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74659U - 一种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74659U
CN208074659U CN201721297537.4U CN201721297537U CN208074659U CN 208074659 U CN208074659 U CN 208074659U CN 201721297537 U CN201721297537 U CN 201721297537U CN 208074659 U CN208074659 U CN 208074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luminescence unit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75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975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74659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9514 priority patent/WO201907217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74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74659U/zh
Priority to US16/843,701 priority patent/US1113188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光口和自所述出光口向内延伸的容纳腔,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第一光源模组与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在容纳腔中,且沿靠近出光口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接收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并将其从出光口反射出的背景图。第一光源模组用于辅助照明模式,在第一光源模组发光时,背景图从出光口可见;第二光源模组用于主照明模式。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实现主照明模式或辅助照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用于发出光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在不同的环境下,用户需要启用不同的照明装置,例如主照明装置、局部照明装置和辅助照明装置等等,以满足用户的工作生活等需求。
目前,照明装置往往只具有一种固定的照明模式,即仅能实现主照明、局部照明或辅助照明中的一种,用户为了在同一空间下能够使用不同的照明模式,往往需要配备多种照明模式各异的照明装置。
然而,配备多种照明装置不仅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也给安装布线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照明模式能够调节的照明装置,以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并减少照明装置安装和布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光口和自所述出光口向内延伸的容纳腔;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均相连,且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与所述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远离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二光源模组靠近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接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并将其从所述出光口反射出的背景图。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包括与所述背景图堆叠导光板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出射光经所述导光板扩散射出。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线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线共线。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扩散粒子;所述导光板表面无印刷点或激光点。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透明扩散粒子为有机硅扩散剂。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之间或者是设置在导光板与所述背景图之间的电致变色膜;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通电;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断电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断电。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常亮的辅助常亮模式、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常亮的主照明模式,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全部常灭的关灯模式。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发光单元常灭并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亮和灭之间切换的辅助亮灭模式。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在所述辅助亮灭模式下启用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的人体活动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器相连,根据所述人体活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电或断电。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之间的电致变色膜,以及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的人体活动信号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人体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通电;所述检测器检测不到人体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断电。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检测器用于周期性地获取所述人体活动信号。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背景图的外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同一基板上。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还包括罩设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出射光均匀地投射到所述背景图。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具有所述出光口的前壳和与所述前壳对接的后盖;所述背景图设置在所述后盖上。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背景图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后盖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控制器。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背景图,第一光源模组能够实现辅助照明模式,且在第一光源模组发光时,背景图从出光口可见,从而实现具有装饰效果的辅助照明模式。第二光源模组用于实现主照明模式。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实现主照明模式或辅助照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照明装置去除控制器后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照明装置去除控制器后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100-照明装置;
