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品拔丝设备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制品拔丝设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金属制品行业的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业界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金属制品生产中拔丝工艺是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在拔丝行业中的设备普遍存在着简单、落后、老化的现象,这样不但会导致工人劳动强度的增大和安全隐患的增多,更会导致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能耗大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金属制品拔丝设备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稳定性不佳,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变频器与电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设备稳定性,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金属制品拔丝设备控制系统,包括PLC、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触摸屏、1#滚筒M1、第一变频器VF1、1#传感器、2#滚筒M2、第二变频器VF2、2#传感器、3#滚筒M3、第三变频器VF3、3#传感器、4#滚筒M4、第三变频器VF4、4#传感器、5#滚筒M5、第三变频器VF5、5#传感器、6#滚筒M6、第三变频器VF6、6#传感器、7#滚筒M7、第三变频器VF7、7#传感器、8#滚筒M8、第三变频器VF8、8#传感器、9#滚筒M9、第三变频器VF9、9#传感器、10#滚筒M10、第三变频器VF10;
所述PLC采用H3U-3232MT,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和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均采用AM600-1600END,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采用AM600-0016ETN;
所述控制系统的三相电源经空气开关后表示为R、S、T;
所述PLC的L端通过L2线和PLC断路器Q3与电源AC220+相接,N端通过N2线和PLC断路器Q3与电源AC220-相接,所述PLC的24V端输出形成DC24V+线,0V端输出形成DC24V-线,PGND端接地,CANH端输出形成CANH线,CANL段输出形成CANL线,S/S端与DC24+线相接,所述PLC的COM0端、COM1端、COM2端、COM3端、COM4端、COM5端、COM6端、COM7端、COM8端和COM9端分别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PORTC端与触摸屏相接,且触摸屏的24V与DC24V+线相接,0V端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0端通过计米传感器B1的输出端相接,且计米传感器B1的+端与DC24V+线相接,-端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5端通过启动按钮SB1与DC24V-线相接,X6端通过停止按钮SB2与DC24V-线相接,X7端通过急停按钮SB3与DC24V-线相接,X10端通过计米复位按钮SB4与DC24V-线相接,X11端通过故障复位按钮SB5与DC24V-线相接,X12端通过拉绳开关SQ1与DC24V-线相接,X13端通过乱丝检测按钮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21端通过1#单动/联动开关1SA1与DC24V-线相接,X22端通过1#制动/解除开关1SA2与DC24V-线相接,X23端通过1#正脚踏开关1SQ1与DC24V-线相接,X24端通过1#反脚踏开关1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25端通过2#单动/联动开关2SA1与DC24V-线相接,X26端通过2#制动/解除开关2SA2与DC24V-线相接,X27端通过2#正脚踏开关2SQ1与DC24V-线相接,X30端通过2#反脚踏开关2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31端通过3#单动/联动开关3SA1与DC24V-线相接,X32端通过3#制动/解除开关3SA2与DC24V-线相接,X33端通过3#正脚踏开关3SQ1与DC24V-线相接,X34端通过3#反脚踏开关3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35端通过4#单动/联动开关4SA1与DC24V-线相接,X36端通过4#制动/解除开关4SA2与DC24V-线相接,X37端通过4#正脚踏开关4SQ1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Y1端通过1#刹车继电器KA1与DC24V+线相接,Y7端通过2#刹车继电器KA2与DC24V+线相接,Y13端通过3#刹车继电器KA3与DC24V+线相接,Y17端通过4#刹车继电器KA4与DC24V+线相接,Y23端通过5#刹车继电器KA5与DC24V+线相接,Y27端通过6#刹车继电器KA6与DC24V+线相接,Y33端通过7#刹车继电器KA7与DC24V+线相接,Y37端通过8#刹车继电器KA8与DC24V+线相接;
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s/s端与DC24V+线相接,I0端通过4#反脚踏开关4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1端通过5#单动/联动开关5SA1与DC24V-线相接,I2端通过5#制动/解除开关5SA2与DC24V-线相接,I3端通过5#正脚踏开关5SQ1与DC24V-线相接,I4端通过5#反脚踏开关5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5端通过6#单动/联动开关6SA1与DC24V-线相接,I6端通过6#制动/解除开关6SA2与DC24V-线相接,I7端通过5#正脚踏开关5SQ1与DC24V-线相接,I10端通过5#反脚踏开关5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11端通过7#单动/联动开关7SA1与DC24V-线相接,I12端通过7#制动/解除开关7SA2与DC24V-线相接,I13端通过7#正脚踏开关7SQ1与DC24V-线相接,I14端通过7#反脚踏开关7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15端通过8#单动/联动开关8SA1与DC24V-线相接,I16端通过8#制动/解除开关8SA2与DC24V-线相接;
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s/s端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0端通过8#正脚踏开关8SQ1与DC24V-线相接,I1端通过8#反脚踏开关8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2端通过9#左限位开关9SQ1与DC24V-线相接,I3端通过9#右限位开关9SQ2与DC24V-线相接;
