、叶轮和支撑底座,电动机包括电机壳、集热罩和电机轴,集热罩位于电机壳的外侧,集热罩与电机壳相匹配,集热罩包括保温层和吸热层,集热罩内设置有集热板,集热板上设置有导热管,导热管的下端位于泵体内,泵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设置有接管,泵体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泵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温度计,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板,加热板内设置有加热丝。
将位于泵体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使水泵直接泵出热水,使热水使用方便。但是在泵体内部设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一部分热量会被叶轮吸收,一部分热量还会被泵体吸收,泵体吸收的热量会传递到空气中,而且泵体外表面的面积大,散热快,不利于热量的利用,导致水泵的能耗较大。散热快还会导致供应的热水温度达不到日常所需。
为了更好地供应热水,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另一种具有加热保温效果的循环热水泵[申请号:CN201610905082.3;公开号:106499641A],在泵体上设置内壳和外壳,在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保温层,减少加热板产生的热量通过泵体散失。但是水泵的加热装置依然设置在泵体内部,加热板加热的一部分热量仍会被叶轮吸收,造成一部分能量的浪费。加热装置设置在泵体内部的技术认知极大地限制了技术进步,导致热水供应效果不佳。而且在泵体内设置加热装置会改变泵体以及泵腔的结构,使泵体结构和泵腔结构复杂化。加热装置在泵体内还会受到水流的冲击,容易导致加热装置失效,使水泵不能正常的供应热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泵,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改变泵体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既利用水泵电机的热量又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泵,包括泵体和电机,所述泵体上具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线圈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一,所述导热通水件一的外侧套设有具有加热元件的加热筒,所述加热筒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二,所述导热通水件二的外侧套设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保温筒,所述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均由导热材料制成且具有过水通道,所述导热通水件一的进水端与泵体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导热通水件二的进水端与导热通水件一的出水端相连。
电机的定子线圈通电时电机工作,电机驱动叶轮转动从将水从泵体的出水口泵出,水从出水口流出后依次通过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后从导热通水件二的出水端流出。电机定子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处,同时加热筒加热,加热筒处的热量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处,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处的热量使从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中流过的水温度升高,这样从导热通水件二出水端就能够流出热水。
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中,在电机定子线圈外设置能够产生热量的加热筒是不能使用的技术方案,因为加热筒产生的大量热量会扩散到电机定子线圈处,使电机定子线圈处的温度过高,从而导致电机烧坏水泵不能正常供水。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加热筒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了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加热筒加热后,加热筒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被导热通水件一中的水吸收,另一部分被导热通水件二中的水吸收,一方面使加热筒产生的热量能够充分被冷水吸收,保证热水的正常供应;另一方面,加热筒的热量被导热通水件二中的水吸收一部分后,可以避免导热通水件一中的水一次性吸收加热筒的全部热量引起过热,使加热筒产生的热量不仅不会扩散到电机定子线圈处,还能够使电机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被导热通水件一中的水吸收,防止电机定子线圈过热,从而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保证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本申请在电机定子线圈外设置加热筒的同时设置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不仅结构简单,使泵体的内部结构不需要改变,而且水泵电机能够散热也不会烧坏,同时使水泵充分利用电机的热量和加热筒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既利用了水泵电机的热量又保证了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并且加热筒不会受到水流的冲击,寿命长,使水泵能够长期正常供应热水。
而在导热通水件二外套设保温筒可以防止导热通水件二处的热量散失到空气中,使热量充分被导热通水件二中的水吸收,减少能量的浪费,保证热水的正常供应,同时还具有防烫的作用。而导热通水件一的进水端与泵体的出水口相连,导热通水件一的出水端与导热通水件二的进水端相连,使得水依次通过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逐渐加温,而导热通水件二的出水端处水温为设定水温,这样就能够使导热通水件一的水温始终低于设定的水温,进一步保证导热通水件一不会过热并能够吸收电机定子线圈的热量,这样既保证了加热筒的热量用于加热热水,又保证了电机的正常使用,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
在上述的水泵中,所述电机的定子线圈与导热通水件一之间设置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筒一,所述导热筒一的外侧面贴靠在导热通水件一上。
