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54654U - 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54654U
CN208054654U CN201820477058.9U CN201820477058U CN208054654U CN 208054654 U CN208054654 U CN 208054654U CN 201820477058 U CN201820477058 U CN 201820477058U CN 208054654 U CN208054654 U CN 208054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end pipe
static pressure
guide rail
composite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770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旦闻
张玉柱
吴锐
王俊峰
李金鑫
王宇炎
王运霞
李建月
孙娟
黄广霞
布占伟
焦闻昕
李璐含
赵恒煜
金霄
吴茜琼
常晓颖
王旋
赵翊冰
吕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04770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54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54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546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缠绕装置固定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的左端位置,弯管移动导轨与缠绕装置固定对接,静压支撑装置固定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的右侧位置;加热装置固定设置在回转盘上,张力控制装置固定设置在加热装置的上部,张力控制装置与送带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捶打装置固定设置在回转盘的前端位置,捶打装置与回转盘的左壁固定连接;移动装置固定设置在静压支撑装置的右侧位置,移动装置与静压支撑装置固定对接。这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提高了聚乙烯复合带张力的均匀性,提高了对气泡的排出效果,提高了弯管的冷却速度;从而提高了弯管的缠绕质量,增强了弯管聚乙烯复合带防腐层的表面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背景技术
石油、天燃气的长距离的输送,普遍采用带有防腐层的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这种输送管道一般情况是深埋在低下,使用周期一般为10~30年的时间;由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的管道深埋于低下,通常受到地下土壤、水分、化学物质等腐蚀,对安全和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防腐胶带应运而生,它紧紧的缠绕在管道表面,能有效抵制腐蚀介质或使用环境产生的外力将其同钢质基材剥离。弯管是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中必不可少的连接管道,在长距离的石油、天然气的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弯管或是直管,为了提高管道本身的防腐性能和耐压耐磨性能,需要在弯管或直管的表面缠绕包覆一层防腐层,目前对弯管防腐缠绕带的应用,比较先进的是采用聚乙烯复合带,聚乙烯复合带具有吸水率低、耐磨、抗冲击性能、机械强度高的优点。
现有技术中,对石油管道防腐层的缠绕一般是在管道生产厂家,利用自动缠绕包覆机将聚乙烯复合带,缠绕包覆在管道上;但是在利用自动缠绕包覆机对管道缠绕包覆之前,需要将聚乙烯复合带预先加热,以提高聚乙烯复合带和管道的粘结性能,提高管道防腐层的强度和耐压性能;然后利用自动缠绕包覆机的缠绕包覆装置对弯管进行缠绕包覆作业,从自动缠绕包覆机出来的管道,防腐层的表面温度很高,聚乙烯复合带防腐层还处于较软的状态,受力后容易变形,影响包覆层质量,严重时会撕裂包覆层,产生废品,为了避免包覆层受损,在缠绕机钢管离开一侧设计了冷却区,在冷却区对包覆层进行水冷,但是冷却区需要对钢管进行支承,保持管道的包覆端与冷却端保持平行,防止钢管端部下沉影响包覆区的正常包覆作业;还需要同时将缠绕包覆好的弯管快速移动到冷却区域,进行冷却作业,以提高弯管聚乙烯复合带防腐层的表面强度;一般对弯管的移动主要采用提升装置将缠绕包覆后的弯管吊起,移动到冷却区域进行冷却。
目前自动缠绕包覆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自动缠绕包覆机的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控制装置,对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控制不精确,导致聚乙烯复合带的缠绕张力控制不均匀;2、自动缠绕包覆机在缠绕包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排出不完全;3、自动缠绕机对缠绕包覆后的弯管防腐层的冷却效率低、冷却速度慢,直接导致缠绕包覆生产效率的降低;发明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研发了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其结构设计简单、科学合理;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自动缠绕包覆机的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控制装置,对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控制不精确,导致聚乙烯复合带的缠绕张力控制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自动缠绕包覆机在缠绕包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排出不完全的问题,还解决了自动缠绕机对缠绕包覆后的弯管防腐层的冷却效率低、冷却速度慢,直接导致缠绕包覆生产效率的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包括缠绕装置、弯管移动导轨、静压支撑装置;缠绕装置固定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的左端位置,弯管移动导轨与缠绕装置固定对接,静压支撑装置固定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的右侧位置;缠绕装置包括回转盘,回转盘中心设置有用于穿过弯管的圆孔;送带轮固定设置在回转盘的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均匀设置,从动轮交叉固定设置在送带轮的中间位置;加热装置固定设置在回转盘上,加热装置位于回转盘后部上的送带轮的底部位置,张力控制装置固定设置在加热装置的上部,张力控制装置与送带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捶打装置固定设置在回转盘的前端位置,捶打装置与回转盘的左壁固定连接;移动装置固定设置在静压支撑装置的右侧位置,移动装置与静压支撑装置固定对接;移动装置的右端固定设置在冷却区域中,弯管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上。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壳体,加热壳体为长方体中空状,加热管在加热壳体的上部、下部横向等间距,均匀固定设置,位于加热壳体上部的加热管与下部的加热管,呈上下平行、对称设置。
