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5663U - 整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整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5663U
CN208025663U CN201820379828.6U CN201820379828U CN208025663U CN 208025663 U CN208025663 U CN 208025663U CN 201820379828 U CN201820379828 U CN 201820379828U CN 208025663 U CN208025663 U CN 208025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ubular wine
wheel shaft
packag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98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俊
程超
陈国坚
陈学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798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5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5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5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空调器壳体沿长度方向能够构造出相互隔离的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第一贯流风轮,设置于内侧区域,第一贯流风轮内设置有第一轮轴;第二贯流风轮,设置于外侧区域,第二贯流风轮内设置有第二轮轴;其中,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非平行状态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整体式空调器内设置两个非平行状态的贯流风轮,以使两个风轮的出风角度不同,进而使噪声声波在叠加后产生减弱效果,以降低整体式空调器的噪声。

Description

整体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对建筑物内温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并由此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机器。目前,空调器大致可分为整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
整体式空调在同一机壳内设置了风轮、压缩机、两器等零部件,使用时直接放置室内或者穿墙式安装在墙体、窗户上,具有结构紧凑、价格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但是内侧区域的噪音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空调器壳体沿长度方向能够构造出相互隔离的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第一贯流风轮,设置于内侧区域,第一贯流风轮内设置有第一轮轴;第二贯流风轮,设置于外侧区域,第二贯流风轮内设置有第二轮轴;其中,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非平行状态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侧区域内设置第一贯流风轮,在外侧区域内设置第二贯流风轮,并设置第一贯流风轮的第一轮轴与第二贯流风轮的第二轮轴非平行设置,以使两个风轮的出风角度不同,进而使噪声声波在叠加后产生减弱效果,即实现声波干涉减弱,从而降低整体式空调器的噪声。
具体地,当整体式空调器工作时,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同时工作带动空气流动,空气在壳体内流动时会与空调内部零部件碰撞摩擦产生噪声,噪声会在同一位置相互叠加,在两个声波的波动相位不同时,两个声波的幅值不会重叠,并产生干涉减弱,总的噪音值就会减小,而在两个声波的波动相位相同时,由于声波叠加,导致总的噪音值就会增大。
通过将第一贯流风轮及第二贯流风轮非平行设置,所引发的噪声的大小和传播方向也不尽相同,对应地的噪声声波的频率和/或相位也不同,不同的噪声的声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干涉,削弱声波幅度,减弱声压,进而降低噪音。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整体式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分别沿整体式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布设。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分别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布设,使得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的引流区域实现最大化,提高整体式空调器的出风量,进而提高运行效果。
具体地,空调器壳体可以为长方体结构,也可以为筒状结构或其它异形结构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处于同一平面上时,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之间形成指定夹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轮轮轴和第二轮轴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一方面使得两者之间的气流流动通畅且平稳,另一方面能够减小气体流动的噪音。通过将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按照指定夹角设置,能够通过指定夹角的大小来调整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所产生的噪声的声波传播方向及幅度大小,合理降低整体式空调器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处于不同平面,并且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中的一个沿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另一个在所处的纵向切面内向高度方向倾斜和/或在所处的横向切面内向长度方向倾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异面设置,方便根据整体式空调器内部空间需求,将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进行安置。通过将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中,其中一个沿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即垂直于整体式空调器所安装的墙体或窗体的厚度方向设置,能够使得该轮轴所对应的贯流风轮的引风区域最大化,其中另一个在所处的纵向切面内向高度方向倾斜和/或在所处的横向切面内向长度方向倾斜,即其中另一个相对于水平设置的轮轴上下偏位和/或左右偏位,使得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所产生的噪声的声波能够发生干涉,降低整体式空调器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连接至第一贯流风轮,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贯流风轮旋转;第二驱动电机,连接至第二贯流风轮,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贯流风轮旋转。