空气导热慢,设置导热筒一且导热筒一的外侧面贴靠在导热通水件一上后,提高了电机定子线圈与导热通水件一之间的导热速度,使电机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上,保证电机正常使用,进一步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在上述的水泵中,所述导热通水件一为呈管状的导热管一缠绕而成,所述导热筒一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凹槽一,所述导热管一沿着凹槽一的螺旋方向嵌入到凹槽一内,且凹槽一的内表面与导热管一的外侧面匹配贴合。
一方面,具有凹槽一的导热筒一具有固定导热通水件一的作用,方便导热通水件一的成型和安装;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更快的热量传递,同时使导热通水件一能够较均匀地吸收热量,有利于电机定子线圈的散热,保证电机正常使用,也使水加热均匀,进一步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在上述的水泵中,所述导热通水件一与加热筒的内侧面贴靠,所述导热通水件二与加热筒的外侧面贴靠。这样有利于加热筒热量的有效传递,进一步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在上述的水泵中,所述导热通水件二与保温筒之间设置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筒二,所述导热通水件二为呈管状的导热管二缠绕而成,所述导热筒二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凹槽二,所述导热管二沿着凹槽二的螺旋方向嵌入到凹槽二内,且凹槽二的内表面与导热管二的外侧面匹配贴合。
一方面,具有凹槽二的导热筒二具有固定导热通水件二的作用,方便导热通水件二的成型和安装;另一方面,使导热通水件二能够比较均匀地受热,使水加热均匀,进一步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在上述的水泵中,所述电机的定子线圈和导热筒一之间还具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筒,所述散热筒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凸出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筒的外侧面上在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形成空气通道。
散热片的设置一方面提高散热筒的散热面积,使电机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好地扩散出去,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在散热片之间形成空气通道可以形成一定的空气流通,当导热通水件一过热不能吸收电机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时可以通过该空气通道散热,防止导热通水件一过热后烧坏电机,进一步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在上述的水泵中,所述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由铜材料制成,所述导热筒一和导热筒二由铝材料制成。
铜和铝材料导热性能好,能够实现热量的快速传导,使电机散热快,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同时使水加热快,有利于水泵的使用。而且铜的熔点高,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直接与加热筒接触,可以避免局部高温引起的材料性能的变化。
在上述的水泵中,所述导热通水件一的出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的进水端位于电机的同一端。
这样使水泵的结构紧凑,方便连接,同时也可以降低能量的浪费,进一步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在上述的水泵中,所述导热通水件二的出水端处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中的一端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与出水口相连。
三通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设置回水管可以平衡水路中的水压,使水泵使用稳定;同时可以使回水管流回的水进行二次加热,保证出水水温,进一步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一种水泵,包括泵体和电机,所述泵体上具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线圈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一,所述导热通水件一的外侧套设有具有加热元件的加热筒,所述加热筒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二,所述导热通水件二的外侧套设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保温筒,所述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均由导热材料制成且具有过水通道,所述导热通水件一的进水端与泵体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导热通水件二的进水端与泵体的出水口相连。
电机的定子线圈通电使电机工作,电机驱动叶轮转动从将水从泵体的出水口泵出,水从出水口流出后分别进入到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中,然后从导热通水件一的出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的出水端流出。电机定子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处,同时加热筒加热,加热筒处的热量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处,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处的热量使从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中流过的水温度升高,这样从导热通水件一的出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出水端就能够流出热水。
