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24496U - 换热组件及穿墙机 - Google Patents
换热组件及穿墙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24496U CN208124496U CN201820623851.5U CN201820623851U CN208124496U CN 208124496 U CN208124496 U CN 208124496U CN 201820623851 U CN201820623851 U CN 201820623851U CN 208124496 U CN208124496 U CN 2081244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radiator
- extension end
- stud
- heat rele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0000005619 therm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及穿墙机,换热组件,包括热电对、吸热散热器和放热散热器;热电对位于吸热散热器和放热散热器之间,吸热散热器与放热散热器连接,以使二者能够夹持热电对,并且吸热散热器压贴在热电对的冷端,放热散热器压贴在热电对的热端,吸热散热器和放热散热器沿气流方向依次布设,用以依次通过吸热散热器和放热散热器对气流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够降低噪音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及穿墙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风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对室内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现有的新风设备,均是通过压缩机系统对空气进行除湿,采用这样的需要通过制冷剂的流动来达到除湿目的,结构复杂,运动部件多,而且噪音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换热组件及穿墙机,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能够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热电对、吸热散热器和放热散热器;
所述热电对位于所述吸热散热器和所述放热散热器之间,所述吸热散热器与所述放热散热器连接,以使二者能够夹持所述热电对,并且所述吸热散热器压贴在所述热电对的冷端,所述放热散热器压贴在所述热电对的热端,所述吸热散热器和所述放热散热器沿气流方向依次布设,用以依次通过所述吸热散热器和所述放热散热器对气流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
较优地,还包括第一隔热部件;
在垂直于所述吸热散热器、所述热电对和所述放热散热器排布方向的方向,所述热电对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在垂直于所述吸热散热器、所述热电对和所述放热散热器排布方向的方向,所述吸热散热器具有伸出所述第一端之外的第一伸出端,所述放热散热器具有伸出所述第一端之外的第二伸出端,所述第一隔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伸出端和所述第二伸出端之间。
较优地,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伸出端和所述第二伸出端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第一伸出端和所述第二伸出端连接在一起。
较优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
在所述第一伸出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柱相匹配的第一螺孔,使所述第一螺柱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孔内;
在所述第二伸出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柱相匹配的第二螺孔,使所述第二螺柱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孔内。
较优地,所述第一螺柱的螺纹旋向和所述第二螺柱的螺纹旋向相反。
较优地,还包括第二隔热部件;
在垂直于所述吸热散热器、所述热电对和所述放热散热器排布方向的方向,所述吸热散热器具有伸出所述第二端之外的第三伸出端,所述放热散热器具有伸出所述第二端之外的第四伸出端,所述第二隔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伸出端和所述第四伸出端之间。
较优地,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三伸出端和所述第四伸出端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第三伸出端和所述第四伸出端连接在一起。
较优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为第三螺柱和第四螺柱;
在所述第三伸出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柱相匹配的第三螺孔,使所述第三螺柱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三螺孔内;
在所述第四伸出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柱相匹配的第四螺孔,使所述第四螺柱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第四螺孔内。
较优地,所述第三螺柱的螺纹旋向和所述第四螺柱的螺纹旋向相反。
较优地,所述吸热散热器上具有多个第一翅片,和/或,所述放热散热器上具有多个第二翅片。
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穿墙机,包括壳体和以上任意技术特征的换热组件;
所述壳体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吸热散热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放热散热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二风道,气流从所述入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较优地,还包括风机;
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气流流路上,以驱动气流通过所述入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部,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换热组件,采用所述吸热散热器与所述放热散热器连接,以使二者能够夹持所述热电对的技术方案,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能够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换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的穿墙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电对;2、吸热散热器;21、第一伸出端;22、第一螺孔;23、第三伸出端;24、第三螺孔;25、第一翅片;3、放热散热器;31、第二伸出端;32、第二螺孔;33、第四伸出端;34、第四螺孔;35、第二翅片;4、第一隔热部件;5、第一连接部件;51、第一螺柱;52、第二螺柱;6、第二隔热部件;7、第二连接部件;71、第三螺柱;72、第四螺柱;8、壳体;81、入风口;82、出风口;83、第一风道;84、第二风道;85、风机;9、换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组件,包括热电对1、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热电对1位于