所述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s/s端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0端通过9#单动/联动开关9SA1与DC24V-线相接,I1端通过9#制动/解除开关9SA2与DC24V-线相接,I2端通过9#正脚踏开关9SQ1与DC24V-线相接,I3端通过9#反脚踏开关9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4端通过10#单动/联动开关10SA1与DC24V-线相接,I5端通过10#制动/解除开关10SA2与DC24V-线相接,I6端通过10#正脚踏开关10SQ1与DC24V-线相接,I7端通过10#反脚踏开关10SQ2与DC24V-线相接;
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的24V端与DC24V+线相接,COM端与DC24V-线相接,Q12端通过搅拌电机继电器KA1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的24V端与DC24V+线相接,COM端与DC24V-线相接,Q3端通过收线刹车继电器KA11与DC24V+线相接,Q7端通过9#刹车继电器KA9与DC24V+线相接,Q13端通过10#刹车继电器KA10与DC24V+线相接;
所述1#刹车继电器KA1的端口通过1#制动电磁阀YV1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2#刹车继电器KA2的端口通过2#制动电磁阀YV2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3#刹车继电器KA3的端口通过3#制动电磁阀YV3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4#刹车继电器KA4的端口通过4#制动电磁阀YV4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5#刹车继电器KA5的端口通过5#制动电磁阀YV5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6#刹车继电器KA6的端口通过6#制动电磁阀YV6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8#刹车继电器KA8的端口通过8#制动电磁阀YV8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9#刹车继电器KA9的端口通过9#制动电磁阀YV9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10#刹车继电器KA10的端口通过10#制动电磁阀YV10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11#刹车继电器KA11的端口通过11#制动电磁阀YV11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
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5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5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5与T相接;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U端与1#滚筒M1的U1端相接,V端与1#滚筒M1的V1端相接,W端与1#滚筒M1的W1端相接,PE端与1#滚筒M1的PE端相接;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24V端与1#传感器的1+24V端相接,GND端与1#传感器的1GND端相接,AI2端与1#传感器的1AI2端相接;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TB端与PLC的X17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2端相接;
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6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6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6与T相接;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U端与2#滚筒M2的U1端相接,V端与2#滚筒M2的V1端相接,W端与2#滚筒M2的W1端相接,PE端与2#滚筒M2的PE端相接;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24V端与2#传感器的2+24V端相接,GND端与2#传感器的2GND端相接,AI2端与2#传感器的2AI2端相接;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TB端与第一变频器VF1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6相接;
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7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7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7与T相接;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U端与3#滚筒M3的U1端相接,V端与3#滚筒M3的V1端相接,W端与3#滚筒M3的W1端相接,PE端与3#滚筒M3的PE端相接;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24V端与3#传感器的3+24V端相接,GND端与3#传感器的3GND端相接,AI2端与3#传感器的3AI2端相接;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TB端与第二变频器VF2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1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1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12端相接;
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8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8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8与T相接;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U端与4#滚筒M4的U1端相接,V端与4#滚筒M4的V1端相接,W端与4#滚筒M4的W1端相接,PE端与4#滚筒M4的PE端相接;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24V端与4#传感器的4+24V端相接,GND端与4#传感器的4GND端相接,AI2端与4#传感器的4AI2端相接;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TB端与第三变频器VF3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1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1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16端相接;