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轮毂,轮毂固定设置在送带轮的外侧,轮毂的内圈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环形凸台,在环形凸台的前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台,环形凸台和限位凸台与轮毂的内圈表面固定连接,限位凸台的高度高于环形凸台的高度;摩擦轮的后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后端固定设置有调速电机,摩擦轮与环形凸台和限位凸台紧密接触;摩擦轮包括前摩擦滚轮,前摩擦滚轮固定设置在轮毂内圈的前侧位置,在前摩擦滚轮的后侧平行设置有后摩擦滚轮,前摩擦滚轮和后摩擦滚轮之间形成的辊槽,同环形凸台、限位凸台和轮毂的内表面,在轮毂的内圈上形成由前端高后端低的台阶接触面紧密接触;摩擦力调整装置固定设置在轮毂的中心位置,摩擦力调整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固定设置在轮毂的中心位置,中心轴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筒型壳体,固定把手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中心轴的外端部,摩擦力调整装置与送带轮固定连接;连接板固定设置在连接轴和调速电机连接处,连接板与肘板通过销轴固定铰接;在肘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压杆,压杆的左端与肘板固定连接,压杆的右端与回转盘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捶打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回转盘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架固定设置在回转盘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架与回转盘固定连接处,均匀设置有一排安装孔;后摇臂架的下部通过铰链与固定安装架的后端固定连接,盘状弹簧固定设置在后摇臂架的前侧位置,前摇臂架的下部通过铰链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前摇臂架和后摇臂架之间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前摇臂架和后摇臂架前后平行、对称设置;主动链轮设置在前摇臂架的外侧前端,主动链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链轮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的前端位置,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在前摇臂架的前侧呈上下垂直设置,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回转打击辊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和后摇臂架上端中间位置,回转打击辊包括固定盘,固定盘固定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的上部后侧位置,一个固定设置在后摇臂架的上部前侧位置,打击辊固定设置在前后固定盘的中间位置,前后固定盘通过中心轴固定连接。
所述静压支撑装置包括左支撑架,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对称设置,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间距;左静压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弯管的左侧位置,右静压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弯管的右侧位置,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为弧形,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长方体,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上部为倾斜的弧形面;左支撑架上部倾斜弧形面上中间位置,呈水平线、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左安装孔,右支撑架上部倾斜弧形面上中间位置,呈水平线、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右安装孔;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的上部弧形面上等间距,均匀设置有静压节流腔,在每一个静压节流腔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节流管的节流管通孔,节流管通过节流通孔分别穿过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节流管为底部直径大,上部直径小,直径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圆管;静压节流腔为方形凹入状,静压节流腔分别在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的上部弧形面上,呈水平线固定设置。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轨,导轨上固定设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固定设置在导轨的两侧位置;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导轨的前后边棱为弧形的凹入状,第三导轨呈折弯的V字形。
所述移动小车包括轨道固定辊,轨道固定辊固定设置在导轨的前后两侧,滚动支撑臂与轨道固定辊固定连接,滚动支撑臂前后平行固定设置两个;支撑平台固定设置在前后滚动支撑臂的右端上部位置,支撑螺栓穿过支撑平台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车架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的右侧位置,车架的左侧固定设置有U型固定板;车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固定板,万向轮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平行设置有固定臂,前后两侧固定臂之间设置有万向轮,前后两侧固定臂和万向轮通过固定轴固定连接。
