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6559U - 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6559U
CN208106559U CN201820499156.2U CN201820499156U CN208106559U CN 208106559 U CN208106559 U CN 208106559U CN 201820499156 U CN201820499156 U CN 201820499156U CN 208106559 U CN208106559 U CN 208106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bine
exhaust gas
gas flow
flow pat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991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圣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4991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6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6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65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安装有涡轮轴,涡轮轴上套装有大涡轮,涡轮轴另一端套装有压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轴上套装有小涡轮,所述小涡轮安置于小涡轮壳内,小涡轮壳内设有变径废气流道,所述小涡轮位于变径废气流道内,所述变径废气流道入口横截面积大于进入小涡轮处的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通过双流道设计,针对低废气排量和高废气排量分别设计两组涡轮,重点解决了发动机在低废气排量的情况下涡轮相应迟缓、压气效率低下的问题,具有寿命长、废气流量小时仍能正常工作、废气流量大时能够保护涡轮不被损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上使用的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是应用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上的零件,通过驱动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从而提升发动机功率,可以在相同汽缸排量下提高发动机工作性能。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进而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目前应用在汽车上的涡轮增压器主要有机械涡轮增压器、废气涡轮增压器、混合式增压器和电子涡轮增压器四类。发动机以机械方式驱动机械增压器进行增压,称为机械增压,机械增压的瞬时响应性好、无明显的迟滞感,但驱动压气机消耗了发动机一定的输出功率,损失动力,机械增压发动机的热效率不一定得到改善,有时反而比非增压内燃机还低些。
利用发动机废气能量驱动涡轮增压器,称为废气涡轮增压,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之间靠气路相通,由于压气机消耗的功是涡轮从废气中回收的一部分能量,所以涡轮增压发动机不仅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功率,而且可以提高其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但是在废气流量小时无法工作。
混合式增压器由机械涡轮增压器和废气涡轮增压器混合而成,能够实时为发动机提供额外动力。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采用机械涡轮增压方式,增压器通过发动机输出功率;当发动机转速逐渐提高后,废气涡轮增压器介入,机械涡轮增压器逐步退出,以节省燃油消耗率;当发动机全负荷或超负荷运转时,机械涡轮增压器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同时工作,提供额外动力,但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电子涡轮增压器是目前最先进的增压器,通过电磁阀实时控制流过增压器的废气流速和压力,可以解决涡轮介入缓慢,响应迟滞的问题,同时避免发动机动力性的损失,但是其控制策略复杂,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寿命长、废气流量小时仍能正常工作、废气流量大时能够保护涡轮不被损坏的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安装有涡轮轴,涡轮轴上套装有大涡轮,涡轮轴另一端套装有压气轮,压气轮外套装于压气轮壳内,压气轮壳内设有空气流道,压气轮位于空气流道内,所述蜗壳内设有高流量废气流道,所述大涡轮安置于高流量废气流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轴上套装有小涡轮,所述小涡轮安置于小涡轮壳内,小涡轮壳内设有变径废气流道,所述小涡轮位于变径废气流道内,所述变径废气流道入口横截面积大于进入小涡轮处的横截面积。所述小涡轮位于大涡轮和压气轮之间。发动机低速状态下废气排量小,废气流速低,本发明采用变径废气流道,使废气流出过程中能够缩小管径,提高流速,使发动机低流量废气也能顺利驱动小涡轮做功,提高发动机低速运转阶段的涡轮效率,使之具有更好的低速响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流量废气流道位于大涡轮之前的部分设有旁通阀。所述旁通阀连接有旁通阀动作机构,所述旁通阀动作机构包括旁通压力执行器,旁通压力执行器一端与空气流道出风口处管道连接,旁通压力执行器另一端连接有推动旁通阀开闭的旁通阀推杆,旁通阀推杆的另一端与旁通阀铰接。所述旁通阀通过连接的旁通阀动作机构感测空气流道内压,当内压超过警戒值以后压差控制阀打开旁通阀泄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流量废气流道位于大涡轮之后的部分设有节气门。所述节气门连接有节气门动作机构,所述节气门动作机构包括节气门压力执行器,节气门压力执行器一端与空气流道出风口处管道连接,节气门压力执行器另一端连接有推动节气门开闭的节气门推杆,节气门推杆的另一端与节气门铰接。节气门在发动机低速状态时是关闭的,使发动机废气全部流经变径废气流道,这明显提高了低速状态下小涡轮的转速,解决了废气流量小时无法工作的问题。而当发动机转速增高,废气明显增加之后,空气流道内压升高,节气门压力执行器动作,通过节气门推杆推动节气门开放,使废气同时流经高流量废气流道和变径废气流道,同时驱动大涡轮和小涡轮,提供强有力的空气增压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及时响应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流量废气流道横截面积大于变径废气流道的横截面积。高流量废气流道横截面积远大于变径废气流道的横截面积,而且由于变径废气流道内横截面积很小,以提高低流量时废气流速,所以在大流量时也不会有很多废气流经小涡轮,更多废气是流经大涡轮,驱动大涡轮做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联涡轮增压装置,通过双流道设计,针对低废气排量和高废气排量分别设计两组涡轮,重点解决了发动机在低废气排量的情况下涡轮相应迟缓、压气效率低下的问题,具有寿命长、废气流量小时仍能正常工作、废气流量大时能够保护涡轮不被损坏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2是变径废气流道和小涡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3是节气门动作机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4是旁通阀动作机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4所示,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安装有涡轮轴6,涡轮轴6上套装有大涡轮4,涡轮轴6另一端套装有压气轮8,压气轮8外套装于压气轮8壳内,压气轮8壳内设有空气流道9,压气轮8位于空气流道9内,所述蜗壳内设有高流量废气流道1,所述大涡轮4安置于高流量废气流道1内,所述涡轮轴6上套装有小涡轮5,所述小涡轮5安置于小涡轮5壳内,小涡轮5壳内设有变径废气流道7,所述小涡轮5位于变径废气流道7内,所述变径废气流道7入口横截面积大于进入小涡轮5处的横截面积。所述小涡轮5位于大涡轮4和压气轮8之间。发动机低速状态下废气排量小,废气流速低,本发明采用变径废气流道7,使废气流出过程中能够缩小管径,提高流速,使发动机低流量废气也能顺利驱动小涡轮5做功,提高发动机低速运转阶段的涡轮效率,使之具有更好的低速响应。