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9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9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9与T相接;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U端与5#滚筒M5的U1端相接,V端与5#滚筒M5的V1端相接,W端与5#滚筒M5的W1端相接,PE端与5#滚筒M5的PE端相接;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24V端与5#传感器的5+24V端相接,GND端与5#传感器的5GND端相接,AI2端与5#传感器的5AI2端相接;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TB端与第四变频器VF4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2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2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22端相接;
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0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0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0与T相接;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U端与6#滚筒M6的U1端相接,V端与6#滚筒M6的V1端相接,W端与6#滚筒M6的W1端相接,PE端与6#滚筒M6的PE端相接;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24V端与6#传感器的6+24V端相接,GND端与6#传感器的6GND端相接,AI2端与6#传感器的6AI2端相接;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TB端与第五变频器VF5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2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2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26端相接;
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1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1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1与T相接;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U端与7#滚筒M7的U1端相接,V端与7#滚筒M7的V1端相接,W端与7#滚筒M7的W1端相接,PE端与7#滚筒M7的PE端相接;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24V端与7#传感器的7+24V端相接,GND端与7#传感器的7GND端相接,AI2端与7#传感器的7AI2端相接;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TB端与第六变频器VF6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3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3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32端相接;
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2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2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2与T相接;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U端与8#滚筒M8的U1端相接,V端与8#滚筒M8的V1端相接,W端与8#滚筒M8的W1端相接,PE端与8#滚筒M8的PE端相接;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24V端与8#传感器的8+24V端相接,GND端与8#传感器的8GND端相接,AI2端与8#传感器的8AI2端相接;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TB端与第七变频器VF7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3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3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36端相接;
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3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3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3与T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U端与9#滚筒M9的U1端相接,V端与9#滚筒M9的V1端相接,W端与9#滚筒M9的W1端相接,PE端与9#滚筒M9的PE端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24V端与9#传感器的9+24V端相接,GND端与9#传感器的9GND端相接,AI2端与9#传感器的9AI2端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TB端与第八变频器VF8的TA端相接;
所述第十变频器VF10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4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4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4与T相接;所述第十变频器VF10的U端与10#滚筒M10的U1端相接,V端与10#滚筒M10的V1端相接,W端与10#滚筒M10的W1端相接,PE端与10#滚筒M10的PE端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TB端与第九变频器VF9的TA端相接。