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4032U -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4032U
CN208104032U CN201820118614.3U CN201820118614U CN208104032U CN 208104032 U CN208104032 U CN 208104032U CN 201820118614 U CN201820118614 U CN 201820118614U CN 208104032 U CN208104032 U CN 208104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ed
black
sustained release
net cage
odorous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186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晓林
伍晓洪
陈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 Guangzhou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CCC Guangzhou Dred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 Guangzhou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CCC Guangzhou Dred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 Guangzhou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CCC Guangzhou Dred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 Guangzhou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186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4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4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4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在水面上的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由浮床模块相互错位齿合组成,浮床模块内设置有种植孔,种植孔内栽种挺水植物;所述生态浮床的下方设置有缓释网箱,缓释网箱中设置缓释菌体颗粒包,缓释菌体颗粒包能缓慢释放好氧细菌到水体中;缓释网箱的下方设置有复氧装置,所述缓释网箱与生态浮床间设置有生物填料,为缓释网箱释放的好氧细菌提供生长附着基质,表面逐渐形成生物膜。本实用新型科学有效的耦合生态浮床、生物膜、人工复氧等水体修复技术,消除水体黑臭现象,改善水质,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实现黑臭水体可持续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苏州河是我国最早出现黑臭现象的河流。近几十年来,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流经繁华区域的水体绝大部分已经出现季节性或常年性的黑臭。水体黑臭使水体失去资源功能和使用价值,影响周围环境景观,甚至危害周围居民的健康,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水污染现象。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黑臭水体治理的传统方法主要是物理法和化学法,包括截污、引水调水、机械除藻、化学絮凝、曝气复氧、底质硬化等措施相结合,工程投资大,短时间内就能消除黑臭现象,但其难点在于治理后的水质长效改善和保持。因此,治理黑臭水体的理想技术,是利用强化水体生态治理技术,重视黑臭水体的长效治理技术,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逐步修复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实现黑臭水体的可持续治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改善传统技术方法在黑臭水体治理中对溶解氧、生物多样性、透明度和气味等指标改善不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工程量大,费用高,效果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在水面上的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由浮床模块相互错位齿合组成,所述浮床模块上设置有种植孔,种植孔内栽种挺水植物;所述生态浮床的下方设置有缓释网箱,缓释网箱中放置缓释菌体颗粒包,缓释菌体颗粒包能缓慢释放好氧细菌到水体中;缓释网箱的下方设置有复氧装置,所述缓释网箱与生态浮床间设置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为缓释网箱释放的好氧细菌提供生长基质,使生物填料表面逐渐形成生物膜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复氧装置包括鼓风机,与鼓风机连接的曝气管道,与曝气管道连通的一组复氧器;所述复氧器固定在复氧固定网上。
为方便固定生态浮床、缓释网箱和复氧固定网,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底部设置有一组固定锚定,所述缓释网箱和复氧固定网固定在固定锚定上,所述生态浮床与固定锚定间设置有牵引绳。
优选的,所述网箱的材质为不锈钢,缓释菌体颗粒包内装有固化处理后的好氧细菌固化颗粒。
优选的,所述固定锚定为水泥沉块,重量为25~100kg/块。
优选的,所述生态浮床的材质为发泡型高密度聚丙乙烯,密度为 11~13.0kg/m3;生态浮床上设置有一组种植孔,种植孔的密度为25孔/m2
优选的,所述挺水植物为大花美人蕉或者黄花鸢尾,均为多年生常绿植物,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弹性填料的直径为φ150mm~φ200mm。
进一步的,所述复氧器为微孔曝气器,曝气器规格为φ215~φ26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中使用的生态浮床材质为发泡型高密度聚丙乙烯,该材料稳定性可靠、抗老化、浮力大、拆卸组合方便、使用寿命长,浮床模块之间连接牢固,下端有固定锚定固定,具有较好的抗风浪作用。 2)本装置中种植的浮床植物,大花美人蕉和黄花鸢尾,均为多年生常绿植物,具有较强的去污、耐污能力和较好的景观作用;3)本装置使用的好氧细菌固化颗粒,主要通过细菌包埋技术,使好氧细菌能缓慢的释放到水体中,增加水体中好氧细菌的数量,促进水体污染物的降解。4)本装置中使用的生物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气泡切割能力强、无死区等特点,一方面为好氧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巨大的空间,为生物膜的形成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在运行过程中气体被填料不断切割形成微气泡,提高水体溶解氧的含量,进一步促进生物膜的生长和繁殖;5)本装置中使用的复氧器,气泡直径小,气泡扩散均匀,能有效的增加水体溶解氧,一方面有利于生物膜的生长,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另一方面能有助于水生植物根系对水体无机营养盐污染物的吸收。本装置将生态浮床,生物膜、人工复氧技术相结合,适用范围广,能长期持续的去除黑臭水体中的污染物,有效增加水体溶解氧,提高水体透明度,消除黑臭水体黑臭现象,改善水质,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水体的构建良好的城市水体生态景观,实现黑臭水体的可持续治理。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释网箱和复氧固定网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在水面上的生态浮床1,所述生态浮床1上种植有挺水植物13。所述的生态浮床1由4个浮床模块11相互错位齿合组成,所述生态浮床1的材质为发泡型高密度聚丙乙烯,密度为11~13kg/m3;生态浮床1上有一组种植孔12,种植孔12的密度为25孔/m2。所述浮床模块11的规格为:80㎝× 80㎝,模块厚度为12cm~14㎝。挺水植物13选择耐污能力极强的大花美人蕉或者耐污能力强的黄花鸢尾,均是多年生常绿植物,能长期的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污染物,且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所述生态浮床1的下方缓释网箱2包括网箱21和缓释菌体颗粒包22,网箱21材质为不锈钢,网箱21内放置缓释菌体颗粒包22,缓释菌体颗粒包22 内装有好氧细菌固化颗粒,经固化处理后的好氧细菌,能缓慢释放到水体中。缓释网箱2的下方设置有复氧装置4,所述复氧装置4包括鼓风机44,与鼓风机44连接的曝气管道43,与曝气管道43连通的一组复氧器41;所述复氧器为微孔曝气器,曝气器规格为φ215~φ260mm。所述复氧固定网42固定在固定锚定51上,所述复氧器41固定在复氧固定网42上。