10-壳体;11-前壳;111-出光口;112-容纳腔;113-开口;12-后盖;
20-第一光源模组;21-第一发光单元;22-背景图;23-配光元件;
30-第二光源模组;31-第二发光单元;32-导光板;321-侧面;
40-控制器;50-电致变色膜;60-检测器;70-光源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100,包括壳体10,该壳体10具有前壳11和后盖12,前壳11上具有出光口111、自出光口111向内延伸的容纳腔112。照明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光源模组20、第二光源模组30和控制器40。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20设置在壳体10的容纳腔112中,且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20沿靠近出光口111的方向依次布置,即第一光源模组20在容纳腔112中相对远离出光口111,第二光源模组30在容纳腔112中相对靠近出光口12。控制器40与第一光源模组20、第二光源模组30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两者至多之一发光。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分别实现辅助照明模式和主照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其中,第一光源模组20包括第一发光单元21和从出光口111可见的背景图22,在第一发光单元21发光时照亮背景图22,背景图22上的光线反射后从出光口111射出,使得用户可见第一发光单元21照亮下的背景图22,实现具有装饰效果的辅助照明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照明模式是指其发光时具有较高的光通量,例如常见的吸顶灯照明模式;辅助照明模式是指其发光时具有较低的光通量,例如小夜灯照明模式。辅助照明模式包括发光单元常亮的辅助常亮模式和发光单元能够在亮灭之间切换的辅助亮灭模式。
第一光源模组20中的第一发光单元21为实现辅助照明,其具有较低的输出功率,第二光源模组30中的第二发光单元31为实现主照明,其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发光单元21和第二发光单元31的输出功率也可以相近,或者第一发光单元21比第二发光单元31具有更高的输出功率。第一发光单元21和第二发光单元31为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光源模组30包括与背景图22堆叠的导光板33和设置在导光板32侧面的第二发光单元31,导光板32可以与背景图22平齐堆叠在容纳腔112中,此时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朝向出光口111的投影相互重叠。第二发光单元31环绕设置在导光板32的周侧,具体的,多个第二发光单元31安装在每一光源基板上,导光板32的至少一侧面321上设置有一光源基板。导光板32在容纳腔112中完全覆盖出光口111,当第二发光单元31发光时,其出射光经导光板32扩散后从出光口111射出;当第一发光单元32发光时,其出射光经背景图22反射后穿透导光板32,再由出光口111射出。无论是第一单元21发光,还是第二单元31发光,出光口111上均被光线填满,使得照明装置的出光面最大化。
作为变形,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朝向出光口111的投影可以不重叠设置,即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的出射光分别按各自的路径出光。例如,第一光源模组20朝向出光口的投影位于中心,第二光源模组30朝向出光口的投影位于外围,则第一光源模组20呈片状设置在容纳腔中,第二光源模组30呈环状设置在容纳腔中,且该环状的尺寸大于片状的第一光源模组;反之,第二光源模组30朝向出光口的投影位于中心,第一光源模组20朝向出光口的投影位于外围,则第二光源模组30呈片状设置在容纳腔中,第一光源模组20呈环状设置在容纳腔中,且该环状的尺寸大于片状的第二光源模组30;又或者是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朝向出光口的投影并列设置,即第一光源模组20位于容纳腔的一侧,第二光源模组30位于容纳腔的另一侧。当然,这种变形,在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任一发光时,出光口均没有被光线充满,出光口上会有部分的暗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第二发光单元31的出射光,使得第二光源模组30的主照明具有较高的光效,第二发光单元31的光轴线与导光板32的中心线共线。在导光板32的侧面321上,可排列设置多个第二发光单元31。光轴线是指第二发光单元31上发光面的中心轴线,导光板32的中心线指侧面321的中心线,换言之,第二发光单元31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32的侧面321,且出光面的中心轴线与导光板侧面321上的中心线共线,以使第二发光单元31的出射光线能够全部进入导光板32并经导光板32射出。
常见的导光板32为了实现导光在背面激光打点或表面印刷点,从导光板21侧面321射入的光线在导光板内传播时在激光点或印刷点处偏折,使得从导光板32侧面321射入的光线最终从正面射出,如果没有激光点或印刷点,则光线大部分只能在导光板32内全反射传播,即从导光板32的一侧面射入,再从侧面射出。需说明的是,导光板32呈矩形体,正面和背面是指相对的两矩形平面,侧面321指与正面相邻的四个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果采用常见的具有激光点或印刷点的导光板,从第一光源模组20射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32时,会由于激光点或印刷点的设置降低导光板32的通透性,使得背景图22不能够清晰地显示。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板32的表面无印刷点或激光点,而是在制造导光板时在其内添加透明的扩散粒子。该扩散粒子能够将从导光板侧面321入射的光线扩散后从正面射出,且使得导光板32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透性,第一光源模组20射出的光线能够以较高的透射率透射过导光板32,背景图22清晰地显示。具体的,该透明扩散粒子为有机硅扩散剂。
照明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导光板32和背景图22之间的电致变色膜50,且电致变色膜50平齐地堆叠在导光板32和背景图22之间。作为变形,电致变色膜50还可以设置在导光板32和第一光源模组20之间。
电致变色膜50是利用电致变色原理制作的膜,可以为现有的氧化钨电致变色膜。电致变色是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自身颜色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当电致变色膜50通电时,电致变色膜50成透射状态;当电致变色膜50断电时,电致变色膜50成非透射状态。
在第一发光单元21发光时,控制器40控制电致变色膜50通电,使电致变色膜50成透射状态,背景图22上的光线穿过电致变色膜50和导光板32后从出光口111射出,实现辅助照明模式;在第一发光单元21断电时,控制器40控制电致变色膜50断电,使电致变色膜50成非透射状态,此时若第二发光单元31通电发光,其出射光可以在电致变色膜50上反射射出,而不会入射到背景画22上,使得用户在采用第二发光单元31进行照明时,背景画22不可见,实现常规的主照明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0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可以具有四种工作模式,包括:辅助亮灭模式、辅助常亮模式、主照明模式和关灯模式。具体的,辅助亮灭模式指第二发光单元31断电常灭、第一发光单元21根据人体活动信号在发光或熄灭之间切换的工作模式;辅助常亮模式指第二发光单元31断电常灭、第一发光单元21通电常亮的工作模式;主照明模式指第二发光单元31通电常亮、第一发光单元21断电常灭的工作模式;即关灯模式指第一方单元21和第二实用新型单元31全部断电常灭的工作模式。实际应用中,照明装置100可以只具有上述四种工作模式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且工作模式的切换由控制器40控制实现。
