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2288U -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2288U
CN208102288U CN201820334465.4U CN201820334465U CN208102288U CN 208102288 U CN208102288 U CN 208102288U CN 201820334465 U CN201820334465 U CN 201820334465U CN 208102288 U CN208102288 U CN 208102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ller
water
piggyback pod
shell
lifesav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344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磊
包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CHANGQINGSHA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CHANGQINGSHA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CHANGQINGSHA SHIPY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CHANGQINGSHA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344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2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2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2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救生设备,包括壳体和推进器,壳体的U形两侧内设有容置推进器的动力舱,壳体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动力舱连通的进水口,壳体的末端设有与动力舱连通的出水口;推进器设于动力舱内,推进器的吸水口朝向进水口,推进器的喷水口朝向出水口;动力舱内设有用于支撑推进器的支撑装置,推进器的外表面设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与支撑装置配合连接,使得推进器能够在动力舱内做翻转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救生设备,推进器能够多方位吸水并为所述救生设备提供动力,使得所述救生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施救,动力性能好,救援效率高,且结构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功能丰富,实用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最常见的水上救生设备,也是救生设备中一个主要种类,通常是作为水上救灾及相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必备产品。现在市场上的救生圈结构简单,仅仅能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浮力使其不会下沉,功能单一、使用有限。
如今游泳成为一种盛行的运动方式,然而每年有大量因溺水或救落水人员而死亡的人,其中包含很多救助者,因落水者出于求救的本能,会不顾一切的抓住或抱住救援的人,救援的人大多因为体力不支而溺水身亡。现有的救生圈都需要人工或机械抛洒至落水者身边进行救生,如果遇到意外溺水事故,只有落水者离救援的人很近的时候才能保证将救生圈抛至落水者身边,否则很难将救生圈准确地扔到落水者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即使将救援船开至距离落水者较近的地方抛洒救生圈,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如果现场环境不利于救援船的航行和救生圈的准确抛洒,则极为影响救援工作;且当落水者数量较多时,需要动用大量的救援船和人力,逐个进行救援,不仅救援进程缓慢,严重影响落水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该过程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现有的救生圈无法做到安全及时的进行施救,难以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
现有技术中也有少数带有推进装置的救生圈,能够通过遥控该救生圈到达落水者所处的位置进行施救,但是该类救生圈大多结构复杂,笨重且动力不足,续航时间短,难以保证救援时间和救援效率,且当救援环境恶劣,例如水面风浪较大时,该救生圈因风浪发生颠簸翻转,在翻转过程中无法持续航行,耗费能量且耽误救援时间。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救生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救生圈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水上救生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救生设备,推进器能够多方位吸水并为所述救生设备提供动力,使得所述救生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施救,动力性能好,救援效率高,且结构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功能丰富,实用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上救生设备,所述救生设备至少包括壳体和提供动力的推进器,
所述壳体为U形,所述壳体的U形两侧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推进器的动力舱,所述壳体U形两侧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所述动力舱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壳体的U形两侧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动力舱连通的出水口;
所述推进器设于所述动力舱内,所述推进器的吸水口朝向所述进水口,所述推进器的喷水口朝向所述出水口;
