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5534U -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65534U
CN208065534U CN201721755139.2U CN201721755139U CN208065534U CN 208065534 U CN208065534 U CN 208065534U CN 201721755139 U CN201721755139 U CN 201721755139U CN 208065534 U CN208065534 U CN 208065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ringe
interface
electromagnetic valve
contrast apparatus
ai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551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贺智
费洪文
张曹进
陈欧迪
郑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217551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65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65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6553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包括底座、外壳,底座正面和右侧面均分别设有固定座,固定座顶部设有圆弧凹槽,圆弧凹槽顶部设有卡孔,圆弧凹槽外侧设有凹孔,凹孔底部设有卡轴,卡轴外侧套嵌有弹簧,弹簧顶端固定连接着活动卡位,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分别镶嵌于底座正面和右侧面的圆弧凹槽内,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的第一活塞柄、第二活塞柄分别镶嵌于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内,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另一侧面分别连接着活塞杆和复位弹簧,外壳顶部设有控制面板,本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具有自动化将造影剂与空气结合形成大小均匀且稳定造影剂微泡,提高检查效率及检查的准确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项目检查是在心脏彩超检查的基础上将造影剂注入到患者的血管当中,用于观察患者心内和肺内分流,增强多普勒信号,增强心内膜缘的显示。在现有技术中,配制造影剂及注射造影剂时均需要医护人员人工操作,但人为操作时存在操作者的把持不稳、力度不够、时间延迟等因素影响,导致效率慢、人力资源成本高,造影效果不佳等。除了人为操作,也可采用声振仪,采用超声波进行声振处理造影剂,虽可使造影剂产生的微泡达到造影要求,但仪器价格昂贵,而且需要特定造影剂,医疗成本高,仅有极少数的医院具有条件购买,目前仅在科研中使用多。以上因素的存在导致该检查项目难于在临床检查中广泛推广。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具备结构简单,但操作方便、自动化将造影剂与空气结合形成大小均匀且稳定造影剂微泡等优点,解决了使用声振仪通过超声波对造影剂进行声振处理形成造影微泡,导致医疗成本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座、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活动卡位、医用三通接头、气缸、五通电磁阀、气泵、外壳、控制面板,底座正面和右侧面均分别设有固定座,固定座顶部设有圆弧凹槽,圆弧凹槽顶部设有卡孔,圆弧凹槽外侧设有凹孔,凹孔底部设有卡轴,卡轴外侧套嵌有弹簧,弹簧顶端固定连接着活动卡位,所述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分别镶嵌于底座正面和右侧面的圆弧凹槽内,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的第一活塞柄、第二活塞柄分别镶嵌于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内,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设置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内,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另一侧面分别连接着活塞杆和复位弹簧,活塞杆为气缸组成部分,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着固定块,气缸左侧设有五通电磁阀,五通电磁阀左侧设有气泵,气泵左侧设有蓄电池,外壳套嵌于底座上方外侧,外壳顶部设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弹簧底部与卡轴连接,且弹簧可围绕卡轴旋转九十度。
优选的,所述活动卡位顶部呈圆弧状,圆弧直径与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顶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以)过盈配合(关系)镶嵌于底座正面和右侧面的卡孔内。
优选的,所述外壳正面和右侧面均设有通槽,通槽一端设有通孔,外壳后侧面设有通风孔和电源插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注射端均设有螺纹,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注射端分别与医用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医用三通接头可通过旋转开关调节形成其中的两种通路,第一种为: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开通,第三接口关闭;第二种为:第一接口关闭,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开通。