除上述四种工作模式,照明装置100还可以有其余更多的工作模式,例如第一发光单元21断电常灭、第二发光单元31在发光或熄灭之间切换的工作模式,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的常亮或常灭是指该发光单元在该工作模式下的状态不发生改变,直到照明装置100切换工作模式后,该发光单元的模式得以改变。发光单元的在亮和灭之间切换是指该发光单元在该工作模式下可以发光或熄灭。
辅助常亮模式和辅助亮灭模式统称为辅助照明模式。辅助照明模式的出射光可以随背景图22发生改变,由于背景图22上可以设置有图案,因此辅助照明模式下的出射光可以具有装饰效果。当背景图22为单一颜色时,此时照明装置100出射光的光谱(如光通量、色温或颜色等等)可以随背景图22的改变而改变;当背景图22上具有线条和多种颜色的图案时,照明装置100上能够映像出背景图22上的图案。
照明装置100还包括在辅助亮灭模式下通电启用的检测器60,该检测器60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的人体活动信号,控制器40根据人体活动信号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通电或断电。照明区域是指照明装置主要照射的目标区域。
检测器60安装于壳体10上,位于前壳11上出光口111的外围,可以是前壳11的正面或侧面。其中,正面指出光口111所在的面,侧面指与正面相邻且垂直的面。检测器60可以是各种用于检测人体是否活动的传感器,例如红外线传感器、超声传感器。
当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切换到辅助亮灭模式下,控制器40启动检测器60的检测模式,以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的供电通断。具体的,控制器40与检测器60连接,根据检测器60检测到的人体活动信号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的供电通断。人体活动信号包括人体有活动的第一信号和人体未活动的第二信号,当控制器40接收到人体有活动的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通电;当控制器40接收到人体未活动的第二信号时,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断电。
作为变形,人体活动信号可以是人体特定的动作,检测器60能够识别人体的特定动作,控制器40根据检测器60识别的特定动作产生对应信号。例如人体在检测器60前自左向右划手,控制器40则接收到第一信号,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通电;人体在检测器60前自右向左划手,控制器40则接收到第二信号,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断电。
上述的电致变色膜50的供电通断还可以不与第一发光单元21的发光或断电相关联,而是直接与检测器60的检测结果相关联。检测器60检测到人体活动时,控制器4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50通电;检测器60检测不到人体活动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50断电,这种控制方式使得图案的展示不受照明模式的限制,即使在主照明模式下也能实现有人走近展示背景图22,而当人走开后呈现普通照明的效果。
检测器60周期性地获取人体活动信号,以及时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的供电通断。
若在照明装置中不设置检测器60,则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可以不具有上述辅助亮灭模式,或者是辅助亮灭模式由控制器根据预设程序直接控制。
第一发光单元21和第二发光单元31设置于同一光源基板70上,该光源基板70的与导光板32的侧面321平行,且第一发光单元21设置于背景图22的外围。具体的,电致变色膜50和背景图22之间保持有一段隔空的空间,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的光从背景图22的外围经该空间射到背景图22的表面,使第一发光单元21的出射光较多且均匀地投射到背景图22上,提高第一发光单元21的光线利用率。换言之,第一发光单元21的光轴线位于电致变色膜50和背景图22两者的中间隔空处。
第一光源模组20还包括罩设第一发光单元21的配光元件23,用于引导第一发光单元21的出射光均匀地透射到背景图22上,使背景图22被均匀清晰地照亮。配光元件23为偏光光学元件,使光线更多地偏向背景图22的表面。配光元件23呈长条状,连接于条状的光源基板70,该配光元件23由透光材料制成,例如透明的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玻璃,也可以是雾面的PC或PMMA或玻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壳体10包括前壳11和后盖12,前壳11上具有出光口111和容纳腔112,容纳腔112容纳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具体的,前壳11具有出光口111和与出光口111相对的开口113,在出光口111和开口113之间具有容纳腔112,后盖12对接覆盖该开口113。其中,该开口113的尺寸大于出光口111的尺寸,装配照明装置时,将导光板32、承载有第一发光单元21和第二发光单元31的光源基板70从该开口113安装至前壳11的容纳腔112中。第一光源模组20的背景图22设置于后盖12上。
前壳11与后盖12可拆卸的连接,例如卡接或螺纹连接。背景图22则可拆卸地设置在后盖12上,例如卡接、螺纹连接或粘接。用户需要更换背景图22时,直接打开后盖12即可更换,而不需要转移其余的零部件,实现快速便捷的更换背景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包括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其中机械连接包括两者接触的直接连接和两者未直接接触间接连接,电连接包括导线连接和无线连接。堆叠是指两者在结构上具有上下层叠的关系,包括直接接触的直接堆叠和两者未直接接触的间接堆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21和第二发光单元31的亮灭可以通过供电的通断实现,还可以基于脉冲宽度调制原理调整经过第一发光单元21和第二发光单元31的电流值,得以实现对第一发光单元21和第二发光单元31亮灭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照明装置100接收驱使第一发光单元21或第二发单元31两者之一发光的预设指令,控制器40根据预设指令控制电致变色膜50的供电通断,使电致变色膜50成透射或非透射状态,以使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相互透射或不透射。具体的,控制器40接收到驱使第一发光单元21发光的预设指令后,驱使电致变色膜50通电成透射状态,第一发光单元54的光透过导光板32后射出;控制器40接收到驱使第二发光单元31发光的预设指令后,驱使电致变色膜50断电呈非透射状态。
在辅助亮灭模式下,控制器40接收检测器60的人体活动信号,根据人体活动信号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供电通断。检测器60周期性获取人体活动信号,具体的:若得到人体有运动的信号,且此时第一发光单元21通电,则继续保持第一发光单元21在一预设时间内通电,该预设时间结束后检测器60再次获取人体活动信号;若得到人体有运动的信号,且此时第一发光单元21断电,则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在一预设时间内通电,该预设时间结束后检测器60再次获取人体活动信号;若得到人体无运动的信号,且此时第一发光单元21通电,则控制器40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1断电并保持一预设时间后,检测器60再次获取人体活动信号;若得到人体无运动的信号,且此时第一发光单元21断电,则保持第一发光单元21在一预设时间内保持断电,该预设时间结束后检测器60再次获取人体活动信号。