所述轨道固定辊包括滚轮,滚轮对称平行设置在前后滚动支撑臂的前后两侧位置,滚轮、滚动支撑臂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
这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的使用过程为:步骤一、驱动装置驱动从动轮带动回转盘转动,同时聚乙烯复合带从送带轮中不断输出,穿过张力控制装置中的压杆,同时穿过加热装置的加热壳体,利用加热装置预先将聚乙烯复合带加热;经过加热的聚乙烯复合带不断缠绕包覆到弯管上;此时开启调速电机,通过调速电机带动摩擦轮转动,摩擦轮中的前摩擦滚轮和后摩擦滚轮之间形成的辊槽,同环形凸台、限位凸台和轮毂的内表面,在轮毂的内圈上形成由前端高后端低的台阶接触面,紧密接触;在回转盘不断转动的情况下,聚乙烯复合带盘绕在送带轮上,聚乙烯复合带绕过压杆缠绕包覆到弯管上;当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变大,压杆会向下移动,肘板和连接板通过联动作用,像杠杆一样绕销轴转动,使得调速电机和摩擦轮向上移动,此时摩擦轮与轮毂内表面之间接触压力增大,摩擦作用加剧,将调速电机的转动力,通过摩擦轮传递给送带轮加快送带速度,从而减小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当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变小,压杆会向上移动,肘板和连接板通过联动作用,像杠杆一样绕销轴转动,使得调速电机和摩擦轮向下移动,摩擦轮与轮毂之间接触压力减小,摩擦作用减弱,调速电机的转动不再通过摩擦轮传递给送带轮,从而降低送带速度,增大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
步骤二、在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控制装置控制合适张力的情况下,同时开启驱动电机,回转打击辊与弯管上正在缠绕包覆的聚乙烯复合带的表面接触,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链轮转动,并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链轮转动,从动链轮带动回转击打辊转动,回转击打辊中的打击辊旋转的同时,对包覆在弯管上的聚乙烯复合带进行击打,排除聚乙烯复合带与弯管之间的气泡,从而提高聚乙烯复合带与弯管之间的粘结强度;
步骤三、当缠绕包覆工作完成,弯管的端部首先接触到移动小车的支撑平台上,随着移动小车的向右移动,当弯管的接触面积与静压支撑装置的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压支撑座接触面积足够大时,此时开启节流管的控制开关,高压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流量控制系统和冷却水压力控制系统的配合使用,将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压支撑座,调整到与弯管包覆端一样的高度,此时节流管由于直径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结构,将高压冷却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在静压节流腔方形凹入状结构的配合下,与弯管的外壁形成喷射状的高压冷却水柱,以提供给弯管稳定的支撑力;同时利用冷却水对弯管的聚乙烯复合带防腐层,进行初步冷却;
步骤四、随着弯管的不断向右移动,弯管的右侧端部与移动装置的支撑平台平齐,当缠绕包覆完的弯管从包覆区离开,弯管端面会首先碰到由支撑平台、U型固定板和支撑螺栓所形成支撑面上,此时继续将移动装置,向移动装置的第二轨道处移动,当移动装置到达第二轨道处时,在第二轨道侧面作用下,移动装置由倾斜状态转为水平状态,使支承螺栓的支承端与弯管接触形成有力的支点,同时承载弯管重量;移动装置的第三导轨处于包覆机的冷却区域,在冷却区域弯管始终受到移动小车的支撑作用,当聚乙烯复合带包覆层充分冷却后,弯管离开移动装置的移动小车,移动装置的移动小车沿轨道的下沉斜面脱离钢管;以上过程就是这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的使用过程。所述回转盘为中心空心的圆盘状,送带轮沿着回转盘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均匀设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回转盘的转动下,聚乙烯复合带通过送带轮缠绕包覆在弯管上,主要在回转盘的转动下,形成缠绕包覆弯管的缠绕力,同时经送带轮输送聚乙烯复合带的作用。
所述轮毂固定设置在送带轮的外侧,轮毂的内圈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环形凸台,在环形凸台的前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台;环形凸台、限位凸台和轮毂的内表面在轮毂的内圈上形成由前端高后端低的台阶接触面;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当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过大时,摩擦轮向上移动,增大摩擦轮与轮毂的摩擦力,已达到增大送带轮转速,从而达到降低聚乙烯复合带张力的作用。
所述摩擦轮的后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后端固定设置有调速电机,摩擦轮与环形凸台和限位凸台紧密接触;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调速电机的和连接轴的设置,实现对摩擦轮的转动控制,主要起到当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过大时,摩擦轮向上移动,增大摩擦轮与轮毂的摩擦力,已达到增大送带轮转速,从而达到降低聚乙烯复合带张力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当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过小时,摩擦轮向下移动,减少摩擦轮与轮毂的接触摩擦力,使送带轮转速降低,从而增大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的作用。
所述摩擦力调整装置固定设置在轮毂的中心位置,摩擦力调整装置与送带轮固定连接;摩擦力调整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固定设置在轮毂的中心位置,中心轴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筒型壳体,固定把手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中心轴的外端部;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摩擦力调整装置的设置可以限制摩擦轮的上下运动轨迹,使摩擦轮始终围绕中心轴为中心转动;同时在设置固定把手主要是为了防止摩擦轮不脱离轮毂的内圈,最终实现控制摩擦轮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增大或减小送带轮的转速,到达调整聚乙烯复合带张力的作用,提高了聚乙烯复合带与弯管表面的粘接的牢固性和缠绕质量,同时提高了聚乙烯复合带的防腐性能和抗剥离强度。
