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15447U -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15447U
CN208115447U CN201820375105.9U CN201820375105U CN208115447U CN 208115447 U CN208115447 U CN 208115447U CN 201820375105 U CN201820375105 U CN 201820375105U CN 208115447 U CN208115447 U CN 208115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xhaust gas
partition
gas inlet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51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兆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ANHUAN WAT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n Huan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n Huan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n Huan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751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15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15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15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其包括一个罐体,所述罐体设置有一个第一废气进口和一个净气出口,所述罐体内部,沿所述第一废气进口至所述净气出口的方向上顺序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罐体的内腔顺序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罐体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罐体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废气进口上方设置有粉碳入口,所述第三腔室底部的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排碳口,所述第三腔室内靠近所述净气出口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刚性陶瓷过滤膜,在所述刚性陶瓷过滤膜与所述净气出口之间设置有反洗气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废气除臭装置,结构简单,吸附除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多采用生物处理为核心的工艺技术。在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单元以及沉淀池处理单元,都会产生具有较大异味的废气,为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废气需要进行处理,去除废气中的臭味后才可排入大气。目前的臭气处理通常采用生物滤池和/或活性炭吸附方式。
在现有的臭气处理方式中,活性炭吸附方式通常采用的结构为,利用颗粒活性炭制成设置在固定位置的吸附层,臭气从吸附层中和/或周边通过。从而将废气中的产生臭味的污染物吸附,达到除臭的效果。现有的活性炭吸附方式所采用的结构会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容量低,易饱和,效率低;另一方面,颗粒活性炭饱和后,需要换炭,而由于结构限制,通常需要进行整体容器更换,操作复杂,成本高。
中国专利201710288278.7提供了一种喷粉除臭方法和除臭装置及其应用,该技术方案通过在除臭罐内利用喷粉装置喷入除臭粉体与臭气混合,从而吸附中和臭气中的恶臭成分。该方案可有效提升除臭粉体的吸附效率,从而有效吸收臭气中有害成分,但该方案所采用的结构较复杂,需要额外设置布袋除尘器来收集除臭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气除臭装置,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废气除臭装置,其包括一个罐体,所述罐体一侧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第一废气进口,所述罐体在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相对的一侧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净气出口,所述罐体内部,沿所述第一废气进口至所述净气出口的方向上顺序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罐体的内腔顺序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罐体顶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罐体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废气进口上方设置有粉碳入口,所述第三腔室底部的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排碳口,所述第三腔室内靠近所述净气出口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刚性陶瓷过滤膜,在所述刚性陶瓷过滤膜与所述净气出口之间设置有反洗气嘴。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腔室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二废气进管,所述第二废气进管设置有一段与所述第一隔板垂直的出气管,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罐体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废气进口与所述罐体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的直径的四倍。
优选地,所述粉碳入口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与所述罐体的底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废气除臭装置,,结构简单,吸附除臭效率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废气除臭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基础上的一个改进实施例的一种废气除臭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废气除臭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参加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除臭装置,其包括一个罐体1,所述罐体1一侧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第一废气进口2,所述罐体1在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相对的一侧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净气出口3,所述罐体1内部,沿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至所述净气出口3的方向上顺序设置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4和所述第二隔板5将所述罐体1的内腔顺序分隔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和第三腔室13,所述第一隔板4与所述罐体1顶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第一通道14,所述第二隔板5与所述罐体2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2和所述第三腔室13的第二通道15,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上方设置有粉碳入口6,所述第三腔室13底部的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排碳口7,所述第三腔室13内靠近所述净气出口3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刚性陶瓷过滤膜8,在所述刚性陶瓷过滤膜8与所述净气出口3之间设置有反洗气嘴81。
所述罐体1为废气提供封闭流动空间,其径向截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只要能保障封闭即可。
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的距离h1可以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的直径的四倍,这样可使得所述第一腔室11底部留有足够的空间产生气流回旋。
所述粉碳入口6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的距离h2可以是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的距离h1,这样可使得从所述粉碳入口6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1的粉状活性炭能够很好的与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进入的废气混合。
