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34081U - 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34081U
CN208134081U CN201820267894.4U CN201820267894U CN208134081U CN 208134081 U CN208134081 U CN 208134081U CN 201820267894 U CN201820267894 U CN 201820267894U CN 208134081 U CN208134081 U CN 208134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powered motor
electric powered
driv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678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祥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678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34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34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34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该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汽车的运动;行星齿轮机构,其输入轴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用于对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差速机构,其输入轴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本实用新型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实现动力的减速处理,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齿轮机构相比,结构紧凑输出扭矩大,以便使得该动力输出结构的整体结构紧凑,以减小电动汽车动力传输的尺寸占用空间小,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输出的扭矩,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的加速性等运行性能即提高电动汽车的运行性能。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低能耗、无污染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电动汽车油耗低、排放少,非常适合城市交通运输,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着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所以国内外汽车公司和各大高校都在积极研究电动汽车技术。
中国公开号为:CN 105691177 A,公开了一种同轴直驱式电动车桥一体化新结构,由驱动电机、齿轮减速机构、差速机构、驻车机构四大部件组成,连接差速器的右半轴从驱动电机的轴内孔穿过与车轮连接,形成将驱动电机、齿轮减速机构、差速机构三者同轴式安装于车桥上的一体化动力传递平衡式结构;驻车机构设置在齿轮减速机构的中间齿轮轴的轴伸端。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同轴直驱式电动车桥一体化新结构,齿轮减速机构利用多套圆柱齿轮进行减速,这种减速机构中存在中间轴和中间齿轮以便实现减速,而中间轴和中间齿轮的设置导致减速机构的尺寸较大,且圆柱齿轮传递扭矩小,致使电动汽车输出扭矩小,影响其加速性等运行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电动汽车通过齿轮减速机构进行减速致使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尺寸大、输出扭矩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该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汽车的运动;行星齿轮机构,其输入轴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用于对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差速机构,其输入轴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其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多个与所述太阳轮外啮合的行星轮,其绕所述太阳轮的外周同步旋转以对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处理后传输给所述差速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各所述行星轮均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差速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各所述行星轮均与所述传动机构的主动轮与相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传动机构的被动轮带动设置于所述被动轮上的差速机构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各所述行星轮均通过行星轮轴同步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所述太阳轮套设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用于带动各所述行星轮上的主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所述差速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上的差速壳体;设置于所述差速壳体内的行星轴,用于带动所述行星轴上的行星轮转动;与所述行星轮相啮合的至少两个半轴齿轮,用于分别驱动与其对应的所述汽车轮毂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各所述半轴齿轮均通过传动轴与其对应的所述汽车轮毂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所述差速机构还包括摩擦盘或差速锁,用于对所述汽车轮毂进行限滑差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通过驱动机构与行星齿轮机构配合,实现动力的传动和减速;通过差速机构对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进行调节,以便在汽车转弯时调整不同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