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为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各自分配驱动电机,便于对两个贯流风轮的运行进行不同效果的控制,有利于调整两个贯流风轮的转速不同或相同等,来实现降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驱动电机为第一外转子电机,第一外转子电机包括连接至第一轮轴以带动第一轮轴旋转的第一转子,以及套设在第一转子内部的第一定子;第二驱动电机为第二外转子电机,第二外转子电机包括连接至第二轮轴以带动第二轮轴旋转的第二转子,以及套设在第二转子内部的第二定子。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外转子电机通过第一轮轴驱动第一贯流风轮工作,第二外转子电机通过第二轮轴驱动第二贯流风轮工作,通过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分别带动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转动,便于精准控制第一贯流风轮及第二贯流风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贯流风轮的一端;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与第一驱动电机呈对角状态设置于第二贯流风轮的另一端。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分别设置于贯流风轮的两端,一方面,驱动电机设置于贯流风轮的端部,有利于节省贯流风机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由于驱动电机具有一定重量,通过将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分别设置于不同端,即呈对角设置,有利于实现空调器壳体内部零部件布局的重心平衡。
另外,也可以将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贯流风轮的同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侧区域的前面板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外侧区域的后面板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风道,设置于内侧区域,室内风道包括对应设置的内蜗壳与内蜗舌,内蜗壳与内蜗舌的一端构造形成第一贯流风轮的容置区,内蜗壳与内蜗舌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内出风口;室外风道,设置于外侧区域,室外风道包括对应设置的外蜗壳与外蜗舌,外蜗壳与外蜗舌的一端构造形成第二贯流风轮的容置区,外蜗壳与外蜗舌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外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侧区域的前面板上开设室内出风口,使得气流从室内出风口出风后,具有向室内中心区域流动的趋势,方便冷风或热风依据自身的向下沉积或向上浮动的流动趋势,快速扩散到整个室内空间中;而通过在外侧区域的后面板上开设室外出风口,便于将气流将室外出风口排出室外。通过对应设置内蜗壳和内蜗舌形成室内风道,并将第一贯流风轮设置在室内风道内,方便引流,且降低气流冲击,进一步减少噪音。通过将内蜗壳与内蜗舌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内出风口,即将室内风道与室内出风口连通,便于将气流直接传送到室内,而不会过多积留在内侧区域,影响整体式空调器的运行。同样地,通过对应设置外蜗壳和外蜗舌形成室外风道,并将第二贯流风轮设置在室外风道内,方便引流,且降低气流冲击,进一步减少噪音。通过将外蜗壳与外蜗舌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外出风口,即将室外风道与室外出风口连通,便于将气流直接传送到室外,而不会过多积留在外侧区域,影响整体式空调器的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壳体的顶板与内侧区域对应的区域开设有多个室内进风口,空调器壳体的顶板与外侧区域对应的区域开设有多个室外进风口,其中,第一贯流风轮的容置区与多个室内进风口对应设置,第二贯流风轮的容置区与多个室外进风口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器壳体的顶板的与内侧区域对应的区域开设有多个室内进风口,即在内侧区域顶部位置开设多个室内进风口,同样地,在外侧区域的顶部位置开设多个室外进风口,并将第一贯流风轮的容置区的设置位置与多个室内进风口相对应,将第二贯流风轮的容置区的设置位置与多个室外进风口相对应,一方面,方便两个贯流风轮进行引流,另一方面,缩短了整体式空调器所需要的空间体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换热器,设置于内侧区域,并与第一贯流风轮对应设置;室外换热器,设置于外侧区域,并与第二贯流风轮对应设置,其中,室内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以将第一贯流风轮围设于第一弯折结构内,室外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以将第二贯流风轮围设于第二弯折结构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侧区域内设置室内换热器,并在外侧区域内设置室外换热器,方便对气流的温度进行调控,便于整体式空调器实现制冷。通过将室内换热器与第一贯流风轮对应设置,并将室外换热器与第二贯流风轮对应设置,便于气流在风轮的带动下有效流经换热器,而达到预设温度。通过将室内换热器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并包围第一贯流风轮,同样,将室外换热器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并包围第二贯流风轮,有利于对气流进行有效且全面的调温,避免气流避开两个换热器而进入风轮所在区域,同时提高了整体式空调器的空间利用率,减少整体式空调器的体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室内换热器为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室外换热器为所述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内换热器为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室外换热器为多段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一方面多段直线弯折结构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可根据内侧区域的内部空间进行任意排布,提升室内换热器的安装便捷性;弧形弯折结构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可方便两个贯流风轮进行引流,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可有效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增强整机体验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仓,设置于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之间;支撑底座,设置于压缩机仓内,支撑底座包括基座以及压缩机安装组件,基座固定在压缩机仓内,压缩机安装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部与安装部,支撑部包括弧形支撑板,以及沿弧形支撑板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平板,安装部包括中部平板以及设置于中部平板两侧并斜向下倾斜的安装斜板,连接平板与中部平板贴合固定连接,安装斜板固定在基座上;卧式压缩机,固定安装于弧形支撑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仓、支撑底座和卧式压缩机。