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81690U -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81690U
CN208081690U CN201721766781.0U CN201721766781U CN208081690U CN 208081690 U CN208081690 U CN 208081690U CN 201721766781 U CN201721766781 U CN 201721766781U CN 208081690 U CN208081690 U CN 208081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dy
motor vehicles
plane
wall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67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夏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Dingz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Dingz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Dingz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Dingz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667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81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81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816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包括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连接机构包括缓冲组件、插接部和插座部,缓冲组件固定于主动车体上,插座部固定于从动车体上,插接部与缓冲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通过连接组件将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连接,使两车体一同行驶,并且分别搭载不同的消防设备,同时进行消防救援工作,提高了消防救援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中,随着城镇化推进,高楼建设速度加快,但应对高楼消防的设备发展相对滞后,同时,随着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类容易爆炸不适合人类靠近处理的消防事件呈上升趋势。今年来,消防官兵因高楼消防设备滞后、消防过程中近距离处理易爆案件导致伤亡人数不断增多,这一消防上的难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目前的消防手段,多是采用云梯消防车来解决高楼消防问题,普通的云梯消防车的有效作业高度为30-50米,再高的可达60-70米。但消防车因体积较大,在出警消防时受到街道通常度限制,难以在狭窄街道通行,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导致火灾进一步恶化。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烟囱效应”,即:在底层发生的火灾形成的热空气,因为密度交底,经电梯槽或楼梯通道得以网上流动,就像一个巨大的烟囱中的气流,使高热气体不断在通道得顶部积聚,结果是使火势透过这种空气的对流在大厦的顶层制造另一个火场。而且随着热空气的排出,新鲜空气不断从底部流程吸入,导致火势进一步加剧。这种火灾多是顺着电梯槽或楼道通道蔓延,消防队员不能像处理一般建筑火灾那样从外部进行灭火,只能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火场,通过内部强攻扑救大火。但是,在这些狭窄区域,灭火设备无法有效作业,一旦火灾蔓延到高层楼层,消防员无法携带灭火设备进行扑救,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在消防领域内出现了很多解决该问题的消防设备,例如高压水炮、消防机器人等,但是,目前使用的设备均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其进入火灾现场仅能进行单一的工作,影响消防救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消防设备功能单一,救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包括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 所述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主动车体上的缓冲组件、与所述缓冲组件固定连接的插接部以及固定于所述从动车体上的插座部;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卡爪相邻且平行的侧面上设置有供连接杆插入外壳内部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连接杆处于外壳外部的一端与所述插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轮;
所述外壳内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的内壁和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设置有第四弹簧;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两个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外壳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缓冲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所述连接杆上的两个第二滑轮分别与外壳内壁和缓冲块的侧面接触;
所述缓冲块与第二滑轮接触的侧面为第三斜面;
所述插接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一铁芯,所述铁芯与所述空腔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铁芯上与所述铁芯滑动方向垂直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与所述左端面相邻且平行的空腔内壁和所述左端面之间通过两个第一弹簧连接,所述右端面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
与所述左端面相邻且平行的空腔内壁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之间固定设置有一电磁铁,与所述右端面相邻且平行的空腔内壁和所述右端面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通过所述连接部上、下两个侧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伸出所述连接部外界,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固定设置的滑块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的端面左侧均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且沿所述第二斜面滑动,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所述插座部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部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供所述连接块插入的第二凹槽,所述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块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以实现所述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将两个车体连接,通过一个驱动元件即可带动两个车体一同行驶,节省元器件,降低成本,而且连接机构通过远程控制即可实现两车体的连接和分离,两车体能够同时进行不同工作,提高了救援效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缓冲组件剖视图。
图3是插接部与插座部插接结构剖视图。
图中:1、插接部;2、插座部;3、缓冲组件;4、连接部;5、空腔;6、铁芯;7、左端面;8、右端面;9、第一弹簧;10、第一斜面;11、第一滑轮;12、电磁铁;13、连接块;14、第一通孔;15、第二斜面;16、第二弹簧;17、第一凹槽;18、第二凹槽;19、外壳;20、第二通孔;21、第二滑轮;22、第四弹簧;23、缓冲块;24、第三弹簧; 25、连接杆;26、主动车体;27、从动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防机器人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包括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 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其中,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主动车体26上的缓冲组件3、与缓冲组件3固定连接的插接部1以及固定于从动车体27上的插座部2。
缓冲组件3包括外壳19,外壳19上与卡爪相邻且平行的侧面上设置有供连接杆25插入外壳19内部的第二通孔20,连接杆25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设置;连接杆25处于外壳19外部的一端与插接部1固定连接,连接杆25插入外壳19内部的一端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轮21;外壳19内与第二通孔20相对的内壁和连接杆25之间固定设置有第四弹簧22;外壳19内设置有两个缓冲块23,缓冲块23与外壳19内壁滑动连接,两个缓冲块2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4;连接杆25上的两个第二滑轮21分别与外壳19内壁和缓冲块23的侧面接触;缓冲块23与第二滑轮21接触的侧面为第三斜面(附图中为标记)。
插接部1包括与连接杆25固定连接的连接部4,连接部4内部设置有空腔5,空腔5内设置有一铁芯6,铁芯6与空腔5之间滑动连接;铁芯6上与铁芯6滑动方向垂直的左端面7和右端面8,与左端面7相邻且平行的空腔5内壁和左端面7之间通过两个第一弹簧9连接,右端面8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10,第一斜面10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11;与左端面7相邻且平行的空腔5内壁上、位于两个第一弹簧9之间固定设置有一电磁铁12,与右端面8相邻且平行的空腔5内壁和右端面8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块13,两个连接块13分别通过连接部4上、下两个侧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14伸出连接部4外界,连接块13与第一通孔14内壁上固定设置的滑块滑动连接;两个连接块13相对的端面左侧均设置有第二斜面15,第二斜面15与第一斜面10平行,第一滑轮11与第二斜面15接触、且沿第二斜面15滑动,两个连接块13相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6。