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稳定性不佳,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变频器与电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设备稳定性,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PLC和触摸屏的连接,能够完成设备的单动与联动,方便快捷,且设备运行良好有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变频器与电机的组合,能够将收线工艺和放线工艺程序化,保证设备的储蓄运行,减少乱线、卡线的现象,提升了线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LC的连接示意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LC的连接示意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LC的连接示意图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刹车继电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1#滚筒M1、第一变频器VF1、1#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2#滚筒M2、第二变频器VF2、2#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3#滚筒M3、第三变频器VF3、3#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4#滚筒M4、第四变频器VF4、4#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5#滚筒M5、第五变频器VF5、5#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6#滚筒M6、第六变频器VF6、6#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7#滚筒M7、第七变频器VF7、7#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8#滚筒M8、第八变频器VF8、8#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9#滚筒M9、第九变频器VF9、9#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9#滚筒M9、第九变频器VF9、9#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19,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至图19所示,金属制品拔丝设备控制系统,包括PLC、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触摸屏、1#滚筒M1、第一变频器VF1、1#传感器、2#滚筒M2、第二变频器VF2、2#传感器、3#滚筒M3、第三变频器VF3、3#传感器、4#滚筒M4、第三变频器VF4、4#传感器、5#滚筒M5、第三变频器VF5、5#传感器、6#滚筒M6、第三变频器VF6、6#传感器、7#滚筒M7、第三变频器VF7、7#传感器、8#滚筒M8、第三变频器VF8、8#传感器、9#滚筒M9、第三变频器VF9、9#传感器、10#滚筒M10、第三变频器VF10;
PLC采用H3U-3232MT,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和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均采用AM600-1600END,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采用AM600-0016ETN;
控制系统的三相电源经空气开关后表示为R、S、T;
PLC的L端通过L2线和PLC断路器Q3与电源AC220+相接,N端通过N2线和PLC断路器Q3与电源AC220-相接,PLC的24V端输出形成DC24V+线,0V端输出形成DC24V-线,PGND端接地,CANH端输出形成CANH线,CANL段输出形成CANL线,S/S端与DC24+线相接,PLC的COM0端、COM1端、COM2端、COM3端、COM4端、COM5端、COM6端、COM7端、COM8端和COM9端分别与DC24V-线相接,PLC的PORTC端与触摸屏相接,且触摸屏的24V与DC24V+线相接,0V端与DC24V-线相接;PLC的X0端通过计米传感器B1的输出端相接,且计米传感器B1的+端与DC24V+线相接,-端与DC24V-线相接,PLC的X5端通过启动按钮SB1与DC24V-线相接,X6端通过停止按钮SB2与DC24V-线相接,X7端通过急停按钮SB3与DC24V-线相接,X10端通过计米复位按钮SB4与DC24V-线相接,X11端通过故障复位按钮SB5与DC24V-线相接,X12端通过拉绳开关SQ1与DC24V-线相接,X13端通过乱丝检测按钮SQ2与DC24V-线相接,PLC的X21端通过1#单动/联动开关1SA1与DC24V-线相接,X22端通过1#制动/解除开关1SA2与DC24V-线相接,X23端通过1#正脚踏开关1SQ1与DC24V-线相接,X24端通过1#反脚踏开关1SQ2与DC24V-线相接;PLC的X25端通过2#单动/联动开关2SA1与DC24V-线相接,X26端通过2#制动/解除开关2SA2与DC24V-线相接,X27端通过2#正脚踏开关2SQ1与DC24V-线相接,X30端通过2#反脚踏开关2SQ2与DC24V-线相接;PLC的X31端通过3#单动/联动开关3SA1与DC24V-线相接,X32端通过3#制动/解除开关3SA2与DC24V-线相接,X33端通过3#正脚踏开关3SQ1与DC24V-线相接,X34端通过3#反脚踏开关3SQ2与DC24V-线相接;PLC的X35端通过4#单动/联动开关4SA1与DC24V-线相接,X36端通过4#制动/解除开关4SA2与DC24V-线相接,X37端通过4#正脚踏开关4SQ1与DC24V-线相接;PLC的Y1端通过1#刹车继电器KA1与DC24V+线相接,Y7端通过2#刹车继电器KA2与DC24V+线相接,Y13端通过3#刹车继电器KA3与DC24V+线相接,Y17端通过4#刹车继电器KA4与DC24V+线相接,Y23端通过5#刹车继电器KA5与DC24V+线相接,Y27端通过6#刹车继电器KA6与DC24V+线相接,Y33端通过7#刹车继电器KA7与DC24V+线相接,Y37端通过8#刹车继电器KA8与DC24V+线相接;
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s/s端与DC24V+线相接,I0端通过4#反脚踏开关4SQ2与DC24V-线相接,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1端通过5#单动/联动开关5SA1与DC24V-线相接,I2端通过5#制动/解除开关5SA2与DC24V-线相接,I3端通过5#正脚踏开关5SQ1与DC24V-线相接,I4端通过5#反脚踏开关5SQ2与DC24V-线相接;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5端通过6#单动/联动开关6SA1与DC24V-线相接,I6端通过6#制动/解除开关6SA2与DC24V-线相接,I7端通过5#正脚踏开关5SQ1与DC24V-线相接,I10端通过5#反脚踏开关5SQ2与DC24V-线相接;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11端通过7#单动/联动开关7SA1与DC24V-线相接,I12端通过7#制动/解除开关7SA2与DC24V-线相接,I13端通过7#正脚踏开关7SQ1与DC24V-线相接,I14端通过7#反脚踏开关7SQ2与DC24V-线相接;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15端通过8#单动/联动开关8SA1与DC24V-线相接,I16端通过8#制动/解除开关8SA2与DC24V-线相接;
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s/s端与DC24V+线相接,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0端通过8#正脚踏开关8SQ1与DC24V-线相接,I1端通过8#反脚踏开关8SQ2与DC24V-线相接;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2端通过9#左限位开关9SQ1与DC24V-线相接,I3端通过9#右限位开关9SQ2与DC24V-线相接;