所述动力舱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推进器的支撑装置,所述推进器的外表面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支撑装置配合连接,使得所述推进器能够在所述动力舱内做翻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喷水口处设有柔性管,所述喷水口通过所述柔性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推进器能够随所述柔性管在所述动力舱内做翻转运动。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旋转装置相配合,随所述救生设备的颠簸翻转,所述推进器能够依靠自身重力稳定且按照一定轨迹随所述柔性管做翻转运动,且颠簸反转过程中所述柔性管能够灵活应变不卡滞,所述进水口分布于所述壳体U形两侧的顶面和底面,当救生设备发生翻转时,所述吸水口能够一直朝向水面从所述进水口吸水,即能够双面吸水,所述喷水口喷水产生推力使所述救生设备前进,不受救生设备翻转程度、天气及风浪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推进器的工作效率和所述救生设备的动力性能,使得所述救生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施救,救援效率更高,所述救生设备可用于救援落水者,以便更加及时、快速的救援,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且将所述救生设备抛入水中时无需顾虑救生设备的落水状态,提高了救生设备的操作便利性。
具体地,所述壳体的U形两侧的末端均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表面设有所述出水口;所述支撑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对设置于所述动力舱内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于所述动力舱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设于所述盖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二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一弧形凹槽配合形成限位孔;
所述旋转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旋转装置相对设置于所述推进器的外表面,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连接臂和旋转轴,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推进器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推进器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垂直于所述旋转轴并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限位孔内,所述旋转轴能够随所述推进器的翻转在所述限位孔内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表面设有一子凸起,所述子凸起的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弧形凹槽,所述子凸起伸入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过盈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配合形成所述限位孔。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配合形成限位孔,所述旋转装置的旋转轴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并随所述推进器翻转而旋转,使得所述推进器能够稳定且按照一定轨迹随所述柔性管做翻转运动,并限制所述推进器的翻转方向和角度,避免所述推进器在所述动力舱内剧烈晃动,增强了所述推进器的稳定性,同时阻止所述推进器由于喷水反作用力而向与所述出水口相反的方向运动,造成所述柔性管的拉伸,有效避免所述柔性管因受力过大而破损的情况发生;且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两部分,当所述救生设备在水面上颠簸翻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共同支撑所述推进器在所述动力舱内翻转,提高了推进器的工作稳定性,两个支撑结构与单个支撑结构相比,有效减小了单个支撑结构的压力和磨损程度,提高了所述救生设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所述救生设备结实耐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盖板盖合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配合形成限位孔,固定所述旋转轴的位置,使其在所述限位孔内旋转。在所述救生设备的装配过程中,将所述推进器放入所述动力舱,同时所述旋转轴伸入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内,然后盖合所述盖板至所述壳体的端部,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配合形成固定所述旋转轴位置的限位孔,从而完成装配。操作简单、快捷,有效避免了装配过程中对所述救生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且便于后续检查、维修。
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浮力舱,所述浮力舱对称设置于所述动力舱的两侧,所述浮力舱与所述动力舱之间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用于密封所述浮力舱,防止水流入所述浮力舱,减小所述救生设备的重量并增大所述救生设备的浮力;当所述救生设备在水面上颠簸翻转时,所述密封板还能够限制所述推进器的位置,避免所述推进器在所述动力舱内剧烈晃动,保护所述推进器不受损伤,增强了所述推进器的稳定性,并延长了救生设备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推进器包括吸水管、螺旋桨和驱动所述螺旋桨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吸水管一端为所述吸水口,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为所述喷水口,所述喷水口处设有柔性管,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吸水管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桨连接,所述螺旋桨朝向所述吸水口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包括设有吸水口的吸水端、设有所述驱动电机的直管和设有所述喷水口的喷水端,所述直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水端连接,所述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水端连接,所述直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水端的直径和所述喷水端的直径。
所述吸水管为变截面管道,水从所述吸水口吸入,经过所述直管并从所述喷水口喷出,通过截面直径的改变,加快了水在所述吸水管内的流速,当水从所述喷水口喷出时能够产生更大的推力,使得所述救生设备的动力性能进一步提升。
具体的,所述柔性管的一端采用二次注塑技术与所述喷水口连接,所述柔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柔性管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法兰连接、卡扣连接、卡箍连接和螺纹连接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为径向栅网结构,所述栅网结构对水流的阻力较小,并能有效防止异物进入吸水管,避免所述螺旋桨和驱动电机的损坏。