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之间,吸热散热器2与放热散热器3连接,以使二者能够夹持热电对1,并且吸热散热器2压贴在热电对1的冷端,放热散热器3压贴在热电对1的热端,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沿气流方向依次布设,用以依次通过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对气流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热电对1的冷端降低吸热散热器2的温度,同时通过热电对1的热端提高放热散热器3的温度,由于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沿气流方向依次布设,气流先与吸热散热器2接触换热以实现除湿,然后再与放热散热器3接触换热以提高温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压缩机系统除湿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组件不需要通过冷媒的流动既能实现对气流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还能够减小噪音。其中,较优地,吸热散热器2上具有多个第一翅片25,和/或,放热散热器3上具有多个第二翅片35,以提高吸热散热器2和/或放热散热器3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隔热部件4。在垂直于吸热散热器2、热电对1和放热散热器3排布方向的方向,热电对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图1中所示的热电对1的上端)和第二端(图1中所示的热电对1的下端)。在垂直于吸热散热器2、热电对1和放热散热器3排布方向的方向,吸热散热器2具有伸出第一端之外的第一伸出端21,放热散热器3具有伸出第一端之外的第二伸出端31,第一隔热部件4设置在第一伸出端21和第二伸出端31之间。这样能够防止第一伸出端21(即吸热散热器2)和第二伸出端31(即放热散热器3)之间出现热量传递,进而保证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的与气流的换热效果,其中第一隔热部件4可以充满第一伸出端21和第二伸出端31之间的间隙,以提高隔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件5,第一连接部件5分别与第一伸出端21和第二伸出端31可拆卸连接,以将第一伸出端21和第二伸出端31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件5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螺柱51和第二螺柱52。在第一伸出端2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柱51相匹配的第一螺孔22,使第一螺柱51能够螺纹连接在第一螺孔22内。在第二伸出端31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柱52相匹配的第二螺孔32,使第二螺柱52能够螺纹连接在第二螺孔32内。在实际制作中,第一螺柱51的螺纹旋向和第二螺柱52的螺纹旋向相反。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对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进行拆卸或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伸出端21和第二伸出端31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部件4时,第一隔热部件4上可设置允许第一连接部件5穿过的第一通孔(图未示出),以避免第一隔热部件4和第一连接部件5之间出现干涉。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二隔热部件6。在垂直于吸热散热器2、热电对1和放热散热器3排布方向的方向,吸热散热器2具有伸出第二端之外的第三伸出端23,放热散热器3具有伸出第二端之外的第四伸出端33,第二隔热部件6设置在第三伸出端23和第四伸出端33之间。这样能够防止第三伸出端23(即吸热散热器2)和第四伸出端33(即放热散热器3)之间出现热量传递,进而保证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的与气流的换热效果,其中第二隔热部件6可以充满第三伸出端23和第四伸出端33之间的间隙,以提高隔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7。第二连接部件7分别与第三伸出端23和第四伸出端33可拆卸连接,以将第三伸出端23和第四伸出端33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件7的两端分别为第三螺柱71和第四螺柱72。在第三伸出端23上设置有与第三螺柱71相匹配的第三螺孔24,使第三螺柱71能够螺纹连接在第三螺孔24内。在第四伸出端33上设置有与第四螺柱72相匹配的第四螺孔34,使第四螺柱72能够螺纹连接在第四螺孔34内。在实际制作中,第三螺柱71的螺纹旋向和第四螺柱72的螺纹旋向相反。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对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进行拆卸或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伸出端23和第四伸出端33之间具有第二隔热部件6时,第二隔热部件6上可设置允许第二连接部件7穿过的第二通孔(图未示出),以避免第二隔热部件6和第二连接部件7之间出现干涉。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一种穿墙机,包括壳体8和换热组件9,其中换热组件9为实施例一种所描述的换热器组件。壳体8具有入风口81和出风口82,换热组件9设置在壳体8内,并且吸热散热器2与壳体8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83,放热散热器3与壳体8的内壁之间形成与第一风道83连通的第二风道84,气流从入风口81进入壳体8内,并依次流经第一风道83和第二风道84后,从出风口82流出。在实际安装时,可将壳体8穿设在墙壁上,并且入风口81面向室外,出风口82面向室内,外部空气进入壳体8后先进入第一风道83与吸热散热器2接触进行除湿,然后再进入第二风道84与放热散热器3接触进行加热,此时气流的湿度和温度均已达到较为适合的状态,再通过出风口82进入室内。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还包括风机85,风机85设置在壳体8的气流流路上,以驱动气流通过入风口81进入壳体8内部,并从出风口82流出。其中风机85可以如图中所示设置在出风口82上,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入风口81上或第一风道83内或第二风道84内等任意可实现发明目的的位置。
以上实施例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够降低噪音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热电对(1)、吸热散热器(2)和放热散热器(3);
所述热电对(1)位于所述吸热散热器(2)和所述放热散热器(3)之间,所述吸热散热器(2)与所述放热散热器(3)连接,以使二者能够夹持所述热电对(1),并且所述吸热散热器(2)压贴在所述热电对(1)的冷端,所述放热散热器(3)压贴在所述热电对(1)的热端,所述吸热散热器(2)和所述放热散热器(3)沿气流方向依次布设,用以依次通过所述吸热散热器(2)和所述放热散热器(3)对气流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隔热部件(4);