所述后摇臂架的下部通过铰链与固定安装架的后端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摇臂架可以绕铰链做回转运动,以适应生产过程中弯管直径的误差和聚乙烯复合带缠绕之后的直径变化;主要起到随着弯管的直径变化,自动调整弯管缠绕机的防腐复合带的捶打装置,筒弯管的接触间隙的作用。
所述盘状弹簧固定设置在后摇臂架的前侧位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盘状弹簧力作用下,将回转击打辊中的打击辊始终压紧在复合带和钢管上;主要起到压紧回转击打辊中的打击辊的作用。
所述固定安装架与回转盘固定连接处,均匀设置有一排安装孔;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钢管直径,在固定安装架上加工由一系列安装孔,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钢管的实际直径,选择不同的安装孔将固定安装架连接到回转盘上。
所述回转打击辊包括固定盘,固定盘固定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的上部后侧位置,一个固定设置在后摇臂架的上部前侧位置,打击辊固定设置在前后固定盘的中间位置,前后固定盘通过中心轴固定连接,打击辊围绕前后固定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固定设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打击辊对聚乙烯复合带捶打的均匀性,提高利用回转击打辊中的打击辊,排除气泡的效果,从而提高聚乙烯复合带防腐层的缠绕包覆质量。
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对称设置,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间距;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弯管表面缠绕防腐层高低不平的适应性,使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间距,实现了对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压支撑座离散化处理,主要使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压支撑座,起到对弯管表面缠绕防腐层高低不平的适应性的作用。
所述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为弧形,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的上部弧形面上等间距,均匀设置有静压节流腔,在每一个静压节流腔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节流管的节流管通孔,节流管通过节流通孔分别穿过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其中设置降压节流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节流管与降压节流腔配合,同弯管表面形成高压喷射状的支撑水柱;其中设置节流管,并将节流管的结构设置成逐渐缩小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将冷却水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对弯管聚乙烯复合带防腐层,进行初步的冷却的作用。
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长方体,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上部为倾斜的弧形面;左支撑架上部倾斜弧形面上中间位置,呈水平线、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左安装孔,右支撑架上部倾斜弧形面上中间位置,呈水平线、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右安装孔;左支撑架与左静压支撑座上下垂直设置,左支撑架上固定设置的左安装孔同左静压支撑座上的节流管配安装使用;右支撑架与右静压支撑座上下垂直设置,右支撑架上固定设置的右安装孔同右静压支撑座上的节流管配合安装使用;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提供一个支撑的平台;设置左安装孔,一方面,方便将左静压支撑座上的节流管通过左安装孔安装到左支撑架上;另一方方面,可以为节流管与高压冷却水供水装置提供连接的通道。
所述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压支撑座的弧形面与弯管配合紧密接触;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压支撑座中的静压节流腔与弯管表面形成高压冷却水喷射缝隙,以便形成喷射状的高压冷却水柱,提供支撑弯管静压支撑力。
所述节流管为底部直径大,上部直径小,直径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圆管;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一方面增大节流管喷出冷却水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了节约节流管的流出冷却水流量。
所述静压节流腔为方形凹入状,静压节流腔分别在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的上部弧形面上,呈水平线固定设置三个静压节流腔;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节流管、静压节流腔和弯管外壁的配合,形成高压冷却水喷射缝隙,以便形成喷射状的高压冷却水柱;其中静压节流腔个数的设置可以根据弯管直径和重量的大小,相应增加或减少静压节流腔的设置个数。其中设置三个静压节流腔和三个节流管,是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反复的试验而确定的最优的方案。
所述移动小车与静压支撑装置共同作用,将缠绕包覆好的弯管在静压支撑装置和移动小车的支撑作用下,实现对弯管的快速移动,同时实现对弯管的快速冷却;当缠绕包覆工作完成,弯管的端部首先接触到移动小车的支撑平台上,此时移动小车首先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在弯管移动导轨的推动作用下,弯管继续向右移动,当弯管的接触面积与静压支撑装置的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压支撑座接触面积足够大时,此时开启节流管的控制开关,高压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流量控制系统和冷却水压力控制系统的配合使用,将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压支撑座,调整到与弯管包覆端一样的高度;此时移动小车与静压支撑装置共同对弯管进行支撑,在弯管移动过程中,移动小车同时还起到了导向指引作用;静压支撑装置对弯管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了对弯管初步冷却的作用。