具体地,所述救生设备U形两侧的所述进水口位置处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水口位置处的直径,且所述救生设备U形两侧的直径的大小从所述进水口位置至所述出水口位置依次递减。
优选地,落水者能够趴卧在所述救生设备U形弯折部,所述救生设备U形弯折部表面设有用于手握的把手,便于落水者趴卧在所述救生设备U形弯折部时抓握,有效避免落水者因体力衰弱而松开所述救生设备。
具体地,所述救生设备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推进器工作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远程控制所述推进器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救生设备的外侧边设有多个用于手握的把手绳,便于落水者在水中抓住所述救生设备。
优选地,所述救生设备的表面设有多个反光条,便于救援人员发现落水者。
优选地,所述救生设备顶部前端设有照明灯,所述救生设备侧边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照明灯的按钮。
具体地,所述救生设备侧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卡设有哨子,所述哨子的尾端通过挂绳与所述救生设备连接。落水者可使用所述哨子进行呼救,便于救援人员发现落水者及时施救,提高救援能力。
所述救生圈为U形,包含两个所述推进器,两个所述推进器对称设置于所述救生圈的U形两侧,通过调节两个推进器螺旋桨的转速来控制所述救生圈的航行方向,提高救生圈的平衡性、航行能力和行进速度。
上述救生设备当做救生圈使用时,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施救,救援效率更高,且能够及时准确的自动到达落水者所在位置进行救援,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上述救生设备还可以用于定位巡航、运输物资和救生器材等,实用性强,适于天气恶劣和远距离情况下的救援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其内置有提供动力的推进器,通过支撑装置和旋转装置的配合,使得所述推进器能够稳定且按照一定轨迹做翻转运动,且救生设备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进水口,推进器能够多方位吸水并为所述救生设备提供动力,不受天气及风浪的影响,提高了所述救生设备的动力性能,使得所述救生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施救,救援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推进器的喷水口通过柔性管与出水口连接,颠簸反转过程中所述柔性管能够灵活应变不卡滞,推进器能够依靠自身重力随所述柔性管做翻转运动,使得吸水口一直朝向水面从进水口吸水,喷水口将水持续从出水口喷出,阻力小,速率快,水量大,工作效率高;所述柔性管抗曲挠、伸缩变形能力和抗震能力强,不易破裂、渗漏,且噪音低、强度高、寿命长,保证所述救生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
3.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两部分,有效减小了单个支撑结构的压力和磨损程度,提高了所述推进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所述推进装置结实耐用,延长了使用寿命;设有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盖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使得推进器与壳体的装配操作简单、快捷,有效避免了装配过程中对所述救生设备造成的损坏,且便于后续检查、维修。
4.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还设有用于定位落水者的GPS定位系统、用于控制推进器工作的遥控器、方便落水者抓握的把手、便于施救者发现落水者的反光条和哨子等,丰富了所述救生设备的功能,提高了所述救生圈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同时还可以用于定位巡航、运输物资和救生器材等,适用于天气恶劣和远距离情况下的救援活动。
5.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形状为U形,包含两个推进器,两个所述推进器对称设置于所述救生设备的U形两侧,通过调节两个推进器螺旋桨的转速来控制所述救生设备的航行方向,可操作性强,使救生设备更加容易控制方向,同时提高救生设备的平衡性,所述救生圈的动力性能显著提升,提高航行速率,延长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救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救生设备的推进器吸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救生设备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与旋转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壳体,2-动力舱,3-进水口,4-出水口,51-吸水口,52-直管,53-喷水口,54-柔性管,55-螺旋桨,56-驱动电机,6-导水结构,7-盖板,81-第一限位凸起,82-第一弧形凹槽,83-第二限位凸起,84-子凸起,85-第二弧形凹槽,91-连接臂,92-旋转轴,10-把手,11-把手绳,12-反光条,13-照明灯,14-哨子,15-浮力舱,16-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救生设备包括壳体1和提供动力的推进器,所述壳体1为U形,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推进器的动力舱2,所述壳体1U形两侧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所述动力舱2连通的进水口3,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的末端均设有盖板7,所述盖板7表面设有与所述动力舱2连通的出水口4;所述推进器设于所述动力舱2内,所述推进器的吸水口51朝向所述进水口3,所述推进器的喷水口53朝向所述出水口4,所述喷水口53处设有柔性管54,所述喷水口53通过所述柔性管54与所述出水口4连接,所述推进器能够随所述柔性管54在所述动力舱2内做翻转运动;
所述动力舱2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推进器的支撑装置,所述推进器的外表面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支撑装置配合连接,使得所述推进器能够在所述动力舱2内沿弧线P转动。