通过将压缩机仓设置在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之间,提高了整体式空调器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体积。通过在压缩机仓内设置支撑底座,由支撑底座支撑压缩机,一方面提高了压缩机的安装稳定度,另一方面在安装压缩机的过程中,便于快速找准安装位置而快速安装。通过采用基座以及压缩机安装组件配合使用,将压缩机安装组件设置在基座上,能够确保压缩机安装组件的稳定度,进而确保压缩机的安装稳定度。通过采用由中部平板和两侧斜向下倾斜的安装斜板所构成的安装部来支撑压缩机,类三角结构稳定性高,进而进一步确保压缩机的安装稳定度。具体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固定安装在弧形支撑板上,由弧形支撑板上的弧形面承接卧式压缩机,有效避免压缩机偏位。优选地,弧形支撑板的弯曲弧度小于或等于卧式压缩机的外表面的弧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板,两个相对的边板的底部固定在空调器壳体的底板上,两个相对的边板的侧部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抵接;仓盖,固定盖设于两个相对的边板的顶部,仓盖的侧部与侧板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板和仓盖,其中两个相对的边板的底部固定在空调器壳体的底板上,仓盖固定盖设于两个相对的边板的顶部,卧式压缩机位于边板、仓盖和空调器壳体的底板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可将卧式压缩机尽可能地隔离于外界空间,同时,两个相对的边板的侧部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抵接,仓盖的侧部与边板抵接,一方面增强边板和仓盖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阻隔噪音,减少外侧区域所引发的噪音经两者之间的压缩机阻隔后传播到内侧区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仓内填充有降噪粉末。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压缩机仓内填充降噪粉末,一方面,通过设置降噪粉末,降低压缩机运行的噪声,进而能够降低整体式空调器的内侧区域的噪音,另一方面,通过在压缩机仓内填充满降噪粉末,实现通过充满的降噪粉末对压缩机仓的支撑功能,以降低压缩机仓变形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B-B方向剖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空调器壳体,20外侧区域,202第二贯流风轮,204室外出风口,206室外风道,208外蜗壳,210外蜗舌,212室外进风口,214室外换热器,216第二外转子电机,30内侧区域,302第一贯流风轮,304室内出风口,306室内风道,308内蜗壳,310内蜗舌,312室内进风口,314室内换热器,316第一外转子电机,40压缩机仓,402压缩机安装组件,4022弧形支撑板,4024连接平板,4026中部平板,50卧式压缩机,404边板,406仓盖,1整体式空调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1,包括:空调器壳体10,空调器壳体10沿长度方向能够构造出相互隔离的外侧区域20与内侧区域30;第一贯流风轮302,设置于内侧区域30,第一贯流风轮302内设置有第一轮轴(图中未示出);第二贯流风轮202,设置于外侧区域20,第二贯流风轮202内设置有第二轮轴(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非平行状态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侧区域30内设置第一贯流风轮302,在外侧区域20内设置第二贯流风轮202,并设置第一贯流风轮302的第一轮轴与第二贯流风轮202的第二轮轴非平行设置,以使两个风轮的出风角度不同,进而使噪声声波在叠加后产生减弱效果,即实现声波干涉减弱,从而降低整体式空调器1的噪声。
具体地,当整体式空调器1工作时,第一贯流风轮302和第二贯流风轮202同时工作带动空气流动,空气在壳体10内流动时会与空调内部零部件碰撞摩擦产生噪声,噪声会在同一位置相互叠加,在两个声波的波动相位不同时,两个声波的幅值不会重叠,并产生干涉减弱,总的噪音值就会减小,在两个声波的波动相位相同时,总的噪音值就会增大。
通过将第一贯流风轮302及第二贯流风轮202非平行设置,进而二者所带动的气流的方向并不相同,所引发的噪声的大小和传播方向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噪声的声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干涉,削弱声波幅度,减弱声压,进而降低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分别沿整体式空调器壳体10的宽度方向布设。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分别沿空调器壳体10的宽度方向布设,使得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的引流区域实现最大化,提高整体式空调器1的出风量,进而提高运行效果。
其中,空调器壳体10也可根据需要被构造成正方体结构或其他结构,不限于长方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处于同一平面上时,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之间形成指定夹角。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轮轮轴和第二轮轴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一方面使得两者之间的气流流动通畅且平稳,另一方面能够减小气体流动的噪音。通过将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按照指定夹角设置,能够调整第一贯流风轮302和第二贯流风轮202所产生的噪声的声波传播方向及幅度大小,合理降低整体式空调器1的噪音。优选地,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此时,整体式空调器1的噪音最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处于不同平面,并且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中的一个沿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另一个在所处的纵向切面内向高度方向倾斜和/或在所处的横向切面内向长度方向倾斜。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异面设置,方便根据整体式空调器1内部空间需求,将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进行安置。通过将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中,其中一个沿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即垂直于整体式空调器1所安装的墙体或窗体的厚度方向设置,能够使得该轮轴所对应的贯流风轮的引风区域最大化,其中另一个在所处的纵向切面内向高度方向倾斜和/或在所处的横向切面内向长度方向倾斜,即其中另一个相对于水平设置的轮轴上下偏位和/或左右偏位,使得第一贯流风轮302和第二贯流风轮202所产生的噪声的声波能够发生干涉,降低整体式空调器1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整体式空调器1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连接至第一贯流风轮302,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贯流风轮302旋转;第二驱动电机,连接至第二贯流风轮202,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贯流风轮202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为第一贯流风轮302和第二贯流风轮202各自分配驱动电机,便于对两个贯流风轮的运行进行不同效果的控制,有利于调整两个贯流风轮的转速不同或相同等,来实现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驱动电机为第一外转子电机316,第一外转子电机316包括连接至第一轮轴以带动第一轮轴旋转的第一转子,以及套设在第一转子内部的第一定子;第二驱动电机为第二外转子电机216,第二外转子电机216包括连接至第二轮轴以带动第二轮轴旋转的第二转子,以及套设在第二转子内部的第二定子。