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87410U -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87410U
CN208087410U CN201721875102.3U CN201721875102U CN208087410U CN 208087410 U CN208087410 U CN 208087410U CN 201721875102 U CN201721875102 U CN 201721875102U CN 208087410 U CN208087410 U CN 208087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ecoscape
soil pick
landscape
overflow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751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劲华
王兰刚
揭亮
刘世杰
朱爱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751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87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87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87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景观厕所系统。该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包括厕所本体、化粪池、厌氧水解池、好氧池、漂浮湿地池、耐污吸污池、景观涵养池、调节池、珊瑚砂池、消毒池、清水池、循环管、循环泵以及送风机;所述化粪池位于所述厕所本体的下方且与所述厕所本体的排水管连通,所述化粪池、所述厌氧水解池、所述好氧池、所述漂浮湿地池、所述耐污吸污池、所述景观涵养池、所述调节池、所述珊瑚砂池、所述消毒池以及所述清水池依次连通,所述清水池与所述厕所本体的水箱通过所述循环管连通,所述循环泵设在所述循环管上,所述送风机连通于所述好氧池以及所述漂浮湿地池。该生态景观厕所系统低污染、低排放、低维护且具有较高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背景技术
厕所是污染汇集点,也是一个污染源头,不仅脏、乱、差、臭,而且蚊虫滋生、疾病菌落的温床,尤其对于未通达市政网管区域、不便通达市政管网区域、市政自来水管网或者市政排污管网匮乏区域,如偏远农村、街镇、零散村落、大型湿地公园、大型景区、山区、偏远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厕所条件更是落后,厕所成为很多景区或居民居住点的一个污点,造成厕所环境维护困难,厕所具有异味且景观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低污染、低排放、低维护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一种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包括厕所本体、生化池、生态池或生态塘、调节池、珊瑚砂池、消毒池、清水池、循环管、循环泵以及送风机;
所述生化池包括化粪池、厌氧水解池、好氧池,所述生态池或生态塘包括漂浮湿地池、耐污吸污池、景观涵养池,所述化粪池位于所述厕所本体的下方且与所述厕所本体的排水管连通,所述化粪池、所述厌氧水解池、所述好氧池、所述漂浮湿地池、所述耐污吸污池、所述景观涵养池、所述调节池、所述珊瑚砂池、所述消毒池以及所述清水池依次连通,所述清水池与所述厕所本体的水箱通过所述循环管连通,所述循环泵设在所述循环管上,所述送风机连通于所述好氧池以及所述漂浮湿地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污吸污池内设有沉水植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景观涵养池内设有沉水植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漂浮湿地池为浮岛挂膜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漂浮湿地池的顶部敞开,所述耐污吸污池的顶部敞开,所述景观涵养池的顶部敞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池设有紫外消毒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粪池的顶部具有溢流口,所述化粪池通过所述其具有的溢流口与所述厌氧水解池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漂浮湿地池、所述耐污吸污池以及所述景观涵养池均具有溢流口,所述漂浮湿地池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所述耐污吸污池连通,所述耐污吸污池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所述景观涵养池连通,所述景观涵养池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所述调节池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漂浮湿地池的溢流口高于所述耐污吸污池的溢流口,所述耐污吸污池的溢流口高于所述景观涵养池的溢流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为液位自控式水泵。
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通过化粪池的收集、沉淀、发酵等简单自行处理;出水经过厌氧水解池、好氧池进行水质进一步净化,营养盐削减等处理;出水经过漂浮湿地池对S进行生态截留、吸附和沉淀、并依托根系发达的漂浮植物和漂浮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物、N、P等进行降解、吸收,氨氮得到进一步转化,实现光合产氧、生态自净、生态产清、雨水净化和保鲜、生态消毒等,沉水植物耐污吸污区内营养盐N、P营养盐被耐污型沉水植物进一步掠夺、景观涵养池进一步保障水质安全、达标且系统稳定;通过调节池、珊瑚砂池进行pH 值自行调节,满足pH6-9;调节pH之后的出水通过消毒池消毒,进一步保障水质安全性,经过生化预处理、生态深度净化后,高溶氧(出水DO≥5.0mg/L)的洁净水(水质达到地表III类水标准)溢流进清水池;最后通过设置循环泵提升至厕所本体的冲厕水水箱中,进行资源化回用,实现侧污低排放和资源化。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能够自给自足、自我循环、低污染、低排放、低维护且能够达到较高视觉效果。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依靠生态系统实现厕污的深度净化,同时打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怡人的沉水景观,景观涵养池内水深2.0m 范围清澈见底。