所述柔性管54为硅胶管,硅胶管环保且弯曲性能好,在冷水中硅胶管不会变硬,从而不会影响推进器的上下翻转。所述柔性管54的一端采用二次注塑技术与所述喷水口53连接,所述柔性管54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4连接,所述柔性管54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法兰连接、卡扣连接、卡箍连接和螺纹连接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管54与所述出水口4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喷水口53喷水时,水流通过所述柔性管54从出水口4喷出,出水口4处无遮挡,水阻小,产生的推进力更强。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旋转装置相配合,随所述救生设备的颠簸翻转,所述推进器能够依靠自身重力随所述柔性管54沿弧线P转动,且颠簸反转过程中所述柔性管54能够灵活应变不卡滞,所述进水口3分布于所述壳体1U形两侧的顶面和底面,当救生设备发生翻转时,所述吸水口51能够一直朝向水面从所述进水口3吸水,即能够双面吸水,所述喷水口53喷水产生推力使所述救生设备前进,不受救生设备翻转程度、天气及风浪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推进器的工作效率和所述救生设备的动力性能,使得所述救生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施救,救援效率更高。且将所述救生设备抛入水中时无需顾虑救生设备的落水状态,提高了救生设备的操作便利性。
如图3、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支撑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对设置于所述动力舱2内靠近所述盖板7的一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凸起81和第二限位凸起83,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设于所述动力舱2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82;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设于所述盖板7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的表面设有一子凸起84,所述子凸起84的表面设有第二弧形凹槽85,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的开口相对,所述子凸起84伸入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内并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过盈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配合形成所述限位孔;
所述旋转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旋转装置相对设置于所述推进器的外表面,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连接臂91和旋转轴92,所述连接臂9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推进器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连接臂91的一端与所述推进器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臂91的另一端垂直于所述旋转轴92并与所述旋转轴92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9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限位孔内,所述旋转轴92能够随所述推进器的翻转在所述限位孔内旋转。
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与所述动力舱2内侧壁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连接或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与所述盖板7内壁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连接或焊接连接;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推进器外壁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连接或焊接连接。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与所述动力舱2内侧壁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与所述盖板7内壁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连接;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推进器外壁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配合形成限位孔,所述旋转装置的旋转轴92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并随所述推进器翻转而旋转,使得所述推进器能够稳定且按照一定轨迹随所述柔性管54做翻转运动,并限制所述推进器的翻转方向和角度,避免所述推进器在所述动力舱2内剧烈晃动,增强了所述推进器的稳定性,同时阻止所述推进器由于喷水反作用力而向与所述出水口4相反的方向运动,造成所述柔性管54的拉伸,有效避免所述柔性管54因受力过大而破损的情况发生;且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两部分,当所述救生设备在水面上颠簸翻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共同支撑所述推进器在所述动力舱2内翻转,提高了推进器的工作稳定性,两个支撑结构与单个支撑结构相比,有效减小了单个支撑结构的压力和磨损程度,提高了所述救生设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所述救生设备结实耐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所述盖板7与所述壳体1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和卡扣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7与所述壳体1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当所述盖板7盖合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配合形成限位孔,固定所述旋转轴92的位置,使其在所述限位孔内旋转。在所述救生设备的装配过程中,将所述推进器放入所述动力舱2,同时所述旋转轴92伸入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内,然后盖合所述盖板7至所述壳体1的端部,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配合形成固定所述旋转轴92位置的限位孔,从而完成装配。操作简单、快捷,有效避免了装配过程中对所述救生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且便于后续检查、维修。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推进器包括吸水管、螺旋桨55和驱动所述螺旋桨55旋转的驱动电机56;所述吸水管包括设有吸水口51的吸水端、设有所述驱动电机56的直管52和设有所述喷水口53的喷水端,所述直管52的一端与所述吸水端连接,所述直管52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水端连接,所述直管52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水端的直径和所述喷水端的直径;所述驱动电机56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桨55连接,所述螺旋桨55朝向所述吸水口51方向。