所述第一隔板4和所述第二隔板5将所述罐体1的内腔顺序分隔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和第三腔室13,从而可增加混合有粉状活性炭的废气的行程,也就是说,废气与粉状活性炭在所述第一腔室11混合后,顺序通过所述第一通道14、所述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三通道15以及所述第三腔室13,之后,所述刚性陶瓷过滤膜8将吸附了废气中的臭味杂质的粉状活性炭滤除,从而将除臭净化后的气体从所述净气出口3排出。粉状活性炭本身的吸附面积就大于颗粒活性炭,且在本技术方案中,粉状活性炭会与废气一起经由较长的行程,因此可充分吸附废气中的臭味杂质,从而使用较简单的结构就大大提高了吸附除臭效率。
当所述刚性陶瓷过滤膜8吸附较多粉状活性炭后,可停止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和所述粉碳入口6的运行,启动所述反洗气嘴81利用高压空气对所述刚性陶瓷过滤膜8进行清理,之后,待粉状活性炭沉淀在所述第三腔室13底部后,即可通过所述排碳口7将吸附有臭味杂质的活性炭取出进行后继处理。
图2为图1基础上的一个改进实施例的一种废气除臭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参见图2-3所示,在一个改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腔室12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二废气进管9,所述第二废气进管9设置有一段与所述第一隔板4垂直的出气管91,所述第一隔板4与所述罐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道16。
所述出气管91与所述第一隔板5垂直,这样,从所述出气管91进入的废气可通过所述第三通道16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1底部,从而可带动沉积在所述第二腔室12和所述第三腔室13底部的粉状活性炭被重新吸入所述第一腔室,参加与废气的混合。
所述出气管9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的轴线可以在同一个垂面,这样可使得气流能够发生湍流,从而使得粉状活性炭与废气混合更充分。
所述第三通道16可以是只在所述第一隔板4上,对应所述出气管91开设一个半径为所述出气管91的直径的两倍的半圆形缺口,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隔板4整个板身与所述罐体1底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只要能够保障从所述出气管91排出的废气能够顺畅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1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废气除臭装置,结构简单,吸附除臭效率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废气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罐体,所述罐体一侧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第一废气进口,所述罐体在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相对的一侧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净气出口,所述罐体内部,沿所述第一废气进口至所述净气出口的方向上顺序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罐体的内腔顺序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罐体顶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罐体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废气进口上方设置有粉碳入口,所述第三腔室底部的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排碳口,所述第三腔室内靠近所述净气出口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刚性陶瓷过滤膜,在所述刚性陶瓷过滤膜与所述净气出口之间设置有反洗气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腔室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二废气进管,所述第二废气进管设置有一段与所述第一隔板垂直的出气管,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罐体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废气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与所述罐体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的直径的四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碳入口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与所述罐体的底部的距离。
CN201820375105.9U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Active CN208115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5105.9U CN208115447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5105.9U CN208115447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15447U true CN208115447U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99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5105.9U Active CN208115447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154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6023A (zh) * 2019-05-27 2019-07-19 邢台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和除味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除尘和除味方法
CN112178659A (zh) * 2020-08-27 2021-01-05 合肥蓝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蜂窝活性炭催化燃烧净化设备及其净化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6023A (zh) * 2019-05-27 2019-07-19 邢台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和除味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除尘和除味方法
CN112178659A (zh) * 2020-08-27 2021-01-05 合肥蓝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蜂窝活性炭催化燃烧净化设备及其净化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3494B2 (ja) 空気清浄機
CN206094337U (zh) 一种圆筒式光催化室内空气净化器
CN108568213A (zh) 台桌式实验室空气污染物去除机
CN208115447U (zh)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CN107715635B (zh) 一种废气净化器
CN201260930Y (zh) 高效空气净化机
CN105797533A (zh) 一种竖直式一体化活性炭吸附装置
CN106390739A (zh) 涂料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处理器
CN209782870U (zh) 小型家用臭氧空气净化器
CN203458937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103521028B (zh) 一种实验室特定气体暴露用多级吸附处理装置
CN206325396U (zh) 涂料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处理器
CN205261755U (zh) 一种旅行用空气净化器
CN203355520U (zh) 一种空气清洗机
CN217383242U (zh) 一种净化装置及空调
KR101481634B1 (ko) 수족관용 물관리장치
CN203447945U (zh) 制氧吸附塔的输气结构
CN211098402U (zh) 一种voc废气处理装置
CN206045698U (zh)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CN208627022U (zh) 台桌式实验室空气污染物去除机
CN203507773U (zh) 一种实验室特定气体暴露用多级吸附处理装置
CN108607275A (zh) 一种具有微气泡活性炭的吸附塔
CN209917613U (zh) 一种新型高效废气处理装置
CN110243027B (zh) 一种液相环流空气净化装置
CN103816593A (zh) 一种过滤净化吸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4

Address after: 210061 First Floor of No.8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Yongjin Road,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NANHUAN WAT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Haiying Road No. 6 Building No. 10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ANHUAN WATE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