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在解决厕所污水的同时解决了冲厕水的来源问题,尤其适用于对于市政管网不易通达区域。解决了厕污深度净化问题,出水达到地表III类水标准,不会污染附近地表水体,对周边生态及环境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设置敞开式的漂浮湿地池、耐污吸污池、景观涵养池,使得漂浮湿地池、耐污吸污池、景观涵养池内能够充分且大量受纳雨水,且实现雨水深度净化和保鲜,保证了冲厕水资源的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0、厕所本体;200、化粪池;300、厌氧水解池; 400、好氧池;500、漂浮湿地池;600、耐污吸污池;700、景观涵养池;800、调节池;800、珊瑚砂池;1000、消毒池;1100、清水池;1200、循环管;1300、循环泵;1400、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该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包括厕所本体100、化粪池200、厌氧水解池300、好氧池400、漂浮湿地池500、耐污吸污池600、景观涵养池700、调节池800、珊瑚砂池900、消毒池1000、清水池1100、循环管1200、循环泵1300以及送风机1400。化粪池、厌氧水解池、好氧池联合构成生化池,漂浮湿地池、耐污吸污池、景观涵养池联合构成生态池或生态塘,生态池或生态塘也即生态池和/或者生态塘。
化粪池200位于厕所本体100的下方且与厕所本体100的排水管连通。
化粪池200、厌氧水解池300、好氧池400、漂浮湿地池500、耐污吸污池 600、景观涵养池700、调节池800、珊瑚砂池900、消毒池1000以及清水池1100 依次连通。
厌氧水解池300处理过程主要为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部分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通过曝气等措施维持水中溶解氧含量在4mg/L左右,适宜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处理水中污染物质的构筑物,好氧池的作用是让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
参见图1所示,清水池1100与厕所本体100的水箱通过循环管1200连通。循环泵1300设在循环管1200上。送风机1400通过两根送风管道分别连通于好氧池400以及漂浮湿地池500。
在一个实施例中,耐污吸污池600内设有沉水植物,耐污型沉水植物主要是轮叶黑藻、狐尾藻中的至少一种,耐污吸污池600内的沉水植物主要净水过程及机理是:
1)污染耐受性沉水植物直接净化水质:直接吸收水中营养盐,主要吸收氮磷等富营养物质;
2)强化水体脱氮除磷:中硝化/反硝化过程,在沉水植物的根、茎、叶表面及底质表层为硝化、反硝化等细菌最佳的着生点和场所,在有沉水植物的水体可大幅度增强氮的硝化/反硝化能力,达到消去水体中总氮的目的;
3)水下森林氧吧:固碳产氧,高富氧水体;
4)控藻抑藻:分泌化感物质,通过化感效应,即沉水植物可释放一些酚类、酸类等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5)固化底泥,促进沉降:促进悬浮物沉降,抑制底泥再悬浮,大幅度降低底泥氮磷营养盐的释放;
6)光合放氧:促进底质中磷与铁、铝等的结合,促进磷的沉积;
7)营造生态环境,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为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滤食者、有益微生物群落、鱼虾类等营造良好生长环境,提供栖息场所,有助于丰富生态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效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景观涵养池700内设有沉水植物,如以改良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为主,搭配观赏性金鱼藻。景观涵养池700内还可以设有其他植物,以达到美化景观涵养池700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漂浮湿地池500为浮岛挂膜池。具体地,浮岛挂膜池内设置漂浮式湿地系统,结构组成为根系发达的湿生植物(水面)、浮岛(湿生植物种植基础)、生物飘带(生物挂膜载体,悬挂于浮岛下端,浸没于水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漂浮湿地池500的顶部敞开,耐污吸污池600 的顶部敞开,景观涵养池700的顶部敞开。设置敞开式的漂浮湿地池500、耐污吸污池600、景观涵养池700,使得漂浮湿地池500、耐污吸污池600、景观涵养池700内能够充分且大量受纳雨水,且实现雨水深度净化和保鲜,保证了冲厕水资源的充足。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水池1100设有紫外消毒部件。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化粪池200的顶部具有溢流口,化粪池200 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厌氧水解池300连通。
更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漂浮湿地池500、耐污吸污池600以及景观涵养池700均具有溢流口。漂浮湿地池500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耐污吸污池 600连通。耐污吸污池600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景观涵养池700连通。景观涵养池700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调节池800连通。漂浮湿地池500的溢流口高于耐污吸污池600的溢流口,耐污吸污池600的溢流口高于景观涵养池700的溢流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泵1300为液位自控式水泵。