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导轨的前后边棱为弧形的凹入状,第三导轨呈折弯的V字形;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第一导轨的前后边棱为弧形的凹入状,对缠绕包覆好的弯管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利用第三导轨将缠绕包覆好的弯管输送到冷却区中,实现对弯管的防腐复合带层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弯管的防腐复合带层的强度和耐磨性。
所述轨道固定辊包括滚轮,滚轮对称平行设置在前后滚动支撑臂的前后两侧位置,滚轮、滚动支撑臂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前后滚轮的设置,使轨道固定辊夹紧在导轨的边棱上,主要起到固定弯管缠绕机弯管用滚动支撑车的作用,防止弯管缠绕机弯管用滚动支撑车,脱离导轨。
所述支撑平台固定设置在前后滚动支撑臂的右端上部位置,支撑螺栓穿过支撑平台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支撑平台与U型固定板呈垂直固定连接,支撑平台、U型固定板和支撑螺栓形成用于放置弯管端部的垂直支撑面;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为弯管提供一个稳定放置的平台,提高弯管放置的稳定性。
所述车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固定板,万向轮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平行设置有固定臂,前后两侧固定臂之间设置有万向轮,前后两侧固定臂和万向轮通过固定轴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万向轮的设置,为弯管缠绕机弯管用滚动支撑车指引和导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其结构设计简单、科学合理;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自动缠绕包覆机的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控制装置,对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控制不精确,导致聚乙烯复合带的缠绕张力控制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自动缠绕包覆机在缠绕包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排出不完全的问题,还解决了自动缠绕机对缠绕包覆后的弯管防腐层的冷却效率低、冷却速度慢,直接导致缠绕包覆生产效率的降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对聚乙烯复合带张力的精确控制,提高了聚乙烯复合带张力的均匀性,提高了对气泡的排出效果,实现了对弯管静压支撑的工况下,同时对弯管进行初步冷却,提高了弯管的冷却速度;从而提高了弯管的缠绕质量,增强了弯管聚乙烯复合带防腐层的表面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缠绕装置中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缠绕装置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缠绕装置中捶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静压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静压支撑装置中左、右静压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缠绕装置,101、回转盘,102、送带轮,103、从动轮,104、加热装置,105、加热壳体,106、加热管,107、张力控制装置,108、轮毂,109、环形凸台,110、限位凸台 ,111、摩擦轮,112、前摩擦滚轮,113、后摩擦滚轮,114、连接轴,115、调速电机,116、摩擦力调整装置,117、中心轴,118、筒型壳体,119、固定把手,120、连接板,121、肘板,122、销轴,123、压杆,124、捶打装置,125、驱动电机,126、固定安装架,127、铰链,128、摇臂架,129、连接管,130、主动链轮,131、从动链轮,132、回转打击辊,133、固定盘,134,中心轴,135、打击辊,136、盘状弹簧,2、弯管移动导轨,3、静压支撑装置,301、左支撑架,302、左安装孔,303、右支撑架,304、右安装孔,305、左静压支撑座,306、右静压支撑座,307、节流管,308、节流管通孔,309、静压节流腔,4、移动装置,401、导轨,402、移动小车,403、第一导轨,404、第二导轨,405、第三导轨,406、轨道固定辊,407、滚轮,408、连接轴,409、滚动支撑臂,410、支撑平台,411、支撑螺栓,412、固定螺母,413、U型固定板,414、车架,415、万向轮固定板,416、固定臂,417、万向轮,418、固定轴,5、冷却区域,6、弯管,7、聚乙烯复合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包括缠绕装置1、弯管移动导轨2、静压支撑装置3;缠绕装置1固定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2的左端位置,弯管移动导轨2与缠绕装置1固定对接,静压支撑装置3固定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2的右侧位置;缠绕装置1包括回转盘101,回转盘101中心设置有用于穿过弯管6的圆孔;送带轮102固定设置在回转盘101的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均匀设置,从动轮103交叉固定设置在送带轮102的中间位置;加热装置104固定设置在回转盘101上,加热装置104位于回转盘101后部上的送带轮102的底部位置,张力控制装置107固定设置在加热装置104的上部,张力控制装置107与送带轮102的左端固定连接;捶打装置124固定设置在回转盘101的前端位置,捶打装置124与回转盘101的左壁固定连接;移动装置4固定设置在静压支撑装置3的右侧位置,移动装置4与静压支撑装置3固定对接;移动装置4的右端固定设置在冷却区域5中,弯管6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2上。
所述加热装置104包括加热壳体105,加热壳体105为长方体中空状,加热管106在加热壳体105的上部、下部横向等间距,均匀固定设置,位于加热壳体105上部的加热管106与下部的加热管106,呈上下平行、对称设置。