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中,在电机定子线圈外设置能够产生热量的加热筒是不能使用的技术方案,因为加热筒产生的大量热量会扩散到电机定子线圈处,使电机定子线圈处的温度过高,从而导致电机烧坏,水泵不能正常供水。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加热筒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了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加热筒加热后,加热筒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被导热通水件一中的水吸收,另一部分被导热通水件二中的水吸收,一方面使加热筒产生的热量能够充分被冷水吸收,保证热水的正常供应;另一方面,加热筒的热量被导热通水件二中的水吸收一部分后,可以避免导热通水件一中的水一次性吸收加热筒的全部热量引起过热,使加热筒产生的热量不仅不会扩散到电机定子线圈处,还能够使电机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被导热通水件一中的水吸收,防止电机定子线圈过热,从而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保证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本申请在电机定子线圈外设置加热筒的同时设置导热通水件一和导热通水件二,不仅结构简单,使泵体的内部结构不需要改变,而且水泵电机能够散热也不会烧坏,同时使水泵充分利用电机的热量和加热筒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既利用了水泵电机的热量又保证了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并且加热筒不会受到水流的冲击,寿命长,使水泵能够长期正常供应热水。
而在导热通水件二外套设保温筒可以防止导热通水件二处的热量散失到空气中,使热量充分被导热通水件二中的水吸收,减少能量的浪费,保证热水的正常供应,同时还具有防烫的作用。而导热通水件一的进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的进水端均与泵体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导热通水件一的进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的进水端的进水水温相同,而导热通水件二的直径比导热通水件一大,在相同时间内导热通水件二会比导热通水件一吸收更过的热量,从而进一步保证导热通水件一不会过热并能够吸收电机定子线圈的热量,保证电机正常使用,进一步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水泵电机的定子线圈外设置导热通水件一,在导热通水件二外设置加热筒,在加热筒外设置导热通水件二,导热通水件二外设置保温筒,导热通水件一的进水端与泵体的出水口相连,导热通水件二的进水端与导热通水件一的出水端或者泵体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加热筒的热量能够被导热通水件一中的水和导热通水件二中的水充分吸收,同时使电机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能够被导热通水件一的水吸收,在不改变泵体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既利用水泵电机的热量又使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而且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
在导热通水件一与电机的定子线圈之间设置导热筒一,使导热通水件一更快的吸收电机定子线圈的热量,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进一步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导热筒一的外侧面上设置凹槽,导热管一嵌入到凹槽内,且凹槽的内表面与导热管一的外侧面匹配贴合,通过导热筒一既能够固定导热通水件一,又能够使导热通水件一受热均匀。设置导热筒二既能够固定导热通水件二,又能够使导热通水件二受热均匀。设置具有散热片和空气通道的散热筒,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水泵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水泵实施例一中电机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水泵实施例二中电机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水泵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1a、进水口;1b、出水口;2、电机;2a、转轴;2b、转子;2c、定子线圈;3、导热通水件一;3a、导热管一;3b、进水接管;3c、过水通道;4、加热筒;5、导热通水件二;5a、导热管二;5b、出水接管;6、保温筒;7、导热筒一;7a、凹槽一;8、导热筒二;8a、凹槽二;9、散热筒;9a、散热片;9b、空气通道;10、三通接头;11、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泵,包括泵体1和电机2,泵体1内设置有泵腔,泵体1上具有与泵腔连通的进水口1a和出水口1b,泵腔内设置有叶轮。电机2包括转轴2a,转轴2a外固定有转子2b,转子2b外设置有定子线圈2c,电机2的转轴2a与叶轮连接。电机2的定子线圈2c通电时电机2转轴2a带动叶轮转动,从而将水从泵体1的进水口1a泵入,从泵体1的出水口1b泵出。电机2的定子线圈2c的外侧套设有呈筒状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筒一7,导热筒一7的外侧套设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且具有过水通道3c的导热通水件一3,导热通水件一3的外侧套设有具有加热元件的加热筒4,加热筒4的外侧套设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且具有过水通道3c的导热通水件二5,导热通水件二5的外侧套设有呈筒状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筒二8。
导热通水件一3为呈管状的导热管一3a缠绕而成,导热通水件二5为呈管状的导热管二5a缠绕而成,导热管一3a和导热管二5a的内孔为过水通道3c。导热筒一7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凹槽一7a,导热管一3a沿凹槽一7a的螺旋方向嵌入到凹槽一7a内,且凹槽一7a的内表面与导热管一3a的外侧面匹配贴合。导热筒二8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凹槽二8a,导热管二5a沿凹槽二8a的螺旋方向嵌入到凹槽二8a内,且凹槽二8a的内表面与导热管二5a的外侧面匹配贴合。导热通水件一3与加热筒4的内侧面贴靠,导热通水件二5与加热筒4的外侧面贴靠。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也可以为另外的结构,导热通水件一3为中空的过水筒一,导热通水件二5为中空的过水筒二,即过水筒一和过水筒二呈筒状,而两者的筒壁上具有贯穿两端的过水通道3c;导热筒一7的外侧面贴靠在过水筒一的内侧面上,导热筒二8的内侧面贴靠在过水筒二的外侧面上。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由铜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他导热性能好的导热材料制成,如铝或银;加热筒4上的加热元件为热电丝或者陶瓷发热片,电热丝或者陶瓷发热片通电使加热筒4产生热量。