所述吸水管为变截面管道,水从所述吸水口51吸入,经过所述直管52并从所述喷水口53喷出,通过截面直径的改变,加快了水在所述吸水管内的流速,当水从所述喷水口53喷出时能够产生更大的推力,使得所述救生设备的动力性能进一步提升。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动力舱2靠近所述进水口3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导水结构6,所述导水结构6与所述进水口3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导水结构6使水的流道变窄,水流从所述进水口3进入后在所述导水结构6的作用下向所述吸水口51方向流动,提高了水流速度,增大了所述推进器的吸水速率和吸水量,改善了所述救生设备的动力性能。
如图1所示,所述救生圈为U形,包含两个所述推进器,两个所述推进器对称设置于所述救生圈的U形两侧,通过调节两个推进器螺旋桨55的转速来控制所述救生圈的航行方向,提高救生圈的平衡性、航行能力和行进速度。
所述进水口3为径向栅网结构,所述栅网结构对水流的阻力较小,并能有效防止异物进入吸水管,避免所述螺旋桨55和驱动电机56的损坏。所述救生设备U形两侧的所述进水口3位置处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水口4位置处的直径,且所述救生设备U形两侧的直径的大小从所述进水口3位置至所述出水口4位置依次递减。
所述救生设备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推进器工作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能够远程控制所述推进器工作,使得所述救生设备移动至落水者身边,落水者能够趴卧在所述救生设备U形弯折部,所述救生设备U形弯折部表面设有用于手握的把手10,便于落水者趴卧在所述救生设备U形弯折部时抓握,有效避免落水者因体力衰弱而松开所述救生设备。较佳地,所述救生设备的外侧边设有多个用于手握的把手10绳,便于落水者在水中抓住所述救生设备;所述救生设备的表面设有多个反光条12,便于救援人员发现落水;所述救生设备顶部前端设有照明灯13,所述救生设备侧边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照明灯13的按钮;所述救生设备侧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卡设有哨子14,所述哨子14的尾端通过挂绳与所述救生设备连接。落水者可使用所述哨子14进行呼救,便于救援人员发现落水者及时施救,提高救援能力。
上述救生设备当做救生圈使用时,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施救,救援效率更高,且能够及时准确的自动到达落水者所在位置进行救援,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上述救生设备还可以用于定位巡航、运输物资和救生器材等,实用性强,适于天气恶劣和远距离情况下的救援活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水上救生设备,所述壳体1内设有浮力舱15,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浮力舱15沿所述推进器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动力舱2的两侧,所述浮力舱15与所述动力舱2之间设有密封板16,所述密封板16用于密封所述浮力舱15,防止水流入所述浮力舱15内,减小所述救生设备的重量并增大所述救生设备的浮力;当所述救生设备在水面上颠簸翻转时,所述密封板16还能够限制所述推进器的位置,避免所述推进器在所述动力舱2内剧烈晃动,保护所述推进器不受损伤,增强了所述推进器的稳定性,并延长了救生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设备至少包括壳体(1)和提供动力的推进器,
所述壳体(1)为U形,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推进器的动力舱(2),所述壳体(1)U形两侧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所述动力舱(2)连通的进水口(3),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动力舱(2)连通的出水口(4);
所述推进器设于所述动力舱(2)内,所述推进器的吸水口(51)朝向所述进水口(3),所述推进器的喷水口(53)朝向所述出水口(4);
所述动力舱(2)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推进器的支撑装置,所述推进器的外表面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支撑装置配合连接,使得所述推进器能够在所述动力舱(2)内做翻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口(53)处设有柔性管(54),所述喷水口(53)通过所述柔性管(54)与所述出水口(4)连接,所述推进器能够随所述柔性管(54)在所述动力舱(2)内做翻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的末端均设有盖板(7),所述盖板(7)表面设有所述出水口(4);
所述支撑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对设置于所述动力舱(2)内靠近所述盖板(7)的一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凸起(81)和第二限位凸起(83),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设于所述动力舱(2)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82);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设于所述盖板(7)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85),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和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配合形成限位孔;