所述张力控制装置107包括轮毂108,轮毂108固定设置在送带轮102的外侧,轮毂108的内圈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环形凸台109,在环形凸台109的前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台110,环形凸台109和限位凸台110与轮毂108的内圈表面固定连接,限位凸台110的高度高于环形凸台109的高度;摩擦轮111的后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114,连接轴114的后端固定设置有调速电机115,摩擦轮111与环形凸台109和限位凸台110紧密接触;摩擦轮111包括前摩擦滚轮112,前摩擦滚轮112固定设置在轮毂108内圈的前侧位置,在前摩擦滚轮112的后侧平行设置有后摩擦滚轮113,前摩擦滚轮112和后摩擦滚轮113之间形成的辊槽,同环形凸台109、限位凸台110和轮毂108的内表面,在轮毂108的内圈上形成由前端高后端低的台阶接触面紧密接触;摩擦力调整装置116固定设置在轮毂108的中心位置,摩擦力调整装置116包括中心轴117,中心轴117固定设置在轮毂108的中心位置,中心轴117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筒型壳体118,固定把手119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中心轴117的外端部,摩擦力调整装置116与送带轮102固定连接;连接板120固定设置在连接轴114和调速电机115连接处,连接板120与肘板121通过销轴122固定铰接;在肘板12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压杆123,压杆123的左端与肘板121固定连接,压杆123的右端与回转盘101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捶打装置124包括驱动电机125,驱动电机125固定设置在回转盘10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架126固定设置在回转盘10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架126与回转盘101固定连接处,均匀设置有一排安装孔;后摇臂架128的下部通过铰链127与固定安装架126的后端固定连接,盘状弹簧136固定设置在后摇臂架128的前侧位置,前摇臂架128的下部通过铰链127与驱动电机125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前摇臂架128和后摇臂架128之间通过连接管129固定连接,前摇臂架128和后摇臂架128前后平行、对称设置;主动链轮130设置在前摇臂架128的外侧前端,主动链轮130固定在驱动电机125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链轮131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128的前端位置,主动链轮130与从动链轮131在前摇臂架128的前侧呈上下垂直设置,主动链轮130和从动链轮131通过链条传动;回转打击辊132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128和后摇臂架128上端中间位置,回转打击辊132包括固定盘133,固定盘133固定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128的上部后侧位置,一个固定设置在后摇臂架128的上部前侧位置,打击辊135固定设置在前后固定盘133的中间位置,前后固定盘133通过中心轴134固定连接。
所述静压支撑装置3包括左支撑架301,左支撑架301与右支撑架303对称设置,左支撑架301和右支撑架303之间设置有间距;左静压支撑座305固定设置在弯管6的左侧位置,右静压支撑座306固定设置在弯管6的右侧位置,左静压支撑座305和右静支撑座306为弧形,左支撑架301和右支撑架303长方体,左支撑架301和右支撑架303的上部为倾斜的弧形面;左支撑架301上部倾斜弧形面上中间位置,呈水平线、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左安装孔302,右支撑架303上部倾斜弧形面上中间位置,呈水平线、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右安装孔304;左静压支撑座305和右静支撑座306的上部弧形面上等间距,均匀设置有静压节流腔309,在每一个静压节流腔309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节流管307的节流管通孔308,节流管307通过节流通孔308分别穿过左静压支撑座305和右静支撑座306,节流管307为底部直径大,上部直径小,直径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圆管;静压节流腔309为方形凹入状,静压节流腔309分别在左静压支撑座305和右静支撑座306的上部弧形面上,呈水平线固定设置。
所述所述移动装置4包括导轨401,导轨401上固定设置有移动小车402,移动小车4固定设置在导轨401的两侧位置;导轨401包括第一导轨403,第一导轨403、第二导轨404和第三导轨405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导轨403的前后边棱为弧形的凹入状,第三导轨405呈折弯的V字形。
所述移动小车402包括轨道固定辊406,轨道固定辊406固定设置在导轨401的前后两侧,滚动支撑臂409与轨道固定辊406固定连接,滚动支撑臂409前后平行固定设置两个;支撑平台410固定设置在前后滚动支撑臂409的右端上部位置,支撑螺栓411穿过支撑平台410通过固定螺母412固定连接;车架414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410的右侧位置,车架414的左侧固定设置有U型固定板413;车架41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固定板415,万向轮固定板415的前后两侧平行设置有固定臂416,前后两侧固定臂416之间设置有万向轮417,前后两侧固定臂416和万向轮417通过固定轴418固定连接。
所述轨道固定辊406包括滚轮407,滚轮407对称平行设置在前后滚动支撑臂409的前后两侧位置,滚轮407、滚动支撑臂409通过连接轴408固定连接。
这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的使用过程为:在驱动装置驱动从动轮103带动回转盘101转动,同时聚乙烯复合带7从送带轮102中不断输出,穿过张力控制装置107中的压杆123,同时穿过加热装置104的加热壳体105,利用加热装置101预先将聚乙烯复合带7加热;经过加热的聚乙烯复合带7不断缠绕包覆到弯管6上;此时开启调速电机115,通过调速电机115带动摩擦轮111转动,摩擦轮111中的前摩擦滚轮112和后摩擦滚轮113之间形成的辊槽,同环形凸台109、限位凸台110和轮毂108的内表面,在轮毂108的内圈上形成由前端高后端低的台阶接触面,紧密接触;在回转盘101不断转动的情况下,聚乙烯复合带7盘绕在送带轮102上,聚乙烯复合带7绕过压杆123缠绕包覆到弯管6上;当聚乙烯复合带7的张力变大,压杆123会向下移动,肘板121和连接板120通过联动作用,像杠杆一样绕销轴122转动,使得调速电机115和摩擦轮111向上移动,此时摩擦轮111与轮毂108内表面之间接触压力增大,摩擦作用加剧,将调速电机115的转动力,通过摩擦轮111传递给送带轮102加快送带速度,从而减小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当聚乙烯复合带的张力变小,压杆会向上移动,肘板121和连接板120通过联动作用,像杠杆一样绕销轴122转动,使得调速电机115和摩擦轮111向下移动,摩擦轮111与轮毂108之间接触压力减小,摩擦作用减弱,调速电机115的转动不再通过摩擦轮111传递给送带轮102,从而降低送带速度,增大聚乙烯复合带7的张力;