电机2的定子线圈2c和导热筒一7之间还具有呈筒状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筒9,散热筒9与定子线圈2c固定,散热筒9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凸出的散热片9a,散热片9a的外侧面贴靠在导热筒一7的内侧面上。散热筒9的外侧面上在相邻两个散热片9a之间形成空气通道9b,空气通道9b贯穿散热筒9的两端。导热筒一7、导热筒二8和散热筒9由铝材料制成,也可以为其他导热性能好的导热材料制成,如铜或银。导热筒二8外侧套设有呈圆筒状的由隔热材料制成的保温筒6,隔热材料可以为泡沫塑料或者保温棉。电机2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图中未示出],端盖覆盖到保温筒6的端部,并与导热筒一7、导热筒二8和保温筒6固定。靠近泵体1的端盖还与泵体1固定。
导热通水件一3的进水端处设置有凸出导热筒一7的进水接管3b,导热通水件二5的出水端处设置有凸出导热筒二8的出水接管5b。泵体1的进水口1a连接管路中的进水管,泵体1的出水口1b与导热通水件一3进水端处的进水接管3b相连,导热通水件一3的出水端与导热通水件二5的进水端相连,导热通水件一3的出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5的进水端位于电机2的同一端,导热通水件二5出水端处的出水接管5b与管路中的出水管连接。可以在导热通水件二5的出水端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加热筒4的控制器连接,加热筒4的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加热筒4的加热参数,使导热通水件二5出水端处的水温为设定温度。
电机2定子线圈2c通电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筒9和导热筒一7后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3处,同时加热筒4加热,加热筒4处的热量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处,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电机2定子线圈2c又能够散热保证了电机2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加热筒4设置在电机2的定子线圈2c外且加热筒4的两侧分别设置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加热不在泵体1上进行,热量不会浪费在泵体1和叶轮上,减少了热量的浪费,也不用改变泵体1的内部结构。水从泵体1的出水口1b泵出后,依次通过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后从导热通水件二5的出水端流出,传递到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处的热量使从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中流过的水逐渐升温,这样从导热通水件二5出水端就能够流出热水。水依次通过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逐渐加温,而导热通水件二5的出水端处水温为设定水温,这样就能够使导热通水件一3的温水始终低于设定的水温,保证导热通水件一3不会过热并能够吸收电机2定子线圈2c的热量,进一步保证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本水泵在不改变泵体1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既利用水泵电机的热量又保证水泵正常供应热水,而且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导热通水件一3的进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5的进水端均与泵体1的出水口1b相连,导热通水件一3的出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5的出水端均与管路中的出水管相连。导热通水件一3的进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5的进水端位于电机2的同一端,两者也可以分别位于电机2的两端。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水从泵体1的出水口1b泵出后,分别进入到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中,然后从导热通水件一3的出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5的出水端流出,导热通水件一3的出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5的出水端流出热水。导热通水件一3的进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5的进水端均与泵体1的出水口1b相连,使得导热通水件一3的进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5的进水端的进水水温相同,而导热通水件二5的螺旋半径比导热通水件一3大,在相同时间内导热通水件二5会比导热通水件一3吸收更过的热量,从而进一步保证导热通水件一3不会过热并能够吸收电机2定子线圈2c的热量,从而进一步保证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导热通水件二5出水端处的出水接管5b连接有三通接头10,三通接头10中的一端连接有回水管11,回水管11与出水口1b相连。三通接头10中剩下的一端与管道中的出水管相连。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设置回水管11可以平衡水路中的水压,使水泵使用稳定;同时可以使回水管11流回的水进行二次加热,保证出水水温,进一步保证水泵能够正常供应热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泵,包括泵体(1)和电机(2),所述泵体(1)上具有出水口(1b),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定子线圈(2c)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一(3),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的外侧套设有具有加热元件的加热筒(4),所述加热筒(4)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二(5),所述导热通水件二(5)的外侧套设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保温筒(6),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均由导热材料制成且具有过水通道(3c),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的进水端与泵体(1)的出水口(1b)相连,所述导热通水件二(5)的进水端与导热通水件一(3)的出水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的定子线圈(2c)与导热通水件一(3)之间设置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筒一(7),所述导热筒一(7)的外侧面贴靠在导热通水件一(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为呈管状的导热管一(3a)缠绕而成,所述导热筒一(7)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凹槽一(7a),所述导热管一(3a)沿着凹槽一(7a)的螺旋方向嵌入到凹槽一(7a)内,且凹槽一(7a)的内表面与导热管一(3a)的外侧面匹配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与加热筒(4)的内侧面贴靠,所述导热通水件二(5)与加热筒(4)的外侧面贴靠。