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外转子电机316通过第一轮轴驱动第一贯流风轮302工作,第二外转子电机216通过第二轮轴驱动第二贯流风轮202工作,通过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分别带动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转动,便于精准控制第一贯流风轮302及第二贯流风轮20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316设置于第一贯流风轮302的一端;第二驱动电机216设置于与第一驱动电机316呈对角状态设置于第二贯流风轮206的另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驱动电机316与第二驱动电机216分别设置于贯流风轮的两端,一方面,驱动电机设置于贯流风轮的端部,有利于节省贯流风机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由于驱动电机具有一定重量,通过将第一驱动电机316与第二驱动电机216分别设置于不同端,即呈对角设置,有利于实现空调器壳体10内部零部件布局的重心平衡。
其中,第一驱动电机316与第二驱动电机216可以为外转子驱动电机。
另外,也可以将第一驱动电机316和第二驱动电机216设置于贯流风轮的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内侧区域30的前面板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304,外侧区域20的后面板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204。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内侧区域30的前面板上开设室内出风口304,使得气流从室内出风口304出风后,具有向室内中心区域流动的趋势,方便冷风或热风依据自身的向下沉积或向上浮动的流动趋势,快速扩散到整个室内空间中;而通过在外侧区域20的后面板上开设室外出风口204,便于将气流将室外出风口204排出室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整体式空调器1还包括:室内风道306,设置于内侧区域30,室内风道306包括对应设置的内蜗壳308与内蜗舌310,内蜗壳308与内蜗舌310的一端构造形成第一贯流风轮302的容置区,内蜗壳308与内蜗舌310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内出风口304;室外风道206,设置于外侧区域20,室外风道206包括对应设置的外蜗壳208与外蜗舌210,外蜗壳208与外蜗舌210的一端构造形成第二贯流风轮202的容置区,外蜗壳208与外蜗舌210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外出风口204。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应设置内蜗壳308和内蜗舌310形成室内风道306,并将第一贯流风轮302设置在室内风道306内,方便引流,且降低气流冲击,进一步减少噪音。通过将内蜗壳308与内蜗舌310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内出风口304,即将室内风道306与室内出风口304连通,便于将气流直接传送到室内,而不会过多积留在内侧区域30,影响整体式空调器1的运行。同样地,通过对应设置外蜗壳208和外蜗舌210形成室外风道206,并将第二贯流风轮202设置在室外风道206内,方便引流,且降低气流冲击,进一步减少噪音。通过将外蜗壳208与外蜗舌210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外出风口204,即将室外风道206与室外出风口204连通,便于将气流直接传送到室外,而不会过多积留在外侧区域20,影响整体式空调器1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空调器壳体10的顶板与内侧区域30对应的区域开设有多个室内进风口312,空调器壳体10的顶板与外侧区域20对应的区域开设有多个室外进风口212,其中,第一贯流风轮302的容置区与多个室内进风口312对应设置,第二贯流风轮202的容置区与多个室外进风口212对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空调器壳体10的顶板的与内侧区域30对应的区域开设有多个室内进风口312,即在内侧区域30顶部位置开设多个室内进风口312,同样地,在外侧区域20的顶部位置开设多个室外进风口212,并将第一贯流风轮302的容置区的设置位置与多个室内进风口312相对应,将第二贯流风轮202的容置区的设置位置与多个室外进风口212相对应,一方面方便两个贯流风轮进行引流,另一方面缩短了整体式空调器1所需要的空间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整体式空调器1还包括:室内换热器314,设置于内侧区域30,并与第一贯流风轮302对应设置;室外换热器214,设置于外侧区域20,并与第二贯流风轮202对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内侧区域30内设置室内换热器314,并在外侧区域20内设置室外换热器214,方便对气流的温度进行调控,便于整体式空调器1实现制冷。通过将室内换热器314与第一贯流风轮302对应设置,并将室外换热器214与第二贯流风轮202对应设置,便于气流在风轮的带动下有效流经换热器,而达到预设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室内换热器314被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以将第一贯流风轮302围设于第一弯折结构内,室外换热器214被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以将第二贯流风轮202围设于第二弯折结构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室内换热器314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并包围第一贯流风轮302,同样,将室外换热器214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并包围第二贯流风轮202,有利于对气流进行有效且全面的调温,避免气流避开两个换热器而进入风轮所在区域,同时提高了整体式空调器1的空间利用率,减少整体式空调器1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室内换热器314为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室外换热器214为所述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314为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室外换热器214为多段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一方面多段直线弯折结构的室内换热器314和室外换热器214可根据内侧区域30的内部空间进行任意排布,提升室内换热器314的安装便捷性;弧形弯折结构的室内换热器314和室外换热器214可方便两个贯流风轮进行引流,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可有效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