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s/s端与DC24V+线相接,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0端通过9#单动/联动开关9SA1与DC24V-线相接,I1端通过9#制动/解除开关9SA2与DC24V-线相接,I2端通过9#正脚踏开关9SQ1与DC24V-线相接,I3端通过9#反脚踏开关9SQ2与DC24V-线相接;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4端通过10#单动/联动开关10SA1与DC24V-线相接,I5端通过10#制动/解除开关10SA2与DC24V-线相接,I6端通过10#正脚踏开关10SQ1与DC24V-线相接,I7端通过10#反脚踏开关10SQ2与DC24V-线相接;
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的24V端与DC24V+线相接,COM端与DC24V-线相接,Q12端通过搅拌电机继电器KA12与DC24V+线相接;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的24V端与DC24V+线相接,COM端与DC24V-线相接,Q3端通过收线刹车继电器KA11与DC24V+线相接,Q7端通过9#刹车继电器KA9与DC24V+线相接,Q13端通过10#刹车继电器KA10与DC24V+线相接;
1#刹车继电器KA1的端口通过1#制动电磁阀YV1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2#刹车继电器KA2的端口通过2#制动电磁阀YV2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3#刹车继电器KA3的端口通过3#制动电磁阀YV3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4#刹车继电器KA4的端口通过4#制动电磁阀YV4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5#刹车继电器KA5的端口通过5#制动电磁阀YV5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6#刹车继电器KA6的端口通过6#制动电磁阀YV6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8#刹车继电器KA8的端口通过8#制动电磁阀YV8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9#刹车继电器KA9的端口通过9#制动电磁阀YV9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10#刹车继电器KA10的端口通过10#制动电磁阀YV10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11#刹车继电器KA11的端口通过11#制动电磁阀YV11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
第一变频器VF1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5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5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5与T相接;第一变频器VF1的U端与1#滚筒M1的U1端相接,V端与1#滚筒M1的V1端相接,W端与1#滚筒M1的W1端相接,PE端与1#滚筒M1的PE端相接;第一变频器VF1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一变频器VF1的+24V端与1#传感器的1+24V端相接,GND端与1#传感器的1GND端相接,AI2端与1#传感器的1AI2端相接;第一变频器VF1的TB端与PLC的X17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2端相接;
第二变频器VF2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6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6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6与T相接;第二变频器VF2的U端与2#滚筒M2的U1端相接,V端与2#滚筒M2的V1端相接,W端与2#滚筒M2的W1端相接,PE端与2#滚筒M2的PE端相接;第二变频器VF2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二变频器VF2的+24V端与2#传感器的2+24V端相接,GND端与2#传感器的2GND端相接,AI2端与2#传感器的2AI2端相接;第二变频器VF2的TB端与第一变频器VF1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6相接;
第三变频器VF3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7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7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7与T相接;第三变频器VF3的U端与3#滚筒M3的U1端相接,V端与3#滚筒M3的V1端相接,W端与3#滚筒M3的W1端相接,PE端与3#滚筒M3的PE端相接;第三变频器VF3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三变频器VF3的+24V端与3#传感器的3+24V端相接,GND端与3#传感器的3GND端相接,AI2端与3#传感器的3AI2端相接;第三变频器VF3的TB端与第二变频器VF2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1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1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12端相接;
第四变频器VF4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8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8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8与T相接;第四变频器VF4的U端与4#滚筒M4的U1端相接,V端与4#滚筒M4的V1端相接,W端与4#滚筒M4的W1端相接,PE端与4#滚筒M4的PE端相接;第四变频器VF4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四变频器VF4的+24V端与4#传感器的4+24V端相接,GND端与4#传感器的4GND端相接,AI2端与4#传感器的4AI2端相接;第四变频器VF4的TB端与第三变频器VF3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1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1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16端相接;