尤其是,行星齿轮机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齿轮机构相比,结构紧凑输出扭矩大,以便使得该动力输出结构的整体结构紧凑,以减小电动汽车动力传输的尺寸占用空间小,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输出的扭矩,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的加速性等运行性能即提高电动汽车的运行性能。
进一步地,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动力的传输并确保了行星轮的同步转动,传动机构不仅相当于将各行星轮连接以确保各行星轮同步绕太阳轮转动的行星架,也相当于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以便实现将减速处理后的动力传输给差速机构,进而满足该动力输出结构内零部件位置的设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动力输出结构包括:驱动机构1、行星齿轮机构2、传动机构3和差速机构4;其中,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汽车的运动。
具体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该动力输出结构设置有壳体5,壳体5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驱动机构1可以为驱动电机,其设置于汽车轮毂(图中未示出)的一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是,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图中未示出)和电机转子(图中未示出),电机定子与壳体5相连接,以便确保电机转子转动的稳定性;驱动机构1通过电机转子的输出轴输送动力。
继续参见图1,行星齿轮机构2的输入轴与所述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11相连接,用于对所述驱动机构1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
具体而言,行星齿轮机构2的输入轴与电机转子的输出轴相连接,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对电机转子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处理,以便满足汽车轮毂运动的要求;为提高该动力输出结构的紧凑型,行星齿轮机构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传动机构3,以便将行星齿轮机构2的输出转速传输至差速机构4上,实现动力的传输同时避免差速机构4与行星齿轮机构2之间结构和运动的干涉。
继续参见图1,差速机构4的输入轴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
具体而言,差速机构4的输入轴与传动机构3的输出轴相连接;优选地,差速机构4设置于传动机构3上,以便带动差速机构4转动;差速机构4的各个半轴齿轮44通过传动轴5与和半轴齿轮44相对应的汽车轮毂相连接,以便通过差速机构4在汽车转弯时调整汽车不同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
显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输出结构,通过驱动机构1与行星齿轮机构2配合,实现动力的传动和减速;通过差速机构4对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进行调节,以便在汽车转弯时调整不同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尤其是,行星齿轮机构2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齿轮机构相比,结构紧凑输出扭矩大,以便使得该动力输出结构的整体结构紧凑,以减小电动汽车动力传输的尺寸占用空间小,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输出的扭矩,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的加速性等运行性能即提高电动汽车的运行性能。
继续参见图1,行星齿轮机构2包括:太阳轮21和多个行星轮22;其中,太阳轮21与所述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11相连接。
具体而言,太阳轮21套设于所述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11上,用于带动各所述行星轮22上的主动轮31转动,以便简化其结构设计,减少动力的传递;太阳轮21与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11即电机转子的输出轴的连接方式可为两种方式:一、太阳轮21与电机转子的输出轴通过花键相连接,以便提高行星齿轮机构2转动的稳定性且便于加工,使得两者之间的加工和装配方便简单,降低成本;二、为降低装配难度,太阳轮21与电机转子的输出轴为一体结构,即电机转子的输出轴既作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又作为行星齿轮机构2的输入轴,减少零部件数量,并利于提高传动刚度,保证传动精度和传动稳定性,并增大了动力输出轴的承载能力提高其强度,使得输出动力结构更加稳固,并可减小传出动力运行噪声,同时使得该动力输出结构紧凑,进而减小该动力输出结构的尺寸;故优选地,太阳轮21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为一体结构;进一步优选地,太阳轮固定于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11的端部(如图1所示的左端)。
继续参见图1,多个行星轮22与太阳轮21外啮合,且多个行星轮22绕所述太阳轮21的外周同步旋转以对所述驱动机构1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处理后传输给所述差速机构4。