进一步地,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中的好氧池400和漂浮湿地池500可由集中多功能稳定塘或氧化塘代替。
进一步地,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中的好氧池400可直接设置于漂浮湿地池500内。
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中厌氧水解池300及好氧池400内产生的污泥可回收作为周边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生长的高效有机肥料。
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中在景观涵养池700内还可以设有景观喷泉,以达到美化景观的目的。
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中的包括循环泵1300以及景观喷泉均可以使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电,从而实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的低能耗运作,节约资源。
进一步地,在位置设置上,厕所本体100位于地面以上,化粪池200位于厕所本体100下方且位于地面以下,厌氧水解池300、好氧池400位于地面以下。漂浮湿地池500、耐污吸污池600、景观涵养池700位于地面以下且其顶部开口朝上。调节池800、珊瑚砂池900、消毒池1000、清水池1100均位于地面以下。送风机1400位于地面以上。
例如,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化粪池200的最底部距离地面-2.8米,化粪池200的顶部与厕所主体100的底面齐平。厌氧水解池300的顶部、好氧池400的顶部距离地面均为-0.3米,厌氧水解池300的底部、好氧池400的底部距离地面均为-2.5米。漂浮湿地池500的表面距离地面0.9米,底部距离地面-2.4米。耐污吸污池600的表面距离地面-1.1米,底部距离地面-2.6米。景观涵养池700的表面距离地面-1.4米,底部距离地面-2.9米。调节池800的表面距离地面-1.5米,底部距离地面-2.5米。珊瑚砂池900的表面距离地面-1.5 米,底部距离地面-2.5米。消毒池1000的表面距离地面-1.8米,底部距离地面-2.5米。清水池1100的表面距离地面-5米,底部距离地面-2.5米。
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通过化粪池200的收集、沉淀、发酵等简单自行处理;出水经过厌氧水解池300、好氧池400进行水质进一步净化,营养盐削减等处理;出水经过漂浮湿地池500对S进行生态截留、吸附和沉淀、并依托根系发达的漂浮植物和漂浮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物、N、P等进行降解、吸收,氨氮得到进一步转化,实现光合产氧、生态自净、生态产清、雨水净化和保鲜、生态消毒等,沉水植物耐污吸污区内营养盐N、P营养盐被耐污型沉水植物进一步掠夺、景观涵养池700进一步保障水质安全、达标且系统稳定;通过调节池800、珊瑚砂池900进行pH值自行调节,满足pH6-9;调节pH之后的出水通过消毒池1000消毒,进一步保障水质安全性,经过生化预处理、生态深度净化后,高溶氧(出水DO≥5.0mg/L)的洁净水(水质达到地表III类水标准) 溢流进清水池1100;最后通过设置循环泵1300提升至厕所本体100的冲厕水水箱中,进行资源化回用,实现侧污低排放和资源化。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 能够自给自足、自我循环、低污染、低排放、低维护且能够达到较高视觉效果。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依靠生态系统实现厕污的深度净化,同时打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怡人的沉水景观,景观涵养池700内水深2.0m范围清澈见底。
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在解决厕所污水的同时解决了冲厕水的来源问题,尤其适用于对于市政管网不易通达区域。解决了厕污深度净化问题,出水达到地表III类水标准,不会污染附近地表水体,对周边生态及环境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上述生态景观厕所系统10的厕所主体及周边无臭味和蚊虫滋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厕所本体、生化池、生态池或生态塘、调节池、珊瑚砂池、消毒池、清水池、循环管、循环泵以及送风机;
所述生化池包括化粪池、厌氧水解池、好氧池,所述生态池或生态塘包括漂浮湿地池、耐污吸污池、景观涵养池,所述化粪池位于所述厕所本体的下方且与所述厕所本体的排水管连通,所述化粪池、所述厌氧水解池、所述好氧池、所述漂浮湿地池、所述耐污吸污池、所述景观涵养池、所述调节池、所述珊瑚砂池、所述消毒池以及所述清水池依次连通,所述清水池与所述厕所本体的水箱通过所述循环管连通,所述循环泵设在所述循环管上,所述送风机连通于所述好氧池以及所述漂浮湿地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污吸污池内设有沉水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涵养池内设有沉水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湿地池为浮岛挂膜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湿地池的顶部敞开,所述耐污吸污池的顶部敞开,所述景观涵养池的顶部敞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设有紫外消毒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粪池的顶部具有溢流口,所述化粪池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所述厌氧水解池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湿地池、所述耐污吸污池以及所述景观涵养池均具有溢流口,所述漂浮湿地池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所述耐污吸污池连通,所述耐污吸污池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所述景观涵养池连通,所述景观涵养池通过其具有的溢流口与所述调节池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湿地池的溢流口高于所述耐污吸污池的溢流口,所述耐污吸污池的溢流口高于所述景观涵养池的溢流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景观厕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为液位自控式水泵。