优选的,所述气泵输气端与五通电磁阀进气端连接,五通电磁阀出气端与气缸进气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泵电源输入端与控制面板电源输出端连接,且气泵通过自身安装的压力开关控制其电机工作,使气泵的罐体内空气压力保持在稳定状态。
优选的,控制面板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插口连接,控制面板底部还设有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源输出端与五通电磁阀电源输入端连接,单片机根据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五通电磁阀的相应动作。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通过气缸、复位弹簧、医用三通接头之间的结构连接,然后通过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注射器的第二活塞柄伸缩,进而避免了人工控制造影注射器常常存在握持不稳的问题,同时通过简单的结构和便捷的操作,进而代替仪器价格昂贵、医疗成本高的声振仪,自动化将造影剂与空气结合形成大小均匀且稳定造影剂微泡,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及检查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塞杆伸出、复位弹簧收缩状态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活塞杆收缩、复位弹簧伸展复位状态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复位弹簧、第二卡板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医用三通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卡位、弹簧与固定座之间的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座、21-凹孔、22-卡轴、23-弹簧、24-圆弧凹槽、25-卡孔、3-第一注射器、31-第一限位块、32-第一活塞柄、4-第二注射器、41-第二限位块、42-第二活塞柄、5-活动卡位、6-医用三通接头、61-第一接口、62-第二接口、63-第三接口、7-旋转开关、9-气缸、91-活塞杆、92-第一卡板、93-第一卡槽、10-五通电磁阀、11-气泵、12-蓄电池、13-固定块、131-复位弹簧、132-第二卡板、133-第二卡槽、14-外壳、141-通槽、142-通孔、15-控制面板、16-通风孔、17-电源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座2、第一注射器3、第二注射器4、活动卡位5、医用三通接头6、气缸9、五通电磁阀10、气泵11、外壳14、控制面板15,底座1正面和右侧面均分别设有固定座2,固定座2顶部设有圆弧凹槽24,圆弧凹槽24顶部设有卡孔25,圆弧凹槽24外侧设有凹孔21,凹孔21底部设有卡轴22,卡轴22外侧套嵌有弹簧23,弹簧23顶端固定连接着活动卡位5,所述第一注射器3、第二注射器4分别镶嵌于底座1正面和右侧面的圆弧凹槽24内,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的第一活塞柄32、第二活塞柄42分别镶嵌于第二卡槽133和第一卡槽93内,第一卡槽93和第二卡槽133分别设置于第一卡板92和第二卡板132内,第一卡板92和第二卡板132另一侧面分别连接着活塞杆91和复位弹簧131,活塞杆91为气缸9组成部分,复位弹簧131另一端连接着固定块13,固定块13和复位弹簧131均可更换,防止复位弹簧131使用时间久而产生疲劳状况进而影响第一活塞柄32的推动作用,气缸9左侧设有五通电磁阀10,五通电磁阀10左侧设有气泵11,气泵11左侧设有蓄电池12,外壳14套嵌于底座1上方外侧,外壳14顶部设有控制面板15。
弹簧23底部与卡轴22连接,且弹簧23可围绕卡轴22旋转九十度,便于活动卡位5可旋转。
活动卡位5顶部呈圆弧状,圆弧直径与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直径相等,当更换新的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时,活动卡位5旋转九十度,活动卡位5分别与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平行,当新的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更换完毕后,活动卡位5回转九十度,活动卡位5分别与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垂直,便于活动卡位5顶部对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顶部进行压紧固定,防止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在注射时松动。
第一注射器3、第二注射器4顶部的第一限位块31和第二限位块41分别过盈配合镶嵌于底座1正面和右侧面的卡孔25内。
外壳14正面和右侧面均设有通槽141,通槽141一端设有通孔142,外壳14后侧面设有通风孔16和电源插口17,便于气泵11正常通气运作。
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注射端均设有螺纹,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注射端与医用三通接头6的第一接口61、第二接口62连接。