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水件二(5)与保温筒(6)之间设置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筒二(8),所述导热通水件二(5)为呈管状的导热管二(5a)缠绕而成,所述导热筒二(8)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凹槽二(8a),所述导热管二(5a)沿着凹槽二(8a)的螺旋方向嵌入到凹槽二(8a)内,且凹槽二(8a)的内表面与导热管二(5a)的外侧面匹配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的定子线圈(2c)和导热筒一(7)之间还具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筒(9),所述散热筒(9)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凸出的散热片(9a),所述散热筒(9)的外侧面上在相邻两个散热片(9a)之间形成空气通道(9b)。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由铜材料制成,所述导热筒一(7)和导热筒二(8)由铝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的出水端和导热通水件二(5)的进水端位于电机(2)的同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水件二(5)的出水端处连接有三通接头(10),所述三通接头(10)中的一端连接有回水管(11),所述回水管(11)与出水口(1b)相连。
10.一种水泵,包括泵体(1)和电机(2),所述泵体(1)上具有出水口(1b),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定子线圈(2c)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一(3),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的外侧套设有具有加热元件的加热筒(4),所述加热筒(4)的外侧套设有导热通水件二(5),所述导热通水件二(5)的外侧套设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保温筒(6),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和导热通水件二(5)均由导热材料制成且具有过水通道(3c),所述导热通水件一(3)的进水端与泵体(1)的出水口(1b)相连,所述导热通水件二(5)的进水端与泵体(1)的出水口(1b)相连。
CN201820667439.3U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水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3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67439.3U CN208153408U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水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67439.3U CN208153408U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水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3408U true CN208153408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89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6743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3408U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水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34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7424A (zh) * 2018-05-07 2018-08-14 王连春 一种水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7424A (zh) * 2018-05-07 2018-08-14 王连春 一种水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7424A (zh) 一种水泵
CN104433489A (zh) 高效循环水热毯、垫
CN202511366U (zh) 一种节能热风型取暖器
CN208153408U (zh) 一种水泵
KR20130036026A (ko) 냉온수 매트용 냉온수 생성모듈, 상기 냉온수 생성모듈이 내장된 냉온수 보일러 및 냉온수 매트
CN110906424B (zh) 一种热风式蓄热电加热器
CN101970948B (zh) 热水器设备
JP2016504951A (ja) 医療用注入流体の熱交換装置及び加温システム
CN105737126A (zh) 一种石英管即时过热蒸汽发生器
CN206421883U (zh) 变压器散热器
CN209524563U (zh) 一种快速加热内胆及应用该内胆的电热器
KR100689656B1 (ko) 전기와 열매체를 이용한 온풍기
CN207251931U (zh) 节能电加热器
CN210740687U (zh) 一种可以防止线圈过热的高效加热装置
CN108317755A (zh) 一种太阳能高温热水供应系统
CN207610266U (zh) 一种水电一体散热器系统
CN205897322U (zh) 电暖装置
KR20090025738A (ko) 온수 자연 순환 난방장치
CN108692453A (zh) 一种相变储能磁能热水器
CN216557324U (zh) 一种地热能地暖
CN204254723U (zh) 一种高效无噪音取暖器
CN216203696U (zh) 一种基于电暖器的发热毯
CN207443149U (zh) 一种双热源极速加热器
CN208386958U (zh) 热风式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JP3078015U (ja) 簡易型液体加熱管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