具体而言,行星齿轮机构2还包括设置于壳体5上的齿圈23,齿圈32与太阳轮21同轴设置,各行星轮22设置于齿圈21与太阳轮21之间,使得太阳轮21与各行星轮22外啮合,齿圈23与各行星轮22啮合;各行星轮22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行星轮轴221,各行星轮22内孔与其中心设置的行星轮轴221之间可以通过轴承相连接,也可以通过衬套相连接,以便降低行星轮22内孔的加工要求且使得行星轮22的动力输出稳定可靠;各行星轮22均通过传动机构3与所述差速机构4相连接,即传动机构3既相当于将各行星轮22连接以确保各行星轮22同步绕太阳轮21转动的行星架,也相当于传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以便将动力传输给差速机构4,进而满足该动力输出结构内零部件位置的设置。
继续参见图1,所述传动机构3为齿轮传动机构;各所述行星轮22均与所述传动机构3的主动轮31与相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的被动轮32带动设置于所述被动轮32上的差速机构4转动。
具体而言,各行星轮22均通过中心设置的行星轮轴221与主动轮31相连接,即行星轮轴221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右端)通过轴承或衬套与行星轮22相连接,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左端)焊接至主动轮31上,以便使得行星轮22同步绕太阳轮21转动的同时带动主动轮31绕主动轮31的中心轴转动;被动轮32与主动轮31相啮合,以便通过主动轮31带动被动轮32转动;差速机构4的差速壳体41设置于被动轮32上,优选地,差速壳体41与被动轮32上通过螺栓相连接,以便通过被动轮32的转动带动差速壳体41的转动;本实施例中,对于传动机构3的传动比不做限制,即传动机构3可以对动力进行减速、增速处理或仅动力传递;为进一步实现满足动力的减速,优选地,传动机构3为减速齿轮机构。
显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行星齿轮机构2,通过与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11相连接的太阳轮21作为输入件,带动与太阳轮21啮合的多个行星轮22绕太阳轮21的外围同步转动,以便对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处理,并传输给差速机构;尤其是,通过传动机构3实现动力的传输并确保了行星轮22的同步转动,传动机构3不仅相当于将各行星轮22连接以确保各行星轮22同步绕太阳轮21转动的行星架,也相当于传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以便实现将减速处理后的动力传输给差速机构4,进而满足该动力输出结构内零部件位置的设置。
继续参见图1,差速机构4包括:差速壳体41、行星轴42、行星齿轮43、至少两个半轴齿轮44和以实现限滑差速功能的摩擦盘或差速锁;其中,差速壳体41设置于行星齿轮机构2上;行星轴42设置于差速壳体41内,用于带动行星轴42上的行星齿轮43转动。
具体而言,差速机构4通过传动机构3与行星齿轮机构2相连接,差速壳体41设置于传动机构3的被动轮32上;差速壳体41包括差壳本体和与差壳本体固定连接的差壳盖;优选地,差壳本体和差壳盖之间为分体结构,避免在差壳盖设置过大的转动齿轮组安装开口,有效提高了差速壳体41的强度,也便于其内部齿轮组的安装;优选地,差壳本体和差壳盖沿行星轴42的轴线方向排列;差速壳体4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行星轴42的行星孔,以便通过差速壳体41上带动行星轴42的转动;行星轴42沿其的轴线方向上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行星齿轮43,行星齿轮43随行星轴42的转动而转动;优选地,行星轴42为两个,行星齿轮43为四个,两个行星轴42可呈“十”字型排布,以便行星齿轮43对称设置于行星轴42上,进而分别带动轮毂7的转动;进一步优选地,在行星轴42中间部位设置凹槽,凹槽的深度及宽度均大于或等于长轮轴的半径,通过将两个长轮轴的凹槽部位互相配合,形成“十”字行星轴总成;为了便于行星齿轮43的润滑,行星轴42上设置有油道扁位,通过油道扁位,使得润滑油沿行星轴42上的油道扁位对行星轴42上的行星齿轮43进行润滑。
继续参见图1,半轴齿轮44与行星齿轮43相啮合,用于分别驱动汽车轮毂转动。
具体而言,行星齿轮43随行星轴42转动,以便带动半轴齿轮44转动,有效提高了半轴齿轮43与行星齿轮44啮合后转动的稳定性,进而降低运转噪音;半轴齿轮44均通过传动轴5与汽车轮毂相连接,进而带动轮毂7转动,同时调节各轮毂7之间的转速差。
显然可以得到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差速机构4,通过设置于减速机构3上的差速壳体41带动差速壳体41内的行星轴42上的行星齿轮43转动,进而带动半轴齿轮44转动,以便实现半轴齿轮44之间的不同转速,从而实现轮毂7之间转速差的调节,以便满足汽车转弯的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输出结构的工作过程:
参见图1,驱动机构1从输出轴11输出驱动力后,将驱动力传递至太阳轮21以便将动力传递给行星齿轮机构2,太阳轮21带动与其啮合的各个行星轮22绕太阳轮21同步转动,同步带动各个行星轮22中心设置的行星轮轴221绕太阳轮21转动即绕太阳轮21公转;行星轮轴221的转动带动主动轮31绕其中心轴转动,经行星齿轮机构2减速后通过主动轮31输出,带动与主动轮啮合的被动轮32转动,进而带动差速壳体41转动以便带动设置于差速壳体41上的行星轴42转动,使得设置于行星轴42上的行星齿轮43转动,从而带动半轴齿轮44转动即通过差速机构4将动力分配给两侧半轴齿轮44,最终通过传动轴5带动汽车轮毂转动,实现动力的传递。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输出结构,通过驱动机构1与行星齿轮机构2配合,实现动力的传动和减速;通过差速机构4对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进行调节,以便在汽车转弯时调整不同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尤其是,行星齿轮机构2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齿轮机构相比,结构紧凑输出扭矩大,以便使得该动力输出结构的整体结构紧凑,以减小电动汽车动力传输的尺寸占用空间小,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输出的扭矩,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的加速性等运行性能即提高电动汽车的运行性能。
进一步地,通过传动机构3实现动力的传输并确保了行星轮22的同步转动,传动机构3不仅相当于将各行星轮22连接以确保各行星轮22同步绕太阳轮21转动的行星架,也相当于传动机构3的动力输出,以便实现将减速处理后的动力传输给差速机构4,进而满足该动力输出结构内零部件位置的设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汽车的运动;