增强整机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整体式空调器1还包括:压缩机仓40,设置于外侧区域20与内侧区域3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整体式空调器1还包括压缩机仓40,通过将压缩机仓40设置在外侧区域20与内侧区域30之间,提高了整体式空调器1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体积,且便于压缩机的安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整体式空调器1还包括:支撑底座,设置于压缩机仓40内,支撑底座包括基座以及压缩机安装组件402,基座固定在压缩机仓40内,压缩机安装组件40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部与安装部,支撑部包括弧形支撑板4022,以及沿弧形支撑板4022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平板4024,安装部包括中部平板4026以及设置于中部平板4026两侧并斜向下倾斜的安装斜板,连接平板4024与中部平板4026贴合固定连接,安装斜板固定在基座上;卧式压缩机50,固定安装于弧形支撑板4022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压缩机仓40内设置支撑底座,由支撑底座支撑压缩机,一方面提高了压缩机的安装稳定度,另一方面在安装压缩机的过程中,便于快速找准安装位置而快速安装。通过采用基座以及压缩机安装组件402配合使用,将压缩机安装组件402设置在基座上,能够确保压缩机安装组件402的稳定度,进而确保压缩机的安装稳定度。通过采用由中部平板4026和两侧斜向下倾斜的安装斜板所构成的安装部来支撑压缩机,类三角结构稳定性高,进而进一步确保压缩机的安装稳定度。具体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50,卧式压缩机50固定安装在弧形支撑板4022上,由弧形支撑板4022上的弧形面承接卧式压缩机50,有效避免压缩机偏位。优选地,弧形支撑板4022的弯曲弧度小于或等于卧式压缩机50的外表面的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压缩机仓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板404,两个相对的边板404的底部固定在空调器壳体10的底板上,两个相对的边板404的侧部与空调器壳体10的侧板抵接;仓盖406,固定盖设于两个相对的边板404的顶部,仓盖406的侧部与侧板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仓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板404和仓盖406,其中两个相对的边板404的底部固定在空调器壳体10的底板上,仓盖406固定盖设于两个相对的边板404的顶部,卧式压缩机50位于边板404、仓盖406和空调器壳体10的底板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可将卧式压缩机50尽可能地隔离于外界空间,同时,两个相对的边板404的侧部与空调器壳体10的侧板抵接,仓盖406的侧部与边板404抵接,一方面增强边板404和仓盖406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阻隔噪音,减少外侧区域20所引发的噪音经两者之间的压缩机阻隔后传播到内侧区域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仓40内填充有降噪粉末。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压缩机仓40内填充降噪粉末,一方面,通过设置降噪粉末,降低压缩机50运行的噪声,进而能够降低整体式空调器1的内侧区域30的噪音,另一方面,通过在压缩机仓40内填充满降噪粉末,实现通过充满的降噪粉末对压缩机仓40的支撑功能,以降低压缩机仓40变形的概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器壳体,所述空调器壳体沿长度方向能够构造出相互隔离的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
第一贯流风轮,设置于所述内侧区域,所述第一贯流风轮内设置有第一轮轴;
第二贯流风轮,设置于所述外侧区域,所述第二贯流风轮内设置有第二轮轴;
其中,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非平行状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分别沿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处于同一平面上时,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之间形成指定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处于不同平面,并且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中的一个沿所述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另一个在所处的纵向切面内向高度方向倾斜和/或在所处的横向切面内向长度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连接至所述第一贯流风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贯流风轮旋转;
第二驱动电机,连接至所述第二贯流风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贯流风轮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为第一外转子电机,所述第一外转子电机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轮轴以带动所述第一轮轴旋转的第一转子,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子内部的第一定子;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为第二外转子电机,所述第二外转子电机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二轮轴以带动所述第二轮轴旋转的第二转子,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子内部的第二定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一端;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呈对角状态设置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区域的前面板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外侧区域的后面板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
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
室内风道,设置于所述内侧区域,所述室内风道包括对应设置的内蜗壳与内蜗舌,所述内蜗壳与所述内蜗舌的一端构造形成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容置区,所述内蜗壳与所述内蜗舌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室内出风口;
