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22544U -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22544U
CN208122544U CN201820370212.2U CN201820370212U CN208122544U CN 208122544 U CN208122544 U CN 208122544U CN 201820370212 U CN201820370212 U CN 201820370212U CN 208122544 U CN208122544 U CN 208122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linkage mechanism
square bar
axis hole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02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 Yu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 Yu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 Yu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 Yu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702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22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22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225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包括第一联动机构、第二联动机构、离合控制单元和开锁方杆,第一联动机构与第二联动机构分别包括有上端和下端,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铰接于前壳体和后壳体内,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的上端旋转分别可带动其下端旋转,第一联动机构与第二联动机构的下端通过联动杆相互连接;离合控制单元包括空转离合器和电机离合器,开锁方杆的一端与空转离合器连接,其另一端连接锁舌并可带动锁舌转动来完成开关锁动作,电机离合器控制空转离合器与第二联动机构的上端的扣合与分离。上述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具有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结构,尤其是一种后置离合驱动的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指纹门锁,开锁体基本都是前置离合传动方式开锁(驱动电机和离合器装在锁的外面板),对于普通想买锁的群体来说一般都是不了解的,小偷只需损坏外面板,找到离合器,然后给电机上电就能达到开锁目的,或者直接用解锁方杆和锁芯扁条开锁体来达到开锁目的;安全性能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包括安装门外的前壳体和安装门后的后壳体,包括第一联动机构、第二联动机构、离合控制单元和开锁方杆,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分别包括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和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内,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和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上端旋转分别可带动其下端旋转,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下端通过联动杆相互连接;所述离合控制单元包括空转离合器和电机离合器,所述空转离合器设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上端,所述开锁方杆的一端与所述空转离合器连接,其另一端连接锁舌并可带动锁舌转动来完成开关锁动作,所述电机离合器控制所述空转离合器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上端的扣合与分离;所述第一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内,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和所述离合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后壳体内。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中,所述第一联动机构的上端包括拨块,所述第一联动机构的下端包括外联动转换钮,所述第一联动机构还包括两相平行设置的外联动连接片,所述两外联动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块和所述转换钮铰接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拨块和所述外联动转换钮分别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并可分别以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为中心相互旋转。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中,所述前壳体连接有前把手和换向方杆,所述换向方杆一端连接所述前把手,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拨块连接,所述拨块的两端可以所述换向方杆为中心相互旋转,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外联动转换钮连接,所述外联动转换钮的两端可以所述第二轴孔为中心相互旋转。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中,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上端包括离合套,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下端包括内联动转换钮,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还包括两相平行设置的内联动连接片,所述两内联动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离合套和所述内联动转换钮铰接形成连杆机构,所述离合套和所述内联动转换钮分别设有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并可分别以所述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为中心相互旋转。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中,所述空转离合器包括方杆游离套和轴销,所述方杆游离套设于所述第三轴孔内,所述离合套上端设有与所述方杆游离套相连通的销孔,所述轴销穿过所述销孔与所述方杆游离套相扣,所述轴销通过所述电机离合器向下推动或自动复位可使所述轴销在所述销孔内上下移动从而控制所述方杆游离套与所述离合套的扣合与分离。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中,所述后壳体连接有后把手和解锁方杆,所述解锁方杆一端连接所述后把手,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轴孔。