插座部2上设置有供连接部4插入的第一凹槽17,第一凹槽17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供连接块13插入的第二凹槽18,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之间通过连接块13卡接在第二凹槽18内,以实现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的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通过上述连接机构连接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使主动车体26带动从动车体27共同行驶,从而不需在从动车体27上安装单独的移动机构,能够减少机器人的成本。
该连接机构在使用时,通过电磁铁12的通电与断电实现控制铁芯6的左右运动,首先给电磁铁12断电,在第一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使铁芯6向右运动时,第一滑轮11沿第二斜面15滑动,从而使两个连接块13相互远离,即伸出连接部4外,从而使连接块13插入插座部2上的第二凹槽18内,实现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的对接,当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需要分离时,为电磁铁12通电,使电磁铁12吸附铁芯6向左运动,此时两个连接块13在第二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同时向连接部4内部运动,从而使连接部4移出第二凹槽18,实现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的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当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分离后,电磁铁12可以直接断电,使第一弹簧9和第二弹簧16均处于自由长度,铁芯6和连接块13的位置也不需限制,这样既能够节省电能,又能够保证弹簧处于自由长度,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将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连接,使主动车体26拖动从动车体27进入一些危险区域,在行驶过程中通过主动车体26的动力机构即可实现整个机器人的行驶,而且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不仅仅适用于两个车体的连接,即使多个车体也可以通过多组连接组件分别连接,有主动车体26带动行驶,当每一个从动车体27到达工作区域,将其分离即可,使机器人的使用更加灵活,而且操控人员只需通过远程操控系统控制即可,不用亲自进入危险区域,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不仅仅应用于消防领域,主动车体26和从动车体27上可以搭载多种排爆、巡逻、监控、空气净化等设备,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在该连接组件中设置有缓冲组件3,在行驶过程中,路况不可能是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所以,出现颠簸、绕路等情况是很正常的,通过缓冲组件3即可缓解颠簸带来的作用力,避免因颠簸导致连接组件的损坏。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中,大多使用弹簧作用缓冲和连接的零件,该弹簧均根据具体的机器人整体尺寸而定,电磁铁12也选择市面上出售的普通产品即可,所以,对此不做详细描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包括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所述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主动车体上的缓冲组件、与所述缓冲组件固定连接的插接部以及固定于所述从动车体上的插座部;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与所述插接部相邻且平行的侧面上设置有供连接杆插入外壳内部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连接杆处于外壳外部的一端与所述插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轮;
所述外壳内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的内壁和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设置有第四弹簧;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两个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外壳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缓冲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所述连接杆上的两个第二滑轮分别与外壳内壁和缓冲块的侧面接触;
所述缓冲块与第二滑轮接触的侧面为第三斜面;
所述插接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一铁芯,所述铁芯与所述空腔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铁芯上与所述铁芯滑动方向垂直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与所述左端面相邻且平行的空腔内壁和所述左端面之间通过两个第一弹簧连接,所述右端面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
与所述左端面相邻且平行的空腔内壁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之间固定设置有一电磁铁,与所述右端面相邻且平行的空腔内壁和所述右端面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通过所述连接部上、下两个侧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伸出所述连接部外界,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固定设置的滑块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的端面左侧均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且沿所述第二斜面滑动,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所述插座部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部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供所述连接块插入的第二凹槽,所述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块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以实现所述主动车体和从动车体的连接。
CN201721766781.0U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81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6781.0U CN208081690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6781.0U CN208081690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81690U true CN208081690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6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678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81690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816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113A (zh) * 2019-06-05 2019-08-30 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式消防机器人协作侦察灭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113A (zh) * 2019-06-05 2019-08-30 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式消防机器人协作侦察灭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1543A (zh) 一种高空作业机器人
CN207824896U (zh) 一种用于消防救援机器人的机械手臂
CN206789957U (zh) 一种开关室轨道机器人巡检系统
CN106476547A (zh) 一种可飞行式电力线路巡线作业机器人及其方法
CN209221382U (zh) 一种工业厂区用远程控制灭火机器人
CN208081690U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CN110797603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
CN205328415U (zh) 一种高楼逃生电梯
CN109132763A (zh) 一种防火安全电梯
CN207970375U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的移动底盘
CN107946995B (zh) 一种用于gis安装及维护的防尘室
CN109925629A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的移动底盘
CN109925628A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车体之间的连接组件
CN105258267A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机械通风装置及其方法
CN109927043A (zh) 一种用于消防救援机器人的机械手臂
CN207652861U (zh) 一种网络工程用收线装置
CN216286360U (zh) 一种轨道交通环境节能控制设备
CN105386629A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诱导通风装置及其诱导通风方法
CN207092340U (zh) 一种滑拉屋面结构及采用该屋面结构的房屋
CN205721384U (zh) 基于无人飞行器的输电线路异物自动识别处理装置
CN212970398U (zh) 一种机器人装配生产线用电气控制柜
CN109925635A (zh) 一种消防救援机器人
CN21094825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门窗安装结构
CN207892312U (zh) 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
CN207253599U (zh) 一种消防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