医用三通接头6可通过旋转开关7调节形成其中的两种通路,第一种为:第一接口61与第二接口62开通,第三接口63关闭,即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形成回路,便于造影剂注射进患者静脉端前,通过第一注射器3的空气与第二注射器4内的造影剂混合形成造影剂微泡;第二种为:第一接口61关闭,第二接口62与第三接口63开通,即第二注射器4与第三接口63形成回路,第三接口63再通过输液管、输液针头与患者静脉注射端连接,进而将第二注射器4内合成的造影剂微泡注射入患者静脉内,便于后续造影项目的检查。
气泵11输气端与五通电磁阀10进气端连接,五通电磁阀10出气端与气缸9进气端连接,通过气泵11先通过五通电磁阀10为气缸9提供气体动力。
气泵11电源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5电源输出端连接,且气泵11通过自身安装的压力开关控制其电机工作,使气泵11的罐体内空气压力保持在稳定状态,通过控制面板15控制气泵11的启动或关闭。
控制面板15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插口17连接,控制面板15底部还设有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源输出端与五通电磁阀10电源输入端连接,单片机根据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五通电磁阀10的相应动作,在控制面板15作用下,单片机控制五通电磁阀10自身上的第二只电磁线圈得电工作后,在五通电磁阀10自身内部部件作用下,五通电磁阀10的下端排气管会将气泵11输入的压缩空气输出进入气缸9的缸筒内下部,气缸9的活塞杆91带动第一卡板92向内收缩,第一卡板92进而带动第二活塞柄42往后推动,增大与第二注射器4的距离,气缸9活塞杆91上部的空气经五通电磁阀10的上端排气管排出至空气中,从而将第一注射器3内的空气抽进第二注射器4内,形成的造影剂微泡;在控制面板15作用下,单片机控制五通电磁阀10自身上的第一只电磁线圈得电工作后,在五通电磁阀10自身内部部件作用下,五通电磁阀10的上端排气管会将气泵11输入的压缩空气输出进入气缸9的缸筒内上部,气缸9的活塞杆91带动第一卡板92往外推出,第一卡板92进而带动第二活塞柄42往前推动,缩短与第二注射器4的距离,气缸9活塞杆91下部的空气经五通电磁阀10的下端排气管排出至空气中,从而将第二注射器4内的造影剂与第一注射器3内的空气混合形成造影剂微泡或将后续第二注射器4内形成的造影剂微泡注射入患者静脉端。
在使用时,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内分别装载有1ml空气、8ml造影剂,控制面板15上有控制气缸9活塞杆91伸出和收缩的频率、次数和速度的按键,在启动前,手动拧动旋转开关7,调节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之间形成回路,在控制面板15按下气泵11和五通电磁阀10启动按钮,与活塞杆91连接的第一卡板92带动第二活塞柄42伸出、收缩20次,第一注射器3内的空气与第二注射器4内的造影剂充分溶和形成造影剂微泡,并最终全部转移到第二注射器4内,再手动拧动旋转开关7,调节第二注射器4之间和第三接口63形成回路,第三接口63再通过输液管、输液针头与患者静脉注射端连接,最终再次通过单片机控制气泵11缓慢产生气体,将气缸9的活塞杆91缓慢顶出进而将第二注射器4内的造影剂微泡缓慢注射入患者体内,当造影剂微泡缓慢注射入患者体内后活塞杆91停止,便于后续造影项目的检查。
特别地,本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内部还设有蓄电池12,其中蓄电池12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插口17连接,蓄电池12电源输出端与控制面板15电源输入端连接,而且当活塞杆91伸出时,复位弹簧131处于收缩状态,当活塞杆91收缩时,复位弹簧131处于伸展复原状态。
综上所述,该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通过气缸、复位弹簧、医用三通接头之间的结构连接,然后通过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注射器的第二活塞柄伸缩,进而避免了人工控制造影注射器常常存在握持不稳的问题,同时通过简单的结构和便捷的操作,进而代替仪器价格昂贵、医疗成本高的声振仪,自动化将造影剂与空气结合形成大小均匀且稳定造影剂微泡,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及检查的准确性,解决了使用声振仪通过超声波对造影剂进行声振处理形成造影微泡,导致医疗成本高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座(2)、第一注射器(3)、第二注射器(4)、活动卡位(5)、医用三通接头(6)、气缸(9)、五通电磁阀(10)、气泵(11)、外壳(14)、控制面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正面和右侧面均设有固定座(2),固定座(2)顶部设有圆弧凹槽(24),圆弧凹槽(24)顶部设有卡孔(25),圆弧凹槽(24)外侧设有凹孔(21),凹孔(21)底部设有卡轴(22),卡轴(22)外侧套嵌有弹簧(23),弹簧(23)顶端固定连接着活动卡位(5),所述第一注射器(3)、第二注射器(4)分别镶嵌于底座(1)正面和右侧面的圆弧凹槽(24)内,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的第一活塞柄(32)、第二活塞柄(42)分别镶嵌于第二卡槽(133)和第一卡槽(93)内,所述第一卡槽(93)和第二卡槽(133)分别设置于第一卡板(92)和第二卡板(132)内,第一卡板(92)和第二卡板(132)另一侧面分别连接着活塞杆(91)和复位弹簧(131),活塞杆(91)为气缸(9)组成部分,复位弹簧(131)另一端连接着固定块(13),气缸(9)左侧设有五通电磁阀(10),五通电磁阀(10)左侧设有气泵(11),气泵(11)左侧设有蓄电池(12),所述外壳(14)套嵌于底座(1)上方外侧,外壳(14)顶部设有控制面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3)底部与卡轴(22)连接,且弹簧(23)可围绕卡轴(22)旋转九十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位(5)顶部呈圆弧状,圆弧直径与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