一种指纹锁,包括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前壳体上的指纹面板、与所述指纹面板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设于所述后壳体内,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电机离合器作用于所述空转离合器,从而控制所述开锁方杆的转动并完成开关锁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的第一联动机构设置于前壳体内,第二联动机构和离合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于后壳体内,本实用新型锁结构即使在打开前壳体使第一联动机构外露,由于离合控制单元安装于门内,因此,在不能控制离合控制单元的情况下,是不能使开锁方杆转动完成开关锁动作,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锁结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分解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中第一联动机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中第二联动机构与空转离合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中第二联动机构与离合器单元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中后壳体、第二联动机构和离合器单元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包括安装门外的前壳体10和安装门后的后壳体20,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还包括有第一联动机构30、第二联动机构40、离合控制单元50和开锁方杆60,其中,第一联动机构30包括有上端32,第二联动机构40包括有上端42,第一联动机构30包括有下端34,第二联动机构30包括有下端44,第一联动机构30 和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32、42和下端34、44分别铰接于前壳体10和后壳体20内,上端32和上端42可前壳体10内以铰接点为中心旋转,第一联动机构30和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32、42旋转分别可带动其下端34、44旋转;相应地,第一联动机构30和第二联动机构40分别为联动机构,因此,第一联动机构30和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下端34、44旋转也分别可带动其上端上端32、 42旋转,第一联动机构30与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下端34、44通过联动杆70相互连接,当第一联动机构30的上端32或下端34任一端旋转时,即可通过联动杆70带动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42或下端44旋转;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离合控制单元50包括空转离合器52和电机离合器54,空转离合器52设于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42,开锁方杆60的一端与空转离合器52连接,其另一端连接锁舌并可带动锁舌转动来完成开关锁动作,电机离合器54控制空转离合器52与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42的扣合与分离,即:
当空转离合器52与上端42扣合时,若第一联动机构30的上端32有旋转动作时,带动其下端34旋转,同时通过联动杆70带动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下端 44旋转,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下端44旋转会带动其上端42的旋转,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42的旋转可使空转离合器52带动开锁方杆60转动,从而带动锁舌转动来完成开关锁动作;
当空转离合器52与上端42分离时,即使联动杆70转动,带动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42旋转,也不会使开锁方杆60转动。
本实用新型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的第一联动机构30设置于前壳体10内,第二联动机构40和离合控制单元50分别设置于后壳体20内,本实用新型锁结构即使在打开前壳体10使第一联动机构30外露,由于离合控制单元50安装于门内,因此,在不能控制离合控制单元50的情况下,是不能使开锁方杆60转动完成开关锁动作,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锁结构的安全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的第一联动机构30 的上端32包括拨块322,第一联动机构30的下端34包括外联动转换钮342,第一联动机构30还包括两相平行设置的外联动连接片36,两外联动连接片36 的两端分别与拨块322和转换钮342铰接形成连杆机构,拨块322和外联动转换钮342分别设有第一轴孔324和第二轴孔344并可分别以第一轴孔324和第二轴孔344为中心相互旋转。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的前壳体10连接有前把手80和换向方杆82,换向方杆82一端连接前把手80,其另一端通过第一轴孔324与拨块322连接,拨块322的两端可以换向方杆82为中心相互旋转,联动杆70的一端穿过第二轴孔344与外联动转换钮342连接,外联动转换钮342 的两端可以第二轴孔344为中心相互旋转。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42包括离合套422,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下端44包括内联动转换钮442,第二联动机构40的还包括两相平行设置的内联动连接片46,两内联动连接片46的两端分别与离合套422和内联动转换钮442铰接形成连杆机构,离合套422和内联动转换钮442分别设有第三轴孔424和第四轴孔444并可分别以第三轴孔424和第四轴孔444为中心相互旋转。
如图3至图6所示,空转离合器52包括方杆游离套522、离合套盖板523 和轴销524,方杆游离套522一端穿过离合套盖板523设于第三轴孔424内,离合套盖板523与离合套422固定使方杆游离套522的一端限定在第三轴孔424 内,离合套422上端设有与方杆游离套522相连通的销孔426,轴销524穿过销孔426与方杆游离套522相扣,轴销524通过电机离合器54向下推动或自动复位可使轴销524在销孔426内上下移动从而控制方杆游离套522与离合套422 的扣合与分离。
后壳体20连接有后把手90和解锁方杆92,解锁方杆92一端连接后把手 90,其另一端连接第三轴孔42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指纹锁,包括上述的锁结构,锁结构的具体描述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纹锁还包括设于所述前壳体10上的指纹面板12、与所述指纹面板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设于所述后壳体20 内,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电机离合器54作用于所述空转离合器52,从而控制所述开锁方杆60的转动并完成开关锁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包括安装门外的前壳体(10)和安装门后的后壳体(2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联动机构(30)、第二联动机构(40)、离合控制单元(50)和开锁方杆(60),所述第一联动机构(30)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分别包括有上端(32、42)和下端(34、44),所述第一联动机构(30)和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32、42)和下端(34、44)分别铰接于所述前壳体(10)和所述后壳体(20)内,所述第一联动机构(30)和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32、42)旋转分别可带动其下端(34、44)旋转,所述第一联动机构(30)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下端(34、44)通过联动杆(70)相互连接;