如附图1和4所示,所述高流量废气流道1位于大涡轮4之前的部分设有旁通阀2。所述旁通阀2连接有旁通阀动作机构11,所述旁通阀动作机构11包括旁通压力执行器111,旁通压力执行器111一端与空气流道9出风口处管道连接,旁通压力执行器111另一端连接有推动旁通阀2开闭的旁通阀推杆112,旁通阀推杆112的另一端与旁通阀2铰接。所述旁通阀2通过连接的旁通阀动作机构11感测空气流道9内压,当内压超过警戒值以后旁通阀动作机构11打开旁通阀2泄压。本实施例中旁通阀动作机构有大量市售产品,其具体结构不赘述。
如附图1和3所示,所述高流量废气流道1位于大涡轮4之后的部分设有节气门3。所述节气门3连接有节气门动作机构10,所述节气门动作机构10包括节气门压力执行器101,节气门压力执行器101一端与空气流道9出风口处管道连接,节气门压力执行器101另一端连接有推动节气门3开闭的节气门推杆102,节气门推杆102的另一端与节气门3铰接。节气门3在发动机低速状态时是关闭的,使发动机废气全部流经变径废气流道7,这明显提高了低速状态下小涡轮5的转速,解决了废气流量小时无法工作的问题。而当发动机转速增高,废气明显增加之后,空气流道9内压升高,节气门压力执行器101动作,通过节气门推杆102推动节气门3开放,使废气同时流经高流量废气流道1和变径废气流道7,同时驱动大涡轮4和小涡轮5,提供强有力的空气增压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及时响应性。本实施例中节气门动作机构有大量市售产品,其具体结构不赘述。
如附图1和2所示,高流量废气流道1横截面积远大于变径废气流道7的横截面积,而且由于变径废气流道7内横截面积缩小,以提高低流量时废气流速,所以在大流量时也不会有很多废气流经小涡轮5,更多废气是流经大涡轮4,驱动大涡轮4做功。

Claims (7)

1.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安装有涡轮轴,涡轮轴上套装有大涡轮,涡轮轴另一端套装有压气轮,压气轮外套装于压气轮壳内,压气轮壳内设有空气流道,压气轮位于空气流道内,所述蜗壳内设有高流量废气流道,所述大涡轮安置于高流量废气流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轴上套装有小涡轮,所述小涡轮安置于小涡轮壳内,小涡轮壳内设有变径废气流道,所述小涡轮位于变径废气流道内,所述变径废气流道入口横截面积大于进入小涡轮处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流量废气流道位于大涡轮之前的部分设有旁通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连接有旁通阀动作机构,所述旁通阀动作机构包括旁通压力执行器,旁通压力执行器一端与空气流道出风口处管道连接,旁通压力执行器另一端连接有推动旁通阀开闭的旁通阀推杆,旁通阀推杆的另一端与旁通阀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流量废气流道位于大涡轮之后的部分设有节气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连接有节气门动作机构,所述节气门动作机构包括节气门压力执行器,节气门压力执行器一端与空气流道出风口处管道连接,节气门压力执行器另一端连接有推动节气门开闭的节气门推杆,节气门推杆的另一端与节气门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流量废气流道横截面积大于变径废气流道的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串联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涡轮位于大涡轮和压气轮之间。
CN201820499156.2U 2018-04-10 2018-04-10 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6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9156.2U CN208106559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9156.2U CN208106559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6559U true CN208106559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0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9915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6559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6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5488B (zh) 应用于v型柴油机的可调二级增压顺序系统
CN102536433B (zh) 阶段式可调流量涡轮壳
CN102421999A (zh) 带有相继增压系统的内燃机
US10202893B2 (en) Double channel power turbin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566341B (zh) 一种混联式电动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003272B (zh) 双流道涡轮增压器的双通道放气装置
CN201513259U (zh) 串联式两级增压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多回路装置
CN202611859U (zh) 一种发动机复合增压系统
CN103615308B (zh) 可变级涡轮增压系统及带可变级涡轮增压系统的发动机
CN103061868A (zh) 三涡轮增压机构及相应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CN107740710B (zh) 涡轮壳壳体结构
CN101344033B (zh) 防漏气的涡轮增压器旁通阀的传动轴和轴套结构
CN208106559U (zh) 串联涡轮增压装置
CN210799131U (zh) 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恒压系统
CN207583447U (zh) 涡轮壳壳体结构
CN201635827U (zh)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CN105257348A (zh) 双流道涡轮增压器的压力对称旁通装置
CN205349509U (zh) 一种增压柴油机复合相继增压结构
CN203488250U (zh) 采用可变截面增压器的两级涡轮增压器
CN208380692U (zh) 电动压气机与涡轮增压器串联式增压系统
CN207813733U (zh) 一种双涡轮双蜗管的二级涡轮增压器
CN210686125U (zh) 一种增压器与空压机联合辅助制动系统
CN201982169U (zh) 一种可变流道涡轮进气调节装置
CN201826907U (zh) 一种双流道涡轮增压器的双通道放气装置
CN205578384U (zh) 一种基于废气利用的二级增压柴油机液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