在垂直于所述吸热散热器(2)、所述热电对(1)和所述放热散热器(3)排布方向的方向,所述热电对(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在垂直于所述吸热散热器(2)、所述热电对(1)和所述放热散热器(3)排布方向的方向,所述吸热散热器(2)具有伸出所述第一端之外的第一伸出端(21),所述放热散热器(3)具有伸出所述第一端之外的第二伸出端(31),所述第一隔热部件(4)设置在所述第一伸出端(21)和所述第二伸出端(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件(5);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5)分别与所述第一伸出端(21)和所述第二伸出端(31)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第一伸出端(21)和所述第二伸出端(31)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5)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螺柱(51)和第二螺柱(52);
在所述第一伸出端(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柱(51)相匹配的第一螺孔(22),使所述第一螺柱(51)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孔(22)内;
在所述第二伸出端(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柱(52)相匹配的第二螺孔(32),使所述第二螺柱(52)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孔(3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柱(51)的螺纹旋向和所述第二螺柱(52)的螺纹旋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隔热部件(6);
在垂直于所述吸热散热器(2)、所述热电对(1)和所述放热散热器(3)排布方向的方向,所述吸热散热器(2)具有伸出所述第二端之外的第三伸出端(23),所述放热散热器(3)具有伸出所述第二端之外的第四伸出端(33),所述第二隔热部件(6)设置在所述第三伸出端(23)和所述第四伸出端(3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7);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7)分别与所述第三伸出端(23)和所述第四伸出端(33)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第三伸出端(23)和所述第四伸出端(33)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7)的两端分别为第三螺柱(71)和第四螺柱(72);
在所述第三伸出端(2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柱(71)相匹配的第三螺孔(24),使所述第三螺柱(71)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三螺孔(24)内;
在所述第四伸出端(3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柱(72)相匹配的第四螺孔(34),使所述第四螺柱(72)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第四螺孔(34)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螺柱(71)的螺纹旋向和所述第四螺柱(72)的螺纹旋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热散热器(2)上具有多个第一翅片(25),和/或,所述放热散热器(3)上具有多个第二翅片(35)。
11.一种穿墙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8)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9);
所述壳体(8)具有入风口(81)和出风口(82),所述换热组件(9)设置在所述壳体(8)内,并且所述吸热散热器(2)与所述壳体(8)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83),所述放热散热器(3)与所述壳体(8)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风道(83)连通的第二风道(84),气流从所述入风口(81)进入所述壳体(8)内,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风道(83)和所述第二风道(84)后,从所述出风口(82)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风机(85);
所述风机(85)设置在所述壳体(8)的气流流路上,以驱动气流通过所述入风口(81)进入所述壳体(8)内部,并从所述出风口(82)流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23851.5U CN208124496U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换热组件及穿墙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23851.5U CN208124496U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换热组件及穿墙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24496U true CN208124496U (zh) | 2018-11-20 |
Family
ID=64186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23851.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124496U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换热组件及穿墙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24496U (zh) |
-
2018
- 2018-04-27 CN CN201820623851.5U patent/CN20812449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2154611A (ja) | ワンスパン空調システム | |
JP3506333B2 (ja) | 天井内熱回収機 | |
TW201411073A (zh) | 可變風門之多功能熱泵式空調機 | |
CN205641461U (zh) | 一种具有旋转式加热器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 | |
WO2019205668A1 (zh) | 空调器的新风调节系统及空调器 | |
CN109611952A (zh) | 一种空调柜机 | |
CN208124496U (zh) | 换热组件及穿墙机 | |
CN100498090C (zh) | 具有温湿度双重交换的通风装置 | |
JP3022831B2 (ja) | 換気装置 | |
CN108317634A (zh) | 换热组件及穿墙机 | |
CN205664450U (zh) | 带冷暖风系统的吸油烟机 | |
CN208803749U (zh) | 通风节能降温房 | |
CN210568865U (zh) | 新风空调除湿净化一体机 | |
CN206478787U (zh) |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换新风机构及空调器 | |
CN208419054U (zh) | 一种小型便携式空调风扇 | |
CN206478808U (zh) |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换新风机构及空调器 | |
CN207778726U (zh) | 新风换气机 | |
TWI554732B (zh) | 廢冷氣體再利用的冷暖空調裝置 | |
CN221763671U (zh) | 换热组件及空调机组 | |
CN204574328U (zh) | 空调制冷系统 | |
WO2021151263A1 (zh) | 窗式空调器 | |
WO2017161966A1 (zh) | 空调器 | |
CN203100000U (zh) | 一种家用空气调节器 | |
CN217503803U (zh) | 风管机空调器 | |
WO2021151267A1 (zh) | 窗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