所述离合控制单元(50)包括空转离合器(52)和电机离合器(54),所述空转离合器(52)设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42),所述开锁方杆(60)的一端与所述空转离合器(52)连接,其另一端连接锁舌并可带动锁舌转动来完成开关锁动作,所述电机离合器(54)控制所述空转离合器(52)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42)的扣合与分离;
所述第一联动机构(30)设置于所述前壳体(10)内,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和所述离合控制单元(50)分别设置于所述后壳体(20)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30)的上端(32)包括拨块(322),所述第一联动机构(30)的下端(34)包括外联动转换钮(342),所述第一联动机构(30)还包括两相平行设置的外联动连接片(36),所述两外联动连接片(3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块(322)和所述转换钮(342)铰接形成连杆机构,所述拨块(322)和所述外联动转换钮(342)分别设有第一轴孔(324)和第二轴孔(344)并可分别以所述第一轴孔(324)和第二轴孔(344)为中心相互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0)连接有前把手(80)和换向方杆(82),所述换向方杆(82)一端连接所述前把手(80),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孔(324)与所述拨块(322)连接,所述拨块(322)的两端可以所述换向方杆(82)为中心相互旋转,所述联动杆(7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孔(344)与所述外联动转换钮(342)连接,所述外联动转换钮(342)的两端可以所述第二轴孔(344)为中心相互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上端(42)包括离合套(422),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的下端(44)包括内联动转换钮(442),所述第二联动机构(40)的还包括两相平行设置的内联动连接片(46),所述两内联动连接片(4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离合套(422)和所述内联动转换钮(442)铰接形成连杆机构,所述离合套(422)和所述内联动转换钮(442)分别设有第三轴孔(424)和第四轴孔(444)并可分别以所述第三轴孔(424)和第四轴孔(444)为中心相互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转离合器(52)包括方杆游离套(522)、离合套盖板(523)和轴销(524),所述方杆游离套(522)一端穿过所述离合套盖板(523)设于所述第三轴孔(424)内,所述离合套盖板(523)与所述离合套(422)固定使所述方杆游离套(522)的一端限定在所述第三轴孔(424)内,所述离合套(422)上端设有与所述方杆游离套(522)相连通的销孔(426),所述轴销(524)穿过所述销孔(426)与所述方杆游离套(522)相扣,所述轴销(524)通过所述电机离合器(54)向下推动或自动复位可使所述轴销(524)在所述销孔(426)内上下移动从而控制所述方杆游离套(522)与所述离合套(422)的扣合与分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20)连接有后把手(90)和解锁方杆(92),所述解锁方杆(92)一端连接所述后把手(90),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轴孔(424)。
7.一种指纹锁,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前壳体(10)上的指纹面板(12)、与所述指纹面板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设于所述后壳体(20)内,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电机离合器(54)作用于所述空转离合器(52),从而控制所述开锁方杆(60)的转动并完成开关锁动作。
CN201820370212.2U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22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0212.2U CN208122544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0212.2U CN208122544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22544U true CN208122544U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9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021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22544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225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8045A (zh) * 2018-03-19 2018-07-13 兰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8045A (zh) * 2018-03-19 2018-07-13 兰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25687U (zh) 一种指纹智能自动锁
CN208122544U (zh)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CN206707465U (zh) 一种机柜锁
CN106088811B (zh) 一种可通过推拉把手解锁的门锁
KR200402198Y1 (ko) 디지털식 도어록의 데드볼트 제어장치
CN108278045A (zh) 一种后置离合驱动锁结构及指纹锁
CN206035136U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
US20220034121A1 (en) Swing handle arrangement with first and second locking mechanisms
CN110525794A (zh) 一种木制储物盒
KR101383289B1 (ko) 푸쉬-풀 구조의 도어락의 내부 강제잠금 구조체
CN216549152U (zh) 一种可自脱困的家用电梯门动力装置
CN214006809U (zh) 一种自动上锁解锁的自动锁体
CN105019735B (zh) 自动开关存储格
CN210396419U (zh) 一种智能锁
CN209653649U (zh) 天地勾带受阻功能自动静音防盗门锁
JP3217134B2 (ja) 窓のロック装置
CN201206378Y (zh) 滑移门锁转换装置
CN101265770B (zh) 滑移门锁转换装置
CN220319335U (zh) 一种房车锁的内开总成
CN205046991U (zh) 电子锁体
CN208829085U (zh) 一种电梯层门锁驱动组件
CN109538001A (zh) 一种自动电子锁
KR200353555Y1 (ko) 전자식 도어록장치에 구비된 실내도어 개방수단
CN218375870U (zh) 一种电子锁
CN216841025U (zh) 一种具备可防内部开锁结构的新型智能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