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3998U - 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3998U
CN208103998U CN201820236019.XU CN201820236019U CN208103998U CN 208103998 U CN208103998 U CN 208103998U CN 201820236019 U CN201820236019 U CN 201820236019U CN 208103998 U CN208103998 U CN 208103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water
osmosis equipment
water inlet
cou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60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宝林
舒长兴
何丕
郭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honglian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Zhonglian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Zhonglian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Zhonglian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360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3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3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3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包括总进水管、第一反渗透设备、第二反渗透设备、出水管、储水箱,所述总进水管尾端叉分为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第一分水管与第一反渗透设备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分水管与第二反渗透设备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反渗透设备和第二反渗透设备的出水口均与出水管的首端连接,出水管的尾端与储水箱连接,储水箱通过管道与发电设备的冷却进水口连接;解决了普通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只具有一个反渗透设备,单个反渗透设备就无法同时满足两台锅炉供水需要,这时需要停运一台锅炉,来保障另一台锅炉用水,导致供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
背景技术
余热发电装置工作时需要对装置进行供水,供水需要进行反渗透处理后才能进入余热发电装置。普通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只具有一个反渗透设备,在汽轮机故障检修,锅炉蒸汽放空的情况下,单个反渗透设备就无法同时满足两台锅炉供水需要,这时需要停运一台锅炉,来保障另一台锅炉用水,从而导致供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解决了普通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只具有一个反渗透设备,在汽轮机故障检修,锅炉蒸汽放空的情况下,单个反渗透设备就无法同时满足两台锅炉供水需要,这时需要停运一台锅炉,来保障另一台锅炉用水,导致供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包括总进水管、第一反渗透设备、第二反渗透设备、出水管、储水箱,所述总进水管尾端叉分为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第一分水管与第一反渗透设备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分水管与第二反渗透设备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反渗透设备和第二反渗透设备的出水口均与出水管的首端连接,出水管的尾端与储水箱连接,储水箱通过管道与发电设备的冷却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总进水管内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总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总进水管底面设置有除杂口,除杂口上设置有第三阀门,除杂口位于第一阀门和过滤网之间,总进水管顶面设置有冲水口,冲水口位于过滤网和第二阀门之间,冲水口上设置有密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除杂口上设置有收集罐,所述收集罐为无底圆筒结构,并且收集罐的侧壁上设有透明观察窗,收集罐底面设置有铁丝网,收集罐顶面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除杂口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罐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柱。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柱表面均匀设置有半球形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在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上,通过在设置第一反渗透设备和第二反渗透设备,两个反渗透设备同时工作,加快了供水的处理效率,从而提升了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的供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包括总进水管1、第一反渗透设备4、第二反渗透设备5、出水管6、储水箱7,所述总进水管1尾端叉分为第一分水管2和第二分水管3,第一分水管2与第一反渗透设备4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分水管3与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反渗透设备4和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出水口均与出水管6的首端连接,出水管6的尾端与储水箱7连接,储水箱7通过管道与发电设备的冷却进水口连接。通过在设置第一反渗透设备4和第二反渗透设备5,两个反渗透设备同时工作,加快了供水的处理效率,从而提升了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的供水效率。
图1还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包括总进水管1、第一反渗透设备4、第二反渗透设备5、出水管6、储水箱7,所述总进水管1尾端叉分为第一分水管2和第二分水管3,第一分水管2与第一反渗透设备4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分水管3与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反渗透设备4和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出水口均与出水管6的首端连接,出水管6的尾端与储水箱7连接,储水箱7通过管道与发电设备的冷却进水口连接, 所述总进水管1内设置有过滤网8。过滤网8可以在待处理的水进入第一反渗透设备4和第二反渗透设备5之前,将待处理的水中的大型固体杂质过滤下来。从而达到去除待处理的水中的大型固体杂质的过程。
图1还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包括总进水管1、第一反渗透设备4、第二反渗透设备5、出水管6、储水箱7,所述总进水管1尾端叉分为第一分水管2和第二分水管3,第一分水管2与第一反渗透设备4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分水管3与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反渗透设备4和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出水口均与出水管6的首端连接,出水管6的尾端与储水箱7连接,储水箱7通过管道与发电设备的冷却进水口连接, 所述总进水管1内设置有过滤网8,总进水管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9和第二阀门10,总进水管1底面设置有除杂口11,除杂口11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2,除杂口11位于第一阀门9和过滤网8之间,总进水管1顶面设置有冲水口13,冲水口13位于过滤网8和第二阀门10之间,冲水口13上设置有密封盖。过滤网8长时间工作后,大型固体杂质会堆积在过滤网8上导致管道堵塞。用户可以关闭第一阀门9和第二阀门10,打开第三阀门12,往冲水口13中冲水,水流会将堆积的大型固体杂质从除杂口11中冲出,从而达到防止管道堵塞的目的。
图1还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包括总进水管1、第一反渗透设备4、第二反渗透设备5、出水管6、储水箱7,所述总进水管1尾端叉分为第一分水管2和第二分水管3,第一分水管2与第一反渗透设备4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分水管3与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反渗透设备4和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出水口均与出水管6的首端连接,出水管6的尾端与储水箱7连接,储水箱7通过管道与发电设备的冷却进水口连接, 所述总进水管1内设置有过滤网8,总进水管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9和第二阀门10,总进水管1底面设置有除杂口11,除杂口11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2,除杂口11位于第一阀门9和过滤网8之间,总进水管1顶面设置有冲水口13,冲水口13位于过滤网8和第二阀门10之间,冲水口13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除杂口11上设置有收集罐14,所述收集罐14为无底圆筒结构,并且收集罐14的侧壁上设有透明观察窗17,收集罐14底面设置有铁丝网15,收集罐14顶面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除杂口11通过螺纹连接。收集罐14内的铁丝网15会盛住随水流冲下的大型固体杂质,待清理完成后将收集罐14拆下,将杂质倒入垃圾桶,从而达到便于大型固体杂质收集处理的目的。