射器(3)、第二注射器(4)顶部的第一限位块(31)和第二限位块(41)分别过盈配合镶嵌于底座(1)正面和右侧面的卡孔(2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4)正面和右侧面均设有通槽(141),通槽(141)一端设有通孔(142),外壳(14)后侧面设有通风孔(16)和电源插口(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注射端均设有螺纹,第一注射器(3)和第二注射器(4)注射端分别与医用三通接头(6)的第一接口(61)、第二接口(6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三通接头(6)可通过旋转开关(7)调节形成其中的两种通路,第一种为:第一接口(61)与第二接口(62)开通,第三接口(63)关闭;第二种为:第一接口(61)关闭,第二接口(62)与第三接口(63)开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11)输气端与五通电磁阀(10)进气端连接,五通电磁阀(10)出气端与气缸(9)进气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11)电源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5)电源输出端连接,且气泵(11)通过自身安装的压力开关控制其电机工作,使气泵(11)的罐体内空气压力保持在稳定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5)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插口(17)连接,控制面板(15)底部还设有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源输出端与五通电磁阀(10)电源输入端连接,单片机根据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五通电磁阀(10)的相应动作。
CN201721755139.2U 2017-12-15 2017-12-15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065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5139.2U CN208065534U (zh) 2017-12-15 2017-12-15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5139.2U CN208065534U (zh) 2017-12-15 2017-12-15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65534U true CN208065534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3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55139.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065534U (zh) 2017-12-15 2017-12-15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655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9870A (zh) * 2017-12-15 2018-04-20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9870A (zh) * 2017-12-15 2018-04-20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CN107929870B (zh) * 2017-12-15 2023-09-19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7439A (zh) 一体式可更换注射筒造影设备
CN107929870A (zh)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CN105311692B (zh) 一种新型血液循环装置
CN205215872U (zh) 一种推挽式注射泵
CN207980115U (zh) 垂直双管自动化造影装置
CN207145158U (zh) 一种液相色谱系统用高压输液泵
CN208065534U (zh) 单气缸双管造影装置
CN206761987U (zh) 一种麻醉剂注射混合一体式设备
CN208065535U (zh) 双管并列自动化造影注射装置
CN108744113B (zh) 一种自动化合成造影剂及注射装置
CN203954351U (zh) 便携式医用注射泵
CN207980116U (zh) 一体式可更换注射筒造影设备
CN101658696B (zh) 用于血泵性能测试的模拟血液循环系统
CN108904275A (zh) 易配药注射器
CN107894490A (zh) 一种离体式心脏灌流装置
CN109223516B (zh) 一种高效美容仪
CN107595626B (zh) 一种药剂吸入装置
CN203763559U (zh) 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组驱动装置
Miller et al. Evaluation of a multiple disk centrifugal pump as an artificial ventricle
CN105579081A (zh) 具有利用波形调谐的压电马达系统的注射器
CN108096021A (zh) 一种医疗用自动兑药装置
CN207898740U (zh) 一种智能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
CN109939292A (zh) 一种自动调节出液量的输注泵
CN208659939U (zh) 内科用喂药器及内科仪器
CN206518746U (zh) 一种物联网无线控制微量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