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在池体底部的8 块固定锚定51,所述缓释网箱2和复氧装置固定在固定锚定51上,所述生态浮床1与固定锚定51间还设置有牵引绳52。所述固定锚定51为混凝土沉块,单个混凝土沉块重量为25~100kg。
所述固定框架2与生态浮床1间设置有供微生物活动的生物填料3,生物填料3为缓释网箱2释放的好氧细菌提供生长基质,使生物填料3表面形成生物膜系统。所述生物填料3采用的是立体弹性填料,直径为φ150~φ 200mm。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浮床(1),所述生态浮床(1)由浮床模块(11)相互连接组成,所述浮床模块(11)上设置有种植孔(12),种植孔(12)内栽种挺水植物(13);所述生态浮床(1)的下方设置有缓释网箱(2),缓释网箱(2)包括网箱(21)和缓释菌体颗粒包(22),缓释菌体颗粒包(22)能缓慢释放好氧细菌到水体中;缓释网箱(2)的下方设置有复氧装置(4),所述缓释网箱(2)与生态浮床(1)间设置有生物填料(3),生物填料(3)为缓释网箱(2)释放的好氧细菌提供生长基质,使生物填料(3)表面形成生物膜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氧装置(4)包括鼓风机(44),与鼓风机(44)连接的曝气管道(43),与曝气管道(43)连通的一组复氧器(41);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复氧器(41)的复氧固定网(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一组固定在池底的固定锚定(51);所述缓释网箱(2)和曝气器固定网(42)相连并一起固定在固定锚定(51)上,所述生态浮床(1)与固定锚定(51)间设置有一组牵引绳(5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21)的材质为不锈钢,缓释菌体颗粒包(22)内装有固化处理后的好氧细菌固化颗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锚定(51)为混凝土沉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1)的材质为发泡型高密度聚丙乙烯,密度为11~13.0kg/m3;生态浮床(1)上设置有一组种植孔(12),种植孔(12)的密度为25孔/m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13)为大花美人蕉或者黄花鸢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3)采用的是立体弹性填料,直径为φ150~φ200mm。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氧器(41)为微孔曝气器,复氧器(41)的规格为φ215~φ260mm。
CN201820118614.3U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 Active CN208104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8614.3U CN208104032U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8614.3U CN208104032U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4032U true CN208104032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9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18614.3U Active CN208104032U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40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6081A (zh) * 2019-02-27 2019-05-2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11453854A (zh) * 2020-05-21 2020-07-28 湖北红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模块化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6081A (zh) * 2019-02-27 2019-05-2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11453854A (zh) * 2020-05-21 2020-07-28 湖北红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模块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0476B (zh) 一种用于城市黑臭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的三维立体式生态浮床
CN102134841B (zh) 河流水下硬质斜坡沉水植物联遍修复方法
CN209602207U (zh) 一种河涌、湖泊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CN104671417A (zh) 一种新型组合型生物浮床
CN104098187A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自浇灌干式生态浮岛
CN104496106A (zh)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处理方法及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CN106145374A (zh) 一种具有修复功能的生态沟渠及该沟渠的铺设方法
CN208829375U (zh) 一种缓流水体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装置
CN208104032U (zh)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生态修复装置
CN101428909B (zh) 一种复合人工生态浮岛及构建方法
CN108423833A (zh) 自浮式生态景观浮床及其建造方法
CN205740509U (zh) 利用微曝气和沉水植物改善黑臭河道水质的系统
CN101962228B (zh) 一种污染湿地级联耦合处理方法
CN208667251U (zh) 自浮式生态景观浮床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107306629B (zh) 一种构建近自然生态坡岸的方法
CN103121747B (zh) 一种立体人工水草及其使用方法
CN205821003U (zh) 一种河水净化装置
CN105645590B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水循环净化生物生态岛
CN205011474U (zh)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
CN202038918U (zh) 一种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
CN203999153U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自浇灌干式生态浮岛
CN209010239U (zh) 一种水生植物浮岛
CN115504580A (zh) 一种封闭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系统以及修复方法
CN108503034A (zh) 生态浮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