行星齿轮机构(2),其输入轴与所述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11)相连接,用于对所述驱动机构(1)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
差速机构(4),其输入轴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的输出轴相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汽车轮毂之间的转速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包括:
太阳轮(21),其与所述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11)相连接;
多个与所述太阳轮(21)外啮合的行星轮(22),其绕所述太阳轮(21)的外周同步旋转以对所述驱动机构(1)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处理后传输给所述差速机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行星轮(22)均通过传动机构(3)与所述差速机构(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3)为齿轮传动机构;
各所述行星轮(22)均与所述传动机构(3)的主动轮(31)相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的被动轮(32)带动设置于所述被动轮(32)上的差速机构(4)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行星轮(22)均通过行星轮(22)轴同步带动所述主动轮(3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轮(21)套设于所述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11)上,用于带动设置于所述行星轮(22)上的主动轮(3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4)包括:
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上的差速壳体(41);
设置于所述差速壳体(41)内的行星轴(42),用于带动所述行星轴(42)上的行星齿轮(43)转动;
与所述行星齿轮(43)相啮合的至少两个半轴齿轮(44),用于分别驱动与其对应的所述汽车轮毂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半轴齿轮(43)均通过传动轴(5)与其对应的所述汽车轮毂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4)还包括摩擦盘或差速锁,用于对所述汽车轮毂进行限滑差速。
CN201820267894.4U 2018-02-24 2018-02-24 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 Active CN208134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7894.4U CN208134081U (zh) 2018-02-24 2018-02-24 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7894.4U CN208134081U (zh) 2018-02-24 2018-02-24 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34081U true CN208134081U (zh) 2018-11-23

Family

ID=6428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67894.4U Active CN208134081U (zh) 2018-02-24 2018-02-24 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34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7898B (zh) 一种电动汽车两挡变速的动力系统
CN108372778A (zh) 双行星排三套轴结构混合动力总成
CN108297618A (zh) 一种双联行星轮系转矩定向分配电动驱动桥
CN103206494A (zh) 减速机构以及具备该减速机构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
CN206926509U (zh) 一种多挡位电驱动传动装置
CN207931389U (zh) 一种双联行星轮系转矩定向分配电动驱动桥
JP2018189193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7013654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8361328A (zh) 驱动桥变速系统
CN105691195A (zh) 一种混联式双行星排双模混合动力汽车变速箱
CN106870682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9532462A (zh) 双电机耦合行星牵引传动轴承型减速电动轮毂
CN107420516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15320295A (zh) 一种汽车及其电驱传动机构
CN106494216B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前驱动力系统
CN108327497A (zh) 电驱动桥系统
CN108297619A (zh) 一种双联行星轮系转矩定向分配电动驱动桥
CN208134081U (zh) 电动汽车动力输出结构
CN208793532U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差速器
CN208118918U (zh) 电动汽车及其电驱动系统
CN206968384U (zh) 单电机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109723767A (zh) 动力分流输出且具有差速功能的车用减速器
CN208118930U (zh) 基于双转子电机的转矩定向分配电动驱动桥
JP6956040B2 (ja) 車両のパーキング機構
CN109595309A (zh) 车用双锥齿差速减速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