所述旋转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旋转装置相对设置于所述推进器的外表面,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连接臂(91)和旋转轴(92),所述连接臂(91) 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推进器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连接臂(91)的一端与所述推进器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臂(91)的另一端垂直于所述旋转轴(92)并与所述旋转轴(92)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9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限位孔内,所述旋转轴(92)能够随所述推进器的翻转在所述限位孔内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的表面设有一子凸起(84),所述子凸起(84)的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所述子凸起(84)伸入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内并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过盈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配合形成所述限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与所述壳体(1)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浮力舱(15),所述浮力舱(15)对称设置于所述动力舱(2)的两侧,所述浮力舱(15)与所述动力舱(2)之间设有密封板(16),所述密封板(16)用于密封所述浮力舱(15)。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设备U形两侧的所述进水口(3)位置处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水口(4)位置处的直径,且所述救生设备U形两侧的直径的大小从所述进水口(3)位置至所述出水口(4)位置依次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设备U形弯折部表面设有用于手握的把手(10),所述救生设备的外侧边设有多个用于手握的把手绳(11)。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设备侧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卡设有哨子(14),所述哨子(14)的尾端通过挂绳与所述救生设备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设备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推进器工作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远程控制所述推进器工作。
CN201820334465.4U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Active CN208102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4465.4U CN208102288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4465.4U CN208102288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2288U true CN208102288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34465.4U Active CN208102288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22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928A (zh) * 2018-03-12 2018-07-17 南通长青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CN110001888A (zh) * 2019-04-26 2019-07-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海上智能救生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928A (zh) * 2018-03-12 2018-07-17 南通长青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CN108284928B (zh) * 2018-03-12 2023-07-18 南通长青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CN110001888A (zh) * 2019-04-26 2019-07-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海上智能救生系统
CN110001888B (zh) * 2019-04-26 2024-05-0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海上智能救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4928A (zh)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CN208102287U (zh) 一种动力救生圈
CN108216524A (zh) 一种动力救生圈
CN108248803A (zh) 一种能够双面吸水的推进装置
CN208102288U (zh)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US3441952A (en) Hand held propulsion unit
CN112407192A (zh) 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
CN208585393U (zh) 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
CN108725712A (zh) 一种海上救援无人机
RU2718826C1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лавучим спасатель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с малыми импеллерами на сжатом пневмопотоке на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м управлении
CN210526812U (zh) 一种多功能救生船
CN208102299U (zh) 一种能够双面吸水的推进装置
CN108284930A (zh) 一种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
CN109229302A (zh) 一种带有推进装置的救生船
CN112478104A (zh) 一种水空两栖救生担架
CN211308937U (zh) 一种喷水推进装置及双面水上航行器
CN109878664A (zh) 一种平板式智能多功能无人救生圈
CN209581817U (zh) 一种重力感应双向推进器及应用该推进器的水上援助机器人
CN210503114U (zh) 一种可双面吸水的动力救生船
CN208021688U (zh) 安装有推进器的救生圈
CN210284549U (zh) 一种综合性带动力水上救援系统
WO2020151372A9 (zh) 一种重力感应双向推进器及应用该推进器的水上援助机器人
CN209353311U (zh) 一种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
CN109941411B (zh) 一种单胞体游离型载人潜水器
CN102530205B (zh) 游水双重安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