预设时间可以是从秒级到分级,如3秒至3分钟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光口和自所述出光口向内延伸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均相连,且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与所述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远离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二光源模组靠近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接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并将其从所述出光口反射出的背景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包括与所述背景图堆叠的导光板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出射光经所述导光板扩散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线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扩散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扩散粒子为有机硅扩散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之间或者是设置在导光板与所述背景图之间的电致变色膜;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通电;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断电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断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常亮的辅助常亮模式、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常亮的主照明模式,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全部常灭的关灯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常灭并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亮和灭之间切换的辅助亮灭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在所述辅助亮灭模式下启用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的人体活动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器相连,根据所述人体活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电或断电。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之间的电致变色膜,以及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的人体活动信号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人体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通电;所述检测器检测不到人体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断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用于周期性地获取所述人体活动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背景图的外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同一基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还包括罩设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出射光均匀地投射到所述背景图。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具有所述出光口的前壳和与所述前壳对接的后盖;所述背景图设置在所述后盖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图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后盖上。
CN201721297537.4U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照明装置 Active CN208074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7537.4U CN208074659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照明装置
PCT/CN2018/109514 WO2019072176A1 (zh) 2017-10-10 2018-10-09 一种照明装置
US16/843,701 US11131880B2 (en) 2017-10-10 2020-04-08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 hous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7537.4U CN208074659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74659U true CN208074659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31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7537.4U Active CN208074659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746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213A (zh) * 2017-10-10 2018-01-2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213A (zh) * 2017-10-10 2018-01-2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1213A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109597267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US9395578B2 (en) Illumination unit, displa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62481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 which infrared rays source is applied and multi-touch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060242867A1 (en) Advertising apparatus using half-mirror
GB2488017A (en) Display device for displaying two overlapping graphics independently, in particular on a push button type switch.
CN110398839A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和控制方法
US11131880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 housing
JP2008515143A (ja) 照明システム
CN111708215A (zh) 一种镜面切换屏及显示装置
JP3690852B2 (ja) 面発光型表示装置
JP2007286584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9205902A1 (zh) 灯条组件、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移动电子设备
CN208654681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7197672A1 (zh) 背光控制架构及盖窗显示设备
CN109041483A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8074659U (zh) 一种照明装置
WO201107437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1291233B1 (ko) 조명등 노브 스위치
CN109709718B (zh) 穿戴设备
WO201200519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2377884U (zh) 一种屏幕补光组件及一种具有屏幕补光功能的电子设备
CN104615397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低功耗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8173135U (zh) 一种具有导光板的室内多功能广告板
CN105531983B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