室外风道,设置于所述外侧区域,所述室外风道包括对应设置的外蜗壳与外蜗舌,所述外蜗壳与所述外蜗舌的一端构造形成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容置区,所述外蜗壳与所述外蜗舌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室外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壳体的顶板与所述内侧区域对应的区域开设有多个室内进风口,所述空调器壳体的顶板与所述外侧区域对应的区域开设有多个室外进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容置区与所述多个室内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容置区与所述多个室外进风口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内侧区域,并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对应设置;
室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外侧区域,并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以将所述第一贯流风轮围设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内,所述室外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以将所述第二贯流风轮围设于所述第二弯折结构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弧形弯折结构;
所述室外换热器为所述多段直线弯折结构或所述弧形弯折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仓,设置于所述外侧区域与所述内侧区域之间;
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仓内,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基座以及压缩机安装组件,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压缩机仓内,所述压缩机安装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部与安装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弧形支撑板,以及沿所述弧形支撑板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平板,所述安装部包括中部平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部平板两侧并斜向下倾斜的安装斜板,所述连接平板与所述中部平板贴合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斜板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卧式压缩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弧形支撑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仓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板,所述两个相对的边板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底板上,所述两个相对的边板的侧部与所述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抵接;
仓盖,固定盖设于所述两个相对的边板的顶部,所述仓盖的侧部与所述侧板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仓内填充有降噪粉末。
CN201820379828.6U 2018-03-20 2018-03-20 整体式空调器 Active CN208025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9828.6U CN208025663U (zh) 2018-03-20 2018-03-20 整体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9828.6U CN208025663U (zh) 2018-03-20 2018-03-20 整体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5663U true CN208025663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9828.6U Active CN208025663U (zh) 2018-03-20 2018-03-20 整体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56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8986A (zh) * 2023-08-02 2023-08-29 潍坊万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一体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8986A (zh) * 2023-08-02 2023-08-29 潍坊万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一体机
CN116658986B (zh) * 2023-08-02 2023-09-19 潍坊万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一体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7246B2 (en) Air conditioner
KR100981859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102466314A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107255315A (zh) 窗式空调器
CN208025663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6531159U (zh) 分体式窗机
CN108224596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59131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5841229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882943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566897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5678840U (zh)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469075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8224598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5783226B (zh) 一种移动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空调
CN105864995B (zh)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EP3734194B1 (en) Heat pump hot water supplying outdoor unit
WO2019178965A1 (zh) 整体式空调器
JP584979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642355B (zh) 一种多功能壁挂式空调器
CN101592363B (zh)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CN20913104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59138U (zh) 空调器
EP2096365B1 (en) Heat source unit installed inside building
CN109458671A (zh) 整体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