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95509U - 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95509U
CN208095509U CN201720684496.8U CN201720684496U CN208095509U CN 208095509 U CN208095509 U CN 208095509U CN 201720684496 U CN201720684496 U CN 201720684496U CN 208095509 U CN208095509 U CN 208095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light slope
log
longitudinal
pil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844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凝珺
吕文照
刘晓丹
许铭宇
胡振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844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95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95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95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属于园林土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设置在土坡上溃损的土坑处,包括纵向圆木桩组,所述纵向圆木桩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土坑内,纵向圆木桩组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横向圆木,所述横向圆木设置在所述纵向圆木桩组一侧,所述土坑内填充有黏土层,所述黏土层上覆盖有覆土层,所述覆土层上铺设有植被层,覆土层10厘米处还设置有尼龙网层。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结构与植被修复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先利用纵向木桩和横向木桩搭建修复土坑的基础,增强了土坡对土壤的承载能力,再填充黏土层、覆土层以及植被层,提高土坡结构稳定性,对土坡修复的综合效果非常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土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利、交通、城镇建设等土木工程中,不可避免会对自然环境特别是自然植被造成损害,产生大量的裸露土坡,导致土坡土壤密度下降,土壤孔隙扩大以及坡度增大,在土坡表面土层粘聚力下降的情况下,经过强降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容易发生崩塌,表层溃损,水土流失等破坏,进而影响工程安全和生态环境。随着世界范围内高速公路、地铁、水利建设的兴起,土坡溃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土坡维护和修复技术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土坡修复是一种利用植被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岩石边坡的同时美化生态环境的新技术,是涉及岩土工程学、恢复生态学、植物学等多学科与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它能模拟自然修复的有益功能和效果,对溃损的土坡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
目前,对土坡修复技术的研究和认识仍处在表浅阶段,对溃损土坡的修复集中在物理填充以及自然修复上,忽略了溃损土坡的水土结构以及植被防护对坡面的影响,导致理论远远落后与技术应用的发展,因此,开展对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该结构的结构简单,稳固性好,能填补溃损土坡表层,提高土坡的载荷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
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设置在土坡上溃损的土坑处,包括纵向圆木桩组,所述纵向圆木桩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土坑内,纵向圆木桩组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横向圆木,所述横向圆木设置在所述纵向圆木桩组一侧,所述土坑内填充有黏土层,所述黏土层上覆盖有覆土层,所述覆土层上铺设有植被层。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圆木桩组包含多根并列的纵向圆木桩,纵向圆木桩的直径为6-25厘米,长度为2-5米,且相邻两根纵向圆木桩之间的间距为0.5-3米。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圆木桩组设有多组,所述多组纵向圆木桩组按所述土坡的坡度呈阶梯式设置在所述土坑内。
作为优选,所述黏土层的土壤密度系数不少于0.93。
作为优选,所述黏土层的上方还设置有尼龙网层,所述尼龙网层覆盖于覆土层下10厘米处。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圆木至少设有一根,横向圆木的直径6-25厘米,长度2-5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纵向圆木桩组、横向圆木、黏土层和植被层组成,结构简单,制造简单方便,纵向圆木桩组深入土坑内的土层,以承受剪力为主要工作形式,综合检测,当土坡夹角A为45度,覆土厚度500,纵向木桩的计算单元为长2米,宽1.5米,间距为0.5米时,可计算出每2排纵向木桩组之间的土重为:20kNX2X1.5X0.5=30kN,而每2排纵向木桩组之间的侧向承载力为:140kPaX(1.7/2)X0.3=35.7kN>30kN,土坡的载荷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其中:1、土坑;2、横向圆木;3、纵向圆木桩组;4、尼龙网层;5、植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设置在土坡上溃损的土坑1处,包括纵向圆木桩组3,所述纵向圆木桩组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土坑1内,纵向圆木桩组3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横向圆木2,所述横向圆木2设置在所述纵向圆木桩组3一侧,所述土坑1内填充有黏土层6,所述黏土层6须分层夯实,黏土层6的土壤密度系数不少于0.93,所述黏土层6上覆盖有覆土层5,所述覆土层5上铺设有植被层,所述植被层采用根系发达的草本或灌木乔木品种,即使该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的圆木桩在使用数年后发生腐烂,土壤在自重条件下会固结,且根部发达的植被层给土壤施加强大的拉力,从而达到把坡面修复的效果。