CN201721875102.3U 2017-12-26 2017-12-26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Active CN208087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5102.3U CN208087410U (zh) 2017-12-26 2017-12-26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5102.3U CN208087410U (zh) 2017-12-26 2017-12-26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87410U true CN208087410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64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75102.3U Active CN208087410U (zh) 2017-12-26 2017-12-26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874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3491A (zh) * 2017-12-26 2018-05-01 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CN109678293A (zh) * 2018-12-27 2019-04-26 宜兴艾科森生态环卫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物料平衡厕所及其运行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3491A (zh) * 2017-12-26 2018-05-01 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CN109678293A (zh) * 2018-12-27 2019-04-26 宜兴艾科森生态环卫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物料平衡厕所及其运行方法
CN109678293B (zh) * 2018-12-27 2022-03-29 宜兴艾科森生态环卫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物料平衡厕所及其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2230B (zh) 一种养殖废水综合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06186343A (zh) 一种对城镇河道的综合治理方法
CN106430526A (zh) 河道污水处理工艺
CN102874934A (zh) 受污染水体直接原位治理净化与生态修复的技术
CN103159383A (zh) 农村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CN105585223B (zh) 一种淡水养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及其方法
CN208776519U (zh) 一种人工湿地多级强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CN107324499A (zh) 一种用于景观水体净化的多功能生态浮岛
CN103896442A (zh) 猪场废水处理方法
CN101391855B (zh) 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的方法
CN102718326B (zh) 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N208087410U (zh)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CN109052669A (zh) 厌氧池与人工湿地联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7933136U (zh) 一种微生物修复水体系统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106277298A (zh) 地埋式内嵌载体固化微生物的悬浮床污水处理系统
CN202945125U (zh) 一种回流式氧化塘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00395193C (zh) 净化景观水体的系统及其方法
CN204569656U (zh) 一种再生水补给景观水的生态处理装置
CN111003811A (zh) 基于河道人工生态系统理论的黑臭河道治理方法
CN110407327A (zh) 一种微曝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沉水植物生态塘组合系统及其处理尾水的方法
CN107973491A (zh) 生态景观厕所系统
CN106673220B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质量改善原位处理方法
CN108975512A (zh) 一种高氨氮黑臭河道的水生态修复方法
CN104692598A (zh) 一种再生水补给景观水的生态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