图1还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包括总进水管1、第一反渗透设备4、第二反渗透设备5、出水管6、储水箱7,所述总进水管1尾端叉分为第一分水管2和第二分水管3,第一分水管2与第一反渗透设备4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分水管3与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反渗透设备4和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出水口均与出水管6的首端连接,出水管6的尾端与储水箱7连接,储水箱7通过管道与发电设备的冷却进水口连接, 所述总进水管1内设置有过滤网8,总进水管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9和第二阀门10,总进水管1底面设置有除杂口11,除杂口11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2,除杂口11位于第一阀门9和过滤网8之间,总进水管1顶面设置有冲水口13,冲水口13位于过滤网8和第二阀门10之间,冲水口13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除杂口11上设置有收集罐14,所述收集罐14为无底圆筒结构,并且收集罐14的侧壁上设有透明观察窗17,收集罐14底面设置有铁丝网15,收集罐14顶面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除杂口1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收集罐14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柱16。橡胶柱16可以卡住随水流冲下的固体杂质,从而达到防止随水流冲下的固体杂质在激流中回流到管道内的目的。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包括总进水管1、第一反渗透设备4、第二反渗透设备5、出水管6、储水箱7,所述总进水管1尾端叉分为第一分水管2和第二分水管3,第一分水管2与第一反渗透设备4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分水管3与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反渗透设备4和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出水口均与出水管6的首端连接,出水管6的尾端与储水箱7连接,储水箱7通过管道与发电设备的冷却进水口连接,所述总进水管1内设置有过滤网8,总进水管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9和第二阀门10,总进水管1底面设置有除杂口11,除杂口11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2,除杂口11位于第一阀门9和过滤网8之间,总进水管1顶面设置有冲水口13,冲水口13位于过滤网8和第二阀门10之间,冲水口13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除杂口11上设置有收集罐14,所述收集罐14为无底圆筒结构,并且收集罐14的侧壁上设有透明观察窗17,收集罐14底面设置有铁丝网15,收集罐14顶面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除杂口1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收集罐14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柱16,所述橡胶柱16表面均匀设置有半球形凸起。多个半球形凸起能增加橡胶柱16表面与固体杂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橡胶柱16能将固体杂质卡的更加牢固。

Claims (6)

1.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进水管(1)、第一反渗透设备(4)、第二反渗透设备(5)、出水管(6)、储水箱(7),所述总进水管(1)尾端叉分为第一分水管(2)和第二分水管(3),第一分水管(2)与第一反渗透设备(4)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分水管(3)与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反渗透设备(4)和第二反渗透设备(5)的出水口均与出水管(6)的首端连接,出水管(6)的尾端与储水箱(7)连接,储水箱(7)通过管道与发电设备的冷却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水管(1)内设置有过滤网(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水管(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9)和第二阀门(10),总进水管(1)底面设置有除杂口(11),除杂口(11)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2),除杂口(11)位于第一阀门(9)和过滤网(8)之间,总进水管(1)顶面设置有冲水口(13),冲水口(13)位于过滤网(8)和第二阀门(10)之间,冲水口(13)上设置有密封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口(11)上设置有收集罐(14),所述收集罐(14)为无底圆筒结构,并且收集罐(14)的侧壁上设有透明观察窗(17),收集罐(14)底面设置有铁丝网(15),收集罐(14)顶面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除杂口(11)通过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罐(14)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柱(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柱(16)表面均匀设置有半球形凸起。
CN201820236019.XU 2018-02-09 2018-02-09 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 Active CN208103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6019.XU CN208103998U (zh) 2018-02-09 2018-02-09 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6019.XU CN208103998U (zh) 2018-02-09 2018-02-09 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3998U true CN208103998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4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6019.XU Active CN208103998U (zh) 2018-02-09 2018-02-09 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3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03998U (zh) 用于余热发电供水装置的反渗透系统
CN206344026U (zh) 一种多模组切换的真空罐自动排液装置
CN211316146U (zh) 一种电镀线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
CN206655055U (zh) 一种用于过滤后的纸浆液回收处理装置
CN205360809U (zh) 一种污泥处理装置
CN212390342U (zh) 一种锅炉吹管期间疏水回收系统
CN214270562U (zh) 一种避免泄露的石墨浸渍用废液回收装置
CN209914800U (zh) 一种水产养殖箱水体清洁装置
CN209856045U (zh) 一种凝结水泵
CN203863860U (zh) 热循环砂浆在线回收机
CN209259849U (zh) 一种稀硫酸废水处理系统
CN209567920U (zh) 一种用于环保材料加工中的多级污水处理系统
CN216367171U (zh) 一种高效锅炉废气颗粒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0286964U (zh) 一种热电厂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6326226U (zh) 一种中走丝线切割机用工作液过滤装置
CN220132028U (zh) 一种化水车间废水再利用装置
CN206635146U (zh) 一种家庭污水除磷处理装置
CN211733891U (zh) 一种利用蒸汽预处理渗滤液的处理装置
CN209338681U (zh) 一种电镀生产线用热水循环机构
CN211111654U (zh) 一种叠螺式污泥脱水机
CN211799236U (zh) 一种负压型自动循环系统
CN213256947U (zh) 一种3d打印机砂料循环装置
CN210786703U (zh) 污泥处理生产线上用除尘装置
CN216011667U (zh) 一种菌渣专用干燥机
CN218687137U (zh) 一种环保节能减排废热烟气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