在聚乙烯复合带7的张力控制装置107控制合适张力的情况下,同时开启驱动电机125,回转打击辊132与弯管6上正在缠绕包覆的聚乙烯复合带7的表面接触,驱动电机125带动主动链轮130转动,并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链轮131转动,从动链轮131带动回转击打辊132转动,回转击打辊132中的打击辊旋转的同时,对包覆在弯管6上的聚乙烯复合带7进行击打,排除聚乙烯复合带7与弯管6之间的气泡,从而提高聚乙烯复合带7与弯管6之间的粘结强度;
当缠绕包覆工作完成,弯管6的端部首先接触到移动小车402的支撑平台410上,随着移动小车402的向右移动,当弯管6的接触面积与静压支撑装置3的左静压支撑座305和右静压支撑座306接触面积足够大时,此时开启节流管307的控制开关,高压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流量控制系统和冷却水压力控制系统的配合使用,将左静压支撑座305和右静压支撑座306,调整到与弯管6包覆端一样的高度,此时节流管307由于直径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结构,将高压冷却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在静压节流腔309方形凹入状结构的配合下,与弯管6的外壁形成喷射状的高压冷却水柱,以提供给弯管6稳定的支撑力;同时利用冷却水对弯管6的聚乙烯复合带防腐层,进行初步冷却;
随着弯管6的不断向右移动,弯管6的右侧端部与移动装置4的支撑平台409平齐,当缠绕包覆完的弯管6从包覆区离开,弯管6端面会首先碰到由支撑平台409、U型固定板412和支撑螺栓410所形成支撑面上,此时继续将移动装置4,向移动装置4的第二轨道403处移动,当移动装置4到达第二轨道处时,在第二轨道403侧面作用下,移动装置4由倾斜状态转为水平状态,使支承螺栓410的支承端与弯管6接触形成有力的支点,同时承载弯管重量;移动装置4的第三导轨404处于包覆机的冷却区域5,在冷却区域5弯管始终受到移动小车402的支撑作用,当聚乙烯复合带包覆层充分冷却后,弯管6离开移动装置4的移动小车402,移动装置4的移动小车402沿轨道401的下沉斜面脱离钢管;以上过程就是这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的使用过程。

Claims (8)

1.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包括缠绕装置、弯管移动导轨、静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缠绕装置固定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的左端位置,弯管移动导轨与缠绕装置固定对接,静压支撑装置固定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的右侧位置;缠绕装置包括回转盘,回转盘中心设置有用于穿过弯管的圆孔;送带轮固定设置在回转盘的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均匀设置,从动轮交叉固定设置在送带轮的中间位置;加热装置固定设置在回转盘上,加热装置位于回转盘后部上的送带轮的底部位置,张力控制装置固定设置在加热装置的上部,张力控制装置与送带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捶打装置固定设置在回转盘的前端位置,捶打装置与回转盘的左壁固定连接;移动装置固定设置在静压支撑装置的右侧位置,移动装置与静压支撑装置固定对接;移动装置的右端固定设置在冷却区域中,弯管放置在弯管移动导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壳体,加热壳体为长方体中空状,加热管在加热壳体的上部、下部横向等间距,均匀固定设置,位于加热壳体上部的加热管与下部的加热管,呈上下平行、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其特征在于:张力控制装置包括轮毂,轮毂固定设置在送带轮的外侧,轮毂的内圈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环形凸台,在环形凸台的前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台,环形凸台和限位凸台与轮毂的内圈表面固定连接,限位凸台的高度高于环形凸台的高度;摩擦轮的后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后端固定设置有调速电机,摩擦轮与环形凸台和限位凸台紧密接触;摩擦轮包括前摩擦滚轮,前摩擦滚轮固定设置在轮毂内圈的前侧位置,在前摩擦滚轮的后侧平行设置有后摩擦滚轮,前摩擦滚轮和后摩擦滚轮之间形成的辊槽,同环形凸台、限位凸台和轮毂的内表面,在轮毂的内圈上形成由前端高后端低的台阶接触面紧密接触;摩擦力调整装置固定设置在轮毂的中心位置,摩擦力调整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固定设置在轮毂的中心位置,中心轴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筒型壳体,固定把手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中心轴的外端部,摩擦力调整装置与送带轮固定连接;连接板固定设置在连接轴和调速电机连接处,连接板与肘板通过销轴固定铰接;在肘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压杆,压杆的左端与肘板固定连接,压杆的右端与回转盘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其特征在于:捶打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回转盘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架固定设置在回转盘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架与回转盘固定连接处,均匀设置有一排安装孔;后摇臂架的下部通过铰链与固定安装架的后端固定连接,盘状弹簧固定设置在后摇臂架的前侧位置,前摇臂架的下部通过铰链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前摇臂架和后摇臂架之间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前摇臂架和后摇臂架前后平行、对称设置;主动链轮设置在前摇臂架的外侧前端,主动链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链轮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的前端位置,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在前摇臂架的前侧呈上下垂直设置,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回转打击辊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和后摇臂架上端中间位置,回转打击辊包括固定盘,固定盘固定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前摇臂架的上部后侧位置,一个固定设置在后摇臂架的上部前侧位置,打击辊固定设置在前后固定盘的中间位置,前后固定盘通过中心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其特征在于:静压支撑装置包括左支撑架,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