第五变频器VF5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9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9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9与T相接;第五变频器VF5的U端与5#滚筒M5的U1端相接,V端与5#滚筒M5的V1端相接,W端与5#滚筒M5的W1端相接,PE端与5#滚筒M5的PE端相接;第五变频器VF5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五变频器VF5的+24V端与5#传感器的5+24V端相接,GND端与5#传感器的5GND端相接,AI2端与5#传感器的5AI2端相接;第五变频器VF5的TB端与第四变频器VF4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2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2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22端相接;
第六变频器VF6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0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0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0与T相接;第六变频器VF6的U端与6#滚筒M6的U1端相接,V端与6#滚筒M6的V1端相接,W端与6#滚筒M6的W1端相接,PE端与6#滚筒M6的PE端相接;第六变频器VF6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六变频器VF6的+24V端与6#传感器的6+24V端相接,GND端与6#传感器的6GND端相接,AI2端与6#传感器的6AI2端相接;第六变频器VF6的TB端与第五变频器VF5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2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2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26端相接;
第七变频器VF7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1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1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1与T相接;第七变频器VF7的U端与7#滚筒M7的U1端相接,V端与7#滚筒M7的V1端相接,W端与7#滚筒M7的W1端相接,PE端与7#滚筒M7的PE端相接;第七变频器VF7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七变频器VF7的+24V端与7#传感器的7+24V端相接,GND端与7#传感器的7GND端相接,AI2端与7#传感器的7AI2端相接;第七变频器VF7的TB端与第六变频器VF6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3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3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32端相接;
第八变频器VF8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2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2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2与T相接;第八变频器VF8的U端与8#滚筒M8的U1端相接,V端与8#滚筒M8的V1端相接,W端与8#滚筒M8的W1端相接,PE端与8#滚筒M8的PE端相接;第八变频器VF8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八变频器VF8的+24V端与8#传感器的8+24V端相接,GND端与8#传感器的8GND端相接,AI2端与8#传感器的8AI2端相接;第八变频器VF8的TB端与第七变频器VF7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3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3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36端相接;
第九变频器VF9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3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3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3与T相接;第九变频器VF9的U端与9#滚筒M9的U1端相接,V端与9#滚筒M9的V1端相接,W端与9#滚筒M9的W1端相接,PE端与9#滚筒M9的PE端相接;第九变频器VF9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九变频器VF9的+24V端与9#传感器的9+24V端相接,GND端与9#传感器的9GND端相接,AI2端与9#传感器的9AI2端相接;第九变频器VF9的TB端与第八变频器VF8的TA端相接;
第十变频器VF10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4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4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4与T相接;第十变频器VF10的U端与10#滚筒M10的U1端相接,V端与10#滚筒M10的V1端相接,W端与10#滚筒M10的W1端相接,PE端与10#滚筒M10的PE端相接;第九变频器VF9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第九变频器VF9的TB端与第九变频器VF9的TA端相接。、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稳定性不佳的问题,通过变频器与电机相连,通过变频器来控制电机的运行,且单电机配置单一变频器,能够精准控制,提升设备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限位开关,通过限位开关来调节钢丝拉拔位置,达到限位控制的效果,能够有效解决了乱线问题;通过单动/联动开关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升控制方便性,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达到提升了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数字量输入模块、双数字量输出模块,能够有效且精准的控制变频器、传感器和电机形成的机械组的运行,保证机械组之间的协调稳定;同时变频器警报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变频器的运行,提升变频器的运行安全性,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稳定性不佳,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变频器与电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设备稳定性,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PLC和触摸屏的连接,能够完成设备的单动与联动,方便快捷,且设备运行良好有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变频器与电机的组合,能够将收线工艺和放线工艺程序化,保证设备的储蓄运行,减少乱线、卡线的现象,提升了线速度。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