所述多根纵向圆木桩组3按所述土坡的坡度呈阶梯式设置在所述土坑1内,纵向圆木桩组3包含多根并列的纵向圆木桩,所述纵向圆木桩的直径为6-25厘米,长度为2-5米,且相邻两根纵向圆木桩之间的间距为0.5-3米,每组纵向圆木桩组3所包含的纵向圆木桩的数量由土坑1的横向坑径决定,所述纵向圆木桩组3的数量和间距由所述土坑1的纵向坑径决定;所述横向圆木2至少设有一根,横向圆木2的直径6-25厘米,长度2-5米,所述横向圆木2的数量由所需挡土的高度决定,置于填土上,固定在纵向圆木桩组3顶端,如果圆木桩在打进过程中遇到有岩层,导致纵向圆木桩难以深入土层,则需要缩短纵向圆木桩的间距,而修复的土层越厚,平行固定在纵向圆木桩组3上的横向圆木2越多。
实施例二:如附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黏土层6上方添加尼龙网层4,所述尼龙网层4设置在所述覆土层5下10厘米处,所述尼龙网层4由覆土层5和横向圆木2压紧,起稳固土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支撑结构与植被修复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先利用纵向木桩和横向木桩搭建修复土坑的基础,增强土坡对土壤的承载能力,再填充黏土层、覆土层以及植被层,整个修复结构简单,稳固性好,对土坡修复的综合效果非常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设置在土坡上溃损的土坑(1)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圆木桩组(3),所述纵向圆木桩组(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土坑(1)内,纵向圆木桩组(3)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横向圆木(2),所述横向圆木(2)设置在所述纵向圆木桩组(3)一侧,所述土坑(1)内填充有黏土层(6),所述黏土层(6)上覆盖有覆土层(5),所述覆土层(5)上铺设有植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圆木桩组(3)包含多根并列的纵向圆木桩,纵向圆木桩的直径为6-25厘米,长度为2-5米,且相邻两根纵向圆木桩之间的间距为0.5-3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圆木桩组(3)设有多组,所述多组纵向圆木桩组(3)按所述土坡的坡度呈阶梯式设置在所述土坑(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层的土壤密度系数不少于0.9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层(6)的上方还设置有尼龙网层(4),所述尼龙网层(4)覆盖于覆土层(5)下方10厘米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圆木(2)至少设有一根,横向圆木(2)的直径6-25厘米,长度2-5米。
CN201720684496.8U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 Active CN208095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4496.8U CN208095509U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4496.8U CN208095509U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95509U true CN208095509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9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84496.8U Active CN208095509U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955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7287A (zh) * 2022-09-08 2022-11-25 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网格灌木丛护坡方法及网格灌木丛生态坡岸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7287A (zh) * 2022-09-08 2022-11-25 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网格灌木丛护坡方法及网格灌木丛生态坡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0286B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CN202117068U (zh) 微型桩板式复合基础
CN202989867U (zh) 一种废旧轮胎护面组合式钢结构谷坊
CN203977363U (zh) 一种生态型护坡
CN103758139A (zh) 植被型锚杆生态袋及其护坡方法
CN204151796U (zh) 一种加筋生态混凝土护坡
CN208095509U (zh) 一种用于修复溃损土坡的结构
CN205617393U (zh) 一种设有可定向树根根桩的生态护坡结构
CN108166509A (zh) 一种边坡施工的纵向间隔开挖与分阶段防护施工方法
CN102518136A (zh) 一种防治软岩强风化带湿化破坏的柔性加筋组合防护结构
CN105672198A (zh) 一种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Nikiforova et al. Influence of permafrost degradation on piles bearing capacity
CN203007977U (zh) 一种钢筋网面挡墙的复合防护结构
CN202543858U (zh) 一种重力式柔性固滨挡墙
CN110080160A (zh) 基于掺砾黏土和草本层的生态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501928U (zh) 一种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结构
CN205917649U (zh) 一种河岸护坡结构
Meshram et al. Application of coir geotextile for road construction: some issues
Wang et 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landslide characteristics of Xigeda soil slope
CN206438495U (zh) 自排水后固结充填砂袋复合桩体系
CN206308673U (zh) 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卷与土工椰网的生态护坡装置
Böll et al. Long-term studies of joint technical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CN205530298U (zh)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山生态护坡砌块及其生态护坡系统
CN205188909U (zh) 一种湖泊防渗分隔体
CN216892464U (zh) 一种处治边坡溜坍的绿色生态复合防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