对称设置,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间距;左静压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弯管的左侧位置,右静压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弯管的右侧位置,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为弧形,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长方体,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上部为倾斜的弧形面;左支撑架上部倾斜弧形面上中间位置,呈水平线、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左安装孔,右支撑架上部倾斜弧形面上中间位置,呈水平线、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右安装孔;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的上部弧形面上等间距,均匀设置有静压节流腔,在每一个静压节流腔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节流管的节流管通孔,节流管通过节流通孔分别穿过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节流管为底部直径大,上部直径小,直径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圆管;静压节流腔为方形凹入状,静压节流腔分别在左静压支撑座和右静支撑座的上部弧形面上,呈水平线固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其特征在于:移动装置包括导轨,导轨上固定设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固定设置在导轨的两侧位置;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导轨的前后边棱为弧形的凹入状,第三导轨呈折弯的V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其特征在于:移动小车包括轨道固定辊,轨道固定辊固定设置在导轨的前后两侧,滚动支撑臂与轨道固定辊固定连接,滚动支撑臂前后平行固定设置两个;支撑平台固定设置在前后滚动支撑臂的右端上部位置,支撑螺栓穿过支撑平台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车架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的右侧位置,车架的左侧固定设置有U型固定板;车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固定板,万向轮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平行设置有固定臂,前后两侧固定臂之间设置有万向轮,前后两侧固定臂和万向轮通过固定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其特征在于:轨道固定辊包括滚轮,滚轮对称平行设置在前后滚动支撑臂的前后两侧位置,滚轮、滚动支撑臂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
CN201820477058.9U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54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77058.9U CN208054654U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77058.9U CN208054654U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54654U true CN208054654U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87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7705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54654U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546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094A (zh) * 2021-11-12 2022-03-01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弯管热缩带缠绕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094A (zh) * 2021-11-12 2022-03-01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弯管热缩带缠绕机
CN114103094B (zh) * 2021-11-12 2023-07-21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弯管热缩带缠绕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8436A (zh) 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CN108454082A (zh) 一种弯管缠绕机防腐复合带的缠绕包覆装置
CN208054654U (zh) 一种弯管防腐复合带的自动缠绕包覆机
WO2018010045A1 (zh) 卷筒装置以及收线机
CN201751426U (zh) 一种镀锌质量良好的镀锌线装置
CN109537213A (zh) 一种布料染色机
CN108312401A (zh) 一种用于弯管缠绕机弯管的静压支撑移动冷却装置
CN201543577U (zh) 钢筋表面涂层的涂覆机
CN106273534B (zh) 一种用于管道与增强带材复合的缠绕机
CN206085722U (zh) 一种用于管道与增强带材复合的缠绕机
CN211815144U (zh) 一种恒张力放线装置
CN203255816U (zh) 一种浮动式缠绕装置
CN208052380U (zh) 一种用于弯管缠绕机弯管的静压支撑移动冷却装置
CN205873414U (zh) 用于卷绕非晶薄带的卷带机
CN208052594U (zh) 一种钢管防腐复合带的捶打装置
CN103231938B (zh) 一种浮动式缠绕装置及其缠绕方法
CN206013073U (zh) 一种具有滚碾功能的缠绕盘
CN207608722U (zh) 一种布料染色机
CN105220547B (zh) 一种全自动钢丝绳加捻和退捻装置
CN207971217U (zh) 调谐臂结构
CN108942102A (zh) 一种超级双相不锈钢连续油管的制造方法
CN206395594U (zh) 一种吊装带穿芯机
CN208068860U (zh) 一种弯管缠绕机的防腐复合带的捶打装置
CN206955307U (zh) 纸浆转向进料装置
CN206614127U (zh) 一种电气氩弧焊的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